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雲南地質災害專家

雲南地質災害專家

發布時間: 2021-01-31 03:14:10

1. 關於成為地質災害評估專家庫的成員條件。

國土資源部國土資發【2004】69號文件有明確規定,各省對評審專家也有要求,可查看本省下發的有關文件。

2. 雲南地質災害的成因包括哪幾個方面

來雲南地質災害的源成因:
1、板塊運動,是雲南省地質災害的主要原因。雲南處於太平洋、印度洋、亞歐三大板塊交匯處,形成高山、河谷的落差大,易發生地震、洪災、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2、受季風和熱帶氣旋影響,導致雲南多雨現象。雲南省受印度洋西南季風、太平洋水汽影響,導致每年9月,雲南就進入雨季,而且誘發洪災、泥石流。
3、森林遭到砍伐或利用不合理,導致植被破壞嚴重!特別是西雙版納,出現大面積砍伐熱帶雨林的情況。泥石流,不是雨量大導致的主要原因,是植被破壞了,土壤經不起雨水沖刷而致使泥石流多發。

3. 誰能給我一些雲南省范圍內的地質災害評估公司\環境評估公司的名單及聯系方式

請撥打114詳細詢問地災關鍵詞就可以了、。

4. 「7·」 雲南省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芒市戶那村民小組大型泥石流災害

1 引言

2014年7月21日6時許,雲南省芒市芒海鎮戶那村民小組發生大型泥石流災害,共造成14人死亡、6人失蹤、7人受傷。災害發生後,當地政府及國土等相關部門採取措施,及時安全轉移群眾68名,避免了更多人員傷亡。

2 地質災害特徵

那民村小組泥石流屬山區溝谷潰決型泥石流,中上游發育多處滑坡、塌岸及坡面泥流,呈鏈生狀發育特徵。堆積區位於戶那村民小組中西部及下部緩坡台地上,堆積區長約250m,平均寬100m,平均厚2m,估算本次沖出物約5萬m3;堆積物為泥漿、碎石、塊石、礫石及粗大樹干,堆積體積規模屬中型。流通區不明顯,與物源區合二為一。物源流通區主要為中上游溝道,長約5km,呈「V」形谷,兩側岸坡較陡,坡度35°~50°,局部陡立。匯水面積約1.63km2,相對高差580m,縱坡降約10%。

照片1 泥石流流通區

照片2 泥石流堆積區

照片3 泥石流發生時的泥位

照片4 泥石流堆積區掩埋村莊

3 地質災害成因分析及趨勢判斷

3.1 成因分析

芒海鎮戶那村民小組泥石流災害屬於強降雨引發的高流速淤埋式山洪-泥石流,成因如下:

(1)近期連續降雨,導致溝內形成大流量洪水,溝內鬆散土體呈過飽和狀態(7月20日20~21時,一小時降雨量達102.4mm),為泥石流的發生提供了充足的水動力條件。

(2)溝谷內主要為寒武系公養河群石英砂岩,風化程度較高,多呈含碎石砂土狀,結構鬆散。近地表為殘坡積層,鬆散層厚度1.5~3.0m,溝內鬆散物質量大。同時溝內形成多處滑坡、塌岸及坡面泥流,為泥石流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條件。

(3)溝谷呈「V」形,岸坡陡峻、主溝相對高差及縱坡大,溝道狹窄,束流作用強。

(4)溝內植被發育,導致隱患及成災變形跡象隱蔽性大。溝內植被大量粗大樹干堆積夾雜大塊石加劇堰塞作用。

(5)同時發生的滑坡、塌岸、坡面泥流,在溝道內堵塞形成一系列的堰塞壩塘,在洪水作用下,形成連續潰決,進而形成大規模泥石流。

3.2 發展趨勢

調查期間仍處於主汛期,在連續降雨或單點強降雨作用下仍有發生泥石流災害的可能;溝內剩餘鬆散物源量大,岸坡穩定性差,仍存在發生滑坡、塌岸、坡面泥流的可能。

4 地質災害應急防治

4.1 應急響應與搶險救災

災害發生後,雲南省領導分別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雲南省政府救災工作組迅速趕赴災區,幫助指導搶險救災工作。德宏州立即啟動Ⅲ應急響應,省國土廳、德宏州、芒市國土部門會同地質災害防治專家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開展現場調查和應急救災工作。

4.2 應急處置措施

(1)對位於溝口、溝邊、溝道內、陡坡下的危險區域的村民進行臨時轉移、撤離避險,並開展臨時安置點的地質安全性調查。

(2)設置監測觀察哨,對溝道內情況進行監測、預警、預報,並在現場對南育河小組村民進行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知識宣傳。

(3)劃分搜救危險區,提出搜救作業人員的撤離路線及臨時撤離安置點建議。

(4)巡查、排查周邊已有地質災害隱患點及危險區域地質災害。

(5)氣象部門加強氣象預測預報工作,及時發送預警信息。

(6)要求對恢復重建的搬遷安置場地進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根據地質災害隱患特徵、威脅情況等因地制宜開展工程治理。

5 經驗與啟示

(1)災情發生後採取了果斷措施,有組織開展救援,轉移群眾,避免了災情擴大。

(2)加強汛期地質災害的巡查力度,加強群測群防監測預警。

(3)會同氣象部門,及時發布強降雨信息。

(4)加強監測人員和當地群眾的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知識宣傳培訓。

5. 雲南省地質環境監測院

地下水水情通報、預報

六、法制建設

雲南省現已頒布、實施的地質環境保護方面的地方性法律法規及文件如下:

1.《雲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由雲南省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於2001年7月28日審議通過,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雲南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公告(第54號)。

本條例對包括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地質環境監測,地質災害防治,礦山、工程、水文等地質環境治理,地質遺跡和古生物化石保護等方面的地質環境保護工作作出了相應規定,並要求在省轄行政區域內從事與地質環境有關活動的單位和個人遵守本條例。

2.《雲南省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規定》,由雲南省人民政府於1998年9月11日頒布,實施日期為1998年9月11日。

本規定要求,在省轄行政區域內開發礦產資源必須遵守本規定,對開發礦產資源所涉及的地層構造、岩石、土壤、地下水、地形地貌等地質環境要素加以保護。

3.《雲南省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管理暫行辦法》,由雲南省政府於2006年7月2日發布,實施日期為2006年7月2日。

為了保證采礦權人在采礦過程中以及礦山停辦、關閉或閉坑時,切實履行礦山地質環境保護與恢復治理義務,本辦法要求由采礦權人向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交納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

4.《雲南省國土資源廳關於進一步加強地質環境保護宣傳工作的通知》,由雲南省國土資源廳於2003年4月11日頒布,實施日期為2003年4月11日。

近年來,因人類經濟、工程活動對地質環境的擾動日益頻繁,影響強度和效應積累增大,使雲南省地質環境問題日益突出,地質災害發展勢頭趨於嚴重。為進一步加強對地質環境保護工作的宣傳力度,提高全社會防範地質災害、保護地質環境的意識,宣傳、普及相關科學知識。根據國土資源部的要求,結合雲南省實際情況,本通知中對地質環境保護宣傳工作作出了具體要求,並提出了地質環境保護宣傳口號。

6. 雲南主要地質災害的成因和分布

雲南地質災害主要有地震
和山體滑坡
地震的主要原因是雲南正好在地震內帶上
和日本一樣
都是在容還太平洋火山地震帶上
常年4級以下的地震很多
山體滑坡是因為雲南山林過度開發
導致水土流失嚴重
連續幾天陰雨的天氣就會有大大小小的滑坡出現
主要分布
地震主要分布在雲南全境
除少數幾個城市少有
如下關(也就是大理了)昆明(市內)少有發生外
其他地區都常有發生

7. 現在雲南的地質災害嚴重嗎

最近來雲南避暑很好。雨水的話雲南周邊尤其貴州會多一點(昆明准靜止鋒)版,但是雲南境內應該是比較權少。最近氣候很適中,很舒適的。如果害怕地質災害建議到中塊遊玩,麗江,大理都是很有名族風情的地方,風景也很美。騰沖的話就是比較熱,地熱很豐富。西雙版納的話雨林很漂亮的,有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很推薦到那哦
至於香格里拉可能路況會稍差一些,但是總體來說是很安全的。像地震什麼其實都是邊境牽引才會造成。
其實如果不想跑遠的話昆明周邊也有很多地方可以玩又避暑又漂亮。
像彌勒的大佛,建水的燒烤,澄江玩水,還有蒙自之類的地方,都很推薦。
如果想要看風景可以坐火車沿線觀賞。
PS:要來的話記得注意防曬,紫外線很強的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