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學名詞解釋

工程地質學名詞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1-30 10:29:19

工程地質問題名詞解釋

工程地質問題是指已有的工程地質條件在工程建築和運行期間會產生一些新的變化和發展,構成威脅影響工程建築安全的地質問題稱為工程地質問題。由於工程地質條件復雜多變,不同類型的工程對工程地質條件的要求又不盡相同,所以工程地質問題是多種多樣的。就土木工程而言,主要的工程地質問題包括:

(1)地基穩定性問題:是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常遇到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它包括強度和變形兩個方面。此外岩溶、土洞等不良地質作用和現象都會影響地基穩定。鐵路、公路等工程建築則會遇到路基穩定性問題。

(2) 斜坡穩定性問題:自然界的天然斜坡是經受長期地表地質作用達到相對協調平衡的產物,人類工程活動尤其是道路工程需開挖和填築人工邊坡(路塹、路堤、堤壩、基坑等),斜坡穩定對防止地質災害發生及保證地基穩定十分重要。斜坡地層岩性、地質構造特徵是影響其穩定性的物質基礎,風化作用、地應力、地震、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對斜坡軟弱結構面作用往往破環斜坡穩定,而地形地貌和氣候條件是影響其穩定的重要因素。

(3) 洞室圍岩穩定性問題:地下洞室被包圍於岩土體介質(圍岩)中,在洞室開挖和建設過程中破壞了地下岩體原始平衡條件,便會出現一系列不穩定現象,常遇到圍岩塌方、地下水涌水等。一般在工程建設規劃和選址時要進行區域穩定性評價,研究地質體在地質歷史中受力狀況和變形過程,做好山體穩定性評價,研究岩體結構特性,預測岩體變形破壞規律,進行岩體穩定性評價以及考慮建築物和岩體結構的相互作用。這些都是防止工程失誤和事故,保證洞室圍岩穩定所必需的工作。

(4) 區域穩定性問題:震陷和液化以及活斷層對工程穩定性的影響

(5)一般工程施工前,先由勘察設計院對地質進行勘察

Ⅱ 何謂地質學(名詞解釋)

地質學釋義:
研究地球的科學。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構造變動、發展歷史及其在國民經濟上的應用等。

[拼音] [dì zhì xué]

Ⅲ 地質學名詞定義

太古界
地質學名詞,年代地層單位之一。 即太古代形成的地層。 符號Ar,與太古代相同。 在地質學研究中,一般是先確定地層,地質年代是由地層推測的。故准確的說法應該是:太古代即形成太古界地層的年代。 太古界,現在也有人稱太古宇(宇是比界更大的年代地層單位),相應的時代則稱為「太古宙」(宙是形成宇的地質年代單位)。

元古界
地質學名詞,屬年代地層單位。 即元古代形成的地層(准確的說法應該是:元古代即形成元古界地層的地質年代)。符號Pt,與元古代相同。 又分下元古界(符號Pt1,對應年代早元古代)、中元古界(符號Pt2,對應年代中元古代)、上元古界(符號Pt3,對應年代晚元古代)。 元古界現在又稱元古宇,對應年代則稱元古宙(宇是比界更大的年代地層單位,宙是形成宇的地質年代單位)。

古生界
地質學名詞,屬年代地層單位。 即古生代形成的地層(准確的說法應該是:古生代即形成古生界地層的地質年代)。符號Pz,與古生代相同。 又分下古生界(Pz1,對應年代稱早古生代)和上古生界(Pz2,對應年代稱晚古生代)。下古生界包括寒武系、奧陶系、志留系,上古生界包括泥盆系、石炭系、二疊系。 古生界是第一個發現大量化石的地層

寒武系
寒武系是寒武紀形成的地層,分下、中、上三個統。中國寒武系共有九個階,分屬三個統。下寒武統(以滇東為例)包括梅樹村階、筇竹寺階、淪浪鋪階和龍王廟階;中寒武統(以華北為例)包括徐庄階和張夏階;上寒武統(以華北為例)包括崮山階、長山階和風山階。中國寒武系全為海相沉積,分布幾乎遍及全國各地。寒武系代表古生代第一次海浸,多為淺海相,對各種生物繁殖極為有利。岩層沉積程序也極有規律,由砂岩、頁岩到灰岩。在華北及東北南部,下寒武統以紫紅色頁岩為主夾灰岩;中寒武統以厚層鮞狀灰岩為主;上寒武統主要為薄層灰岩及竹葉狀灰岩。在華中西南,寒武系以巨厚白雲質灰岩,白雲岩和厚層灰岩為主。下寒武統在東南區以黑色頁岩為主,中上寒武統以黑色薄層灰岩含大量球接子類三葉蟲為主。在西北區的三葉蟲類與東南區相似。寒武系底部含有磷礦層,分布於滇東、黔、川、鄂、湘、皖南、豫西及陝南等地。河北、遼東上寒武統的厚層白雲灰岩具有工業價值。磷和白雲灰岩是中國寒武系中的主要礦產。

奧陶系
奧陶系(Ordovician System)指奧陶紀形成的地層。中國奧陶系分下、中、上三個統、六個階。下奧陶統(以皖南、浙西、贛東北為例)包括新廠階和寧國階,中奧陶統(以皖南、浙西、鄂西、贛南為例)包括胡樂階和江階,上奧陶統(以贛南、桂湘為例)包括石口階和五峰階。

石炭系
簡介
石炭紀時期沉積的地層稱為石炭系(Carboniferous System)。在西歐多為二分。在中國及俄羅斯曾為三分,分為下、中、上三個統,當前隨國際上統一二分。在中國,全國地層委員會2001年將下石炭統(曾稱豐寧統)自下而上分為岩關階、大塘階和德塢階;上石炭統(曾稱壺天統)自下而上分為羅蘇階、滑石板階、達拉階和逍遙階。2000年國際地科聯國際地層委員會將其劃分為二個亞系:下部密西西比亞系(含三個階)和上部賓夕法尼亞亞系(含四個階)。
成因
石炭紀早期,中國南方由於海水時進時退,形成海陸交替相,沉積了1000米左右的碎屑岩、不純灰岩和煤層;至晚石炭世,海水比較穩定,沉積以淺海相灰岩為主。自奧陶紀後,海水退出整個華北及東北南部地區,長期遭受風化剝蝕,直到晚石炭世時,海水才又重新侵漫到這一地區,形成一般不超過500米的海陸交替相的含煤沉積,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東北北部區下石炭統以海相碎屑岩為主夾灰岩,時夾陸相碎屑沉積,厚度較大;上石炭統以海相灰岩為主,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西北區的石炭系比較復雜,厚度大,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青藏區的石炭系沉積厚度較大,也含有火山岩系,所含動物群與華南相似。石炭紀在全世界是最早的重要成煤時期。在中國華南有測水段,寺門段及萬壽山段;在華北有本溪組和太原組,太原組是中國北部石炭系中最重要的煤系地層,廣泛分布於華北、東北南部及西北等地區。其他沉積礦產有鐵、錳、黃鐵礦、鋁土礦及石膏。

二疊系(Permian System)
是指二疊紀時期形成的地層。現國際上和國內均分為上、中、下三個統。2000年,國際地科聯國際地層委員會劃分為下統烏拉爾統、中統瓜德魯普統、和上統樂平統。德國的二疊系下部為紅色砂岩,稱為赤底統,包括奧圖階和薩克森階,上部為鎂質灰岩,稱為鎂灰岩統,包括提林根階;俄羅斯的下二疊統包括薩克馬爾階、亞丁斯克階和空谷階,上二疊統包括卡贊階和韃靼階。2001年,中國全國地層委員會將中國二疊系三分,下統包括紫松階、隆林階,中統包括棲霞階、祥播階、茅口階、冷塢階,上統包括吳家坪階和長興階。

中生界(Mesozoic Erathem) 顯生宇的第二個界。指中生代時期所形成的地層。分為三疊系、侏羅系、白堊系。 中生界地層中,陸相以裸子植物化石和恐龍為代表的爬行動物化石為主;海相以菊石化石最多,同時有海生爬行動物(魚龍、蛇頸龍)等的化石。

新生界(Cenozoic Erathem)
是指新生代時期形成的地層。新生界包括古近系、新近系和第四系。在地質學發展的初期,人們把岩層自老而新劃分為三個單元:第一系(原始系)、第二系和第三系,後來又創立了第四系。第一系和第二系早已不用,而第三系和第四系保留下來。2000年國際地層委員會將新生界劃為古近系與新近系。2005年國際地層委員會又將第四系置予新近繫上部。除古地中海區海相新生界比較發育外,其餘地區多以陸相為主。中國新生界,除邊緣地帶如西藏、新疆、東南沿海和台灣等地有海相沉積外,其餘均為陸相沉積。新生界中含有豐富的礦產,如煤、石油、油頁岩、岩鹽、石膏等。

正長斑岩
斑岩是以斑狀結構為特徵的火成岩的總稱,以結構特徵對岩石的命名。比較堅固,可用於做建築材料。斑晶一般由鹼性長石或石英組成,基質為細粒或隱晶(玻璃體)。
斑岩主要分為噴出岩和淺成岩兩大類,噴出岩是火山岩漿噴出後冷凝形成的,由於噴出後冷卻很快,形成許多細粒;淺成岩是火山岩漿侵入地殼淺層(一般為1.5-3千米)冷凝形成的,有許多結晶斑粒。
噴出岩
流紋斑岩斑岩 粗面斑岩 白榴斑岩
淺成岩
石英斑岩 花崗斑岩 正長斑岩

閃長玢岩

1 閃長玢岩 是中性淺成岩,其礦物成分與深成岩閃長岩相同。主要礦物為中性斜長石和普通角閃石。 具明顯斑狀結構,其斑晶多為斜長石和普通角閃石,偶見黑雲母。岩石整體顏色多為灰及灰綠色。 常呈岩床、岩牆產狀,或為閃長岩的邊緣相。
2 閃長斑岩是按基質成分來描述的斑岩 ==斑岩--以鉀長石、副長石或石英為斑晶的噴出岩、淺成岩和超淺成岩侵入岩的統稱。斑岩一詞原指具有斑晶或具有斑狀結構的火成岩;一般指以鹼性長石或石英為斑晶的噴出岩和淺成岩,基質為細粒或隱晶—玻璃質。按基質成分可描述為花崗斑岩、閃長斑岩等。

火山熔岩-
火山基本介紹

火山熔岩地殼之下100至150千米處,有一個「液態區」,區內存在著高溫、高壓下含氣體揮發份的熔融狀硅酸鹽物質,即岩漿。它一旦從地殼薄弱的地段沖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在地球上已知的「死火山」約有2000座;已發現的「活火山」共有523座,其中陸地上有455座,海底火山有68座。 火山在地球上分布是不均勻的,它們都出現在地殼中的斷裂帶。就世界范圍而言,火山主要集中在環太平洋一帶和印度尼西亞向北經緬甸、喜馬拉雅山脈、中亞細亞到地中海一帶,現今地球上的活火山百分之八十分布都在這兩個帶上。
火山出現的歷史很悠久。有些火山在人類有史以前就噴發過,但現在已不再活動,這樣的火山稱之為「死火山」;不過也有的「死火山」隨著地殼的變動會突然噴發,人們稱之為「休眠火山」;人類有史以來,時有噴發的火山,稱為「活火山」。
火山活動能噴出多種物質,在噴出的固體物質中,一般有被爆破碎了的岩塊、碎屑和火山灰等;在噴出的液體物質中,一般有熔岩流、水、各種水溶液以及水、碎屑物和火山灰混合的泥流等;在噴出的氣體物質中,一般有水蒸汽和碳、氫、氮、氟、硫等的氧化物。除此之外,在火山活動中,還常噴射出可見或不可見的光、電、磁、聲和放射性物質等,這些物質有時能致人於死地,或使電、儀表等失靈,使飛機、輪船等失事。
火山噴發的強弱與熔岩性質有關,噴發時間也有長有短,短的幾小時,長的可達上千年。按火山活動情況可將火山分為三類: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其中休眠火山指有人類歷史的記載中曾有過噴發,但後來一直未見其活動,世界上大約有500座活火山。
火山熔岩
火山噴發可在短期內給人類和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它是一種災難性的自然現象。然而火山噴發後,它能提供豐富的土地、熱能和許多種礦產資源,還能提供旅遊資源。
許多書籍中都對火山噴發的情形做了詳細的描述。例如在《黑龍江外傳》中記述了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群中兩座火山噴發的情況。「墨爾根(今嫩江)東南,一日地中出火,石塊飛騰,聲振四野,越數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
火山噴發物形成的各種堆積體。火山噴發時,有大量的氣體、液體、和固體物質,通過火山通道(火山喉管)從地球深部噴發出來。大量的固體物質隨氣體噴到空中,再落到地面堆成錐形火山體,稱為火山。火山的規模大小不一,大的火山相對高度可達4000—5000米,火山口的直徑為數百米。例如蘇聯堪察加半島克留契夫火山相對高度4572米,火山口直徑675米。一些規模較小的火山,相對高度不及百米。火山有時成群分布,稱為火山群,如大同的火山群。火山一般由火山錐、火山口和火山喉管三部分組成。①火山錐:由火山碎屑物和火山熔岩堆積而成。火山碎屑物包括火山灰、火山渣和火山彈。完全由火山碎屑堆積的稱為火山碎屑錐;由火山熔岩形成的火山錐叫熔岩錐,其錐體坡度緩,又稱盾形火山;由火山碎屑和熔岩交互成層組成的火山錐,稱為混合錐;如果一個火山錐一坡主要是熔岩流出形成的平緩錐坡,而另一坡無熔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組成的較陡坡,就形成了一坡緩一坡陡的不對稱火山錐。如山西大同的許堡火山;如果火山錐是由粘性很高的熔岩噴發後急劇冷卻形成的,坡度很陡、體積不大的錐體稱為熔岩滴丘。②火山口:火山錐頂部的凹陷部分。它位於火山喉管上部,是火山喉管頂部爆破而成的,平面近圓形。火山口常能積水成湖,成為火口湖,或叫天池。我國長白山天池就是一個火口湖,面積9.8平方千米,水面海拔2155米,平均水深204米,最深373米。許多大火山口由於火山噴發過程中的猛烈爆發,噴發後的崩塌以及流水侵蝕等原因造成破壞,稱為破火山口。如圖3是火山噴發後由於崩塌而形成破火山口的演化過程。③火山喉管:岩漿噴出的中央通道。經侵蝕將火山錐上層熔岩和碎屑物剝去,露出的火山喉管及填充物稱為火山頸或火山塞。在火山頸的超基性岩中,可能發現金剛石晶體。

火山熔岩-火山熔岩分類
根據火山噴發的特點和形態特徵可劃分為以下幾種類型。①馬爾式火山:火山氣體以強大的壓力從地下迸發出來,並產生爆炸將其上覆岩體碎屑沖至高空,但是卻沒有熔岩和火山碎屑噴出,所以地面不形成火山錐體,只留下一個巨大的漏斗狀窪地,有時窪地積水成湖。如歐洲的馬爾火山和南非的金伯利火山。②維蘇威式火山:由多次火山噴發形成的熔岩流和火山渣、火山灰互層堆積的火山錐體。熔岩多呈中、酸性、粘性大、爆炸力強。經常是在老火山口形成的環形山中間,再發生新的噴發,形成新火山錐,稱為寄生火山,這類火山以義大利的維蘇威火山最為典型。③夏威夷式火山:這種火山噴發時表現為溶漿平靜的溢出火山口,沒有爆炸和噴射現象,固體和氣體噴發物很少。所以,在岩漿溢出緩慢流動中冷凝堆積的火山錐為平緩的穹窿狀,火山頂部平坦開闊,有一寬淺的窪地,即是火山口,火山錐全由熔岩組成,山坡傾角只有3°—10°。這種火山在夏威夷群島分布最廣。熔岩流從火山口或地殼裂隙溢出地表,不但能在火山口周圍形成低緩的火山錐,而且在沿地表緩坡繼續流動中還能形成熔岩丘、熔岩壟崗和熔岩台地等不同地貌形態。如我國山西大同火山群的熔岩壟崗長幾公里,高幾十米,寬幾十米至百米。在平緩地區大量熔岩流出地表,形成面積廣大的熔岩蓋層,稱熔岩台地。如我國雷州半島、海南島北部、江蘇盱眙和六合等地廣泛分布著熔岩台地。

火山熔岩
其中范圍更大地勢更高者又可稱為熔岩高原,如南美洲的哥倫比亞熔岩高原,面積達50多萬平方千米,厚達1000米。我國的張北高原和印度的德干高原等都是著名的熔岩高原。熔岩流往往能使河谷堵塞,造成上游積水,成為熔岩堰塞湖,如牡丹江上游的鏡泊湖和黑龍江北部的五大連池都是著名的熔岩堰塞湖。火山活動也是一種地質構造運動,它的時間間隔很長,為了表明它的活動性,並以此來衡量它對人類可能夠成的威脅程度,人們把有史以來有過活動的火山叫活火山,把晚第四紀以來沒有活動的較古老的火山稱為死火山,晚第四紀有過活動,但有史以來沒有活動的火山叫休眠火山。如海拔3776米的日本富士山。活火山的生長速率是很驚人的。墨西哥西部的帕里庫廷火山自1934年2月5日開始地震20日開始噴發,到26日火山錐就長高了150米,到1951年8月火山已比原來長高了650米左右。1796年白令海峽中的約安博果斯洛夫火山升出水面,到1823年它長高了620米。火山活動也可以使一些海洋中的火山島陷落海底,印度尼西亞喀拉喀托島,在一次拉卡特火山噴發後,使這個面積為33平方千米的海島的23平方千米陷落到300米以下的海水中去。火山活動也是一種經常發生的災害性地質事件,全世界每年都有若干次火山噴發活動。如1991年6月3日位於菲律賓中呂宋島上的皮納圖博火山再次大爆發,火山灰噴到3萬多米高空,衛星照片顯示火山煙雲面積達260萬平方千米。同時(6月3日、8日)在日本長崎縣的雲仙岳火山也發生劇烈噴發,溫度高達300℃多度的熔岩碎石流,以每小時100多公里的速度沖毀房屋、道路和森林,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

火山熔岩-我國的火山地貌

火山熔岩我國火山活動可分為兩個帶:東部活動帶的火山有五大連池火山群、長白山火山、大同火山群、大屯火山群、廣東雷瓊及安徽、江蘇等地區的火山;西部活動帶的火山包括騰沖火山群、新疆等地區的火山。
1.黑龍江五大連池火山群
五大連池火山群位於黑龍江省德都縣,在約 600平方公里范圍內主要分布有14座火山。這群火山是至今仍在活動的火山,其中老黑山和火燒山在1719年至1721年曾噴發大量熔岩,現在仍可看到火山噴發形成的熔岩地貌,比如有繩狀、枕狀和球狀等形態。這群火山大多呈現出截頂圓錐形,少數為復合截頂圓錐形。火山錐的海拔為 355-597米。比高(相對高度,即超出當地河溝標高的高度)為 60-147米,火山口直徑約240-500米,火山口的邊部大多有缺口,火山的規模一般較小。其中葯泉山火山周圍,至今仍湧出多處含硫、氡等物質的泉水。這種泉水能有效地治療腸胃病、皮膚病、脫發等多種疾病,當地人稱為「葯泉」。1719年至1721年(清康熙五十八年至六十一年)在老黑山火山和火燒山火山噴發期間,噴溢出的熔岩流,將流經火山附近的白河,截為五段,形成了五個熔岩偃塞湖。這五個湖大小、深淺不同,但斷續相連,故被稱為「五大連池」。並成為中國東北部著名的火山群,與中國西南部著名的騰沖火山群遙相呼應。
2.雲南騰沖火山群
騰沖火山群位於雲南省的西部,橫斷山脈南斷的高黎貢山西側,火山錐及其噴出物分布在南北長約87公里,東西寬約33公里的地帶中,這些火山分布比較集中的地方是騰沖縣城至馬站街一帶。騰沖地區的火山有70餘座,可見到明顯火山口的火山有30餘座。其中呈截錐形的火山,一般頂部有漏斗狀火山口,火山底部直徑由數百米至 1公里左右,高10餘米至數百米。火山口的深度數十米之百餘米。此類火山有黑空山、打鷹山、城子樓、小空山等。近期騰沖地區火山活動的形式,主要表現為強烈的水熱活動。據1974年的不完全統計,全縣79個泉群(包括汽泉、熱泉、溫泉)中,溫度在攝氏90度以上的有10處,每處多有若干個汽泉、沸泉、熱泉及噴汽孔,它們都分布在近期火山的邊緣。熱海熱田是騰沖地熱區的高溫中心,它的天然熱流量達 2000000焦耳/秒以上,相當於每年燃燒21萬噸標准煤產生的熱量。在熱泉噴出的氣體中,有大量的水蒸汽、二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氮等氣體。在噴泉、噴氣活動的同時,經常發生水熱爆炸、地吼、地哼和泥火山噴發、泥塘翻滾等現象,有些地方還生成多種泉化。
火山熔岩-火山熔岩地貌
阿爾山市分布著大面積的火山和火山岩,它與毗鄰的蒙古國哈爾沁格爾火山群連為一體,是我國著名的火山群之一。這一火山群具有廣闊的熔岩台地、數十個火山錐。各種類型的火山湖,豐富多彩的熔岩地貌,典型的火山噴發物剖面,寶貴的深源包體……具有獨特的科考和觀賞價值。
火山地貌景觀主要由火山錐、火山湖、熔岩台地組成。阿爾山市火山多為中心式噴式,因此形成一些圓形或近圓形的火山錐。高位火山口湖共七個,其中多數為世之所稀的瑪珥湖,典型的瑪珥湖有:天池、駝峰嶺、老三號溝、雙溝山等。壅塞湖多達十幾處,據地質專家介紹,在一個火山區有如此類型齊全、數量之多湖泊在國內實屬罕見。阿爾山市熔岩台地面積達1 000平方公里,最為壯觀的是大黑溝一帶的熔岩石塘,在面積200平方公里的范圍內,猶如波濤洶涌的海洋,形成多種多樣的熔岩形態,有翻花石、熔岩壟、熔岩繩、熔岩碟、熔岩丘、噴發錐等,其中熔岩丘是目前全國唯一能在這里見到的玄武岩地貌形態。阿爾山市火山規模大、時代新、地貌多種多樣,最為典型和精彩的是火山湖和熔岩丘。這一火山遺跡已被命名為國家級地質公園。

火山碎屑熔岩,這是一類具有火山碎屑岩與熔岩過渡性質的岩石,也就是說,其岩石性質基本上屬熔岩,但其中混有相當分量的火山碎屑物質。多見於火山頸、破火山口、火山構造窪地、巨大的火山碎屑岩中。熔岩含有10—90%的火山碎屑物質。熔岩部分含斑晶。其成分往往與熔岩相同或相似,因此常誤認為熔岩為火山碎屑岩。如中國安徽廬樅何嶺沖的橄欖粗安質角礫熔岩,其角礫成分和膠結物成分相同。 火山碎屑熔岩是火山碎屑物質的含量佔90%以上的岩石,火山碎屑物質主要有岩屑、晶屑和玻屑,因為火山碎屑沒有經過長距離搬運,基本上是就地堆積,因此,顆粒分選和磨圓度都很差。 按照粒度大小,常見的火山碎屑岩類有集塊岩、火山角礫岩和凝灰岩。集塊岩中,大於100mm的火山集塊,如火山彈、熔岩碎塊的含量要超過50%,常混入些圍岩碎屑,由細粒級的碎屑和火山灰充填、壓實成岩;火山角礫岩主要由大小不同的熔岩角礫組成,火山角礫含量大於75%,火山灰充填空隙壓實成岩;凝灰岩主要由小於2mm的火山灰組成,火山灰含量大於75%,常含有一定數量的晶屑、玻屑和岩屑。 火山碎屑岩主要由火山碎屑物質組成,是介於火山岩與沉積岩之間的岩石類型,有向熔岩過渡的火山碎屑熔岩類和向沉積岩過渡的火山碎屑沉積岩類。火山碎屑佔90%以上的岩石,被稱為火山碎屑岩類。

褶皺構造

褶皺構造是岩層因在構造運動的作用下而變形,形成的一系列連續彎曲。岩層的連續完整性末遭到破壞,是岩石塑性變形的表現。

斷裂構造
斷裂構造又稱斷裂。岩石受地應力作用,當作用力超過岩石本身的抗壓強度時就會在岩石的薄弱地帶發生破裂。斷裂構造是岩石破裂的總稱,包括劈理、節理、斷層、深大斷裂和超殼斷裂等。研究斷裂構造對找礦勘探、水文地質與工程地質以及了解區域構造特點均有實際意義。 斷裂可以作為石油天然氣二次運移的良好通道,油氣沿斷裂通道運移比在岩石孔隙中運移更加容易。
斷裂的基本類型
一、節理 節理是岩石中的裂隙 1、張節理 張節理是由張應力產生的破裂面。 2、剪節理 剪節理是由剪應力產生的破裂面。 二、斷層 斷層是岩石順破裂面發生明顯位移的斷裂構造。

解理構造
解理是與礦物晶體相關的一個概念,礦物晶體受力後常沿一定方向的平面破裂,這種性質稱為解理。解理可以用來區別不同的礦物質[1],不同的晶質礦物,解理的數目,解理的完善程度和解理的夾角都不同。利用這一特性可以在樣品和顯微鏡下區別不同的礦物質。 在標本的破裂面上一般看到閃光的斷裂面為閃光的平面,即解理面。解理面一般平行於晶體格架中質點最緊密,聯結力最強的面。 因為垂直這種面的聯結力較弱,晶粒易於平行此面破裂。相對來說,面與面之間的聯結力最弱。解理是反映晶體構造的重要特徵之一。且較晶形具有更為普遍的意義。 不論礦物自形程度高低, 解理的特徵不變,是鑒定礦物的重要特徵依據。一般可依據解理的有無,發育完全程度(以解理面的完整程度為標志)以及組數和各組交角來區分礦物。

累死我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工程地質現象是什麼(名詞解釋)

一般指因人類工程活動所引起的地質環境改變產生的地質現象,邊(斜)坡變形,滑坡,崩塌,危岩,基坑地質災害等。

Ⅳ 導讀:名詞:工程地質學,不良地質現象,1,工程地質條件包括哪些因素

工程地質學是研究與人類工程建築等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學科。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工程地質學的研究目的在於查明建設地區或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分析、預測和評價可能存在和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及其對建築物和地質環境的影響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質現象的措施,為保證工程建設的合理規劃以及建築物的正確設計、順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質科學依據。

不良地質現象:對工程建設不利或有不良影響的動力地質現象。它泛指地球外動力作用為主引起的各種地質現象,如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土洞、河流沖刷以及滲透變形等,它們既影響場地穩定性,也對地基基礎、邊坡工程、地下洞室等具體工程的安全、經濟和正常使用不利。不良地質包括滑坡地區、崩塌地區、岩堆地區、泥石流、溶洞地區、瓦斯地區、地下水。

工程地質條件是指工程建築物所在地區與工程建築有關的地質環境各項因素的綜合。
這些因素包括:
(1) 地層的岩性:是最基本的 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 、 產狀、 成岩作用特點、 變質程度、風化特徵、 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 物理力學性質等。
(2) 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 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
(3) 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 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
(4) 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 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 崩塌、 岩溶、 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6)天然建築材料:結合當地具體情況,選擇適當的材料作為建築材料,因地制宜,合理利用,降低成本。

Ⅵ 誰能更我解釋一下工程地質學

工程地質學是研究與人類工程建築等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學科。地質學的一個分支。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目的在於: 查明建設地區或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分析、預測和評價可能存在和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及其對建築物和地質環境的影響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質現象的措施,為保證工程建設的合理規劃以及建築物的正確設計、順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質科學依據。

工程地質學的研究內容:
可概括為4個方面:
①研究建設地區和建築場地中岩體、土體的空間分布規律和工程地質性質,控制這些性質的岩石和土的成分和結構,以及在自然條件和工程作用下這些性質的變化趨向;
②分析和預測建設地區和建築場地范圍內在自然條件下和工程建築活動中發生和可能發生的各種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問題,例如:地震、滑坡、泥石流,以及誘發地震、地基沉陷、人工邊坡和地下洞室圍岩的變形和破壞、開采地下水引起的大面積地面沉降、地下采礦引起的地表塌陷,及其發生的條件、過程、規模和機制,評價它們對工程建設和地質環境造成的危害程度。
③研究防治不良地質作用的有效措施。
④研究工程地質條件的區域分布特徵和規律,預測其在自然條件下和工程建設活動中的變化和可能發生的地質作用,評價其對工程建設的適宜性。
由於各類工程建築物的結構和作用及其所在空間范圍內的環境不同,因而可能發生和必須研究的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問題往往各有側重。據此,工程地質學又常分為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學、道路工程地質學、采礦工程地質學、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質學、城市工程地質學等。

Ⅶ 名詞解釋:工程地質問題、工程地質條件

所在區域性場地地形、地貌、 岩土的成因類型、各層岩土的力學性能、地下水的成因類型及性質。

Ⅷ 土木工程地質名詞解釋 孤石

岩石在風化應力的作用下,其結構、成分和性質已產生不同程度的變異,應定名為風化岩。根據風化程度的不同劃分為全、強、中、微四類。已完全風化成土而未經搬運的應定名為殘積土。

一般來說,全風化裡面的強風化、強風化裡面的中風化、中風化裡面的微風化定名為風化夾層。

全風化、強風化裡面的微風化定名為風化球。

殘積土、全風化裡面的中風化、微風化定名為孤石。

(8)工程地質學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岩土分類:

從岩土的分類來看有不同的方面以及標准,主要的分類有成因的分類,還有按堅硬的程度來進行劃分、按完整度來進行劃分、岩土按風化程度進劃分、按岩體結構類型進行劃分、岩體按岩石的質量指標進行劃分、以及按岩體基本質量等級來進行分類。

從開挖的岩土的分級來看,主要的類別是一類土也可以說是松軟土,這種土也叫砂土、粉土、沖積砂土層、疏鬆的程度可以達到種植土、淤泥或是泥炭,堅固系數可以達到0.5-0.6左右,平均容重是6.0-15.0之間,開挖的方法用杴、鋤頭等進行挖掘就可以了。

對於二類土來說也叫普通土,這種土是粉質粘土,也可以是潮濕的黃土、夾有碎石、卵石的砂,粉土混卵碎石的植土或是填土,堅固系數是0.6-0.8之間,平均的容重是11.0-16.0之間,開挖的方法可以用杴、鋤頭進行挖掘,少用鎬翻鬆處理。

三類土是堅土,這種土是軟及中等密實的粘土,重粉質粘土、礫石土、干黃土、含有的碎石卵石的黃土、粉質粘土、壓實的填土,堅固系數是0.8-1.0之間,平均的容重是17.5-19.0之間,開挖的方法主要是用鎬,很少用杴,鋤頭等方式來挖掘,對於部分用撬棍來進行挖掘。

Ⅸ 地質學名詞解釋

表現為不整合面上下兩套地層之間的產狀彼此斜交,它反映某地區沉積了一套地層之後,沉專積屬區不但上升成為大陸剝蝕區,而且地層發生了褶皺或斷裂變形。待再次下降接受新的沉積是,上下兩套地層之間不但存在風化剝蝕面,而且岩層產狀呈現角度相交關系。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