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學基礎唐輝明

工程地質學基礎唐輝明

發布時間: 2021-01-29 21:20:58

『壹』 求工程地質學唐輝明版pdf

電子檔的沒有 有書本 你要的話 我可以給你寄過去 不過得給我報銷那8828

『貳』 工程地質學基礎有哪些

業務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備基礎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質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從事資源地質勘查的初步能力和解決常見地質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能在資源勘查、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等領域從事資源勘查與評價、管理、各類工程建設地質等方面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業務培養要求:本專業學生在學習數學、物理、化學、外語、計算機的墓礎上,主要學習基礎地質、礦產地質,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應用地球物理、應用地球化學、地質工程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工程師的基本訓練,掌握運用現代地質學理論和先進科技手段,進行資源地質工作及解決與各類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工程問題的基本能力,並具有合理利用與保護自然地質環境的初步能力。本專業在培養方向上可以在礦產資源勘查、礦產資源評價與管理、勘察技術與工程等方面有所側重。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掌握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
2.掌握區域地質調查、礦產資源普查勘探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工程勘察、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的常用技術和測試方法,掌握常見地質工程問題的分析方法;
3.具有對區域地質、礦床地質、成礦地質條件、礦產分布規律等進行綜合分析及礦產資源評價、管理的初步能力;具有鑽探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等現代勘探方法的選擇、設計、施工、數據處理以及成果地質解釋和運用的初步能力,具有解決工程建設中各種地質問題的初步能力,具有對環境地質作出評價和規劃的初步能力;
4.熟悉地質資源、環境、工程建設等方面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5.了解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的理論前沿及技術發展動態;
6.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和一定的實際工作能力。
主幹學科: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主要課程:基礎地質學、礦產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學勘探、鑽掘工程學、基礎工程施工、環境地質學、地質工程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認識實習、地質填圖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和畢業設汁,一般安排34周。
主要專業實驗:礦物、岩石、化石鑒定實驗、岩士測試實驗、鑽探實驗、物探實驗、水文地質實驗等。
修業年限:四年。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相近專業:資源勘查工程、勘察技術與工程。

『叄』 工程地質問題 試述岩石產狀對工程邊坡穩定的影響及其在工程中的應對

邊坡的穩定受岩石產狀的影響,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I)岩體結構因素:在岩體強度及穩定性分析中,結構面被認為是特別重要的因素,結構面強度比岩體本身的強度低很多。由於軟弱結構面的存在,岩體的整體強度大大降低,這增大了岩體的變形性能和流變性質以及加深了岩體的不均勻性、各向異性和非連續性等。大量的邊坡工程失事證明,一個或多個結構面組合.邊界的剪切滑移、張拉破裂和錯動變形是造成邊坡岩體失穩的主要原因。從邊坡穩定性考慮,應特別研究岩體結構面的成因類型、規模、連續性及間距、起伏度及粗糙度、表面結合狀態及充填物、產狀及其與邊坡臨空面的關系等。
2)結構面的抗剪強度:結構面的抗剪強度是影響和計算邊坡穩定的重要參數。對它的測定和選用應仔細研究,並考慮其與潛在破壞條件相協調。
應對措施,據潘院士所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層次:通過地勘工作基本摸清岩體中的節理裂隙、斷層破碎帶、剪切錯動帶……(統稱為結構面)的產狀和分布,以及這些結構面上的物理力學特性,測定相應的參數。這是以後一切工作的基礎。這一層次工作十分困難,不僅因為需很大的工作量和資金,更由於天然岩體的復雜性和勘探手段的局限,我們不可能「完全」查清情況,只能取得間斷的幾個數據,從而其結論不可能是定量和確定性的,更多是宏觀上的判斷、評價和估計,數據則帶有統計(概率)和隨機的性質。這也是岩石力學問題不可能像某些結構分析那樣能給出較確定答案的原因。

第二層次:綜合分析上述資料,將岩體概化為一個可以進行數學處理的模型(數學物理模型)。這個模型不僅要能基本上反映所研究岩體的各種邊界條件(例如存在的各種結構面),而且要確定岩體在各種因素作用下的所有反應(應力、應變、變形、包括流變、開裂、擴展、屈服、破壞、崩坍……

),也就是要確定岩體的「本構定律」,和許多參數、判據,才能分析。顯然,任何模型都只能是岩體的近似模擬。初期,岩體常被概化為非線性的連續體,後來逐漸發展為不連續體。

第三層次:對以上模型作數學分析,給出成果,提出措施,進行反饋。我國通過七•五、八•五攻關,結合李家峽、二灘、漫灣、三峽、小浪底等工程的實踐,在以上三個層次都取得了成績,有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肆』 工程地質學基礎: 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地質勘察一般劃分為那幾個階段各階段的的主要任務是什麼

看課本或規范吧。
分初勘,詳勘,施勘,
初勘的任務是。。。
詳勘的任務是。。。
。。。的任務是。。。
直接抄課本或規范吧,然後有空去記記,沒有空就拉倒,用到時去翻翻書。

『伍』 工程地質學基礎地下水對斜坡穩定性,表現在哪些方面

地下水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存在於地表岩土層的水統稱為地下水。有統計結果顯內示:90%以上的滑容坡是由地下水或其滲流作用引起的。地表水及大氣降雨往往是地下水直接的補給源,它們轉化為地下水直接影響坡體的穩定性。地下水既是土體的賦存環境又是其組成部分,地下水既可以使土體力學性能變化,又可以作為土體中壓力的組成部分。地下水可使岩土體的含水量和容重增加,並且對岩土體產生物理和化學作用,使岩土體結構面軟化,並改變岩土體性質,另外,地下水的力學作用破壞邊坡的平衡狀態,是影響邊坡變形破壞的重要因素。

『陸』  泥石流勘查典型實例示範

泥石流勘查主要解決鬆散堆積物的分布范圍、厚度等,所採用的方法與滑坡類似,應專用實例參考屬2.5節內容。

參考文獻

鄧清祿.2000.斜坡變形構造.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段永侯,羅元華,柳源等.1993.中國地質災害.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李媛,張穎,鍾立勛.1992.中國滑坡崩塌類型及分布圖說明書.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李智毅,王智濟,楊裕雲.1996.工程地質學基礎.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李智毅,唐輝明.2000.岩土工程勘查.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劉傳正等.2000.地質災害勘查指南.北京:地質出版社

牟會寵.1987.滑坡.北京:地震出版社

晏同珍,楊順安,方雲.2000.滑坡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張咸恭,李智毅等.1998.專門工程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

『柒』  崩塌勘查典型實例示範

1.5.1長江三峽鏈子崖音頻大地電場法、甚低頻電磁法裂縫、岩溶、煤洞勘測

鏈子崖位於長江三峽兵書寶劍峽出口處右岸,瀕臨江邊的陡崖主體由二疊系棲霞組灰岩構成,底部為煤系軟弱層。在長約700m,寬30~180m范圍內發育有58條裂縫,將岩體切割成3個危岩區,即南部的I區To至T6縫區和北部的Ⅲ區T8至T12縫區以及中部的Ⅱ區T7縫區。其中T8至T12縫區危岩體緊臨長江,南、西分別被T8、T9、T11縫和T12縫切割,北、東兩側臨空,底部煤層基本被采空,是防災治理、監測預報的重點險段。

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經過長期的大量調查研究工作,鏈子崖可見裂縫的分布情況已基本查清;但是,在表土覆蓋地段的裂縫分布、延伸、連通交切情況,隱伏構造、岩溶、煤洞的分布等尚不清楚。針對上述問題,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於1988年採用了音頻大地電場法、甚低頻電磁法勘測裂縫、岩溶、煤洞的分布情況。

1.5.1.1 隱伏裂縫勘測

基於裂縫發育的不規則性和地形條件,勘測中採用了異常追蹤法:即從已知裂縫的隱沒端開始,根據裂縫和異常發育趨勢布設勘探剖面,同時輔以現場地質調查,進行異常的定點、連接,循序漸進,直至查明(圖1-1)。裂縫上方的音頻大地電場和甚低頻電阻率異常曲線一般形態尖銳,幅值較大(圖1-2)。

裂縫勘測結果表明:鏈子崖南部Ⅲ區和北部I區裂縫已相互連通。特別是確定了Ⅲ區分布的 T8-1、T8-1-2、T9、T11裂縫均與T12裂縫連通以及T8-0縫向SE方向延伸至陡壁邊緣,對危岩體穩定性評價至關重要。勘探結果在隨後的工程探槽(圖1-3)和聲波跨孔測試中得到驗證。

1.5.1.2隱伏煤洞勘測

圖1-1追蹤裂縫的測線布置及異常分布

鏈子崖的變形與底部馬鞍山組(P1mn)煤層采空有直接關系。根據調查訪問資料,鏈子崖底部有採煤巷道20餘條,基本沿地層走向分布。為了解其存在狀況,用音頻大地電場法和甚低頻電磁法在鏈子崖頂部展開了面積性勘測。

煤洞的電場異常不同於裂縫,一是幅值較小、寬度較大、規律性較強(圖1-4a)。

勘測共確定煤洞14條,煤洞走向與岩層走向基本一致(SW—NE),長度300~400m,間隔30~40m,勘測結果和實際情況相符。

1.5.1.3隱伏岩溶勘測

平行於鏈子崖陡崖,勘測中追蹤發現一條幅值高、寬度大的異常(圖1-4b)帶近南北向發育,其東側裂縫發育,西側則明顯減少;該異常帶與北部的黃泥巴壁相接,根據異常形態、結合地質特徵分析,推測為一岩溶發育帶,後期的勘探工程證實了這一推測(連克等,1991)。

圖1-2隱伏裂縫實測剖面(T9縫前端)

圖1-3TC3工程探槽展示圖

1.5.2鏈子崖隱伏裂縫的聲波檢測

鏈子崖危岩體存在12組50餘條裂縫,出露最寬約2m,深不可測。其中T8及T9裂縫,北端隱伏於覆蓋層下,是否延伸與T12縫貫通,成為查明岩體結構與方量和確定治理工程設計的關鍵,為此,在上述裂縫延伸的關鍵部位,布兩鑽孔,孔距21m,深150餘m。由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於1989年承擔跨孔聲波測試,查明裂縫的延伸及傾向。

現場地質剖面概況及跨孔聲波測試示意圖如圖1-5a。採用等高同步測試法、扇面測試法,測取的波形記錄分別如圖1-5b及圖1-5c。這些記錄的推論是:接收到的是繞射波,其地質模型應如圖1-5d,即裂縫張開無充填。顯然,只有存在地表覆蓋層的繞射波,才會出現發射與接收點靠近覆蓋層聲傳播時間短,遠離覆蓋層則聲傳播時間加長。為證實現場測試推斷是正確的,在室內按推理的地層模型,進行模型超聲測試,取得和現場一致的測試結果。

圖1-4Ex、ρ曲線圖

另外,在一個孔內逐點發射,並接收裂縫的反射波,根據反射波的聲波走時,推斷出裂縫的傾向,與地質工程師從地質構造的推論相一致。至此對裂縫的性狀給出明確的結論,為鏈子崖危岩體的治理,提供了依據,受到國家科委表彰(展建設等,1991)。

1.5.3危岩錨固鑽孔內裂縫及裂縫密集帶聲波檢測

長江三峽鏈子崖50000方危岩體防治工程,採用錨索加固處理,錨固孔深30~40m不等,最深達64.2m。危岩體主要以棲霞灰岩為主,裂隙發育且為張性,局部成破碎軟弱帶。錨固施工需掌握上述裂縫、軟弱結構面在錨固孔中的位置,分布及幾何尺寸。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承擔此項特種檢測任務,研製一發一收干耦合換能器,在不能存留井液的水平干孔中,完成了共2670m的測試,指導了施工。圖1-6其中三個鑽孔的測試結果,其中視聲速低於1000m/s(圖中粗實線部分)的低速孔段均為裂隙及裂隙密集帶(展建設、曹修定實測,1996)。

1.5.4岩崩堆積體灌漿補強效果聲波測試

1998年地質礦產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在三峽庫區遷建城鎮新址岩崩堆積體工程改造現場,完成了灌漿補強前後岩體物理力學強度變化試驗工作。採用「一發雙收」單孔及跨孔聲波檢測對半徑為1.7m圓周等分的六個鑽孔中等邊三角形分布的三個鑽孔作為實施灌漿孔,另三個按等邊三角形分布的鑽孔及圓心的鑽孔作為聲波檢測孔。採用灌漿前、灌漿後7d、灌漿後28d進行聲波單孔測試及跨孔聲波透視。

圖1-5各種方法測試示意圖及推測的地層模型

圖1-6危岩錨固孔內裂隙及軟弱破碎帶聲波測試聲速-孔深曲線粗實線為裂隙及破碎帶

單孔測試採用敲擊作震源產生縱波及橫波,以三分量檢測器貼壁接收;跨孔測試用小葯量爆炸震源的以三分量檢測器貼壁接收。

岩崩堆積灌漿補強分別在四川奉節及巫山兩地各做兩組試驗,現僅以奉節組試驗為例加以說明。圖1-7為灌漿前後單孔一發雙收的時差-孔深對比曲線;圖1-8為灌漿前後跨孔的聲速-孔深對比曲線。由跨孔測試結果可見灌漿後聲速有明顯提高,最高可達60%以上;而單孔測試最高14%、最小僅2%。單孔測試聲速變化小的原因是此法能了解沿孔壁一個波長范圍的聲速,單孔聲速的提高,說明灌漿范圍已達聲波觀測孔的孔壁;而跨孔測試是直接了解兩孔連線間的岩體灌漿情況。

圖1-7灌漿前後單孔一發雙收的時差-孔深對深對比曲線

圖1-8灌漿前後跨孔的聲速-孔深對比曲線

由於測試縱波聲速的同時,還測試了橫波聲速,因此可計算出岩崩堆積體灌漿前後的動彈性力學性能的變化,見表1-4(李洪濤等實測,1998)。

1.5.5長江三峽鏈子崖煤層采空區老空洞探地雷達探測

長江三峽鏈子崖底部煤層采空區的分布及其後期充填情況是評價鏈子崖危岩體穩定性的重要資料,同時也是確定治理工程混凝土承重阻滑鍵布置的重要依據。為此,在充分的地質調查分析基礎上,委託煤炭科學研究總院採用地質雷達技術,利用PD2、PD6和PD1三個勘探平硐對煤層采空區的空洞或充填疏鬆地帶進行了探測,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表1-4奉節動彈性力學參數

地質雷達資料的解釋是靠圖形識別來進行的。具體解釋過程是在資料處理後進行的對比,即對比波在相位、周期(頻率)、同相軸和波形等運動學方面的特點,以及測點間在二維(橫向與縱向)方向上組成的圖形特徵。同時,還應注意到相位的強弱(動力學特點)。圖1-9為PD2沿線的一段探地雷達圖像,圖中44~61m之間顯示為灰岩分布區,在76~85測點之間出現周期加大,相位改變,呈現明顯弧形同相軸,反映的是煤層采空區。根據采空區的這種特徵所得PD2平硐的探測成果列於圖1-10與表1-5中(劉傳正,2000)。

圖1-9PD2Z線雷達圖像(100MHz)

1.5.6金麗溫高速公路崩塌體井內電視探測

由於浙江金麗溫高速公路k81段高邊坡地質條件復雜,岩層破碎,構造擠壓,節理裂隙及斷裂構造十分發育,處於崩塌體范圍內。根據甲方要求對錨索孔B6-5、B6-9、B4-8、B6-16、B6-19、B6-23進行測試,以上各孔孔徑為φ130mm,錨索鑽孔俯角15°。主要查找鑽孔中裂縫(圖1-11)及破碎情況(封紹武實測,2002)。

圖1-10PD2平硐雷達測線布置與探測成果

1—煤層采空區;2—充填但未壓實的采空區

表1-5PD2平硐探地雷達勘查異常解釋綜合表

圖1-11浙江金麗溫高速路k81段高邊坡(水平鑽孔—干孔)裂縫圖片

參考文獻

段永侯,羅元華,柳源等.1993.中國地質災害.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郭建強,彭成,孫黨生等.2003.鏈子崖危岩體勘查中物探技術的應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胡厚田.1989.崩塌與落石.北京:中國鐵道出版社

李媛,張穎,鍾立勛.1992.中國滑坡崩塌類型及分布圖說明書.北京:中國地圖出版社

李智毅,王智濟,楊裕雲.1996.工程地質學基礎.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李智毅,唐輝明.2000.岩土工程勘查.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李大心.1994.探地雷達方法及其應用.北京:地質出版社

連克,朱汝裂,郭建強.1991.音頻大地電場法在地質災害調查中的應用嘗試——長江三峽鏈子崖危岩體隱伏地質結構的探測.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劉傳正.2000.地質災害勘查指南.北京:地質出版社

晏同珍,楊順安,方雲.2000.滑坡學.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展建設,吳慶曾.1991.跨孔聲波穿透法在探測三峽鏈子崖隱伏裂縫中的應用.中國地質災害與防治學報

張咸恭,李智毅等.1998.專門工程地質學.北京:地質出版社

『捌』 工程地質學基礎唐輝明。各位網友,不知道誰有唐輝明的工程地質學基礎教材的電子版,可以給我一份嗎

電子檔的沒有 有書本 你要的話 我可以給你寄過去 不過得給我報銷那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