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邊坡的工程地質問題

邊坡的工程地質問題

發布時間: 2021-01-29 14:12:58

⑴ 怎樣快速的學會寫工程地質的勘察報告,主要是房建和邊坡的求高人指點,新手上路,請多關照。

把別人的報告拿來照貓畫虎,然後被總工一頓狂批,幾次下來後,你就會啦!

⑵ 邊坡工程地質勘察研究的主要問題及內容有哪一些

(1) 在查明邊坡工程地質和水文地質條件的基礎上,確定邊坡類別和可 能的破版壞形式;
(2) 提供驗算權邊坡穩定性、變形和設計所需的計算參數值;
(3) 評價邊坡的穩定性,並提出潛在的不穩定邊坡的整治措施和監測方 案的建議;
(4) 對需進行抗震設防的邊坡應根據區劃提供設防烈度或地震動參數;
(5) 提出邊坡整治設計、施工注意事項的建議;
(6) 對所勘察的邊坡工程是否存在滑坡(或潛在滑坡)等不良地質現象, 以及開挖或構築的適宜性做出結論;
(7) 對安全等級為一、二級的邊坡工程尚應提出沿邊坡開挖線的地質縱、 橫剖面圖。

⑶ 工程地質邊坡,有說坡向與岩層傾向夾角在30°的算是順向坡,夾角30-60的是切向坡具體范圍

郭敦顒回答:
《西部探礦工程》 > 2008年 > 第10期載
作者:王淑紅;寸江峰文章《順向岩質邊坡破壞機理及其穩定性研究》——
根據邊坡走向及傾角與岩層走向及傾角之間的關系,層狀岩質邊坡大致可以分為近水平邊坡、順向坡、切(斜)向坡、垂向坡及反傾坡幾種類型。其中順向坡是指邊坡走向及傾向與岩層走向及傾向基本一致的一類層狀岩質邊坡。
《西南交通大學學報》 > 2005年 > 第03期作者:白雲峰,周德培,馮君文章
《順向坡岩層走向與邊坡走向夾角的上限值》——
在邊坡工程中,把岩層傾向與坡向相同、與走向之間夾角小於某一范圍的邊坡稱為順向坡,反之則稱為斜向坡.
目前對於順向坡的范圍———即岩層走向與邊坡走向夾角的上限值尚缺乏系統研究,也未形成一致的結論,不同的部門根據各自的經驗選擇了不同的標准,如鐵道部門多採用 45°,水利和電力部門分別採用 30°和 40°,而國外則多採用 20°作為順向坡的上限值 [1~5].已有的研究表明,邊坡的穩定性具有斜向坡遠遠大於順向坡的規律 [6].因此,合理地確定順向坡的上限夾角是岩土工程中十分關心的問題,對邊坡工程治理設計和工程投資也有重要影響.由於問題的復雜性,目前還難以用理論計算的方法確定順向坡岩層走向與邊坡走向夾角的上限,筆者採用相似模擬試驗和現場統計的方法對此問題進行了探討.1模型試驗設計1. 1邊坡(原型)特徵渝懷線泔溪—龍潭(DK370~DK395)段內共有 20個路塹邊坡,中心平均挖深 15~20m.岩層走向與邊坡走向(線路方向)的夾角δ在 0~40°之間變化;岩層傾向線路,傾角α=20°~36°.邊坡岩體為寒武系中統平井組白雲質灰岩,中厚至厚層狀,層理較為發育.模型試驗以上述 20個路塹邊坡(本文共計4頁)
(上資料來至網路一下)
從上述二文的論述中可知,目前對於順向坡與切(斜)向坡的范圍尚無較公認的界定。

⑷ 工程地質問題 試述岩石產狀對工程邊坡穩定的影響及其在工程中的應對

邊坡的穩定受岩石產狀的影響,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I)岩體結構因素:在岩體強度及穩定性分析中,結構面被認為是特別重要的因素,結構面強度比岩體本身的強度低很多。由於軟弱結構面的存在,岩體的整體強度大大降低,這增大了岩體的變形性能和流變性質以及加深了岩體的不均勻性、各向異性和非連續性等。大量的邊坡工程失事證明,一個或多個結構面組合.邊界的剪切滑移、張拉破裂和錯動變形是造成邊坡岩體失穩的主要原因。從邊坡穩定性考慮,應特別研究岩體結構面的成因類型、規模、連續性及間距、起伏度及粗糙度、表面結合狀態及充填物、產狀及其與邊坡臨空面的關系等。
2)結構面的抗剪強度:結構面的抗剪強度是影響和計算邊坡穩定的重要參數。對它的測定和選用應仔細研究,並考慮其與潛在破壞條件相協調。
應對措施,據潘院士所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第一層次:通過地勘工作基本摸清岩體中的節理裂隙、斷層破碎帶、剪切錯動帶……(統稱為結構面)的產狀和分布,以及這些結構面上的物理力學特性,測定相應的參數。這是以後一切工作的基礎。這一層次工作十分困難,不僅因為需很大的工作量和資金,更由於天然岩體的復雜性和勘探手段的局限,我們不可能「完全」查清情況,只能取得間斷的幾個數據,從而其結論不可能是定量和確定性的,更多是宏觀上的判斷、評價和估計,數據則帶有統計(概率)和隨機的性質。這也是岩石力學問題不可能像某些結構分析那樣能給出較確定答案的原因。

第二層次:綜合分析上述資料,將岩體概化為一個可以進行數學處理的模型(數學物理模型)。這個模型不僅要能基本上反映所研究岩體的各種邊界條件(例如存在的各種結構面),而且要確定岩體在各種因素作用下的所有反應(應力、應變、變形、包括流變、開裂、擴展、屈服、破壞、崩坍……

),也就是要確定岩體的「本構定律」,和許多參數、判據,才能分析。顯然,任何模型都只能是岩體的近似模擬。初期,岩體常被概化為非線性的連續體,後來逐漸發展為不連續體。

第三層次:對以上模型作數學分析,給出成果,提出措施,進行反饋。我國通過七•五、八•五攻關,結合李家峽、二灘、漫灣、三峽、小浪底等工程的實踐,在以上三個層次都取得了成績,有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⑸ 工程地質:簡述邊坡的破壞模式

崩塌,座落,山崩,崩塌,岩堆,滑坡,蠕動變形,面蝕、沖溝,石流滑坡土滑等

⑹ 道路病害問題

道路是一種延伸度極大的線形建築物,主要有(高速)公路、鐵路、機場跑道等。道路建築物由三類建築構成:①路基工程:它是線路的主體建築物,包括路堤和路塹。②橋隧工程:如橋梁、隧道、涵洞等,它們是為了使線路跨越河流、深谷、不良地質現象和水文地質地段、穿越高山峻嶺或使線路從河、湖、海底下通過。③防護建築物:如明洞、擋土牆、護坡、排水盲溝等。

在不同的線路中,各類建築物所佔的比例是不同的,主要取決於線路所經地區工程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公路路基包括路塹和半路堤、半路塹等。路基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是路基邊坡穩定性問題、路基基底穩定性問題以及天然建築材料問題,在氣候寒冷地區還存在公路凍害問題。

(1)路基邊坡穩定性

路基邊坡包括天然邊坡,半填、半挖的路基邊坡以及深路塹的人工邊坡等。因具有一定坡度和高度在重力作用、河流沖刷等因素影響下會發生不同形式的變形和破壞,其主要表現為滑坡和崩塌。

路塹邊坡在一定條件下還能引起古滑坡復活。由於古滑坡發生時間較長,長期在各種外力地質作用下其外表形跡己被改造成平緩的山坡地形,難以發現。當施工開挖使其滑動面臨空時,很可能造成已休止的古滑坡重新活動。

(2)路基基底穩定性

一般路堤和高填路堤對路基基底的要求是要有足夠的承載力。它不僅承受車輛在運營中產生的動荷載,而且在填方路堤地段還承受很大的填土壓力。基底土的變形性質和變形量的大小主要取決於基底土的力學性質、基底面的傾斜程度、軟弱夾層或軟弱結構面的性質與產狀等。此外,水文地質條件也是促進基底不穩定的因素,它往往使基底產生巨大的塑性變形而造成路基的破壞。

(3)路基材料

路基工程需要的天然建築材料不僅種類多,如道砟、土料、片石、砂和碎石等,而且數量也較大,並且要求各種建築材料產地沿線路兩側零散分布。建築材料的質量和運輸距離常常會影響工程的質量和造價。

(4)公路凍害

公路凍害具有季節性,冬季在低氣溫長期作用下,土體中水分重新分布,並平行於凍結界面形成數層凍層,局部還會有冰透鏡體。因而土體體積增大(約9%),產生路基隆起現象。春季地表冰層融化早,而下層尚未解凍,融化層的水分難以下滲,致使上層土的含水量增大而軟化,在外荷載作用下,路基出現翻漿現象。

⑺ 黃土渠道邊坡穩定性問題

邊坡穩定性問題是工程界及工程地質界爭論已久的一個老問題,至今亦未獲得解決。

關於在黃土中修建路塹邊坡的穩定性,國內已有不少人在從事研究。在黃土中修建渠道的邊坡穩定性問題,基本上與路塹邊坡穩定性是相同的。

對已建成的渠道及路塹邊坡破壞現象分析得知,邊坡破壞方式一般有兩種,即在大氣降水所產生的地表徑流作用下產生邊坡侵蝕及由於設計考慮不周和施工不合理而破壞了土體平衡條件引起滑坡現象。邊坡侵蝕現象可以用施工措施上加以防治(一般採用打光和抹光法處理較有效)。如果設計上發生錯誤,則滑坡性邊坡破壞在施工上是難以防治的。顯然,要想保證所建的邊坡穩定可靠,必須作出正確的邊坡結構設計,即對邊坡穩定性作出正確的預報。下面討論邊坡穩定性預測預報,這里所說的邊坡穩定性不包括侵蝕方式邊坡破壞問題,而主要是指滑坡破壞所產生的邊坡破壞。到目前為止,研究邊坡穩定性的一般方法概括起來可分為如下5種:

(1)根據極限不平衡理論,建立嚴密的數學力學方程式的數學力學分析法:是由雷金(1857)首創,由前蘇聯B.B.索柯洛夫斯基做了進一步的發展。此種方法在數學力學理論上是嚴密的。但到目前為止,尚沒有發展到能夠充分地反映天然土層的復雜的基本特性用來解決實際問題的階段,故在實踐中採用的還不多。

(2)假定破裂面,試算邊坡土體平衡條件的半經驗法:為庫倫(1773)所首創,以後有很多的學者繼續進行研究,提出了各式各樣破裂面的假定。其目的是簡化數學力學分析法,便於實踐中應用。因各位學者所研究的土質特性不同,故所提出的假定在實用上具有極大的局限性。如實踐中採用最廣的圓柱狀滑動面的假定,對塑性土體是適用的,對脆性及流性土體便不適用。

(3)根據極限平衡條件,以破裂面作為穩定邊坡的數學力學分析法:是前蘇聯什利亞平等人提出的。從其基本原理上很容易發現其假定本身是不盡完善的。在實際現象中亦常可以見到滑動面所構成的邊坡並不穩定。因此,這種假定似乎沒有多大必要再繼續研究。

(4)工程地質條件對比法:是工程地質工作者及工程技術人員經常採用的一種方法,這是值得重視的一種方法。但有時,由於人工條件超越了天然的及已有的工程條件,在運用上常常遇到困難。這一種方法必須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研究才有發展前途。

(5)模型試驗法:雖然已有50年的發展歷史,但此種方法尚處在研究階段,但從原則上來講,是有發展前途的一種方法。

由上述可見,各種方法中皆有其優點及其不足的地方。故在實踐中,往往採用多種多樣方法來進行比較、研究。應當指出,在採用某種方法進行工作時,必須對各種方法的運用條件首先弄清,否則必將形成主觀性和盲目性。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亦應防止任意拼湊的現象。

為了解決黃土渠道邊坡穩定性問題,我們採用了上述的第二種及第四種方法進行了研究,即通過對已有的黃土邊坡穩定性的工程地質現象的考察資料分析,擬定出一種核算黃土渠道邊坡穩定性的經驗方法,進行黃土渠道邊坡穩定性預測。我們除了對已建成的黃土渠道邊坡穩定性進行了考察外,又補充對已建成的天蘭路、蘭銀路路塹進行了考察。考察中著重地注意了3個問題:①不同的黃土層中邊坡穩定情況;②黃土邊坡破壞方式及破裂面的形狀;③黃土的結構構造現象,如構造節理,柱狀劈理等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

對已建成的黃土渠道邊坡穩定性情況在渠道考察一文(參看《孫廣忠地質工程文選》)中已做了介紹,在討論邊坡穩定性預報原理和方法之前,先來討論一下路塹邊坡穩定性考察結果,路塹邊坡考察資料介紹如下:

(1)天蘭路路塹主要位於老黃土中。老黃土層上部一般分布有10~20m的新黃土,該線路塹邊坡一般為1∶1.0,少數的陡至1∶0.5。

不論路塹所穿過的黃土類型如何,其邊坡系數為1∶1.0者,除少數地段(如寒水岔)因地下水活動發生過破壞現象外,一般的皆穩定。而邊坡陡於此者則不盡然,有的穩定無事;有的則發生了破壞現象。

圖12-1 天蘭路幾個代表性邊坡剖面穩定情況

如圖12-1所示,邊坡系數為1∶0.5,上覆20m新黃土,下部為老黃土,邊坡總高近60m,上部發生了破壞現象,而下部還很穩定。

同一地段附近,路塹邊坡系數為1∶0.75者,安全穩定,未發生破壞現象。

(2)蘭銀路狄家台至蘭州段,有如下3種情況(見圖12-2):

a.高10~15m的新黃土路塹,其邊坡系數採用1∶0.5者,多不穩定,而採用1∶1.0者則穩定。

圖12-2 蘭銀路(蘭州至狄家台段)路塹邊坡穩定情況

b.老黃土構成的路塹邊坡,高15~20m,邊坡系數為1∶0.5者穩定。高30~40m的邊坡,邊坡系數取1∶0.75的同樣亦穩定。

c.上部為10~15m的新黃土,下部為老黃土,老黃土厚30餘米的復式土層結構路塹,上部採用1∶1.0的邊坡系數,下部採用1∶0.5的邊坡系數情況下,邊坡未發現破壞現象。反之,上部新黃土部分邊坡則發生過破壞現象(圖12-2b)。

應當說明一點,邊坡破壞多發生在新黃土層中,但老黃土有時因受上部新黃土的影響,有時亦發生破壞。

(3)永登一帶已建成的中小型黃土渠道,考察結果得到如下3點概念:①高10m左右的新黃土邊坡,在施工時,邊坡系數若採用1∶0.5,穩定性不同,破壞現象多發生在邊坡頂部,高度大於15m的新黃土邊坡在施工時多不穩定;②高度達30~35m的老黃土渠道邊坡,施工時,邊坡系數採用1∶0.6,並未發現破壞現象;③渠道通過具有構造節理的黃土層時,構造節理面傾向渠槽,節理面傾角大於40°~54°時,常發現發生破壞現象。

(4)臨夏北塬渠考察結果,高達15m的老黃土邊坡,施工邊坡系數採用1∶0.5時,邊坡穩定;當高度達30~35m,邊坡系數採用1∶0.6,同樣穩定。

(5)天然剖面黃土具有柱狀壁理時,邊坡常為垂直的。懸崖前常存在有塊狀黃土堆,此概系剖面上黃土沿著垂直壁理面倒塌所形成的。

在野外工作期間,我們除了對黃土邊坡穩定性一般概況進行過調查外,並觀察了黃土邊坡的破壞方式及其破裂面形狀。

黃土邊坡破壞方式,在極大程度上決定於土層結構及構造特點。黃土邊坡破壞方式有3種方式:①均質的及微成層狀黃土(不論新的或老的)邊坡破壞時多具有一定的破裂面。邊坡破壞時,系沿著破裂面向下滑動;②具有構造裂隙的黃土破壞時,則主要系被節理切割成塊狀的土體沿著裂隙面向下滑動;③具有柱狀劈理的黃土構成的邊坡破壞時,則主要是以倒塌的方式破壞。

在工作中發現,黃土邊坡破壞時,其破裂面的形狀有如下3種(圖12-3):

(1)破裂面形狀接近於直線形。破裂面傾角多為65°~70°,亦有的小至50°。

圖12-3 黃土人工邊坡破壞形式

(2)破裂面由兩段直線組成的折線狀,上部直線段遠遠大於下部直線段。

(3)其破裂面由兩段直線及一小段曲線聯成的折曲線狀,且上部直線段遠遠大於其餘二部分的組合。

上述(2)及(3)兩種破裂面的上部傾角一般的為60°~80°,多為70°~75°,底部傾角常為35°~40°。

上述三種破裂面形狀中,不論哪一種,其頂部皆存在著一段垂直的懸臂。懸臂的高度隨黃土的類型不同而不同。一般來說,新黃土為0.8~1.2m,老黃土為1.5~2.5m。根據實際考察得知,在邊坡高度小於30~40m時,破裂面呈折線狀邊坡的下部緩傾角折(曲)線部分范圍在整個破裂面中所佔的比例很小,一般很少超過1/4或1/5。在邊坡破壞范圍較大或有地下水活動參與作用時,破裂面的實際情況與此大有不同。關於這種類型破裂面的資料還不多,尚不明確。下面我們將著重討論低邊坡的穩定情況。

根據實際觀察的資料分析,我們初步得出結論:即黃土渠道低邊坡穩定性可以採用直線假定破裂面或平面破裂面的假定來預測。

預測工作中可以採用如圖12-4所示的力學計算草圖,計算進行黃土邊坡穩定性:先假定一定的邊坡坡度,在該邊坡的不同高度a,b,c等點做不同傾角的假定破裂面,核定其最大穩定高度。如此假定幾種邊坡系數進行最大的邊坡高度核算結果,便得出如表12-1的資料。這個資料經過經驗資料校正後,便可作為設計的標准(表12-2)。

圖12-4 黃土邊坡穩定性核算草圖

圖12-5 不均質土層邊坡穩定性計算草圖

黃土層的工程性質計算指標在不同深度處不同。在進行施工邊坡穩定核算時,我們建議按圖12-5的假定來解決,即假定破裂面上垂直壓力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正壓力Ni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抗剪力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剪應力Si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則斜坡上土體平衡條件可以用式(14-5)來表示,即:

地質工程學原理

式中:hi為工程性質相同的土層厚度;γi為hi土層內的天然重度;φi為hi土層的內摩擦角;ci為hi土層的抗剪力常數;α為假定破裂面傾角;Li為具有相同ci的假定破裂面長度Li=hi/sinα。以上便為均質的及微成層狀的黃土邊坡穩定性核算原理及方法。

利用上述方法,我們將隴西典型地段黃土渠道施工邊坡核算結果列於表12-1。

表12-1 隴西地區修築黃土渠道計算邊坡極限穩定高度

表中系選用新黃土的γ=12.8~13.0kN/m3,w(水)=10%,φ=21°,c=22kPa,老黃土的γ=13.5~14.0kN/m3,w(水)=15%,φ=27°,c=35kPa。穩定系數K=1.10的作為極限穩定高度。

與前述資料比較,顯然,計算結果與考察中所獲得的資料大致相符。隴西地區黃土中修築渠道邊坡穩定系數的參考資料見表12-2。邊坡穩定性不僅要保證分台階的穩定性,同時必須保證總邊坡的穩定性。總邊坡穩定性系由分邊坡系數與分邊坡高度及台階寬度所決定。

表12-2 隴西地區修築黃土渠道邊坡穩定性參考資料

隴西地區新黃土與老黃土常疊覆堆積,形成雙層結構的土質剖面。這種雙層結構的黃土渠道邊坡穩定性是值得注意的,即老黃土層上覆有新黃土層時,邊坡穩定性有減低的趨勢,結合隴西地區新黃土分布情況,我們對老黃土層上覆10~15m的新黃土層的雙層結構土質剖面的邊坡穩定性進行了核算。結果為雙層結構土質剖面的黃土渠道邊坡,如果上覆新黃土層部分取極限穩定邊坡系數時,則下部老黃土層部分採取相應高度(按總高度)單一土層的極限穩定邊坡則不穩定,即其穩定性有降低的趨勢。

因此指出,在雙層黃土層結構的情況下,在修建工程時,應當特別地注意研究其穩定性。一般地說,上部如果取極限穩定邊坡時,則下部應當採用較相應高度單一土層極限穩定邊坡緩一些的坡度,或者放緩上部邊坡。究竟以何種方案為宜,應當由經濟比較來決定。

老黃土中常發育有交叉的構造節理,它對邊坡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

發育有構造節理的黃土邊坡,破壞時,邊坡土體系沿節理面向下滑落。

在野外考察工作中見到,由發育有構造節理的老黃土組成的邊坡破壞時,斜坡上土體沿著節理面向下滑落時的節理面最小傾角(表12-3)。由發育有構造裂隙的老黃土構成的邊坡,當傾向渠槽的節理傾角大於38°~40°時,邊坡即有破壞的可能性。邊坡沿著構造節理面破壞的嚴重性並不在於邊坡上被構造節理切割過的小塊土體滑落,而問題在於它有可能引起邊坡大規模的破壞(圖12-6)。

表12-3 由構造節理較發育的老黃土組成的邊坡破壞時節理面最小傾角

老黃土中節理面一般多呈輕微膠結的。然而由於開挖、卸載及風化作用結果,常又呈分離狀態。從土的抗剪強度觀點出發,此時,沿著節理面的抗剪力常數可以視為零,而其抗剪抵抗主要由內摩擦角來承擔。

據此,經我們分析的結果,得到裂隙性黃土渠道施工邊坡的穩定性與節理面傾角間關系可以簡化如式(12-10):

地質工程學原理

式中:K為邊坡穩定系數;φ為黃土沿著節理面的內摩擦角;α為節理面傾角。

式(12-10)表明在發育有構造裂隙的老黃土中開挖渠道時,其邊坡穩定性與邊坡的高度關系不大,主要決定於構造節理面的傾角與黃土沿著節理面的內摩擦角之間的關系。

構造節理發育的老黃土抗剪強度一般都很高,其內摩擦角達35°~40°者並不罕見。而且節理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膠結性,這與上面的觀測結果是相符的。

為了工程安全著想,在發育有構造節理的老黃土中開挖渠道時,當裂隙面傾角大於老黃土沿著節理面的內摩擦角時,其邊坡角必須放緩至老黃土沿著節理面具有的內摩擦角一致;也可以採用錨固加固,內錨頭必須位於穿過構造裂隙面一定深度處。

圖12-6 裂隙所引起的邊坡破壞

圖12-7 發育有柱狀裂隙黃土垂直邊坡破壞草圖

圖12-8 具有柱狀劈理的黃土傾斜邊坡穩定性核算草圖

一般地說,隴西黃土的柱狀劈理不甚發育,隴東黃土柱狀劈理比較發育。

在野外考察時,我們有時見到具有垂直劈理的黃土邊坡常呈倒塌式破壞。這種現象稍加分析就不難看出,其原因是由於黃土柱底部的黃土,在上覆柱狀土層自重壓力下破壞所引起的。如圖12-7所示,具有柱狀劈理的黃土垂直的邊坡高度為h,上覆土層自重為γ,則作用於其底部土層上的壓力(Q)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假定底部土體的無側限抗壓強度為p,則高度為h的具有垂直劈理的黃土邊坡的穩定性系數(K)為

地質工程學原理

採用式(12-9),用試演算法,可以較容易的求得具有垂直劈理的黃土可能保持的最大的邊坡高度。發育有柱狀劈理的垂直邊坡破壞主要是在底部黃土浸水的情況下,故p應取黃土浸水無側限抗壓強度。如果在發育有柱狀劈理的黃土中開挖成斜坡,其穩定性可用圖12-8所示的力學模型進行穩定性分析。這時柱狀劈理底部的黃土抗壓強度應採用有側限抗壓強度。

由上述可知,黃土渠道的邊坡穩定性是很復雜的問題。在評價黃土渠道邊坡穩定性時,只有綜合地考慮各種黃土層的特性、結構及構造作用發育情況,確定出正確的預報方法,邊坡穩定性才能得到正確的預報結果,否則,將引起不良後果。

黃土渠道邊坡一般是低邊坡,如果遇到高邊坡時,可利用「第四章第二節中所述的土體穩定性分析方法」進行穩定性分析,在此不重述。

⑻ 求一篇工程地質的論文,3000字左右,關於 高陡岩體邊坡穩定性研究的

你好的!

⑴ 首先就不要有馬上畢業,最後一次花點錢就得了的想法
⑵ 只有自己寫論文,做設計才能順利的畢業
⑶ 在這里我給出方法,以及相關資料尋找的網址,請認真閱讀
⑷ 否則,真的可能導致預想不到的後果!
====================================================================

❶ 中國知網也好、萬方數據也好都有大量的原創論文!
❷ 並且,大部分的院校都有免費的介面!
❸ 如果真沒有免費的介面,那就網路知道懸賞求助下載吧!
❹ 要是要外文的論文准備翻譯的話,最好的辦法就是【谷歌學術】
❺ 需要什麼語言的論文直接就用相應的語言搜索!100% 能找到類似的!
❻ 至於翻譯,可以直接谷歌翻一下,弄完在自己弄通順就可以了!

【友情提示】==================論文寫作方法===========================

❶ 其實,原創的論文網上沒有免費為你代謝的!誰願意花時間給你寫這個呢?難道你在空閑的時間原以為別人提供這種毫無意義的服務么?所以:還不如自己寫。主要是網上的不可靠因素太多,萬一碰到騙人的,就不上算了。
❷ 寫作論文的簡單方法,首先大概確定自己的選題【這個很可能老師已經給你確定了】,然後在網上查找幾份類似的文章。
❸ 通讀一些相關資料,對這方面的內容有個大概的了解!看看別人都從哪些方面寫這個東西!
❹ 參照你們學校的論文的格式,列出提綱,接著要將提綱給你們老師看看,再修改。等老師同意你這個提綱之後,你就可以補充內容!
❺ 也可以把這幾份論文綜合一下,從每篇論文上復制一部分,組成一篇新的文章!然後把按自己的語言把每一部分換下句式或詞,經過換詞不換意的辦法處理後,網上就查不到了!
❻ 最後,到萬方等資料庫進行檢測【這里便宜啊,每一萬字才1塊錢】,將掃紅部分進行再次修改!
❼ 祝你順利完成論文!

⑼ 邊坡工程地質概況

在工程區地層內,中細砂岩具有中厚層狀、塊狀特徵,堅硬完整;粉砂岩屬中等強度岩石;炭質頁岩較軟弱,則為強度低、完整性最差的岩石。引水發電洞進水口邊坡出露的地層岩性特徵如圖7-1和表7-3所示。

圖7-1 4#引水發電洞進水口邊坡工程地質剖面圖

邊坡強烈卸荷,對本段邊坡來說,地下水類型主要是基岩裂隙水,但由於邊坡處於條形山脊的近北東段,總體來說地下水較貧乏。水庫蓄水後,水庫庫水將對邊坡的穩定性產生重大影響。邊坡岩體的透水性與岩性及其組合密切相關,砂岩因構造裂隙發育,延伸較長,裂隙間流通性較好,故透水性較強,尤其是卸荷帶內砂岩體的透水性較強,邊坡中所夾軟弱帶為相對隔水層,對邊坡中地下水的分布起重要控製作用。

表7-3 引水發電洞進水口邊坡地層岩性特徵

開挖後邊坡的地形大致如圖7-2所示。

圖7-2 開挖後引水發電洞進水口邊坡地貌景觀

溢洪道在進水口邊坡後緣的開挖軸向沿下游約為145°,開挖寬度約30m,開挖高程為852m。坡體頂部從早期約900m高程開挖至885m高程,頂部預留寬度為5~30m,為將來修建成阿公路留出一個平台。引水發電洞開挖的主體工程在洞口處,發電洞進水口所在高程為800m,洞口以外為一個長約80m,並一直向外延伸約20m的進水平台,再往外為沖砂洞進水口,開挖高程為750m;引水發電洞進水口洞臉邊坡走向約340°,800~830m高程坡角為90°,830~847m高程坡比為10/3;847~885m高程坡比為4/3。發電洞上、下游兩側邊坡則按4/3坡比放坡。引水發電洞洞寬6m,高約8m,拱型洞頂,洞間距約10m。

⑽ 什麼情況不算地質災害工程建設過程中,邊坡坍塌,算地質災害還是安全問題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邊坡坍塌的原因如果是由於不可預料的地質原因發生,則算地質災害,如果是安全措施不到位,則屬於安全問題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