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質勘察實習
⑴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基本格式是什麼
第一部分.寫寫實習單位的狀況
第二部分.寫寫你實習的主要內容
第三部分.你在實習中遇到的問題.
第四部分.你對這些問題的看法及建議
第五部分.總結一下你實習的感想.
⑵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怎麼寫 關於建築專業
實習目的及任務目的是通過參觀典型建築,建築工地,使我們對所學知識有一個感性認識,對本專業的概貌有一個系統全面的了解,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增強我們學習本專業的興趣。實習的任務如下:1.通過參觀實際建築,增加對建築的認識程度,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2.通過參觀和老師的講解,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建築的優缺點,提高自身的觀察能力和欣賞水平,為以後自己的設計提供參考。3.通過實習,了解建築工程施工工藝,熟悉房屋構造。4.通過在實際施工現場的參觀實習,培養我們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對勞動人民的敬意。實習地點及時間1.合肥碧湖雲溪住宅小區(2007年11月30日下午)2.合肥體育運動學校全民健身訓練館施工現場(2007年12月07日下午)3.合肥工業大學結構實驗室(2007年12月19日下午)實習內容(一)建築外觀11月30日下午,同學們來到碧湖雲溪住宅小區,參觀該小區。一路上李老師就所看到的建築給我們進行講解,並給我們分析某一構造設置的作用,設置原因,設計的優缺點。同時結合具體的問題,告訴我們現行國家規范是怎樣規定的。工大學在參觀的過程中,同學們都很認真,及時發現問題並請老師解答,並及時作記錄。通過大家有針對性的問答,我們學到了許多課本上沒有的東西,比如可以在建築物頂上安裝成排的短型避雷針,使其具有傳統避雷針的效果同時又不影響建築物的美觀;雖然使用太陽能熱水器能節約能源,但是規范禁止用戶自行安裝,以免影響建築的整體外觀,但可以在建築物設計時將其統一規劃、安裝。我們還從老師那裡了解到,該小區的設計理念是「爸爸是湖,媽媽是溪,我是快樂的小魚兒」。事實上,這一設計理念也在設計中很好的體現了出來。小區中的湖、小溪與周圍的精緻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拉近了人與大自然的距離。(二)建築施工12月7日下午,同學們又到合肥體育運動學校全民健身訓練館施工現場進行參觀。在施工現場的外面,我們驚喜的發現,這個建築的設計單位就是我們學校的建築設計研究院。所以同學們都很激動,參觀過程中似乎也更加積極了。在現場,我們看到了部分梁的端處有不少伸出來的鋼筋頭,看上去比較奇怪。於是就問老師是什麼東西。老師告訴我們那就是預應力鋼筋。說實在的,提起預應力混凝土,我相信沒有講幾個同學不知道,但是說到真正的,我估計則沒有幾個同學真正的見過。這一次參觀,使大家能從感官上對一些建築構造有個直觀的了解,對我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都是很有幫助的。在現場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支撐上部重量的柱子很粗,在承重柱的四周有細一些的構造柱,它們是用來加大牆的強度的,以避免因牆身過長導致容易坍塌。在三樓,我們看到上面樓板的支架還沒有拆,這些支架是用鋼管和模板組成的,鋼管很密,可見要承受完全沒有強度的混凝土板和梁需要很大的支撐力。在一樓,我們看到了施工後澆帶,裡面還有鋼筋網。老師告訴我們在施工完成後這些後澆帶就會被澆上。在一樓入口處旁邊,大家還看到了地下室的通風採光口。(三)建築內部12月19日是我們的最後一次實習。地點在學校的結構實驗室。由於是大型的實驗室,並且實驗內容比較特殊,所以這個建築的設計也有很多特別的地方。實驗室採用大跨度,框架結構,其中屋頂為網架結構。在實驗室的柱頂上安有預埋件和鋼板,通過螺栓節點連接屋頂的平板網架。據老師講,採用平板網架和螺栓節點,適合於跨度不大的結構(50-60m)。在建築組合上採用了錯層的組合方式。建築主體空間為實驗室,在南面又加設了第二層,作為公室。由於實驗的要求,實驗室中設置了10t的吊車,相應就有吊車梁。這一點與工業建築很像。但據賈老師說,在吊車梁與高側窗的設置上有點問題。高側窗正好被吊車梁擋住,影響了其採光作用的發揮。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⑴在當初設計時就考慮吊車梁和高側窗的相對標高,以免發生這種遮擋的問題。此外,在設計這種大型的車間形式的建築物時,最好設在其相鄰建築物的南面,以免影響高側窗採光。但這個實驗室在這一點上設計的並不太合適,因為它建在建築材料實驗室的北面,採光會受到其影響。⑵在屋頂增加幾條條形採光帶,增加採光,以補償側窗造成的採光不足。但應注意屋頂的防水問題。實驗室的另一個特別之處就在於它的地面。為增強建築的剛度,牆和地面採用的整澆施工。據給我們講解的周老師說,實驗室內北部地面厚達1.2m,全為輕鋼砼材料,因為北面安置有大型實驗儀器,實驗時對地面產生很大的荷載。而南面地面則和牆的厚度一樣,採用預應力砼材料做成,為地面自承重。由於地面厚度相差較大,我們看到在厚薄地面的交界處出現了裂縫,但周老師說,這並不影響使用,也不會影響建築的安全性。這使我們放心下來。
⑶ 實習六 勘查工程設計(布置)
【實習目的】
通過實習學會如何根據礦床勘查任務、礦床地質特徵和地貌等因素,進行勘探設計。
【實習要求】
(1)選擇礦產勘查的主體地段。
(2)確定合理的勘查工程總體布置方式。
(3)確定礦床的勘查類型。
(4)確定求取不同類別儲量的勘探工程間距。
(5)選擇有效的勘探工程類型。
(6)編制勘探設計剖面圖和勘探工程布置平面圖。這是一次較全面的礦床勘探設計方法的訓練。
【實習步驟】
(1)閱讀設計任務(資料一)和某鉛鋅礦區地質簡介(資料二)。
(2)用礦床勘探類型類比法,確定某鉛鋅礦床的勘探類型。
(3)根據設計任務和某鉛鋅礦床確定勘探類型,確定勘查工程間距。
(4)根據所確定的勘探工程間距和對該礦床地質礦產情況的了解,選擇合理的勘探工程總體布置方式,並在雲山鉛鋅礦床綜合地質圖上進行具體的總體布置。
(5)選擇ZK2鑽孔(編為C—C'剖面),並作勘探設計地質剖面圖。
(6)充分考慮該礦床地質、地貌特徵,選擇有效的勘查技術手段和工程類型。在勘探設計地質剖面圖上設計勘探工程。
(7)在B—B'勘探線地質剖面圖和A—A'、C—C'剖面圖上設計勘探工程。
(8)將上述3剖面上的工程轉繪到某鉛鋅礦綜合地質圖上。
【實習資料】
資料一(設計任務)
在-50m標高以上的主礦體上求取鉛鋅礦控制的資源/儲量。在其深部及外圍用稀一倍的工程間距布置工程。
資料二(某礦區地質簡介)
1.地層
礦區出露地層比較簡單,只有前震旦系(AnZ)板溪群上段的淺變質岩系和第三系(R)紅色礫岩。
板溪群上段岩性為千枚岩、板岩、砂頁岩等。由於受熱液作用,從南至北形成3個蝕變帶。
(1)硅化帶(AnZB):主要由絹雲綠泥石英岩及燧石石英岩組成,二者相互過渡,岩石緻密堅硬。
(2)絹雲母化綠泥石化硅化帶(AnZC):絹雲母化、綠泥石化、硅化較強,一般具有角礫岩化現象,不含礦。
(3)絹雲母化綠泥石化帶(AnZD):以絹雲母化、綠泥石化為主,硅化較弱。岩石呈深綠色,部分地區具有明顯片理,當出現角礫岩化現象時,則往往構成角礫岩化含礦帶(MZ)。
以上3個蝕變帶呈過渡關系,相互間無明顯的界線。
第三系(R)紅色礫岩,呈厚層層狀。岩石中礫石的大小極不均勻,大者可達50cm,小者只有幾毫米,一般為3~5cm。礫石成分主要為花崗岩、千枚岩、板岩、雲母片岩、砂岩等。礫石多較圓滑,膠結物主要為砂質粘土及鐵質。大面積出露於礦區北半部,與板溪群地層呈斷層接觸。
2.構造
礦區位於一軸向近NEE的傾伏背斜的北翼,地層傾向NW330°~350°,傾角一般為40°~45°。第三系紅色礫岩傾角較陡,一般為345°~60°,褶皺軸部在礦區南部(圖幅外),出露大片黑雲母花崗岩。
礦區內斷裂構造較發育,F1斷層從東向西橫穿整個礦區。斷層下盤岩石非常破碎,形成角礫岩破碎帶。角礫大小不一,稜角分明。
破碎帶寬為20~120m,斷層走向NEE,傾向NW340°~345°,傾角30°~45°,與板溪群地層產狀基本一致。根據對地表及少量深部工程的了解,該斷層為一成礦前的斷層,延深可達200m以上。礦體基本上產於這個斷層破碎帶中,明顯受其控制。
3.岩漿岩
為黑雲母花崗岩,出露於礦區南部(在圖幅內,從略)。
4.礦體特徵
礦體呈透鏡狀、似脈狀,大小不等,沿破碎帶斷續分布,形態較復雜,沿走向和傾斜都有分支復合現象。在地表已發現有10個礦體。礦區東西兩段各有一個不規則的透鏡狀礦體出露於地表,出露長度約350m。礦區中段,礦體呈小透鏡體,一般長度只有30~50m。礦體變化較大,西段為4~50m,中段為3m左右,東段為6~20m。礦體往深部逐漸變薄。由西段主礦體統計得到的礦體厚度變化系數(Vm)為65.5%。礦體走向變化較大,西段礦體傾向NW320°~360°,中段礦體傾向NW330°~340°,東段礦體傾向NW320°~360°。礦體傾角變化較小,為30°~45°。從整體看,整個礦化帶走向為70°~75°。
根據野外觀察,礦石礦物主要為閃鋅礦(含Ga、Cd)、方鉛礦(含Au、Ag)伴生礦物有黃銅礦及少量輝銀礦、輝鉍礦、黃鐵礦等,此外可見到Zn、Pb、Cu的次生礦物。脈石主要為石英、螢石,其次為重晶石、方解石。
礦石呈緻密塊狀、不規則細脈狀、浸染狀構造。礦石中有用組分沿走向分布均勻,沿傾向分布不均勻。Zn的品位為2.32%~12.0%,變化系數為(VZn)為110%;Pb的品位為1.36%~3.75%,變化系數(VPb)為125%;Cu的品位一般為0.3%左右。礦化較連續,見有無礦天窗和夾石,主礦體的含礦系數(Kp)為0.8。
根據以上資料,初步認為該礦床為中溫熱液填充型鉛鋅礦床。
5.礦產勘查工作
地表已按200m間距用主幹槽對礦帶進行了較系統的揭露。個別地段已用100m間距用短槽進行了揭露。工程揭露的礦體已進行取樣分析。礦區已填制1∶2000地質圖,並在礦區中部實測了A—A'地質剖面圖。從而對礦區地質構造和地表礦體分布、規模、形態、產狀及有用組分含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同時對東西兩個礦段各打了一個鑽孔,並在礦帶中部150m標高處打了一個水平坑道,對深部礦化及其構造情況已初步了解。基本上認為該礦床是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鉛鋅螢石礦床,其伴生組分Cu也有可能利用,值得進一步進行勘查。
6.圖、表件資料
(1)圖6-1某鉛鋅礦綜合地質圖。
(2)圖6-2A—A'實測地質剖面圖。
(3)圖6-3B—B'勘探線地質剖面圖。
(4)表6-1ZK2鑽孔資料表。
表6-1 ZK2鑽孔資料表
圖6-1 某鉛鋅礦床綜合地質圖
圖6-2 A—A'實測地質剖面圖
圖6-3 B—B'勘探線地質剖面圖
⑷ 求一篇工程地質實習報告,急急急急!!!
你是要寫實習報告嗎?哪裡的?(可當這兩句是廢話,著重看下邊)
第一 地區概況版 (目的權任務(為什麼寫這篇文章)、交通位置、人文、地理概況等)
第二 區域地質概況(主要講你所寫論文地區所在的大區域地質格局)
區域構造
區域地層
區域岩漿岩 (都可簡述)
第三 你所寫地區的地質情況
也可分構造、地層、岩漿岩三方面來寫,如果只是重點於某一部分(指和你的課題相關較大),那麼花多的篇幅來寫這部分
第四 結論(主要寫通過這個論文得到什麼認識,收獲等,主要是看你寫著文章的目的了,結合一下就行)
另外,虛機團上產品團購,超級便宜
⑸ 求工程地質勘察實習日誌
工程地質實習報告論文報告 2008-01-11 14:35 閱讀57 評論3 字型大小: 大大 中中 小小 一、 實習概述實習目的:工程地質實習是土木工程專業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實習實踐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在於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一的能力。實習任務:在實習實踐的過程中,通過實際操作和直接感觀的體會和認識,如通過對實物標本、模型、圖件等的觀察與分析,是學生進一步理解和鞏固理論課上所學的知識,並在基本技能方面得到初步訓練,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搜集了解區域地質、地形地貌、地震、建築材料等資料後,學生通過野外的實地勘察,進一步了解場地的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岩石和土的工程性質、地下水的作用以及不良地質現象等。實習時間:一周實習地點: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教學樓、實驗室,廣州番禺蓮花山 二、實習內容成果 (一)、時間: 10月22日 星期一 晴地點: 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教學樓內容: 實習動員,地質圖閱讀、工程勘察講座。今天是我們班工程實習的第一天,一開始老師給我們開了一個簡短的實習動員講座,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情緒。稍後老師給我們講解了地質圖的閱讀分析,學習不同傾斜程度水平、傾斜、直立)地層、褶皺構造和斷層在地質圖上的特徵,通過老師的講解,讓我們可以大概地從地質圖上分析各類的地質現象。在講解工程地質勘察的時候,老師以《中山市三角鎮蟠龍村工業廠房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為例,詳細地為我們講解了工程地質勘察方法,分析工程地質條件,如何制定工程地質勘探的布置,如何閱讀已有的勘察報告和完成自己的勘察報告。由於老師的詳細講解,我們班的同學們對此次的工程地質實習充滿了熱情,大家在剩餘的時間里積極到圖書館查找相關實習資料,以求能夠更加好地完成此次的工程地質實習,掌握實習任務所要求的,為我們以後的工作關於地質這一塊打下一個很好的基礎。 (二)、時間:: 10月23日 星期二 晴地點:大學城廣東工業大學教學樓、圖書館。內容:閱讀收集整理資料,觀看影像資料—不良地質現象。今天老師安排我們在課室觀看影象資料—不良地質現象,基本上不良地質現象都是地殼上部岩土體受內外力地質作用的影響而發生變化,而在21世紀這個人類社會高度發展的時代,人類工程經濟活動對地質的影響起到了越來越大的作用。老師的播放的影片中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等各類的不良地質現象。通過影片的觀看讓我們能夠更加直觀地了解不良地質現象的成因、過程和結果,聆聽專家是如何勘察地質現象和如果制定防治措施,這樣的教學比光坐在教室里看課本形象易懂。(三)、時間: 10月24日 星期三 晴 地點: 廣州番禺蓮花山內容: 蓮花山礦岩、構造及地貌參觀。今天我們的安排是進行野外實習:蓮花山踏勘,礦岩、構造及地貌參觀。早上8:30在學校出發,由於包車有延誤,時間推遲了一下,但這並不影響我們的心情。大約一個小時我們到達位於珠江口獅子洋畔,獅子洋西岸制高點的蓮花山。早在很久前我就聽說過這座名山,這次終於一睹其風采,出發前我在網上找了些蓮花山的介紹: 蓮花山佔地2.33平方公里,最高峰海拔108米,距廣州市區30公里,距香港60海里,水陸交通十分方便,是一個溶古代粗獷和現代秀美於一體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廣東省風景名勝區。「蓮峰觀海」2002年被廣州市政府列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蓮花山歷史文化積淀非常深厚,它是一位歷史老人,是番禺2200多年歷史的見證者。番禺區內的歷史文化遺跡很多,其中蓮花山上的古跡最為集中和具有代表性。它擁有國內罕見的、具有2000多年歷史和保存得最完好的古採石場遺址,有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省會華表」蓮花塔,有清代康熙年間建造的蓮花城以及新建的世界最高的箔金觀音立像。到達蓮花山映入眼簾的風景簡直讓人如痴如醉,從停車場向東南方向走迎面就可以看到一座寶相庄嚴、慈顏善目、金光耀眼的望海觀音寶像屹立在廣場中央。舉目瞻仰,湛藍的天空中一朵朵白雲飄浮天際,襯托著觀音菩薩好像騰雲駕霧,彩霞披身。觀音像高40.88米,用120噸青銅鑄成,外貼純金180兩,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箔金觀音銅立像。觀音寶像面向東南,遙望浩瀚的獅子洋,「望海觀音」因而得名。再繼續向前走,走過約一百米由花崗岩鋪設成的台階,花崗岩:深成侵入岩。多呈灰白色、灰色、肉紅色;礦物成分以石英和正長石為主,全晶質等粒結構,塊狀構造。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一路向飛鷹古道走去,古道是建在峭壁上的人工開鑿的隧道。古隧道的岩層是由紅色砂岩組成的,是典型的沉積岩,它形成於白堊紀上統時代。這些紅砂岩層狀構造,層理明顯,用小鐵錘可以敲出一塊岩石標本。由於它的分布很廣,易於加工開采,多數強度較高,耐風化,是工程上廣泛採用的建築石料。繼續前進可以見到由四塊相連的大岩石組成,兩側聳起的兩塊片岩如同飛鷹的兩翼,後部高聳的片岩如同飛鷹的翹起的尾巴,平鋪向外延伸的岩石如同飛鷹的頭部和嘴巴,岩石組的形狀如一隻遨遊天空的飛鷹,神威懍懍的飛鷹岩!再往回走就可以看見獅子岩。獅子岩位於蓮花山的東麓,一石酷似雄獅,盤踞山崖,面向東方,狀似向著珠江口吼叫,所以蓮花山也被稱「獅子山」,面前的珠江河段被稱為獅子洋。據考古學家分析,蓮花山原只是海面上的一個小島,千萬年過去,滄海桑田,海水退去,陸地抬升,蓮花山成為陸地的丘陵,海底也變成了陸地。獅子石原來是小島邊上的一座岩石,千萬年來受海浪和海風的不斷拍擊、侵蝕、風化而成今天的形狀。它像蓮花山的忠實守護者,日夜守護著蓮花山。它也是蓮花山滄海桑田變化的最佳見證。獅子岩的岩層組成也是蓮花山典型的沉積岩中的砂岩和礫岩。 在獅子石後面有一個人工開鑿出來的岩洞叫作觀音岩,經人工開鑿後呈現水平層理。再往前走我們一路經過了八仙岩、浴仙池、劍門、百福圖、燕子岩、南天門、神仙橋。值得一提的是燕子岩。燕子岩是古採石場的精華所在。區內峭壁嵯峨,巨石橫空,或形成一線鳥道,或形成一穴深洞,半出人工,半如天成,雄偉壯觀,氣勢巍然。從崖下向上仰望,只見四面崖壁連環對峙,奇峰突屹,廣闊的天空被縮成一方天井,嵯峨巨石搖搖欲墜,令人驚心動魂,神搖目眩。在燕子岩景區,細聽岩上滴水聲,看著盤旋飛舞的燕子。岩石上的攀藤植物,有如一堵綠色的牆壁,每當春夏之交,花開朵朵,宛如一幅色彩斑斕的水彩畫。這里風景秀麗,山水相襯,成為許多電影、電視導演們首選的外景拍攝地。在蓮花山上你隨處都可以見到各類的花草樹木,有松樹、榕樹、菩提樹、熏衣草……全都是因為蓮花山是處於三角洲沖積地帶,在陸地上升的過程中,將海底肥沃的土地帶上,所以在山上能夠栽種各種類的花草樹木。也正是由於其地出珠江入海口,有充足的陽光和雨水,山腳的桑基魚塘也有很好的收益。此次野外實習—蓮花山之行,到此告一段落。這是一此很好的機會讓我們從煩喧的環境和沉重的學業中解放出來,融入到美麗的大自然中去。當然我們沒有忘記我們此行的目的,我們親臨野外環境,與山裡的岩石有了一個面對面的機會,讓我們能夠運用我們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去對一個沉積岩的礦物組成、結構構造進行分析。特別是蓮花山上最常見的棕紅色的砂岩,對它的層理、節理和工程地質性質都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很多是在書本上所沒有的。由於蓮花山是一個古代的採石場遺跡,很多的岩層都經過了人工開鑿,破壞了原有的岩層地貌,會出現不良的地質現象,所以在開鑿的過程中注意防止不良地質現象的出現是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四)、 時間: 10月25日 星期四 晴地點:廣工大地質實驗室內容:室內造岩礦物、岩石的認識,老師再次幫助重溫地質圖的閱讀,在給出的《中山市三角鎮蟠龍村工業廠房岩土工程勘察報告》的工程場地勘察數據,完成勘察報告的其它部分。 (五)、 時間: 10月26日 星期五 晴地點:學校內容:完成實習報告。 三、實習收獲、體會工程地質學的實習在於通過實習學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這門工程地質學的了解更深一層,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聯系起來,牢固地掌握了如何分析岩石的層理,結構構造,學會測量岩石的產狀。實習期間,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了解和認識了實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並且通過對已有地質圖閱讀及應用的講解,對以後更好地將地質學所學到的東西運用在工程建設中有很大的幫助。
⑹ 跪求工程地質實習日記
1、2009年4 月20日,第 11 周,星期 一 ,天氣 多雲轉晴
今天早上我們在西2-101進行實習動員大會,會上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任務布置、實習地點、路線、計劃進度、主要內容的概要講解,及羅盤的結構構造功能特徵及功能,並強調了實習的安全性問題。
在介紹地質羅盤儀時,老師主要教我們如何使用羅盤進行定向、定位、和量測各類地質體或地質界面的產狀要素——走向、傾向、傾角,接著叫我們如何記錄產狀要素。
緊接著老師給我們播放工程地質錄像,內容主要關於大壩工程地質的介紹。壩的類型主要分為土石壩和混凝土壩。土石壩對地基要求較低,壩址周圍必須有充實的天然建築材料;而混凝土壩對地基、地質條件要求較高,多建在堅硬的岩石地基。從錄像中我了解到壩址壩型的選擇應根據六個方面進行研究即:一、岩土及工程性質;二、地質結構;三、地形地貌;四、水文地質;五、自然地質現象;、天然建築材料;這些方面都涉及了工程地質內容,所以應考慮工程地質問題:一、區域穩定性與水庫誘發地震問題;二、壩基繞壩滲漏問題;三、壩基滲漏變形破壞問題;四、壩基及壩肩抗滑穩定問題;五、壩基沉降變形問題;六、河床刷坑問題。
大會結束以後老師再次強調了安全問題及准時搭車,通過這次動員大會使我對即將開始的工程地質實習有了更加充分的准備與期待。
2、 2009年 4月21日, 第 11周, 星期 二 , 天氣 多雲 ,
今天一整天是去福清。今天一班和二班拆開坐車,而我們班先上車,早上天氣還不錯,剛好陰天。我們開了快一個多小時才到那邊,記得是在青盛酒店下車,在那裡老師叫我們看那裡的一個岩石邊坡的簡單防護,並簡單地介紹了邊坡的破壞現象。接下來我們走了一會兒到達一個324國道旁邊的山體旁,在那裡,老師告訴我們那是岩漿岩中的酸性噴出岩——流紋岩,岩石的構成有明顯的定向排列特徵,為流紋構造,這塊小山體是由尚且新鮮的流紋岩構成,所以防護措施相對簡單,緊接著便開始量測該岩石的產狀要素,搞了一會兒,明白了怎樣使用羅盤儀。接下來我們坐車到下一處,也是看一個路邊邊坡的防護措施
大概10分鍾左右,我們又坐車趕往今天的終點站——福清東張水庫,在壩上老師告訴我們,東張水庫對福清人來說是很有意義的,它提供附近農業灌溉用水,並指著水庫周圍,說這里可以作為旅遊景區向遊人開放,還可以發小量電。之後,我們到大壩底下,用羅盤儀測了一些坡面的走向、傾向、傾角。大概用來20來分鍾,接下來是吃午餐時間,然後是自由活動時間,於是我們就開始拍些照片,到處看看風景。。
13點左右我們坐車回校,回到學校時大家都很累了。
3、2009 年4 月22日,第 11 周,星期 三, 天氣 下雨轉陰,
今天早晨坐車的時候下起了小雨,所以我們都帶上了雨傘。
大概10分鍾左右就到了第一個目的地——洪塘大橋,老師在橋下給我們介紹了洪塘大橋閩江流域的堆積作用和侵蝕作用的地質地貌特徵,閩江南港河流寬闊,流量大於黃河。由於河流堆積作用導致下游沙灘較多,這里的河沙馳名中外,含泥量低,級配良好,所以導致過度采砂;又由於河流的侵蝕作用使橋墩產生論了變形;在南岸逗留了一會兒後,我們開始走到北岸,老師告訴我們,由於橋的北岸的地基下存在軟土層和滑坡體使橋面產生裂縫,並導致橋墩的軸向位移和側向位移,使橋存在破壞現象,有的同學開玩笑問:「為什麼不再重建一座呢?」,老師說這個想法很好,只是這樣投了太大了,現在是只能重新加固舊橋墩,或者在兩旁重新建新的橋墩,最終採取了一些加固和維修措施,即加大橋墩,加抗滑樁等
接著我們來到農大校舍旁的一個邊坡旁,這是一個用錨釘加固的防護措施,在那裡老師講解了一會兒我們就往最後的目的的——洪山大橋出發,老師剛開始介紹了閩江南北港的區別,北港侵蝕作用強、堆積作用較弱,而南港侵蝕作用較弱、堆積作用強;由於閩江中下游分流不對稱,導致北港的流水量大,流速快,對河床沖刷強,導致下游兩岸崩塌。
差不多11點左右,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開始回校,回來時天空又飄起了小雨,感覺今天收獲挺多的,其中聽了老師感受最深的是橋所處的地質條件對橋的影響很大,橋的地基、橋墩、橋面這些都受到地質結構、水文地質的影響。
4、2009年4月23日, 第 11 周, 星期 四 , 天氣 多雲 ,
今天天氣很好,今天一整天是去長樂,可能因為要去海邊吧,天氣很不錯,所以今天我們大家的心情都很不錯,在車上有說有笑的。
大概9點40左右到達了長樂江田某加油站,走了一會兒路,到了附近公路,由於我們的車較晚到達,所以和老師匯合時,老師也講了一大半內容了,聽了個大概,主要介紹該公路剖面的地質現象,接著老師叫我們量測該褶皺構造兩翼的岩層產狀要素。
接著我們往長樂下沙出發,到了海邊大家都很興奮,下車時映入眼簾的是寬闊的大海和一個巨大的燈塔,今天我們的課題就是圍繞著燈塔展開的。老師告訴我們燈塔底下巨大的岩石有很多組解理構造。在老師講解了該海岸帶的地質現象完後,我們開始量測了斷裂和節理的產狀要素,不一會兒我們便開始吃飯,我們匆匆忙忙的吃完飯,接著開始體驗在海邊嬉耍的快樂,可能是平時很少出來外面看海吧,一到海灘都把壓抑已久的心情釋放出來,化成洋溢的笑容,任海風輕拂,於是我們開始在海邊拍照留念。
這天的地質實習真的很美好,既能收獲知識,又能收獲快樂,這是不一樣的一天,期望最後一天的實習也能留給我們很多回憶和收獲。
5、2009年 4月24 日,第 11 周,星期 五 ,天氣 多雲轉晴 ,
今天天氣還算不錯,很適合登山。8點左右我們出發了,一路上小睡了會兒 ,大概9點半到鼓山腳下。
當走進鼓山時,看到蔥蔥綠綠的樹木,聞到新鮮的空氣,山的氣息就是好。在鼓山公路旁老師叫我們停下來觀察長著樹木的花崗岩岩體,由於集物理、化學、生物風化作用於一體,自上而下遭受著植物引發的風化作用,岩體表面到下面呈全風化狀、強風化狀、微風化狀和未風化狀,由於樹根的不斷生長,岩石就加劇了分化。
接下來老師帶我們看由我們福大老教授為其命名的一種岩石——鼓山晶洞花崗岩。這種花崗岩有其特有的構造特徵——晶洞構造,在這里逗留了一會兒,看完這一處我們就開始登山了,目的地是半山頂某停車場採石開挖剖面地質現象。在登山的過程中,我們在階梯上休息了幾次,一路上我和班裡幾個沖在最前頭,到了瞭望台,發現我們是最早到得,在這里小吃了下,不一會兒看老師帶著大部隊也趕到了,老師沒有休息就帶著我們往停車場走,我們看到此處的花崗岩遭受分化作用後工程性質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出現全分化層、強分化層與弱分化層,甚至岩石中還包裹著新鮮岩石,所以岩石變的不均勻、不連續和各向異性。接著我們開始下山了,一路上我們邊看風景邊拍照,由於天氣突然放晴,爬上下山有點炎熱,身上流了好多汗水,正所謂上山容易下山難吶,下山速度快很難控制,差不多20幾分鍾就到山腳了。
在山腳下休息到12點半左右後我們坐上了車回校。
⑺ 鐵道工程地質勘察監理實習,寫一份實習報告,郁悶咯
這個簡抄單,但手頭沒範本,襲給你一提綱吧,前序先把實習的公司、工作地點、項目大概介紹一下,然後寫工作中你是如何對岩土勘察過程進行控制的,比如岩土見證取樣、標貫、觸探等;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及困難,你是如何解決的;如何把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運用到工作當中去的,最好舉例;期間把岩土勘察對今後工程建設的重要性穿插進去;接下來寫寫工作感想,如工作期間學到的知識、同事及領導的幫助等,可以舉一些例子;最後寫總結,寫體會、感想,慷慨激昂一下,呵呵,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