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原位試驗方法

工程地質原位試驗方法

發布時間: 2021-01-27 20:23:02

1. 誰知道原位檢測方法

地基承載力的確來定方法,可以分源為現場原位試驗、理論公式以及根據地基土的物理性質指標,從有關規范中直接查取等三大類。
1、常用原位試驗有現場荷載試驗、標准貫入試驗、觸探試驗等;
2、根據理論公式確定地基承載力,再結合建築物對沉降的要求確定地即允許承載力;
3、對中小型建築物,可根據現場土的物理力學性能指標,以及基礎寬度和埋置深度,按規范查出地基允許承載力。

2. 什麼是工程地質原位測試

原位測試是指在工程地質勘察現場,在不擾動或基本不擾動地層的情況下對地版層進行測試權,以獲得所測地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及劃分地層的一種勘察技術。
比如:靜力觸探、動力觸探、旁壓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靜力載荷試驗、標准貫入試驗、現場剪切試驗。

3. 什麼是原位測試

現場原位測試是指在工程地質勘察現場,在不擾動或基本不擾動地層的情況下對內地層進行測試容,以獲得所測地層的物理力學性質指標及劃分地層的一種勘察技術。
比如:靜力觸探、動力觸探、旁壓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靜力載荷試驗、標准貫入試驗、現場剪切試驗。

4. 岩土試驗的原位試驗

岩體的原位試驗包括變形試驗、強度試驗和地應力測試3個方面。在變形試驗中,有測定岩體各種模量的承壓板法和液壓枕法,以及測定隧洞圍岩抗力系數的經向液壓枕法和水壓法。強度試驗主要為岩體的直剪和抗壓試驗。抗壓試驗常與承壓板法變形試驗結合進行。原位三軸試驗也在探索研究中。地應力測試可在鑽孔(孔底、孔壁和孔徑)中或岩體、地下洞室圍岩表面上進行,直接測得岩體的應變,再用岩體變形參數計算地應力。
土體的原位試驗主要包括以下項目:①載荷試驗,是在試坑或鑽孔中模擬天然地基條件施加垂直荷載,觀測沉降與荷載的關系。根據荷載與沉降關系曲線確定地基土體的承載力和計算變形模量。②旁壓試驗,是將旁壓器安置在鑽孔中,通入高壓水使旁壓器向孔壁施加水平壓力,孔壁土體發生變形,測量壓力與孔壁土體的變形,繪出壓力-變形曲線,並據以求得地基承載力。③十字板剪切試驗,是將十字板頭(由4塊矩形鋼板呈十字形焊接在軸桿上)壓入鑽孔中,等速轉動軸桿帶動十字板頭,根據對所施加的純扭矩與土體對十字板頭的阻抗力矩相平衡的原理,計算土體的抗剪強度。此種試驗僅適用於飽水的粘性土。④觸探,是將一定形狀的特製探頭壓入或用重錘擊入鑽孔孔底,根據土體對探頭貫入的阻抗力,求得土體的某些工程地質參數。用靜力將錐形探頭壓入土體中的為靜力觸探,由試驗可直接測得貫入阻力以及錐頭阻力和側壁摩擦力。利用它們可以對土體分層,確定土體的承載力,或者通過經驗關系或估算粘性土體的壓縮變形指標、飽水粘性土體的抗剪強度以及砂土的密實度等。用一定質量的重錘將錐形探頭擊入土體中的為動力觸探。動力觸探以一定落矩將探頭擊入土體中一定深度所需要的錘擊數為主要指標。標准貫入試驗實質上是一種管狀探頭(常稱為標准貫入器)的動力觸探。根據不同類型動力觸探的錘擊數,可以確定不同類型土體的地基承載力,或者通過經驗關系,估算粘性土和砂土的抗剪強度,以及粘性土的壓縮變形指標,判斷粘性土的稠度狀態以及砂土的密實度和振動液化的可能性。
在工程實踐中,關於試驗的類型、項目、條件和方法的選定,取決於擬建建築物的類型和規模,岩、土體的工程地質類型,以及建築物建成後岩、土體實際的存在條件。

5. 原位測試的一般規定

第1條 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應增加原位測試工作量,其布置應與鑽探、室內試驗的配合和對比,以提高勘察質量。原位測試成果的使用應考慮地區性和經驗性。
第2條 原位測試一般包括靜力觸探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標准貫入試驗、旁壓試驗、載荷試驗及波速試驗等。選用原位測試方法應以土層情況、設計參數的要求以及建築物等級等因素確定。
第3條 採用靜力觸探方法評價土的強度和變形指標時,應結合本地區經驗取值。應用靜力觸探曲線分層時,應綜合考慮土的類別,成因和地下水條件等因素。
第4條 十字板剪切試驗適用於測定軟土的抗剪強度。對重荷載的大型建築,應測定其殘余強度並計算其靈敏度。
第5條 標准貫入試驗可用於評價土的均勻性和定性地劃分不同性質的土層,以及軟土中夾砂層的密實度和承載力。
第6條 旁壓試驗宜採用自鑽式旁壓儀。依據儀器設備和土質條件,選擇適當的鑽頭、轉速、進速、泥漿壓力和流量、刃口的距離等以確定最佳自鑽方式。
第7條 用載荷試驗確定地基承載力時,承壓板面積不宜小於5000 。承載力基本值的選用,應根據壓力和沉降、沉降與時間關系曲線的特徵,結合地區經驗取值。
第8條 場地土的動力參數可採用彈性波速單孔法測試,測點間距宜採用1~1.5M。當地層復雜時,宜採用跨孔法。跨孔法的兩測孔間距宜採用4~5M。並應測量孔斜。

6. 工程地質勘察的方法

工程地質勘察方法或手段,包括工程地質測繪、工程地質勘探、實驗室或現場試驗、長期觀測(或監測)等。
工程地質測繪
在一定范圍內調查研究與工程建設活動有關的各種工程地質條件,測製成一定比例尺的工程地質圖,分析可能產生的工程地質作用及其對設計建築物的影響,並為勘探、試驗、觀測等工作的布置提供依據。它是工程地質勘察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測繪范圍和比例尺的選擇,既取決於建築區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和已有研究程度,也取決於建築物的類型、規模和設計階段。規劃選點階段,區域性工程地質測繪用小比例尺(1:10萬,1:5萬);設計階段,水庫區測繪大多用中比例尺(1:2.5萬,1:1萬),壩址、廠址則用大比例尺(1:5000,1:2000,1:1000,1:500)。工程地質測繪所需調研的內容有地層岩性、地質構造、地貌及第四紀地質、水文地質條件、天然建築材料、自然(物理)地質現象及工程地質現象。對所有地質條件的研究,都必須以論證或預測工程活動與地質條件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制約為目的,緊密結合該項工程活動的特點。當露頭不好或這些條件在深部分布不明時,需配合以試坑、探槽、鑽孔、平洞、豎井等勘探工作進行必要的揭露。
工程地質測繪通常是以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圖為底圖,以儀器測量方法來測制。採用衛星像片、航空像片和陸地攝影像片,通過室內判讀調繪成草圖,到現場有目的地復查,與進一步的照片判讀反復驗證,可以測制出更精確的工程地質圖。並可提高測繪的精度和效率,減少地面調查的工作量。
工程地質勘探
包括工程地球物理勘探、鑽探和坑探工程等內容。
①工程地球物理勘探。簡稱工程物探,其目的是利用專門儀器,測定各類岩、土體或地質體的密度、導電性、彈性、磁性、放射性等物理性質的差別,通過分析解釋判斷地面下的工程地質條件。它是在測繪工作的基礎上探測地下工程地質條件的一種間接勘探方法。按工作條件分為地面物探和井下物探(測井);按被探測的物理性質可分為電法、地震、聲波、重力、磁法、放射性等方法。工程地質勘察中最常用的地面物探為電法中的視電阻率法,地震勘探中的淺層折射法,聲波勘探等;測井則多採用綜合測井。
物探的優點在於能經濟而迅速地探測較大范圍,且通過不同方向的多個剖面獲得的資料是三維的。以這些資料為基礎,在控制點和異常點上布置勘探、試驗工作,既可減少盲目性,又可提高精度。測井則可增補鑽探工作所得資料並提高其質量。開展多種方法綜合物探,根據綜合成果進行對比分析,可以顯著提高地質解釋的質量,擴大物探解決問題的范圍,縮短工程地質勘探周期並降低其成本。由於物探需要間接解釋,所以只有地質體之間的物理狀態(如破碎程度、含水率、喀斯特化程度)或某種物理性質有顯著差異,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②鑽探和坑探。採用鑽探機械鑽進或礦山掘進法,直接揭露建築物布置范圍和影響深度內的工程地質條件,為工程設計提供准確的工程地質剖面的勘察方法。其任務是:查明建築物影響范圍內的地質構造,了解岩層的完整性或破壞情況,為建築物探尋良好的持力層(承受建築物附加荷載的主要部分的岩土層)和查明對建築物穩定性有不利影響的岩體結構或結構面(如軟弱夾層、斷層與裂隙);揭露地下水並觀測其動態;採取試驗用的岩土試樣;為現場測試或長期觀測提供鑽孔或坑道。
鑽探比坑探工效高,受地面水、地下水及探測深度的影響較小,故廣為採用。但不易取得軟弱夾層岩心和河床卵礫石層樣品,鑽孔也不能用來進行大型現場試驗。因此,有時需採用大孔徑鑽探技術,或在鑽孔中運用鑽孔攝影,孔內電視或採用綜合物探測井以彌補其不足。但在關鍵部位還需採用便於直接觀察和測試目的層的平洞、斜井、豎井等坑探工程。
鑽探和坑探的工作成本高,故應在工程地質測繪和物探工作的基礎上,根據不同工程地質勘探階段需要查明的問題,合理設計洞、坑、孔的數量、位置、深度、方向和結構,以盡可能少的工作量取得盡可能多的地質資料,並保證必要的精度。
原位測試和實驗室試驗
獲得工程地質設計和施工參數,定量評價工程地質條件和工程地質問題的手段,是工程地質勘察的組成部分。室內試驗包括:岩、土體樣品的物理性質、水理性質和力學性質參數的測定。現場原位測試包括:觸探試驗、承壓板載荷試驗、原位直剪試驗以及地應力量測等(見岩土試驗、工程地質力學模擬)。
設計建築物規模較小,或大型建築物的早期設計階段,且易於取得岩、土體試樣的情況下,往往採用實驗室試驗。但室內試驗試樣小,缺乏代表性,且難以保持天然結構。所以,為重要建築物的初步設計至施工圖設計提供上述各種參數,必須在現場對有代表性的天然結構的大型試樣或對含水層進行測試。要獲取液態軟粘土、疏鬆含水細砂、強裂隙化岩體之類的、不能得到原狀結構試樣的岩土體的物理力學參數,必須進行現場原位測試。
現場檢測與監測
用專門的觀測儀器對建築區工程地質條件各要素或對工程建築活動有重要影響的自然(物理)地質作用和某些重要的工程地質作用隨時間的發展變化,進行長時期的重復測量的工作。觀測的主要內容有:岩、土體位移范圍、速度、方向;岩、土體內地下水位變化;岩體內破壞面上的壓力;爆破引起的質點速度;峰值質點加速度;人工加固系統的載荷變化等。此項工作主要是在論證建築物的施工設計的詳細勘察階段進行,工程地質作用的觀測則往往在施工和建築物使用期間進行。長期觀測取得的資料經整理分析,可直接用於工程地質評價,檢驗工程地質預測的准確性,對不良地質作用及時採取防治措施,確保工程安全。

7. 地基場原位測試有哪七種方法

軟土地區工程地質勘察應增加原位測試工作量,其布置應與鑽探、室內試驗的配合和回對比,答以提高勘察質量。原位測試成果的使用應考慮地區性和經驗性。

原位測試一般包括靜力觸探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標准貫入試驗、旁壓試驗、載荷試驗及波速試驗等。選用原位測試方法應以土層情況、設計參數的要求以及建築物等級等因素確定。

(我只知道什麼叫地基,但對於測試方法就不知道了,建議你上 www.google.com 搜索,或者上 www.sohu.com 搜搜看,也許能有所收獲)

8. 岩土工程常用的原位測試手段有哪些能提供哪些參數其適用條件是什麼

一、 岩土工程勘察
1.1 我國岩土工程勘察規范及水電、鐵路、公路、港口等勘察規范中關於勘察分級、岩土 分類以及勘察階段的劃分與勘察工作的布置原則。
1.2 岩石及土的分類標准(國標及各行業標准)。
1.3 高層建築、樁基礎的岩土工程勘察工作布置原則。
1.4 岩土工程勘察中的工程地質測繪與調查應在哪個勘察階段進行?地質點應如何定位?
1.5 了解各種地貌的形成,特別是一些特殊地質營力形成的地貌特點。
1.6 了解各種常用勘探手段的使用原則、適用的地層。
1.7 了解現行岩土工程勘察規范對原狀土試樣的質量分級,各級土樣採取的要求。
1.8 了解岩石和土的各種物理力學指標的含義,主要力學指標的使用原則,試驗要求。
1.9 了解各種常用原位測試手段的適用條件、所可能提供的岩土工程參數及其應用。
1.10 了解各種常用原位測試設備的技術規格、操作方法。
1.11 了解岩土工程常用的水文地質參數的物理意義,測求方法,地下水動態長期觀測方法。
1.12 了解地下水在第四系含水層中的一般賦存狀態,環境水對混凝土腐蝕性的分級及標准。
1.13 了解地下水對岩土體工程特性的影響,可能引起的岩土工程問題。
1.14 了解一般常見的特殊岩土如填土、濕陷性土、紅粘土、軟土、膨脹土、分化岩等的因、分類,工程特性及評價指標。
1.15 准確了解平均值、標准差、變異系數、統計修改系數的含義。
1.16 為築壩、築路所需的建築材料勘察階段的劃分及各階段勘探工作的布置原則。
參考資料:
1、《岩土工程勘察規范》(GB50021-94)
2、《工程地質手冊》(第三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4年
3、《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勘察規范》(GB50287-99)
4、《工程岩體分級標准》(GB50218-94)
5、《工程岩體試驗方法標准》(GB/T50266-99)
6、《公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JTJ064-98)
7、《鐵路工程地質勘察規范》(TB10012-2001)
二、 淺基礎
2.1 建築物的安全等級是根據什麼劃分的?
2.2 地基設計時,哪些建築物應按地基變形計算?哪些建築物可不作地基變形計算?
2.3 地基設計時考慮的地基主要受力層指的是什麼?
2.4 地基計算時傳至基礎底面上的荷載在什麼情況下應按基本組合,什麼情況下應按長期效應組合,什麼情況下不應計入風荷載和地震作用?土體自重的分項系數應取多少?
2.5 基礎的埋置深度應根據什麼確定,並應滿足什麼要求?
2.6 地基承載力與基礎寬度及埋深有無關系?如何進行深度和寬度修正?修正系數與土性有什麼關系?
2.7 抗剪強度由哪兩個土性參數不清所組成?如何用土的抗剪強度指標確定地基承載力?
2.8 軸心荷載作用和偏心荷載作用對基礎底面壓力的計算有什麼不同?偏心荷載作用下如何考慮滿足地基承載力的要求?
2.9 什麼叫做基礎底面的附加壓力?它與基礎埋深有什麼關系?
2.10 如何進行軟弱下卧層驗算?
2.11 當地下水位處於基礎底面以上時對淺基礎設計有什麼影響?設計時對地下水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問題?
2.12 如何進行天然地基沉降計算?
2.13 考慮應力歷史時或需預測沉降歷時關系時怎樣計算地基沉降?進行這種講算時土工試驗有些什麼要求?
2.14 哪些因素會導致產生不均勻沉降?設計時可以採取哪些措施減少建築物的不均勻沉降?
2.15 用什麼方法來驗算地基穩定性?規定的穩定安全系數應不小於多少?從穩定性考慮,對位於土坡坡頂上的建築有什麼專門的要求?
2.16 淺基礎一般有哪些型式?
2.17 建築物沉降觀測要點。
參考資料:
1、《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范》(GBJ7-89)
2、《工程地質手冊》(第三版),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1994年
3、《公路橋涵地基與基礎設計規范》(JTJ024-85)
三、 深基礎
3.1 樁的分類、樁基礎的組成和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的基本知識。
3.2 布樁時樁中心距的確定:樁端持力層的選擇及其厚度的要求。
3.3 樁基承載能力極限狀態的計算進及按正常使用極限狀態驗算樁基沉降時,應採用哪些效應組合?
3.4 什麼情況下應考慮樁側負摩阻力?如何考慮?
3.5 岩溶地區樁基應按哪些原則設計?
3.6 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准值與設計值的相互關系。各種抗力分項系數如何取值?

9. 工程地質勘察方法有哪些

工程地質勘察方法:測繪、勘探、岩土測試、長期觀測

  1. 測繪:將建築影內響范圍內的地質現象反映容在地形圖上。是一種在地面進行的勘察方法。

  2. 勘探:是一種查明地下地質情況的勘察方法。可分為:(1)物探(地球物理勘探):根據導電率、磁性、密度以及彈性波在地下不同地層、介質(水、空洞、岩等)中傳播速度的不同來劃分岩性、地下水位、溶洞分布等等。指導鑽探。(2)鑽探:與坑(槽)探配合使用3)觸探:即是一種勘探手段,又是一種原位測試方法。

  3. 原位測試:載荷試驗、靜力觸探試驗、標准貫入試驗、十字板剪切試驗、旁壓試驗、現場直接剪切試驗。

  4. 長期觀測。

10. 求專業人士給我發個《鐵路工程地質原位測試規程》,TB10018,不勝感激。

這個可以吧,不過問題好像很久了,過期了吧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