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地質災害
① 地理:為什麼長江流域是我國水文災害多發地
長江流域水文災害多發的原因長江流域是暴雨、洪澇、風暴潮等水文災害的多發區,其成內因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容的結果。
(1)西南季風和東南季風影響。長江流經濕潤地區,流域廣、支流多,受雙重季風影響,降水多且集中,5月,雨帶位於長江南岸,6月位於幹流及北岸。夏季多暴雨,干支流汛期長,水量大。異常年份,雨帶徘徊於長江南北兩岸,使南岸洪水、川江洪水、漢江洪水同時襲來,幹流出現特大洪水。
(2)階梯的交界處多山、迎風坡。地處迎風坡,多地形雨。流域內多山,落差大,水流急。
(3)中下游地勢低平、排水不暢。中游地區地勢低平,水流緩慢,泥沙淤積,排水不暢。
② 以長江中下游為例,簡要敘述該地區的主要自然災害,以及它們產生的地理環境
1、長江中下游地區最主要的自然災害是洪澇。
2、產生洪澇災害的地理環境:(易形成洪澇的專環境因素)
地形:以屬平原、丘陵為主,地形相對平緩;
氣候: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降水豐富而且季節變化大;
水文:河湖眾多,長江支流數量大;河流彎曲度大;
人為因素:對當地植被、河流湖泊的破壞、不合理利用較多。
③ 長江三峽地區地質災害的特點和危害
一 、三峽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質災害
滑坡、崩塌和泥石流是三峽庫區的主要外動力地質現象,也是地質災害的主要類型。據已有資料統計,宜昌—江津間長江幹流各縣(市、區)移民區規模較大的滑坡、崩塌體有1153處,變形體299處,總共約1500處。其中1085處滑坡體積約37.4億m3,沿岸299處變形體面積60.34km2。滑坡以雲陽、萬縣市三區、巫山、奉節等縣(區)的數量最多,危害程度也最大。據最新研究,在奉節、巫山等地還發育有岩溶形成的大型古滑坡。而且滑坡還在不斷增加。
二、 三峽岩溶塌陷
岩溶是碳酸鹽岩類遭受水流溶蝕並形成各種地貌的地質作用。由於岩溶作用,使岩體行成孔洞結構,導致地面塌陷、岩溶崩滑、岩溶突水和水庫滲漏等,常給地面建築、遂道、采礦拙進和水庫造成危害。最新的一次岩溶塌陷發生在1997年5月30日,地點位於奉節縣寶塔坪新建居民小區,塌陷坑直徑25m,方量7000方,陷坑邊緣距移民新居僅2.5m,在當地引起了極大反響,現投資300萬元進行治理。根據最新研究,岩溶作用是導致庫區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發育的主要原因,這是因為岩溶作用使泥質灰岩中碳酸鹽溶解析出,導致岩石破碎、軟化、泥化,最後發生滑坡、崩塌、泥石流,這種情況在巫山、奉節兩個新縣城非常普遍。
三 、 三峽水土流失災害問題
三峽是長江上游水土流失強烈的地區之一。據調查統計,地區水土流失面積達65%以上,年土壤侵蝕總量約2.11億噸(不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據庫區18個縣市統計,以較強度侵蝕為主,面積占總面積的42.2%,較強度侵蝕和極強度侵蝕達近50%。水土流失最大的危害在於導致耕地減少、土層變薄、肥力下降,地質—生態環境變差。據萬縣市統計,近年來水土流失面積比50年代末增加了60%,由耕地變為裸岩的面積達135萬畝,平均每年減少耕地3.75萬畝。
水土流失是導致中、下游地區河床淤高、洪水加劇、水災肆虐的主要原因。水土流失加重的原因是不合理或過度開發土地資源,使地區處於過度開墾—水土流失增強—耕地面積減少—產量下降—強力開墾的惡性循環中。
④ 下列自然災害中,屬於地質災害的是()A.長江中下游地區的洪澇B.東南沿海地區的台風C.雲南地區的
「自然抄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襲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台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這些自然災害和環境破壞之間又有著復雜的相互聯系.
故選:C.
⑤ 為什麼說長江三峽工程會對地質災害有影響 我是中學生 地理不好 請詳細解釋 勿說大概念詞
1.修建三峽大壩後,來水面提高,水域源面積增加,進而影響到當地的降水量的增加,從而引發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
2.水域面積增加,下滲兩增加,當地岩石的岩層之間的含水量變化,可能導致岩石的滑動,從而引發地質災害;
3.水庫容易誘發地震
4.水庫的水面變化,對兩岸岩石的沖擊力也有變化,從而導致地質災害的發生。
…………
⑥ 教育部長江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研究中心的研究生怎麼樣
中國地質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的研究生就業是不成問題的,而且薪資待遇都還不錯,內如果你讀北京容校區甚至能留京。這兩個專業方向偏重不同,工程學院的土木專業以工程地質、隧道及地下建築工程、岩土工程及基礎工程施工為專業特色,而研究所的那個偏向於水利和地深方向。但其實課程都差不多,更多詳細信息你可以登陸該校的研究生院網站了解。希望這些能幫助你,祝考研成功!
⑦ 長江三峽蓄水後,會破壞地質,造成一些地質災害嗎
肯定會造成地質災害啊。國家現在每年投往三峽進行地災治理的資金非常大,主要造成的地質災害為崩塌、滑坡,甚至誘發小地震等。
⑧ 長江中流河段,汛期地澇災的原因是什麼
長江每到汛期,在湖北境內的荊江通常會發生洪澇災害,荊江有"九曲回腸"之稱,由於荊江短河道彎曲,加上上游水土流失嚴重,在該段淤積形成地上河,所以會發生洪澇災害!這是最主要原因!
⑨ 長江上游災害頻發是否與三峽工程有關
把整個長江流域的災害都和三峽扯上關系,完全是牽強附會。三峽工程之回前,世界答上已經建起了幾十萬座大壩,三峽工程雖然是裝機容量最大的工程,但水庫庫容在全球只是排名第22位。世界上大水庫數十年的實踐表明,水庫蓄水初期,是新庫岸的不穩定期和再造期,是隱性地質災害的集中釋放期,經過幾年的蓄水和泄水,兩岸邊坡就會穩定下來。三峽自從2003年開始蓄水以來,這些年的實踐證明,盡管也有少量滑坡出現,但是沒有因為滑坡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財產損失,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⑩ 長江下游多地受災害為什麼三峽大壩沒有發揮防洪功能
其實長江下游地區是有受到三峽大壩防洪功能的影響的,但是由於距離和氣候問題導致長江下游多地水災依舊嚴重。三峽大壩的防洪功能主要針對的是長江中上游地區,對於長江下游地區的防洪效果不那麼明顯。
總的來說,長江下游多地受災害影響,三峽大壩是有發揮防洪功能的,只不過影響較小,只能說災害還是很多但相比之前有了很大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