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質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武漢
『壹』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的院系介紹
由計算機軟體教研室和計算機系統結構教研室組成。是一支業務能力強,具有創新能力的、充滿活力的教學科研隊伍。
我系現有教師28人:教授2人(含博士生導師1人),副教授10人,講師15人,助教1人;其中,博士7人,博士後2人,在讀博士13人,其他教師均具有碩士學位。現有「計算機軟體及理論」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兩個碩士點。
我系為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了20多門課程,如:離散數學、組合數學、操作系統原理、編譯原理、人工智慧原理、資料庫原理、數據結構、軟體工程、圖像處理、模式識別、計算機圖形學、面向對象技術、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計算機介面與通訊、數字邏輯、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體系結構、計算機網路等。正式出版教材3部,校內教材2部,實習教材2部。
我系目前的研究領域有:智能計算(包括分布式計算、遺傳演算法、演化演算法等)、數據挖掘與知識發現、演化硬體、以及人工智慧及專家系統開發、電子商務、多媒體技術等。近年來承擔20餘項科研項目,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863高新技術項目、國防科工委項目、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以及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原地礦部科技攻關項目等。在計算機類權威和核心期刊以及重要的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200多篇,其中SCI檢索文章12篇,EI檢索文章20餘篇 成立於2006年9月,重組於2009年9月,由原計算機應用系和信息系統研究所組成,主要負責計算機應用專業碩士點建設,空間信息與數字工程本科專業建設,以及《C語言程序設計》和《VC++程序設計》省級精品課程建設,《資料庫原理》課程建設。
現有師資力量20人,其中教授5人,博士生導師2人,副教授5人,講師10人。具有博士學位8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7人。
目前的應用系以吳沖龍教授、戴光明、朱莉教授為核心的教學科研團隊已經形成,全系教師正以飽滿的激情和嶄新的意志奮戰在教學科研一線中。
『貳』 中國地質大學中北京和武漢有什麼區別
一、學校的地址不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學院路29號。
二、學校的規模不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截至2018年10月,學校佔地面積1421758平方米,校舍面積815074.58平方米;設有19個學院,65個本科專業;有16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有工程碩士、MBA、MPA等10個專業學位授予權,其中工程碩士專業包涵14個工程領域;有教職員工3122人,全日制在校學生26103人。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截至2019年3月,學校有17個教學單位,42個本科專業。有2個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4個省部級重點學科。有13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6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33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4個工程碩士領域,11個類型的專業學位授權點。在職教職工1400餘人。有中國科學院院士9人,俄羅斯外籍院士6人。全日制在校生15000餘人。
三、學校的影響力不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列入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首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高水平行業特色大學優質資源共享聯盟、地球科學國際大學聯盟、「七校聯合辦學」重要成員,被譽為「中國地球科學的最高學府」。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資源產業經濟為特色,理、工、文、管、經、法等多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重點建設高校,位列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111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
是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搖籃和地學研究的基地。是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60所合作院校之一。
『叄』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繼續教育學院的主頁是
直接網上搜索就可以的。
很容易的
注意官方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對你有所幫助。
『肆』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繼續教育學院官網為何登陸不上
我的也登陸不上,用過無法辦法了,請問你現在解決問題了嗎
『伍』 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是一本嗎
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不是一本,而是民辦三本性質的大學。也就是現在的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武漢工程科技學院創建於2004年2月,是一所經教育部批準的普通本科高校,學校位於湖北武漢。2014年5月,經教育部批准轉設為武漢工程科技學院。
截止2015年9月,學校設有9個學院,28個本科專業和15個專科專業,涵蓋6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為主,具有「地質、珠寶、航空」特色的工、管、藝、文、理、經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結構體系。2014年9月,學校成為湖北省首批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試點高校。
(5)中國地質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武漢擴展閱讀:
學校簡介:
學校坐落在武漢市江夏區風景怡人的青龍山麓,毗鄰中國光谷,佔地面積逾千畝,校園環境優美。學校設有信息工程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人文學院、藝術傳媒學院、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開設有土木工程、寶石及材料工藝學、金融學等43個本科專業和建築工程技術等10個專科專業,涵蓋7個學科門類,形成了以工程類、經管類、藝術傳媒類為主體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結構體系。
學校擁有優良的辦學條件和育人環境。建有8個實驗中心(共81個實驗室)、128個實習實訓基地。圖書館館藏紙質圖書114餘萬冊,擁有現代化的電子閱覽室和3000餘座位的閱讀室,引進了CNKI中國知網、維普資料庫、讀秀學術搜索等國內大型著名電子文獻資料庫。
學校體育設施齊備,建有標准化籃球場、足球場、網球場、田徑場、乒乓球館、羽毛球館、健身中心等,學生寢室高端舒適,校園內超市、食堂、咖啡廳、茶藝室、文印中心等生活娛樂設施一應俱全,可為學生學習與生活提供優質、便捷的服務。
學校高度重視教學改革和科技創新工作,有力推動了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水平的提高。近年來,獲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2個,湖北省「十二五」重點培育學科1個,「楚天學者」設崗學科2個,湖北省重點培育本科專業2個,湖北省高等學校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3項。
湖北省「荊楚卓越人才」協同育人計劃項目1個,省級精品課程1個,省級優秀中青年科技創新團隊計劃項目1個;獲省級教學成果獎3項,省級科學技術成果獎5項,一名教師獲省級「五一勞動獎章」。
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各類學科競賽中屢獲佳績,其中獲國家級競賽獎勵603人次,省級競賽獎勵913人次;一名學生獲「湖北青年五四獎章」;學生畢業設計(論文)質量顯著提高,每年均有多篇畢業論文入選省級優秀學士學位論文,位於省內同類學院前列。
『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的介紹
中國抄地質大學(武漢)是教育部襲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是國家辦有研究生院的大學之一;是一所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人事部授權可自行審批增列博士生導師、自行審定教授任職資格的大學;是一所以地球科學為特色,理、工、文、管、經、法、教、哲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系(科)合並組建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70年遷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漢,1987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
『柒』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畢業生登記表,自我鑒定怎麼寫
回首四年的大學校園生活生涯和社會實踐生活,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敗,我孜孜不倦,不斷地挑戰自我,充實自己,為實現人生的價值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四年的大學生活,我成長了很多。在即將畢業之時,我對自己這四年來的收獲和感受作一個小結,並以此為我今後行動的孩敞粉緞莠等瘋勸弗滑指南。
在思想上,有上進心,勇於批評與自我批評,樹立了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具有良好道德修養,並有堅定的政治方向,我積極地向黨組織靠攏,並以務實求真的精神參與學校的公益宣傳和愛國活動。
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學好專業知識,多次獲得校級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還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專業以外的知識,能輕松操作各種網路和辦公軟體,並且相信在以後理論與實際結合當中能有更大提高。
在生活上,為人熱情大方,誠實守信,樂於助人,具有良好的組織交際能力,能與同學們和睦相處;勇於挑戰自我,積極參加各項課外活動,從而不斷的豐富自己的閱歷,並在各項文娛體育活動中多次獲獎。
在社會實踐中,工作塌實,任勞任怨,責任心強。我從大一開始加入校園廣播站,積極參加學校各種文體活動,被評為校團委"十佳欄目"。
作為一名即將畢業的應屆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我所擁有的是年輕和知識,將以飽滿的熱情、堅定的信心、高度的責任感去迎接新的挑戰。但年輕也意味著閱歷淺,更需要虛心向學。同時,我也深知,畢業只是求學的一小步,社會才是一所真正的大學。
『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面向廣大學員開展什麼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是國家專有研究生院的大學屬之一;是一所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人事部授權可自行審批增列博士生導師、自行審定教授任職資格的大學;是一所以地球科學為特色,理、工、文、管、經、法、教、哲協調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創建於1952年,前身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系(科)合並組建而成的北京地質學院,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70年遷出北京,1975年定址武漢,1987年經國家教委批准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
『玖』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的教學設施
目前,學校投入近4000萬元,建成了覆蓋所有辦公、教學、實驗、學生、教工宿舍等樓群的千兆校園網路;新建成的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網路與教育技術中心大樓,辦公面積近4000平方米,搭建了支持網上教學和教務管理的網路教育平台;自主開發並引進了400餘門網路課件。
中國地質大學遠程與繼續教育學院根據國家教育部關於設立校外學習中心的管理辦法,在全國各地已設立或正在建立近40個校外學習中心。
學院依據教育部有關文件精神開辦專科、本科、選修課程等辦學層次。學院依託學校各院系辦學,將名師名課程有機地整合到網路教育平台上,並採取面授、網上學習、課下輔導、網上實時與非實時輔導答疑、實驗實習等教學手段實現教學目的和目標。2007年底,正式注冊的學生已達到20000餘名,學生通過這些教學形式達到了規定的教學要求,可取得中國地質大學網路教育專科、本科文憑或單科課程學分(成績),國家實行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制度,並承認其學歷。符合國家學位授予條例規定的,可獲得相應的學位。
中國地質大學網路教育的辦學宗旨是,依託大學的辦學優勢,整合校內外優秀教學資源,為學習者提供多層次、多樣化的學習服務。為構建學習型社會和終身教育體系,為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多層次的、高素質的人才服務。
學校1956年開始舉辦成人高等教育。在學歷層次上,既有高中起點本科、專科,也有專科起點本科。學習形式有函授、夜大學等,現在校生近6000名。在校外設有函授站、教學站,現開設了適應社會需求的本專科專業近40個。學校堅持以知識教育和技能培訓為重點,堅持面向社會經濟的辦學方向,與國土資源部系統以及大型廠礦、企業、事業單位及大中專院校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辦學,已培養培訓各類社會急需人才4萬多名。
中國地質大學成人教育按照教育部1998年頒布的本科專業目錄及要求,重新對我校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計劃進行了修訂,同時在日常教學運行、學生學籍、學生管理、校外函授站、教學站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一整套較為完整的規章制度,使教學水平和管理水平趨於科學化、規范化,保證教育教學質量。
長期以來,成人教育充分依託學校的學科和資源優勢,銳意改革,開拓進取,主動地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變革的需求,不斷地探索成人高等教育的運行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獲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和用人單位的好評。在辦學實踐中,成人教育學院發揚學校的優良學風和嚴格管理傳統,堅持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方針,積極深化教學改革,加大教學質量監控力度,注重教學實踐性環節,大力開展二課活動,加強學生應用技能和業務素質的培養,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取得了可喜成果。
面臨新世紀的歷史機遇和知識經濟的挑戰,在實現「科教興國」的偉大戰略中,作為國家重點大學的成人高等教育必須肩負重託,再創輝煌。未來十年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在現代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創建一套更富活力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教育產業化運作機制為主導的辦學體制;建立一個教學手段先進,育人環境優良的辦學園區;建設一個團結、創新、規范、高效的學習型管理組織;在此基礎上,逐步地建立一套以大學後繼續教育為核心,高中後學歷教育適度發展,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協調並舉的高層次、高質量的終身教育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