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李四光中國地質大學

李四光中國地質大學

發布時間: 2021-01-27 01:15:29

『壹』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四光學院是怎麼回事

就是地質學基地班 專門培養科學家的 裡面的學生可以任選老師和課程 還有很多特權 專門的一個老師帶一兩個學生

『貳』 中國地質大學李四光計劃是指的什麼計劃未來的發展前景好不好

李四光計劃全校也就30個名額左右 培養的都是學術人才 保研的時候李四光計劃的名額 基本上進入李四光計劃的最後都去各大名校讀研深造了 非常優秀的才能進這個計劃 不只是學習好才行

『叄』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四光計劃

基地班與各類實驗班本身較其他班級具有優等性,同時這類班級內和李四光計劃培容養班級差不多屬於同一級別,如果基地班或者各類實驗班的同學也去參加李四光計劃,其他同學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機會了。已經進入基地班和實驗班的同學已經啃下一塊好麵包填飽肚子,又怎麼會再讓你們啃更多的麵包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呢?

『肆』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

張本仁,1989年獲得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翟裕生,1997年獲得李四光地質內科學獎
李思田,1999年獲得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劉本容培,2003年獲得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唐輝明,2013年獲得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蔣少涌,2015年獲得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伍』 中國地質大學李四光學院是公立學校嗎

是地大直屬教學學院,屬公立的。

李四光學院成立是為了進一步推動高校與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大力提升地球科學領域協同創新能力和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水平,在教育部、國土資源部共同指導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和中國科學院共同攜手,於2012年4月在北京簽約成立了「C2科教戰略聯盟」。 C2來源於中國科學院(英文縮寫:CAS)與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英文縮寫:CUG)的英文首字母,採用「C2」的展現方式,寓意實現各方合作的倍增效應。根據「C2科教戰略聯盟」協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正式組建李四光學院,負責全面實施「科教結合協同育人行動計劃」中的「聯合培養大學生計劃」的菁英教育。
李四光學院成立於2012年6月,掛靠學校教務處,由教務處處長兼任學院院長。學院設有專職管理人員,負責地球科學菁英班全體本科生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協同育人工作。
地球科學菁英班從2012年9月開始面向全國招生,每年招生規模為60人。菁英班學生入校之初不區分專業方向,統一學習通識教育課程和地學類基礎課程;從一年級下學期開始,根據學生意願,結合學業成績,學生可從地質學、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和遙感科學與技術這四個專業方向中選擇其一做為主修專業方向,按照目前該專業的教學培養方案完成本科教學計劃。

『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李四光學院電話

027-67885190

『柒』 進入中國地質大學李四光計劃的具體要求與申請流程是什麼

1、 選拔對象來
我校****級在籍全日制本源科生,課程學習平均學分績點達到2.5以上,外語水平高,具有較強的自主意識和自學能力,立志獻身科學研究事業。
2、 選拔時間與方式
(1) 學校將於****月組織「李四光計劃」報名與選拔工作,學生根據自願報名與學院推薦相結合的方式申報「李四光計劃」;
(2) 請各學院於******日前將申報名單報教務處語言文字工作辦公室。學校初步定於9月底組織專家開展評審工作;
(3)每個學院限報5名學生;
(4)我校基地班和各類實驗班的學生不再參加「李四光計劃」的申報;
(5)本次將選拔30名學生入選「李四光計劃」。
具體的問一下學工處的老師吧!

『捌』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的校友中的李四光地質科學獎獲得者

吳奇之,1960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石油天然氣地質與勘探專業,2001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駱耀南,1962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地質測量及找礦專業,2001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龔再升,1962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石油天然氣專業,2001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何國琦,1956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2001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劉本培,1952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2003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何自新,1969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2003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
何漢漪,1962-1967年7月就讀於北京地質學院物探系,2003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葉天竺,1963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2005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王雙明,1983年畢業於武漢地質學院北京研究生部獲碩士學位,2005年獲得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
鄭亞東,1957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石油地質與勘探專業,2005年獲得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李惠,1964年8月於北京地質學院地球化學專業畢業,2007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周海民,1986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2007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李干生,1965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石油及天然氣地質勘探專業,2007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馬永生,1984年畢業於武漢地質學院地質學專業,2007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彭善池,1968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地質系古生物學專業,2009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謝玉洪,2005年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專業博士學位,2011年獲李四光獎
汪嘯風,1961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地層古生物專業,2009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丁俊,1982年畢業於武漢地質學院地質力學專業,2013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杜時貴,1984年畢業於武漢地質學院地質系,1992年獲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地質碩士學位,2013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燕長海,1982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質找礦專業,2015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范立民,1988年畢業於中國地質大學煤田地質與勘探專業,2015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潘桂棠,1965年畢業於北京地質學院地質系地質測量及找礦專業,2015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彭建兵,1978年畢業於武漢地質學院地質專業,2015年獲李四光地質科學獎

『玖』 李四光的資料是什麼

李四光(中國著名來地質學自家)編輯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1] ,中國著名音樂家、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的創建者之一。東北地質學院(現為吉林大學地學部)的首任院長。
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並獲博士學位。首創地質力學。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部部長等職。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著作有《中國地質學》、《地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天文、地質、古生物》等。為中國甩掉「貧油」帽子,創立地質力學理論和中國「兩彈」的研發作出了重大貢獻。[2]

『拾』 李四光後來能成為著名的地質學家

李四光(1889年10月26日-1971年4月29日),字仲拱,原名李仲揆。湖北黃岡人,蒙古族[1],中國著名音樂家、科學家、地質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主要領導人和奠基人之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和為新中國發展做出卓越貢獻的元勛,北京地質學院(中國地質大學的前身)的創建者之一。東北地質學院(現為吉林大學地學部)的首任院長。

畢業於英國伯明翰大學並獲碩士學位[2]。首創地質力學。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歷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中科院古生物研究所所長、地質部部長等職。是中國地質力學的創立者。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著作有《中國地質學》、《地質力學概論》、《地震地質》、《天文、地質、古生物》等。為中國甩掉「貧油」帽子,創立地質力學理論和中國「兩彈」的研發作出了重大貢獻。[3]

http://ke..com/link?url=ImQHa12JIH0_--eSHXWzvdoiCXB2iDF7


李四光是中國現代地球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奠基人之一,本來就是著名的地質學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