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圖集電子版

中國地質圖集電子版

發布時間: 2021-01-27 00:00:07

❶ 那裡有1:250萬中國地質圖的免費下載

怎麼象是復中國地質大學周口店實制習時學生發的那張?
這個也不是地質圖,是地形圖,地支圖上便是有地層和岩體的。你要大部分地質圖是保密的,不過你要是一般要求的話。
就去這里下載http://gsd.cgs.cn/default.asp

❷ 您好,我想問一下您有普通地質學舒良樹這本書的電子版嗎,可以分享嗎,非常感謝

不同學校指定的教材不一樣,常見的有:夏邦棟,普通地質學,第二版,版地質出版社(最經權典的藍皮書,用的很廣泛,如果不指定教材,用這一本就可以)舒良樹,普通地質學,第三版,地質出版社(夏邦棟那個版本的第三版,彩色版,買不到第二版就用這一版)吳泰然,何國綺,普通地質學,北京大學出版社陶曉風,吳德超,普通地質學,科學出版社(成都理工最喜歡用這一本)汪新文,地球科學概論,地質出版社(北京地大的書)楊倫等,普通地質學簡明教程,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武漢地大的書)李叔達,動力地質學原理,地質出版社(長安大學愛用這一本)宋春青等,地質學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楊坤光、袁晏明,地質學基礎,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中國海洋大學會用這本書)其實地質專業的學生,4年本科學的東西,加起來就是一本普通地質學

❸ 地質圖和其他圖件的編制

地質圖是地質調查工作的最主要成果圖件。它是按GB958的規定和比例尺的要求將工作區內的各種地質體、構造及其性質、產狀要素等地質內容及特徵,綜合反映在地質圖上。所以,地質圖的質量直接體現了地質調查工作的質量,應精心編制。編制的圖件包括作者原圖、編稿原圖和地質圖等。

(一)作者原圖的編繪

作者原圖是在野外實際材料圖基礎上,作者與計算機操作人員協同製作的綜合性圖件之一,其圖框內的內容是根據野外驗收意見。由作者補充、修改、完善,並對部分地質內容重新修正、對地質要素進一步合理取捨後,修編於1:5萬薄膜圖上。經再次掃描、計算機矢量化、數學方法校正、利用MapGIS制圖軟體再編輯的彩色地質圖。

作者原圖圖框外的內容須由作者根據出版要求,在實際材料圖圖框外的內容基礎上補充相關內容(如圖切剖面、有關模式圖、綜合柱狀圖、接圖表、地質圖調查單位、相關地理信息等),圖框外內容可由作者根據圖面結構進行調整,編於白磅紙上或清繪於薄膜圖上。

作者原圖上的圖層,設色、地理要素、地理精度等要求按中國地質調查局有關規定執行。

現將作者原圖的成圖步驟與主要內容敘述如下:

1.地形底圖的選擇

地形底圖應是符合要求的國家測繪部門最新出版的正規地形圖。但對圖上的地形地物要素須作適當簡化,以便能清晰地表示地質內容。

2.地質體的取捨

野外手圖上的地質內容翔實多樣。針對這一情形,在編制地質圖時要先擬定地質體取捨,歸並乃至擴大表示的方案。應遵循的原則參見地質圖的編繪內容。

3.擬定圖例

在編圖之初應擬定工作區的圖例,在編圖過程中可根據實際的情況,作適當的增刪或修改。

圖例應按照GB958—89《1:50000區域地質圖圖例》製作規定來編制。圖例應包括各種線條、符號、文字代號和簡短的說明等內容,力求簡潔美觀,易於區別和記憶。其編排順序和內容詳見第四章第一節相關內容,也可在遵循上述原則的情況下,編制出新穎的地質圖圖例(圖5-1,5-2)。

圖5-1 湖南桂東沙田1:5萬地質圖圖例

(據周維屏等,1993)

圖5-2 貴陽花溪燕樓1:5萬地質圖圖例

(據周維屏等,1993)

4.編圖原則

(1)填圖單元的表示

沉積岩區作者原圖(1:5萬)均以岩石地層單位為填圖單位。

組及正式命名段和層的編圖組是區域岩石地層劃分和1:5萬地質填圖的基本單位,是區域地質研究中最重要的單位。因此,一般來說,在1:5萬地質圖上應把每一個組都繪制出來。

雖然組內正式命名的段和層也是重要的填圖單位,但它們在此只是輔助說明組的特徵,因此段只在其頂、底界線能被准確填繪時才參加編圖,層則多以特殊的線條或色線來表示。

非正式岩石單位的編圖為了便於進行區域地層研究在大區內取得一致,提高岩石地層劃分和地質圖的靈活性與穩定性,組不易劃分過細過小。組過細不僅不能充分顯示豐富多彩的客觀地質現象,反而會導致岩石地層劃分的僵化和地質圖的呆板化。將地層序列內的特殊生物富集層、旋迴、事件層、局部的岩性變化、成岩變化、動力變形變質、礦化等,作為非正式單位參加編圖。充分利用顏色、符號、線劃的變化,以靈活的方式、較多的層次加以表示,卻能在保持圖面活靈活現總體脈絡清晰的基礎上,反映更多的具體細節(圖5-2)。

非正式段:如1、2、3段.上、中、下段,砂岩、頁岩、灰岩段等,也是常用的編圖單位。這種單位雖不像上述那些非正式單位那樣具體、詳細,但仍然是不可少的。如組內的某一部分被命名為正式段後,其餘的稱為非正式段。非正式段已為大家所慣用,當組的厚度大,岩性漸變或地質構造、岩性變化特別復雜時,用非正式段配合上述其他類型的非正式單位(如構造混雜岩、糜棱岩等)參加編圖是非常之必需的。

群的編圖除以組為基本單位外,為了保證圖面的真實性,對那些厚度特別小的組,則可採用並組為「群」這一誇大方式來表示,但並組為「群」一定要遵循地層指南的規定,不能任意強行歸並。

(2)圖式

為了充分利用有效印刷版面反映地質圖內難以表現的重要細節,使地質圖各具特色,圖式應根據工作區地質構造情況和印刷技術要求靈活確定而不作統一規定,但圖名、圖幅編號、比例尺、圖例、責任表、資料來源、接圖表是地質圖不可或缺的內容。圖框外其餘版面可靈活編排些能輔助說明工作區地質特徵的圖表,可為地質圖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具體要編制的內容參見地質圖的編制。

(二)編稿原圖(鋁板或薄膜)的編繪

由計算機操作人員利用MapGIS制圖軟體進行編繪,其圖框內的內容同作者原圖圖框內內容,其中地理部分採用通過中國地質調查局收集的國家測繪局最新出版的1:5萬數字地理圖數據。圖框外的內容按照出版有關規定要求,將作者原圖上圖框外的內容掃描,矢量化和再編輯,調整好圖面結構擺布,其代號、線、區編輯與圖框內有關地質內容屬性達到完全對應。

(三)地質剖面圖的編繪

為了形象地表示工作區的地質構造特徵,編繪地質剖面圖(圖切)應遵循以下幾點要求:

(1)圖切剖面圖一般以1~3條為宜。其中最少要有一條橫穿圖幅的主幹圖切剖面,其餘圖切剖面可以橫穿圖幅,也可以不橫穿圖幅。若兩條剖面都橫穿圖幅,則不必圖切第三條剖面。

(2)圖切剖面圖要能充分地反映區域地質構造特徵,剖面線應垂直於主要構造線方向。盡量選擇在地層(或侵入岩)出露最全、斷層較少,又能反映圖幅主要構造形態的空間位置。強調:①圖切剖面比例尺與地質圖必須一致;②地形、各種地質要素必須與平面圖相吻合。

(3)圖切剖面圖須按「左西右東、左南右北」方位置於地質圖圖廓下方;剖面長度不宜超過圖廓寬度。圖廓下方只有列兩行剖面的寬度,如果剖面多於兩條時,可將短剖面列於一行,主幹剖面應獨佔一行。

(4)當剖面線與某地質界面的夾角小於80°時,該界面產狀在剖面上應用視傾角值畫出。(註:在圖面上示出的數值應是真傾角值)。

(5)剖面岩性用花紋表示,應突出主要岩性和岩性組合。

(6)圖切剖面各層的岩性花紋應與綜合柱狀圖及圖件中各對應層的岩性花紋一致。剖面中各地質體的符號、顏色應與地質圖中各對應地質體的符號、顏色一致。

(7)圖切剖面圖的地質體界面應依其產狀用手工作自然勾繪,切忌用三角板、直尺畫成直線。

(8)圖切剖面的斷裂,應用箭頭表示上盤相對運動的方向。

(9)圖切剖面可利用地質圖圖例,無需單列圖例。

(10)圖切剖面上要有地形要素(如村莊、山峰)、剖面號等內容。

(四)地質圖的編繪

地質圖是根據最終驗收成果,在原有編稿原圖基礎上,據評審意見補充、修改,利用計算機MapGIS繪圖軟體編繪、製版、印刷的最終圖件。其制圖方法與過程實際上是編稿原圖製做的延伸,主要製作流程基本相同。其圖框內、外的地質內容是根據最終評審意見進行修改(圖5-3)。

現將圖面上應表示的基本內容敘述如下:

(1)在1:5萬地質圖上,應表示各種地質體和地質界線及其性質、地層的整合、不整合、侵入接觸關系、侵入岩相帶、變質帶界線、蝕變帶、斷層、韌性剪切帶(標出位移和傾斜方向)以及混雜堆積,特徵清楚的深海沉積,具有指相意義特殊沉積,特殊意義的岩石、古火山機構等。准確標繪有代表性的地質體產狀、面理、線理產狀、重要的鑽孔位置、圖切剖面線、化石點以及同位素年齡樣採集地點和年齡值等地質要素,能全面正確地反映區域地質現象的基本特徵。

(2)用地質代號、花紋和顏色表示地質體物質組成、岩相和時代。顏色按統一色標著色,侵入岩、中酸性侵入岩的岩體、單元、超單元、混雜岩岩塊(片)、按地層處理的噴出岩、變質岩、岩石地層單位均可以岩性岩相花紋和時代單位代號復合表示;蝕變帶的岩性以花紋表示;脈岩可按時代著色加岩性代號,也可按岩性著色。圖面負擔過重時,侵入岩的不同岩性可用文字元號表示,第四紀噴出岩可按岩石類型的顏色和花紋表示,具有特殊意義的岩石地層,構造地層(岩石)也可在表示地層時代的同時,疊加花紋符號表示其形成環境或岩性岩相特徵;大面積出露的變質岩區,亦可用花紋直觀表示其構造變形特徵(主要是面理置換特徵)和變質程度等內容;以上各項著色均遵循DZ/T0179《地質圖用色標准及用色原則》。

圖5-3 地質圖平面格式布置圖

(據盧選元等,1987,修改)

(3)最終地質圖僅能表示直徑大於2m m的地質體和寬度大於1m m 條帶狀的地質體。對小於這個限度的地質體要進行合理的歸並;對密集細小的岩脈群應選代表性的幾條岩脈加以表示;若為含礦岩脈則需適當擴大表示。而對具有獨特意義、且厚度很小的標志層、小岩枝等地質體可放大到1mm 示之;所有放大表示的地質體應保持其所屬層位、形態、接觸關系的真實狀態。

(4)圖面表示內容必須客觀真實,區域地質調查中無論主觀或客觀原因造成研究程度上的差異,編圖中應如實加以反映,不能人為掩蓋客觀存在的問題。如因客觀條件限制,人跡罕至地區,允許利用遙感影像資料,如屬此種情況,則須註明,以使資料應用者了解實際情況。

(5)圖框外除表示圖例和圖切剖面外,各圖幅根據實際情況,突出各圖幅專題調查重點和特色表示有關內容

1)沉積岩區應著重反映區域沉積岩性岩相變化特點,盆地演化等內容,可用地層柱狀圖表示區域岩石地層單位和層序地層特徵,並可同時表示多重地層劃分有關內容,也可輔以地層格架,盆地演化模式圖,岩相古地理圖作為邊圖,突出表現區域地層特點

2)侵入岩發育區可將研究較詳的侵入岩填圖單元劃分、就位機制、侵入岩形成構造環境等作為其表示的主要內容:火山岩發育區可用柱狀圖表現火山作用特點,同時輔以一定的古火山機構立體圖等互為映襯,相互補充。

3)變質岩發育區可突出表示構造—地(岩)層柱狀圖或構造變質變形序列表、變質相圖、變質變形特徵圖、重要疊加改造關系、構造剖面圖、構造解析圖等內容;造山帶區,在圖框外可著重表示造山帶演化模式、蛇綠混雜岩填圖單位劃分表、造山帶大地構造相等。此外,能反映區域地質特點的航、衛片影像資料、照片或素描圖,物探、化探等成果均可適當表示,如:可附測區小比例尺數字地面模型圖、影像圖等。

總而言之,應從實際出發,突出重點,表現特色,各圖幅可以採用靈活多樣的形式,充分展示圖幅區域地質特點。提倡多用生動形象的圖、表,杜絕利用冗長的文字敘述作為有關圖面內容的說明。

(6)附在1:5萬地質圖圖框下方的圖切剖面,要求能充分反映區域地質構造特徵。具體需表示的內容參見本章地質剖面圖的編繪內容。

(7)地質圖的圖式圖例,應包括圖面表示的所有地質代號、符號、花紋、顏色以及各種結構構造和產狀要素等。有關編圖原則和方法的具體操作,還可參考1:50000「三大岩類填圖方法指南」,但對花崗岩類填圖單元(如單元、超單元)的表示,建議以岩性加時代和典型產地的辦法,應突出岩性和時代。有關沉積岩岩石地層單位年代代號使用,建議盡可能表示到世,如晚二疊世長興組(P3c)等(圖5-1,5-3;附錄V彩圖1)。

(五)構造綱要圖的編繪

構造綱要圖是在分析地質圖的基礎上,用不同的線條、符號和顏色把各種構造形態和特徵表示出來的一種平面圖,它能使人一目瞭然地認識和掌握全區的構造特徵,尤其在構造情況較復雜的地區,能夠表現出該地區較為清晰的構造輪廓。構造綱要圖是地質報告中構造章節最主要的插圖。

1.構造層

將劃分各構造層的角度不整合畫在圖上,以劃分出各構造層,並註明其時代代號。

2.褶皺

在各個構造層內用軸線表示褶皺的延展方向。一般用實心線表示背斜,用空心線表示向斜(見附錄Ⅲ)。一定要遵循褶皺核部出露寬的地方,將軸線加寬,出露窄的地方畫窄。褶皺傾伏時軸線要消失,褶皺有分支,則軸線亦分支。

軸線分布密集的地方表示褶皺緊密,稀疏的地方則表示褶皺平緩。軸線的畫法,要結合兩翼岩層產狀,定奪其軸線所在,若兩翼產狀相等,則軸線平分核部或軸部的岩層,反之,則要考慮出露效應。

正常褶曲、倒轉褶曲、穹隆構造,構造盆地都應以不同的符號加以區別。

3.斷層

不同性質的斷層應用不同的斷層符號表示。線條的長短表示其規模的大小,其被掩蓋的部分或需推測的部分可用虛線示之。斷層有時可按方向、性質等給予標號和特定的幾何圖形編號,如

等。

4.岩漿岩體

繪出岩體邊界的界線和岩體內部相帶界線。用不同的符號註明其岩性和時代,若有原生流動構造及原生節理,也要有選擇性的畫在圖上。

5.產狀要素

在構造綱要圖上還須將代表性的產狀要素標示出來。

此外區內主要河流、高程點和一些村鎮、地名要加以標注。值得說明的是:構造綱要圖比例尺為1:5萬,但要縮小圖面。

(六)地質礦產圖的編繪

礦產圖是綜合反映工作區各種礦產分布狀況的圖件,它是研究成礦規律、控礦因素的主要資料。

礦產圖的編制方法及主要內容如下:

(1)以同比例尺地質圖作底圖(地質圖色要調淺),以便於清晰地反映礦產內容;

(2)全面准確地用符號大小、代號或顏色等標出工作區內所有已知礦床、礦點、礦化點和各種異常區(點)的規模、礦體形態、成因類型、成礦時代和找礦標志等,並標出各種異常的種類、等級和范圍;

(3)對區內的所有礦床、礦點、礦化點,不分礦種,由西往東,自北向南進行統一的連續編號,並將編號注入礦產登記卡的相應欄內;

(4)一般礦產與特種礦產應分別成圖;

(5)礦產圖的圖例、圖示按規范要求編繪。

(七)其他專項調查圖件的編制

在國土大調查與區域地質調查同時進行的其他專項調查,其調查范圍與區域地質調查相同或調查范圍較大的,均應視需要和可能編制相應的專門圖件,如成礦預測圖、水文(工程)地質圖、環境地質圖和農業地質圖等。專項調查圖件的編制,必須以1:5萬區域地質調查形成的1:5萬地質圖為底圖編制,均應按相關規范、技術要求和規定進行。

❹ 中國地質圖、中國礦產分布圖、中國含油氣盆地分布圖等這些圖大幅掛件在哪裡有賣的我單位需要進購這些圖

專業圖買的很少,真的想要去大書店kankan,出版社一般應該有

❺ 基礎圖件的編制

沉積古地理研究中的編圖通常是指基礎圖件和綜合圖件的編制。基礎圖件是描述性的,以反映某個方面或某個因素的客觀實際材料為主,是編制綜合圖件的基礎,常見的有實際材料圖、沉積相柱狀圖、地層厚度等值線圖、古生物相圖或生物分區圖、重礦物分布圖,以及各種單因素岩性圖、等值線圖或分區圖等。綜合圖件是根據基礎圖件以及綜合分析其他參數後得到的最終成果,是解釋性的圖件,表現的是某一時期的自然地理面貌、構造背景、沉積環境、沉積條件和沉積物的分布規律等,包括沉積相古地理圖、構造古地理圖、古構造圖等。

上述各類圖件中,除柱狀圖及剖面圖外,其底圖都採用相同比例尺的單色地質圖或地理底圖編制。以下簡單介紹一些圖件的編制方法。

1.實際材料圖

常用簡化後的地質圖為底圖,圖面主要內容包括:①研究層位的露頭分布情況。②註明編圖使用的露頭剖面和鑽井剖面的位置,用不同符號或代號表示這些剖面的研究程度和類型,如實測剖面、踏勘剖面、觀察剖面,剖面頂底完整、厚度准確或不完整、有斷層通過等。③所有剖面點統一編號,並與剖面卡片的編號一致,以便查閱。

2.沉積相柱狀剖面圖

沉積相柱狀剖面圖是根據野外和室內觀察研究成果,經過綜合分析後編制而成,既是描述性的,也是解釋性的(圖8-2)。

沉積相柱狀剖面圖的內容一般包括地層單位系統、實際材料(層號、單層厚度及累計厚度、樣品號等)、相標志(岩性、成分、顏色、結構構造、生物類型、生態特徵、成岩後生變化等)和沉積相類型四個方面,其中後兩項是柱狀圖的核心。相標志部分通常用規定的符號定性或定量地表示它們的內容和變化,顆粒類型和含量、礦物成分或化學成分、生物種屬及其相對豐度,都是根據野外觀察和薄片資料統計而來的。根據不同岩石類型或不同研究目的,柱狀圖的內容可以有所側重,例如碎屑岩剖面應突出粒度變化及礦物組分,而碳酸鹽岩剖面則應注意結構類型的變化,以礦床研究為目的的岩相研究,則應注意成岩後生變化、孔隙類型、孔隙度、滲透率以及生油地化指標等方面的內容。總之,柱狀圖的內容和形式應簡明扼要、突出重點、使用方便、切忌煩瑣。沉積相柱狀圖的垂直比例尺,一般應大於編圖比例尺,並按實測比例尺編繪。

3.地層厚度等值線圖

通過地層厚度變化的研究,可了解其延展情況和幾何形態,並作為劃分沉積相的參考。厚度變化對於古構造分析也很有用。等厚線圖的作圖方法是在地理底圖上,首先按實際材料投點編號、標明厚度,然後用內插法勾繪厚度等值線或採用趨勢分析,編圖中應注意:①剖面點的均勻性和厚度的可靠性。②聯圖時應結合岩性變化特點,對厚度變化進行分析,初步掌握其定向趨勢和形態特點,然後再進行聯圖。③特別注意地層尖滅點性質的分析和判斷(是剝蝕零點,還是沉積零點),直接影響古地理面貌的解釋。④注意同沉積構造的研究,特別是同沉積斷裂活動的影響。

圖8-2 某鑽井沉積相柱狀剖面圖

4.岩性圖

岩性圖用以表示研究層的岩性組合特點及其空間變化,是劃分沉積相的重要依據。這類圖件包括單組分圖和復組分圖兩種類型。前者用以表示某一類具有特殊環境意義或實用價值岩性的空間分布和變化特點,如砂岩的含量、碳酸鹽的含量或白雲岩的含量等;後者則綜合表示研究層的岩性組合特徵。

(1)單組分圖

單組分圖的編制通常可採用厚度法、岩石百分率法和岩石比率法三種等值線圖:①厚度法是以某種組分岩石在剖面中的實際總厚度編制厚度等值線圖(圖8-3)。②岩石百分率法是用某種組分在剖面中所佔的厚度百分比編制等值線圖,以表示它們在區域上的變化。③岩石比率法是用某幾類主要岩石在剖面中的相對比率編制等值線圖,以表示它們在空間上的變化關系和特點。

圖8-3 某地區某層砂岩厚度等值線圖

單組分圖的種類很多,用處很大,既可用於沉積環境分析,又有多方面的實用價值。例如在碎屑岩區,可以編制砂岩等值線圖、礫岩等值線圖、不同類型砂岩(長石砂岩、石英砂岩或岩屑砂岩)的等值線圖。在碳酸鹽岩區,可以編制白雲岩的等值線圖,以了解白雲岩化強度在空間上的變化;編制顆粒灰岩、某種顆粒類型或生物類型的等值線圖以及亮晶顆粒灰岩的等值線圖、GMR(粒泥比)等值線圖,以了解沉積環境的特點及能量強度等。在實際工作中,根據具體情況和具體需要,編制這類圖件是非常有用的,因為這些圖件的原始資料來自野外每一個剖面點。因此,在野外和室內工作期間,要全面搜集各種資料,分別統計整理,然後根據需要編制有實際意義的圖件。

(2)復組分圖

A.沉積類型圖

沉積類型圖編圖是一種定性的成圖方法,常用於小比例尺和概略比例尺編圖。

沉積類型圖的具體做法是:在區內所有剖面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定性地確定幾種岩性組合,然後根據不同剖面所屬的岩性組合類型,結合區域構造分析,在平面上大致圈定它們的分區界線,並根據其他標志,推斷其沉積環境。這種編圖方法比較簡單,但要對區域資料較為熟悉。王鴻禎於1985年主編的《中國古地理圖集》主要採用的這種方法。

B.岩組三角圖和百分率三角圖

岩組三角圖和百分率三角圖是比較常用的編圖方法。

岩組三角圖編圖是一種半定量成圖方法。首先,計算出各剖面點上三種主要的、有成因聯系的岩石厚度百分比,如碎屑岩、泥質岩和碳酸鹽岩三類岩石,也可根據不同目的和對象劃分出其他類型。其次,計算出第一岩比(B+C)/A和第二岩比B/C,不同岩比反映的沉積環境意義不同。然後,分別編制第一岩比和第二岩比的等值線圖,把等值線按九個岩石組分別分區簡化(即第一岩比圖中的等值線1/4、1、4和第二岩比圖中的1/8,1、8等值線),並把兩張圖重合在一起,根據兩張圖中主要岩比等值線的穿插關系,劃分岩石組合,這個圖上最多可以有9個岩石組合區。這種編圖方法比沉積類型圖有所進步,能夠反映出岩石組合的定量比例關系,但是組合分類和平面圖上界線的圈定具有較大的任意性,給環境解釋帶來一定困難。

百分率三角圖的做法與岩比圖相似,只是把三端員岩石分別計算出百分率,分別編制百分率等值線圖,然後將這三種圖重合在一起,根據它們的交點劃分出若干岩組區。不過這種方法十分煩瑣,實際工作中很少使用。

C.岩組偏離圖

常用於成礦預測工作,即以最有利於成礦的岩石組合為中心編圖。具體步驟是:①把有關剖面的岩石組分投影在三角圖上;②選出與某種礦產關系最為密切的岩石組合作為三角圖中的最佳點;③以最佳點為中心作等距離的同心環,並按照同心環進行岩石分區。然後在平面圖上把落在相同同心環中的剖面點連成區,劃分出區界線。最佳點所在的區即為最有希望的成礦遠景區,依次可分別圈出Ⅱ級或Ⅲ級找礦遠景區。這樣的圖可以作為成礦規律或成礦預測圖的底圖。此外,還可以編制三角熵圖或熵比率圖等。

上面介紹的幾種綜合岩組方法,都可用來反映研究區岩石組合的空間變化。應該說明的是,岩組所反映的主要是岩石類型組合及其在空間上的分布特點和變化規律,只是沉積相在物質組分方面的反映。因此,用它們編制的圖件是描述性的,還不是沉積相圖,岩組界線也不是沉積相界線。在露頭剖面較少的地區,僅以深部鑽孔和測井資料為主的情況下,編制這種圖件對於沉積相的研究是很有用的。此外,岩組圖能否反映客觀變化,主要取決於剖面點的密度,因此在剖面點數量很少或分布不均勻的情況下,岩組圖所反映的內容就不可避免的出現偏差。

❻ 求中國構造地質圖CAD或Mapgis版本的

哈,抄我也是學地質的,Mapgis畫地質圖,構造綱要圖、地質剖面圖之類的。而CAD是用來畫地質圖中的柱狀圖的。因為他精確度高啊(本來是建築設計用的)。但現在大多用CAD和CORALDRAW12作圖,他們可以轉化為MAPGIS。
申明一點:最後你的地質報告要用mapgis,因為中國地質行業通用。中國地大的軟體,壟斷啊 。那是必須的。據說編著程序的掙了幾億。

順便問一句,你是哪所學校的啊。那是gis必修課程和地質軟體基礎。

❼ 如何查看中國地質調查局解密的地質圖

少為我們操勞,就是對母親最好的回報.@@在怎樣回報親親母愛這個問題上,我們強版調的不權應是「新意」,而應是「心意」.隨著日歷的翻動,母親節就要到了,讓我們給自己的母親一個驚喜,給母親送去一份自己親手製作的禮物.請同學們展示送給媽媽的禮物和祝福語.
大多數孩子生在福中不知福,他們很少能從生活的瑣事、細節中體會到母親的偉大.而家長則不同,他們有為人子(女)的經歷,也有為人母的感慨,他們對生活的感受更真切.今天我們的父母已經年老體弱,需要關心和照顧.帶著我們的孩子,去關心照顧我們的老人,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常回家看看,哪怕是幫媽媽洗個碗.」 「可憐天下父母心.母親只知道奉獻,不知索取,只知節儉,不知享受.母愛是擋雨的巨傘,母愛是參天的大樹,母愛是溫馨的港灣.@@們承受著那麼多的風風雨雨,總把最好的東西讓給我們.記得每當我給母親買些水果、食品,她都會責怪我太破費.可是,每次她來看

❽ 基於PDF 格式的原始地質資料數字化實踐

李效廣 楊 君 李 敏 周小希 林曉輝 張良軍

(中國地質調查局天津地質資料館)

摘 要 原始地質資料數字化是信息時代的必然趨勢。目前數字化的主要方式是掃描數字化,即通過掃描的方法把以紙介質為載體的圖文地質資料由模擬信息轉變為數字信息。以何種格式的數字信息存儲,是原始地質資料數字化中的關鍵問題之一。作者結合實際工作,試圖說明攜帶型文檔格式(PDF)是較優選擇之一。

關鍵詞 地質資料 數字化

1 概述

原始地質資料是在進行地質工作時直接形成或採集的,反映地質現象或地質體的,以各種載體類型存在的原始記錄、中間性解譯資料、最終地質工作成果原稿等。根據原始地質資料的形成規律、形式特徵和內在聯系,案卷內的原始地質資料包括成果底稿、底圖、野外地質觀察記錄簿、采樣測試鑒定表等。

原始地質資料中圖文紙介質的數字化是信息時代的必然趨勢。當前數字化的主要方式是掃描數字化,即通過掃描的方法把以紙介質為載體的圖文地質資料由模擬信息轉變為數字信息,並按一定的質量要求對電子文件進行加工和製作,然後存儲在磁帶、磁碟或光碟等介質上的過程。

採用何種格式存儲數字信息,是原始地質資料數字化中的關鍵問題之一。傳統的掃描數字化後的數字信息多「理所當然地」選擇了某一種柵格格式,比如《圖文地質資料掃描數字化規范》表述的掃描原則是:「按照原件處理的結果對原件進行完整、齊全的掃描,保證柵格文件的掃描質量,並使柵格文件具有最少的整飾工作量。」同時,「柵格文件的格式」為「黑白:使用 CCITT Tiff Group 4 fax 壓縮格式(.TIF)」或「灰度或彩色:使用 8 位或 24 位 JPEG 壓縮格式(.JPG)」。此二類柵格格式在存儲圖文掃描方面至今仍然有足夠的優勢。筆者認為,當前的信息技術條件下,PDF 格式,即攜帶型文檔格式,是適用於數字化原始地質資料的理想選擇。筆者在對數十檔原始地質資料的數字化工作的基礎上,對此問題作一簡要闡述。

2 應用實踐

PDF 格式文檔是一種通用文件格式,用於保存由多種應用程序和平台上創建的源文檔的字體、圖像和布局。筆者共選擇包括科學研究類、區域地質調查類等 10 種原始地質資料,共掃描 7000 余頁,掃描後將其編輯為 PDF 文檔。

2.1 掃描

在掃描原始地質資料之前,筆者對其進行了預處理。按照原始地質資料目錄,核對資料是否齊全,並對資料進行分類,確定掃描所需設備及根據紙質的新舊程度、頁碼是否按順序排列、摺痕、折頁、是否需要拆除裝訂、哪些資料需要掃描、頁面修整等情況,做出相應的處理。

物理上獨立的一冊(張)資料掃描為一份電子文件,在掃描儀解析度設置上紙質文本資料通常選擇300dpi,圖件資料不低於 200dpi,建議以 24 位彩色模式進行掃描,這樣能更好地展現原始紙質地質資料的原貌;對於文本資料,建議用平板方式進行掃描。因掃描儀型號不同,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相關參數。

A3 幅面及其以下紙質原始地質資料按紙質原順序掃描,並製作成 PDF 格式文檔;A3 幅面以上,可掃描成 JPEG 等其他通用圖像格式文檔或 PDF 格式。對大幅面資料進行分區掃描形成的多幅圖像,進行拼接處理,合並為一個完整的圖像,以保證資料數字化圖像的整體性。

2.2 編輯

掃描成柵格格式後,每頁存儲為一個獨立文件。而 PDF 則不同,可方便快捷地組織製作成同紙質非常接近的「電子書」格式。

製作 PDF 基本可分為四個步驟:

1)文件的合並與編排:根據原始資料各個章節的排列順序編制 PDF 文檔,並保證空白頁的添加位置與原件一致,保證文檔中添加的新頁碼與頁面上標識的頁碼一致。將文檔中沒有顯示出來的插圖單獨製作成一個附圖冊,編排到文檔的最後,將二者合二為一;在與其相應的位置做鏈接,方便查閱。

2)頁面的編碼:對於手稿資料,需要對其簡介、目錄、正文(包括參考文獻和勘誤表)等部分進行編碼。根據實際工作,筆者採用的參數為:①簡介和目錄的頁碼使用羅馬數字進行標示,字體定為 Arial 粗體,字型大小設為 16 號,位置居中。②正文部分嚴格依照原文件的頁碼添加對應的新頁碼,使用阿拉伯數字進行標示,字體為宋體,位置居中,字型大小為 16 號。對於頁邊距來說視情況而定,在不影響頁面美觀的前提下,可以將上邊距設為 12.7mm,下邊距設為 6.35mm 或 7.62mm。③文檔最後的附圖部分則無需編碼。

3)附屬資料的添加:對於插圖(主要是頁面中無法展示出的圖片)來說,可以在頁面中的對應位置添加圖片的文字鏈接,同時在每一個插圖上添加「返回」鏈接,鏈接的字體設為幼圓,字型大小為 18,顏色為藍色。對於補充材料以注釋附件的方式添加在正文相對的位置上,其設置參數為:外觀圖標選擇「附件」,顏色設為紅色,添加作者名稱均為「天津地質調查中心」,主題為補充材料添加的位置說明,例如「第二段第一行的插入段」,最後勾選「鎖定」。

4)書簽的製作:可以按照目錄的結構來做,對於沒有目錄的材料可以將其做至第 3 級標題。書簽的製作參數為:頁面顯示比例調為 75%,字體樣式為黑色規則樣式。

2.3 整合

每檔資料掃描後的電子文件都按其歸檔立卷方式命名與存儲。建立相應電子文件夾,實現文檔的整合。筆者根據實際工作,總結其文檔命名規則。

1)建立相應的文件夾來存儲掃描完成的電子文件,以檔案號—項目課題名稱為文件夾名字,每份資料為單獨的一個文件夾。

2)根據《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歸檔的原始資料,其下一級單文件命名方式為分類號 + 順序號;如果是在《原始地質資料立卷歸檔規則》頒布前歸檔的原始資料,其下一級單文件的命名方式為 0X-00X-報告名稱,0X 代表原始地質資料中的盒號,00X 代表此份資料在整份資料中的編號。

第八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

例如:

第八屆全國地質檔案資料學術研討會文集

2.4 共享與發布

相比較單頁資料掃描成單個柵格文件後將整份資料以文件夾存儲情形而言,將整份資料掃描存儲為單個的 PDF 形成一個電子書,其優勢體現在:PDF 格式的文檔更加美觀,易於閱讀,適合屏幕閱覽,能夠精確還原保證再現原文,可放大到 800% 而不損失清晰度;另外可高效瀏覽,可直接用電子化便簽,隨意翻閱自己想要看的東西;對於安全性,能夠控制機密文件的訪問許可權,使得原始地質資料既能社會化服務,又能保證其安全性。

2.5 存儲空間

表達同樣的圖文信息,PDF 電子文件遠比 WORD 文件所佔存儲空間小,PDF 格式比之於 WORD 格式有非常大的優勢;而且 PDF 格式可以另存為 JPEG 格式,轉換後的 JPG 文件存儲空間較之於 PDF 格式也沒有變化。因此,在節省存儲空間方面 PDF 格式具有較大的優勢。

3 結語

實際上,PDF 格式是 JPEG、TIFF 等柵格格式在原始地質資料數字化中應用的深化。二者均為數字信息存儲格式,信息技術已發展到可直接使用掃描儀和 Acrobat 軟體將紙質文檔掃描後創建成 PDF 文件,表象上表現為 PDF 文檔與 TIFF 或 JPEG 柵格文件是一個層面上的應用。因此,作者認為二者在應用層面上是一致的,但絕不是說 PDF 文檔與柵格文檔在數字信息中是同一類別的文檔—TIFF 或者 JPG 是數字信息中的某種光柵格式,而 PDF 則是數字信息中將字體、圖像、電子郵件、工作表和布局均可打包存儲的通用文件格式,包含有更多與更高層面的應用。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較之於以 JPEG、TIFF 格式掃描化原始資料,自然地,PDF 格式優勢當然明顯,是一種優選格式。選擇 PDF 文檔作為紙圖原始地質資料數字化,在存儲、共享、分發、整合等方面具有優勢。

感謝:茹湘蘭、趙小平等專家對本文的幫助。

❾ 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網路版地質圖

張寶林1胡雄偉2

(1.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37;2.中國標准化研究院,北京100037)

摘要 網路版地質圖是互聯網環境下地質圖空間數據應用服務一種新形式,是地質圖的服務產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①提供快速瀏覽、定位服務;②多比例尺無縫放大/縮小顯示服務;③提供地理、地質屬性的快速查詢、檢索和顯示服務;④提供編輯、加工服務;⑤提供定製、訂購服務等類型。地質圖空間數據服務是一種綜合性數據服務,涉及WEBGIS技術、IMS(互聯網地圖服務)技術、WEB服務技術和資料庫等多項技術。基於MAPGIS7.0IMS搜索引擎開發的網路地質圖服務軟體(GeoMIS),已經在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運行,提供了初步的地質圖瀏覽查詢服務。

關鍵詞 數據服務;WEBGIS;地質圖空間數據;網路地質圖

1 引言

互聯網(尤其是寬頻網)的普及,改變了人類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為科學技術的推廣應用和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方式,擴大了科研成果的應用領域和范圍。互聯網已經成為了包括專業技術人員在內的廣大社會公眾獲取科學技術信息、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對包括地質圖在內的基礎地質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大,地質圖被廣泛應用於城市建設、環境調查、農業、能源、工程、旅遊等領域。

藉助於互聯網技術,尤其是被大家熟悉和廣泛接受的Google Earth方式,通過互聯網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地質圖服務,滿足社會各界對基礎地學信息的需求,尤其是社會公眾對地質圖件的需求,是地質學家和地學信息工作者的責任和歷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社會意義和經濟意義。

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地質調查局已經把通過互聯網向公眾提供地學信息服務作為地質調查機構的一項重要職責。USGS網站提供了豐富的地圖查詢服務,英國地質調查局和加拿大地質調查局開發了面向地質學家的專業編圖系統(WEB Mapping),用戶可以對地圖空間屬性進行選擇、提取、顯示、疊加等操作,實現在線動態編圖。

為了提高中國地質調查局地學空間數據的在線服務的水平,我們在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方面作了初步嘗試,開發了「網路地質圖服務系統」(GeoMIS,GeoMap Internet Service),在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提供了在線試運行服務,同時對網路地質圖內容、形式以及相關技術進行了初步的討論。

2 網路地質圖:概念及特點

地質圖作為地質信息的綜合載體,地質編圖是一項專業性、時效性、學術性非常強的復雜綜合研究工作。區域地質學家在地質圖編圖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內容組織、圖飾表達、出版發行等方面已經形成了一套非常完整的理論、技術方法和標准規范。地質圖件都是二維平面圖,受圖面負擔的限制,地質圖圖面所能承載的信息量是十分有限的,只能通過地質圖說明書以及其他補充圖件的形式予以補充和註解說明。

GIS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地質圖編圖、制圖和數據管理的技術水平,減小了傳統編圖的工作量,逐步實現了編圖、數據管理的規范化。

傳統地質圖和地質圖空間資料庫在推廣應用方面受到了地理信息管理規定等限制。大量地質圖無法提供公眾服務,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主要直接用戶還是GIS技術人員,地質學家和公眾需要藉助於GIS軟體人員的幫助才能查詢編輯和利用相關的信息和數據。從面向服務應用、擴大地質圖數據服務領域角度出發,尤其是通過互聯網技術提供地質學家和普通公眾能夠直接使用便捷有效的地質圖數據服務的角度考慮,我們認為開發網路(版)地質圖有利於改善地質圖的公眾服務。

網路版地質圖以滿足廣大的地學/非地學專業以及社會公眾通過互聯網獲取地質圖服務的需求為目的,是一種地質圖的一種新表現形式,是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應用服務產品,兼有傳統紙質地質圖和地質圖空間資料庫的優點。

(1)既符合傳統的閱讀習慣,又適合於互聯網環境下的操作瀏覽習慣。

(2)能夠快速在互聯網環境發布,提供無縫放大/縮小、漫遊、瀏覽、查詢服務。

(3)具有多樣化數據組織方式,包含豐富圖形(矢量)、屬性等地質信息,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例如,可以將地質圖說明書內容放到屬性資料庫中,並與圖面屬性關聯,用戶在瀏覽圖面時就可以直接查閱諸如采樣點的描述、標本照片、各種地質現象的描述說明等信息。

(4)具有多樣化的表現方式,可以方便地展現多元、多比例尺、多層地質、地理等信息。

(5)可以提供深層次的信息提取、編輯與加工功能。

地質編圖不但是一個基礎地學信息綜合研究整理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基礎地學信息服務產品加工和服務的過程。我們需要把服務的思想貫徹到編圖的整個過程,在保證圖件科學性、准確性的基礎上,考慮不同的用戶群和不同應用的需求,豐富應用服務內容和表達方式,尤其是面向非地質專業的內容。因此,整個編圖過程可以成為一個地質圖系列產品的生產過程,網路地質圖是該過程的一個產物。

網路版地質圖是一種公開版地質圖。通過疊加DEM或公開航/衛片數據編制2.5維或3維地質圖,可以解決目前因地理空間信息涉密而導致地質圖無法公開推廣利用的難題。

網路地質圖的發行可以縮短地質圖出版發行的周期、降低成本、擴大應用領域,大大提高地質工作的科學、社會和經濟效益。

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發布了全國地質圖(1:500萬,1:250萬)、分省及重要成礦帶地質圖的網路版,作了多比例尺地質圖空間數據的在線瀏覽、查詢等服務的初步嘗試,對於內容、形式等方面有待於深入研究。

3 在線空間數據服務及實現

OGC對WEB地圖服務(WMS)作了嚴格而詳細的規定,並建立了相應的服務標准或規范。IMS技術的進步使得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成為現實可能。Google Earth的推出是對GIS在線服務的推動和促進,成為被廣大用戶所接受的在線地圖服務的一種規范化服務模式。普通用戶更關心的是地質圖空間數據服務網站可以獲得的具體服務業務,包括以下基本服務和專業服務兩個方面:

基本服務內容包括:①瀏覽服務:提供圖件瀏覽、放大/縮小、區域漫遊、圖層選擇、疊加顯示等操作功能。除了圖形瀏覽外,還包括地質圖關聯空間屬性和地質屬性查閱、瀏覽。瀏覽服務可以是以矢量方式提供(WEBGIS),也可以是以柵格圖像形式,提供快速瀏覽。②查詢服務:提供地理信息和地質屬性的查詢功能,按照查詢方式,可以是關鍵詞查詢、圖形化選擇查詢(矩形、圓形、線形、多邊形)查詢。查詢結果的顯示以及示蹤。

專業服務內容包括:①定製加工服務:用戶可以選擇特定區域向伺服器定製相關的圖件或數據;②動態編輯服務:用戶可以選擇數據集、圖層、特定的屬性進行顯示、編輯,形成新的圖件;③數據轉換、加工和互操作服務:提供不同格式數據的轉換、加工和交換服務。專業服務是一種面向專業用戶的深層次的數據服務。

網路版地質圖的開發除了涉及地質編圖和空間資料庫建設所需的相關技術外,還需要有一個能夠表示地質圖空間數據豐富內容的瀏覽服務系統,以便用戶能夠獲得必要的服務,涉及WEBGIS、IMS技術、ajiax、WEB服務等技術。採用MAPGIS 7.0 IMS搜索引擎技術開發了地質圖服務系統(GeoMIS,GeoMap Internet Service)已經在全國地質資料館網站提供試運行服務,其系統功能結構如圖1所示。

圖1 地質圖在線服務系統結構示意圖

4 結論

網路版地質圖是一種地質圖應用服務產品的新形式,是實現地質圖空間數據在線服務的一種新途徑。網路地質圖的編制和開發有助於擴大作為重要地學信息載體—地質圖的推廣應用,提高地質調查和地學研究成果的社會化服務水平,擴大服務領域。網路版地質圖的內容、格式和標准規范有待於深入探討研究。

❿ 中國地質結構圖

地質結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