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土工程地質
A. 工程地質勘察與岩土工程勘察有什麼區別
- 工程地質勘察來:是為查明影響工自程建築物的地質因素而進行的地質調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質因素包括地質結構或地質構造: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自然(物理)地質現象和天然建築材料等。這些通常稱為工程地質條件。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後,需根據設計建築物的結構和運行特點,預測工程建築物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質作用)的方式、特點和規模,並作出正確的評價,為確定保證建築物穩定與正常使用的防護措施提供依據。岩土工程勘察:是指根據建設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評價建設場地的地質、環境特徵和岩土工程條件,編制勘察文件的活動。
B. 影響岩土工程地質的因素有哪些
工程地質條件是指工程建築物所在地區地質環境各項因素的綜合。
這些因素包括:
(1)地層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產狀、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
(2)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
(3)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
(4)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
(5)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C. 工程地質勘察與岩土工程勘察有什麼區別
工程地質勘察:是為查明影響工程建築物的地質因素而進行的地質調查研究工作。所需勘察的地質因素包括地質結構或地質構造:地貌、水文地質條件、土和岩石的物理力學性質,自然(物理)地質現象和天然建築材料等。這些通常稱為工程地質條件。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後,需根據設計建築物的結構和運行特點,預測工程建築物與地質環境相互作用(即工程地質作用)的方式、特點和規模,並作出正確的評價,為確定保證建築物穩定與正常使用的防護措施提供依據。
岩土工程勘察:是指根據建設工程的要求,查明、分析、評價建設場地的地質、環境特徵和岩土工程條件,編制勘察文件的活動。
D. 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的區別是什麼
可以說專業發展和技術水平都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三峽大壩就是個試驗場地,估計因此工程而涌現出一批國內外屈手可指的勘察專家、滑坡專家、構造專家、水文地質專家、環境地質專家、地震專家等等。可以說大的設計、勘察、施工單位工程地質人員是與單位長久依存的。解決所有與土、地下水水、岩石及相互作用,對工程建築物及工程區附近環境的影響。可謂重擔在肩。岩土工程:岩土工程是最近10幾年才新興起來的獨立專業。以前是工程地質專業的一個小分支,一部分工程地質人員改成專門搞城市建築基礎勘察,與物探配合搞樁基監測、試驗等,勘察內容和工作范圍比較單一。可以說優秀的工程地質人員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很稱職的岩土工程勘察技術人員。但在近幾年的專業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土木工程專業的成立,對岩土工程成為單獨大專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又有很流行的注冊岩土工程師等。要求除了基本的土力學、岩石力學、試驗知識外,還要將彈性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和基本工程設計引進學科,顯然以前的工程地質專業難以容納的。盡管有的工程地質專業也學三大力學,但不是重點,更沒有結合工程設計,只是皮毛。
E. 地質工程與岩土工程有什麼區別
一、性質不同
1、地質工程:)是研究地質問題,並利用工程手段來解決問題的科學。
2、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體與土體工程問題。
二、研究對象不同
1、地質工程:側重於對地質現象、地質成因和演化、地質規律、地質與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
2、岩土工程: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設計、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監測、岩土工程檢測等。
(5)岩土工程地質擴展閱讀:
岩土工程專業的主要研究方向:
1、城市地下空間與地下工程:以城市地下空間為主體,研究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過程中的各種環境岩土工程問題,地下空間資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及各類地下結構的設計、計算方法和地下工程的施工技術(如淺埋暗挖、盾構法、凍結法、降水排水法、沉管法、TBM法等)及其優化措施等等。
2、邊坡與基坑工程:重點研究基坑開挖(包括基坑降水)對鄰近既有建築和環境的影響,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計算理論和方法,基坑支護結構的優化設計和可靠度分析技術,邊坡穩定分析理論以及新型支護技術的開發應用等。
3、地基與基礎工程:重點開展地基模型及其計算方法、參數研究,地基處理新技術、新方法和檢測技術的研究,建築基礎(如柱下條形基礎、十字交叉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及樁基礎等)與上部結構的共同作用機理和規律研究等。
F. 岩土工程學與地質工程學有什麼不同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分類與代碼國家標准》、《學位授予和人才培養學科目錄》中,並沒有岩土工程學。
地質工程學,正式名稱是: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專業簡介:
門類:工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基礎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地球化學、水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質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具有從事資源地質勘查的初步能力和解決常見地質工程問題的基本能,能在資源勘查、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等領域從事資源勘查與評價、管理、各類工程建設地質等方面的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基礎地質學、礦產地質學、水文地質學、工程地質學、地球物理勘探、地貌學及第四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地球化學勘探、岩土工程勘察、鑽掘工程學、基礎工程施工、環境地質學、地質工程學。
就業方向:可從事資源勘查、工程勘察、設計、施工、管理等領域從事資源勘查與評價、管理、各類工程建設地質等方面的工作。
G. 工程地質和岩土工程有什麼區別
工程地質和岩土工程的區別:
1、工程地質是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其本質是一門應用科學;岩土工程是土木工程的一個分支,其本質是一種工程技術。
2、從事工程地質工作的是地質專家(地質師),側重於地質現象、地質成因和演化、地質規律、地質與工程相互作用的研究;從事岩土工程的是工程師,關心的是如何根據工程目標和地質條件,建造滿足使用要求和安全要求的工程或工程的一部分,解決工程建設中的岩土技術問題。
工程地質:
工程地質學是一門應用地質學的原理為工程應用服務的學科,主要研究內容涉及地質災害,岩石與第四紀沉積物,岩體穩定性,地震等。工程地質學廣泛應用於工程規劃,勘察,設計,施工與維護等各個階段。
工程地質的目的是為了查明各類工程場區的地質條件,對場區及其有關的各種地質問題進行綜合評價,分析、預測在工程建築作用下,地質條件可能出現的變化和作用,選擇最優場地,並提出解決不良地質問題的工程措施,為保證工程的合理設計、順利施工及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
工程地質研究的主內容有:
確定岩土組分、組織結構(微觀結構)、物理、化學與力學性質(特別是強度及應變)及其對建築工程穩定性的影響,進行岩土工程地質分類,提出改良岩土的建築性能的方法;
研究由於人類工程活動的影響而破壞的自然環境的平衡,以及自然發生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及地震等物理地質作用對工程建築的危害及其預測、評價和防治措施;
研究解決各類工程建築中的地基穩定性,如邊坡、路基、壩基、橋墩、硐室,以及黃土的濕陷、岩石的裂隙的破壞等,制定一套科學的勘察程序、方法和手段,直接為各類工程的設計、施工提供地質依據;
研究建築場區地下水運動規律及其對工程建築的影響,制定必要的利用和防護方案;
研究區域工程地質條件的特徵,預報人類工程活動對其影響而產生的變化,作出區域穩定性評價,進行工程地質分區和編圖。
隨著大規模工程建設的發展,其研究領域日益擴大。除了岩土學和工程動力地質學、專門工程地質學和區域工程地質學外,一些新的分支學科正在逐漸形成,如礦山工程地質學、海洋工程地質學、城市工程地質及環境工程地質學、工程地震學。
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歐美國家於20世紀60年代在土木工程實踐中建立起來的一種新的技術體制。岩土工程是以求解岩體與土體工程問題,包括地基與基礎、邊坡和地下工程等問題,作為自己的研究對象。
地上、地下和水中的各類工程統稱土木工程。土木工程中涉及岩石、土、地下、水中的部分稱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專業是土木工程的分支,是運用工程地質學、土力學、岩石力學解決各類工程中關於岩石、土的工程技術問題的科學。按照工程建設階段劃分,工作內容可以分為:岩土工程勘察、岩土工程設計、岩土工程治理、岩土工程監測、岩土工程檢測。
岩土工程主要研究方向:
①城市地下空間與地下工程:以城市地下空間為主體,研究地下空間開發利用過程中的各種環境岩土工程問題,地下空間資源的合理利用策略,以及各類地下結構的設計、計算方法和地下工程的施工技術(如淺埋暗挖、盾構法、凍結法、降水排水法、沉管法、TBM法等)及其優化措施等等。
②邊坡與基坑工程:重點研究基坑開挖(包括基坑降水)對鄰近既有建築和環境的影響,基坑支護結構的設計計算理論和方法,基坑支護結構的優化設計和可靠度分析技術,邊坡穩定分析理論以及新型支護技術的開發應用等。
③地基與基礎工程:重點開展地基模型及其計算方法、參數研究,地基處理新技術、新方法和檢測技術的研究,建築基礎(如柱下條形基礎、十字交叉基礎、筏形基礎、箱形基礎及樁基礎等)與上部結構的共同作用機理和規律研究等。
H. 地質工程是否等於岩土工程
(1)工程地質(地質工程)
在國內,工程地質專業是個傳統的大專業,涉及並滲透於水利、能源、交通、建築、海洋港岸、農業灌溉、生態保護等一系列行業。可以說專業發展和技術水平都與國民經濟發展密切相關。三峽大壩就是個試驗場地,估計因此工程而涌現出一批國內外屈手可指的勘察專家、滑坡專家、構造專家、水文地質專家、環境地質專家、地震專家等等。可以說大的設計、勘察、施工單位工程地質人員是與單位長久依存的。解決所有與土、地下水水、岩石及相互作用,對工程建築物及工程區附近環境的影響。可謂重擔在肩。
(2)岩土工程
岩土工程是最近10幾年才新興起來的獨立專業。以前是工程地質專業的一個小分支,一部分工程地質人員改成專門搞城市建築基礎勘察,與物探配合搞樁基監測、試驗等,勘察內容和工作范圍比較單一。可以說優秀的工程地質人員完全可以成為一個很稱職的岩土工程勘察技術人員。
但在近幾年的專業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土木工程專業的成立,對岩土工程成為單獨大專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現在又有很流行的注冊岩土工程師等。要求除了基本的土力學、岩石力學、試驗知識外,還要將彈性力學、結構力學、材料力學和基本工程設計引進學科,顯然以前的工程地質專業難以容納的。盡管有的工程地質專業也學三大力學,但不是重點,更沒有結合工程設計,只是皮毛。岩土工程師相比工程地質師應該具有更多的設計知識,能進行簡單結構設計。
國內的現狀還是,岩土主要集中在建築行業,工程地質則占據除了建築之外的大多數其它行業。還沒有形成對工程地質專業的直接威脅,但構成了強大的沖擊。特別是注冊岩土師資格考試制度。
(3)岩土和地質的區別
國內區別:
行業分工: 岩土主要集中在建築行業或軟基方面,紮根城市;地質則是范圍很廣,涉及基本所有的行業,水利、鐵路公路、港岸、環境治理、地下水、建築、電力、農業、林業等等行業。目前兩個專業相互滲透。
人數差別: 搞工程地質的人數是搞岩土的數十倍、上百倍。。。很多岩土工程師是地質工程師轉過去的。
職稱地位:地位相當,和各單位具體專業設置有關。
國外區別
國外就比較簡單,沒有地質工程師一說,搞地質,就叫GEOLOGIST[地質人員],當然測量也是,就叫SURVEYOR[測量人員],沒有職稱,地位很低。比如一個勘察公司有地質人員和岩土工程師,區別在哪裡?
地質人員搞野外岩土數據採集、編錄,不參與資料分析和編寫報告,直接向項目負責的岩土工程師負責。岩土人員則進行勘察組織策劃、資料分析、參數提取、報告編寫,和設計直接接觸。顯然工資和檔次就不一樣,本人親身體會的沒有錯。
當然,這和分工、專業結構有關系,國外地質人員一般是學岩石礦物的,不涉及太多工程地質方面的東西,難怪!而同樣,如果你學的是工程地質,經過實踐、考試完全可以取得岩土工程師資格,本人也有很多這樣的朋友、專家。當然,現在有岩土工程專業,畢業後就直接參與岩土工程勘察和設計,直接了當。
I. 岩土工程地質
本人岩土工程的,但導師是工程地質的,我覺得如果你從事勘查、地災方面的話,工程地質更能把握清楚問題
J. 地層岩性及岩土工程地質背景
西南地區地質構造復雜,地層出露齊全,自元古宇至新生界均有出露,總厚度回可達58433m(表1-5)。工程地答質岩土類型可劃分為岩漿岩、碎屑岩、碳酸鹽岩和變質岩4種類型。根據岩石性質、岩體結構、岩石強度及岩性組合特徵劃分岩組,其工程特徵與岩組見表1-6。
土體主要按顆粒級別劃分為黏性土、礫卵石土及砂礫,特徵見表1-7。
表1-5 西南地區地層
續表
表1-6 岩體工程地質類型及特徵
圖1-3 青藏高原及鄰區主要斷裂帶及強震分布圖
(據焦淑沛,1985)
Ⅰ—喜馬拉雅山前陸殼俯沖帶;Ⅱ—西昆侖—阿爾金山前陸殼俯沖帶;Ⅲ—祁連山前陸殼俯沖帶;Ⅳ—龍門山山前陸殼俯沖帶
(1)喜馬拉雅主斷裂活動帶;(2)雅魯藏布江—印度河主斷裂活動帶;(3)班公湖—瀾滄江主斷裂活動帶;(4)約基台錯—金沙江主斷裂活動帶;(5)昆侖山南緣主斷裂活動帶;(6)祁連山主斷裂活動帶;(7)阿爾金主斷裂活動帶
表1-7 土體工程地質類型及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