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斷層

工程地質斷層

發布時間: 2021-01-26 05:36:05

1. 斷層地區要注意哪些工程地質問題

比如橋梁工程,鐵路和公路建設,水庫建設等注意避開斷層,或者進行加固

2. 建築場地中斷層的存在會引發哪些工程地質問題

  1. 斷裂構造問題

  2. 壩區前震旦紀岩體在漫長的地質歷史過程中,經受了多期構造運動,留下了以斷裂構造為主體的多種構造形跡。斷裂構造是控制岩體工程地質條件最主要的因素,壩區的主要工程地質問題均與斷裂構造有關。對斷裂構造的分布、出露位置、規模、性狀、工程特性及其對不同建築物地基的影響的勘察研究始終是壩區工程地質工作的重點。壩區構造岩主要為角礫岩、碎裂岩、碎斑岩、碎粒岩、碎粉岩及少量初糜棱岩等,反映了斷層從破裂、裂解至磨碎的脆性變形過程。不同方向構造岩由於形成的地質力學環境不

  3. 同,工程特性有明顯差別。

  4. 2.壩基深層抗滑穩定問題

  5. 三峽工程壩基裂隙岩體中發育不同程度的緩傾角結構面(優勢方向傾向下游),構成了對大壩抗滑穩定不利的地質條件。其中大壩左廠1 號~5 號機壩段是壩址區緩傾角結構面發育程度最高的地段。由於採取壩後式廠房布置方案,壩基下游形成坡度約54°,坡高67.8 m 的臨空面,因此,其壩基深層抗滑穩定問題十分突出,是三峽工程最為關鍵性的技術問題之一。

  6. 3. 船閘高邊坡穩定與變形問題

  7. 船閘邊坡開挖後,形成巨大的臨空面,使億萬年來岩體中所形成的原有應力平衡體系被急劇打破,產生一系列的岩體卸荷與變形問題,時效變形與變形總量能否控制在設計允許的范圍內又成為了一大問題。

  8. 4. 地下電站主廠房圍岩塊體穩定問題

  9. 開挖以來,地質人員結合三峽工程地下電站地質條件的特點,利用大型洞室儀

  10. 測成像可視化地質編錄技術和地下洞室三維塊體自動搜索計算系統,形成了一套合理、快速、高效的施工地質工作流程,在整個施工過程中,做到實時跟蹤、及時預報、定位定量累計預報了118 個塊體,總體積15 萬多m3 ,為地下廠房加固提供了翔實資料和可靠的地質依據。

3. 常見的工程地質問題有哪些

風化、破碎岩層。風化一般在地基表層,可以挖除。破碎岩層有的較淺,可以挖除。有的埋藏較深,如斷層破碎帶,可以用水泥漿灌漿加固或防滲;風化、破碎處於邊坡影響穩定的,可根據情況採用噴混凝土或掛網噴混凝土罩面,必要時配合注漿和錨桿加固。

斷層、泥化軟弱夾層。對充填膠結差,影響承載力或抗滲要求的斷層,淺埋的盡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注水泥漿處理;淺埋的泥化夾層可能影響承載能力,盡可能清除回填,深埋的一般不影響承載能力。斷層、泥化軟弱夾層可能是基礎或邊坡的滑動控制面。

鬆散、軟弱土層。對不滿足承載力要求的鬆散土層,如砂和砂礫石地層等,可挖除,也可採用固結灌漿、預制樁或灌注樁、地下連續牆或沉井等加固;對不滿足抗滲要求的,可灌水泥漿或水泥黏土漿,或地下連續牆防滲;對於影響邊坡穩定的,可噴射混凝土或用土釘支護。

滑坡體。斜坡內可能沿滑動面下滑的岩體稱為滑坡體。滑坡發生往往與水有很大關系,滲水降低滑坡體尤其是滑動控制面的摩擦系數和黏聚力,要注重在滑坡體上方修築截水設施,在滑坡體下方築好排水設施。防止滑坡,經過論證可以在滑坡體的上部刷方減重,未經論證不要輕易擾動滑坡體。

地下水發育地層。當地下水發育影響到邊坡或圍岩穩定時,要及時採用洞、井、溝等措施導水、排水,降低地下水位。

對結構面不利交匯切割和岩體軟弱破碎的地下工程圍岩,地下工程開挖後,要及時採用支撐、支護和襯砌。支撐多採用柱體、鋼管排架、鋼筋或型鋼拱架,拱架的間距根據圍岩破碎的程度決定。

岩溶與土洞。當建築工程不可能避開時,可挖除洞內軟弱充填物後回填石料或混凝土。不方便挖填的,可採用長梁式、桁架式基礎或大平板等方案跨越洞頂,也可對岩溶進行裂隙鑽孔注漿,對土洞進行頂板打孔充砂、砂礫,或做樁基處理。

4. 斷層構造的工程地質意義

斷層,是指岩石破裂後,兩側岩石發生顯著的相對位移。斷層大小內不等,大的斷層可縱貫整容個岩石圈,水平則可綿延幾千公里。斷層是岩層或岩體在受力發生斷裂變形時,斷裂兩側岩塊沿破裂面發生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在地貌上,大的斷層常常形成裂谷和陡崖,如著名的東非大裂谷、中國華山北坡大斷崖。斷層一側上升的岩塊,常成為快狀山地或高地,如中國的華山、廬山、泰山;另一側相對下沉的岩塊,則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中國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在斷層構造帶,由於岩石破碎,易受風化侵蝕,常發育成溝谷、河流。



斷層處不宜興建大壩等大型工程,易誘發滑坡等地質災害
地震是地球內部物質運動的結果。這種運動反映在地殼上,使得地殼產生破裂,促成了斷層的生成、發育和活動。「 有地震必有斷層,有斷層必有地震」,斷層活動誘發了地震,地震發生又促成了斷層的生成與發育,因此地震與斷層有密切聯 系。

5. 工程地質斷層的類型及組合形式有哪些

正斷層,逆斷層,平移斷層。
逆斷層可組合形成迭瓦式構造;正斷層可組合形成階梯狀斷層、地塹和地壘等

6. 斷層的野外識別標志是什麼如何進行斷層的工程地質評價

野外識別斷層需要豐富的野外經驗,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如果你想應付考試回,就按書上的回答答吧.也只有國內考試會出這樣的題目.不過,我還是給你說說野外斷層存在的可能標志(注意是可能標志,許多證據要相互佐證,綜合分析),
1、存在斷層三角面
2、地貌有突然變化:如前面仁兄說的陡峭的崖壁,還有順山脊走向地形突變、沿線狀界線兩側地貌明顯不同,存在平直的山谷、一線天,河流生硬地拐彎等等
3、岩層沿走向不連續、錯位,或岩體界線不連續、錯位
4、存在線狀、帶狀分布的破碎帶
5、泉水線狀分布
6、地層厚度突然變化
7、能看到諸如糜棱岩、構造角礫岩、擦痕等特徵性標志

7. 工程地質讀圖

1.讀圖判斷斷層性質
地層分界線延伸方向為南南東(SSE),各系地層呈條帶狀分布;中間條帶為內奧陶系(O),向兩側依次對稱容出現石炭系(C)、二迭系(P)、三迭系(T)、白堊系(K);老地層在中間,向兩側地層變新,判斷為背斜構造。
斷層F切割O、C、P地層,斷層面傾向為北北西(NNW),且斷層北側即上盤的地層露寬度變大,斷定是本盤上升所致,即上盤上升。由此,斷層F為逆斷層。
2.畫剖面圖
畫A-A的高程網(高程為400、500、600、700、800);
讀出剖面線與地形線交點的高程,並標注到剖面圖對應的位置上,用光滑線連接得到地形線;
讀出剖面線與斷層線交點的高程,並標注到剖面圖對應的位置上,根據斷層傾向、傾角畫出斷層線;
讀出剖面線與地層分界線的高程,並標注到剖面圖對應的位置上,根據岩層傾向、傾角畫出地層分界線。(注意分析背斜與斷層的關系)
清圖上色。
不復雜的,試一二次,就能做好。

8. 什麼叫工程地質構造斷裂區域

斷裂構造分為3種: (一)一般斷層。1.斷裂構造形態的直接解譯標志(1)破碎帶的直接出露一般都構成負地形,具粗糙感;(2)地質體被切斷或錯開,包括地層、侵入體、岩脈、褶皺、不整合面等各種地質體被切斷錯開以及老斷層被新斷層切斷、錯開等;(3)沉積岩地區地層的重復或缺失,但應注意與褶皺和不整合接觸所造成的岩層重復和缺失的區別。2.斷裂構造形態的間接解譯標志(1)線性負地形和串珠狀地形:包括斷層崖、斷層三角面、斷層埡口、斷層溝谷、斷層裂口、串珠狀盆地和串珠狀湖泊、窪地等;(2)沿著某些方向,岩層產狀發生突然變化,但褶皺、不整合接觸也發生此現象,應注意區別;(3)侵入體、火山錐、礦體、鬆散沉積物呈線(帶)狀分布;(4)兩種不同地貌單元截然相接;(5)山脊線、階地、夷平面、洪積扇等地貌要素錯動;(6)水系的變異,包括一系列平行的直線河段、角狀水系、斷頭河、對口河、釣鉤河、相鄰河流均沿某一方向拐彎等;(7)泉(包括溫泉)、濕地的成串出露;(8)在第四紀沉積層的平坦地區出現呈直線狀分布的壠崗狀地形;但應注意風沙、冰川作用也可能形成這種地貌;(9)不良地質作用呈線狀分布,但應注意岩性也能造成此現象的產生。 (二)活動斷層。1.斷層崖、斷層三角面保留得很明顯,且在斷層線影像上見有斷層裂縫等;2.沿斷層線形成斷層裂口,多被視為仍在活動的斷層;3.相鄰河谷均出現跌水現象或形成瀑布等,往往與活動斷裂有關;4.沿斷裂分布的水系往往是直線狀分布,水系與斷裂相交處常發生同步扭曲;5.平坦的第四紀沉積層地區沿斷層線出現壠崗狀地貌,並多見有泉水出露;6.沿斷裂線分布一系列地震震中、泉水和溫泉等,往往也是活動斷裂的標志;7.洪積扇、沖積扇前緣被切成直線,沿切線有泉水或濕地分布;8.在第四紀地層分布的平坦地區出現異常的色線(色帶),往往是下伏活動斷裂的表現。 (三)隱伏斷裂。1.在平原地區呈現影像結構和色調深淺差異的界線,往往是隱伏斷裂所造成;2.山前的一系列洪積扇、沖積扇被切割,第四紀地層見串珠狀的泉水、濕地出露;3.第四紀地層上見多條相互平行的河段或相鄰河流突然同時拐彎;4.第四紀地層上的水系變異,斷頭河、成排河流沿某一地段成伏流等;5.平原地區河道出現一些特徵點,如匯流點、分流點等;6.在第四紀地層分布的平坦地區出現直線狀分布的壠崗地貌,並見有泉水或濕地分布。 ------摘自《工程地質手冊》(第四版)P66-P67第二篇第三章第六節:地質構造的解譯。

9. 工程地質學基礎的課程中怎樣鑒別活斷層

一般鑽孔的斷層是對比出來的,根據鄰井情況、區域地層情況,看本鑽孔地層是否連續,是否和區域地層一致,是否和鄰井地層一致,如果不一致,在哪個部位不一致,具體到深度多少米的地方,比如在X米深度的地方,上部與區域或鄰井的地層一致,到X米處不連續,下部與區域或鄰井其他地層一致,那麼我們可以認為在X米處存在斷層,與鄰井或區域地層相比,本井X米深度處地層缺失或重復了多少就是斷距。

  • 工程地質學是研究與人類工程建築等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學科。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工程地質學的研究目的在於查明建設地區或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分析、預測和評價可能存在和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及其對建築物和地質環境的影響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質現象的措施,為保證工程建設的合理規劃以及建築物的正確設計、順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質科學依據。

  • 工程地質學(engineering geology)研究與人類工程建築等活動有關的地質問題的科學。地質學的一個分支學科。研究目的是查明建設地區或建築場地的工程地質條件,預測和評價可能發生的工程地質問題及對建築物或地質環境的影響,提出防治措施,以保證工程建設的正常進行。

  • 工程地質學產生於地質學的發展和人類工程活動經驗的積累中。17世紀之前,許多國家成功地建成仍享有盛名的偉大建築物,可是人們在建築實踐中對地質環境的考慮,完全依賴於建築者個人

  • 工程地質學

  • 的感性認識。17世紀以後,由於產業革命和建設事業的發展,出現並逐漸積累了關於地質環境對建築物影響的文獻資料。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整個世界開始了大規模建設時期。1929年,奧地利的太沙基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工程地質學》;1937年蘇聯的薩瓦連斯基的《工程地質學》一書問世。50年代以來,工程地質學逐漸吸收土力學、岩石力學與計算數學中的某些理論和方法,完善和發展了本身的內容和體系。在中國,工程地質學的發展基本上始自50年代。

  • 工程地質學主要研究建設地區和建築場地中的岩體、土體的空間分布規律和工程地質性質,控制這些性質的岩石和土的成分和結構,以及在自然條件和工程作用下這些性質的變化趨向;制定岩石和土的工程地質分類。由於各類工程建築物的結構、作用、所在空間范圍內的環境不同,所以可能發生的地質作用和工程地質問題也不同。據此,工程地質學往往分為水利水電工程地質學、道路工程地質學、采礦工程地質學、海港和海洋工程地質學和城市工程地質學等。工程地質學的研究方法有運用地質學理論和方法查明工程地質條件和地質現象空間分布、發展趨向的地質學方法;有測定岩、土體物理、化學特性,測試地應力等的實驗、測試方法;有利用測試數據,定量分析評價工程地質問題的計算方法;有利用相似材料和各種數理方法,再現和預測地質作用的發生、發展過程的模擬方法。隨著計算機技術應用的普及和發展,工程地質專家系統也在逐步建立。

10. 斷層對場地的工程地質工作有哪些影響

斷層對場地復的工製程地質工作的影響:
(1) 地層的岩性:是最基本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它們的成因、時代、岩性、產狀、成岩作用特點、變質程度、風化特徵、軟弱夾層和接觸帶以及物理力學性質等。
(2) 地質構造:也是工程地質工作研究的基本對象,包括褶皺、斷層、節理構造的分布和特徵、地質構造,特別是形成時代新、規模大的優勢斷裂,對地震等災害具有控製作用,因而對建築物的安全穩定、沉降變形等具有重要意義。
(3) 水文地質條件:是重要的工程地質因素,包括地下水的成因、埋藏、分布、動態和化學成分等。
(4) 地表地質作用:是現代地表地質作用的反映,與建築區地形、氣候、岩性、構造、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用密切相關,主要包括滑坡、崩塌、岩溶、泥石流、風沙移動、河流沖刷與沉積等,對評價建築物的穩定性和預測工程地質條件的變化意義重大。
(5) 地形地貌:地形是指地表高低起伏狀況、山坡陡緩程度與溝谷寬窄及形態特徵等;地貌則說明地形形成的原因、過程和時代。平原區、丘陵區和山嶽地區的地形起伏、土層厚薄和基岩出露情況、地下水埋藏特徵和地表地質作用現象都具有不同的特徵,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到建築場地和路線的選擇。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