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
1. 廣東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和廣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是哪個單位編制的
2. 廣東省地質局第六地質大隊(廣東省江門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怎麼樣
廣東省地質局第六地質大隊(廣東省江門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本省范圍內,當前企內業的注容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東省地質局第六地質大隊(廣東省江門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更多信息和資訊。
3. 「8·」廣東乳源瑤族自治縣必背口村滑坡
2013年8月17日,受持續降雨的影響,乳源瑤族自治縣必背鎮必背口村發生滑坡。因當地鎮政府及國土所監測到位、措施及時,當地47戶180人成功避險,未造成人員傷亡。該滑坡造成280間房屋無法居住,周邊地區183戶1100人受威脅,直接經濟損失2000萬元,潛在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
1 地質災害災情概況
1.1 地質環境條件
地形地貌:按照地貌形態特徵劃分,必背鎮屬於高—中山地貌類型,該地區山峰標高800~1900m,山體多呈南北向及北東向展布。據現場觀察災害點微地貌為「V」形河谷,兩側為高陡邊坡,自然坡度在60°左右,兩側邊坡被當地村民改造成梯田,底部有一條呈近南北向展布的小溪,山谷中雨水匯入該條小溪後流入楊溪河。
地層岩性:災害點處出露的地層為震旦系樂昌峽群,岩性主要為淺變質砂岩、絹雲母板岩,頂部硅質岩。現場調查發現,滑坡體主要位於淺變質砂岩中,地表風化作用強烈,原岩已經強風化呈砂土狀。
地質構造:乳源縣位於南嶺緯向構造帶之九峰東西向構造帶與大東山-貴東東西向構造帶之間,經歷了加里東期以來的多次構造運動,褶皺斷裂構造發育,岩漿活動頻繁。在《廣東省地震烈度區劃圖》中,乳源縣為地震烈度小於六度區,地殼穩定,新構造運動不活躍。
工程岩組組合:上部為第四系殘坡積土,下部為震旦系樂昌峽群淺變質砂岩,屬於鬆散岩類工程地質岩組和半堅硬工程地質岩組,經過長期的物理化學風化作用,原岩結構發生變化,由硬變軟,其穩定性逐漸變差,在降雨的滲透作用下,易形成滑坡地質災害。
地下水:降雨滲入是區內地下水的主要補給來源。地下水獲得降雨補給後,順坡或沿岩溶通道潛流至谷地中,部分以泉水形式出露地表。
1.2 災害規模及誘發因素
災害規模:滑坡共造成70間房屋倒塌,210間房屋受損成危房,直接經濟損失達2000萬元,危害性程度(災情分級)為特大型。同時,由於該滑坡群部分滑坡仍處於蠕動變形階段,後緣出現明顯裂縫,滑坡體不穩定,坡下的必背希望小學、村委辦公樓及周邊地區183戶1100人受威脅,潛在經濟損失超過1億元,地質災害危險性等級(險情分級)為大型。
圖2 必備口村被滑坡體推到的房屋
誘發因素:乳源瑤族自治縣必背鎮必背口村附近區域屬於高三河谷地貌,河谷底部為村莊,兩側為高陡山坡,地形高差大,自然坡度在60°左右,且山坡被當地村民開發出梯田,長年累月進行農田灌溉及強降雨條件下,坡面水流無法及時排出,均容易引起坡面水流入滲、軟化土體。邊坡表層殘積土層較厚,屬第四系鬆散工程岩(土)組,為砂岩強風化而成,黏結力差,鬆散易液化、崩解,其下伏為震旦系樂昌峽群淺變質砂岩、絹雲母板岩,硅質岩,岩層軟硬相間,軟弱結構面發育。此外,兩側邊坡匯水面積大,在降雨時易短時間內形成較大的坡面水流滲入坡體,並沿土岩界面一帶集中滲流。由以上分析可知該處為地質環境脆弱點(廣東省乳源縣地質災害分布與易發區圖中屬於地質災害中易發區),在災害性強降雨氣候條件下,極易形成滑坡地質災害。提取2013年8月12日~19日乳源縣8天的日降雨量數據可知,由於受台風「尤特」影響,16日~18日連續三天均為大暴雨天氣,連續降雨使表層鬆散土體中孔隙水達到飽和,並使土體自重增加,抗剪強度降低,當17號,乳源縣日平均降雨量達到280mm,超過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二級降雨臨界值時開始發生山體滑坡。2013年8月17日,廣東省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中心預測該日乳源瑤族自治縣周邊未來24小時地質災害二級預警,相對較准確的預測地質災害發生靶區范圍綜上所述,地質災害的產生是有多方面綜合作用的結果,災害點所屬復雜地形地貌、鬆散岩類工程地質岩組和半堅硬工程地質岩組組合是導致該滑坡群發生的內因,而8月16~18日連續三天強降雨是誘發滑坡地質災害形成的主要原因。因此乳源瑤族自治縣必背鎮必背口村是在強降雨下引發的地質災害,屬自然因素引發的地質災害。
2 地質災害巡查監測
台風「尤特」到來之前,乳源瑤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已接收到省、市國土資源部門及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中心發來的預警簡訊,並根據應急預案要求通知各鎮國土資源所所長及地質災害隱患點責任人和監測人加強巡查監測。8月12日,乳源瑤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根據氣象信息分析,向每個地質災害隱患點責任人發送了地質災害預警信息,要求24小時值班並排查每個地質災害點及有可能發生地質災害的隱患點。8月17日下午4時許,必背鎮國土資源所巡查人員鄧良銘在巡查時發現到必背口村地面有凹陷現象,部分地區湧出偏黃和渾濁的地下水,初步認定為滑坡地質災害,第一時間通知了必背口村委主任並向必背鎮政府、乳源瑤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作了匯報,並上報了地質災害險情。乳源瑤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必背鎮政府接報後立即啟動應急預案。下午4時許,部分地區開始發生滑坡。
3 地質災害避險安置
乳源縣國土資源局、必背鎮政府接報後立即聯系和組織必背口村「兩委」幹部逐家逐戶通知居住在可能受地質災害威脅范圍的群眾並組織其進行了轉移到必背鎮政府及安全地帶的居民區。8月18日1時許,所有村民安全轉移到鎮政府及周邊民居。2時許,人員集中的居民區發生滑坡地質災害。由於發現及時、轉移迅速,當地群眾無一人在此次地質災害中受傷或死亡。8月21日,廣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派出2名技術人員會同韶關市國土資源局、韶關市韶關市礦產資源與地質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前往地質災害發生現場進行應急調查,分析滑坡群產生原因及發展趨勢,提出應急措施和相關建議。截至2013年底,該地質災害點正在開展治理工程的勘察和設計。
4 經驗與啟示
(1)夯實防治工作基礎是核心。此次山體滑坡災害發生時間是凌晨,人員正在熟睡之時,從出現跡象到發生僅僅只有十多個小時。應急避險之所以能迅速、成功的開展,與扎實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基礎是分不開的。
(2)落實巡查監測責任是關鍵。在第一時間發現跡象並及時上報,為開展避險行動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
(3)動員群眾主動防災是根本。群眾既可能是致災對象,也是主動防災的主體,只有把他們動員起來、組織起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才能順利開展。
4. 廣東廣州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腳本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廣州市蘿崗區人民政府
(2011年9月)
預備(約20分鍾)
演練時間:2011年9月15日16:20—18:20。
16:00—16:10,演練隊伍在觀摩台前按各自指定位置集合。
16:10—16:20,播放迎賓曲,工作人員引領觀摩領導在觀摩台就座。
序幕(約20分鍾)
16:20—16:40
屏幕顯示:歡迎各位領導蒞臨指導!(背景為蘿崗區東區街劉村洋城崗全景)
解說員(男):尊敬的各位領導!
解說員(女):各位來賓!
解說員(合):大家好!
解說員(男):這里是廣州市蘿崗區東區街劉村洋城崗。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國發〔2011〕20號)精神,提高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處置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由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廣州市蘿崗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廣東廣州2011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將在這里隆重舉行。
解說員(女):蒞臨今天演練現場的主要領導有: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張超群副巡視員,廣州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韓小平紀委書記、劉仲國副局長,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蘿崗區人民政府李紅衛常務副區長,以及省應急辦、省三防辦、省氣象局,全省20個地級以上市(順德區)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領導。
解說員(男):出席今天演練的還有:廣州市政府應急辦、三防辦、民政局、氣象局以及蘿崗區地質災害防治應急指揮部各成員單位和蘿崗區5街1鎮以及廣州市各區(縣級市)國土房管分局的領導。
屏幕顯示:觀摩台,每位被介紹領導特寫。
解說員(女):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歡迎各位領導的到來!現在請廣州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蘿崗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李紅衛同志致辭(請蘿崗區政府辦或區國土房管分局擬稿,時間約4分鍾)。
屏幕顯示:發言領導特寫,觀摩台領導和演練隊伍特寫。
解說員(男):現在請本次演練總指揮、省國土資源廳張超群副巡視員發布演練指令。
張超群副巡視員:我宣布,廣東省廣州市2011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現在開始!
(演練隊伍依次退場,至指定位置待命,與此同時,解說員介紹演練背景情況。)
(視頻1):廣州市地處珠江三角洲北緣,地質環境條件復雜,地質災害類型多、分布廣、危害大。據調查,截至2010年年底,全市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726處,其中崩塌620處、滑坡64處、泥石流4處、地面塌陷23處、地面沉降15處,威脅人口約1.7萬人,潛在經濟損失近6億元。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類工程活動不斷增多,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對地質環境的影響不斷加劇,加之近年來氣候異常,台風、暴雨等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地質災害防治形勢異常嚴峻。
屏幕顯示:廣州市地形地貌圖、廣州市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圖、廣州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圖,典型地質災害照片。
在國土資源部和省國土資源廳的精心指導下,廣州市委、市政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於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各個環節,堅持屬地為主、分級負責,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大力推進地質災害防治「五條線」和群測群防「十有縣」建設,嚴格執行汛前調查、汛期值班、隱患巡查、災情和險情速報、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建設項目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制度,積極推進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勘查治理和搬遷避讓,不斷完善地質災害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減少了地質災害損失。
屏幕顯示:成立廣州市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印發廣州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地質災害防治責任書等文件。廣州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掛牌,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及應急指揮系統,評估報告和備案證明,蘿崗區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特寫等。
我們所在的地點,是一處模擬的威脅100人以上的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大家面前的這座山坡已經人工切坡,但沒有採取相應的防護加固措施。坡上是由花崗岩風化形成的土體,在遇到暴雨時容易吸水軟化,形成崩塌甚至滑坡,坡上還散布著許多不穩定的花崗岩孤石,威脅著坡下100多名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本次演練,根據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方案和《廣州市蘿崗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要求,主要模擬從地質災害預警到應急處置的全過程,演練的主要內容包括:①地災預警;②災情速報;③應急響應;④前期處置;⑤應急調查;⑥會商決策;⑦排除險情;⑧善後處理。
屏幕顯示廣州市蘿崗區東區街劉村洋城崗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演練內容(同上)。
解說員(男):好,各位領導、各位來賓!現在讓我們演練第一場:災情預警。
屏幕顯示:第一場災情預警
第一場 災情預警(約5分鍾)
16:40—16:45
(視頻2):天空灰暗,烏雲疾走,鏡頭轉向廣州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地質災害預警室,技術人員正對著電腦緊張工作。時鍾顯示:15:30。
這里是廣州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的地質災害預警室,技術人員在收到省國土資源廳和省氣象局聯合發布的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信息後,正在接收市氣象台發來的降雨量預報數據,並利用廣州市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系統製作預警產品,經市國土房管局和市氣象局審核同意後,以兩局名義通過網路、電視、簡訊等形式向社會公眾發布。
根據廣州市氣象台的預報,未來6小時內廣州地區將有暴雨至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的降水,從9月15日15時30分起,廣州市暴雨橙色預警信號生效。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預警室的負責人正在通過電話與市氣象台會商地質災害預警等級。
屏幕顯示:市地質環境監測中心預警室內,預警室負責人陳小雲正在打電話,約1分鍾後,放下電話,向鄭蘭波院長報告。
陳小雲:鄭院長,經與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和市氣象台會商,未來24小時內蘿崗區降水中心區域地質災害預警等級為5級,天河區、黃埔區預警等級為4級,其他地區預警等級為3級。
鄭院長:好,我馬上向市局報告,請你們製作好預警成果,在16:30前發送到市氣象局。同時,立即向各監測員發布預警信息。
9月15日下午16時30分,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和廣州市氣象局聯合發布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在市國土房管局的門戶網站上發布,同時通過手機簡訊發送給市國土房管局、市氣象局,各區(縣級市)政府和國土房管部門、各鎮街的相關領導和地質災害群測群防員。19時,廣州廣播電視台在天氣預報節目中發布了地質災害預警信息。
屏幕顯示:市國土房管局門戶網站發布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手機簡訊預警信息,廣州電視台發布預警信息的特寫。
第二場 災情速報(約5分鍾)
16:45—16:50
解說員(男):現在進入第二場,災情速報。
屏幕顯示:第二場災情速報
解說員(女):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廣州市已經建立了市一區(縣級市)—鎮(街)—村社(居委)四級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在收到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發布的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後,各區(縣級市)國土房管局、鄉鎮國土所和群眾監測員立即行動起來,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巡查、監測。看,兩位監測員正在冒雨巡查洋城崗地質災害隱患點。
演練現場,消防車在山坡前灑水模擬降雨,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執法監察大隊隊員曾偉和東區街1名群眾監測員身穿雨衣,手提電筒、喇叭和銅鑼冒雨沿著坡腳巡查,在坡腳的平房前停下。
曾偉:×××,山上情況怎麼樣?
監測員:不太好,坡頂發現一條裂縫,大概有40多米長。
曾偉:你看,山坡前緣也出現裂縫,坡上已經出現掉土、滑塌現象,可能會滑坡了。這樣,你馬上向街道報告,我給楊局打電話。
監測員打電話向街道領導報告(做出動作即可),曾偉拿出手機,向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楊佳新副局長報告。
曾偉:楊局,你好!我是曾偉。我現在東區街劉村洋城崗巡查,發現坡頂已出現裂縫,邊坡出現小的崩塌,目前雨下得很大,洋城崗可能發生滑坡,請指示。
(視頻3):在曾偉打完電話後,鏡頭切換到蘿崗區行政大樓國土房管分局楊佳新副局長辦公室,楊局正在接聽電話。
楊局:請立即通知街道和劉村村委組織受威脅群眾轉移,並繼續加強觀測。
演練現場,監測員鳴鑼,曾偉用喇叭呼叫平房內的群眾轉移,7~8名群眾從房內跑出來,向安置地點轉移。
解說員(男):劉村部分群眾正在緊急轉移避險的時候,洋城崗突然發生了山體滑坡,山泥傾瀉而下,一名沒有迅速轉移的群眾受傷,不過他很快被迅速趕到的其他村民們攙扶著轉移到了安全的地方。村委會幹部立即通過電話向街道和區國土房管分局報告災情。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接到災情報告後,立即按照地質災害速報制度的要求,在30分鍾內分別向蘿崗區政府和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報告。
(視頻4):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地質災害災情速報。蘿崗區政府、廣州市國土房管局:9月15日下午17時許,受強降雨影響,我區東區街劉村洋城崗發生山體滑坡,致1人受傷,多幢房屋受損,直接經濟損失約200萬元,並威脅到坡下27戶、110名村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地質災害災情和險情都達到中型等級。災情發生後,我局已會同東區街道辦事處組織受威脅群眾緊急轉移避險。鑒於降雨還在持續,山體滑坡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建議區政府立即啟動蘿崗區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成立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組織開展搶險救災工作;建議市國土房管局派出工作組和搶險救援隊伍,協助我區開展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
第三場 應急響應(約5分鍾)
16:50—16:55
解說員(男):現在進入第三場,應急響應。
屏幕顯示:第三場應急響應
解說員(男):接到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的地質災害災情報告後,蘿崗區人民政府、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廣東省國土資源廳立即做出應急響應。
(視頻5):蘿崗區人民政府,李區長正在給區應急辦負責人布置任務。
李區長:段主任,東區街劉村發生山體滑坡,區政府決定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劉村設立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由我擔任總指揮。請你立即通知區國土分局、公安分局、民政局和衛生局等部門的領導按照預案要求,帶領工作人員趕赴現場,我馬上出發。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韓小平紀委書記辦公室,韓書記正在給地礦處領導打電話。
韓書記:地礦處,蘿崗區東區街發生中型地質災害,立即啟動我局應急響應方案,會同地調院派出應急分隊趕赴現場。地質災害人命關天,一定要協助蘿崗區政府做好應對工作,並將有關情況及時上報市政府和省國土資源廳,我馬上趕赴現場。
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劉仲國副局長辦公室,劉局正在給房安所打電話。
劉局:黃所長,蘿崗區東區街劉村發生山體滑坡,12棟房屋受損,我局已啟動應急響應方案,你立即協調鑒定所,派房屋搶險救援隊趕赴現場,協助蘿崗區政府開展應急搶險工作。
廣東省國土資源廳邱毅處長在下樓梯時給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廖站長打電話。
邱處長:廖站,剛才接到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的地質災害災情報告,蘿崗區東區街劉村發生中型山體滑坡地質災害,我們已將有關情況報省委總值班室、省府應急辦、國土資源部地環司。根據陳廳長指示,已經啟動C級響應方案,請你們立即組織專家組,和我一起趕赴現場。
廣州市地質調查院,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分隊帶齊裝備,列隊集合,乘車出發。
廣州市房屋安全管理所,房屋搶險救援分隊帶齊裝備,列隊集合,乘車出發。
第四場 前期處置(約10分鍾)
16:55—17:05
解說員(女):第四場,前期處置
屏幕顯示:第四場前期處置
解說員(女):蘿崗區人民政府領導率領區應急辦、區國土房管分局、區公安分局、區民政局、區衛生局的領導進入演練現場,已在現場的東區街街道辦事處楊鴻校主任向李區長報告。
楊主任:李區長,山體滑坡已經使劉村12幢房屋出現不同程度的損壞,1人受傷,我們已將12戶村民暫時安置在村小學。但是,滑坡的山體還不穩定,還有繼續擴大的趨勢,需要採取加固措施。請指示。
李區長:好,先帶我們到滑坡現場去看一看。
一行人巡查了滑坡現場和受損房屋,到模擬的村小學(由現場板房模擬)看望了受災群眾,然後在村委會(搭設帳篷模擬)設立現場指揮部,召集會議,布置工作。
李區長:(地點:現場指揮部)根據區委、區政府的部署,決定在劉村設立山體滑坡地質災害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由我擔任總指揮,區應急辦、國土分局、公安分局、民政局和衛生局的領導擔任指揮部成員。剛才大家看了滑坡現場,對搶險救災工作提出了很好的意見。現在我布置以下任務:第一,由區公安分局負責,劉村村委配合,在受滑坡威脅的區域設置警戒線,看看還有沒有未撤離的群眾,並嚴禁無關人員出入,對群眾已撤離的房屋要安排治安人員加強巡邏,保護群眾的財產安全;第二,由區衛生局負責,做好受傷人員的救治工作,年老體弱的群眾和兒童有身體不適的,要做好檢查,發放葯品;第三,由區民政局負責,會同東區街辦事處將撤離的群眾安置好,發放必要的飲用水和其他生活用品,把群眾的生活安排好;第四、由區國土分局負責,在上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對災害進行調查,盡快拿出控制災情的有效措施;第五,由區氣象局負責,對天氣情況進行觀測,有災害天氣及時報告。
解說員(男):按照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的部署,蘿崗區各職能部門立即分頭行動,妥善做好地質災害前期處置工作。
屏幕依次顯示:
區公安分局領導指揮民警和治保隊員設立警戒標志,站崗巡邏,防止無關人員進入,產生二次災害;
區衛生局領導指揮醫護人員給老人和兒童檢查身體,將受傷群眾抬上擔架,送上救護車,救護車開走;
區民政局領導帶隊給轉移安置的群眾發放礦泉水、麵包、方便麵等物資;
區國土房管分局派員繼續對滑坡山體進行監測,分局領導在演練現場隊伍入口處迎接省、市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急工作組和應急分隊。
第五場 應急調查(約15分鍾)
17:05—17:02
解說員(男):現在進入第五場,應急調查。
屏幕顯示:第五場應急調查。
解說員(女):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派出的工作組、專家組應急救援隊伍已到達現場,相關負責人在蘿崗區國土房管分局楊佳新副局長的陪同下,來到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和李區長等人會合。
丘處長:李區長,受領導的指派,省廳、市局派出的應急工作組、專家組和應急救援隊伍已到現場,配合你們做好應急處置工作。
李區長:大家辛苦了!山體滑坡已經使劉村十餘幢房屋受損,我們已經將受威脅的村民轉移安置。但是,滑坡體還不穩定,還有繼續下滑的趨勢,盼望你們盡快提出控制災情的有效措施。
丘處長:好!我們馬上開展工作。
(搶險各隊伍在主席台前列隊集合)
鄭蘭波:大家按C級響應方案,立即實施!
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組、市地調院、市房安所、市鑒定所應急分隊立即分頭展開行動。
屏幕顯示:應急調查分隊開展調查、監測工作的特寫。
解說員(女):現在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分隊正在滑坡現場調查。該分隊組建於2007年7月,現有隊員44名,由廣州市地質調查院專業技術人員組成,分為預警組、應急調查組、監測組、信息保障組和後勤保障組。該分隊承擔著廣州市各類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及技術搶險,負責調查地質災害的成因、規模、性質,提出防治措施建議,協助各區(縣級市)政府和國土房管部門開展地質災害應對工作。該分隊除擔負著廣州10區2市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調查外,還負責廣州市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排查和重要隱患點的監測工作。自建隊以來,已完成各類突發地質災害應急調查600多宗,地質災害隱患點核查近2000處,建立了廣州市地質災害隱患點台賬,編制了全市地質災害易發區劃圖和地質災害隱患點分布圖,為廣州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2008年汶川地震後,應急分隊部分隊員參加了威州鎮災後重建工作,在餘震不斷、山體崩塌、滑坡時有發生的條件下,順利完成8個重建項目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評估報告一次性通過四川省國土資源廳組織的專家評審,並獲得評審專家組的一致好評。(稍作停頓)
解說員(男):我們可以看到,調查隊員正在操作的是地質雷達(特寫鏡頭)。因我市常見的地質災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縫等,任何一種地質災害的發生都會在土壤、岩層中留下痕跡,這些痕跡由於物性差異,電磁波穿過時,反射能量發生增減,地質雷達可據此解譯出該痕跡的位置及形態等信息。
解說員(女):在另一邊,我們可以看到調查隊員正在使用的是激光測距槍(特寫鏡頭),是一種便於攜帶並可在霧、雪、雨、塵等惡劣氣象條件下進行測量工作的儀器,激光測距槍可以進行多點高差、平距、傾斜角、下垂度及面積等參數的測量,是進行地質災害調查的先進工具。
屏幕顯示:房屋安全鑒定隊特寫。
解說員(男):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廣州市國土房管局房屋鑒定隊的工作人員。市房屋安全鑒定管理所擁有一批素質高、經驗豐富的高中級工程技術人員,除了負責組織廣州市房屋安全普查和房屋安全狀況鑒定管理工作外,還負責危及公共安全的突發事件中的房屋安全應急鑒定工作,如2004年12月31日八旗二馬路廣州城建總大廈火災事故、2005年7月21日江南大道中海珠城廣場基坑倒塌事故、2007年3月14日黃埔荔聯爆炸事故、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災後房屋的應急搶險鑒定工作,曾被評為海珠城廣場基坑倒塌事故處理先進單位及廣州市抗震救災工作先進單位。
第六場 會商決策(約5分鍾)
17:20—17:25
解說員(女):現在進入第六場,會商決策。
屏幕顯示:第六場會商決策。
現場應急搶險指揮部,各位領導和專家坐在會議桌前研究應急處置措施。
解說員(男):經過調查,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專家組和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地質災害應急調查分隊會商意見後,由張建國總工向現場指揮部報告調查結論和應急處置措施建議。
張總:報告李區長,根據應急調查和省、市專家組會商,對劉村山體滑坡提出如下應急處置意見:
本次山體滑坡主要是由暴雨引發的中型地質災害,目前滑坡體還不穩定,為有效控制險情,建議採取以下措施:①搜救群眾;②在滑坡體後緣開挖截排水溝,在坡面鋪蓋防水布,在坡腳堆壓沙包壓腳阻滑;③對受災變形的房屋排險加固;④靜態爆破清除坡上危石;⑤在危險區劃定警戒線,豎立警示牌,對滑坡體進行實時監測。報告完畢!
李區長在徵求指揮部成員意見後作出部署。
李區長:同意專家組意見,請國土部門立即組織實施,蘿崗區各部門全力配合,排除險情!
第七場 排除險情(約30分鍾)
17:25—17:55
解說員(女):現在進入第七場,排除險情。
屏幕顯示:第七場排除險情。
解說員(男):市國土房管局房屋搶險救援隊正在趕來(車輛進場)。該救援隊成立於2006年,目前共有搶險隊員51名。廣州市房屋安全管理所每年組織各級房屋搶險救援隊伍舉行各種演練和技能培訓,提高搶險隊的綜合應急搶險、救援能力,成功處置了荔灣區逢源路逢源正中約8號之一、10號房屋倒塌事件、白雲區永泰村在建長和汽車銷售中心房屋坍塌事件、蘿崗區宏康花園康慧苑杜鵑樓一樓受爆炸破壞事件等,確保了我市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最大限度減輕了事故災害損失。
譚青松:(待解說完畢後)報告黃所長,房屋安全搶險救援隊伍集結完畢。請指示!
黃光華:好!請帶領搶險小組,按房屋搶險方案立即實施!
譚青松:出發!
(房屋安全搶險救援隊出發時,白雲區、蘿崗區,從化、增城市搶險隊列隊入場)
從化隊隊長:報告鄭院長,地質災害搶險隊伍集結完畢。請指示!
鄭蘭波:好!各搶險隊按專家組意見立即實施!
從化隊長:是!(面向隊員)出發!
解說員(女):(待搶險隊實施處置時開始解說)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地質災害搶險分隊現在正在對滑坡體實施排險處置。該分隊由各分局年輕力壯的人員組成,除進行地質災害的應急搶險外,還擔負著分局的三防搶險、房屋搶險及其他一些突發性的應急搶險工作,被人們稱為國土房管人的「救火隊」。同時,該分隊還聘請了一支專業的爆破隊伍,該爆破隊伍是省地質科學研究所專門從事爆破工作的專業隊伍,本次工作任務是對危石實施爆破清除,避免危石滾下破壞民房、傷及居民。(稍作停頓)
處置滑坡地質災害的措施可形象地表述為「卸載、固腰、壓腳、止水」。「卸載」即減載放坡,通過削減邊坡上部土體荷重,從而減少滑坡體荷載,降低整體下滑力。「固腰」即錨固支護坡體,提高坡體的抗滑能力。「壓腳」是堆沙包、砌擋土牆等壓固坡腳,可大大增強坡體的抗滑能力。「止水」則是挖排水溝和覆蓋防水材料,減少雨水滲透,避免加重、軟化坡體,提高坡體的穩定性。因「固腰」措施工程量、資金投入量大,一般在永久性治理工程中採用應急處置中通常採用可進行快速實施的「卸載、壓腳及止水」工藝。(稍作停頓)
解說員(男):在坡腳,我們可以看到搶險隊員們正在迅速地把沙袋堆疊在一起,形成沙包護坡牆,起到加固坡腳,阻擋滑坡體繼續下滑的作用,也即「壓腳」。而另兩個搶險小組正在滑坡體後緣外側設置截排水溝以及對裸露坡面覆蓋彩條布,這樣可以防止雨水滲入滑坡體,從而增加邊坡抗滑力,減緩滑坡體的下滑速度,亦即「止水」。我們上面所說的「固腰」措施因成本高,耗時長,我們將在本次應急搶險結束以後聘請專業的施工隊伍對該地質災害點進行永久治理,消除該地質災害點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威脅。(停頓約1分鍾)
解說員(女):大家現在看到房屋左邊正在進行的是射牆頂架項目(特寫鏡頭)。射牆頂架是我市日常房屋搶險救援中常用的傳統工藝,由於支撐時效長,可為房屋制定後續維修計劃爭取時間。現在搶險隊員正在將切割和打磨好的鋼筋、木樁打入到預定的位置和深度,作為射牆頂架的臨時支座。
房屋的右邊,正在進行的是液壓樁頂項目(特寫鏡頭)。液壓樁頂是搶險隊根據應急搶險救援中常見的房屋結構破壞形式而設計的新技術,可對房屋的結構和牆體等構件進行多角度、多位置、同時支頂,從而達到較好的排危效果。
解說員(男):我們現在來看搶險隊救人的情況。在兩邊窗戶邊緊張工作的是破拆救援組,他們使用的破拆工具是多功能液壓擴剪器(特寫鏡頭)。液壓擴剪器可以剪切鋼筋、護欄、門框、電纜、汽車框結構以及其他金屬或非金屬結構,救助被困於受限環境中的受害人或危險環境中的受害物。
現在大家看到在房屋的中間正在進行的是升降平台救援(特寫鏡頭)。升降平台具有多種功能,其中一種就是當房屋出現險情時,建築物原有通道遭到破壞或存在安全隱患不能正常使用,為能及時打通救援通道開展救援,可以藉助升降平台,從建築物外部將救援人員送達指定位置。
解說員(女):我們現在來看看地質災害應急搶險監測小組的工作情況。監測組現在正在使用的是測量型GPS(特寫鏡頭),即測量型全球定位系統。它是利用接收空中衛星信號測距進行定位的。其水平精度已達到毫米級,能進行控制測量及地形測繪的碎部點採集,與常規測量儀器相比,測量型GPS能克服控制點不能通視的問題,大大提高了測量精度和工作效率。(稍作停頓)
在它旁邊的就是全站儀(特寫鏡頭),它是全站型電子速測儀的簡稱,由光電測距儀、電子經緯儀和數據處理系統三部分組成。全站儀通過測量斜距、豎直角、水平角等,可進行平距、高差及坐標值的自動計算。監測組現在使用的全站儀測距長度可達到2千米,能方便地進行滑坡體地形測量、碎部點採集和滑坡體變形監測,是地質災害變形監測的有力武器。
第八場 善後處理(約5分鍾)
17:55——18:00
解說員(女):現在進入第八場,善後處理。
屏幕顯示:第八場善後處理。
從化隊隊長:鄭院長,地災搶險隊已完成任務,請指示。
鄭蘭波:辛苦了,請帶隊員休息。
譚青松:黃所長,房屋搶險隊已完成任務,請指示。
黃光華:辛苦了,請帶隊員休息。
(鄭蘭波、黃光華將意見匯總至專家組,專家組商討約2分鍾後,由張建國、鄭蘭波、黃光華向李區長匯報)
鄭蘭波:李區長,通過地質災害應急搶險工作,滑坡變形已得到有效控制,報告完畢。
黃光華:李區長,房屋搶險救援隊通過對房屋實施臨時加固等措施,穩定了房屋結構,現已成功救出被困人員,報告完畢。
張建國:李區長,通過地質災害和房屋搶險救援,災情現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根據監測數據,滑坡已趨於穩定。專家組分析認為,可以結束本次應急搶險工作。請指示!
李區長:同志們,大家辛苦了。本次的應急搶險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應急工作取得圓滿成功。現在,請各應急搶險隊解除應急狀態,恢復正常秩序。
解說員(女):在搶險隊員的共同努力下,應急搶險工作取得圓滿成功。
尾聲(約20分鍾)
18:00—18:20
解說員(男):現在請參加本次應急演練的全體人員到觀摩台前集中。
解說員(女):(隊伍集中完後)下面,請廣州市應急辦領導對本次演練進行點評。
市應急辦領導:(點評)
解說員(女):謝謝×××(領導)的點評。下面,請廣東省國土資源廳×××(領導)對本次演練作總結。
省國土資源廳領導:(總結,稿件請省廳地環處代擬)
解說員(女):下面,請本次應急演練的總指揮、廣東省國土資源廳張超群副巡視員宣布本次演練結束。
張超群:我宣布,廣東省廣州市2011年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結束。
解說員(男、女):再次感謝各位領導、嘉賓蒞臨指導對全體參加演練的同志和後勤工作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謝謝大家!
(播放樂曲)
眾志成城,吹響地質災害搶險救災集結號
消防隊員迅速投入「戰斗」
地質專家進行儀器探測
醫護人員也趕來給受傷的群眾進行救治
5. 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甲級資質那裡有啊急急急
獲准換證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單位名單 (2010.3)
序號 省份 單位名稱
1 北京 中材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
2 北京 北京市地質研究所
3 北京 建研地基基礎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4 河北 中勘冶金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
5 河北 河北省環境地質勘查院
6 山西 山西交科岩土工程有限公司
7 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地質環境監測院
8 遼寧 遼寧省有色地質局勘查總院
9 遼寧 大連市勘察測繪研究院有限公司
10 河南 河南省地礦建設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11 河南 河南省礦源地質有限公司
12 湖北 中冶集團武漢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13 廣東 廣東省工程勘察院
14 廣西 廣西地礦建設工程有限公司
15 四川 四川電力設計咨詢有限責任公司
16 四川 成都興蜀勘察基礎工程公司
17 陝西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陝西總隊
授予地質災害治理工程設計甲級資質單位名單(2007.7)
序號 省份 單位名稱
1 北京 北京華源地質環境工程有限責任公司
2 北京 北京交科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3 北京 北京中地大工程勘察設計研究院
4 北京 中國京冶工程技術有限公司
5 河北 地礦邢台地質工程勘察院
6 河北 河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第四地質大隊
7 河北 河北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研究院
8 河北 華北有色工程勘察院
9 河北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唐山研究院
10 內蒙 內蒙古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查院
11 吉林 中國建築材料地質勘查中心吉林總隊
12 黑龍江 黑龍江省第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13 江蘇 江蘇長江機械化基礎工程公司
14 浙江 浙江省第十一地質大隊
15 浙江 浙江省工程勘察院
16 安徽 安徽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17 山東 山東省地礦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18 湖北 長江三峽勘測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漢)
19 湖北 湖北省交通規劃設計院
20 湖南 湖南省建設工程勘察院
21 湖南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長沙勘察設計研究院
22 海南 海南地質綜合勘察設計院
23 重慶 中煤國際工程集團重慶設計研究院
24 重慶 重慶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
25 重慶 重慶華地工程勘察設計院
26 重慶 重慶時樂浦地質災害防治咨詢設計事務所
27 重慶 重慶市市政設計研究院
28 四川 四川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29 貴州 貴州有色地質工程勘察公司
30 雲南 西南有色昆明勘測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
31 陝西 長安大學工程設計研究院
32 陝西 陝西工程勘察研究院
33 陝西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西安勘察設計研究院
34 甘肅 甘肅省交通規劃勘察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
35 新疆 新疆地質工程勘察院
36 新疆 新疆華光地質勘察總公司
根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務院令第394號)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29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30號)、《地質災害治理工程監理單位資質管理辦法》(國土資源部令第31號)的規定,國土資源部擬於2010年3月1日至12日受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甲級資質單位申請。現將有關事項公告如下:
一、申請材料
按照國土資源部令第29號、第30號和第31號三個資質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提交相關材料。
二、材料報送時間和地點
申請單位於2010年2月26日前將申報材料報送省級國土資源廳(局)地質環境處。各省(區、市)國土資源廳(局)於2010年3月12日前將初審合格的資質申請材料報送到國土資源部政務大廳。
三、資質申請表、報盤軟體、電子文檔報送要求請在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上下載。
網址:http://www.mlr.gov.cn
四、通信地址
北京阜內大街64號國土資源部政務大廳
郵編:100812
五、聯系人及電話
環境司: 胡 傑 (010)66558318
政務大廳:王兆豐 (010)66558748
軟體技術:曾建鷹 (010)66558761
二○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6. 廣東省有色礦山地質災害防治中心地鐵怎麼走
公交線路:713路,全程約20.5公里
1、從廣東有色地質基礎工...步行約660米,到達地稅局站
2、乘坐713路,經過9站, 到達夏茅客運站
3、步行約1.4公里,到達廣州市汛期地質災害...
7. 廣東省有色礦山地質災害防治中心怎麼樣
廣東省有色礦山地質災害防治中心,本省范圍內,當前企業的注冊資本屬於一般。
通過網路企業信用查看廣東省有色礦山地質災害防治中心更多信息和資訊。
8. 廣東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廣東省湛江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怎麼樣
廣東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廣東省湛江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是事業單版位營業,注權冊地址位於湛江市赤坎區康寧路51號。
廣東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廣東省湛江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12440800068486676T,企業法人艾康洪,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廣東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廣東省湛江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的經營范圍是:承擔國土資源大調查和其他公益性、基礎性、戰略性地質調查、勘查;提供地質災害預警、防治、危機管理技術支撐;承接地質礦產勘查、地質規劃、地質勘測、水文地質勘查;承擔地下水資源勘查和研究(具體按機構編制部門。
通過愛企查查看廣東省地質局第四地質大隊(廣東省湛江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技術中心)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