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記錄表
⑴ 鑽孔工程地質信息記錄表
地質鑽孔資料庫中鑽孔工程地質信息記錄表見表5.10。
⑵ 工程勘察野外鑽探,地質記錄表要什麼記錄
這個叫地質鑽探編錄,都是系統的,一兩句話是說不清楚的。內 工程地質勘探施工包含容以下五項: ①搜集研究區域地質、地形地貌、遙感照片、水文、氣象、水文地質、地震等已有資料,以及工程經驗和已有的勘察報告等; ②工程地質調查與測繪; ③工程地質...
⑶ 水文地質編錄和地質編錄有什麼區別,分別主要描述哪些,具體一些,謝謝...
水文、工程地質編錄
一、地層岩性、節理裂隙的性質及發育程度情況,確定岩層的軟硬及破碎程度,風化帶及風化夾層的位置和深度。進行RQD值的統計,按回次記錄大於10厘米長的岩心長度,按地質分層計算RQD值(%)。
1、岩心塊度的劃分:大於20厘米為長柱狀;10—20厘米為短柱狀;小於10厘米為扁柱狀;大於5厘米為塊狀;2---5厘米為碎塊狀;小於2厘米為碎屑狀、粉末狀。若為塊狀,需對塊體形態做大致描述,如楔塊狀、菱塊狀、團塊狀等。
2、
表1 岩石堅硬程度的定性劃分
名稱
定性鑒定
代表性岩石
硬
質
岩
堅硬岩
擊聲清脆,有回彈,震手,難擊碎;浸水後,大多無吸水反應
未風化-微風化的;花崗岩,正長岩,閃長岩,輝綠岩,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石英片岩,硅質板岩,石英岩,硅質膠結的礫岩,石英砂岩,硅質石灰岩等
較堅硬岩
擊聲較清脆,有輕微回彈,稍震手,較難擊碎;浸水後,有輕微吸水反應
1.弱風化的堅硬岩;
未風化-微風化的;熔結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雲岩,石灰岩,鈣質膠結的砂岩等
軟
質
岩
較軟岩
錘擊聲不清脆,無回彈,較易擊碎;浸水後,指甲可刻出印痕
1.強風化的堅硬岩;
2.弱風化的較堅硬岩;
未風化-微風化的;凝灰岩,千枚岩,砂質泥岩,泥灰岩,泥質砂岩,粉砂岩,頁岩等
軟岩
錘擊聲啞,無回彈,有凹痕,易擊碎
浸水後,手可掰開
1.強風化的堅硬岩;
2.弱風化-強風化的較堅硬岩;
3.強風化的較軟岩;
4.未風化的泥岩等
極軟岩
錘擊聲啞,無回彈,有較深凹痕,手可捏碎;浸水後,手可捏成團
1.全風化的各種岩石;
2.各種半成岩
對軟岩和極軟岩,應注意是否具有可軟化性,膨脹性,崩解性等特殊性質。
岩石堅硬程度的確定;主要應考慮岩石的成分、結構及其成因,還應考慮岩石受風化作用的影響,以及岩石受水作用後的軟化等情況。在作定性劃分時,應注意作綜合評價,在相互檢驗中確定堅硬程並定名。
3
表2 岩石風化程度的劃分
名 稱
風化特徵
未風化
結構構造未變,岩質新鮮
微風化
結構構造,礦物色澤基本未變,部分裂隙面有鐵錳質渲染
弱風化
結構構造部分破壞,礦物色澤較明顯變化,裂隙面出現風化礦物或存在風化夾層
強風化
結構構造大部分破壞,礦物色澤明顯變化,長石,雲母等多風化成次生礦物
全風化
結構構造全部破壞,礦物成分除石英外,大部分風化成土狀
對泥岩和半成岩,可不進行風化程度的劃分
4、
表3 岩體完整程度的定性劃分
名稱
結構面發育程度
主要結構面的結合程度
主要結構面類型
相應結構類型
組數
平均間距(m)
完整
1--2
>1.0
結合好或結合一般
節理,裂隙,層面
整體狀或巨厚層狀結構
較完整
1—2
>1.0
結合差
節理,裂隙,層面
塊狀或厚層狀結構
2--3
1.0-0.4
結合好或結合一般
塊狀結構
較破碎
2--3
1.0-0.4
結合差
節理,裂隙,層面,小斷層
裂隙塊狀或中厚層狀結構
>3
0.4-0.2
結合好
鑲嵌碎裂結構
結合一般
中,薄層狀結構
破碎
>3
0.4-0.2
結合差
各種類型結構面
裂隙塊狀結構
<0.2
結合一般或結合差
碎裂狀結構
極破碎
無序
結合很差
散體狀結構
5、按節理裂隙間距發育程度分級
表4
分級
Ⅰ
Ⅱ
Ⅲ
Ⅳ
間距
>2m
2—0.5m
0.5—0.1m
<0.1m
描述
不發育
較發育
發育
極發育
完整性
整體
塊狀
破裂
破碎
按裂隙率的裂隙發育程度分級
分級
Ⅰ
Ⅱ
Ⅲ
Ⅳ
裂隙率k(%)
<2
2--5
5---10
>10
描述
弱裂隙性
中等裂隙性
強裂隙性
極強裂隙性
裂隙開口寬度分級
分級
Ⅰ
Ⅱ
Ⅲ
Ⅳ
裂隙寬度(毫米)
<0.2
0.2--1
1---5
>5
描述
閉合
微張
張開
寬張
6、現場按以下順序描述;
1)、岩心形態,並說明主次,接回次統計大於10厘米總長,對極破碎岩體,應說明破碎原因,如斷層、全風化等。
描述裂隙發育程度(表5)、充填膠結情況(結合程度表7)裂面有無風化氧化現象。
7、結構面結合程度的劃分
表5
名稱
結構面特徵
結合好
1、張開度<1mm,無充填物;2、張開度1—3mm,為硅質或鐵質膠結;3、張開度>3mm,結構面粗糙,為硅質膠結。
結合一般
1、張開度1—3mm,為鈣質和泥質膠結;2、張開度>3mm,結構面粗糙,鈣質膠結。
結合差
張開度1—3mm,結構面平直,為泥質和鈣質膠結;2、張開度>3mm,多為泥質和岩屑充填。
結合很差
泥質充填和泥夾岩屑充填,充填厚度大於起伏差。
3、岩石硬度劃分(表1)重點用擊或吸水性區分硬質岩;浸水後用手捏 、掰、刻細分軟質岩。
4、當岩體完整程度為極破碎時,可不進行堅硬程度的分類。
二、岩石的工程分類;地質名稱+風化程度(表2)+岩塊的堅硬程度(表1)+岩體的完整程度表(6)+岩體基本質量等級(表7)。
1、根據RQD值劃分岩石質量
表6
等級
RQD(%)
岩石質量描述
岩體完整性描述
Ⅰ
90—100
極好的(優)
岩體完整
Ⅱ
75—90
好的(良)
岩體較完整
Ⅲ
50—75
一般的(中等)
中等完整
Ⅳ
25—50
劣的(差)
完整性差
Ⅴ
<25
極劣的(壞)
岩體破碎
2、岩體基本質量等級分類
表7
完整性
完整
較完整
較破碎
破碎
極破碎
堅硬岩
Ⅰ
Ⅱ
Ⅲ
Ⅳ
Ⅴ
較硬岩
Ⅱ
Ⅲ
Ⅲ
Ⅳ
Ⅴ
較軟岩
Ⅲ
Ⅳ
Ⅳ
Ⅴ
Ⅴ
軟岩
Ⅳ
Ⅳ
Ⅴ
Ⅴ
Ⅴ
極軟岩
Ⅴ
Ⅴ
Ⅴ
Ⅴ
Ⅴ
描述舉例;
234.45----236.72m
灰色泥岩;岩芯主呈短柱狀,次呈塊狀,少量碎塊狀;岩石易風化、破碎;岩塊浸水後手可捏成團;岩石遇水易軟化、崩解,微具有膨脹性,為極軟岩。岩石質量優,岩體完整。
RQD(%)=1.01/1.1.=92
鑽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
鑽孔水文地質編錄內容包括:描述岩芯的岩性、結構、構造,裂隙性質,密度,岩石的風化程度和深度以及岩溶形態、大小、充填情況,發育深度,統計裂隙率,岩溶率。
鑽孔工程地質編錄內容;統計與描述岩芯塊度,繪制岩芯塊度柱狀圖;統計節理、裂隙;確定鑽孔中流砂層的、破碎帶、裂隙帶、風化帶與軟弱夾層、岩溶發育帶蝕變帶的位置和深度;並可按工程地質岩組用點荷載儀測定岩石力學指標。按鑽進回次測定岩石質量指標(RQD),確定不同岩組RQD值的范圍和平均值。RQD值一般按公式2計算確定:
RQD(%)=(Lp/Lt)*100
式中:Lp---某岩組大於10厘米完整岩芯長度之和,單位:m
Lt---某岩組鑽探總進尺,m
注;小於10厘米岩心若為鑽進過程中機械破碎,則應上、下對接,其長度大於10厘米時應參與計算。
鑽孔簡易水文地質觀測
觀測和詳細記錄鑽進中涌(漏)水、掉塊、塌孔、縮(擴)徑、逸氣、涌砂、掉鑽等現象發生的層位和深度,測量涌(漏)水量,有條件時,應觀測鑽進中動水位和沖洗液消耗量的變化,必要時應測量穩定水位並進行簡易放(注)水試驗。單一含水層(組)的鑽孔應測定終孔穩定水位。
⑷ 各位高手,急求鑽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規程
鑽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的裂隙統計應該是用線裂隙率。不能僅僅憑借裂隙率的統專計來確屬定岩層含水性。在鑽孔岩芯一般很難統計裂隙的。節理裂隙往往不是僅有一組,當裂隙發育時,岩芯是很破碎的,很難復原岩芯面貌去統計的。就算是統計了,也是不準確的。在鑽孔岩芯描述裂隙方面,一般只能大概描述裂隙發育程度,統計RQD值,做到這些就可以了。
⑸ 查找下列任一圖:地質圖、工程地質圖、水文地質圖、地質構造圖、綜合地層柱狀圖、鑽孔柱狀圖、鑽孔剖面圖
推薦你去華夏土地看看,有好多的。可以搜到很多20萬的地質圖,比如南京的、江蘇的、廣東的等等。
⑹ 地質報告怎麼寫
地質報告的編寫方法:
附錄!
(規范性附錄)
固體礦產地質勘查報告編寫提綱
!" 』緒論
!" 』" 』勘查目的和任務
簡述勘查目的和投資人、礦山設計單位對勘查工作的具體要求。
!" 』" #勘查工作區位置、交通
說明勘查工作區的區塊編號、勘查范圍和拐點經緯度、礦區位於所在縣級城市的方
位、直距、礦區邊界和面積,經過礦區或鄰近的(現有的或擬建的)鐵路、公路、水路
等重要交通線以及礦區距最近的車站、碼頭、機場的里程(直距、運距)。
!" 』" %勘查工作區自然地理、經濟狀況
概述礦區地形地貌的主要特徵、類型、絕對高度和相對高度,主要河流的最低侵蝕
基準面、豐(枯)水期流量及最高洪水位等。根據有代表性的氣象資料,說明礦區的氣
候特徵、氣溫變化、降雨量、暴雨強度、蒸發量、相對濕度、風力、風向、雷電情況、
雨季和冰凍期、凍土層深度等。說明區內的地震烈度,概述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情
況。
簡述區內經濟概況,包括燃料、電力、供水水源、建築材料、工業、農業、牧業、
人口等。應說明供水水源地、電網名稱、礦區距水源地、電網距離及供水、供電滿足程
度。
!" 』" &以往工作評述
簡述礦床的發現,從發現至本次勘查所進行的地質、物探、化探等各項工作,按時
間先後簡述其工作情況、投入主要工作量、取得的主要地質成果等,並對其成果質量和
勘查、研究程度進行評述。如屬已開採的勘查礦區,應闡明礦山生產建設的規模、生產概況、累計采出礦量及已消耗的資源!儲量。
!" #" $本次工作情況
說明工作的起訖年月、簡要經過、完成的各項實物工作量(插表)、投入資金總額、
取得的主要地質成果、礦床類型及簡要地質特徵、總計資源!儲量、首采區范圍、開發
前景。按不同的類型列出資源!儲量表,並列出其平均品位(按國家規定應保密的礦種
不必列出本表)。
!" %區域地質
以#& $』 』』』比例尺的區域地質調查資料( # & $』 』』』比例尺未做地區,可用# & %』』
』』』比例尺區調資料)為基礎,簡明扼要地說明礦床在區域構造中的位置,區域內對礦
田(床)成因有影響的主要地層及岩漿岩種類、特徵及分布、主要構造的特徵及分布。
!" (礦區(床)地質
詳細說明礦區(床)所在范圍內,對成礦作用有影響和對礦體有破壞作用的地層、
構造、岩漿活動、變質作用、圍岩蝕變;賦礦層位及礦化等特徵。
!" )礦體(層)地質
!" )" #礦體(層)特徵
綜合敘述礦體(層)的總數目、總厚度、含礦率、空間分布范圍、分布規律及相互
關系等。分別說明主要工業礦體(層)的賦礦岩石、空間位置、形態、產狀、長度、寬
度(延深)、厚度、沿走向和傾向的變化規律、連接對比的依據和可靠程度、成礦後斷
層對礦體連接的影響。礦體(層)多時,小礦體特徵可列插表說明。
!" )" %礦石質量
按礦石性質分帶(氧化帶、混合帶、原生帶),分別說明礦石的結構、構造、礦物
成分、有用礦物的含量、有用礦物的粒度、晶粒形態、嵌布方式、結晶世代、礦物生成
順序和共生關系;說明礦石的化學成分,主要有用組分和伴生有用、有益、有害組分的
含量、賦存狀態和變化規律等。對於以物理機械性能為主要評價指標的礦產,則應對其
物理機械性能進行詳細論述。
!" )" (礦石類型和品級
闡述礦體氧化帶、混合帶、原生帶的分布范圍。說明礦石的自然類型、工業類型、
工業品級種類以及劃分的原則和依據。對選冶性能有明顯差異的各類礦石,應詳細說明
其所佔比例和空間分布規律。
!" )" )礦體(層)圍岩和夾石
說明主要礦體(層)上下盤圍岩的種類,近礦圍岩的礦物成分、有用、有益和有害
組分的大致含量、蝕變情況及其與礦體(層)的接觸關系;說明礦體(層)內夾石
(層)的岩性種類、分布規律、數量、有用、有益和有害組分的大致含量、夾石(層)對礦體完整性的影響程度。
!! "! #礦床成因及找礦標志
簡述礦床成因、成礦控制因素、礦化富集規律和找礦標志,指出礦區遠景及找礦方
向。
!! "! $礦區(床)內共(伴)生礦產綜合評價
對於在勘查主礦體的同時綜合勘查的共生礦產、伴生礦產,應進行綜合評價,說明
其綜合勘查的程度、規模、分布規律、礦石質量特徵等。
!! #礦石加工技術性能
!! #! %采樣種類、方法及其代表性
說明各種類型礦石加工試驗樣品的采樣目的、要求(包括投資人、礦山設計單位對
試驗種類和數量的要求)、采樣種類、采樣方法、采樣的工程種類及編號、樣點的數目,
並從礦石類型、樣品空間分布、品位等方面評述樣品的代表性。
!! #! &試驗種類、方法及結果
說明各種類型礦石加工技術試驗種類,採用的加工、選礦方法及試驗流程,並敘述
所取得的各項試驗成果。
!! #! 』礦石工業利用性能評價
根據礦石加工技術試驗結果,做出礦石可選(冶)性能和工業利用性能的評價,說
明礦石中有用組分回收利用和有害雜質處理的可能性,提出共(伴)生組分綜合利用的
途徑。對於礦石類型簡單、或屬於已開發礦床的深部(或走向)延伸部分礦體的勘查,礦
石類型和已開發部分一致或相似,不需進行選冶試驗,僅與鄰近同類型生產礦山進行礦
石類型、結構構造、物質成分等實際資料進行對比的,應對其礦石可選(冶)性、綜合
回收利用情況進行說明。
!! $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 $! %水文地質
!! $! %! %簡述礦區所處水文地質單元的位置;礦區地形地貌、水文氣象特徵;地下水
的補給、徑流、排泄條件,礦床最低侵蝕基準面和礦井最低排泄面標高。
!! $! %! &論述礦床開采疏干排水影響范圍內各含(隔)水層的岩性、厚度、分布、岩
溶裂隙發育程度;主要充(含)水層的富水性、導水性、水頭高度、水質、水量、水
溫、補給條件及其與相鄰含水層和地表水體的水力聯系程度;構造破碎帶、風化裂隙帶
及岩溶的發育程度、分布、含(導)水性及其對礦床充水的影響;地表水、老窿水對礦
床充水的影響程度。
!! $! %! 』預測礦坑涌水量。確定礦床的充水因素及其水文地質邊界,建立水文地質模型,選擇合理的計算方法及水文地質參數,計算礦坑第一開拓水平的正常和最大涌水
量,估算礦坑最低開拓水平的涌水量,並對水量可靠性進行評述,推薦作為礦山開采設
計的礦坑涌水量。
!! "! #! $礦區供水水源評價。對礦坑水的排供結合與綜合利用的可能性及礦區內可作
為供水水源的地表水、地下水、地熱水、礦泉水的水質、水量進行初步評價。如礦區內
不存在可作為供水的水源地,則應指出供水方向,並提出進一步工作的意見。對鹽類礦
床上、下可能存在的鹵水資源也應進行評價。
!! "! %工程地質
!! "! %! #論述礦體(層)圍岩的岩性特徵、結構類型、風化蝕變程度、物理力學性質
及各種軟弱夾層的岩性、厚度、分布及其物理力學和水理性質;統計各類岩石的&』(
值(岩石質量指標),評述岩體的質量;論述礦床范圍內,特別是對礦床開采、工業場
地布置有影響的斷裂(破碎帶)的規模、性質及分布、充填物的性質和膠結程度,坑內
開採的礦床應論述礦體及其近礦圍岩的節理的規模、產狀、充填物的性質、節理密度、
各類結構面(層面、節理裂隙面、斷裂面、軟弱層面)的組合關系,評述岩體的穩定
性;論述風化帶深度和岩溶發育帶的發育深度,礦區內各類不良自然現象及工程地質問
題。
!! "! %! %結合礦床(可能)的開拓方案,對礦體及其頂底板岩石的穩固性、露天采場
邊坡的穩定性以及礦床的工程地質條件做出綜合評價,預測可能出現的主要工程地質問
題,提出防治意見。
!! "! )環境地質
!! "! )! #闡明礦區及其附近地震活動歷史、地震烈度、地形地貌條件及新構造特徵,
對礦區的穩定性做出評價;評述礦區目前存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和環境
污染問題。
!! "! )! %依據各種自然地質作用和采礦活動對地質環境可能造成的破壞和影響程度,
評述礦區地質環境質量。
!! "! )! )對礦床開采中可能引起的區域地下水位下降、山體開裂、滑坡、泥石流、地
表沉降和塌陷、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污染、放射性及其他有害物質的污染等環境地質問題
進行預測評價,提出防治意見。
!! "! )! $煤礦應敘述井內瓦斯、煤塵和煤的自燃等方面的基本測試結果,結合井田地
質條件和井田內鄰近生產礦井的有關資料,分析其變化規律,評述其對未來礦井的建
設、生產可能產生的影響。
!! "! )! *深埋礦床和地溫異常礦床,應敘述井田、礦床的地溫狀況,恆溫帶深度、溫
度、地溫梯度及變化;高溫區的分布范圍與分級、地溫背景、熱源。『
!! "! )! "放射性本底值較高的礦床,應對放射性背景值及其變化規律進行論述,劃出對人體有危害的高背景值區。
!! "勘查工作及其質量評述
!! "! #勘查方法及工程布置
說明勘查類型、勘查手段、方法的選擇、勘查工程布置原則、工程間距的確定及依
據。對礦體(層)的厚度、礦石品位、礦產資源$儲量等進行數值和變化系數的計算,
或進行地質統計學方法的分析,說明使用的勘查工程間距對礦體(層)的控製程度,以
及所採用的工程間距的合理性。
!! "! %勘查工程質量評述
說明鑽孔結構、岩礦心直徑及其合理性;鑽孔孔斜和方位角測定所採用的儀器及測
量方法和質量評述;孔深校正、岩礦心採取的質量評述;鑽孔封孔方法、封孔質量檢查
及評述;孔口立樁標記及鑽探班報表質量、岩礦心管理工作評述;簡易水文觀測及其質
量評述;水文地質孔的止水、抽水試驗質量評述;地下水動態長期觀測工作質量評述。
說明槽、井、坑探工程規格、質量,評述其取得的地質效果。
對質量存在問題,但又參與資源$儲量估算的工程,應逐一進行質量評述。
!! "! &地形測量、地質勘查工程測量及其質量評述
簡述控制測量的等級和實測精度;採用的平面坐標和高程系統;地形測量的成圖方
法及質量。簡述地質勘查工程的測量方法及質量。
!! "! 』地質填圖工作及其質量評述
說明礦區地質圖和地質剖面的測制方法及其精度。
!! "! (物探、化探工作及其質量評述
簡述地面物探、化探的工作方法、工作量、資料處理和地質解釋方法、主要成果並
做出質量評述。
說明測井的工作方法、工作量、地質解釋方法、主要成果並做出質量評述。
!! "! )采樣、化驗和岩礦鑒定工作及其質量評述
說明光譜分析、全分析、基本分析、組合分析、物相分析等樣品的採集方法、規格
及其確定的依據;采樣工作質量及樣品的代表性;采樣工作的檢查結果。樣品加工及!
值(縮分系數)選擇的依據。
各種化驗分析內檢、外檢情況及質量評述。
岩礦鑒定工作質量評述
自然重砂、人工重砂、單礦物、同位素年齡及穩定同位素(包括硫、鉛、鍶等)組
成樣、精礦樣品等的加工、分析、鑒定工作質量的評述。
水樣、岩礦物理力學性質測試樣的采樣、測試及其質量評述。
!! *資源$儲量估算
!! *! #資源$儲量估算的工業指標說明有關工業指標的文件、文號,引述工業指標的內容。
!! "! #資源$儲量估算方法的選擇及其依據
從礦體的形態、產狀及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論述所選擇的資源$儲量估算方
法的合理性及其依據,並闡述該方法的主要計算公式。
!! "! %資源$儲量估算參數的確定
論述參與資源$儲量估算的面積、體積質量(體重)、單工程平均品位、塊段平均品
位、礦床平均品位、特高品位、礦體平均厚度等參數的測定、計算和處理方法。
!! "! &礦體(層)圈定的原則
說明根據礦床地質特徵、成礦控制因素及礦化規律等所確定的礦體圈定和連接、內
外推的原則。
!! "! 』資源$儲量的分類
根據礦體的勘查控製程度、地質可靠程度、可行性評價結果,對勘查工作所獲得的
資源$儲量進行分類,說明各類型資源$儲量的具體劃分條件及其在地質空間的分布。
!! "! (資源$儲量估算結果
說明各種類型資源$儲量估算結果、總資源$儲量,各類型資源$儲量所佔礦床總資
源$儲量的比例。資源$儲量估算結果可用附(插)表說明。
!! "! )資源$儲量估算的可靠性
抽取一定數量的塊段用其他方法進行驗算,根據驗算結果來評述資源$儲量估算的
可靠程度。
!! "! "共(伴)生礦產的資源$儲量估算方法及結果
分別說明各種共(伴)生礦產的取樣方法、基本分析或組合樣數目,塊段平均品
位、礦床平均品位的計算方法、資源$儲量估算方法及結果。資源$儲量估算結果可用插
表說明。
!! "! *資源$儲量估算中需要說明的問題
!! *礦床開發經濟意義概略研究
!! *! +論述國內、外資源狀況,市場供求、市場價格及產品競爭能力。
!! *! #概述礦床的資源儲量、礦石加工技術性能及礦床開采技術條件。
!! *! %概述供水、供電、交通運輸、原料及燃料供應、建築材料來源及其他外部條件
的概況。
!! *! &簡要說明未來礦山生產規模、服務年限及產品方案。
!! *! 』簡要說明預計的開采方式、開拓方式、采礦方法、選礦方法、選礦流程等。
!! *! (論述評價方法的選擇及技術經濟指標(類似企業的經驗指標或擴大指標)的選
取。
!! *! )經濟效益計算(附有關表格)及敏感性分析!! "! #簡要說明企業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環境保護問題。
!! "! "對建設項目進行綜合評價,確定礦床開發有無投資機會、是否需要進一步勘查、
是否制定長遠規劃或工程建設規劃。
!! $%結論
!! $%, $對礦床勘查控製程度、地質報告資料的完備程度及其質量等做出概括的、結
論性的評述。
!! $%! &總結礦床成礦基本規律,做出遠景評價。
!! $%! 』評價開采技術條件和地質環境問題。
!! $%! (指出礦床開採的經濟效果。
!! $%! )總結地質工作中的主要經驗教訓及存在問題。
!! $%! *提出對今後生產地質勘查和礦山開採的建議。
註:結論之後附照片圖版,照片圖版也可單獨成冊。
!! $$附圖
!! $$! $勘查工作區交通位置圖(也可作報告正文緒論部分的插圖)
!! $$! &礦區勘查工作程度圖(繪出前人歷次區調、勘查的范圍並註明工作年限和勘查
階段)
!! $$! 』區域地質圖
!! $$! (礦區地形地質圖(包括圖切地質剖面圖、地層綜合柱狀圖、探礦工程分布位
置)
!! $$! )礦區實際材料圖
!! $$! *礦區測量控制點分布圖
!! $$! +物探、化探數據圖、成果圖
!! $$! #采樣平面圖
!! $$! "含礦地層及礦層對比圖
!! $$! $%勘探線剖面圖(有時可與資源,儲量估算剖面圖合並)
!! $$! $$礦體(層)縱剖面圖
!! $$! $&砂礦和緩傾斜礦體(層)頂底板等高線和礦層等厚線圖
!! $$! $』礦體(層)水平斷面圖或中段平面圖
!! $$! $(構造控製程度圖(附主要礦層底板等高線圖)
!! $$! $)資源,儲量估算水平投影或垂直縱投影圖
!! $$! $*鑽孔柱狀圖(全部鑽孔)
!! $$! $+槽探、淺井、坑道工程素描圖(全部工程)
!! $$! $#老硐(窿)分布圖和新老坑道聯系圖!! ""! "#地貌和第四紀地質圖
!! ""! $%區域水文地質圖
!! ""! $"礦區水文地質圖
!! "", $$礦區工程地質圖
!! ""! $&礦區環境地質圖
!! ""! $』井巷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圖
!! ""! $(鑽孔抽水試驗綜合成果圖
!! ""!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剖面圖
!! ""! $*地下水、地表水、礦坑水動態與降水量關系曲線圖
!! ""! $+礦坑涌水量計算圖
!! ""! $#礦床主要充水含水層地下水等水位(水壓)圖
!! ""! &%礦體直接頂(底)板隔水層等厚線圖
!! ""! &"工程地質鑽孔綜合柱狀圖
!! ""! &$岩石強風化帶厚度等值線圖
!! ""! &&中段岩體穩定性預測圖
!! ""! &』露天采場邊坡穩定性分區圖
!! ""! &(外剝離量計算及剝離比等值線圖
!! ""! &)等溫線圖
!! "$附表
!! "$! "測量成果表(包括三角點測量成果、各種勘查工程包括勘探線端點測量成果)
!! "$! $鑽探工程質量一覽表煤層綜合成果表、封孔情況一覽表
!! "$! &采樣及樣品分析結果表(全部的基本分析、組合分析、內和外部檢查分析、光
譜分析、全分析、物相分析、單礦物分析等);岩礦鑒定結果表、重砂分析結果表
!! "$! 』煤質化驗成果表(可選性、煤岩、一般分析)
!! "$! (礦石、岩石物理性能測定結果表;岩石力學試驗成果表;
!! "$! )各工程、各剖面、各塊段的礦體平均品位、平均厚度計算表
!! "$! *礦石體重、濕度測定結果表
!! "$! +資源,儲量估算綜合表
!! "$! #塊段資源,儲量表、礦體資源,儲量表、礦床總資源,儲量表
!! "$! "%主要含水層鑽孔靜止水位一覽表
!! "$! ""鑽孔抽水試驗成果匯總表
!! "$! "$鑽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綜合編錄一覽表
!! "$! "&地下水、地表水、礦坑水動態觀測成果表
!! "$! "』氣象資料綜合表!! "#! "$風化帶、構造破碎帶及含水層厚度統計表
!! "#! "%礦坑涌水量計算表
!! "#! "&井、泉、生產礦井和老窿調查資料綜合表
!! "#! "』水質分析成果表
!! "#! "(土樣分析試驗結果匯總表
!! "#! #)瓦斯測量結果表
!! "#! #"地溫測量結果表
!! "#! ##礦區環境地質調查資料匯總表
!! "*附件
!! "*! "礦石加工技術性能試驗報告。
!! "*! #可行性研究或預可行性研究報告。
!! "*! *工業指標推薦報告。
!! "*! +有關確定工業指標的文件。
!! "*! $勘查許可證或采礦許可證(復印件)。
!! "*! %探礦權人或采礦權人對報告中資料真實性的書面承諾。
!! "*! &投資人或上級主管部門初審意見。
!! "*! 』投資人的委託勘查合同書(或上級主管部門的項目任務書)、委託(預)可行
性研究合同書、委託監理合同書。
!! "*! (勘查監理單位和監理人資格證書(復印件)、項目監理報告。
!! "*! ")礦產資源儲量主管部門對資源,儲量的評審認定文件(本文件在報告評審認定
之後補入)。
!! "*! ""記錄有礦床全部鑽孔孔口坐標、測斜資料、樣品化驗分析數據的軟盤或光碟;
記錄有礦床全部探槽、淺井、坑道工程測量數據和全部樣品化驗分析數據的軟盤或光
盤;記錄有主要圖件的軟體光碟。
⑺ 鑽孔地質記錄表
地質鑽孔資料庫中鑽孔地質記錄表見表4.4。
表4.4 鑽孔地質記錄表
表4.4由3部分組成,分別對地層特徵、岩石特徵和簡易水文情況進行了描述。數據項說明如下:
(1)鑽孔編號:同表4.3中第一項。
(2)鑽孔號:同表4.3中第三項。
(3)層號:指進行某地層岩性描述的序號。
(4)層位或侵入時期:沉積岩層的地質年代或侵入岩的侵入時期代碼(CB04)。
(5)分層深度:岩層在鑽孔內底部的深度,單位為m。
(6)岩石地層單位名稱:經地層對比劃分的岩層名稱,按照各省地層清理成果填寫漢字名稱。
(7)岩層傾角:描述岩層的傾斜角,單位為(°)。
(8)岩層厚度:描述岩層的厚度。描述層在鑽孔內的頂深度與底深度之差,單位為m。
(9)接觸關系:描述層與下伏地層之間的地質接觸關系。即,本層與其下一層的接觸關系(CB01—18)。
(10)岩礦心長度:所描述地層的岩(礦)心長度,單位為m。
(11)採取率:描述層的層採取率。即,層岩(礦)心長度/層進尺×100%。
(12)岩石名稱:描述岩層主要岩石名稱。
(13)花紋代碼:用於表示該岩層岩性的花紋圖形。
(14)岩性描述:描述層的岩性特徵、構造特徵和變質特徵等。
(15)補充說明:包括掉鑽具、塌孔、掉塊、埋孔、涌水、漏水、縮擴孔徑、逸氣、涌沙等現象發生的層位、深度情況的簡要說明。
(16)測點地面高度:水文測量點的地面高程值,單位為m。
(17)地下水位高程:鑽孔地下水位的海拔高程值,單位為m。
(18)靜止水位:鑽孔地下水靜止水位的高程值,單位為m。
(19)沖洗液消耗量:鑽孔清洗液的使用量。
(20)泥漿比重:鑽孔使用泥漿的密度,單位為g/cm3。
(21)編錄人:鑽孔記錄編錄人員的姓名。
(22)編錄日期:鑽孔編錄的年、月、日。
(23)檢查人:對鑽孔記錄編錄表進行檢查的人員姓名。
(24)檢查日期:對鑽孔記錄編錄表進行檢查的年、月、日。
⑻ 對《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勘查檔案立卷歸檔規則》徵求意見稿的幾點意見
梁其華
(河北省環境地質勘查院,石家莊050021)
摘要 本文主要闡述了對《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勘查檔案立卷歸檔規則》 徵求意見稿的五點看法和修改建議。
關鍵詞 水文地質;環境地質;分類;意見及建議
1 對徵求意見稿的看法
地質原本檔案是地質科技檔案的一部分,是地質資料開發利用的基礎,服務於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目前,隨著地質檔案管理技術含量的提高和社會對檔案信息資源開發利用提出的全新要求,地質檔案管理方法和理論應用的內容都需要進行相應的改進、充實和提高,把地質檔案管理流程規范化、程序化、數據化和標准化。筆者根據幾年來工作中遇到的實際情況淺談對國土資源部下發的《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災害地質勘查檔案立卷歸檔規則》徵求意見稿的幾點看法。
標准使用過程中,一些地質技術人員對原本資料分類認為比較繁瑣,在整理分類過程認為因分類多麻煩且又增加工作量,建議少分幾類。筆者認為:原本檔案分類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保存、查詢和利用;重點既要保持資料內在聯系又要說明問題簡單。所以只要我們編目有序、有律、清楚,一份一號,少劃分幾個類對資料歸檔合理性並不受影響。
由於近幾年地質項目新增了質量認證資料和質量自護檢資料。這些資料怎樣歸類,試行辦法中沒有提到。
《地質檔案立卷歸檔備考表》中審查意見一欄是項目負責人簽名。因多數單位原本檔案地質資料初步驗收是由管理部門技術人員、項目負責人和資料管理人員組成,若單獨由項目負責人簽名不能反映出其他評審成員,筆者認為應改審核人簽名較為合理。
現執行的原本檔案立卷規則是地礦部1964年頒布的辦法相對滯後,已不能指導目前新增的資料類別歸類。致使在工作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法規依據,建議加快制定新標准。
對類目編排順序內容幾點不同看法一一列舉如下。
(1)A3地形測量類(代字:測)。
A3.1 成果底圖(此條和「底」字類第A1.3 條類似,在歸類時易混淆)
A3.3 各類地質觀測點、監測點、孔、坑、槽、硐等勘探工程點的三維坐標測量成果,勘探剖面起止坐標等(和「觀」字類第A4.3條中的「調查觀測點」有類似之處)
A3.4 質量檢查驗收意見(和「 物」字類第A8.7 條、「文」字類第A9.5 條類似)
A3.5 各種測量觀測記錄簿、計算簿、儀器檢查手簿(建議去掉「 觀測」兩字,觀測記錄簿歸入「觀」字類)
(2)A4地質觀測(調查)類(代字:觀)。
因為「監」和「觀」都是指野外的工作地質資料,在實際工作中也常把「監」類資料和「觀」類資料放在一起。為了保持資料內部的聯系性和減少歸類的難度、繁瑣,建議合並「觀」和「監」字兩類,統為「監」字類。
(3)A5勘探工程及現場試驗類(代字:探)。
A5.1.8 簡易水文地質觀測記錄;A5.1.9 地下水穩定水位觀測記錄(從概念上看水文地質觀測記錄建議歸「觀」字類)
(4)A8物探類(代字:物)。
A8.1 報告及其附圖、附表、附件(和「 底」類相似)
A8.2 實際材料圖(和「 觀」字類第A4.2 條類似)
實際工作中涉及此類資料並不多,建議刪去物探類。
2 原本檔案歸檔修改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按各類之間的內在聯系和實用性建議把地質科技文件材料類別歸為:文、底、測、監、遙、探、樣、物、設、研、機、實十二類。類的設置原則是:按本標准設類,有則設之,無則空缺,不得增設;類別不明確的科技文件材料應歸入相近的類別。新增的各類質量自護檢資料應歸入母本類中。
A1 技術文件類(代字:文)。包括上級下達的工作計劃、任務書、委託書、合同書、協議書、勘查申請登記材料、技術指示文件、專家建議、專家會議紀要、重要技術措施、技術請示匯報、技術總結、野外質量評審文件、質量認證資料、申報獎勵等。
A2 底稿、底圖類(代字:底)。包括最終成果報告及其附圖、附表、附件的底稿和最終成果評審、認定文據。
A3 地形測量類(代字:測)。包括地形測量成果底圖、實際材料點的測量成果、測量手簿、測量計算手簿和測量技術總結等。
A4 地質監、觀(調查)類(代字:監)。包括長期觀測點記錄、動態曲線、統計表及觀測收集氣象、水文、地震、工程活動資料。野外原圖、清圖、實際材料圖、實測剖面圖、觀測記錄簿(卡片)、照片、底片等。
A5 遙感解譯類(代字:遙)。包括附有遙感解譯報告或說明書、解譯圖、航衛片、解譯卡片等。
A6 勘探工程及現場試驗類(代字:探)。包括鑽孔、各類野外試驗記錄及成果、坑槽、井的原始記錄、素描圖、柱狀圖、展示圖等。
A7 樣品實驗測試類(代字:樣)。包括岩、土、水的化學分析成果,岩礦鑒定成果,岩、土物理力學性質試驗成果,岩、土測年成果、樣品的採集存根及送樣單等。
A8 物探類(代字:物)。包括各類物探成果報告、實際材料圖、野外記錄簿、計算簿、儀器原始記錄圖紙、照片、電算數據處理成果圖等。
A9 技術設計類(代字:設)。包括勘查項目總體設計、各類不同專業等的設計及其附圖、附表的復制本。
A10 綜合研究類(代字:研)。包括各類專題性、綜合性研究成果資料,作為成果報告依據的中間性分析、計算成果。
A11 電子文件類(代字:機)。包括勘查過程中形成的以磁帶、磁碟、光碟為載體的文本、圖表、圖像等數據文件。
A12 實物地質資料類(代字:實)。包括重要建築物軸線或代表性勘查剖面的岩心樣及岩石(土)標本,不良地質體代表性標本,重要實驗、測試樣品副樣,重要礦物、化石標本及光片、薄片等。
⑼ 水文地質鑽孔(井)數據表
地質鑽孔資料庫中水文地質鑽孔 (井) 數據表見表3.2。
表3.2 水文地質鑽孔 (井) 數據表
(1) 鑽孔 (井) 編號: 20 位 KKK HH ZZZZZZZZZ LL XXXX,用 0 ~ 9 字元表示。
KKK 代表擴展碼 3 位,填寫字元 「000」。
HH 代表地質行業代碼 2 位。
ZZZZZZZZZ 為組織機構代碼,9 位,填寫水文地質鑽孔 (井) 資料保存單位的組織機構代碼。
LL 為地質鑽孔類別代碼,2 位,按地質鑽孔類別代碼填寫。
XXXX 為鑽孔序號,4 位,編碼規則為 「0001 ~ 9999」。
例如 000 01 400015276 03 0001
資料庫中保存結果: 00001400015276030001
地質行業代碼
01 地礦部門 02 冶金部門 03 有色部門 04 煤炭部門
05 黃金部門 06 建材部門 07 核工業部門 08 其他部門
地質鑽孔類別代碼
01 地質調查鑽孔 02 固體礦產鑽孔 03 水文地質鑽孔 04 煤田地質鑽孔
05 工程地質鑽孔 06 油氣地質鑽孔 07 城市地質鑽孔 08 環境地質鑽孔
09 災害地質鑽孔 10 海洋地質鑽孔 11 科學研究鑽孔 12 其他地質鑽孔
(2) 項目名稱: 指水文地質鑽孔 (井) 隸屬的工作項目名稱。
(3) 鑽孔類型: 用以區分鑽孔 (井) 施工目的,參見 GB9649TKAA 項下 01 ~09 填寫。
(4) 鑽孔號: 指水文地質鑽孔 (井) 原始編錄時給定的編號。
(5) 鑽孔檔案編號: 指資料保管單位對歸檔鑽孔資料檔案的編號。
(6) 行政區劃: 指鑽孔 (井) 所處行政區劃位置,按 GB2260—2007 填寫。
(7) 坐標系統: 指對地形圖採用的坐標系統進行說明,包括分帶、投影方式等。
(8) 孔 (井) 位: 填寫省 (直轄市、自治區) 到縣級以下詳細地址。
(9) 鑽孔 X 坐標: 指孔 (井) 口地面南北向高斯六度帶直角坐標值。
(10) 鑽孔 Y 坐標: 指孔 (井) 口地面東西向高斯六度帶直角坐標值。
(11) 鑽孔緯度: 按實際工作時所用地形圖填寫,精確至秒。
(12) 鑽孔經度: 按實際工作時所用地形圖填寫,精確至秒。
(13) 地面海拔: 即孔 (井) 竣工後的地面高程,與計算後的井口高程一致,採用1956 年黃海高程系。
(14) 地下水類型: 參見 GB9649: 012 潛水,014 承壓水,016 潛水,承壓水,017 潛水—微承壓水,018 微承壓力—承壓水。
(15) 開孔日期: 指鑽孔 (井) 開孔的起始日期,按 GB /T7408—2005 日期完全表示法的基本格式 YYYYMMDD 表示。
(16) 終孔日期: 即鑽孔 (井) 完工的終止日期,按 GB /T7408—2005 日期完全表示法的 YYYYMMDD 基本格式填寫。
(17) 設計孔深: 指開鑽前設計的鑽孔深度,單位為 m。
(18) 終孔深度: 指鑽孔 (井) 最終結束鑽進時經過計算校正後的深度,單位為 m。
(19) 含水層穩定水位: 即鑽孔靜水位。鑽孔完鑽後所揭露的所有含水層混合水位的標高,單位為 m。
(20) 地形圖編號: 填寫實際工作時所用比例尺的國際標准分幅編號。
(21) 含水段個數: 指鑽孔揭露的含水段的總個數。
(22) 質量等級: 指鑽孔質量評定等級,分為: 1 優,2 良,3 合格,4 不合格。
(23) 隸屬地質工作項目: 填寫鑽孔 (井) 所屬地質工作項目漢字全稱,最多 40 個漢字。
(24) 項目主管單位: 指下達項目的單位全稱,最多 40 個漢字。
(25) 報告名稱: 填寫地質成果報告的漢字全稱,最多 40 個漢字。
(26) 完井井深: 即成井深度,單位為 m。
(27) 施工單位: 指野外完成鑽孔 (井) 的單位名稱,填寫漢字全稱,最多 40 個漢字。
(28) 編錄單位: 指鑽孔資料編錄單位的全稱,最多 40 個漢字。
(29) 鑽孔技術人員: 指進行野外鑽探施工的技術人員姓名。
(30) 編錄人員: 指進行鑽孔編錄的工作人員姓名。
(31) 質量檢查人員: 指對鑽孔施工、編錄質量進行檢查的人員姓名。
(32) 取樣人員: 指施工現場取水樣的人員姓名。
(33) 取水樣數: 指該鑽孔取水樣的總數。
(34) 資料所在單位: 填寫保管鑽孔 (井) 資料的單位的漢字全稱。
(35) 通訊地址: 填寫保管鑽孔 (井) 資料的單位的通訊地址。
(36) 郵政編碼: 填寫保管鑽孔 (井) 資料的單位所在地區的郵政編碼。
(37) 電話號碼: 填寫保管鑽孔 (井) 資料的單位的聯系電話。
(38) 電子郵箱: 填寫保管鑽孔 (井) 資料的單位的電子郵箱。
(39) 聯系人: 填寫保管鑽孔 (井) 資料的單位的聯系人職務、姓名。
(40) 數據採集日期: 指本次建庫數據錄入日期,按 GB /T7408—2005 日期完全表示法的 YYYYMMDD 基本格式填寫。
⑽ 鑽孔樁基礎鑽孔施工記錄中的地質與水文地質描述怎樣寫
地質與水文地質都是以柱狀圖形式表示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