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掛牌標語

地質災害掛牌標語

發布時間: 2021-03-15 07:15:28

❶ 寫一句宣傳標語或者幾句話向人們宣傳向玉樹地震災區捐資獻愛心

大愛無疆,雙手送真意.
有情千里,一心祈福願.

❷ 山體裸露,用什麼標語警示當地人

..............建議是用提示地質災害的標語,,例如.........謹防山泥傾瀉,,注意山體滑坡,,,危險地帶,注意崩落塌陷,,,,山體不穩定,請勿靠近;; 地質災害禁區,危險勿近!

❸ 世界地球日的,保護標語

1. 世界地球日,祝你工作有西班牙般熱情,生活似法蘭西般浪漫,心胸像太版平洋般開闊權,頭腦如南北極一樣冰雪聰明,搭上幸運季候風,住進開心熱帶雨林。
2. 堅持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
3. 整頓力度,實現礦業經濟可持續發展。
4. 保護地質環境是人類的共同責任。
5. 鳥兒在呼籲我們保護森林,魚兒在呼籲我們保護河流,世界萬物在呼籲我們保護地球。月日,世界地球日,大家一起行動保衛我們的地球家園吧!
6. 堅持科學發展觀樹立科學資源觀
7. 地球日是我們共同的節日!
8. 人與自然和諧才能擁有美好的明天!
9. 愛護環境,珍惜資源,建設小康社會美麗家園!
10. 善待地球,保護資源環境,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11. 科學開發資源,節約利用、綜合利用、循環利用資源!
12. 人類的最後一滴水,將是環境破壞後悔恨的淚。
13. 保護環境,人人有則
14. 人人為環保、環保為人人
15. 人人關心環境質量人人參與環境保護
16. 珍惜資源永續利用
17. 保護環境光榮污染環境可恥
18. 依靠科技進步促進環境保護
19. 提高環境意識保護美好家園
20. 合理利用資源保護生態平衡促進經濟持續發展

❹ 地質災害宣傳標語

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標語

1、預防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實行預防為內主,避讓與容治理相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方針。
3、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易發區。
4、邊坡隱患險於明火,防治避讓勝於救災。
5、人為削坡和連續降雨是誘發地災的主要影響因素。
6、加強監測,預防地質災害。
7、地質災害防治的重點在農村。
8、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
9、認識地質災害,預防地質災害。
10、地質災害猛如虎。
11、監測避讓,群測群防。
12、群測群防,防治地質災害。
13、地質災害防治以避讓為先。
14、地質災害防治從宣傳開始。
15、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
16、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
17、防治地質災害人人有責。
18、以人為本防地災,預防為主保平安。
19、貫徹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山谷易發泥石流,高陡邊坡易滑坡。
21、暴雨易發地質災害,雨過仍是關鍵時期。
22、泥石流、滑坡、崩塌有前兆,雨天留心要防範。

❺ 鼓勵地震災區受傷的標語

神兵仙使豈等閑蜀震

山崩地搖裂河川,

眾志成城齊救援。
天府之國將隕沒

❻ 我國地質災害營救現狀怎麼樣

我國是地質災害多發和頻發的國家,黨中央、國務院特別重視地質災害的營救工作。經過20多年的努力,特別是經過國內外多次重大地質災害營救工作,我國地質災害的應急救援工作取得了顯著進步,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國國情、適應中國地質災害特點的規章、規范和根本制度,建立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救援行政管理體系和地質災害調查、評價、設計、施工和監理專業隊伍體系。通過體系的運轉,不僅成功規避了許多特大型地質災害,避免或減輕了大量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同時也積累了針對不同類型地質災害開展營救工作的寶貴經驗。總體上看,我國地質災害營救工作深得國際好評,營救工作水平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一、營救政策法規
1988年,國務院首次賦予地質礦產部地質環境管理職責,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開始起步;1998年和2008年,國務院進一步明確了國土資源部關於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的職責,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不斷得到加強。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初實行了地質災害勘查、設計、監理和施工資質准入制度,1999年開始推行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自1999年以來,我國先後出台並實施了以下主要有關地質災害防治和營救的法規或條例。
1999年:國土資源部出台《地質災害防治管理辦法》。
2004年:國務院頒布並實施了《地質災害防治條例》。
2007年:國家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
此外,還先後出台了一系列與地質災害相關的法律、法規。
《基本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國家計委、國家經委、國家建委和國務院環境領導小組聯合發布(1981)。
《水土保持工作條例》,國務院發布(1982)。1991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後,《水土保持工作條例》同時廢止。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89)。
《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86)。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國務院發布(1991)。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84),1998年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85),2002年修改。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2002)。
《中華人民共和國防震減災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發布(1997),2008年修改。
《河道管理條例》,國務院發布(1988),等等。
根據以上有關法規和條例,2006年,國務院專門制定和發布了《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國家法規和相關預案框架基礎上,2009年,國土資源部出台了《國土資源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方案》,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州)、縣(市、區)編制了相應的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工作方案。由此可以看出,我國應對地質災害的應急預案和應急響應工作方案建設比較齊全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和應急救援走向法制化軌道,在我國地質災害營救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營救指揮系統
《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組織體系和職責規定,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出現超出事發地省級人民政府處置能力,需要由國務院負責處置的特大型地質災害時,根據國務院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的建議,國務院可以成立臨時性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總指揮部,負責特大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的指揮和部署。省級人民政府可以參照國務院地質災害應急防治總指揮部的組成和職責,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成立相應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指揮部。發生地質災害或者出現地質災害險情時,相關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地質災害搶險救災的需要,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機構。按照要求,各級政府應建立健全應急救援組織機構,尤其是領導機構。
三、應急救援隊伍
《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國務院、國土資源部要求加強地質災害專業應急防治與救災隊伍建設,確保災害發生後應急防治與救災力量及時到位。目前應急救援隊伍包括專業應急防治與救災隊伍、武警部隊、鄉鎮(村莊、社區)應急救援志願者組織等。
(一)應急救援主體
廣大人民群眾是地質災害營救隊伍的主體。根據從1999年以來的地質災害調查結果,全國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24萬多處。目前,最有效的方法還是群測群防,就是廣大基層幹部群眾通過接受培訓,有組織地參與地質災害隱患點的監測和預防,及時捕捉地質災害前兆、災體變形、活動信息,迅速發現險情,及時預警,迅速組織疏散、轉移,減少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一種防災減災手段。目前,我國已逐步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
從2009年開始,國土資源部為了進一步提高基層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和水平,特別是規范群測群防體系建設,專門下發了有關通知。一是開展以縣(區、市)為對象的群測群防的「十有縣(有組織、有規劃、有經費、有預案、有制度、有宣傳、有預報、有監測、有手段、有警示)」建設(國土資發[2009]46號),首批已有321個「十有縣」達標(國土資發[2009]174號),2011年1月14日,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又公示了第二批527個縣(市、區)名單。二是開展基層國土所地質災害「五到位」建設。就是對轄區內居民建房,地質災害隱患簡要評估到位;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群測群防員聯繫到位;對地質災害隱患點組織巡查到位;對地質災害防治宣傳材料發送到位;發生地質災害災情險情預案和人員到位。總結來講就是要做到評估、巡查、宣傳、預案和人員到位。三是建設地質災害防治「五條線」。即行政管理、事業支持、應急處置、專家咨詢、中介服務五條線。第一,努力改變國土資源系統地質災害管理力量上下「倒三角形」結構的現狀,督促市、縣兩級增加人員配備,加強行政管理一條線。第二,在已有的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州)、縣(市、區)地質環境監測站基礎上,推進各級地質環境監測站的全面建設,建實事業支持一條線。第三,完善部級應急中心組織建設和支撐機構建設,細化應急響應工作各項規章制度,推動省級應急中心建設,建立應急處置一條線。第四,建立部級和省級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鼓勵市、縣組建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建成專家咨詢一條線。第五,成立地質災害防治協會,加強對地質災害防治危險性評估、勘查、設計、監理和施工各項資質的監督管理,努力提高地質災害防治的工程質量,建設中介服務一條線。
(二)專業救援隊伍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全面提升綜合應急救援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防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等精神,成立省級綜合應急救援總隊。2010年6月9日,國務院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防震減災工作的意見》,提出了「加強以公安消防隊伍及其他優勢專業應急救援隊伍為依託的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要求。公安部要求東部各省2010年底前建成應急救援總隊,加快和促成各省依託公安消防部隊建設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截至2010年12月,全國已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掛牌綜合應急救援總隊。綜合應急救援隊伍的總(支、大)隊長、政治委員一般由公安消防總(支、大)隊主官擔任,第一政委一般由各級人民政府分管應急工作的領導擔任。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是政府組織開展應急救援工作的骨幹力量,接受政府的統一領導,服從政府應急管理機構的管理和調度。各地人民政府應賦予綜合應急救援隊伍最高指揮官在應急救援現場的臨機處置權,調動各專業隊伍和社會資源,最大限度地搶救生命,排除險情。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保障經費納入各級財政預算。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急救援支隊、大隊建設也在穩步推進,截至2010年7月,153個地級政府掛牌成立了應急救援支隊,821個縣級政府掛牌成立了應急救援大隊。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一般計劃通過3年時間健全市、縣兩級救援隊伍。
新組建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應急救援總隊是以承擔全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重大、特別重大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安全和社會安全等突發事件的應急救援為任務,建立「統一指揮、職責明確」的救援體系。
(三)應急救援專家
國土資源部為了充分發揮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在突發地質災害事件處置和應急管理咨詢工作中的作用,規范地質災害應急專家的遴選和管理,提高地質災害應急響應能力,進一步增補了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加強地質災害應急力量,制定了《國土資源部地質災害應急專家管理暫行辦法》,在全國范圍內,遴選並報請國土資源部確定了36名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專家。
此外,依照群測群防體系應建立部級和省級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鼓勵市、縣組建地質災害防治應急專家隊伍,建成專家咨詢一條線。目前,省級單位正在組建過程中。
(四)其他救援隊伍
2001年以來,我國在2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陸續建立了32支地震專業救援隊,約5000人,在中國地震局的直接領導下,形成了我國的救援教官隊伍。國家安全生產應急指揮中心、礦山與危化救援隊等幾個國家級救援隊和一批地震救援培訓基地也相繼建設並落成。
(五)應急救援技術
2009年8月13日,作為國土資源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技術支撐單位的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地質災害應急辦公室成立,這標志著全國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機構建設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加強地質災害監測、預報、預警信息系統建設,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手段,把有線電話、衛星電話、移動手機、無線電台及互聯網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建立覆蓋全國的地質災害應急防治信息網,並實現各部門間的信息共享。
2009年,我國加強了地質災害應急信息平台建設,完善地質災害應急網路、地質災害信息系統和遠程視頻會商系統。配置了單兵作業、單兵防護、專業探測、信息通信和室內作業5類應急裝備和應急設備54台(套),包括衛星應急通信系統、視頻會議系統、穩壓電源系統、海事衛星電話、對講機、發電機、超短波電台、手持GPS等。
2009年10月30日,在國土資源部應急衛星通信專網平台下建設的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突發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通過衛星傳輸,實現了南江中心站、應急車載站、人工便攜站和縣、省、國家3級的互聯互通及與災害現場的四方視頻會商,專家們足不出戶,就可以進行會商和提出處理意見與建議。南江縣是第一個實現與國家級突發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互聯互動的縣。
不久前,由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聯合湖北省地質環境總站,在黃石市板岩山地質災害現場進行了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演練。在這次演練中,無人駕駛飛機、飛艇、三維激光掃描儀作為宏觀和定量監測裝備,在整個演練過程中發揮了高新技術性能,獲得了危岩體周邊12千米,解析度15厘米的高質量航拍影像和地面三維掃描成果。同時,無人駕駛飛機、飛艇更是實現了在遠場起飛,轉場至地質災害點上空作業並安全返航的預定目標。地質災害遠程應急會商系統實現了多點互聯互通及與災害現場的多方視頻會商。這也是我國首次採用無人駕駛小飛機、飛艇、三維激光掃描儀、多人工便攜站等綜合技術與多部門合作,通過地質災害應急遠程傳輸系統開展的地質災害特大險情會商技術演練。
(六)應急救援後勤
應急救援後勤是有效開展地質災害營救工作的重要保障和支撐。財政部、國土資源部2009年出台了《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地質災害營救工作有關的資金管理辦法。目前,全國共設立了10個中央級救災物資儲備倉庫,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市(地、州)、縣(市、區)也建立了地方救災物資儲備倉庫(用於地震)。

❼ 岳陽市突發性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岳陽市人民政府

(2013年3月29日)

根據岳陽市人民政府安排,3月29日上午將在我市開展突發性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演練活動,屆時岳陽市政府及市直部門單位負責人、各縣市區分管(縣)市長、國土資源局、相關部門負責人等約150餘人現場觀摩,我市各相關單位近300人參與演練,為確保演練活動順利進行,特製定本方案。

一、時間

預演時間定在3月28日(星期四)09:00;正式演練時間定在3月29日(星期五)09:00

二、演練地點

汨羅市玉池中學

三、演練名稱和內容

演練名稱:汨羅市玉池中學突發性地質災害避險應急演練(擬定地災發生時間為晚上十點左右)

演練內容:

(1)預警預報

(2)應急轉移

(3)應急救護

(4)應急取消

四、演練組織機構

主辦單位:市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市應急辦、市國土資源局、玉池鄉政府、玉池中學。

協辦單位:市武裝部、宣傳部、接待辦、政府經研中心、公安局、教育局、安監局、民政局、衛生局、水利局、文廣新局、氣象局、電力局、電信局、移動公司、交警大隊、消防大隊、汨羅電視台、汨羅周刊、汨羅江大酒店、城鄉環境整治辦。

五、參演集結與任務分工

(一)集結時間

(1)預演集結:預演時間定在3月28日(星期四)09:00,所有參演單位、參演車輛、參演人員一律自行前往,要求在上午9點前到達。

(2)演練集結:演練時間定在3月29日(星期五)09:00(所有參演單位、參演車輛、參演人員一律自行前往,要求在8:30前到達,沒有備車的單位,請3月28日前與國土資源局黃許輝,同時在3月29日7:50前到汨羅江大酒店統一乘坐大車)

(二)行車路線

汨羅江大酒店—羅城橋—栗橋—白水—團山舒—玉池鄉。

(三)乘車要求

3月29日,除特種車、工具車、民兵應急分隊外,其餘人員統一乘大巴車前往。

(四)任務分工

牽頭負責人:政府辦主任 舒文治

協助人員:葉光輝 國土資源局局長,李復興 政府督辦室副主任,黎向雄政府應急辦主任。

(1)武裝部:負責人彭湘南負責安排車輛一台,民兵應急分隊人員10人,明確1人負責,統一著迷彩服,自帶鐵鍬等搶險工具。

(2)民政局:負責人易慶雲負責安排帳篷2頂,並根據現場要求安排4名工作人員在3月27日14:00前紮好;並配備一定數量的應急物資(方便麵、礦泉水等)。

(3)衛生局:負責人荀坤林負責安排救護車1輛,並配備醫護人員4人,著白大褂,並准備救護常用的葯品和醫療器械(如擔架、綳帶等)。

(4)消防大隊:負責人陳浩負責安排消防車1台,指戰員5人,攜帶夜間搶險工具。

(5)公安局:負責人劉勇負責安排15名公安幹警(著制服、帶警戒線),其中5名負責現場安保;5名與鄉鎮應急分隊第一批進入現場救援,5名與市應急分隊進入現場拉警戒線。

(6)交警大隊:負責人熊輝負責安排10人參與道路保暢與交通管制和引導。

(7)電力局:負責人楊利負責電力搶修工程車1台,工作人員4名。

(8)水利局:負責人鄒浪負責安排1人對玉池中學院內警報器安裝與演練時實地操控。

(9)市委宣傳部(汨羅電視台、汨羅周刊):負責人楊劍波、歐陽衡負責宣傳報道、解說詞錄音製作(最遲在周二晚上製作出來),全程錄像與製作光碟、現場主持人安排、現場播放。

(10)教育局、玉池中學:負責人楊連輝負責學校張貼地災防治標語,警報發生後明確專人迅速打開校門,還需明確幾名老師負責,及時組織師生疏散,要求貼近實際,確保安全,避免發生踩踏事件(需自備手電筒和學校指揮人員用的揚聲器);要專門安排2名受傷演員(學生)、1名老人作為群眾演員。

(11)玉池鄉人民政府:負責人程陽負責安排搶險隊員20人(需自備手電筒和指揮人員用的揚聲器),同時鄉長需親任現場指揮長,選好地點設置車輛停放點、安置點、醫療點,主席檯布置、現場維穩,茶水準備;以及提前向群眾做好宣傳,特別是在3月29日演練期間,所有礦山運輸車輛一律停開。

(12)市國土資源局:負責人楊軍煌負責安排搶險隊員20人、與岳陽市對接確定參會人員、地災隱患點布置、警示牌、指示牌製作、解說詞初稿、演練預案制定,配合做好會務接待。

(13)移動公司:負責通信保障車1台,安排工作人員2人。

(14)電信局:安排1人參與通信保暢。

(5)文廣新局:負責人李湘蓮負責音響設備准備,安排車輛一台運輸音響設備,3月28日14:00前將音響設備調試完畢,並安排工作人員2人負責現場音響播放。

(16)安監局:派1人參與現場調查。

(17)氣象局:查清3月29日氣象信息,並安排1人參加演練活動。

(18)市委接待處、汨羅江大酒店:負責與會人員3月28日入住安排、晚餐;3月29日早餐、中餐、晚餐安排;3月29日會議中心布置、以及接待手冊製作;大車聯系。

(19)城鄉環境整治辦:負責城區和沿途環境衛生。

(20)市政府經研室:負責領導致辭,解說詞的審核。

(21)市應急辦:綜合協調各部門工作。

六、工作要求

(1)參演車輛要按照預演安排停靠在規定地點,工作車輛按交警大隊安排停放。

(2)參演應急搶險隊員要根據現場指揮員統一指揮,在領隊的帶領下跑步進場和跑步出場,動作要快,不得拖拉。

(3)參演人員要嚴肅認真,不準嘻嘻哈哈、不準接聽電話、不準抽煙、不準交頭接耳、不準推拉打罵。

(4)參演人員要注意人身安全。

七、應急演練實施程序

(一)會議安排

主持人:岳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范安輝

會議議程:

(1)汨羅市人民政府市長周金龍致辭。

(2)玉池鄉負責人介紹玉池中學地質災害隱患點情況。

(3)玉池鄉鄉長程陽報告避險應急演練准備情況。

(二)演練安排(演練解說人由汨羅電視台播音員擔任)

(1)巡查發現。

(2)監測員拉響警報,同時向玉池鄉政府值班室報告。

(3)師生緊急避險。

(4)發生滑坡,同時發現3人被困。

(5)鄉政府應急搶險分隊到達現場。

(6)民兵應急搶險分隊、國土資源局、消防戰士、醫護人員同步進場救援。

(7)被困3人全部救出。

(8)報告(報告人由玉池鄉鄉長擔任):報告首長,根據玉池鄉中學提供的詳細名單,中學師生112人,已全部安全轉移至臨時安置點。是否結束,請指示。

(三)主持人宣布演練活動結束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❽ 文山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2011年5月)

富寧縣是雲南省12個國家級一類防洪縣之一,「防大洪,搶大險,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任務艱巨。舉行此次演練旨在貫徹「安全第一、常備不懈,以防為主、全力搶險」的防洪防災方針,檢驗各防災減災指揮部成員單位在富寧縣城遇到暴雨引發洪水並發突發性滑坡地質災害時對防洪搶險調度、險情搶護、群眾轉移、安置維穩工作協調和執行能力,克服麻痹和僥幸心理,進一步建立統一、快速、協調、高效的防洪搶險和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機制機制,確保富寧縣城安全度汛,提高應對災害和搶險救災能力。為此,在2011年5月12日「防災減災日」文山防災減災演練在富寧縣舉行。此次演練,省、州及8縣(市)組織了觀摩團進行全程觀摩。文山人民政府副州長親臨現場,並宣布演習開始。現將綜合演練中的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情況報告如下。

一、目的意義

地質災害具有突發性,甚至不可預見性。做好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重要體現,是解決民生問題的基本要求,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基本保障,是履行政府社會職責和公共服務職能的重要內容。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是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一項歷史使命。近年來,特別是「5·12」地震之後,各級黨委人民政府以及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高度重視民生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更加註重提升國土資源部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水平和提高地質災害臨災狀態下責任部門搶險救災應急反應能力,更加關心縣、鄉(鎮)、村、組四級群測群防體系的建設,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富寧縣是文山州地質災害重災區之一,全縣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17處,對住戶存在威脅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共54處,共威脅到745戶2884人,其中2011年度重要監測隱患點29個。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主汛期,開展好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二、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富寧縣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滑坡隱患遭受連續降雨、強降雨等因素的誘發,滑坡有可能產生的緊急情況下,及時啟動《富寧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通過防災減災演練,進一步提高富寧縣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避災意識,一旦臨災能迅速有序安全撤離避讓,最大限度地降低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進一步完善各部門的公共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維護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三、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演練背景

新華鎮仁和村小組滑坡位於該村左側,該滑坡形成於2006年6月,在村子左側可見明顯拉張裂縫組,且裂縫已基本貫通,裂縫總體走向210°,長約320米,寬10~50毫米;2010年9月以來,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導致裂縫擴展明顯加劇,目前該項滑坡處於加速變形過程中,有整體失穩的可能性,直接威脅著滑坡體上仁和村小組和滑坡體下方富寧縣高速公路收費站共計287名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該山體滑坡隱患點編制有「防災方案」,受威脅群眾持有「防災避險明白卡」。

五、演練時間

2011年5月12日9:00~11:30。

六、預警演練准備

(一)預演

時間:2011年5月11日15:00。

(二)演練指揮部組成人員及各工作組職責

1.防災減災演練總指揮:王毅(縣委書記、縣長);指揮長:崔同富(縣委副書記)

主要職責:

(1)審查批准防災減災演練方案;

(2)發布防災減災演練命令;

(3)主持一級預警會商;

(4)簽發一級預警通知。

2.演練常務副指揮長:楊秀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縣防汛抗旱指揮部指揮長)

主要職責:

(1)負責演練全面工作;

(2)主持二級預警會商;

(3)簽發二級預警通知。

3.演練副指揮長及其職責

韋勝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負責受災群眾轉移到安全地點。

韋思亮(縣委常委、副縣長):負責搶險救災物資供應,做好受災群眾善後安置等工作。

孟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負責搶險救災各項工作的綜合協調,督促檢查救災工作。

李艷紅(副縣長):負責受災群眾及搶險隊伍的醫療救治及衛生防疫。

張泉龍(副縣長):負責預警系統電力、通訊搶修維護,保障電力供應、通訊暢通。

蔣捷(副縣長、公安局局長):負責社會治安、交通管制及現場應急搶險等工作。

陳宗友(某部隊領導):負責駐富部隊搶險隊伍的調集指揮。

張國林(縣人武部部長):負責組織民兵應急分隊投入搶險救災。

李思學(縣公安邊防大隊大隊長):負責組織邊防大隊官兵及時深入受災現場開展搶險救災任務。

穆雪鋒(縣公安消防大隊大隊長):負責組織消防大隊官兵及時深入受災一線開展搶險救災任務。

黃志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負責演練具體工作;報告地質災害情況;協調州局及上級有關部門。

4.9個應急工作組及其演練職責

(1)綜合協調聯絡組(車輛3輛,15人)

組長:孟軍(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

副組長:蒙俊生(縣政府辦主任);

成員:毛啟光(縣委辦副主任、縣委農辦主任);

肖平永(縣政府辦副主任);

黃晶(縣委政府督查室副主任);

王炳旭(縣委辦信息股股長);

彭華勇(縣政府辦綜合股股長);

黃仕剛(縣政府辦綜合股副股長);

陸仕標(縣民政局辦公室主任);

夏振東(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夏振東(縣國土資源局辦公室主任);

張永周(縣民政局救災股股長);

李金毅(縣林業局辦公室主任);

李連紅(縣農業局辦公室主任);

攝像記者:韋榮;

照相人員:王炳旭;

聯絡員:徐加俊。

職責: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協調和督查各組演練;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群眾轉移組(50人)

受災群眾安置點設置在:縣第一中學操場。

組長:韋勝輝(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副組長:杜卓春(新華鎮人民政府鎮長);

梁富(縣公安局副局長);

曾正廷(縣人武部副部長);

肖平永(縣政府辦副主任);

鄧發東(縣農業和科學技術局局長);

成員:各部門人員;

攝像記者:李芳晶;

照相人員:新華鎮一名幹部;

聯絡員:韋登格。

職責:組織被圍困人員轉移到指定安置點,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應急搶險組(消防車輛2輛,電力搶修車1輛,裝載機4台,人員150餘人)

組長:楊秀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副組長:張國林(縣人武部部長);

成員:由縣公安、交通、水務、教育局,邊防一團,縣人武部,縣公安消防大隊,縣公安邊防大隊,新華鎮,電力公司工作人員組成;

總聯絡員:徐加俊。

職責:迅速組織各專業應急小組趕赴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搶救遇險人員;保障電力供應;掌握災情並報告指揮部;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4)災險情調查監測組(車輛2輛,人員10人)

組長:蔣捷(副縣長、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黃志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成員:由縣國土局、縣氣象局、縣安監局和新華鎮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工作人員組成;

總聯絡員:夏振東。

任務:組織專家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縣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5)交通治安秩序維護組(車輛5輛,人員40人)

組長:蔣捷(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副組長:張恃海(縣公安局副局長、交警大隊大隊長);

成員:由縣公安、交警大隊、新華鎮政府工作人員組成;

攝像記者:吳光斌;

照相人員:縣公安交警大隊一名幹警;

聯絡員:楊禮貴。

職責:組建交通治安管理隊伍;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對搶險救災現場實施交通管制;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現場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人員及財產;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下設交通管制、治安巡邏兩個專業小組)。

(6)網路通訊技術保障組(20人)

組長:張泉龍(副縣長);

副組長:龍源濤(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

周招祥(縣電子信息管理局局長);

成員:趙祖旭(電信富寧分公司經理);

馮天文(移動富寧分公司經理);

張兵(聯通富寧分公司經理);

攝像記者:婁芳華;

照相人員:縣國土資源局局、電信局各一名幹部;

聯絡員:儂科偉。

下設網路技術保障、通訊保通保障兩個小組。

職責:負責提供演練所需對講機,並充足電量、編排序號;負責演練期間通訊暢通,安排1~2輛通信搶修車對通信基站進行搶修;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7)醫療救護組(人員20人)

組長:李艷紅(副縣長);

副組長:楊靜珍(縣衛生局局長);

成員:班峰(縣衛生局副局長);

農光城(縣衛生局副局長);

張金龍(縣醫院副院長);

徐文善(縣疾控中心副主任);

醫護工作人員15人;

攝像記者:劉剛;

照相人員:縣衛生局一名幹部;

聯絡員:李代艷。

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現場緊急救治和衛生防疫;安排2輛救護車開展救護,同時在團部附近搭建臨時救護所;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8)物資保障及善後安置組(車輛4輛,其中部隊2輛、地方2輛,人員20人)

組長:韋思亮(縣委常委、副縣長);

副組長:肖義慶(縣民政局局長);

陳明抒(縣財政局局長);

付聯翔(縣發改局局長);

龍源飛(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潘文明(縣經濟商務和外事局局長);

柏祖斌(縣民政局副局長);

成員:由以上單位工作人員組成;

攝像記者:翟正文;

照相人員:縣民政局一名幹部;

聯絡員:農榮。

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負責防汛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完成演練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9)新聞采訪發言組(人員10人)

組長:肖義雄(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副組長:龍原濤(縣文化廣播電視體育旅遊局副局長);

成員:由宣傳部、廣電局記者組成。

職責:負責防災減災演練的現場報道、采訪等工作,負責演練對外宣傳、報道,並明確新聞發言人發布新聞;完成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七、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縣人民政府召集縣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相關部門領導、仁和村小組村小組長等參加。

(會議時間:定於5月11日9時。會議地點:江口縣政府會堂)。

會議內容:

(1)縣人民政府王毅縣長講話,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參演單位專業隊伍、人數以及演練前需准備的物品

(1)縣人武部、民兵應急分隊、武警中隊共40人。負責其他參演單位所需迷彩服、十字鎬、鏟子、鋼釺等器材的准備。

(2)消防武警官兵6人。負責消防車輛、消防器材、防毒面具、生命探測儀等設備的准備。

(3)縣公安及交警20人。負責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標志。

(4)縣國土資源局30人。負責宣傳資料、標語、地質災害監測設備的准備,各應急分隊隊旗等工作。

(5)縣衛生局20人。負責2輛120急救車輛以及急救器材、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器材的准備。

(6)縣交通局20人。保證至少2台以上交通標志車輛的准備。

(7)縣民政局12人。負責救災、慰問物資、安置災民相關表卡的填報准備,其中帳篷至少准備3頂以上。

(8)仁和村小組180人。富寧縣高速公路收費站10人負責演練前組織、宣傳發動、群眾轉移。

(9)縣建設局4人。負責組織指揮演練場地平整和觀摩台搭建。

(10)縣教育局3人。負責參演學生60人的組織和動員。

(11)縣電信公司5人。負責准備電話機10部,現場的通信保障。

(12)縣氣象局2人、縣移動公司2人、縣供電公司8人、縣自來水公司3人、縣水利局4人、縣安監局3人、縣環保局3人,按各自工作職能准備相應器材。

(13)新華鎮幹部15人。負責演練前演練區域村民的動員和群眾會的召集。

(14)參演師生60人。由縣第一中學(縣教育局局負責組織落實好人員及演練服裝的准備。)

參演隊伍共計440人。

3.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定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公路、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全站儀監測安置地點和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熟悉仁和村小組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受災群眾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其他各組做好相關准備工作

(二)演練工作程序

1.2011年5月12日9:00時全體演練單位在縣第一中學操場待命

9:10接新華鎮人民政府報告:「因昨夜連續大雨,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資料表明滑坡體與後緣母體裂縫加寬,滑坡隨時可能發生,要求縣國土局盡快派人調查處理。」

9:15縣國土局領導:

(1)向縣人民政府匯報;

(2)縣國土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全站儀監測點。

9:25縣國土局領導接應急小分隊報告:「新華鎮新興社區仁和村小組滑坡活動性增強,寬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體處於臨滑狀態。建議盡快報告縣人民政府,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9:30縣國土局領導向縣人民政府報告情況,建議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通知縣地質災害防災應急指揮部的各成員單位立即趕赴仁和村小組集中待命。

9:40指揮部設在太平中學會議室,太平中學體育場為集合地點,各組長向指揮部報到,原地待命。

9:50縣國土局局長向指揮部介紹該滑坡地質災害有關情況。

縣氣象局局長報告天氣情況。

縣國土局局長匯報災情態勢、發展趨勢,提出防患對策及建議。

10:00指揮部:下達命令。

命令:交通治安管理組:封鎖進入危險區的縣鄉公路、進入滑坡危險區的村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

群眾轉移組:使用音響設備放警報信息或鳴鑼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群眾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應急搶險組,要組織的民兵預備役人員和其他搶險救災人員一共計150人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序列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師生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安置點。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監測災情,有情況及時報告。

醫療衛生組:組織醫療衛生緊急搶救隊伍進入災區,進行傷、病員的搶救及轉移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負責轉移到各臨時安置點的受災群眾安置工作,認真做好各安置點受災群眾的宣傳思想鞏固工作,解決好災民的吃、穿、住等問題,確保救災搶險指揮通訊與聯絡的暢通。

10:10撤離開始。

10:25撤離完畢。

10:30應急搶險組報告: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界、切斷電源水源。

交通治安管理組報告: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

後勤物資保障組報告:撤離群眾基本安置妥當。

醫療衛生組報告:撤離過程中只有兩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滑坡變化已趨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戒。

10:35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公路、道路封鎖、警戒。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災後重建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受災群眾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0:40指揮部領導到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看望受災群眾撤離安置情況。

10:45演練工作講評會。總指揮作演練講評。

10:55宣布演練結束。

11:10各搶險救災工作組在現場進行自我總結。

11:20召開演練總結會議。

緊急運送救災物資

救災物資

❾ 寫一條宣傳標語或者幾句宣傳玉樹地震災區捐贈獻愛心.

玉樹常青,中國加油!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