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引水洞工程地質素描圖圖樣本

引水洞工程地質素描圖圖樣本

發布時間: 2021-03-14 23:45:18

⑴ 請問隧道開挖地質素描的圖怎麼畫

地質素描工作分為外業和內業兩部份,現在我主要針對你所說的地鐵工程概專括一下,第一步屬先要對井巷現場地質情況進行收集,包括岩性、產狀、構造、位置關系等,第二步進行內業整理,對外業工作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上圖,按一定比例繪制巷道一幫或者兩幫巷道地質情況,必要是附上文字說明,如有條件,對一些地質特殊地段還可採用井下攝影技術

⑵ 大壩基坑地質素描工作回憶

張占標

基坑地質素描工作,是大壩施工詳圖階段的地質勘查工作。它包括大壩基坑開挖過程中的地質觀察,基坑最終基岩面上的破碎帶和斷層軟弱帶的技術處理,基坑平面素描圖的實測,基坑驗收和編寫總結報告等五個部分。

1.基坑開挖過程中的地質觀察

我調基坑地質組比較晚,沒有趕上一期基坑的素描工作。據當年甘存緒介紹和查找有關資料,三門峽大壩基坑開挖是從1957年2月開始的,比大壩正式開工典禮還早兩個多月。也就是說三門峽大壩的基坑素描地質工作,是從1957年2月開始的。

一期基坑地處黃河左岸。這里島嶼多,自然地形比較高,而壩體建築物是溢流壩和護坦、隔牆,要求基坑的最終基岩面比較低。這樣一來,要整個炸掉人門島,削平梳妝台,開挖工程量很大,直到1958年3月,都在放炮開挖、運輸清碴和修築圍堰,沒有竣工基岩面交工。這段時期,基坑組有3人,除組長甘存緒外,還有人事關系屬水電部門的小郭和小李。主要工作是跟隨開挖施工進行地質觀察和收集資料,重點是對構造裂隙、裂隙密集帶、破碎帶和斷層進行跟蹤觀察。同時還和技術處的質檢人員一起,監督開挖放炮打眼的直徑、深度和裝葯量,都要嚴格按開挖規范操作;指導專業開挖隊對基坑中軟弱帶和基坑邊坡等有關問題的技術處理。工作不是很緊張,但天天都在機械轟鳴、塵土飛揚的施工現場觀測記錄破碎帶、斷層的變化和岩石的風化情況,還要采標本,取岩樣等,也很勞累。

二期基坑的素描工作是我和甘存緒兩人完成的。二期基坑在黃河右岸,是電站壩體、廠房和尾水渠的基礎部位。這里集中發育著1號、37號斷層和10多條構造破碎帶,在地形上正是人門、神門、鬼門三河匯流的河床地段,有一處不規則天然深槽,被稱為「龍宮」。槽壁光滑矗立,槽內積滿淤泥。與一期基坑相比,開挖量小了,清淤工程量卻很大,而且由於這種地形的影響機械和車輛用不上,只能靠鐵索吊運和人力A抬。為趕工程進度,工程局在1958年年底冒著寒冬,搞了人工清淤大會戰,上至局長、書記,下至普通幹部和工人,輪流到「龍宮」參加勞動,全靠人工用鐵杴挖、用鎬刨、用布兜A、用竹筐抗,每天都有近千人的隊伍,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奮戰,清出了幾條道路,用上了汽車,才加快了進度,直到1959年2月才轉入基坑基礎軟弱帶的技術處理。這段時期,我和甘存緒天天在彩旗招展、人聲鼎沸的清淤大軍人流里,對照壩址區地質圖,觀察斷層、破碎帶的變化情況,檢查以往水上鑽探資料的准確程度,指導專業隊伍對斷層、破碎帶和地下水的技術處理,還對龍宮的直立岩壁,光禿岩丘進行拍照、素描和描述。

2.基坑基礎軟弱帶的技術處理

在我們素描的整個一二期基坑范圍內,作為大壩主要建築物基礎的岩石,全都是閃長玢岩。它是一種淺灰綠色、堅硬、耐風化、飽和極限抗壓強度1200~1800kg/cm2的塊狀結晶火成岩,是大壩的天然良基,但也發育著構造裂隙、裂隙密集帶、破碎帶和斷層所構成的基礎軟弱帶。因為這些斷層和破碎帶是對壩基產生危害影響的主要因素,所以在基礎開挖、素描和驗收過程中,進一步查清其分布規律和帶內產物的性狀,並監督施工單位嚴格按規范進行技術處理,始終是我們基坑地質組的工作重點。

在素描和驗收中,我們對這些基礎軟弱帶的處理,主要採取了兩種辦法。第一種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院設計圖紙規定的辦法:對軟弱帶進行加深開挖,其深度與軟弱帶的寬度相等,然後對軟弱帶的兩壁各挖去0.5m,再以2:1的坡度與基坑的基岩面相接。

第二種辦法是我們與工程局質量檢查部門一起制定的根據軟弱帶內構造岩的岩性而採取的加深開挖的處理辦法,即不管軟弱帶的寬度,也不管軟弱帶兩壁與基坑基岩面相接的坡度,只要帶內的構造岩岩性不好,就往下挖,一直挖到構造塊狀岩為主時為止。

在實際工作中具體採用哪種辦法,我們都是根據帶內產物的具體情況,壩體結構物基礎對該部位的要求和施工處理的難易程度,經與技術處質量管理人員和開挖單位負責人具體協商確定,而且大都爭得了現場前蘇聯專家的同意。

1)一期基坑的軟弱帶處理

一期基坑主要是溢流壩和護坦的基礎部位,壩體結構物對基礎的要求,主要是抗滑和防沖防淘。這一地段的具體情況是,根據溢流壩標高低的要求,已普遍從原基岩面下挖了10~20m,基坑中的斷層和破碎帶內的產物大都呈現為新鮮或表面呈黃褐色的構造塊狀岩,而且最終基岩面大都是平坦的,所以這里的基礎軟弱帶也大都是採取第一種辦法處理的。有的下挖深度比規定深度還少了一些。但帶內同時還有對防沖防掏不利的碎屑岩、未膠結角礫岩或粘土岩時,則按構造岩的分類處理原則再加深開挖。在進行這些處理時,全都是按照規范要求,採用風鎬、洋鎬和撬杠處理的。

對於第二類破碎帶造成的軟弱帶,因為它沒有明顯的邊界線,又是以構造塊狀岩為主的充填物,經過10m的開挖後雖已岩質堅硬,但有的岩塊用錘敲擊仍發啞音。遇到這種情況,則採用第二種辦法,加深開挖,直到這種構造塊狀岩接合緊密為止。

對第三類破碎帶造成的軟弱帶,因其主要是由方解石脈或方解石石英共生岩脈構成,岩脈本身是完整堅硬的,只在岩脈兩側伴有0.2~0.3m的灰白色碎屑岩。對其處理的辦法,也只是用鑿子沿岩脈兩側各挖0.2~0.3m深的小槽就行了。

2)二期基坑的軟弱帶處理

二期基坑是電站壩體、廠房和尾水渠的基礎部位。壩體對基礎的要求,主要是承重、抗滑和傳力。而這一地段的實際情況是斷層、破碎帶的集中發育區。截流抽水後,有一深達10m,面積達11000m2的深槽。槽內的最終基岩面,對壩體要求來說,已經很低。清淤後,開挖隊對坑內的基礎軟弱帶,仍採用第一種辦法處理,遇到邊坡銜接難以施工的問題。因為由1號、37號斷層和47號、89號、90號、91號、93號破碎帶所造成的基礎軟弱帶,已被沖刷成岩壁堅硬完整、光滑陡立的深溝,無法進行2:1的邊坡施工,只好改用第二種辦法處理,在清淤後的斷層、破碎帶所造成的深溝內繼續深挖,有的挖2~3m,有的挖4~5m,最深的挖了6m,都挖到了達到要求的構造塊狀岩。對於由第二類、第三類破碎帶所造成的軟弱帶的處理,仍採用了與一期基坑相同的處理辦法。

在進行二期基坑深槽內軟弱帶深溝技術處理過程中,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就是清淤後,開始對軟弱帶深溝進行處理時,施工隊遇到由於溝深壁陡,邊坡難以施工的問題,我們和技術處的質檢人員商議改用第二種辦法加深開挖處理。這時一個剛從列寧格勒來的年輕地質專家,和我們一樣認為其帶壁堅硬完整,無需再用爆破的辦法加大徒勞開挖工程量,但也不同意我們繼續深挖,直到構造塊狀岩為止的方案,提出了一個在軟弱帶兩壁打成排的風鑽孔,再用粗鋼筋「扒鋸子」的辦法。開挖單位首先反對,認為深溝的寬度變化很大,「鋸子」沒法預制,現場不能加工。我們和技檢處的人也不同意,認為鋼筋的拉力,對地質應力來說沒有意義,而且太瑣碎、太費事,對趕工期也不利。因為當時國家有正確對待外國專家建議的嚴格要求,我們只好三條線向各自的上級匯報。開挖隊向謝副局長作了匯報,技術處向汪胡禎總工作了匯報,我們向賈工作了匯報。最後由汪胡禎和賈福海兩位總工出面,去找前蘇聯專家組長協商,才否定了「扒鋸子」方案,仍按我們的意見採用深挖方案處理。後來聽說,那個年輕地質專家是個新來工地實習的研究生,此事之後就沒有再在工地見到他。

3)地下水的處理

一期基坑中的斷層、破碎帶內有幾處地下水出露點,水量都不大,最大的也不超過0.2L/s;二期基坑深槽因地勢較低,有10多處出水點,多呈點滴狀,泉流狀需要泵排水的只有3處,整個基坑內地下水的滲出總量約有0.5~1L/s。其處理方法是:水量小的,先用水玻璃堵死,再澆築混凝土;用水玻璃堵不住的,用水管將水引流基坑外,待澆混凝土凝固後,再把管子堵死。這項工作我們沒有親自做過,基坑中的地下水處理,都是由澆築隊結合混凝土澆築進行的。

3.基坑地質素描圖的測制

基坑地質素描圖,是在基坑開挖到最終基岩面時,由地質人員現場測制的一張竣工基坑綜合地質圖。它既要反映壩基最終基岩面的裂隙、破碎帶和斷層的發育程度、分布規律、產狀要素、充填物、捕虜體及地下水出露點的情況,又要反映以往各勘探階段的坑、孔位置等,既是基坑驗收的必備圖件,又是勘探單位向設計部門提供的最新地質資料。其測制過程大體分以下三個步驟:

1)野外平面素描圖的實測

當開挖單位將基坑開挖至設計高程,並將基岩面按驗收標准清理干凈後,由地質組測制基坑平面地質素描圖。其作業過程是:先用皮尺和紅漆對照著澆築塊設計圖紙,畫好邊長2m的方格網,然後用竹尺和米格紙,採用1:100的大比例尺和總隊規定的標准圖例,在本次申請驗收的基坑內一塊一塊地把基岩面的裂隙、軟弱帶、捕虜體、地下水出露點和勘探坑、孔位置等都填在圖上。同時將裂隙、斷層、破碎帶的編號、產狀要素等記在事先設計好的表格或記錄本上。

方竹尺邊長2m,每10cm刻一個刻度,移動一次可畫4m2。畫完一塊,兩人平抬竹尺向下一塊移動,直到將本次驗收范圍的基岩面畫完為止。素描范圍的大小,往往是根據壩體結構物的基礎塊段和有無混凝土澆築條件來確定,有時幾十個澆築塊基礎要一次畫完,大到幾百平方米;有時十幾個澆築塊,面積只有幾十平方米。一般我們不管素描范圍的大小,只要達到驗收標准我們都及時把素描圖畫完。

2)平面素描圖的內業整理

野外畫好的素描圖,要及時進行內業整理。其內容包括:①把野外記錄表格或記錄本的記錄資料都填到圖上,對特大裂隙、裂隙密集帶、斷層、破碎帶要統一編號,過去沒有出現過的,要按順序予以新的編號,如有分支,可在其編號的右下角加a、b、c等字樣;②將本次畫完的斷層、破碎帶與以往畫完的相鄰素描圖對接,如接不起來,應持圖去現場找原因;③根據開挖單位提交的開挖竣工圖,本次實測的平面素描圖和開挖過程中收集的有關資料,按規范要求編制相應數量的縱、橫剖面圖,並把各剖面線的位置和編號標在平面素描圖上;④將本次素描范圍的各澆築塊編號標到圖上,還要將圖例和本次素描圖在總澆築塊圖中的位置也標出來。

3)編寫工程地質結論書

在進行平面素描圖內業整理和編制縱、橫剖面圖的基礎上,寫出本次基坑素描范圍的工程地質結論書。這是一篇與平面素描圖、縱橫剖面圖相對應的、短小精乾的文字資料,要求簡潔明了。論述的重點是基坑最終基岩面的質量。內容包括:岩石、地質構造、破碎帶、斷層、地下水處理和結論。在結論中要重點說明那些由斷層、破碎帶所造成的基岩軟弱帶,經過相應的技術處理,已完全符合設計要求等。

寫到這里,有一個問題值得說明一下,就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並不是每做一次基坑平面素描,就跟著做一次縱、橫剖面圖和寫一次工程地質結論書。基坑平面素描圖是根據基坑開挖的進度,基坑中斷層、破碎帶的處理情況和澆築施工的需要來確定的。而寫工程地質結論和加編縱橫剖面圖,是按壩體結構物基礎澆築的段塊劃分進行的。前者是為基坑驗收准備圖件,後者是為設計部門提供新的地質資料。所以,如果沒有設計部門的特殊要求,我們是作完一壩體結構物單元的基坑素描後,才進行平面圖對接,加編縱、橫剖面圖和編寫工程地質結論書,並送總隊技術主管進行審核、簽批、清繪、翻譯俄文、藍曬復制等,最後送交工程局機要處轉送蘇聯列寧格勒水電設計分院。因為甘存緒是工地三人質量檢查小組成員,現場工作比較忙,這些送審的事情多是由我辦的。記得剛開始是由陳祺江審批,由李松花或汪玉珍進行清繪。1959年3月以後,隊上的地質人員分別去了新疆和內蒙,但賈福海主任工程師仍在隊上。一方面是因二期基坑的工作還沒有完成,同時他在這時正在進行第四紀三門系的調查研究和資料整理。所以陳祺江去新疆以後,基坑工作就由賈主任工程師直接管理了。

4.基坑驗收

基坑驗收是為確保大壩的基礎質量,而採取的一項重要管理措施。為了做好這一工作,三門峽工程局成立了以副局長為首、各有關單位領導參加的驗收委員會和現場質量檢查小組,具體工作由技術處的金喜卿、丁寶琦和地質總隊的甘存緒三人負責。金、丁負責開挖放炮等施工技術操作和松動岩石、軟弱帶的處理檢查,還負責起草驗收情況說明書和簽發驗收合格證書;甘負責基坑素描和編寫工程地質結論書。任務雖有分工,但在實際工作中他們分工合作,互相幫助,都把現場實測基坑素描圖作為最後一次全面的質量檢查,一起作好基坑的素描和驗收工作。

基坑驗收的一般程序,是先由開挖單位進行自檢、清底、並用高壓風水槍將基岩面沖洗干凈,提交開挖竣工圖和提出驗收申請;再由地質組實測基坑地質平面素描圖,現場質檢小組結合地質素描圖的測制,進行最後的全面質量檢查,並寫出驗收情況說明書;最後由驗收委員會驗收,並簽發驗收合格證。由此可見,地質素描和基坑驗收,既是同時又是統一進行的。地質素描是基坑驗收的最關鍵環節。

一期基坑的素描和驗收,是從1958年3月開始的。當時,左岸基坑圍堰基本完成,靈寶砂石廠和混凝土拌和樓相繼投產,開挖隊選擇運輸條件較好、地處基坑最南端的隔牆基坑,進行清底、自檢、並提出驗收申請,隨後地質組實測了大壩基坑的第一張平面素描圖,經驗收委員會驗收後,1958年3月18日,由水利部副部長李葆華和工程局黨委第二書記張海峰,親手打開混凝土吊運大罐,在大壩隔牆基礎地段澆築了第一罐混凝土。自此以後,地質組在開挖隊和技術處有關人員的大力幫助下,緊張進行素描,直到1958年7月,全部完成隔牆、隔墩、梳齒、護坦等部位的基坑素描工作。這一時期,素描工乾的相當艱苦,一方面是素描剛開始,操作方法尚不熟練;另一方面,開挖隊經過1年多的施工,已有大面積的基坑准備竣工,所以素描工作必須緊張作業,否則就不能及時進行驗收,就會影響澆築施工,時間非常緊迫。在這種情況下,地質組在壩址分隊大力支持下,分成兩組、三組搞突擊素描,白天畫不完,有時晚上接著干,終於加快了速度保證了驗收和澆築進度。

二期基坑1959年2月清淤、清底結束,開挖隊先在電站廠房基坑部位,按澆築設計圖紙逐塊進行光面鑿毛、軟弱帶深挖處理,然後沖洗、自檢和申請驗收。我和甘存緒兩人畫素描圖,丁和金進行質量檢查和驗收。工作也很緊張,但我們的素描技術已經熟練。往往是我們兩人在一起,先用皮尺畫好方格網,然後一人一塊圖板,分成兩組,自己移動竹尺,自測產狀要素,並將測得的數據直接標到圖上,不再填表格。老丁和小金見我們兩人太忙,在檢查完松動岩塊和軟弱帶處理情況後,就來幫我們畫方格網或移動竹尺。後來還把技術處的測量人員叫來,用水準儀在高差大、拉皮尺難的「龍宮」邊緣和軟弱帶深溝地段,幫我們測點放線畫方格網,使我們大大提高了素描速度。到1959年6月,全部完成二期基坑的素描驗收任務。前後兩期共提交了基坑地質素描圖45份。

5.基坑地質素描總結報告的編寫與丟失

1959年6月,隨著二期基坑最後一張素描圖的畫完,三門峽隊所承擔的大壩地質勘探任務全部勝利完成。其隊伍早在年初,就分兩隊分赴新疆和內蒙去組建治沙隊。隊伍撤離時,地質部所屬領導離隊較晚,賈主任工程師和張洪生副總隊長,是在5月底或6月初回北京的,夏其發工程師是在水庫勘探工作全部結束後,於8月份回北京的,會興鎮隊部只留下王相坎(組長)和馮文福(幹事)、何宇弟(會計)三人留守小組,看管房屋和已封存的地質資料,管理尚未遷走的隨隊家屬。我和甘存緒住在史家灘,開始著手編寫基坑地質素描總結報告。

基坑地質素描總結報告,是在賈福海主任工程師的直接指導下編寫的。他在主持出版前八卷總報告時,就考慮要把拌和樓滑坡報告列為第九卷,基坑總結報告列為第十卷。早在年初,他和陳祺江到工地來檢查二期基坑軟弱帶深挖處理情況時,來到我們在史家灘的辦公室,讓我們在進行二期基坑外業工作的同時,著手考慮基坑素描總結報告的編寫問題,並就報告的指導思想、論述重點、文字章節和圖件精簡縮編等方面談了原則意見。

基坑素描總結報告的編寫,從7月初開始,我和甘存緒先按賈工要把重點放在基礎軟弱帶的處理與評價上的要求,擬了個提綱,然後甘存緒起草文字初稿,我縮編整理圖件。初稿寫出後,我修改謄清,他審查圖件,計劃兩個月完成。寫完後,他回廣西休探親假,我帶著資料和王相坎一起回北京向賈總匯報。

國慶節後,甘存緒也回到了北京。我倆根據賈總的初審意見,由我執筆對總結報告作了補充、修改,但圖件未找到清繪人員。這時賈總奉派援助越南,忙於出國准備,基抗報告的事就暫時停了下來。報告、圖件和原始資料仍放在我從三門峽帶回的兩個帆布箱里,由我保管。

1962年底,賈總回國後,又讓我們對報告進行整理。這時,甘存緒已調回廣西,我和張洪生、汪玉珍隨綜合隊與北京隊合並到西郊八里庄。我和汪玉珍被抽出來,在張隊長的領導下,對三門峽基坑總結報告和圖件,按出版要求,又進行了整理和清繪,並送到水文局賈總辦公室,由賈總進行最後審查。這時賈總再次被派援越,這份整理好,也審查完的報告,又被擱置起來。後來聽張洪生隊長說,賈總那次出國前,向他交待了拌和樓滑坡和基坑報告出版的事,因為離前八卷報告的出版已有好幾年,與出版社的賬務早已結清,他想讓水文一大隊出點錢,怎奈當時地質隊強調計劃管理,「打油的錢不能買醋」,再加上兩隊合並後的領導班子矛盾重重,幾年也未列上計劃,直到「文革」前也未辦成。

「文革」後期,有一次去部里開會遇到賈總,又談起三門峽基坑報告的事。他說出國前,基坑素描和拌和樓滑坡的兩份報告都放在他的辦公室,文革中賈工的辦公室被他人佔用了,回國後就沒有找到。這兩份報告是我們在大壩施工階段的勘察成果,缺了它們我們的總報告就少了一塊,就不完整了。這是非常遺憾的事情。

2004.9.16於北京望京

參考文獻

1.三門峽基坑素描、驗收地質工作初步總結

2.三門峽大壩基礎閃長玢岩中的斷層及構造破碎帶和對這些軟弱帶的處理

3.「萬里黃河第一壩」一書中有關基礎開挖、驗收的回憶文章

⑶ 怎麼寫地質預報地質素描圖怎麼畫跪求地質方面的大俠說下詳細的步驟和方法,內容!

素描圖要求表達其中的主要要素,也就是要求重點突出,所選比例尺一定要合適,考慮地質回現象的距離和紙張大小,答對於重要的地質要素需要描述清楚其周圍、與之相接各要素的情況。還得填寫好比例尺。
你所謂的地質預報是指什麼? 礦產預測嗎? 要是的話問題涉及的內容就多了,建議你查閱礦產勘查相關資料及書籍,如趙鵬大院士的《礦產勘察學》等。

⑷ 施工詳圖階段的大壩基坑地質素描與基坑驗收工作(~)

基坑地質素描是隨著大壩基坑開挖施工進行的。三門峽大壩是分兩期施工的,這項工作也是分兩期來完成的。

1.基坑開挖過程中的地質觀察

一期基坑的開挖施工是從1957年2月開始的。基坑地處黃河左岸,這里的島嶼多,自然地形比較高,而壩體建築物卻是溢流壩段和護坦,要求基坑最終基岩面的高程比較低。這樣一來,要炸掉人門島,削平梳妝台,開挖工程量非常大,直到1958年3月都是放炮開挖,沒有竣工基岩面交付素描。這段時間,基坑組有甘存緒等三人,其主要工作是跟隨開挖施工進行地質觀察和資料收集。同時還和工程局技術處、質檢處的人員一起監督開挖放炮打眼的直徑、深度和裝葯量,要嚴格按照開挖規程操作,指導施工人員進行地下水和基坑邊坡等有關問題的處理。

二期基坑的開挖,從1958年11月24日截流後開始。基坑位於黃河右岸,是電站壩段、廠房和尾水渠的基礎部位。由於這里構造破碎帶發育,在地形上正是鬼門、神門、人門等三河匯合處的河床地段,是一不規則的天然深槽。槽壁光滑陡立,槽內積滿了砂、石、淤泥,清淤工程量很大,直到1959年2月才完成清淤任務。這段時期基坑組有甘存緒、張占標兩位地質人員,對照著壩址區地質圖,觀察斷層破碎帶的變化情況,檢查、驗證以往的鑽探資料的准確性;指導專業開挖人員對斷層、破碎帶進行清淤後的技術處理,並進行拍照和素描。

2.基坑中閃長玢岩的斷層、裂隙和破碎帶以及地下水的處理工作

三門峽大壩基礎全都是閃長玢岩,它是一種淺灰綠色、堅硬、耐風化的結晶火成岩體,是大壩的天然良基,但也發育著裂隙、裂隙密集帶、破碎帶和斷層所造成的基礎軟弱帶。因為這些軟弱帶是對基礎產生危害影響的主要因素,所以在開挖、素描和驗收過程中,進一步查清其分布規律和帶內產物性狀,並監督施工單位嚴格規范要求進行技術處理(Ⅱ-8),始終是基礎素描和驗收的工作重點。

3.基坑地質素描工作

基坑地質素描是一個過程,它包括實測平面素描圖、編制縱橫剖面圖和編寫工程地質結論書三個環節,其中最關鍵的是現場實測基坑地質素描圖。

基坑平面素描圖是在大壩基坑開挖到最終基岩面時,由地質人員採取大比例尺實測的一張竣工基坑綜合地質圖。它要既能反映基坑中的岩石及其裂隙、裂隙密集帶、破碎帶和斷層的發育程度、分布規律、長度、寬度、產狀要素、充填物、捕擄體;又能反映地下水露頭以及以往勘探坑、孔位置等,把基坑內的一切地質現象都反映出來(Ⅱ-12)。其內容包括:

(1)基坑平面素描圖的測繪;

(2)平面素描圖的內業整理和編制縱橫剖面圖;

(3)編寫工程地質結論書。

4.基坑驗收

基坑驗收是為確保大壩基坑質量而採取的一項重要措施。為做好這一工作,三門峽工程局成立了以副局長為首,各有關單位領導參加的驗收委員會和現場的質量檢查小組(由技術處的金喜卿、質檢處的丁寶琦和地質總隊甘存緒三人組成)負責其具體工作。

基坑驗收的一般程序是,第一步先由開挖單位將竣工基坑進行清底、自檢,並用高壓風水槍,將基岩面沖洗干凈,提交開挖竣工圖和驗收申請書;第二步由地質總隊基坑組實測基坑地質平面素描圖,與此同時現場質檢小組結合地質組實測的基坑平面地質素描圖,作最後一次全面質量檢查,並編寫出驗收情況說明書;第三步由主管副局長召集驗收委員會成員現場驗收,並簽發驗收合格證。

一期基坑的素描和驗收工作,從1958年3月開始,直到1958年7月,全部完成左岸壩體基坑、隔牆、隔墩、梳齒、護坦等部位的素描工作。

二期基坑在1959年2月清淤工作結束後開始,到1959年6月底,全部完成右岸電站壩體、電站廠房和尾水渠基坑的地質素描工作,從而保證二期基坑的驗收和混凝土澆築進度的順利進展。

在一、二期基坑開挖期間共提交了基坑地質素描圖45份,匯簽的驗收合格證書45份。

5.編寫基坑素描總結報告

從1959年7月開始至9月份完成初稿。1959年10~11月,進行補充修改;1962年12月~1963年3月,按出版社要求再次修改和整理。後因出版經費問題,報告和圖件也在「文革」初期失落。

⑸ 地質素描圖和剖面圖一樣嗎

肯定不一樣!素描圖和剖面圖是兩碼事,素描圖著重表現黑白灰關系、質感等問題;剖面圖重點解析地質的構造問題。

⑹ 你好,向你求教下井巷地質素描圖要怎麼畫

地質素描圖與鑽孔柱狀圖相似,柱狀圖上岩層的排列與巷道一致,需專要反映出井巷內屬岩石的岩性、產狀、層厚、斷裂的情況,從需要素描井巷的一端開始至另一端,將岩層的情況逐一真實的記錄在素描圖上,一般上段為岩層素描圖,下段為岩性描述及參數

⑺ 地質素描圖與攝影

素描與攝影是野外地質現象更直觀、生動的記錄。地質素描是地質工專作中常用的平面圖、剖屬面圖與繪畫中素描的結合(圖3-1)。它包括:①用花紋圖例作平面素描;②素描與地質花紋結合;③完全的素描。在表示區域地質構造景觀的素描圖中,多採用立體地形的素描加地質符號表示,或採用聯合剖面素描。地質素描一定要在主題突出,取捨適當,尊重實際,線條簡練。

地質攝影在地質體色調對比明顯,地貌反差強烈時效果較好。多數情況下,需用素描圖加以補充。拍攝時應在記錄本中註明編號、拍攝地點、拍攝方位及拍攝對象,並記錄攝影技術參數。

⑻ 隧道開挖工作面地質素描圖怎麼畫

有個格式樣本,照著填就是了

⑼ 如何將洞室地質素描圖畫成cad圖件

你可以掃描清繪的1:200素描圖,在cad中插入圖片,調整好需要的比例尺後,再依圖用多段線描一遍。
或者建好坐標系,直接繪制。

⑽ 野外地質素描圖的繪制方法

地質素描是從地質觀點出發,運用透視原理和繪畫技巧來表達地質現象或地質作用的畫幅。地質素描類似於照相,但照相是純直觀的反映,而地質素描則可突出地質客觀實體的空間形態及相互關系,作者可以有所取捨。照相需要條件,地質素描則可隨時隨地進行,一般就在野外記錄本上用鉛筆或鋼筆畫。往往用許多文字還表達不清的地質現象,而一張素描圖卻表達得十分清楚,這對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起著重要作用。因而地質工作者應當學習地質素描的方法,將其作為地質調查的手段。

3.3.1地質素描的種類

地質素描按其內容,最常見的有下列幾種類型:

(1)地層素描。素描對象是地層,表示地層層位關系、產狀特徵、構造特徵、接觸關系等,如路線剖面素描圖(信手剖面圖)。

(2)典型地質現象素描。在動筆素描前,應首先觀察典型地質現象的「標志性形態特徵」,以及如何表達的素描技法。實際素描時,對「標志性形態特徵」可著重描繪,以求將典型地質現象充分顯示出來,如褶皺、斷層中的「標志層」;斷層破碎帶中的角礫岩特徵、地貌特徵;幾組不同方向的節理的交角大小和各組節理的寬度大小;各類接觸關系中的接觸面(帶)的特徵等(圖3.23)。

(3)地貌素描。地貌素描是一類視野頗大的素描,從地質角度考慮,主要是表現地貌特徵與岩石性質、地質構造的關系,或表現風化、水流侵蝕、冰川、火山、地震等地質作用與地貌的關系。

圖3.23 倒轉地層

(北京坨里,據藍淇鋒等,1979)

3.3.2地質素描的基本方法與步驟

(1)選定素描對象的范圍,確定景物在畫框內的位置。安排主要對象和次要對象的大小比例及其相對位置關系,並在圖框內勾畫出范圍(圖3.24)。

圖3.24 素描步驟(1):確定控制點、基準線

(李治堂等,2007)

(2)勾畫大體輪廓線及主要地質界線。主要是抓住外形輪廓,如山脊、陡崖、河床、階地、地質體界線等。先畫出大體輪廓,再畫局部;先畫主要,再畫次要;由簡單到復雜;先近後遠,近處畫得細致、清晰、濃重,遠處畫得粗略、輕淡、隱約。盡量按透視原理來運筆(圖3.25)。

(3)畫細部輪廓線和次級地質界線,並添加陰影線。突出地質體的形態特徵以及景物形象的立體感,使其逼真如實。適當畫些背景或襯托物,用以美化畫面(圖3.26)。

(4)用簡明扼要的文字表達畫面的內容,如村莊、地質體符號或其他說明等。最後寫上圖名、地名、方位、測量數據、比例尺及其他必要的說明(圖3.27,圖3.28)。

圖3.25 素描步驟(2):勾畫大體輪廓線及主要地質界線

(李治堂等,2007)

圖3.26 素描步驟(3):勾畫細部輪廓線和次級地質界線

(李治堂等,2007)

圖3.27 素描步驟(4):描繪明暗質感、整飾全圖

(李治堂等,2007)

圖3.28 侵入接觸關系素描圖

(贛州市月光塘村,謝文偉繪制)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