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購置地質災害搶險物資的報告

購置地質災害搶險物資的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14 20:34:11

Ⅰ 年度太原市國土資源局晉源分局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演練方案

太原市國土資源局晉源分局

(2011年7月)

主辦單位:太原市國土資源局晉源分局

時間:2011年7月22日

地點:晉源街辦風峪溝程家峪村東北山體崩塌

參加人員:晉源分局應急搶險指揮部及各小組人員

一、應急演練的目的

通過演練,提高我局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在臨災時能科學規范、協調有序、快速高效地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進一步檢驗分局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機構內部各小組協作配合的實戰能力。努力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應急演練的任務

擬設場面:區某鎮某村地質災害隱患點,遭強降雨,發生山體滑坡、崩塌,共50戶148餘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分局立即啟動《突發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成立單位指揮機構和現場指揮機構,協助當地政府劃定地質災害危險區並設立警示標志。提出應急處置的對策和措施,並快速組織危險區的群眾撤離到安全區域。

三、操作步驟

1.9:00分所電話報告局值班室:7月22日早8:50,因連續強降雨,我區晉源街辦程家峪村發生崩塌地質災害,經初步了解,災害區周邊有50戶148人,現場有部分房屋倒塌,目前傷亡情況不明。報告完畢。

2.值班室工作人員立即通知王海全局長、楊愛鳳副局長:「今早8:50接到晉源國土所報告,7月22日早8:40,因連續強降雨,我區晉源街辦程家峪村發生崩塌地質災害,經初步了解,災害區周邊有50戶148人,現場有部分房屋倒塌,目前傷亡情況不明。報告完畢。」。

3.9:05,王海全局長命令辦公室主任胡劍敏:

(1)向區政府匯報,並建議區政府啟動Ⅳ級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同時向市局報告。

(2)通知我局應急指揮機構、各應急小組組長9:20分到分局四樓大會議室集合待命。

4.9:10,辦公室分頭電話通知:

(1)立即向區政府、市局報告:「報告區政府……」「報告市局……」。

(2)通知副局長王春光、楊愛鳳、段俊生,紀檢組長孟晉原,局長助理楊潤貴及各應急小組負責人:「請各位領導及各應急小組負責人9:20到分局4樓大會議室集合待命」;

(3)通知各應急車輛司機立即備車在機關大樓門前待命;

(4)通知辦公室立即做好搶險救災後勤保障的有關工作,將所需食品、礦泉水等按車配置發放。

(5)通知礦管科武軍、地籍科張秀斌、測繪科郝翠生、服務中心馬海龍立即准備相關地質資料。

5.9:20分,分局4樓大會議室召開應急動員會。

楊愛鳳副局長:「報告總指揮,接分所報告,我區晉源街辦程家峪村地質災害隱患點發生崩塌地質災害,威脅附近村莊50餘戶148人生命財產安全,目前傷亡情況不明。根據《突發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建議啟動我局突發地質災害搶險方案。請總指揮指示。」

王海全局長:「同意啟動我局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按照《實施方案》的各項要求,命令各應急小組馬上進入應急工作狀態,密切注意災情發展,發現情況,隨時報告。」

楊愛鳳副局長:「現場各應急小組注意,9:30分整裝到局門口院內列隊集合,聽候指令。」

6.9:30,整隊完畢,副總指揮楊愛鳳要求各小組負責人報告列隊情況。

調度聯絡組王玉忠報告:「調度聯絡組人員全部到位」;

緊急搶險組胡鐵臣報告:「緊急搶險組人員全部到位」;

技術資料組武軍報告:「技術資料組人員全部到位」;

後勤保障組胡劍敏報告:「後勤保障組人員全部到位」;

信息發布組張秀斌報告:「信息發布組人員全部到位」。

現場總指揮楊愛鳳副局長:「報告總指揮,現場應急各小組集合完畢,請總指揮下達指令。」

總指揮王海全局長:「立即趕赴災害現場,出發。」

7.9:35,各應急小組按順序乘車向目的地出發。

8.9:50,搶險人員抵達現場。各應急小組分別進入應急響應工作狀態。

9.現場搶險

(1)調度聯絡組組長王玉忠帶領組員鄭重、牛新中、曹海俊、秦成變、榮俊峰、王增平向搶險車輛駕駛員分發號牌等(每車兩個,貼於前擋風玻璃右上側和後窗中間),負責現場三道警戒線的布置,牛新中和曹海俊負責第一道警戒線(某村東停車場入口處),秦成變和榮俊峰負責第二道警戒線(災害現場),鄭重和王增平負責第三道警戒線(某村西),指揮車輛依序到達指定地點,負責現場的聯絡工作。

馮俊科、李建榮負責引導車輛按號牌順序停於指定停車位。

秦成變和榮俊峰負責將「滑坡現場,房屋掩埋處」標牌插於指定位置,鄭重和王增平將「地質災害危險區嚴禁進入」標牌插於指定位置。

(2)緊急搶險組

組長胡鐵臣帶領組員攜帶應急搶險裝備到大樓前列隊集合。

(3)技術資料組組長武軍帶領組員攜帶《晉源區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程家峪村1:10000地形圖》、《突發性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地質災害監測點台賬、基本信息表》。

(4)後勤保障組組長胡劍敏組織將礦泉水搬至車上。

調度聯絡組組派2人留於某村東警戒,疏導車輛停於臨時指定停車場;並於某村上游道路距現場1公里處設警戒線,專人把守。技術資料組提供有關技術資料,緊急搶險組胡鐵臣組織搶險人員立即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5)信息發布組組長張秀斌攜組員郝翠生、王鑫進行現場拍攝,組織發布信息。

10.10:30,各應急小組向總指揮匯報應急演練情況。

調度聯絡組王玉忠報告:「報告總指揮,調度組已封鎖通往危險區的道路,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請指示。」

總指揮王海全命令:「立即撤離受威脅群眾實施搶險!」

緊急搶險組胡鐵臣報告報告:「報告總指揮,緊急搶險組已將受威脅群眾全部撤離,並已妥善安排到安全地帶,沒有人員傷亡,請指示。」

技術資料組武軍報告:「報告總指揮,技術資料組通過現場勘查,現已基本查明某村滑坡的成因、規模大小、誘發因素等情況,根據儀器監測結果顯示,該滑坡變化已趨穩定,險情已基本消除。建議指揮部召開會議,研究應急響應結束的有關事宜。」

11.10:50,現場指揮部召開會議。

12.11:00分,應急總指揮王海全局長宣布演練結束:「通過此次演練,提高了我局應對突發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在臨災時能協調有序、快速高效地開展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進一步檢驗分局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機構內部各小組協作配合的實戰能力,演習達到預期目的,我宣布:演練結束。」。

一、具體分工

因本次演練預設場景為晉源分所所在地,故晉源分所不參與7月22日在局機關的統一集合,由晉源分所指派四人負責現場兩道警戒線的布置,每兩人為一組,對程家峪村東停車場入口處和災害現場設立警戒線,孫濤和王鼎負責引導車輛按號牌順序停於指定停車位。趙治國負責將「地質災害危險區嚴禁進入」標牌插於指定位置。秦成變負責將「滑坡現場,房屋掩埋處」標牌插於指定位置。

二、參演人員及乘坐車輛

(一)參演人員

王海全、王春光、楊愛鳳、段俊生、孟晉原,楊潤貴、胡劍敏、王玉忠、高宏俊、胡鐵臣、張秀斌、郝翠生、馮俊科、楊健、李有生、李建榮、秦本興、吳斌斌、武軍、常秀明、王增平、孟慶勇、李昕、趙治國、曹超穎、李永強、李國偉、馬海龍、張俊、閆建兵、焦冠、秦成變、榮俊峰、曹海俊、鄭重、牛新忠、王鑫、孫濤、黃文忠、王鼎。共40人。

(二)人員分組

(1)調度聯絡組組長王玉忠帶領鄭重、牛新中、曹海俊、王增平開展工作。

(2)緊急搶險組胡鐵臣帶領馮俊科、楊健、李建榮、秦本興、吳斌斌、常秀明、孟慶勇、李昕、曹超穎、李永強、張俊、焦冠、秦成變、榮俊峰開展工作。

(3)技術資料組武軍帶領高宏俊、馬海龍開展工作。

(4)後勤保障組胡劍敏帶領黃文忠、王鼎開展工作。

(5)信息發布組張秀斌帶領郝翠生、王鑫開展工作,按照演練流程,同步跟蹤攝錄,工作結束後,將所錄所攝的相關內容整理編輯後,刻錄光碟送局領導觀看。

(三)車輛乘坐

1號車:晉ABQ538,王海全、楊愛鳳、孟晉原

2號車:晉AFW993,王春光、胡鐵臣、馬海龍、李國偉

3號車:晉AHA976,段俊生、高宏俊、郝翠生、武軍

4號車:晉2Q699,楊潤貴、王玉忠、焦冠、曹海俊

5號車:晉AN3049,榮俊峰、牛新忠、鄭重、孫濤

6號車:晉AY3411,胡劍敏、黃文忠、王鼎、王增平

7號車:晉AZ5550,秦本興、李永強、秦成變、張俊

8號車:晉AZ5540,李建榮、馮俊科、常秀明、曹超穎

9號車:晉ACE266,楊健、孟慶勇、李昕、吳斌斌

0號車:晉ACD200(攝像車),閆建兵、張秀斌、王鑫

(四)演練服裝

參演本次演練的工作人員統一著迷彩服。

(五)搶險裝備

總指揮王海全佩帶「搶險總指揮」袖章,攜對講機、喊放器各1部。

副總指揮王春光佩帶「搶險副總指揮」袖章。

副總指揮楊愛鳳佩帶「搶險副總指揮」袖章,攜對講機一部。

副總指揮段俊生佩帶「搶險副總指揮」袖章。

副總指揮孟晉原佩帶「搶險副總指揮」袖章。

緊急搶險組胡鐵臣帶領搶險人員攜帶10把軍用鐵鍬,並負責將鐵鍬發放至具體參與搶險的人員手中。

各組組長佩帶袖章。

注意事項:

(1)各分所人員將應急搶險裝備全部攜帶車上以便演練時需用;

(2)參與演練人員應全程注意人員、行車安全,調度聯絡組需做好全程協調指揮工作;

(3)所有演練人員要准時到達,不得遲到,如有特殊情況需向總指揮請假;

(4)演練時應妥善保管所用裝備,結束後交由各組組長,由組長統一交回局地質災害應急指揮中心;

(5)參與演練車輛要保持清潔;

(6)演練全程服從總指揮安排部署,嚴禁擅自行動。

(7)調度聯絡組需與太古公路收費站做好協調工作,以保持車輛有序順利通行;

(8)其他未盡事宜在請示現場總指揮後執行。

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演練流程

主要操作程序:

1.晉源分所電話報告局值班室;

2.分局值班室工作人員報告局領導;

3.王海全局長電告辦公室主任胡劍敏;

4.召開應急動員會:

(1)楊愛鳳副局長報告局長,建議啟動我局突發地質災害搶險方案。

(2)王海全局長同意啟動我局地質災害搶險實施方案。

(3)楊愛鳳副局長命令現場各應急小組列隊集合,聽候指令。

5.各應急小組分別進入待命狀態。

(1)各小組負責人報告列隊情況。

(2)搶險車輛號牌發放。

(3)分組上車就位,出發。

6.應急處理。

(1)一是晉源分所設現場警戒線,插警示牌,二是調度組指揮車輛依序就位,三是調度組插滑坡標志牌,並專人職守。

(2)緊急搶險組胡鐵臣組織搶險人員立即開展搶險救災工作。

(3)技術資料組現場提供技術支持。

(4)後勤保障組組長胡劍敏提供物資保障。

演練照片

Ⅱ 地質災害應急

第二十五條 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國務院建設、水利、鐵路、交通等部門擬訂全國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報國務院批准後公布。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會同同級建設、水利、交通等部門擬訂本行政區域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

第二十六條 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包括下列內容:

(一)應急機構和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

(二)搶險救援人員的組織和應急、救助裝備、資金、物資的准備;

(三)地質災害的等級與影響分析准備;

(四)地質災害調查、報告和處理程序;

(五)發生地質災害時的預警信號、應急通信保障;

(六)人員財產撤離、轉移路線、醫療救治、疾病控制等應急行動方案。

第二十七條 發生特大型或者大型地質災害時,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應當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機構。必要時,國務院可以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機構。

發生其他地質災害或者出現地質災害險情時,有關市、縣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地質災害搶險救災工作的需要,成立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機構。

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機構由政府領導負責、有關部門組成,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統一指揮和組織地質災害的搶險救災工作。

第二十八條 發現地質災害險情或者災情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立即向當地人民政府或者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告。其他部門或者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接到報告的,應當立即轉報當地人民政府。

當地人民政府或者縣級人民政府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接到報告後,應當立即派人趕赴現場,進行現場調查,採取有效措施,防止災害發生或者災情擴大,並按照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關於地質災害災情分級報告的規定,向上級人民政府和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報告。

第二十九條 接到地質災害險情報告的當地人民政府、基層群眾自治組織應當根據實際情況,及時動員受到地質災害威脅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員轉移到安全地帶;情況緊急時,可以強行組織避災疏散。

第三十條 地質災害發生後,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啟動並組織實施相應的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及時將災情及其發展趨勢等信息報告上級人民政府。

禁止隱瞞、謊報或者授意他人隱瞞、謊報地質災害災情。

第三十一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按照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分工,做好相應的應急工作。

國土資源主管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建設、水利、交通等部門盡快查明地質災害發生原因、影響范圍等情況,提出應急治理措施,減輕和控制地質災害災情。

民政、衛生、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商務、公安部門,應當及時設置避難場所和救濟物資供應點,妥善安排災民生活,做好醫療救護、衛生防疫、葯品供應、社會治安工作;氣象主管機構應當做好氣象服務保障工作;通信、航空、鐵路、交通部門應當保證地質災害應急的通信暢通和救災物資、設備、葯物、食品的運送。

第三十二條 根據地質災害應急處理的需要,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緊急調集人員,調用物資、交通工具和相關的設施、設備;必要時,可以根據需要在搶險救災區域范圍內採取交通管制等措施。

因救災需要,臨時調用單位和個人的物資、設施、設備或者佔用其房屋、土地的,事後應當及時歸還;無法歸還或者造成損失的,應當給予相應的補償。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地質災害災情和地質災害防治需要,統籌規劃、安排受災地區的重建工作。

Ⅲ 汶川地震救災物資給各災區分配的相關數據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根據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授權發布:

據民政部報告,截至30日12時,全國共接受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總計399.24億元,實際到賬款物合計352.77億元(其中到賬捐款297.49億元,物資折價55.28億元),已向災區撥付捐贈款物合計106.72億元。其中,民政部到賬捐款18.18億元,向災區撥付12.766億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到賬捐款36.05億元,向災區撥付9.93億元;中華慈善總會到賬捐款6.81億元,向災區撥付3.20億元。各省區市到賬捐款214.59億元,已向災區撥付70.74億元。外交部、港澳辦、台辦等相關部門到賬捐款21.86億元,已向災區撥付10.08億元。

據民政部報告,截至30日12時,向災區調運的救災帳篷共計66.45萬頂、被子427.05萬床、衣物1039.64萬件、燃油56萬噸、煤炭115萬噸。

據住房城鄉建設部報告,截至29日,四川災區過渡安置房已安裝3400套、正安裝6300套、待安裝15700套,生產地已發運23500套、待發運35700套。

據總參謀部報告,截至29日24時,搶險救災人員已總計解救、轉移764788人,從廢墟中挖掘出來的生還者6541人。

據衛生部報告,截至30日12時,因地震受傷祝願治療合計88617人,已出院58356人,仍有13828人住院,共救治傷員471589人次。重慶、江蘇、浙江、廣東、湖北、湖南等20個省區市共接收四川傷員8668人。

據中國地震局報告,29日12時至30日12時,汶川地震主震區監測到4.0至4.9級餘震2次,3.9級以下餘震172次。主震區已累計監測到餘震9304次。

據財政部報告,截至30日12時,各級政府共投入抗震救災資金224.17億元,其中中央財政投入181.4億元,地方財政投入42.77億元。
國務院抗震救災總指揮部權威發布:

截至6月10日12時,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46人遇難,374072人受傷,失蹤17516人。因地震傷病住院治療合計95252人,已出院76853人,仍有15802人住院。從四川轉外省市傷員仍住院9379人。

截至10日12時,共接受國內外社會各界捐贈款物總計444.32億元,實際到賬417.66億元,已向災區撥付137.50億元。

Ⅳ 大方縣長石鎮灣子村年度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2013年6月)

為提高全員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變能力,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安全意識及自我保護意識,最大限度地減少或避免突發性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根據演習需要,特製定本方案。

一、演習范圍、地點、時間、規模

范圍(演習人員,計121人):長石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幹部職工,灣子村部分群眾。

地點:大方縣長石鎮灣子村。

時間:2013年6月。

規模(觀摩人員,約60人):市國土資源局、市地災辦、縣政府領導、長石、興隆、八堡、果瓦等4個鄉鎮分管國土領導、國土資源所人員、有地災隱患點的村幹部和監測人員。

二、組織機構(指揮部)

指揮長:文朝春 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副指揮長:劉顯濤 鎮黨委副書記,袁其敏 縣地災辦主任,張志雲 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羅昆 鎮黨委委員、政法委書記,謝曰光 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陳世奎 鎮黨委委員,王家學 鎮黨委委員副鎮長,張雷 副鎮長

陳如仲 副鎮長。

成員:周海 鎮派出所長,劉漢軍 財政分局長,楊明 鎮社會事務辦主任,殷錦亮 鎮衛生院長院長,塗元政 鎮農業服務中心主任,蘭修富 鎮安監站長,吳勝松 村建站長,王順兵 鎮黨政辦負責人,陳建剛 縣國土資源局綜合股負責人,雷勇 縣國土資源局地質股負責人,羅克義 鎮國土所長,陳學芬 灣子村支書。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在黨政辦,由王順兵任辦公室主任,羅克義任副主任,抽調人員專門辦公,具體負責處理、協調、督促演練相關事宜。

(一)辦公室工作任務

1.負責演習前期准備籌備工作

(1)落實演習所需物資器材及相關道具

(2)負責主席台橫標(「大方縣長石鎮2013年度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警戒線等,製作紅袖套35個,內容為:指揮長1個、副指揮長1個,現場搜救組組長1個、副組長1個,險情監測組組長1個,治安警戒組組長1個,醫療救護組組長1個,災民安置組組長1個,物資保障組組長1個,宣傳報道組組長1個,其餘為搶險救災;製作救災紅旗7面,內容為:現場搜救組、險情監測組、治安警戒組、醫療救護組、災民安置組、物資保障組、宣傳報道組;

(3)音響播放器一台(播放背景音樂),

(4)負責演習結束後的掃尾工作,組織收回演習物資器材,清理現場。

2.負責書寫標語

(1)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3)解決災民基本生活,組織生產自救互救。

(4)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購置擴音器10台、觀摩台桌布、警示牌。

三、參演人員組成及任務區分

(一)導調組(7人)

組長:劉顯濤 鎮黨委副書記

副組長:張志雲 紀委書記

成員:高志娟、孔德麗、陳祿領、張小丹、鄒麗

工作職責:負責各應急搶險小組在指定的地域集結整隊,調度各小組入場、出場順序,落實觀摩地點,調度觀摩人員在指定地點觀摩。

(二)作業人員

1.治安警戒組:(11人)

組長:羅昆 鎮政法書記

成員:周海、周登成、肖文海、熬利賦、余鵬、鄒緒衛、李紹陽、韋虎、陳方、張偉

工作職責: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負責災區治安和刑事案件的偵破工作;對地質災害區現場實施戒嚴封鎖;組織災區現場治安巡邏保護;負責疏散受災區內無關人員,協助應急搶險組轉移災區村民及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2.現場搜救組:(16人)

組長:謝曰光 鎮武裝部長

副組長:周雲松 計生管理中心主任

成員:王順兵、鄭飛、王碑清、蘭修富、王遠旗、張志向、謝康、曾明雲、鮮昶、楊鑫、張明揚、陳鑫、周鵬、陳明江、李新

工作職責:迅速組織民兵應急分隊趕赴災區現場組織搶險救災,負責組織、指導遇險人員開展自救和互救工作;負責統一調集、指揮現場施救隊伍,實施現場搶險救災;負責實施搶險救災工作的安全措施,搶救遇險人員和轉移災害現場的國家財產;完成現場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3.險情監測組:(3人)

組長:張雷 副鎮長

成員:羅克義、萬都貴

工作職責: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影響范圍和人員財產損失情況,確定地質災害等級;設立專業監測網點,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對可能再次發生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再次發生災害的措施;提供災害發生地詳細准確的氣象預報;提出人員財產的撤離、轉移最佳路線和災民臨時安置地點的意見;完成鎮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指揮部交辦的其他工作。

4.醫療救護組:(8人)

組長:陳如仲 副鎮長

成員:殷錦亮、余磊、陳禮剛、陳禮莎、徐梅、黃蘊潔、胡瑩瑩

工作職責:迅速組建、調集現場醫療救治隊伍;負責聯系、指定、安排救治醫院,組織指揮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減少人員傷亡;負責調集、安排醫療器材和救護車輛;負責向上級醫療機構求援;認真搞好災區的衛生防疫工作,確保在災情發生後不發生各種傳染性疫病。

5.災民安置組:(11人)

組長:王家學 副鎮長

成員:楊明、塗元政、胡亮、丁發興、趙海松、余琪海、王 巽、文武、羅景、吳勝松

工作職責:負責災民的臨時安置工作,搭建救災帳篷、發放受災群眾救災物資;

6.後勤物資保障組:(5人)

組長:劉漢軍 財政分局長

成員:陳仕興、馬慶芬、陳福勝、劉國才

工作職責:負責搶險救災經費及時足額到位;負責救災物資的調運、儲存和發放;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

7.宣傳報道組(3人)

組長:陳世奎 鎮黨委委員

成員:羅莉、陳婷

工作職責:負責開展災區群眾的宣傳工作,拍照、攝像,開展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8.群眾參演組(57人)

組長:陳學芬 灣子村支書

成員:劉吉芬、羅再會、肖祥、陳德龍、劉永健、熊鷹

工作職責:負責組織60歲以下群眾50人安全轉移,做好群眾工作。

四、准備工作

(1)長石鎮人民政府於5月6日下午14:30在鎮政府會議室召開鄉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成員單位及灣子村幹部等參加的「大方縣長石鎮灣子村2013年度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專題會議,宣布演習方案,進行動員部署。

(2)各工作組准備一切演習所需用品,並組織本組人員進行演練。

(3)演習指揮部辦公室負責購買演習所需物資及演習結束後物資的回收。

(4)指揮部組織各組進行綜合預演。

(5)指揮部召開鄉直有關單位負責人參加的實戰演練准備會議,對正式演練作全面安排部署。

五、演習程序

假定場景:受強降雨影響,長石鎮灣子村杉林、順山、長山組後側危岩山體裂縫不斷增寬增大,部分危岩體已發生崩塌,嚴重威脅杉林、順山、長山組80多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危急,鄉應急救援指揮部接到國土資源所報告後,按應急預案迅速組織力量實施緊急救援,妥善安置受災群眾,幫助受災群眾恢復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1)2013年5月7日上午9:40,鎮國土資源所接監測人報告,灣子村杉林、順山、長山組後側危岩山體裂縫不斷增寬增大,部分危岩體已發生崩塌,嚴重威脅杉林、順山、長山組80多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危急,需作緊急避讓。

(2)9:40—9:45,鎮國土資源所接到報告後立即向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副指揮長報告。

(3)9:45—9:50副指揮長向指揮長報告。

(4)9:50—9:55鎮指揮部指揮長宣布立即啟動「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

(5)9:55—10:10救援人員裝備集結

(6)10:10—11.00行動實施。

(7)11:00—11:20恢復重建。

(8)11:20—11:30演習小結(領導講話)略

六、實施方案

演練背景(畫外音):長石鎮是地質災害多發區之一,全鎮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8處,涉及5個村,8個組,威脅73戶304人,其中2013年度重要隱患點1個。目前,正值地質災害多發的汛期,灣子村杉林、順山、長山組崩塌面積約450萬立方米,危及59戶村民256人,236間房屋安全。2013年以來,遇連續降雨(大雨、暴雨)等因素的作用,導致裂縫擴展明顯加劇,目前該崩塌處於變形過程中,有整體失穩的可能性,直接威脅著居住在下面的村民的生命財產安全。

(一)行動准備階段

副指揮長:「指揮長同志,6月5日9:20接鎮國土資源所報告,我鎮灣子村順山組後側危岩山體因受連續降雨影響,裂縫不斷增寬增大,有發生崩塌的危險,嚴重威脅順山組80多名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危急,建議立即啟動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指揮長:立即啟動應急預案。

副指揮長:是。

副指揮長:各小組注意,各小組注意,迅速收攏人員,准備搶險所需裝備、物資器材,立即向灣子村移民安置點集結。

各組組長(依次答):是。

(各小組依次迅速向灣子村移民安置點集結待命)

入場順序:應急搶險組→醫療救護組→治安警戒組→險情監測組→災民安置組→宣傳報道組

(小組長按入場順序,依次整隊向副指揮長報告)

應急搶險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應急搶險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應急搶險組組長:是。

醫療救護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醫療救護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醫療救護組組長:是。

治安警戒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治安警戒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治安警戒組組長:是。

險情監測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險情監測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險情監測組組長:是。

治安警戒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治安警戒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治安警戒組組長:是。

災民安置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災民安置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災民安置組組長:是。

物資保障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物資保障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物資保障組組長:是。

宣傳報道組組長:副指揮長同志,宣傳報道組集合完畢,請指示。

副指揮長:原地待命。

宣傳報道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指揮長同志,救援人員、裝備集結完畢,是否組織向事發地開進,請指示。

指揮長:立即區分各組任務,迅速組織開進進行應急搶險。

副指揮長:是。

副指揮長:各小組注意,現在進行應急救援任務區分,應急搶險組。

應急搶險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的主要任務是立即發布預警信號,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村民按原定路線有序安全轉移,要組織搶險人員火速趕往災區,按照原定的編制序列和目標任務快速趕到災區實施搶救,迅速組織災區村民和物資快速有序安全撤離到各安置點,同時注意加強自身安全保護。

應急搶險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治安警戒組。

治安警戒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的主要任務是立即封鎖進入危險區的村組公路、進入崩塌危險區的村道;同時設置警戒,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對災區實施治安巡邏,警衛警戒,保證災區安全。

治安警戒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險情監測組。

險情監測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主要負責崩塌地段險情監測,設置危險標志,及時報告險情監測情況。

險情監測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醫療救護組。

醫療救護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隨應急搶險組一同行動,立即展開現場救治,全力搶救受傷人員。

醫療救護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災民安置組。

災民安置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迅速劃定災民安置點,搭建救災帳篷,妥善安排受災群眾生活。

災民安置組長:是。

副指揮長:宣傳報道組。

宣傳報導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你組主要負責搞好現場災情及救援情況報道和災民安置點群眾的宣傳教育。

宣傳報導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以上各組任務區分完畢,大家是否明白?

各組組長(齊答):明白。

(二)行動實施階段

副指揮長:各組注意,組織所屬人員迅速向順山組事發地開進,立即開展搶險救援工作。

各組組長齊答:是。

各組組長:××組,立正,跑步走(按照應急搶險組→醫療救護組→治安警戒組→險情監測組→災民安置組→宣傳報道組順序,依次將隊伍帶到指定位置,組長進一步區分任務後,組織實施。)

背景音樂:雷雨聲(應急分隊隊員拉響預警信號警報)

場景一

預警信號警報聲響起,應急搶險組跑步到事發地展開應急救援、轉移受災群眾,時間20分鍾。

場景二

治安警戒組(立即封鎖事發現場,在公路兩端和正面設置治安警戒線,防止無關人員進入危險區,維持災區治安秩序。

場景三

險情監測組(跑步到事發地劃定災害危險區,設立警示標志,負責崩塌地段險情監測)

應急搶險組組長:指揮部,指揮部,應急搶險組呼叫。

副指揮長:收到,請講。

應急搶險組組長:在順山組公路有一處路段因雨水沖刷垮塌,影響受災群眾安全撤離,另有一危舊茅草房因昨夜大雨垮塌,懷疑有群眾被埋,急需重型機械支援。

副指揮長:繼續查清現場情況,做好搶險隊員安全保護,組織群眾安全撤離。

應急搶險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後勤物資保障組。

後勤物資保障組長:到。

副指揮長:順山組災區道路堵塞,有房屋垮塌,立即組織挖掘機進場作業,參與搶險救援工作。

後勤物資保障組長:是。

場景四

挖掘機進場作業,緊張搶修通往災區道路,清理垮塌房屋,配合搜救受災群眾。

場景五

醫療救護組,隨應急搶險組一同行動,參與對受災群眾轉移救護,民兵應急分隊隊員4人抬一名受傷群眾,兩名醫務人員一人手提輸液瓶、一人拿氧氣袋護送至救護車。

場景六

災民安置組(在移民安置區劃定安置點,搭建帳篷,負責受災群眾安置工作,引導轉移群眾進入安置點)。

場景七

宣傳報道組在安置地域張貼宣傳標語,進行宣傳鼓動,(「預防地質災害,確保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實行預防為主,避讓與治理相結合的地質災害防治方針。」、「群測群防,防治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災害,建設美好家園。」、「房前屋後,高陡邊坡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易發區。」、「邊坡隱患險於明火,防治避讓勝於救災。」、「地質災害防治以避讓為先。」、「普及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等標語)。

場景八

應急搶險組跑步到事發地展開救援後,組織受災群眾向安置區安全轉移,轉移工作正緊張有序地進行。

群眾背著行李、牽著牛、馬等牲畜,在救援人員的引導下陸續進入安置區。

(一些年長行動不便及年幼的群眾在民兵、醫療救護人員的背、扶下撤離危險地帶,轉移出來的群眾在救援人員的組織下,成兩路向安置區轉移。)

場景九

災民安置組引導群眾進入安置點,妥善安置。

災民安置組組長:指揮部,受災群眾已全部進入安置點,並得到妥善安置,現救災生活物資已運達災區,是否發放,請指示。

副指揮長:立即登記受災人員,清點救災物資,做好發放准備。

災民安置組組長:是。

副指揮長:指揮長同志,救災生活物資已運達災民安置點,是否立即向災民發放。

指揮長:立即發放。

副指揮長:是,災民安置組。

災民安置組組長:到。

副指揮長:立即發放救災物資。

災民安置組組長:是。

災民安置組按照指揮部指令,現場組織發放食品、水等物資,時間10分鍾。

應急搶險組:指揮部,全線撤離完畢,已設好警戒、切斷電源水源。

副指揮長:繼續開展搜救,防止人員遺漏。

應急搶險組:是。

警衛警戒組:指揮部,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已封鎖,警戒工作有序進行。」

副指揮長:「繼續加強危險區治安巡邏,防範不法分子進入危險區,借機盜竊群眾財物,破壞生產生活設施。

警衛警戒組:是。

醫療救護組:指揮部,撤離過程中有一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臨時醫療點已建立,工作正常開展。

副指揮長:繼續開展傷員救治,做好災區衛生防疫工作。

醫療救護組:是。

災民安置組:指揮部,所有轉移出危險區域的災民已全部安置完畢。

副指揮長:明白,繼續配合做好安置災民的思想穩定工作。

災民安置組:是。

災情監測組:指揮部,據監測組監測,崩塌變化已趨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戒。

副指揮長:繼續加強監測。

災情監測組:是。

副指揮長:指揮長同志,目前,被圍困群眾已全部轉移到安全地帶,撤離過程中有一人因摔跤受輕傷,已得到緊急處理,無其他人員傷亡,全部轉移受災群眾已得到妥善安置。建議灣子村委繼續做好受災群眾的思想穩定工作,鎮政府相關部門協助組織開展自救互救,盡早恢復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指揮長:同意,後續工作交由灣子村委負責,鎮政府相關部門協助,一定要將受災群眾妥善安置好,盡早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

副指揮長:是。

(三)恢復重建階段

副指揮長:各組注意,應急搶險救援工作已基本告一段落,經指揮部研究決定,後續工作交由灣子村委負責,鎮政府相關部門協助,繼續做好受災群眾的思想穩定工作,組織開展生產自救互救,盡早恢復災區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各組除險情監測組和治安警戒組留部分人員繼續加強危岩地段險情監測和危險區治安警戒外,其餘人員准備組織撤回。

各組組長(依次)答:明白。

場景十

各組在作業點收攏人員,集合整隊,待指揮部下達指令後,將參演人員帶到主席台前集合。時間5分鍾。

副指揮長:各組注意,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結束,迅速將各組人員帶到主席台前集合。

各組答:是。

(各組將所屬人員帶到指定位置集合整隊。時間約3分鍾。)

副指揮長:立正,指揮長同志,長石鎮2013年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實施完畢,請指示,。

指揮長:稍息。

副指揮長:是,稍息。

(各組參演人員在主席台前稍息,保持好隊形,待領導講話結束後分別組織參演人員返回。)

Ⅳ 年度全國地質災害應對工作總結評估報告

本報告所指的地質災害主要是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縫災害。評估方式採用收集資料和綜合分析,評估依據是《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應急管理工作的意見》和《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評估重點是國家層面關注的重大地質災害,即特大型和大型地質災害災情或險情。

本報告中所有統計數據未包含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相關數據。

一、基本情況

2013年全國共發生地質災害15403起,其中滑坡9849起、崩塌3313起、泥石流1541起、地面塌陷371起、地裂縫301起、地面沉降28起,直接經濟損失102億元。造成人員傷亡的地質災害有203起,共造成481人死亡、188人失蹤、264人受傷。與2012年同期相比,2013年地質災害發生數量、造成死亡失蹤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均有所增加,分別增加7.5%、78.4%和93.2%(表1)。

表1 2013年與2012年同期地質災害基本情況對比

2013年我國除上海、天津外的其餘29個省(區、市)均發生過不同數量的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甘肅、四川、廣東、湖南、浙江和廣西等省(區、市)。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居於前三位的依次是甘肅、四川和廣東等省;因災死亡失蹤人數居於前三位的依次是四川、西藏和雲南等省(區);因災直接經濟損失居於前三位的依次是甘肅、四川和遼寧等省。

二、應對工作總結評估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突發地質災害應對工作,國務院領導同志多次做出明確指示。我部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在工作中不斷創新機制,完善措施,全力做好地質災害應對工作,最大限度地減少人民群眾生命財產損失。

通過召開2013年全國地質災害應急工作會議,總結以往工作的經驗與教訓、研討工作推進措施並部署全年地質災害應急工作,為全年地質災害應對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堅實可靠的保障。2013年,在相關部門的密切合作下,在各級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專業技術人員、咨詢專家和群測群防員的共同努力下,全國突發地質災害應對工作取得顯著成績。

(一)各級黨委政府狠抓落實。

2013年各級地方黨委、政府認真扎實推進各項工作。一是建立健全組織機構。全國已有21個省份、161個市、990個縣建立了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26個省份、171個市、420個縣建立了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支撐機構。我部建立了全國地質災害應急專家庫和7個區片應急專家隊伍,就近指導地方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工作。二是中央和地方加大了防治經費投入力度。全國共有30個省(區、市)、208個市(地、州)、1179個縣(市、區)設立了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三是加強了地質災害調查評估與隱患排查工作。全年共完成地質災害勘查1萬余處;四川蘆山「4·20」地震發生後,派出67個工作組、500餘人次開展震區地質災害調查,編錄地質災害隱患點14319處;在三峽庫區建立了255處重大崩塌滑坡和重點庫岸段的專業監測網並實施了專業監測,完成了28個縣(區)級監測站的建設和縣(區)、鄉(鎮)、村(組)三級群測群防監測體系建設,實現了對3049處崩塌滑坡(涉及59.5萬人)動態有效監測,並啟動了三峽後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全國共有2032個城鄉建設及相關規劃、10萬多個工程建設項目實施了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15萬個隱患點進一步完善了防災預案;四是應急演練與技術培訓工作卓有成效。2013年全國共組織開展不同規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1.7萬次,參加人數達129萬多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開展技術演練與培訓123次,參加人數達4萬多人次;全年共培訓群測群防員超過40萬人次。五是總結經驗,推廣成果。調研總結各地防治工作經驗,組織開展群測群防工作經驗交流。通過報紙和網路等媒體,向各地推廣宣傳好的經驗做法,明顯提升了地質災害應急防治能力。

(二)相關部門配合密切。

我部與國務院相關部委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加大協同防治地質災害的工作力度。一是繼續深化與中國氣象局合作開展預警預報工作,國土資源部門與氣象部門信息共享和信息通報機制更加健全和完善,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精細化水平得到顯著提高。通過建立部門聯合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平台,全國已有30個省(區、市)、323個市(地、州、盟)、1880個縣(市、區)建立了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體系。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工作已被社會各界尤其是地質災害多發區的人民群眾廣泛接受。聯合開展全國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十年工作總結,總結了預警工作機制、技術方法和減災成效等方面的成功經驗與存在問題,為改進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礎。二是與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及各級地方政府努力加大全國特大型地質災害防治專項資金投入力度,中央和地方財政2013年投入資金超過200億元。三是與水利、教育、環境保護、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旅遊、能源和科技等部門協調聯動,繼續加強相關領域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在地質災害評估與監測等方面進展明顯。

(三)國土資源部門指導有效。

以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作為地質災害防治最高價值准則,認真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一是部署工作周密及時,2月即召開2013年度全國地質災害趨勢預測會商會,分析形勢,研判趨勢,確定防範重點。3月下發通知,提出總體工作要求。4月召開全國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視頻會議、5月召開全國地質災害應急管理工作暨技術培訓會,進行全面動員和部署。在汛期和關鍵時段召開3次全國視頻會,針對降雨、台風、冰雪凍融等可能引發地質災害的情況,發出相關防災通知19次,對防治工作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11月召開全國地質災害災情統計研討會,強調了新形勢下地質災害災情統計和地質環境綜合統計工作的重要性,並對各省(區、市)地質災害統計人員進行了災情報送標准、規范和技術要求培訓。二是加強監督指導,開展巡查排查復查。我部全年共50餘次派出由部領導和司局負責同志帶隊的工作組檢查指導,在31個省(區、市)安排100餘名區片專家長期駐守。針對局地強降雨、台風等天氣,各地充分發揮群測群防體系作用,做到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後復查。省市縣三級共組織督促檢查組、隱患巡查組超萬次。針對1月11日雲南鎮雄縣果珠鄉山體滑坡、3月29日西藏墨竹工卡縣滑坡、4月20日四川蘆山7.0級強烈地震、7月10日四川都江堰市三溪村山體滑坡、7月22日甘肅漳縣岷縣6.6級地震等重、特大型地質災害事件,均及時啟動應急預案,派出工作組及專家組指導開展應急處置工作。三是繼續完善監測預警信息發布,全年共製作170份汛期國家級地質災害預警預報產品,在中央電視台發布111次(橙色預警92次、紅色預警19次),在國土資源部門戶網站、中國地質環境信息網、國土資源手機報發布160次(黃色預警以上)。通過網路QQ群建立地質災害預警多媒體共享服務平台,可隨時瀏覽查閱。另外,針對台風、地震等緊急情況開展的應急預警工作取得了較好效果。例如,四川「4·20」蘆山地震抗震救災期間,發布地震區地質災害紅色預警7次、橙色預警4次,提醒當地居民和救災人員注意防範地震餘震及降雨誘發的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10月6日,為防範「菲特」台風可能引發的地質災害,我部協同中國氣象局以及浙江、江西、安徽和福建等省,應急啟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發布地質災害紅色預警信息,警示當地居民和提醒相關部門注意地質災害防範。

(四)群測群防應對能力提升。

大力加強群測群防隊伍建設,組織培訓大批群測群防監測員,增加群測群防覆蓋范圍,提升基層突發地質災害應對能力。一是繼續開展以縣(區、市)為對象的群測群防有組織、有經費、有規劃等的「十有縣」建設,全國「十有縣」總數達到1765個,覆蓋95%以上的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同時啟動了地質災害防治高標准「十有縣」建設。二是加強地質災害防治知識尤其是臨災應急避險知識的宣傳力度,採取多種簡便易懂、易學易會的方式,推廣宣傳地質災害「五步避險法」、抗擊地質災害典型事跡等,使幹部群眾的防災知識、避險意識進一步增強。三是各地群測群防隊伍建設繼續發展,全國群測群防員已超過35萬名,已成為應急避險和重特大地質災害應急處置的重要工作力量。

(五)應急隊伍逐步建實建強。

隨著地質災害應急工作的開展,應急隊伍力量蓬勃發展。一是應急隊伍建設迅速發展,按照分級負責的原則,分級設立了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應急專業技術支撐隊伍。二是專業技術力量不斷加強。全國各級應急機構共有數千名應急專家分布在各省(區、市)指導地質災害應急防治工作,近3500傢具有地質災害防治資質的專業隊伍共計20多萬人承擔著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及勘查、設計、施工、監理等工作,汛期派出專家3000餘人次參與2013年的地質災害排查、巡查、核查和應急處置。三是廣泛調動社會力量開展地質災害防治,通過組織培訓、宣傳教育等方式,動員大專院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志願者隊伍,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

(六)保障措施得力有效。

為有效開展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並不斷豐富和完善。一是加強隊伍的組織管理,明確參與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人員職責定位。各級職能部門完善監督考核制度,不斷優化目標,細化工作內容。二是加快完善地質災害應急制度與技術標准體系,積極推進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標准、應急處置技術指南、應急裝備配置標准、應急防治技術要求、應急演練指南等規章制度的制定工作,規范地質災害應急響應行動。三是建立地質災害防治資金保障制度。會同相關部門加大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廣拓資金渠道,鼓勵企業和個人投入,爭取國際組織資助和社會民間捐助。地質災害防治資金,實行專款專用,並加大審計力度,保證資金的有效利用。四是建立地質災害防治物資儲備制度。對地質災害應急處置、勘查設計、施工、監測等方面的物資進行有效儲備管理。

三、工作建議

汛期(5-9月)是地質災害的主要發生期,地質災害防治形勢依然嚴峻。2014年,國土資源部將繼續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防災減災的各項要求,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面臨的嚴峻形勢,切實加強日常防災工作,重點做好四川、雲南、重慶、貴州、遼寧、廣東、廣西、福建、陝西、甘肅、浙江、安徽、新疆、山西、西藏、青海、吉林、河南等省(區、市)的地質災害隱患排查工作,有效防範因異常強降雨引發的地質災害;特別關注三峽庫區、汶川、玉樹、彝良、雅安、漳縣岷縣等地震災區和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區;注意防範沿海地區由於台風引發的突發性地質災害。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繼續全面貫徹落實《決定》。

一是研判趨勢,實時分析雨情、水情、災情、險情的動態變化,有針對性地做好工作部署和措施落實。二是以人為本,積極主動避災,一旦有極端氣象或成災跡象,立即把危險地帶人員撤出,把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三是狠抓重點,重點防範城鎮、鄉村、丘陵山區、旅遊景點等人員集中區和交通幹道、重要流域、重點設施周邊等部位,尤其要強化工程施工場所人員的防災意識,落實防範措施。四是加強落實,狠抓調查排查、監測預警、宣傳演練、綜合防治、應急搶險、科技研究等工作的落實,克服鬆懈、麻痹等思想。五是協調配合,加強與相關部門溝通,建立聯防聯控機制,做好防災信息共享、應急預案完善、防治資金安排、應急救援處置等工作,統籌做好地災防治與城鄉規劃、生態整治、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工作,有效消除地災隱患,規避災害風險。

(二)建立健全地質災害應急體系。

健全完善各級地質災害應急管理機構和國家級地質災害應急技術指導中心與地質災害應急區域分中心,指導重點省(區、市)建實建強地質災害應急專業隊伍。實現地質災害易發省(區、市)應急會商的互聯互通,初步建成應急信息支撐平台,建設地質災害防災減災與應急技術標准體系,顯著提高我國地質災害應急業務技術水平。

(三)進一步加強宣傳、培訓與演練。

擴大地質災害防治知識的宣傳覆蓋面,豐富宣傳方式。根據實際要求組織相關培訓與演練,督促、指導各省級國土資源主管部門開展相關地質災害應急培訓與演練。

四、典型案例分析

2013年,因災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以上的特大型地質災害113起,造成312人死亡失蹤、14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57.3億元;因災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經濟損失500萬元以上1000萬元以下的大型地質災害有194起,造成63人死亡失蹤、48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3.5億元。2013年3起典型地質災害情況如下:

(一)雲南省鎮雄縣趙家溝「1·11」滑坡災害。

1.基本情況。

2013年1月11日8時18分,雲南省昭通市鎮雄縣果珠鄉高坡村趙家溝發生滑坡災害,造成46人死亡、2人受傷。

通過現場調查、無人機獲取影像分析等,測算滑坡啟動物源體長約120米、寬約110米、平均厚約16米,總體積約21萬立方米。滑坡物源啟動後,在快速運動過程中對斜坡和溝谷的殘坡積土層進行碰撞和鏟刮,裹攜了大量岩土體和碎屑物,使滑坡堆積體體積增加至約40萬立方米。滑坡途中發生兩次碰撞偏轉,形成滑程約900米的高速遠程滑坡。

2.成因分析。

趙家溝滑坡是一起在特殊地形地貌、地層岩土和氣象條件下形成的,具有突發性、隱蔽性和破壞性的特大型地質災害,主要成因如下:

一是地形地貌山高坡陡。滑坡後緣高程1735米,趙家溝村民組所在地高程1556米,高差達179米。滑坡區陡坎與斜長緩坡交替,整體地形坡角約35度,滑坡所處的陡坎部位的地形坡角達50度,斜坡穩定性較差。

二是斜坡岩土體鬆散破碎。滑坡發生在第四紀鬆散的殘坡積粘性土夾碎塊石中,主要由二疊紀軟弱砂頁岩風化破碎形成,十分鬆散,整體性差、強度低。

三是冰雪凍融導致土體軟化、強度降低。滑坡發生區域長期乾旱,近一個月來持續雨雪凍融天氣,地表水不斷滲入鬆散土體,使土體含水量增加、自身重量增大、土體軟化、強度降低,斜坡在重力作用下易於變形破壞。

四是受到彝良地震的影響。滑坡發生地距2012年「9.7」彝良地震震中約100千米,是彝良地震的Ⅳ度影響區,地震對斜坡岩土結構和土體完整性有一定影響。

3.應急處置。

(1)趙家溝上方斜坡及平台上滑坡堆積物結構鬆散,有再次向下滑動的可能,對該區域開展監測巡查工作,避免堆積物再次向下滑動造成人員傷亡;

(2)滑坡區東側不穩定性斜坡穩定性差,對下方趙家溝、曾家寨村民小組構成威脅,加強監測,居民轉移安置;

(3)開展村莊搬遷選址場地地質環境調查評估和災後恢復重建工作;

(4)加強專業指導,完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發現地質災害隱患及時納入了監控范圍。

4.啟示。

(1)在西南山區,特別是雲、貴、川接壤的烏蒙山區,除關注汛期多雨對滑坡等突發地質災害的觸發外,持續時間長、地表徑流少、入滲多的久雨(雪)也是觸發滑坡災害的主要因素,需要加強監測預警。

(2)加強對冬季雨雪天氣引發地質災害及高位遠程滑坡的預警預報及防治技術研究。

(二)西藏墨竹工卡縣「3·29」特大型滑坡災害。

1.基本情況。

2013年3月29日凌晨6時許,西藏自治區拉薩市墨竹工卡縣扎西崗鄉普朗溝澤日山東坡約30萬立方米塊碎石土體殘坡積物失穩滑動,其後推動前緣鬆散堆積體失穩形成整體滑動。滑坡進入溝谷後,進一步鏟刮溝底和兩側鬆散堆積物,形成約2000米的滑坡-碎屑流,溝口段堆積體長約600米、寬70~180米、厚15~25米,總體積約200萬立方米。滑坡碎屑流摧毀掩埋溝口施工人員暫住地,災害造成66人死亡、17人失蹤。

2.成因分析。

「3.29」滑坡災害是在地形陡峻、岩石破碎、冰雪凍融強烈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形成的一起特大型滑坡-碎屑流地質災害。滑坡成因如下:

(1)滑坡位於普朗溝源頭,地形陡峻,坡度達42度~45度,呈「V」型狹長溝谷,滑坡源頭到堆積區長約2000米。滑坡後緣高程5359米,前緣高程4535米,高差824米。

(2)區內地質條件復雜,推覆構造、滑覆構造發育,新構造活動強烈。出露地層主要有多期形成的火成岩、沉積岩,岩石蝕變強烈,岩體破碎。表層第四系主要為塊碎石層,被當地群眾稱為「澤日山」(意即「碎石山」)。

(3)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期間,氣候極度乾燥,3月以後,連續多次陣雪,雪水滲透,降低了斜坡體穩定性。

(4)滑坡的啟動過程系後緣殘坡積體失穩滑動,推動前緣鬆散堆積體,形成整體滑動。

3.應急處置。

開展普朗溝流域地質災害隱患排查,評估選定下游群眾的搬遷點。加強群測群防工作,落實監測預警責任人,發放地質災害防災工作明白卡,標明對地質災害位置、誘發因素、居民注意事項、預警信號、撤離路線和避險安置點等,努力降低地質災害的危害。

4.啟示。

(1)加強對滑坡隱患點源頭的監測預警,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地質災害預防知識,指導群眾提高識別地質災害隱患點的能力。

(2)高度重視居民區、工程建設區、工礦企業、旅遊區和臨時人員居住地等場址的地質安全評估,加強監測預警,落實防災預案和責任制,有效減輕或避免地質災害的危害。

(三)四川都江堰市三溪村「7·10」特大型滑坡災害。

1.基本情況。

2013年7月10日10時30分,四川省都江堰市中興鎮三溪村一組發生大型高位山體滑坡災害。災害共造成45人死亡、116人失蹤。

2.成因分析。

滑坡災害所處區域為龍門山向成都平原的過渡地帶,地貌上屬於構造侵蝕地貌和全新統沖洪積堆積地貌。出露地層主要為白堊系的砂礫岩,岩體強度大。自7月8日20時起,都江堰市出現區域性大暴雨天氣,至7月10日20時,累計最大降雨量達到1059毫米,是1954年都江堰市有氣象記錄以來雨量最大的一次降雨。

經調查,滑坡後緣高程1132米,前緣高程755米,高差377米。滑坡堆積區長約1200米,平均寬約150米,平均堆積厚度10米,估算滑坡體積約180萬立方米。滑坡位於自然斜坡的陡傾地帶,中部溝谷堆積有大量鬆散碎屑物,下部為地勢較為平坦的村莊。特大暴雨形成的坡面地表水大量匯入坡體內部的貫通性裂縫,形成高水頭壓力,在壓力推動下,上部岩體發生崩滑,對溝谷中飽水的鬆散堆積體形成沖擊侵蝕,觸發流狀滑動並鏟刮鬆散體,導致滑坡體積增大,對下部村莊形成破壞。由於滑坡岩體強度大、外觀無裂縫,且植被異常茂密,災害隱蔽性極強。另外,此次災害具有突發性強和規模大等特點,因此造成了重大人員傷亡。

3.應急處置。

災害發生後,滑坡體後緣臨空,其上寬約200米較平緩坡體上堆積有約30萬立方米崩塌岩體,崩塌堆積岩體距臨空面約50米,進行了加強監測預警。

4.啟示。

加強高位山體滑坡的研究,尤其是遠程碎屑流地區滑坡的監測。此外,加大地質災害低易發區的排查和巡查力度,做到「溝到頭,坡到頂」。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