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貴州地質災害的防治

貴州地質災害的防治

發布時間: 2021-03-14 08:13:39

地質災害來臨時有哪些防範措施

(1)發現前兆復時,應立即制報告當地政府或有關部門,通知其他受威脅的群眾。

Ⅱ 雲南貴州地區滑坡泥石流頻發,防治措施,高中地理,求解!

因為雲貴高原屬復於制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嶇,地表滲漏嚴重,保水能力弱,滑坡泥石流又是地質災害,所以你寫植樹種草,增加綠地面積不行。應該改成保護植被還可以,還有控制人口增長,調整農業結構,增強人們災害意識和防災減災能力,都是以預防為主,治理就比較難,畢竟滑坡泥石流發生了再治理就比較困難。

Ⅲ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的建議

根據對地質災害危險性的現狀評估、預測評估結果,可以看出,評估區內單災種評估以崩塌、滑坡、泥石流及洪水沖蝕等災害比較嚴重且分布較廣,其他災種災害相對較小且分布零星。綜合評估也基本反映了這一規律。針對地質災害危險性程度及分布特點,防治措施建議如下。

表5-31 甘肅段管線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一覽表

續表

表5-32 甘肅段站場工程地質災害危險性綜合評估一覽表

1.崩塌災害

一般採取遠離的方式或避繞。難以避繞的岩質崩塌在施工前應削坡減載。

峽谷段的各類災害建議採取漿砌塊石護坡,也可採用隧道穿越的方式避繞災害。

2.滑坡災害

滑坡一般發育在黃土梁兩側斜坡中,梁頂基本無滑坡,管道應在梁頂通過。

一般採取遠離滑坡的方式即可避繞。難以避繞的小型滑坡應削坡減載或進行工程防護。

峽谷段以避繞為主,不能避繞時,應進行工程防護。

小型滑坡可採用架空穿越。

3.泥石流災害

泥石流溝與管道工程相交的地段,可以通過修建漿砌塊石防沖檻減輕災害。也可以採取加深埋設措施並夯實蓋層予以處理。對切割較深的泥石流溝,亦可採取跨越避繞。

管道工程順泥石流溝展布的東部地區,應盡量避開強沖刷一側,選擇溝谷階地或台地布設管道工程,難以避繞時,應選擇鋼筋混凝土襯砌,在峽谷地帶必要時也可採用隧道穿越的方式避繞災害。

施工季節應避開雨季,防止施工人員傷亡和設備損失。

4.洪水沖蝕

修建漿砌塊石防護,夯實蓋層或修建漿砌蓋層,在防止側蝕的同時更應防止下切沖蝕。

修建防沖檻以減輕沖蝕災害。

穿越河谷、溝谷、沖溝時應深埋或架空穿越。重要的是應保持水流通道暢通或施工疏通工程。

平行河谷、溝谷、沖溝時應盡可能避開遭侵蝕溝岸,選擇在穩定性相對好的階地或台地上,或以鋼筋混凝土襯砌溝岸。

施工季節應避開雨季。

5.黃土濕陷災害

自重濕陷性黃土,應採取換土或強夯法處理。夯實蓋層以防水體滲入。

非自重濕陷性黃土採取沖擊、碾壓夯實的方法處理。

6.鹽漬土鹽脹及腐蝕災害

置三合土防護層。

挖換土可有效降低鹽漬土的鹽脹及腐蝕災害。

選擇地形較高,水位埋深較大的地方避繞。或對管道進行防腐保護。

7.膨脹岩脹縮災害

管道周圍應有良好的排水條件,管道5m之內不宜灌溉。

修建鋼筋水泥管道防護牆,增加結構剛度,另外可以增設沉降縫等進行防護。

Ⅳ 貴州省黔東南州2017地質災害治理投標

依據來《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源》(令第394號)第五條:「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應當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質災害的防治經費,在劃分中央和地方事權和財權的基礎上,分別列入中央和地方有關人民的財政預算。」
《黑龍江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2009年6月12日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次會議通過)第四十二條第二款規定:人為活動誘發的地質災害,由誘發者承擔治理責任。自然因素形成的地質災害,由所在地縣以上人民組織治理。

Ⅳ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崩塌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攔擋:對中、小型崩塌可修築遮擋建築物或攔截建築物。攔截建築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攔石堤或攔石牆等,遮擋建築物有明洞、棚洞等。

2、支撐與坡面防護:支撐是指對懸於上方、可能拉斷墜落的懸臂狀或拱橋狀等危岩採用墩、柱、牆或其組合形式支撐加固,以達到治理危岩的目的。對危險塊體連片分布,並存在軟弱夾層或軟弱結構面的危岩區,首先清除部分松動塊體,修建條石護壁支撐牆保護斜坡坡面。

3、錨固:板狀、柱狀和倒錐狀危岩體極易發生崩塌錯落,利用預應力錨桿(索)可對其進行加固處理,防止崩塌的發生。錨固措施可使臨空面附近的岩體裂縫寬度減小,提高岩體的完整性。

4、灌漿加固:固結灌漿可增強岩石完整性和岩體強度。一般先進行錨固,再逐段灌漿加固。

5、疏干岸坡與排水防滲:通過修建地表排水系統,將降雨產生的徑流攔截匯集,利用排水溝排出坡外。對於滑坡體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將地下水排出,從而減小孔隙水壓力、減低地下水對滑坡岩土體的軟化作用。

滑坡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滑坡滑動多與地表水或地下水活動有關。因此在滑坡防治中往往要設法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避免地表水滲入滑體,減少地表水對滑坡岩土體的沖蝕和地下水對滑體的浮托,提高滑帶土的抗剪強度和滑坡的整體穩定性。

2、減重與載入:通過削方減載或填方載入方式來改變滑體的力學平衡條件,也可以達到治理滑坡的目的。但這種措施只有在滑坡的抗滑地段載入,主滑地段或牽引地段減重才有效果。

泥石流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跨越工程:在泥石流溝上方修築橋梁、涵洞跨越避險工程,使泥石流有排泄通道,又能保證道路的暢通。

2、穿越工程:在泥石流下方修築隧道、明硐和渡槽的穿越工程,使泥石流從上方排泄,下方交通不受影響。這是通過泥石流地區的又一種主要工程形式,對於隧道、明洞和渡槽設計的選擇,總的原則是因地制宜。

3、防護工程:對泥石流地區的橋梁、隧道、路基及重要工程設施修築護坡、擋牆、順壩和丁壩等防護工程,從而抵禦泥石流的沖刷、沖擊、側蝕和淤埋等危害。

4、排導工程:修築導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導工程,改善泥石流流勢、增大橋梁等建築物的排泄能力。

5、攔擋工程:修築攔砂壩、固床壩、儲淤場、支擋工程、截洪工程等攔擋工程,控制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和雨洪徑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減緩泥石流的沖刷、撞擊和淤埋等危害。

(5)貴州地質災害的防治擴展閱讀:

誘發地質災害的因素主要有:

1、採掘礦產資源不規范,預留礦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體開裂,繼而發生滑坡。

2、開挖邊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設中,形成人工高陡邊坡,造成滑坡。

3、山區水庫與渠道滲漏,增加了浸潤和軟化作用導致滑坡泥石流發生。

4、其它破壞土質環境的活動如採石放炮,堆填載入、亂砍亂伐,也是導致發生地質災害的致災作用。

Ⅵ 怎樣防治地質災害

淺談滑坡成因及防治措施

一、概述

斜坡上的部分岩體和土體在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下沿某個滑動面發生剪切破壞向下運動的現象稱為滑坡。滑動面可以是受剪應力最大的貫通性剪切破壞面或帶,也可以是岩體中已有的軟弱結構面。規模大的滑坡一般是緩慢的、長期的往下滑動,有些滑坡滑動速度也很快,其過程分為蠕動變形和滑動破壞階段,但也有一些滑坡表現為急劇的滑動,下滑速度從每秒幾米到幾十米不等。滑坡多發生在山地的山坡、丘陵地區的斜坡、岸邊、路堤或基坑等地帶。滑坡對工程建設的危害很大,輕則影響施工,重則破壞建築;由於滑坡,常使交通中斷,影響公路的正常運輸;大規模的滑坡,可以堵塞河道,摧毀公路,破壞廠礦,掩埋村莊,對山區建設和交通設施危害很大。因此,研究滑坡的成因及行為特點,有助於我們採取有效的工程措施來避免滑坡的發生或者是減少滑坡發生後的損失。下面從滑坡的形態特徵及分類、滑坡的成因及滑坡的防治措施幾個方面分別作簡單介紹。

二、滑坡的形態特徵及分類

1.滑坡的形態特徵

滑坡在平面上的邊界和形態特徵與滑坡的規模、類型及所處的發育階段有關。一個發育完全的滑坡,一般包括:1,滑坡體,指滑坡發生後與母體脫離開的滑動部分;2,滑動帶,滑動時形成的碾壓破碎帶;3,滑動面,滑坡體沿著下滑的表面;4,滑坡床,滑體以下固定不動的岩土體,它基本上未變形,保持了原有的岩體結構;5,滑坡壁,滑體後部和母體脫離開的分界面,暴露在外面的部分,平面上多呈圈椅狀;6,滑坡台階,由於各段滑體運動速度的差異而在滑體上部形成的滑坡錯台;7,滑坡舌,又稱滑坡前緣或滑坡頭,在滑坡前部,形如舌狀伸入溝谷或河流,甚至越過河對岸;8,滑坡周界,指滑坡體與其周圍不動體在平面上的分界線,它決定了滑坡的范圍;9,封閉窪地,滑體與滑坡壁之間拉開成溝槽,相鄰滑體形成反坡地形,形成四周高中間低的封閉窪地;10,主滑線,又稱滑坡軸,滑坡在滑動時運動速度最快的縱向線,它代表滑體的運動方向;11,滑坡裂隙,分為四類:1,分布在滑坡體上部的拉張裂隙;2,分布在滑體中部兩側的剪切裂隙;3,分布在滑坡體中下部的扇狀裂隙;4,分布在滑坡體下部的鼓張裂隙。由此可見,一個滑坡完整的應該包括以上11個部分組成。當然,在實際的滑坡現象中,有時候我們很難分清楚各個部分明顯的邊界。

2.滑坡的分類

滑坡分類的目的在於對發生滑坡作用的地質環境和形態特徵以及形成滑坡的各種因素進行概括,以便反映出各類滑坡的工程地質特徵及其發生發展的規律,從而有效地預測和預防滑坡的發生,或在滑坡發生之後有效的進行治理。根據不同的原則和指標,各國學者和工程部門對滑坡提出了各種分類方案。我國鐵道部門則按滑坡體的岩性、滑面與岩土體層面的關系、滑體厚度等進行了分類,在國內應用較為廣泛。從研究山坡發展形成歷史出發,則可以分為古滑坡、老滑坡、新滑坡、現代活滑坡等類型;日本渡正亮則按滑坡的發展階段,將滑坡分為幼年期、青年期、壯年期和老年期;按滑坡的滑動力學特徵,則可分為推動式、平移式和牽引式滑坡。對於一個滑坡,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類,但實踐中,我們應該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根據突出因素對滑坡進行分類,分類的原則就是看對我們認識、防治和處理此滑坡是否有幫助。

三、滑坡的形成條件

要探討滑坡的形成條件,就必須考慮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影響邊坡穩定性的因素有內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兩個方面。內在因素有組成邊坡岩土體的性質、地質構造、岩體結構、地應力等。它們常常起著主要的控製作用。外在因素有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作用、地震、風化作用、人工開挖、爆破以及工程荷載等。其中地表水和地下水是影響邊坡穩定最重要、最活躍的外在因素,其他大多起觸發作用。查明和掌握這些影響因素對了解邊坡失穩的發生發展規律,以及制定防治措施是非常必要的。

1.滑坡形成的內部條件

產生滑坡的內部條件與組成邊坡的岩土的性質、結構、構造和產狀等有關。不同的岩土,它們的抗剪強度、抗風化和抗水侵蝕的能力都不相同,如堅硬緻密的硬質岩石,它們的抗剪強度較大,抗風化的能力也較高,在水的作用下岩性也基本沒有變化,因此,由它們所組成的邊坡往往不容易發生滑坡。反之,如頁岩、片岩以及一般的土則恰好相反,因此,由它們所組成的邊坡就比較容易發生滑坡。從岩土的結構、構造來說,主要的是岩(土)層層面、斷層面、裂隙等的傾向對滑坡的發育有很大的關系。同時,這些部位又易於風化,抗剪強度也低。當它們的傾向與邊坡坡面的傾向一致時,就容易發生順層滑坡以及在堆積層內沿著基岩面滑動;否則反之。邊坡的斷面尺寸對邊坡的穩定性也有很大的關系,邊坡也陡,其穩定性就越差,越容易發生滑動。如果坡高和邊坡的水平長度都相同,但一個是放坡到頂,而另一個卻是在邊坡中部設置一個平台,由於平台對邊坡的反壓作用,就增加了邊坡的穩定性。此外,滑坡若要向前滑動,其前沿就必須要有一定的空間,否則滑坡就無法向前滑動。山區河流的沖刷、河谷的深切以及不合理的大量切坡都能形成高陡的臨空面,而為滑坡的發育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總之,當邊坡的岩性、構造和產狀等有利於邊坡的發育,並在一定的外部條件下引起邊坡的岩性、構造和產狀等發生變化時,就能發生滑坡。

2.滑坡形成的外部條件

滑坡發育的外部條件主要有水的作用,不合理的開挖和坡面上的載入、振動、采礦等,以前兩者為主。調查表明:90%以上的滑坡與水的作用有關。水的來源不外乎大氣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農田灌溉的滲水、高位水池和排水管道等的漏水等。不管來源怎樣,一旦水進入斜坡岩土體內,它將增加岩土的重度並產生軟化作用,降低岩土的抗剪強度,產生靜水壓力和動水力,沖刷或侵蝕坡腳,對不透水層上的上覆岩土層起潤滑作用,當地下水在不透水層頂面上匯集成層時,它還對上覆地層產生浮力作用等等。總之,水的作用將會改變組成邊坡的岩土的性質、狀態、結構和構造等。因此,不少滑坡在旱季原來接近於穩定,而一到雨季就急劇活動,形成「大魚大滑,小雨小滑,不雨不滑」。這也說明了雨水和滑坡的關系。山區建設中還常由於不合理的開挖坡腳或不適當的在邊坡上填放棄土、建造房屋或堆置材料,以致破壞斜坡的平衡條件而發生滑動。此外,振動對滑坡的發生和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如大地震時往往伴有大滑坡發生,爆破有時也會引發滑坡。

四、滑坡防治措施

通過以上對滑坡的形態特徵及滑坡形成條件的介紹,我們不難得出治理滑坡的相關工程措施。然而,一個滑坡的發生往往是多個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因為,我們只有做詳細的調查和分析計算後,才能制定出切合實際的防治措施。總的來說,治理滑坡應該堅持以防為主、綜合治理、及時處理的原則。結合邊坡失穩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內外部條件,治理滑坡可以從以下兩個大的方面著手:

1.消除和減輕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滑坡的發生常和水的作用有密切的關系,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減輕水對邊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壓力和動水壓力,防止岩土體的軟化及溶蝕分解,消除或減小水的沖刷和浪擊作用。具體做法有:防止外圍地表水進入滑坡區,可在滑坡邊界修截水溝;在滑坡區內,可在坡面修築排水溝。在覆蓋層上可用漿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鋪蓋,防止地表水下滲。對於岩質邊坡還可用噴混凝土護面或掛鋼筋網噴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應根據邊坡的地質結構特徵和水文地質條件加以選擇。常用的方法有:1,水平鑽孔疏干;2,垂直孔排水;3,豎井抽水;4,隧洞疏干;5,支撐盲溝。

2.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

通過一定的工程技術措施,改善邊坡岩土體的力學強度,提高其抗滑力,減小滑動力。常用的措施有:1,削坡減載;用降低坡高或放緩坡角來改善邊坡的穩定性。削坡設計應盡量削減不穩定岩土體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體不應削減。此法並不總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經濟技術比較。2,邊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有:1,修築擋土牆、護牆等支擋不穩定岩體;2,鋼筋混凝土抗滑樁或鋼筋樁作為阻滑支撐工程;3,預應力錨桿或錨索,適用於加固有裂隙或軟弱結構面的岩質邊坡;4,固結灌漿或電化學加固法加強邊坡岩體或土體的強度;5,SNS邊坡柔性防護技術等。

五、結語

本文對滑坡的形態特徵、影響邊坡穩定性因素及滑坡形成條件、滑坡的防治措施做了簡單的介紹。天然的或人工開挖形成的邊坡到處可見,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邊坡失穩,引起各種規模的滑坡時有發生,給人們的生產生活帶了巨大的災難。因此,作為土木工程技術人員,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去研究和治理滑坡,從而減少滑坡的發生和降低因滑坡造成的損失。相信通過我們研究的不斷深入,滑坡現象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控制。

Ⅶ 貴州省畢節地區發生過哪些的地質災害

畢節地質地貌環境:

貴州省是一個地質災害嚴重多發的地區,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種類多:由於貴州省地處雲貴高原向廣西丘陵平原過渡的斜坡地帶,地質災害中常見的類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而貴州的地裂縫常常是崩、滑、塌在地表的一種反映。其中,對人民生命財產危害最嚴重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貴州省地質災害以中小規模為主(佔90%以上),大型或巨型較少。但幾乎每年都有重大級以上的地質災害發生。一般情況是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質災害規模較小,而人為誘發的地質災害產生的規模則相對較大。1993年以來全省共發生重大級以上的地質災害58起,其中死亡30人以上或經濟損失l000萬元以上的特大級災害有18起,而且或多或少都有人為因素的影子。
(二)分布廣:在地域的分布上,貴州全省9個地(州、市)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發生,但最頻發的主要集中在遵義、畢節、六盤水、黔西南和銅仁地區,其分布與地理地貌、地質構造、岩土結構、氣候等有著密切的關系。經統計分析,全省突發性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5—9月,平均每月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40—60起,佔全年發生地質災害總數的35—90%,是地質災害高發期;其次是4月和10月,平均每月發生地質災害10起左右,佔全年發生地質災害總數的5—l0%左右,是地質災害中發期;1—3月、11—12月兩個時段,每月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1—3起,佔全年發生地質災害總數的0.5—1.0%,是地質災害低發期。
(三)易誘發:根據資料統計,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誘發因素有大氣降水自然因數和人類工程活動影響的作用。由於貴州境內多屬山地,受地形地貌的影響,降雨在區域和季節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除普降暴雨誘發群發性地質災害以外,因為局地暴雨而誘發的突發性地質災害也是貴州省的一大特徵。在工程施工建設中,由於防災意識不強,人們在工程建設中常不自覺地出現一些不合理的工程活動,例如不合理的規劃選址、不切實際的工程設計、不合理的切坡、采砂、採石、地下水開采等人為誘發地質災害現象也較為突出;隨著礦產資源開發強度的增加,采區內地表移動變形迅速發展;再加上陡坡墾植,植被破壞等原因,導致地質體失穩因素增加或加劇,地質災害隱患呈高速增長的趨勢。特別是貴州省煤炭等礦產資源豐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對資源開發力度高速增長,采空區導致的地面不均勻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地質災害日漸突出,甚至還進一步導致邊坡失穩,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產生。在各大礦區各種地質災害在迅速增長,無論在災害隱患點的數量、規模、危險性、危害性都在呈指數級增長的趨勢,受脅人口、受脅的工程設施和財產在不斷增多,危害很大。
(四)影響大:一是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據不完全統計,自1993年以來,貴州全省共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5012起,其中造成有人員傷亡的237起,造成1090人死亡,29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23.98億元。平均每年發生地質災害358起,造成人員傷亡的約17起,死亡80人左右,直接經濟損失接近2億元。二是破壞城鎮、礦山、企業。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摧毀了大量城鄉建築設施、耕地、工廠和交通干線。如烏江源頭的大方縣城滑坡、中游地段的思南、石阡、沿河等縣城滑坡,印江縣城的岩口、杉樹完小滑坡,赤水大同滑坡等,滑坡體規模大,危害嚴重。三是破壞鐵路、公路、航道,威脅交通安全。如1996年6月1日,黃平縣重安江泥石流致死22人,失蹤13人,毀橋1座,經濟損失1000萬元;2003年5月11日1時55分,黔東南州三穗縣台烈鎮台烈村三穗至凱里高速公路平溪特大橋3號橋墩附近發生滑坡,造成35人死亡,1人受傷,16間工棚被毀,直接經濟損失大於1000萬元;2003年12月14日13時05分,黔西南州望謨縣在建的岜饒鄉鄉村公路在岜饒鄉頂棚村隴逛組梨樹坪路段發生山體滑坡,造成民工死亡10人,重傷7人,輕傷12人。四是破壞水利、水電工程。如1996年9月19日凌晨1時,印江縣岩口發生山體滑坡,方量260萬m3,造成3人死亡,2人失蹤,滑體阻斷印江河,形成堰塞湖,上游10餘公里的朗溪鎮l座小型電站、2個提水站、4個村1830戶居民房屋及3000畝良田被淹沒,直接經濟損失達1.5億元。五是影響資源開發,阻礙山區經濟發展。隨著經濟工程建設活動的加速發展,與工程建設活動有關而發生人員死亡的地質災害有加劇的趨勢。如2003年發生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災害死亡人數較2002年上升了4.7倍(2002年5起13人,2003年是8起62人)。2004年12月3日凌晨3時40分左右,貴州省納雍縣騌嶺鎮左家營村岩腳組N側400米處陡崖臨空面發生一起山體基岩崩塌事件,造成44人死亡,13人受傷的特大地質災害。造成騌嶺一帶煤礦停采達半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Ⅷ 貴州省地質災害風險評價系列成果有那些應有效果及前景

貴州省地質災害風險評價方法見豆丁網「中國地質災害風險評價的理論與方法」。該方法強調成果的實用性,方法的針對性與可操作性。
一、地質災害危險源識別成果
1、地質災害危險源識別新方法;
2、工作區地質災害危險源分布圖。
我國已有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均建立了群策群防監測預警,幾乎未造成人員傷亡。造成人員傷亡的多是隱蔽的、未發現的地質災害隱患點。因此,工作區地質災害危險源的識別非常重要。地質災害危險源分布圖可為地方人民政府減災防災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二、地質災害危險源危險區范圍預測成果
1、工作區不同暴雨頻率的降雨強度值匯總表;
2、不同暴雨頻率下,地質災害危險源的危險區范圍進行了預測。編制了工作區不同暴雨頻率的地質災害危險源危險區范圍分布圖。
應用前景:
①暴雨頻率一降雨強度一地質災害危險源危險區范圍分布圖,可為縣(市)地質災害風險氣象精準預警提供科學依據。
②為地質災害隱患點的應急預案編制、安全撤離路線、警界線設立等提供了科學依據。
三、地質災害承災體調查研究成果
1、人口分布調查方法;
2、工作區人口分布密度圖;
3、財產分布調查方法;
4、工作區財產分布密度圖;
5、中國地質災害易損性特徵分析研究報告,得出我國地質災害承災體易損系數=1。
上述成果直接用於地質災害險情計算,根據險情大小判定其地質災害危險等級。
四、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成果
1、地質災害險情計算公式;
2、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方法與評價指標;
3、工作區地質災害危險性分區評價圖。
地質災害危險性是指地質災害危險源危險區及其可能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根據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地質災害危險等級是根據災情大小或險情大小來判定。地質災害危險性評價成果的危險等級與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地險等級劃分標准一致,不同危險等級對應國家級、省級、地區(市)級、縣級等不同級別的地質災害防災預案。
五、地質災害風險評價成果
1、風險概率,用暴雨頻率代替風險概率。
2、不同風險概率(暴雨頻率)工作區地質災害風險評價分區圖。
地質災害風險性是指地質災害發生不同險情(危險等級)的概率。
可為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地質災害風險決策與風險管控等工作提供科學依據。

Ⅸ 貴州省地質災害有哪些特點

貴州省地質地理條件特殊,地質環境脆弱,按照國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劃分,全省均為地質災害易發區,是全國地質災害的重災區之一,具有「全、重、多」的特點。根據貴州省已完成的74個縣(市)地質災害調查資料分析研究結果,全省有高易發區8個,面積3.8萬km2,中易發區16個,面積11.5萬km2,低易發區10千,面積2.3萬km2。目前己查明地質災害點8905處,其中,對人和財產構成威脅的隱患點6618處。據統計,2003~2007年,貴州全省共發生地質災害1933起,直接經濟損失約2.65億元。成功避讓了71起地質災害,避免3429人傷亡和8292萬元的經濟損失。
貴州省是一個地質災害嚴重多發的地區,主要有以下特點:
(一)種類多:由於貴州省地處雲貴高原向廣西丘陵平原過渡的斜坡地帶,地質災害中常見的類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縫等。而貴州的地裂縫常常是崩、滑、塌在地表的一種反映。其中,對人民生命財產危害最嚴重的地質災害類型主要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貴州省地質災害以中小規模為主(佔90%以上),大型或巨型較少。但幾乎每年都有重大級以上的地質災害發生。一般情況是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質災害規模較小,而人為誘發的地質災害產生的規模則相對較大。1993年以來全省共發生重大級以上的地質災害58起,其中死亡30人以上或經濟損失l000萬元以上的特大級災害有18起,而且或多或少都有人為因素的影子。
(二)分布廣:在地域的分布上,貴州全省9個地(州、市)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地質災害發生,但最頻發的主要集中在遵義、畢節、六盤水、黔西南和銅仁地區,其分布與地理地貌、地質構造、岩土結構、氣候等有著密切的關系。經統計分析,全省突發性地質災害主要發生在5—9月,平均每月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40—60起,佔全年發生地質災害總數的35—90%,是地質災害高發期;其次是4月和10月,平均每月發生地質災害10起左右,佔全年發生地質災害總數的5—l0%左右,是地質災害中發期;1—3月、11—12月兩個時段,每月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1—3起,佔全年發生地質災害總數的0.5—1.0%,是地質災害低發期。
(三)易誘發:根據資料統計,地質災害發生的主要誘發因素有大氣降水自然因數和人類工程活動影響的作用。由於貴州境內多屬山地,受地形地貌的影響,降雨在區域和季節上存在著巨大的差異性。除普降暴雨誘發群發性地質災害以外,因為局地暴雨而誘發的突發性地質災害也是貴州省的一大特徵。在工程施工建設中,由於防災意識不強,人們在工程建設中常不自覺地出現一些不合理的工程活動,例如不合理的規劃選址、不切實際的工程設計、不合理的切坡、采砂、採石、地下水開采等人為誘發地質災害現象也較為突出;隨著礦產資源開發強度的增加,采區內地表移動變形迅速發展;再加上陡坡墾植,植被破壞等原因,導致地質體失穩因素增加或加劇,地質災害隱患呈高速增長的趨勢。特別是貴州省煤炭等礦產資源豐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對資源開發力度高速增長,采空區導致的地面不均勻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縫等地質災害日漸突出,甚至還進一步導致邊坡失穩,崩塌、滑坡、泥石流的產生。在各大礦區各種地質災害在迅速增長,無論在災害隱患點的數量、規模、危險性、危害性都在呈指數級增長的趨勢,受脅人口、受脅的工程設施和財產在不斷增多,危害很大。
(四)影響大:一是造成人員傷亡和重大經濟損失。據不完全統計,自1993年以來,貴州全省共發生突發性地質災害5012起,其中造成有人員傷亡的237起,造成1090人死亡,29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達23.98億元。平均每年發生地質災害358起,造成人員傷亡的約17起,死亡80人左右,直接經濟損失接近2億元。二是破壞城鎮、礦山、企業。地質災害的頻繁發生,摧毀了大量城鄉建築設施、耕地、工廠和交通干線。如烏江源頭的大方縣城滑坡、中游地段的思南、石阡、沿河等縣城滑坡,印江縣城的岩口、杉樹完小滑坡,赤水大同滑坡等,滑坡體規模大,危害嚴重。三是破壞鐵路、公路、航道,威脅交通安全。如1996年6月1日,黃平縣重安江泥石流致死22人,失蹤13人,毀橋1座,經濟損失1000萬元;2003年5月11日1時55分,黔東南州三穗縣台烈鎮台烈村三穗至凱里高速公路平溪特大橋3號橋墩附近發生滑坡,造成35人死亡,1人受傷,16間工棚被毀,直接經濟損失大於1000萬元;2003年12月14日13時05分,黔西南州望謨縣在建的岜饒鄉鄉村公路在岜饒鄉頂棚村隴逛組梨樹坪路段發生山體滑坡,造成民工死亡10人,重傷7人,輕傷12人。四是破壞水利、水電工程。如1996年9月19日凌晨1時,印江縣岩口發生山體滑坡,方量260萬m3,造成3人死亡,2人失蹤,滑體阻斷印江河,形成堰塞湖,上游10餘公里的朗溪鎮l座小型電站、2個提水站、4個村1830戶居民房屋及3000畝良田被淹沒,直接經濟損失達1.5億元。五是影響資源開發,阻礙山區經濟發展。隨著經濟工程建設活動的加速發展,與工程建設活動有關而發生人員死亡的地質災害有加劇的趨勢。如2003年發生與工程建設有關的地質災害死亡人數較2002年上升了4.7倍(2002年5起13人,2003年是8起62人)。2004年12月3日凌晨3時40分左右,貴州省納雍縣騌嶺鎮左家營村岩腳組N側400米處陡崖臨空面發生一起山體基岩崩塌事件,造成44人死亡,13人受傷的特大地質災害。造成騌嶺一帶煤礦停采達半年,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