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中國地質調查局陳仁義

中國地質調查局陳仁義

發布時間: 2021-03-13 18:31:46

『壹』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主要開展礦床地質、地球化學、地球物理、成礦規律、成礦預測、礦產勘查新理論新方法、礦產資源調查評價、礦產資源戰略和可持續發展研究,以及重大礦產資源科學問題研究等。中國地質學會礦床地質專業委員會、礦物專業委員會掛靠在本所,主辦學術刊物《礦床地質》。

2008年實際到所科研經費7200餘萬元(截至2008年11月30日),其中國家項目(「973」、「863」、支撐計劃等)1548萬元,佔22%;地質調查項目經費3632萬元,佔50%;其他項目2020萬元,佔28%。

2008年礦產資源研究所承擔項目200餘項,其中國家科技支撐課題12項、國家「863」課題4項、國家「973」課題10項、國家自然基金項目34項、地質大調查項目37項、國土資源部深部計劃專項項目1項、國土資源部危機礦山項目10項、國土資源部公益性行業專項項目2項、國土資源部百人計劃項目4項、各省局地勘項目10項、國土資源部資源補償費項目2項、公司等委託項目40餘項等;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1項、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教育部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1項,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三等獎;發表論文191篇,其中核心期刊98篇,SCI收錄47篇;獲得實用新型專利1項。

王瑞江所長、書記在西藏岡底斯成礦帶考察驅龍銅礦

張佳文副所長在昆侖山口考察

毛景文副所長(左)在發展中國家礦產資源評價技術及應用培訓班上頒獎

王宗起副所長在秦嶺考察

2008年度重要科研成果

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屬國土資源大調查重點計劃項目,礦產資源研究所是實施單位和主要業務支撐單位。該項目2008年各項技術准備工作全面到位,重點圍繞鐵、鋁、鈾開展完成了12個示範區的全國典型示範工作,制定了各專業技術操作流程。編制完成鐵、鋁等23個礦種的全國礦產預測類型劃分方案,完成全國成礦區帶劃分,並出版潛力評價工作第一本專著:《中國成礦區帶劃分方案》。在典型示範工作推動下,省級工作全面啟動和實施,並取得實質性進展,已完成1:25萬實際材料圖275幅、建造構造圖190幅、礦產預測地質構造底圖284幅。開展了181個典型礦床研究,編制完成典型礦床成礦要素圖及成礦模式圖、預測要素圖及預測模型圖,以及重力、磁測、化探、遙感等圖件,完成區域成礦要素圖87幅,區域預測要素圖72幅。編制完成全省范圍的物探、化探、遙感和自然重砂資料處理和解釋圖件共2020幅。完成煤炭資源潛力評價相關基礎圖件533幅。開展了基礎資料庫維護,新增礦產地6826處。

2008年度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項目辦(擴大)會議

在2008年度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項目辦(擴大)會議上,領導研究項目組織推進有關問題

礦產資源潛力評價青海祁漫塔格典型示範區成礦地質背景編圖研討會

汪民副部長(中)與陳毓川院士(右)、陳仁義主任(左)討論潛力評價階段成果

全國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成立了全國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項目辦公室,作為項目日常管理的工作機構;成立了項目專家委員會,以加強項目技術質量的監督管理;完成了全國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總體實施方案的編制,在北京召開了全國培訓會,全國31個省(區、市)150多名管理和技術人員接受了培訓;完成了30個省級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實施方案的編制,在重慶召開了有150多人參加的省級實施方案終審會;完成了《礦區資源儲量核查技術要求》的編制和評審,進行了全國和省級1000多人次的培訓工作;完成了《煤炭礦區資源儲量核查技術要求》、《礦區資源儲量核查成果資料庫建設技術要求》、《礦區資源儲量核查數據模型和數據錄入系統》的編制和開發並通過了專家的評審驗收;啟動了《油氣資源儲量核查實施方案和技術要求》的編制工作;啟動了礦區資源儲量地質經濟評價軟體和煤炭礦區資源儲量三維可視化動態監管系統軟體的開發工作;全國各省(區、市)礦區資源儲量核查試點正在進行,全國已完成資源儲量核查的礦區共725個,其中大型礦區88個,中型礦區168個,小型礦區469個;全國項目組積極走出去,赴山西、北京、河北、湖北、廣東、河南、江西等省指導各省開展工作;項目管理得到進一步加強。

青海別勒灘低品位固體鉀鹽液化開發的關鍵技術:屬國家「863」計劃課題,負責單位: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參加單位: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青海鹽湖工業集團、石家莊經濟學院。參加人員:焦鵬程、劉成林、李文鵬、趙元藝、郝愛兵、陳永志、王興富、李小松、王石軍、劉振英、王文祥。2008年度主要成果認識:青海別勒灘試驗區鑒定出鹽類礦物13種,確定地層中固體鉀鹽礦物主要為雜鹵石,其次為光鹵石、鉀石鹽等。研究試驗地層中KCl平均含量為2.24%;試驗區溶礦過程中地下鹵水中鉀與硫酸根離子含量均有增加並逐步穩定,固體鉀鹽液化效果顯著,鹵水質量可以滿足生產要求;採用化學示蹤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測井技術揭示鉀鹽液化驅動的水動力學條件,獲得試驗區鹵水實際流速和滲透流速分別為1.56m/d和0.24m/d,地下鹵水的流向為45°。計算出試驗區滲透系數平均值120m/d。針對青海鹽湖特點,將Pitzer軟體升級到Windows,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濃鹵水變溫平衡計算軟體。2008年由「863」計劃資源環境技術領域辦公室組織進行了中期檢查,評價優良。

全國礦產資源利用現狀調查工作會議

中國東部危機礦山深部及外圍找礦——老(危機)礦山合理勘查、開發模擬和礦山轉型與礦城問題研究:屬中國工程院咨詢和中國地質調查局危機辦綜合研究項目,項目負責單位為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主要完成人員:裴榮富、李莉、李進文、梅燕雄、王浩琳。通過25礦種、10618座礦山的地質勘探和開采驗證對比,第一是提出危機礦山三維分類;第二是創新地建立了固體礦產合理勘查、不同規模礦山合理開採的平均年限、不同勘查階段風險投資決策支持系統和礦業5R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4項科學技術方法模擬;第三是提出礦竭不等於礦(城)衰,資源再發現和多種經營是礦城轉型的基礎;第四是應深化研究深部找礦的地質內涵和技術經濟可行的外部條件;第五是建議應用礦床(點)聚類路徑與地球化學塊體濃集軌跡相結合與事件地質激發異常成礦的找礦新方法。本成果已被兩個國際會議(SGA和WEC)採納,國家行政學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偉大實踐》一書引用。

礦床循環經濟可持續發展關系圖

項目組在野外工作

內蒙古自治區阿巴嘎旗莫若格欽地區銅資源評價:屬2004年度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補償費項目,項目負責單位為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項目負責人:聶鳳軍、張義和張萬益。通過工作,查明了勘查區內地質礦產特徵,總結了該區地球化學和地球物理特徵。通過物化探測量圈定4處銀—鉛—鋅—銅—金異常和3處銅—金異常和9處視極化率異常。對物化探異常進行了合理的解釋推斷,並分別對其進行了鑽探驗證。1個鑽孔均見真厚度1.95m的鉛、鋅、金、銀礦化體,鉛和鋅含量分別為2.13%和3.11%;銀和金的平均含量分別為78.91×10-6和3.58×10-6。經資料綜合分析研究,認為工作區具有繼續尋找鉛鋅銀多金屬礦產資源的潛力,並提出了進一步工作建議。該項目2008年通過中國地質調查局成果報告評審委員會驗收,成績為優秀。

中蒙邊境中東段我國一側(北山和二連—東烏旗地區)銅金銀礦床成礦規律與找礦方向:屬國土資源大調查實施的綜合找礦評價課題,主要完成人:聶鳳軍、江思宏、白大明、張義、胡朋、趙元藝、張萬益、劉妍、張建華、賴新榮。課題採用現代成礦學最新理論和找礦學最新技術方法,對中蒙邊境中東段我國一側的北山和二連—東烏旗地區岩(層)體的變質作用、岩漿活動和構造運動以及金屬元素活化、遷移、聚集機制進行了深入研究,探討了古大陸板塊相互碰撞、對接和造山作用過程;釐定了各大地構造單元的邊界;闡述了區域性金屬礦床成礦作用的動力學機理;劃分了成礦區帶、礦田和找礦預查區;論證了花崗岩類岩漿侵位方式和成因;闡明了構造—岩漿活動對金屬礦床的控製作用;總結了重要金屬礦床(點)找礦標志,提出了不同類型金屬礦床的成礦模式,指出了找礦方向,圈定出找礦遠景區。課題成果被有關地勘單位、礦山企業和地方人民政府廣泛採用,為找礦勘查工作部署、隱伏金屬礦床尋找和地方工業布局規劃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該項目2008年獲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二等獎。

內蒙古自治區正藍旗磨石山金紅石礦普查及外圍找礦研究:由內蒙古自治區地勘項目、中央級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業務費資助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聯合資助,主要完成人員:趙一鳴、李大新、吳良士、陳文明、王佩華、王裕先、劉光海、高學東、豐成友、陳振宇。項目主要成果:經項目組預查、普查和研究,原發現的磨石山金紅石礦床是一個以銳鈦礦為主,伴有金紅石和鈦鐵礦的沉積變質型鈦礦床,屬世界上首例新類型鈦礦床;確定了礦床規模為大型,TiO2資源量達34萬噸(333),其中富礦屬中型;圈出了磨石山和羊蹄子山兩條重要礦帶,其中富礦體6個,貧礦體10個。富礦TiO2含量3.14%~15.46%,平均6.91%。勘查和研究表明,在磨石山西部第四系和上侏羅統火山岩覆蓋區、羊蹄子山中東部、M38航磁異常南側以及太僕寺旗鐵山村等地尚有找礦遠景。盡管該礦區鈦礦物的粒度很細小,為0.01~0.1mm,給選礦造成困難,但通過項目組攻關,已取得較大進展。礦區普查報告及研究報告已於2008年11月由內蒙古自治區地質勘查項目辦公室主持評審通過。

聶鳳軍研究員在野外考察

課題組成員正在野外編錄岩心

內蒙古正藍旗磨石山銳鈦礦礦床地質—探礦工程分布圖

1—第四系;2—中、上侏羅統火山岩;3—含石榴子石石英絹雲片岩;4—炭質片岩;5—石英岩;6—含銳鈦礦變質粉砂岩和片岩;7—絹雲石英片岩;8—花崗岩;9—銳鈦礦富礦體;10—貧礦體;11—推測地層;12—勘探線及編號;13—實測地質剖面;14—等高線;15—探槽及編號;16—鑽孔及編號

中亞地區地質礦產對比研究:屬中國地質調查局的地質調查工作項目,參加人員:楊富全、劉德權、趙財勝、柴鳳梅、何國琦、唐延齡、毛景文、徐林剛、王曉地、張作衡、劉鋒、肖克炎、劉亞玲。項目建立了742個金屬礦床(點)的礦產資源信息系統資料庫。編制了1:100萬中亞地區大地構造圖和成礦規律圖,劃分了構造單元和成礦單元,對各成礦帶進行了對比研究。建立了23個典型礦床模型,對主要含礦建造進行了對比,總結了主要金屬礦床的成礦規律,建立了區域成礦模型。對境外勘查選區提出了建議,對新疆阿爾泰和准噶爾8個大型礦集區進行了預測,為新疆進一步地質找礦工作的部署提供了科學依據。2008年12月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驗收,成績為優秀。

中亞地區成礦單元劃分及境內礦集區預測

1—成礦省界線;2—成礦帶界線;3—阿爾泰成礦省各成礦帶;4—東哈薩克—准噶爾成礦省各成礦帶;5—中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成礦省各成礦帶;6—大中型礦床、中小型礦床;7—預測大型礦集區:①—多拉納薩依—阿舍勒銅金礦集區,②—阿勒泰—可可塔勒鐵鉛鋅礦集區,③—柯魯木特—可可托海稀有金屬預測礦集區,④—諾爾特鉛鋅金預測礦集區,⑤—老爺廟—瓊河壩銅鐵金預測礦集區,⑥—雙峰山關莊子銅汞金預測礦集區,⑦—希勒克特哈臘蘇—喀拉通克銅鎳金預測礦集區,⑧—哈圖金銅礦集區;8—國界線

我國西部重要成礦區帶礦產資源潛力評估:屬國土資源大調查工作項目,項目主要成員:陳毓川、王登紅、李厚民、肖克炎、唐菊興、李光明、付小方、徐志剛等。該項目以成礦動力學和成礦系列理論為指導,重點通過成礦時代和區域成礦規律的研究,建立和完善了我國西部以東天山、西南三江中段和岡底斯為代表的重要成礦區帶的成礦體系,建立了岡底斯成礦帶中生代後期板塊俯沖階段與岩漿作用有關的銅、金多金屬礦床成礦(亞)系列,釐定出東天山地區10個礦床成礦系列、18個礦床成礦亞系列,初步識別出西南三江中段至少存在26個礦床成礦系列和50個成礦亞系列,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重新劃分了我國西部地區共55個Ⅲ級成礦區帶;釐定了西藏雄村、新疆彩霞山與喬夏哈拉、貴州水銀洞、四川岔河等一些礦床的成因與成礦時代,深化了區域成礦規律的認識,拓展了找礦方向和時空,提高了對區域找礦前景和資源潛力的認識;從成礦地質基礎、成礦信息、新類型、新發現、新認識、新技術、成礦系列和成礦譜系、成礦體系等方面對我國西部重要成礦區帶資源潛力進行了定性地質評估;對西藏雄村銅金礦開展了定位預測和工程驗證並取得巨大成功;初步建立了三個評價理論方法技術支撐、三個評價步驟、三個評價結果(「三三式」)的資源潛力定量預測評價體系,開展了東天山斑岩銅礦定量預測評價示範,為今後成礦遠景評價區劃提供了技術支撐;提出東天山成礦帶10處、西南三江中段9處、岡底斯14處成礦遠景區,為西部地區進一步地質找礦工作的部署提供了扎實的科學依據。2008年12月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組織驗收,成績為優秀。

雅魯藏布江成礦區中生代成礦時空架構示意圖

『貳』 北京安溪商會的籌備成立

北京安溪商會籌備組正式成立 在京安溪籍工商業者超兩萬人,涉及茶業、礦業等幾十個行業
早報訊 6月21日,北京安溪商會籌備組正式成立。從今以後,安溪籍工商企業等各界在京人士將擁有自己的一個新家。
當日下午,來自各界的籌備組成員在北京中閩恆益集團恆益大廈會議室舉行成立儀式,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常務副會長、北京中閩恆益集團董事長蘇談益先生出任北京安溪商會籌備組組長。在成立儀式上,籌備組全體成員在蘇談益的帶領下集體宣讀籌備宣言。
在成立會上,籌備組成員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大家表示願意為北京安溪商會的成立竭盡全力,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在工作中自覺接受各級領導、各方鄉賢的監督和指導。據籌備組秘書長蘇健民先生介紹,籌備組下一步的主要工作是聯系、走訪在京各類企業中擔任領導職務和管理工作的安溪籍鄉親,以及在京從事商貿活動的經營者、投資者、技術人員,包括經濟界、理論界、法律界等安溪籍人士。另外,將繼續聘請海內外安溪籍鄉賢擔任籌備組顧問,以集思廣益,共襄盛舉。
據悉,目前在京的安溪籍工商業者人數已超過兩萬人,涉及茶業、礦業、金融、物流、水暖、石材、電子通訊、環保科技、汽車配件等幾十個行業。中共安溪縣委、縣政府和縣委統戰部、工商聯十分關心在京鄉親,關心北京安溪商會的建設情況,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過問並親自到會部署北京安溪商會的籌備工作。目前,已有160多家上規模的企業申請入會。
據悉,中國商業對外貿易總公司總經理兼黨委書記陳聯真,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主任陳仁義,福建團省委副書記徐姍娜,中組部研究所政黨研究室主任陳龍發,國家開發銀行法律評審處處長李啟迪,中國致公黨中央辦公廳秘書謝冠藝,泉州市政府駐京辦副主任鄭志勇,安溪縣委統戰部副部長、工商聯黨組書記林啟明,北京廈門商會秘書長楊天標,北京福建企業總商會茶業分會秘書長汪朝江等共同見證了北京安溪商會籌備組的成立儀式。

『叄』 青年地質科技獎的授予情況

到目前為止 ,475名優秀青年地質工作者獲此殊榮,其中授予金錘獎95名,銀錘獎380名。同時有21名金、銀錘獎獲得者榮獲了中國青年科技獎。「青年地質科技獎」已經成為中國地質學會的品牌,在地質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獲獎者絕大多數已成為地質科技工作的骨幹。(下附部分獲獎者名單) 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地質科技獎(1989年)金錘獎獲獎名單
(5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毛景文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石彥民 大港石油管理局勘探開發研究院 李建潮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高延林 青海省科學技術委員會 董樹文 安徽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銀錘獎 (17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王安建 長春地質學院 馬昌前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李小彥 西安煤炭科學研究院 李長江 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 李繼江 山東省第三水文工程地質大隊 李榮清 湖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朱玉磷 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 汪振文 新疆地礦局第六地質大隊 張 韜 寧夏地礦局礦產地質調查所 張明泉 蘭州大學地質系 張哨楠 成都地質學院 張德潤 地礦部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楊閩中 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院 羅 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黃紹甫 廣西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 聶風軍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康豹成 河北省綜合研究地質大隊 中國地質學會第三屆青年地質科技獎(1991年)金錘獎獲獎名單
(7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石崑山 河南省地礦廳第三地質探礦隊 湯良傑 地質礦產部西北石油地質局 吳景勤 核工業總公司華東地質勘探局 陳 駿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周國平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徐學純 長春地質學院地質系 晏建國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總公司西南地質勘查局 317 銀錘獎 (31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萬渝生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王會祥 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地質研究大隊 王英民 成都地質學院 王鶴齡 湖北地質實驗研究所 劉金山 湖南地礦局 405 隊普查分隊 劉蒙華 中國地質科學院沈陽地質礦產研究所 華佑南 中國地質科學院南京地質研究所 朱筱敏 石油大學石油地質系 朱儒峰 內蒙古地礦局第二區調隊一分隊 阮利民 冶金部第一地質勘查局地質探礦技術研究所 吳澄宇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張超群 廣東茂名礦產公司 李乃勝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李兆慧 河南省煤田地質勘探公司第一勘探隊 周 翊 中南工業大學地質勘查及城鄉建設工程系 林暢松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羅先熔 桂林冶金地質學院 鄭國東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侯建軍 北京大學地質系 段太忠 江漢石油學院地質系 郝梓國 中國地質學會地質學報編輯部 欒文樓 河北地質學院 殷躍平 地礦部環境地質研究所 秦克章 有色金屬總公司北京地質研究所 耿 弘 雲南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閻子忠 寧夏地礦局第二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 黃建閩 建設部綜合勘查研究院 舒 航 冶金部第一地質勘查局地質探礦技術研究所 蔣少涌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潘 懋 北京大學地質系 戴鳳岩 中國地質科學院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四屆青年地質科技獎(1993年)金錘獎獲獎名單
(9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陳踐發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 龐忠和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地熱研究室 侯增謙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胡雄健 浙江省地礦局第七地質隊 趙文智 石油天然氣總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徐錫偉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郭英廷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研究生部 黃潤秋 成都地質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溫 寧 地礦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第二海洋地質調查大隊 銀錘獎(30名以姓氏筆劃排列)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王 劍 地礦部成都地質研究所 王恩志 清華大學水利水電工程系 王照林 山西省地礦局 215 隊物探分隊 韋星林 有色總公司江西地勘四隊三分隊 甘盛飛 沈陽黃金學院地質系 曲國勝 國家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任書才 河北省地礦局第三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大隊 劉代志 中南工業大學地球物理勘察新技術研究所 劉樹文 北京大學地質學系 杜楊松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研處 李延河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研究所 邱小平 中國地質科學院區劃室 何思為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探工系 汪東波 有色總公司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張光輝 地礦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 陳衍景 北京大學地質系 邵益生 建設部城市地下水資源研究中心 苗培森 山西省地礦局區調隊 羅 強 西南石油學院 周平根 地礦部環境地質研究所國土地質研究室 周永章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廣州分部 胡 凱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郜建軍 地礦部石油地質研究所 賀安生 湖南省地質研究所 郭正堂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黃運飛 中國兵器工業部勘察研究院 藍先洪 地礦部海洋地質研究所 賴旭龍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古生物教研室 蔡耀軍 水利部能源部長江勘測技術研究所 漆家福 石油大學 (北京)地球科學系 中國地質學會第五屆青年地質科技獎(1995年)金錘獎獲獎名單
(共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王宗起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朱立新 地礦部物化探研究所 吳吉春 南京大學 周瑤琪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鄭永飛 中國科技大學 姜欽華 北京大學地質系 胡聖標 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郝 芳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秦四清 中航勘察設計院 舒 航 中國礦業大學 銀錘獎 (共4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萬 力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於青春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方維萱 有色西北地勘局物化探總隊 王 駒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王 清 長春地質學院 王京彬 有色北京地質研究所 馮慶來 中國地質大學 任戰利 西北大學地質系 劉 震 石油大學(北京) 劉小宇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劉曉春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孫曉明 中山大學地質系 許文良 長春地質學院 宋 彪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張正偉 河南地質科研所 張祖海 江西有色地勘局地研所 張曉培 長春地質學院 張獻民 河北地質學院 李江海 北京大學地質系 李建平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楊夕輝 雲南地礦局三隊 沈樹忠 中國礦業大學 邵龍義 中國礦業大學 陳松嶺 中南工業大學 周樂堯 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院 屈建軍 中國科學院沙漠研究所 施 斌 南京大學 閭國年 南京大學 唐金榮 冶金勘察研究院 唐勝利 煤炭科學院西安分院 賈愛林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章雨旭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續世朝 山西地勘局區調隊 銀劍釗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地質所 黃 海 地礦部地質技術勘查院 龔漢松 海南地礦開發局高新爆破技術公司 傅雪海 江蘇煤田地質勘探研究所 彭少梅 廣東省地質科學研究所 蔣泰然 地礦部石油地質研究所 解習農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中國地質學會第六屆(1997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獲獎名單
(共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位 何慶成 地礦部環境地質所 李功伯 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 蘇俊青 大港石油地勘院 林承焰 石油大學 ( 華東) 范洪海 華東地質局 270 所 侯泉林 中科院地質所 徐義剛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 高 俊 地礦部地質研究所 董國臣 河北地勘局 潘葆芝 長春科技大學 銀 錘 獎 ( 共 40 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 作 單 於學峰 山東省第二地勘院 毛先成 中南工業大學 王文武 化工部遼寧地勘院 王世澤 西南石油局 王建鋒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王春亮 山西地勘局 216 鄧吉牛 有色北京地質所 田昇平 化工部化學礦產院 全裕科 華北石油地質局規劃設計院 劉 傑 寧夏石炭井礦務局 劉再華 地礦部岩溶地質所 劉俊來 長春科技大學 孫友宏 長春科技大學 朱雲鶴 地礦部南京地礦所 湯 彬 華東地質學院 邢紅星 第三地勘局勘查院 吳培康 石油勘探開發中心 張立東 地礦部沈陽所 張伯友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 張招崇 地礦部地質所 張振福 山西地礦局地調隊 李 曉 中科院地質所 李志群 有色西南地質所 李俊建 地礦部天津地礦所 楊學明 中國科技大學 楊忠芳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楊振宇 地科院地質力學所 肖舉樂 中科院地質所 陸建軍 南京大學地質系 陳遠榮 桂林礦產地質院 陳海弟 中南地勘局 侯恩科 西安礦業學院 施澤進 成都理工學院 柳建新 中南工業大學 趙 平 中科院地質所 徐貴來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聶高眾 國家地震局地質所 顧雪祥 成都理工學院 賴紹聰 西北大學地質系 薛良偉 河南省地科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七屆(1999年)青年地質科技獎獲獎名單
金錘獎8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 作 單 位 劉財 長春科技大學地球物理系 劉福來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 孫占亮 山西地勘局區調地質隊 陳國忠 甘肅地勘局第三地質隊 周翠英 中山大學地球科學系 秦克章 有色總公司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蔡忠 石油大學(華東)資源系油藏地質研究所 譚永傑 中國煤田地質總局 銀錘獎26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 於海峰 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王駿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規劃院勘探所 王常明 長春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系 王登紅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床所 劉國平 有色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李忠 中國科學院地質所 李國平 河南有色地勘局地質所 楊曉平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楊曉明 化工部遼寧地質勘查院 邱檢生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陳漢林 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 周訓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水資與環境工程系 周紹智 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 武威 建設部綜合勘察設計院 姜月華 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賀文華 湖南省地勘局418隊 凌水成 湖南有色地質勘查局 徐揚青 煤炭部武漢設計研究院 徐旭輝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實驗地質研究院 康鳳新 山東省地勘局地礦處 麻土華 浙江省地質礦產研究所 黃同興 廣西地質調查研究院 賴健清 中南工業大學地質系 譚承軍 中國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規劃設計院 黎良傑 中航勘察設計研究院 魏祥榮 核工業華東地質局二七O研究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八屆(2001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
(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化建新 中兵勘察設計研究院 王 成 核工業西北地質局二一六大隊 孫繼敏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朱自強 中南大學應用地球物理所 汪東波 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周新源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鄭和榮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祝文亮 天津市大港油田公司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研究中心 郝世俊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 廖立兵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銀錘獎(42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 馬 明 長江委綜合勘測局長江岩土工程總公司 王惠初 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 史長義 中國地質科學院物化探研究所 劉 敏 華東師范大學地理學系 劉長禮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劉傳虎 勝利油田有限公司物探研究院 劉貽燦 安徽省地質調查院地質研究所 劉海泉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山東總隊 匡立春 新疆油田公司測井總監 呂修祥 石油大學(北京) 呂曉光 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呂新彪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資源學院 紀友亮 石油大學(華東) 許強 成都理工大學 閆相賓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吳德文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 張永波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張起鑽 廣西有色地質勘查總院廣西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 張德民 廣東煤炭地質局(廣州中煤江南基礎工程公司) 李青 廣西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科技處 李曉昭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 楊計海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南海西部研究院 汪時成 中國石化新星公司 陳占成 山東省魯南地質工程勘察院 陳建文 青島海洋地質研究所 周志芳 河海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虎維岳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水文所 鄭建平 中國地質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姜在興 石油大學(華東)地球資源與信息學院 趙英俊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唐書恆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第一勘探局 唐建明 中國石化新星公司西南石油局第二物探大隊 唐輝明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 徐學義 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秦玉英 中石化新星石油公司華北石油局井下作業大隊 符鞏固 湖南省地質調查院湘東礦產地質調查所 曾義金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德州鑽井研究所 曾大乾 中原石油勘探局勘探開發科學研究院 溫書亮 中海石油研究中心勘探研究院 董雲鵬 西北大學地質系 魯安懷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翦知湣 同濟大學海洋地質與地球物理系 中國地質學會第九屆(2003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名單
(7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 鄧運華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劉四新 吉林大學地球探測科學與技術學院 何宏平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尚彥軍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秦明寬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龔士良 上海市地質調查研究院 謝用良 中石化西南分公司勘探處主任工程師 銀錘獎名單(34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名 工作單位 萬余慶 中國煤炭地質總局航測遙感局 雲露 中石化西北分公司勘探開發規劃設計研究院地勘所 毛德寶 天津地質礦產研究所,研究室主任 王玉往 有色北京礦產地質研究所 韋國深 廣西地質勘查總院 丘學林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甘行平 中國地質科學院勘探技術研究所 劉亮明 中南大學地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劉繼東 甘肅煤田地質局 孫煥泉 勝利油田有限公司 況軍 新疆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吳文鸝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吳珍漢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張發旺 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張光學 國土資源部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李天斌 成都理工大學 李細根 核工業二一六大隊四分隊 邱楠生 石油大學(北京)盆地與油藏研究中心 陸現彩 南京大學地球科學系副教授 陳昌彥 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 周建波 吉林大學地球科學學院 周荔青 中石化股份公司華東分公司 武恆志 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西部分院 侯讀傑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姚建明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185隊 徐貽贛 江西省地礦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 桑樹勛 中國礦業大學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 袁訓來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郭建強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工程地質技術方法研究所 焦鵬程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所 韓士洲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 韓穎 山西省地質調查院太原分院 雷從眾 新疆油田分公司採油二廠 譚成軒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十屆(2005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獲獎名單
(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劉剛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國土資源信息系統研究所 劉志飛 同濟大學 江同文 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李素梅 石油大學(北京)盆地與油藏研究中心 苗愛生 核工業二0八大隊二分隊 夏群科 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 庹先國 成都理工大學科技處 鹿化煜 中國科學院地球環境研究所 潘彤 青海省有色地質礦產勘查局 戴福初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銀錘獎名單(4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李文勇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礦產所 甘甫平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劉紅櫻 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徐宏峰 中國建築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浙江總隊 陳曉東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勘查研究所 張元動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代世峰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陳正樂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趙志丹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學院 程國明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何高文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海洋礦產地質調查所 張進德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張異彪 上海海洋石油局第一海洋地質調查大隊 張守林 北京礦產地質研究院 聶振龍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楊振京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程建遠 煤炭科學研究總院西安分院地震勘探研究所 覃建雄 成都理工大學地球學院 張生根 中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馬保松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 楊文清 陝西省煤田地質局一八六隊 於 軍 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環境地質研究所 琚宜太 中國冶金地質勘查工程總局二局 沈春勇 中水顧問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地質分院 楊自安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北京資源勘查技術中心 王文峰 中國礦業大學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 王岳軍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 劉光祥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無錫石油地質研究所 許以明 湖南省湘南地勘院地質調查所 陳志宏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胡新麗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工程學院 彭和求 湖南地質調查研究院 李國彪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地質調查研究院 陳仁義 中國地質調查局資源評價部 張延軍 吉林大學建設工程學院 馮亞生 海南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勘察院 王秉璋 青海省地質調查院區調分院 王昆 中國水電顧問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地質分院 汪 珊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謝文衛 國土資源部勘探技術研究所 中國地質學會第十一屆(2007年)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獲獎名單
(1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於翔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王書來 北京礦產地質調查院 祁生文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李三忠 中國海洋大學 周心懷 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 溫志堅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葛曉立 中國國土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 董月霞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冀東油田分公司 覃小鋒 廣西區域地質調查研究院 韓忠 武警黃金部隊第六支隊 銀錘獎名單(40名按姓氏筆畫排序) 姓 名 工作單位及職務 萬玲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 豐成友 中國地質科學院礦產資源研究所 仇建軍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第三地質大隊 牛富俊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王之軍 中非地質工程勘查研究院 王清華 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 葉曉濱 中國地質環境監測院 任雲生 吉林大學 劉東輝 福建省121煤田地質勘探隊 劉忠群 中國石化華北分公司勘探開發研究院 劉陶勇 核工業二一六大隊 江山紅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石油鑽井研究所 閆臻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 何衛紅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何黃生 江蘇煤炭地質局物測隊 張永雙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力學研究所 張禮中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張傳林 中國地質調查局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 張吉壽 雲南地礦資源股份有限公司 張家菁 江西省地礦局贛東北大隊 李連生 中國石化河南油田分公司 李鐵軍 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 單玄龍 吉林大學 和志軍 有色金屬礦產地質調查中心南方地質調查所 林全勝 福建省閩西地質大隊 武雄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鄭元平 紫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金勝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侯樹仁 核工業二〇八大隊 趙振宏 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礦產研究所 徐品 山東省地質環境監測總站 晏鄂川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翁愛華 吉林大學 袁文偉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郭華明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郭彥民 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 高文龍 北京國電華北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黃偉強 中國石油新疆油田公司 董瀚 甘肅省地礦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 廖忠禮 中國地質調查局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