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鄉鎮新增地質災害隱患報告

鄉鎮新增地質災害隱患報告

發布時間: 2021-03-13 18:24:05

地質災害隱患點發現有重大險情.可能發生滑坡,鄉鎮國土資源所應採取哪些措施

報災呀。情況危險的話,具體操作程序:
1、首先轉移受威脅群眾
2、向縣級國土資源局、鄉鎮政府上報災情
3、劃定危險區、設置警戒線
4、清點群眾,禁止群眾私自返回房屋,妥善安置,等待上級部門現場處理

❷ 信息專報中地質災害基本情況,存在困難及對策建議怎麼寫

七、地質災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地質災害底子急待查清,市級防治規劃急需編制。
目前,我市祁陽、東安、零陵、道縣4個縣區己完成地質災害普查工作,新田、江永兩縣正在開展地質災害普查工作,其餘5個縣區尚未開展此項工作,導致全市地質災害底子不清,防災工作缺乏針對性,同時影響了市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今年省國土資源廳已同意支持永州完成全市地質災害普查工作。建議市政府將去年擬安排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經費落實到位,確保規劃編制工作順利完成。
2、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嚴重
我市礦產資源開發歷史悠久,地質環境遺留問題較多。近年來,受利益驅動,無證開采、濫采亂挖等違法采礦現象屢禁不止,一些礦區已是千蒼百孔,留下嚴重的安全隱患,汛期極易引發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嚴重危害當地居民生產生活。建議進一步加大礦產資源開采秩序治理整頓力度,嚴厲打擊非法采礦行為。
3、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嚴重不足
全市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有380餘處,大部分地質災害隱患點急需治理,治理任務艱巨,治理資金缺口很大。尤其是江華縣蔚竹口鄉政府駐地滑坡和兩岔河鄉俊山村滑坡、祁陽縣內下林場內下村滑坡和潘市鎮高山村滑坡、雙牌縣城文化西路滑坡和茶林鄉中學滑坡、藍山縣毛俊鎮龍江村滑坡、零陵區梳子鋪鄉木塘村滑坡、東安縣城青山塢滑坡等9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存在較大險情,急需採取工程治理或應急處理措施。建議市、縣兩級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加大防治資金投入力度。
4、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的技術力量薄弱
目前,我市地質環境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與地質環境管理工作不相適應,加之尚未設立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管理的技術機構——地質環境監測站,日常技術工作依賴從409隊和煤勘三隊臨時抽調技術力量來完成。為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正常開展,建議市政府批准設立地質環境監測站和配備必要的專業技術人員。
八、地質災害防治對策與建議
1、深入開展地質災害法律宣傳,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意識。
通過出動宣傳車、發放宣傳資料、在地質災害危險地段的醒目位置粉刷警示標語、在地質災害易發區懸掛警示橫幅、發放防災明白卡等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災知識,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意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自救能力。
2、進一步完善以群測群防為重點的地質災害監測網路。
繼續完善以鄉(鎮)、村、組為基礎,群眾與專家相結合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網路。各鄉(鎮)、村、組要落實專門聯絡員,明確各個隱患點的監測人。加強與建設、水利、交通、氣象等部門的聯系,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依靠鄉鎮人民政府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發揮它們在防災中的主力作用。要鼓勵單位和個人提供地質災害前兆信息,使群測群防網路真正發揮作用。
3、完成地質災害普查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工作。
為推進我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體系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級政府要把地質災害調查和防治規劃編制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地質災害調查和防治規劃編制工作的領導,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保障,確保此項工作順利完成。市縣兩級國土資源部門要盡快行動起來,收集規劃材料,確定規劃編制單位,落實項目經費。
4、建立健全資金投入長效機制,加大地質災害防治投入力度。
我市地質災害多,防治經費缺口大。各級各部門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切實加強地質環境管理工作。廣泛籌措資金,加大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力度。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對嚴重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時進行治理,以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一是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把防治經費列入政府財政預算;二是對工程建設等人為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誘發單位出資治理;三是建議出台政策,從土地出讓金收入和礦業權出讓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專門用於地質災害防治。
5、建立地質災害搬遷補助和應急救助機制。
過去一段時間,地質災害防治以工程治理和應急處理等工程措施為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資金投入大,資金供需矛盾突出。用有限的資金來治理大量的地質災害隱患,採取搬遷避讓和應急救助是一條切實可行的措施。建議建立地質災害搬遷補助和應急救助機制。
6、加強采礦行為監管,嚴格執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制度。
加強礦山地質環境的監管,督促采礦權人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案實施地質環境保護,拒不恢復或治理的,責令限期恢復和治理,逾期不執行的,責令停止開采,情節嚴重的,吊銷采礦許可證。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繳存力度,切實督促采礦權人繳存備用金,對不繳存或不足額繳存的,不得發放采礦許可證或辦理延續登記。
7、認真做好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
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湖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和《建設用地審批辦法》的規定,做好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防止人為活動引發地質災害。凡不按規定提交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報告和礦山地質環境影響評價報告的,不得辦理用地審批或采礦許可證。各級國土資源部門要加強對農村及城鎮居民建房的指導,防止將房屋建在地質災害易發地段。

❸ 汛後地質災害隱患存在問題怎麼寫

七、地質災防治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地質災害底子急待查清,市級防治規劃急需編制。
目前,我市祁陽、東安、零陵、道縣4個縣區己完成地質災害普查工作,新田、江永兩縣正在開展地質災害普查工作,其餘5個縣區尚未開展此項工作,導致全市地質災害底子不清,防災工作缺乏針對性,同時影響了市級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編制。今年省國土資源廳已同意支持永州完成全市地質災害普查工作。建議市政府將去年擬安排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經費落實到位,確保規劃編制工作順利完成。
2、礦山地質環境破壞嚴重
我市礦產資源開發歷史悠久,地質環境遺留問題較多。近年來,受利益驅動,無證開采、濫采亂挖等違法采礦現象屢禁不止,一些礦區已是千蒼百孔,留下嚴重的安全隱患,汛期極易引發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質災害,嚴重危害當地居民生產生活。建議進一步加大礦產資源開采秩序治理整頓力度,嚴厲打擊非法采礦行為。
3、地質災害防治經費嚴重不足
全市查明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有380餘處,大部分地質災害隱患點急需治理,治理任務艱巨,治理資金缺口很大。尤其是江華縣蔚竹口鄉政府駐地滑坡和兩岔河鄉俊山村滑坡、祁陽縣內下林場內下村滑坡和潘市鎮高山村滑坡、雙牌縣城文化西路滑坡和茶林鄉中學滑坡、藍山縣毛俊鎮龍江村滑坡、零陵區梳子鋪鄉木塘村滑坡、東安縣城青山塢滑坡等9處地質災害隱患點存在較大險情,急需採取工程治理或應急處理措施。建議市、縣兩級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加大防治資金投入力度。
4、地質災害防治管理的技術力量薄弱
目前,我市地質環境工作人員的知識結構和業務水平與地質環境管理工作不相適應,加之尚未設立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管理的技術機構——地質環境監測站,日常技術工作依賴從409隊和煤勘三隊臨時抽調技術力量來完成。為保證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正常開展,建議市政府批准設立地質環境監測站和配備必要的專業技術人員。
八、地質災害防治對策與建議
1、深入開展地質災害法律宣傳,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意識。
通過出動宣傳車、發放宣傳資料、在地質災害危險地段的醒目位置粉刷警示標語、在地質災害易發區懸掛警示橫幅、發放防災明白卡等各種形式,廣泛宣傳地質災害防災知識,增強全社會的防災意識,提高廣大人民群眾自救能力。
2、進一步完善以群測群防為重點的地質災害監測網路。
繼續完善以鄉(鎮)、村、組為基礎,群眾與專家相結合的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監測網路。各鄉(鎮)、村、組要落實專門聯絡員,明確各個隱患點的監測人。加強與建設、水利、交通、氣象等部門的聯系,相互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充分依靠鄉鎮人民政府和基層群眾自治組織,發揮它們在防災中的主力作用。要鼓勵單位和個人提供地質災害前兆信息,使群測群防網路真正發揮作用。
3、完成地質災害普查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編制工作。
為推進我市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體系建設,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級政府要把地質災害調查和防治規劃編制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切實加強地質災害調查和防治規劃編制工作的領導,從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保障,確保此項工作順利完成。市縣兩級國土資源部門要盡快行動起來,收集規劃材料,確定規劃編制單位,落實項目經費。
4、建立健全資金投入長效機制,加大地質災害防治投入力度。
我市地質災害多,防治經費缺口大。各級各部門要從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切實加強地質環境管理工作。廣泛籌措資金,加大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力度。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對嚴重地質災害隱患點及時進行治理,以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一是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的規定,各級人民政府把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把防治經費列入政府財政預算;二是對工程建設等人為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按照「誰誘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誘發單位出資治理;三是建議出台政策,從土地出讓金收入和礦業權出讓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專門用於地質災害防治。
5、建立地質災害搬遷補助和應急救助機制。
過去一段時間,地質災害防治以工程治理和應急處理等工程措施為主,收到了一定的成效。但資金投入大,資金供需矛盾突出。用有限的資金來治理大量的地質災害隱患,採取搬遷避讓和應急救助是一條切實可行的措施。建議建立地質災害搬遷補助和應急救助機制。
6、加強采礦行為監管,嚴格執行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制度。
加強礦山地質環境的監管,督促采礦權人按照礦山地質環境保護方案實施地質環境保護,拒不恢復或治理的,責令限期恢復和治理,逾期不執行的,責令停止開采,情節嚴重的,吊銷采礦許可證。加大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備用金繳存力度,切實督促采礦權人繳存備用金,對不繳存或不足額繳存的,不得發放采礦許可證或辦理延續登記。
7、認真做好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工作。
按照《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湖南省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和《建設用地審批辦法》的規定,做好地質災

❹ 「8·」 雲南省魯甸縣地震次生地質災害

1 基本情況

2014年8月3日16時30分在雲南省昭通市魯甸縣(北緯27.1°,東經103.3°)發生6.5級地震,震源深度12km,餘震1335次。地震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對抗震搶險救災工作做出統一安排。各級國土部門其實啟動應急預案,部、省、市工作組和專業隊伍趕赴災區,開展地震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和搶險救災工作。

截至2014年8月8日15時,地震共造成617人死亡,其中魯甸縣526人、巧家縣78人、昭陽區1人、會澤縣12人;112人失蹤,3143人受傷,22.97萬人緊急轉移安置。

2 地震地質災害排查

本次排查工作自8月4日開始,排查工作覆蓋了烈度Ⅵ度以上615個行政村共7956個村民小組,涉及4縣1區56個鄉鎮,排查總面積 10037km2,排查路線25558km,共排查地質災害隱患點1769處,轉移避險安置人員19486人/次,重點排查了學校537所,溝口223處、集市77個、廠礦企業21個、排查臨時、過渡安置點667個,排查部隊營地22處。

2.1 自然環境與經濟社會概況

地震災區處在滇東岩溶高原面至金沙江底的河谷斜坡地帶,總體地勢遞降幅度大,屬金沙江流域,江河縱橫排列,地形切割較強烈,高差巨大。西部五蓮峰山地海拔3000~3500m,最高峰葯山海拔4040m,金沙江谷底海拔600~700m。為高原季風氣候,局地暴雨多發。南北、北東及北東東向斷裂及梳狀褶皺為主體構造,從元古界到中生界各地層碳酸鹽岩與碎屑岩呈條帶狀相間出露,地層岩性變化大。山高坡陡谷深,鬆散土石廣布,人口密度大,人類活動強烈,地質環境脆弱。

2.1.1 交通位置

魯甸地震災區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昭通市魯甸縣龍頭山鎮,地處雲、貴、川三省結合部,魯甸縣距省會昆明市447km,距昭通城27km,昆水公路和213國道穿越縣境。昭通素有「咽喉西蜀,鎖鑰南滇」之稱,處於昆明、成都、貴陽、重慶等中心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輻射的交匯點,位於國家規劃的「攀西—六盤水經濟開發區」腹心地帶,是雲南的北大門和滇、川、黔三省經濟、文化的交匯重地。隨著內昆鐵路的建成通車,由公路、鐵路、航空、水運組成的立體交通網路已具雛形,昭通為雲南連接長江經濟帶和成渝經濟區的重要門戶,是內地入滇乃至南下東南亞、南亞的便捷通道,區位優勢逐步凸現(圖1)。

圖9 紅石崖崩塌特徵圖

4.1.4 威脅對象

本次地震調查區附近受損嚴重,其中李家山村及王家坡尤為嚴重,目前已死亡36人,失蹤27人,受傷37人。

該崩塌點直接威脅到紅石岩下部居民,同時威脅到堰塞湖庫區內的居民、紅石岩電站以及堰塞湖下游巧家縣小河集鎮、多個梯級電站和河道兩側的居民。該崩塌點一旦再次發生失穩或堰塞湖發生潰決,將可能造成極大的人員傷亡經濟損失,受威脅人數為1438人,目前已經緊急撤離,根據《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規范》(DZ/T0218-2006)表6,該崩塌危害對象等級劃分為一級。

4.2 災害體發展趨勢預測

截至8月5日下午六點,紅石岩崩塌形成的堰塞湖回淤長度已達約15km,而且水位正以30~50cm/h的速度上升,經調查及估算,在不發生明顯集中降雨的情況下,牛欄江的匯水量約40~50m3/s。

堰塞體下游沿岸有巧家縣小河集鎮、分散居民以及多個梯級電站,該堰塞湖對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

堰塞湖已導致牛欄江沿岸斜坡下部的多處居民聚居點被淹沒,且水位還在不斷的上漲。崩塌堆積體形成的堰塞湖在不斷增大的水壓力作用下,尤其考慮到餘震以及強降雨等不利狀況,堰塞體發生潰決的可能性較大,發展趨勢趨於不穩定,應立即採取應急除險措施。

另外,目前紅石岩崩塌點中下部坡面堆積大量塊石,且紅石岩崩塌失穩區後緣岩土體在本次地震作用下必然存在大量的裂縫,坡體穩定性較差,在餘震、降雨等工況下,發生進一步失穩滾落堰塞湖庫區內的可能性較大,應加強對坡面崩塌堆積體的監測和預警,防止進一步失穩造成影響。

4.3 崩塌發生原因分析

初步分析該崩塌發生的原因主要為:

(1)「8·03」強烈地震是導致本次崩塌發生的主要原因,地震誘發了該災害點岩體的大量失穩,崩塌堆積體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

(2)由於該災害點處於高山峽谷地貌單元,坡體高陡,臨空面發育,風化卸荷裂隙發育,造成坡體表面的岩土體極其破碎,在地震、降雨等外營力作用下,容易發生失穩。

(3)該區地質構造活動強烈,地質條件復雜,使得該區域的岩土體結構鬆散,坡體穩定性較差,發生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較大。

4.4 下一步工作建議

基於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工作建議:

由於目前處於不穩定狀態,特別水位在持續上升,需及時處理否則將對下游村莊及電站造成極大危害。

(1)首先組織堰塞湖庫區以及堰塞湖潰決可能影響范圍之內的居民、集鎮、廠礦區人員進行撤離,保證受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2)加強對堰塞湖上游水量的監測,尤其是在降雨等不利條件下,對堰塞湖的蓄水狀況進行實時分析。

(3)組織協調下游梯級電站進行庫容儲備,防止突發情況的發生對下游造成嚴重危害。

(4)加強對堰塞湖庫區斜坡的變形監測,防止庫區新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的發生對堰塞湖造成不利影響。

(5)盡快對該堰塞體進行處理,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❺ 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方案

(2011年11月)

第一部分 應急預案基本內容與工作組織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

模擬在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發生滑坡地質災害的緊急情況下,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有效檢驗各小組職責的分工落實、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體的防災自救意識,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提高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的防災和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建設平安東坪,構建和諧社會。

二、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後緣裂縫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情況十分緊急。按《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危險區的群眾,盡快採取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位於東坪鎮政府西北方向18公里處,2007年9月,經地質專家評估確定,屬於要盡快治理的小型地質災害滑坡隱患點,受威脅群眾72戶276人,潛在經濟損失202萬元。遇連續大雨和強降雨極易引起大面積滑坡。

五、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

東坪鎮人民政府。

六、演練時間

2011年11月4日上午:10:00—11:00(10:00在茶山口村集合)。

七、演練地點

(1)災害隱患點: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

(2)撤離安置點:茶山口村曬谷坪。

八、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的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各小組協調的一體性,演練於11月4日上午召開各小組負責人會議。

會議內容:

(1)介紹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方案;

(2)討論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3)明確各小組的工作職責,細化分工,任務落實。

總指揮:李加武(鎮黨委書記)

副總指揮:趙財保(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莫勝華(鎮黨委副書記)

趙偉華(東田村委會主任)

(二)各職能組及工作職責

1.避讓、搶險、救災指揮組

組長:李加武(鎮黨委書記)

副組長:趙財保(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莫勝華(鎮黨委副書記)

趙偉華(東田村委會主任)

成員:趙才福(東田村支部委員、副主任)

趙天銀(東田村支部委員、村委委員)

趙觀娣(東田村委委員)

主要職責:按規定上報災情、請示啟動預案,組織有關方面力量參與應急處置工作。

2.地質災害監測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趙偉華(東田村委會主任)

成員:趙才福(東田村支部委員、副主任)

趙天銀(東田村支部委員、村委委員)

趙觀娣(東田村村委委員)

主要職責:負責地質災害的監測和數據記錄、資料整理上報,按指揮組的命令傳達預警信號。繼續全方位監測,及時確定災害等級並上報。

3.群眾疏散、搶險、救援小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趙偉勝

副組長:趙國輝

成員:邵來嬌、趙曉明、陳玉華、林梓階、余錦華、林秀玉、吳醒城、趙書養、

謝小花、趙天明

主要職責:

及時組織群眾立即轉移、疏散撤離到指定的臨時安置點。負責對受困群眾的救援,實行每個幹部包三戶。

4.安全保衛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白宜安

成員:周繼龍、林偉堅、袁偉堅、張文、盤安杏、趙志順、楊觀太、周學連、馬雲安、張順榕、吳貽雙、許炳華、廖其昌、文華、趙興養、廖嚴明、楊婷、盤才勝、趙良才、江群英、葉色明、趙曉英、許新蘭

主要職責:疏散、搶險、救災工作中的治安保衛工作,維持疏散過程中的秩序及撤離後的安全巡邏,撤離區的清場和搜救,交通管制,維護社會穩定。

具體分工:

1)災區清場和搜救組

組長:白宜安

成員:周繼龍、林偉堅、盤安杏、趙志順、楊觀太、周學連、馬雲安、張順榕

2)安置點

吳貽雙、許炳華、廖其昌、文華、趙興養、廖嚴明、楊婷、盤才勝、趙良才、江群英、葉色明、趙曉英、許新蘭

3)茶山口村交叉路口

袁偉堅、張文

5.醫療小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劉文斌

成員:林偉、肖細芬、劉曉汝、張美群、張家慶、趙秀珍、余文干、馬志勇、黃細玉、李勇軍、鄺偉華

醫療救治小組職責:

對因災受傷人員進行及時救治和安置點的消毒防疫。

具體分工:

安置點:林偉、肖細芬、劉曉汝、張美群

現場救護組:張家慶、趙秀珍、余文干、馬志勇、林玉清

擔架組:李勇軍、鄺偉華

6.災民安置組成員及職責

安置點:

組長:黃靜莉

副組長:黃細玉

成員:楊永蘭、劉永祥、鄧清華、李美秀、趙麗莉、趙秀麗、饒玉城、周戰開、楊利松、吳宗耀

職責:負責安置點的帳篷搭建,受災人員安置,救災物資發放。

7.後勤保障組成員及職責

組長:趙良軍

成員:趙立新、劉森、林永松、謝榮歷

主要負責搶險救災物資的提供和後勤保障工作。

各小組如果出現領導缺位時,實行依次遞補的辦法。

(三)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滑坡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和緊急撤離群眾的宣傳發動工作。

第二部分 應急預案演練實施程序

災情總體設想: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因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影響,滑坡於今天早晨突然加大。據氣象預報,強降雨天氣還將持續,極易引起大面積滑坡,直接危威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緊急!

10:00

東田村委會會議室

指揮部成員和會議代表在會議室集中開會

東田村委會

疏散、搶險、救援組、安全保衛組、醫療衛生組、受災安置組、後勤保障組等各工作組集中等待出發。

10:05

東田村委會會議室

在會議討論其他話題時,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員趙偉華打進電話向東坪鎮人民政府鎮長趙財保報告災情。

趙偉華(監測員):「趙鎮長,我是趙偉華,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滑坡監測點出現緊急情況,滑坡於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坡,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的各種徵兆比較明顯,直接威脅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趙財保鎮長:「請你們繼續作好監測工作,我們馬上向上級匯報。」趙財保鎮長掛斷電話,立即向李加武書記報告情況。

趙財保鎮長:「李書記,接監測員緊急報告,我鎮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地質災害隱患點出現緊急情況,滑坡於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的各種徵兆比較明顯」。

李加武書記:「我馬上向上級匯報。」

掛斷電話後,立即向周志軍副縣長報告。

李書記:「周副縣長,我是東坪鎮黨委書記李加武,我東田村委茶山口地質災害隱患點出現緊急情況,受昨夜強降雨影響,滑坡於今天早晨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發生大面積山體滑坡的各種徵兆比較明顯,直接威脅當地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是否立即啟動預案,請指示,並請求縣委、縣政府派員支援」。

周志軍副縣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第一,同意啟動應急預案,立即開展危險區域人員撤離工作,我們馬上組織人員支援。」

10:10

東田村委會

李書記掛斷電話後,立即組織召開領導小組會議。

李書記:「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地質災害隱患點出現地質災害臨災險情,經請示縣委、縣政府,指示我們立即組織危險區域人員撤離,按預案各領導立即分別通知各小組負責人到指揮部召開緊急會議,大家立即行動。」

10:15

東田村委會內

參會代表到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現場觀摩疏散群眾的演練。

10:15

東田村委會

各行動小組負責人到指揮部集中開會。

10:20

東田村委會指揮部

現場指揮部總指揮李加武:縣委指示:「立即啟動預案疏散群眾」。現在,地質災害監測組開展災害調查工作並繼續跟蹤觀察;搶險、救援組立即組織群眾轉移,疏散撤離到臨時安置點;安全保衛組負責交通管制,維護好秩序;醫療衛生組搞好傷員救治;後勤保障組搞好後勤保障。各小組立即行動,請馬上執行!」

各組長齊聲:「是!」

10:22

指揮部

緊急搶險組組長李加武向應急分隊下達命令。

李加武:「現在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出現地質災險情,各小組成員和包戶責任人組織群眾撤離到指定的安置點;立即行動!

10:2

安全保衛組成員帶上「禁止通行」的牌子和警戒繩到各道路口設置警戒,對公路通行車輛進行交通管制,有序指揮。

10:25

茶山口村

各應急分隊進入各責任區組織群眾向指定地點撤離。

10:28

茶山口村

幾名小孩,行動不便,將其抱到撤離點。

10:28

茶山口村

2個群眾意外受傷,醫療救護組及時處置,應急隊員用擔架將受傷群眾抬至安置地點。

10:28

茶山口村

1個老人不肯撤離,應急隊員反復做其思想工作,用擔架將老人抬至安置地點。

10:29

茶山口村

搜救組長白宜安向指揮長報告。

白宜安:「李書記,搜救結束,危險區內無一人滯留,請指示」。

李加武:「加強治安保衛和警戒,其他人員進入危險區,你們一定也要注意自身安全檢查」。

10:0

安置點

醫療衛生組長劉文斌向指揮長報告。

劉文斌:「李書記,兩名傷員已安全送到安置點,請指示」。

應急分組組長趙國輝向指揮部報告。

趙國輝:李書記,2名小學生和1名老人已安全轉移到安置點。

李加武:「一定搞好傷員救治,並協助災民安置」。

10:35

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撤離點。

趙偉勝用對手機向指揮部匯報。

趙偉勝:「李書記,全部群眾已經全部撤離完畢,各項任務已經完成。」

李加武:「好的,繼續做好安置點轉移人員的安置工作和危險區域的警戒工作,在警報未解除前被轉移人員不得返回。」

10:35

安置點

災民安置組成員向災民發放方便麵等生活必需品。

10:35

指揮部

縣委領導趕到指揮部,立即詢問災情。

周副縣長:「有無人員傷亡,受災情況怎樣?」李家武:「無一人員傷亡,全部安全轉移,崩塌基本穩定,財產損失較大。」

10:40

安置點

李書記陪同縣委領導到安置點看望慰問災民。

11:00

茶山口村曬谷坪

總指揮長李加武宣布解除警戒,演習結束。

附表:東坪鎮東田村委茶山口村滑坡地質災害隱患點幹部包片情況一覽表(製表)

2011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❻ 求一篇關於地質災害預防工作的調研文章

解決土地問題 調處地災矛盾

貴州省煤炭資源豐富,全省煤炭保有儲量500多億噸,遠景儲量超過2000億噸,居全國第五位。全省含煤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40﹪左右。隨著西部大開發的進程和西電東送工程的順利實施,我省煤炭資源的開采已步入大型化、規模化的軌道,完全杜絕了非法小煤窯亂挖濫採的現象。
煤炭資源的開采和地質災害的發生是伴生的,現在我省大部分煤炭開采區內都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地面裂縫、房屋開裂、山體垮塌、水源枯竭等地質災害,嚴重威脅災區內廣大災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近年來,全省各地因地質災害矛盾引發的災民群體性挖路堵廠和集體上訪事件時有發生,礦區內廠群關系逐漸惡化,有的地方甚至發生了災民與煤礦的群體性斗毆事件,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和極其嚴重的後果。目前,很多地方對地質災害問題的處理都還沒有一個切實可行的徹底解決方案,都還停留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階段,根本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時間長了,災民因為問題未得徹底解決而經常聚眾挖路堵廠或集體上訪,煤礦因為不能正常生產而產生不滿情緒,地方政府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災民對政府的信任度越來越小,以致礦區內干群關系緊張,礦群關系惡化,災民與煤礦的矛盾日益尖銳。我省含煤面積約7萬平方公里,如果按每平方公里礦區平均涉及群眾10戶50人計算(此數據為保守估計數據),煤炭開采引發的地質災害將影響至少70萬戶350萬災民。試想一下,如果在煤炭資源枯竭、煤礦閉坑前地質災害問題不能徹底解決,則煤礦閉坑後這三百多萬災民的遺留問題政府將如何處置?因采礦引發的地質災害一旦發生,徹底治理好幾乎是不可能的,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將災民徹底搬遷安置到無地質災害隱患且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地方安居樂業,才是唯一的出路。
災民的搬遷安置是一項復雜艱巨的工作,涉及到資金來源如何解決?搬遷安置方式如何選擇?災民房屋如何賠償?災民土地問題如何解決等一系列復雜的問題。災民搬遷安置工作的資金來源,按照國務院《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第五條「因工程建設等人為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的治理費用,按照誰引發,誰治理的原則由責任單位承擔」的規定,全部由責任煤礦承擔;搬遷安置方式的選擇,必須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能徹底解決問題的搬遷安置方式,要多條腿走路,不能搞一刀切;房屋賠償可請有資質的單位(如貴州中道資產評估有限公司等)對災民的受損房屋進行評估,嚴格按照房產評估重置價格進行賠償;土地問題是這些問題的重中之重,它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災民受損土地的賠償和治理問題?二是災民搬出災區後的土地耕種問題?這兩個問題能否解決是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能否順利進行的關鍵。
一、 災民受損土地的賠償和治理問題
對災民受損土地的賠償,必須堅持合法、合情、合理的原則。土地問題是棵高壓線,處理不好,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有可能引起更大的社會矛盾和後遺症。農村集體土地的所有權屬於當地的村民委員會,農民對耕種的土地只有承包經營權,《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十條規定:「國家保護承包方依法、自願、有償地進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根據這條規定,災民的土地受損不能耕種後,災民和責任煤礦可在雙方自願的前提下,經當地村民委員會同意,按照「兩受」原則(「兩受」即災民能接受,煤礦能承受)制定統一標准對災民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進行有償流轉,災民將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費用於搬出災區後在其它地方有償流轉土地耕種,這就是「用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流轉來解決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中土地賠償問題」的基本思路和辦法。
地質災害問題涉及面廣,涉及人口眾多,在實際工作中,災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費如何計算就成了一大難題。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丈量法,對呀,將災民的土地逐塊丈量,得出具體面積後,按每畝多少錢制定一個災民和煤礦都能接受的標准不就算出來了嗎?其實不然。在農村進行土地聯產承包的時候,大部分農村特別是山區農村都沒有對土地進行嚴格的丈量劃分,都是東一塊、西一塊、肥瘦搭配、遠近搭配大致差不多就把土地分了。同樣的一個劃地人口,分到平整肥沃離家近的土地面積就小,分到貧瘠瘦弱離家遠的土地面積就大,有的甚至相差幾倍,再加上荒地開墾、工程建設、水打沙沖等人為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影響,現在農村同樣一個劃地人口的土地面積千差萬別。再者,農村土地的地塊大都不規則,測量起來一則難度大,二則不準確,同一地塊不同的人測量出的結果都不完全相同。由此可見,用丈量法計算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費是行不通的,因為標准無法制定,所以根本不具備可操作性。面對這一難題,我們想出了一個創造性的辦法:用土地聯產承包時劃地人口的數量來制定標准計算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費。這個辦法一出台,就使這一難題迎刃而解。首先,在進行土地聯產承包的時候,是根據當時農戶人口的多少劃分的土地,劃地人口的基數是以前農業稅費徵收的依據,各地方鄉鎮財政所有據可查;其次,在進行土地聯產承包的時候,雖然同樣的劃地人口分的土地面積有大有小,但基本上都遵循了一個原則:即每份土地的產值是大致均衡的,面積小的必然平整肥沃,面積大的必然貧瘠瘦弱,用劃地人口的數量來計算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費是相對公平的;第三,這個辦法在操作上簡單易行,清楚明了,災民和煤礦都能夠接受。
災民的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償轉讓給煤礦後,煤礦必須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土地承包法》、《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等相關法律法規對受損土地進行治理、管理和經營。為了更好地治理好災區的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在災民大量搬出災區,土地大面積連片後,煤礦可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土地開發項目(如種草養畜、開發茶產業、開發經果林、開發速生坑木林等),經有關土地行政管理部門批准後對土地進行綜合開發利用,既可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能改善礦區的生態環境。
二、災民搬出災區後的土地耕種問題
在搬遷安置的災民當中,雖然有極少部分人已經具備了無土安置的條件,他們或棄農經商、或發展二、三產業(如運輸業、飲食業、養殖業等)完全可以安居樂業,但絕大部分災民搬出災區後仍然離不開土地。民以食為天,如果大部分不具備無土安置條件的災民搬出災區後無地可種,則他們的生產生活問題就得不到徹底解決,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肯定無法順利進行。
對災民的搬遷安置工作,最容易想到的就是異地集中搬遷安置,異地集中搬遷安置地必須滿足以下三個條件:一是無地質災害隱患;二是生產生活條件要好;三是必須有足夠的土地劃分給災民耕種。在這三個條件當中,第一個和第二個都容易達到,但第三個條件就太難了。我國對集體土地實行以家庭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以後,目前地方政府手中還未被承包的大面積土地資源少之又少(金沙縣以前有大水農場和開化農場,但現在已基本用於解決受自然災害影響災民的異地集中搬遷安置),有的地方根本就沒有這種土地資源。再者,異地集中搬遷安置存在一個很大的問題是矛盾容易集中爆發,處理不好後患無窮。由此可見,異地集中搬遷安置方式是不可取的。既然異地集中搬遷安置方式行不通,怎麼辦?那就只有反其道而行,採取異地分散搬遷安置方式解決。
在我國農村,自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對集體土地實行以家庭為主的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一直未發生重大變革。現在農村有的農戶因為子女參加工作、經商、發展二、三產業(如運輸業、飲食業、養殖業等)致富等原因已經脫離農村進入城鎮定居,老家的房屋無人居住,承包經營的土地無人耕管,這種情況是普遍存在的,是我國加快城鎮化建設步伐、從農業大國逐漸向現代化工業強國過渡的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在那些沒有地質災害隱患且生產生活條件較好的地方,進城定居農戶的老房子和承包經營的土地是一筆巨大的固定資產和閑置資源,這就給我們提供了這樣的一種思路:政府把這些進城定居農戶的相關信息(姓名、住址、聯系方式、房屋結構、房屋面積、田土數量等)收集起來提供給災民,讓災民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聯系合適的進城定居農戶「結對子」,在雙方自願的前提下對進城定居農戶的老房子進行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有償流轉來解決災民搬出災區後的住房和土地耕種問題,這就是「結對子」異地分散搬遷安置方式。金沙縣沙土鎮人民政府在對全鎮及周邊鄉鎮無地質災害隱患且生產生活條件較好地方的進城定居農戶進行普遍走訪調查的基礎上,充分聽取了地質災害區廣大受災群眾的意見,經過多次召集煤礦業主和受災群眾代表開會協商,於二OO五年四月制定了《沙土鎮有證煤礦煤炭開采區地質災害賠償搬遷安置方案》。該方案實施後,沙土鎮用「結對子」異地分散搬遷安置方式處理地質災害問題已經取得顯著成效。從二OO五年至二O一O年底已經有144戶(587人)災民順利搬出災區安居樂業,其餘災民的搬遷安置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從《方案》實施至今從未發生一起災民群體性挖路堵廠事件和集體上訪事件。實踐證明,用「結對子」異地分散搬遷安置方式解決災民搬出災區後的住房和土地耕種問題是切實可行的,既徹底解決了災民的搬遷安置問題,又盤活了進城定居農戶留在農村的固定資產和閑置資源;既為群眾解了難,又為企業分了憂,最終達到一種良性循環、多贏的效果。
在實際工作中,基層鄉(鎮)黨委、政府要思維超前、把好關、服好務。思維超前即對災民所結的「對子」,不要局限在某鄉(鎮)、某縣(市)、某地(州)、某省(自治區、直轄市)……要給災民充分的自主權。只要災民聯系的搬遷安置地點符合方案中的相關規定,確實能徹底解決災民的搬遷安置問題,鄉(鎮)黨委、政府就要大力支持、積極引導,讓災民順利搬出災區安居樂業(沙土鎮分散搬遷安置的144戶災民,跨省到山東定居的有1戶;跨地區到貴陽定居的有6戶,到遵義定居的有9戶,到銅仁定居的有1戶;跨鄉鎮到安底鎮定居的有2戶,到嵐頭鎮定居的有1戶)。把好關即對搬出災區的災民流轉的土地質量、數量按方案規定嚴格把關,流轉的土地必須能滿足災民全家的生產生活需要。災民搬出災區後,只有他們的生產生活走上正軌並有了良好的發展,災民的搬遷安置工作才能成功,地質災害問題才能得到徹底解決,否則將後患無窮。服好務即鄉(鎮)黨委、政府在實施災民搬遷安置工作時,必須成立地質災害調處辦公室,安排專人辦公,竭誠為災民服務,盡最大努力為災民排憂解難。對搬出災區的群眾,不能搬出去就不管不問,要建立檔案進行管理,定期或不定期進行跟蹤回訪。對災民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要想災民之所想,急災民之所急,想方設法予以解決,讓災民有發展門路,有經濟收入,確保災民不返貧。只有這樣,才能扭轉以前造成的干群關系緊張、礦群關系惡化的局面,才能得到廣大災民的支持,才能使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總之,土地問題是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的瓶頸,是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土地問題處理好了,其餘問題就迎刃而解。地質災害問題是影響礦區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的重大社會問題,地質災害問題的處理已經成為基層鄉(鎮)黨委、政府執政能力的試金石,徹底解決地質災害問題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我們堅信,只要基層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地質災害工作,堅持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以人為本、求真務實、因地制宜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就一定能做好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工作,就一定能徹底解決地質災害問題,最終實現「災民滿意搬出,企業正常生產;礦區和諧穩定,經濟持續發展」的工作目標。

❼ 湖南省雙峰縣永豐鎮成功避讓山體崩塌地質災害

2010年5月6日凌晨3時至上午11時,雙峰縣全境普降暴雨,平均降雨量達 17毫米,局部地區達246毫米,導致山洪暴發,誘發地質災害45起,其中,山體滑坡40起,崩塌5起,直接經濟損失達1000餘萬元,未造成人員失蹤和傷亡。

雙峰縣地質災害群防群測體系較為完善,各鄉(鎮)、村和地質災害隱患點都設立了監測員和聯絡員。5月6日凌晨,雙峰縣國土資源局在接到湖南省國土資源廳、婁底市國土資源局及市氣象局的預警信息後,局長成永勝立即於早晨7點30分召開緊急會議,部署防災搶險工作,並要求各鄉(鎮)國土資源所利用手機簡訊和電話等方式及時傳達到各村、組及戶,並同時向當地人民政府報告。隨著暴雨的不斷增強,6日上午,永豐鎮人民政府鎮長彭斌果斷決定對該鎮原地質災害隱患點(省道1822線永豐鎮鏡坪村風光段)山體崩塌區進行交通管制,禁止車輛和行人通行。下午3時許,隨著一聲巨響,災情發生了。近百噸巨石從山上崩落,一瞬間,道路完全被巨石填滿中斷。該路段是縣域內重要的交通干線,平時每天有近3000輛車通行。所幸的是,由於措施得當,處置及時,此次山體崩塌地質災害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崩塌的滾石

交通管制現場

雙峰縣永豐鎮山體崩塌地質災害的成功避讓,取決於地質災害群防群測網路的建立和完善,取決於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的及時發布,取決於地質災害防治宣傳工作的普及,也取決於各級政府和國土資源部門從上至下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視和果斷決策。

❽ 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今年災情及我部防範工作情況

今年,我國氣候極端異常,部分地區前旱後雨,瞬時暴雨,持續強降雨,導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多發頻發群發。1至6月,全國發生19522起,造成464人死亡和失蹤,直接經濟損失18.61億元,分別比去年同期增長932.3%、177.8%和190%。

國務院領導高度重視地質災害防範工作,今年上半年作出60多次重要批示,為我們工作指明了方向。我部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批示精神,年初開始早研判、早部署、早檢查、早落實,採取多種手段嚴防嚴控。一是精心部署,先後8次召開全國和重要地區的汛期防範工作會議,多次發文和聯合相關部門發文,進行再動員、再部署、再落實。二是檢查督促,近百次派出由部領導和司局領導帶隊、相關部門參加的工作組檢查指導。三是強化應急,派出88名專家長期駐守18個重點省(區、市),指導排查、監測預警和群測群防等。多次啟動應急響應,在玉樹地震和關嶺滑坡等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組織開展隱患排查,協助和指導防範次生災害。四是重點防範,把地震災區和三峽庫區作為重中之重,派出150名專家協助四川、青海、重慶、湖北四省(市)開展排查和巡查,並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人口密集地區、交通幹道和重要工程周邊災害點再排查。五是聯控聯防,加強與氣象、水利、鐵路、交通運輸、教育等部門的協作配合,發揮部門優勢,落實防災責任,提升防控能力。

通過以上工作,今年上半年地質災害防範取得了顯著成效。轉移受威脅群眾20多萬,成功避讓477起,避免人員傷亡14839人。僅6月一個月,全國共成功預報320起,避免人員傷亡11014人,避免直接經濟損失1.38億元,為歷年來單月最多。與2009年1至6月相比,今年同期地質災害發生數量增長了近10倍,而造成的人員死亡失蹤人數同比大幅減少。

重點地區防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效,成功預報和避免多起重大地質災害。三峽庫區已連續7年未因地質災害導致人員傷亡。汶川地震災區2年多來,雖然地質災害多發頻發,但災民安置點未因地質災害導致人員傷亡,實現了主汛期地質災害無重大群死群傷的目標。玉樹地震災區隱患排查迅速完成,重要隱患均被嚴密監控或應急排危除險。

二、以往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要成效和存在問題

1998年政府機構改革,地質環境隊伍(工程地質隊、水文地質隊)作為地勘隊伍的組成部分連同地勘費一並下放地方。地質災害作為地質環境工作的一部分,是在機構改革之後的10年來逐步成為一項重要職能,越來越受到重視,三定規定我部的職能是組織、協調、指導、監督。近年來,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經歷了調查、普查、工程治理從無到有的過程,初步形成了以地質災害調查為基礎,以三峽庫區、地震災區為重點的,少數隱患點實施專業隊伍監測,絕大多數採取群測群防監測,逐步開始重大隱患點工程治理的格局。

1、在山區縣地質災害調查基礎上形成了群測群防體系

從2003年至2008年,在地質災害易發區部署完成了1640個縣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基於此項成果初步建立了以群測群防為主的地質災害監測網路體系。現在全國24萬處隱患點均已納入群測群防體系,有10萬群測群防員。實踐證明群測群防是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一大創舉,是在現行條件下最為有效的監測體系,創造了無數的奇跡,挽救了大量生命,取得了巨大成功。

1640個縣的調查評價程度很低,每個縣只安排20萬元經費,只能做一些地表肉眼觀察工作,基本查清了房前屋後小開小裂小縫,但對較遠距離的、具有隱蔽性的、比較復雜的地質災害隱患還沒有查清楚。群測群防體系不健全,主要依靠兼職,缺少必要的經濟待遇和設施配備。原因是地質災害多數分布在山區,大多數都是貧困縣,縣鄉政府在財政上都比較困難。

2、組建了部級和省級及三峽庫區地質災害監測機構

目前全國已形成了由1個國家級地質環境監測院、32個省級監測總站、233個市級監測分站和166個縣級監測站組成的全國地質環境監測體系。初步建立了三峽庫區滑坡崩塌專業監測網。在典型地區開展了突發性地質災害專業監測示範工作。

問題是全國地質災害行政管理人員太少,越到基層越少,絕大多數縣一個專職人員也沒有。香港的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土力工程處有700多人從事地質災害管理,我們全國都算上專職管理人員也不到他們的一半。市、縣級地質環境(地質災害)監測機構建立的還很不普遍,絕大多數市、縣沒有地質災害監測機構,現有的機構也還存在著人員少,技術人員更少的問題。經費普遍沒有保障,少數機構的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多數是自收自支,與其公益性服務機構性質很不相宜。

3、法規規章逐步完善,管理工作逐步加強

國務院於2003年頒布了《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全國已有29個省(區、市)頒布了相關的地方性法規或規章。國務院先後發布《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一五」規劃》。各省(區、市)和大部分地質災害易發區的市、縣均發布實施了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2009年我部印發了《國土資源部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工作方案》,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地質災害應急響應機制。建立了部省兩級應急專家隊伍。2009年,在全國開展以縣(區、市)為對象的群測群防 「十有縣」 (有組織、有規劃、有經費、有預案、有制度、有宣傳、有預報、有監測、有手段、有警示)建設,已建成321個。在全國推進地質災害防治行政管理、事業支撐、應急處置、專家咨詢、中介服務「五條線」建設,努力提高地質災害防治能力和水平。2007年以來,在全國先後開展「農村地質災害防治知識萬村培訓行動」和「縣、鄉、村幹部國土資源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培訓」,培訓基層幹部、監測人員和群眾、學生300多萬人。2010年,正在在全國開展針對基層國土所和群測群防員的地質災害防治評估、巡查、宣傳、預案和人員「五到位」宣傳培訓活動,培訓10萬人。

4、各相關部門的工作配合逐步加強

從2003年起,我部與氣象局合作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警預報,截至2009年,國家、30個省(區、市)、223個市、1035個縣開展了這項工作。今年我部與氣象局又共同研究進一步提高預警預報的精度,聯合發文要求所有市、縣都要開展這項工作。我部與建設、交通、鐵道等部門聯控聯防,相關部門對建設工程區、交通幹道等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逐步加強。今年我部與交通部、鐵道部聯合發文,就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共同部署, 2次邀請10多個部委聯合召開視頻會議,共同開展汛期檢查,取得較好效果。

三、今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需要加強的工作和需要解決的問題

地質災害防治已經是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社會各界普遍關注、人民群眾充滿期盼的大事。我們一方面堅決貫徹落實國務院領導批示指示精神,加強應急響應和應急處置。一方面積極探索深化改革完善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體系。

1、進一步開展地質災害調查、普查、排查等基礎工作

為建立完善的地質災害防災減災體系,必須加大基礎工作力度。全國應開展全面的地質災害調查,重點地區(300萬平方公里)詳查工作應加快進度,地震災區、三峽庫區等應做到普查,排查工作應納入基礎工作由專業隊伍承擔,並每隔一年排查一次,人員集中區附近2000米范圍要提高工作程度,部署一批必要的工程勘查。

2、建立市、縣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機構

建立市、縣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機構是必要的,地下水、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礦山地質環境、地質災害等都需要監測,各地的監測機構可以根據不同地區特點有所側重。監測機構承接地質災害調查、普查、排查等基礎工作成果,可以根據成果、根據群測群防員分布,劃定每個群測群防員的監測區域、監測隱患點、巡查路線等,使地調成果發揮作用。

3、以村支部書記、村長、村民小組長為主加強群測群防員隊伍

實踐證明村支部書記、村長和村民小組長擔當群測群防員是最合適人選,他們了解當地情況、熟悉村民、富有責任心。他們當群測群防員遇有災情險情最方便報告鄉鎮政府,立即就能使基層政府直接組織搶險救災。應該給這支群測群防員隊伍統一的經濟待遇,應由中央財政承擔他們的補助經費,這樣就能把群測群防的水平提高到現階段最高水平。

4、國家級和市、縣級地災防治指揮協調能力建設是當前應該加強的兩個重要環節

地質災害現在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自然災害,今年暴雨導致人員傷亡90%屬於地質災害。建議在國家層面成立國家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我部作為辦公室單位,組建地質災害防治應急中心。

地質災害防治關鍵在基層,而我們基層最為薄弱。要加強市、縣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形成中央出資由專業的地勘單位進行地質災害調查,成果由市、縣兩級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機構承接,群測群防員使用,發現災情險情報告市縣、鄉政府應急處置的防災體系。

5、進一步加大重大地質災害治理資金投入

《地質災害防治條例》規定由中央和省級政府負責特大和重大地質災害治理,現在用於面上的治理資金中央每年出資僅9個億,與各地需求相比杯水車薪。如能增加到每年40個億治理進度會大大加快。三峽庫區、地震災區之所以防災工作做得好,與國家投入力度大是直接相關的。現在有些省級政府也出一些資金,但不普遍,也沒有形成制度。各省都應該每年有專項納入財政預算。市、縣兩級的地質災害(地質環境)監測機構的工作經費也應納入地方財政預算。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