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地質災害防治四級網格化管理

地質災害防治四級網格化管理

發布時間: 2021-03-13 07:34:32

㈠ 實施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規劃的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監測的法規、制度和規范體系

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監測管理辦法、監測設施保護規定、監測資料共享、監測資料匯交制度。大力宣傳《地質災害防治條例》、《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積極推進《地質環境監測法》、《地質環境保護條例》和《礦山環境保護條例》等的立法進程。

修改完善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做好礦山地質環境監測技術要求、地質災害監測技術要求、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技術要求、地面沉降、地裂縫監測規范、地質環境監測數據採集、錄入等一系列規程規范和技術標準的編制或修訂工作。使地質災害監測工作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道路。

(2)建立健全地質災害監測機構、理順體制關系

建立由中央到地方專門領導機構和專業組織實體,形成覆蓋全國的專業與群眾相結合的地質災害監測實體網路(圖)。國務院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負責全國地質災害防治的組織、協調、指導和監督工作,其他部門按照各自職責負責相關部門的防治工作。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災害防治小組應會同水利、交通、城建和氣象等部門加強配合對地質災害險情的實時動態監測,形成既有各專業獨立性,又有統一領導的監測預警體系。

建立健全國家、省(市、區)、市(地、州)和縣(市)四級地質環境監測機構,明確各級監測機構作為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按照「站網管理,業務聯系,技術指導,資料匯交,成果集成」的原則,理順各級關系,加強內部機構建設,使其真正承擔起各類地質環境監測和地質災害群測群防的技術指導工作。

(3)健全監測經費保障體系

監測經費實行分級分責任承擔。國家、省、地和縣等不同級別的監測網點建設、維護、運行和基本建設經費,應納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建立地質環境專項經費;由采礦、開采地下水、工程建設等人為因素誘發的地質災害、環境地質問題等的專門監測網點建設、維護和監測的日常運行以及試驗研究經費,應由責任人承擔;各類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承擔《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中所要求的地質環境監測研究經費。

(4)把科技進步放在突出位置,大力推廣先進實用的監測設備

重視高素質人才的培養,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加快地質環境監測的自動化進程,推廣規范化的技術規程,建設和完善地質環境信息網路,改進監測成果的發布形式,提高監測工作為社會公眾服務為政府決策服務的能力。

(5)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

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學習和借鑒國外先進技術和經驗,提高我國地質環境監測水平和國際影響

總結地質災害預報預警成功的經驗,進一步嘗試和推進與其他公益網的合作,實現信息資源共享互為補充和促進,不斷拓展監測領域,提高為政府、為社會服務的水平。

(6)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社會地質災害防治和地質環境保護意識

利用電視、廣播和報紙等多種宣傳媒體,結合「世界地球日」、「土地日」、「水日」等社會活動大力宣傳我國人口、環境與資源的基本國策,宣傳生態環境建設、地質災害防治、地質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提高全社會對保護地質環境的重視程度,普及地質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知識,提高全民的防災減災意識。

㈡ 如何做好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

加強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
(一)細化明確各級網格化管理責任。要按照市(縣)政府抓「面」,鄉鎮抓「片」、社區(行政村)抓「塊」、居民樓院(村組)抓「點」的模式,落實各級「網格化」管理工作責任。市(縣)級領導要對分工聯系鄉鎮的消防工作進行經常性的督促指導,對鄉鎮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工作的組織機構設置運行情況、動員部署情況、隱患排查整治情況、消防宣傳教育情況、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應急疏散演練情況、專項資金落實情況等進行督查;鄉鎮領導要對分工聯系的社區、行政村的消防工作進行檢查指導,組織社區、行政村開展消防檢查、消防宣傳等群眾性消防工作,鄉鎮領導要認真研究本轄區的消防安全現狀,查找存在的問題和隱患,督促解決影響消防安全工作的重點、難點問題;社區、行政村要發揮其「一委一居一站一辦」新型組織架構模式,明確負責消防管理工作的人員,負責組織制訂居民防火公約、開展消防檢查、消防宣傳等群眾性消防工作,社區服務中心要將消防工作納入民生服務內容,為群眾提供消防工作咨詢、消防常識宣傳等「一站式」社區消防安全服務;居民樓院、村組要整合各種民間組織,將消防檢查、巡防、宣傳納入保安聯防、村民自治小組等工作范圍,實行「多戶聯防、區域聯防」,實現消防安全「自我檢查、自我宣傳、自我管理」。
(二)建立健全消防安全管理網格。要建立健全無縫隙、全覆蓋的消防安全管理網格,以市(縣)級政府為單元建立大網格,將鄉鎮消防安全網格化指導工作納入市(縣)級領導幹部分工范圍,明確具體領導對分管鄉鎮消防工作督促指導責任;以鄉鎮政府為單元建立中網格,將行政村、社區消防安全網格化指導工作納入鄉鎮領導幹部分工范圍,落實每名鄉鎮領導對分管行政村、社區消防工作的督促指導責任;以行政村、社區為單元建立小網格,將轄區內的自然村、社會單位、居民樓院等消防安全網格化監管工作,劃分到具體的村(社區)委會班子成員,實現消防安全網格化管理全覆蓋、無盲區。
(三)全面推行社會單位戶籍化管理。要在加強和鞏固重點單位消防安全「戶籍化」管理工作成果的基礎上,鼓勵和推動鄉鎮、行政村(社區)對轄區內其他社會單位實行「戶籍化」管理,對轄區范圍內的單位場所、居民樓院逐一排查登記,分類建立專門的消防工作檔案台帳,及時登記檢查發現以及督促整改完畢的火災隱患信息,對網格內的單位場所和居民樓院實行動態管理,為分析研判轄區火災形勢、隱患類型、問題成因以及解決辦法提供第一手資料和參考數據。
(四)完善網格化管理運行機制。要理順消防部門、派出所、鄉鎮、行政村和社區的「網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關系,規范消防大隊、派出所、鄉鎮、行政村和社區「網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流程,確保「網格化」消防安全管理流程順暢、組織嚴密、渠道暢通;在火災隱患排查整改工作中,要落實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四級」整改工作機制,行政村和社區負責排查整改轄區內社會單位和居民家庭中的一般隱患,鄉鎮負責排查整改轄區范圍內的較大隱患,消防部門負責依法查處並督促整改二級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火災隱患、派出所移交的火災隱患及消防違法行為、政府掛牌的重大火災隱患,派出所負責依法查處並督促整改三級消防安全重點單位的火災隱患、鄉鎮和行政村(社區)移交的火災隱患和消防違法行為。
(五)加強網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考評。要將「網格化」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責任納入政府年度工作考評范圍,與其他各項重點工作同部署、同檢查、同考評、同獎懲,以考評機制促工作落實,實行消防工作一票否決。在市(縣)、鄉鎮兩級政府設立消防獎勵專項經費,對年度消防工作或專項工作完成較好的單位部門進行表彰獎勵,對因網格管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實造成嚴重後果的要追究相關人員責任,對轄區發生較大以上火災事故的,要嚴格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進行責任倒查,絕不姑息遷就。

㈢ 網格化管理的基礎知識

1系統核心功能

基礎數據

主要是通過網格員對轄區范圍內的人、地、事、物、組織五大要素進行全面的信息採集管理,收集地理位置、小區樓棟、房屋、單位門店、人口信息、民政救濟、黨建紀檢、工會工作、計劃生育、勞動保障、綜治信訪、鄉鎮特色、志願者服務、市場商鋪、安全生產、特殊人群、治安信息和消防安全等信息,晨華網格化系統便於工作查找和管理。

晨華基礎數據平台
統計分析平台

主要是對於基礎數據中的各類數據信息進行智能化匯總和分析,製成數字和圖形報表,用柱狀圖和餅狀圖來顯示一目瞭然、突出重點、全盤分析。

晨華統計分析平台
考核評比平台

主要是上級對下一級事件辦理時限或者績效的一個考核管理,系統可以自動對各級組織機構進行排名。
考核內容主要針對辦理事件的時限、民情日記的篇數和質量等指標進行考核,對於辦事超時,拖拉的部門進行扣分管理。
考核是系統的重要內容,是長效機制的重要手段,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詳細的制定。形成事事有考核,人人有考核,以及責任追究機制。
地理信息平台

電子地理信息平台支持在二維地圖和衛星地圖上進行區、街道、社區、小區等信息的標注。支持在三維地圖上進行區、街道、社區、小區、樓棟、房屋等信息的標注以及可以自動和資料庫的人口等基礎數據進行掛接,能夠顯示所有樓棟,每個樓棟里的每一戶房屋,以及戶主和家庭成員的信息。
三維地圖顯示方面:我們結合目前流程的數字城市模型技術,展現城市風貌,區域劃分。
地圖信息平台能夠顯示某個小區下的所有樓棟,每個樓棟里的每一戶房屋,每一戶房屋裡戶主和家庭成員的信息。
GPS定位平台

網格員定位的功能可以實現對手持手機終端的網格員的實時位置的監控,指揮中心登錄到系統以後選擇相應的組織機構,可以在相應機構級別下將相應人員的位置給顯示出來。
2管理概念
編輯

所謂網格,就是將城區行政性地劃分為一個個的「網格」,使這些網格成為政府管理基層社會的單元。
社區管理和社區建設,有一個很著名的「二、三、四」,即「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模式」。「兩級政府」的提法是確立區級機關的主管政府地位,強調兩級政府,也就是強調區級政府在管理區域內公共事務的獨立地位,意味著具體的管理事務、管理許可權,以及財政資源由市級政府向區級政府流動。「三級管理」強調街道黨政機關在管理本地區事務的重要地位。雖然街道辦事處在法律上不具備一級政府的地位,但是強調街道機關的管理職能和地位,意味著街道承擔更加明確的協調和管理的職能,包括通過「會簽」權,提升街道政府引向行政管理在區內派出機構的影響能力。「四級網路」強調居民區層次在社會管理中基礎性單位的地位,通過居民區各類組織,建立起維系社會管理和穩定的網路體系。「二、三、四」模式的實質體現了上海模式的精髓,即強調政府自上而下的行政調控,區、街道和居民區三個層次上的組織體系成為確保社會管理的組織架構。在總的發展方向上,強調社會管理的重心下移。
在快速變化的城市社會面前,「二、三、四」模式,沿用了傳統的行政控制策略,即試圖用行政力量來整合和調控城市社會。隨著市場化變革越來越深化,這種行政主導和控制模式面臨越來越多的難題。這些問題表現在一些最直觀的現象之上。例如,在「二、三、四」體制下,街道是三級管理中的重心,通過行政化整合的機制,對轄區進行社會管理。這種行政強化的邏輯在理論上可以成立,但是實際運作中卻存在一個問題,就是街道所能夠掌握的治理資源遠遠不能滿足需要。一方面,街道對各類條線部門缺乏有效的制約機制。雖然街道在名義上是這個層次的協調和領導機構,但實際上卻無法真正主導條線部門的行政行為。在工作評估方面,反而是區行政主管部門來考核街道。因此,很多具體工作的落實,難纏的事務最後都落到了街道身上。例如街道的綜合治理工作,由街道綜合治理辦公室承接,涉及多個上級部門。任何一個區級部門,都可以隨時向街道綜合治理辦公室安排工作任務。各種任務不斷下達,但是人員、經費和政策都沒有相應配套。另外,街道行政部門沿用的行政化控制手段,無法將轄區內社會力量和市場力量,例如各種社會組織、單位和企業的資源整合起來,為其所用。街道有事無權無資源,單打獨斗,不堪重負,影響了街道管理的實際績效。
由於街道負擔過重,資源匱乏,自然將相當多的行政工作往下轉移到居委會的身上。居民區層次承擔過多的行政負擔,從反恐到計劃生育,從統戰到公共安全,一切事務進社區。居委會和居民區黨支部的人員素質、機構設置和工作機制,都無法適應來之上面千條線的工作。其次,居民區內轄區事務相對單一,治理范圍受限,無法履行城市社會管理的重任。最後,由於居委會在法律上屬於群眾自治性組織,承擔如此多的行政職能,必然遭人詬病。居委會過多承擔國家控制的成本,又影響了居民對居委會的認同感,甚至有的地方業主不歡

㈣ 什麼是地質災害防治"四位一體"網格化

「四位一體」指鄉(鎮)、村、國土資源所、地質環境監測保護站協同管理地質災專害防治工作的一體屬化模式;通過劃定網格、落實人員、明確職責和任務,實施分片包乾的管理方式。
網格劃分
地質災害防治網格劃分堅持「屬地負責、數量適度、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則。以鄉(鎮、街辦)為區域,以行政村(居委會)行政邊界作為網格。縣(區)國土資源局繪制本行政區域網格圖,界定網格的四至范圍,確保「全面覆蓋,界線明確,不留空白,不交叉重疊」。建立網格檔案,確定網格負責人、網格管理員、網格協管員及網格員專管員。

㈤ 什麼是綜治四級網格化管理

全鄉實行四級網格管理,並建立了鄉村工作網格化管理信息平台,實現了基礎工作信息化,使中心運行步入了信息快車道。鄉黨委書記為一級網格負責人,二級長由各村黨支部書記擔任,村兩委成員參與,定期在網格內進行走訪服務。三級網格以村民小組所轄范圍為基礎,網格長由組長擔任,全鄉24個基礎網格按照居住相鄰、關系和睦的原則,又劃分為99個網格點,把網格點周邊農戶包責給網格點信息員。由信息員負責定期報告所排查出的社情民情信息,形成了「鄉黨委—黨支部—網格—農戶」自上而下的順向管理和「由農戶到鄉黨委」自下而上的逆向信息反饋模式,延伸了中心觸角。

㈥ 什麼是網格化管理

城市網格化管理是依託統一的城市管理以及數字化的平台,將城市管理轄區按照回一定的答標准劃分成為單元網格。通過加強對單元網格的部件和事件巡查,建立一種監督和處置互相分離的形式。對於政府來說的主要優勢是政府能夠主動發現,及時處理,加強政府對城市的管理能力和處理速度,將問題解決在居民投訴之前。

㈦ 建立健全社區四級網格化管理制度

一級網格:社區

二級網格:將社區劃分成大塊的管理區域

三級網格:自治院落、物管小區、駐區單位

四級網格:人口、戶數較多的自治院落、物管小區以及單元、樓棟

四級網格化管理即是:每個社區為一級網格,根據社區人口戶數、院落性質、工作現狀等因素,按照社區兩委成員配備職數,將社區劃分成大塊的管理區域即二級網格。二級網格下的自治院落、物管小區、駐區單位為網格單元三級網格;三級網格中的人口、戶數較多的自治院落、物管小區以及單元、樓棟可進一步劃小網格單元即四級網格。金鵬信息網格化軟體

㈧ 什麼是地質災害防治"四位一體"網格化

「四位一體」指鄉(鎮)、村、國土資源所、地質環境監測保護站協同管理回地質答災害防治工作的一體化模式;通過劃定網格、落實人員、明確職責和任務,實施分片包乾的管理方式。
網格劃分
地質災害防治網格劃分堅持「屬地負責、數量適度、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則。以鄉(鎮、街辦)為區域,以行政村(居委會)行政邊界作為網格。縣(區)國土資源局繪制本行政區域網格圖,界定網格的四至范圍,確保「全面覆蓋,界線明確,不留空白,不交叉重疊」。建立網格檔案,確定網格負責人、網格管理員、網格協管員及網格員專管員。

㈨ 地質災害防治措施

崩塌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攔擋:對中、小型崩塌可修築遮擋建築物或攔截建築物。攔截建築物有落石平台、落石槽、攔石堤或攔石牆等,遮擋建築物有明洞、棚洞等。

2、支撐與坡面防護:支撐是指對懸於上方、可能拉斷墜落的懸臂狀或拱橋狀等危岩採用墩、柱、牆或其組合形式支撐加固,以達到治理危岩的目的。對危險塊體連片分布,並存在軟弱夾層或軟弱結構面的危岩區,首先清除部分松動塊體,修建條石護壁支撐牆保護斜坡坡面。

3、錨固:板狀、柱狀和倒錐狀危岩體極易發生崩塌錯落,利用預應力錨桿(索)可對其進行加固處理,防止崩塌的發生。錨固措施可使臨空面附近的岩體裂縫寬度減小,提高岩體的完整性。

4、灌漿加固:固結灌漿可增強岩石完整性和岩體強度。一般先進行錨固,再逐段灌漿加固。

5、疏干岸坡與排水防滲:通過修建地表排水系統,將降雨產生的徑流攔截匯集,利用排水溝排出坡外。對於滑坡體中的地下水,可利用排水孔將地下水排出,從而減小孔隙水壓力、減低地下水對滑坡岩土體的軟化作用。

滑坡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滑坡滑動多與地表水或地下水活動有關。因此在滑坡防治中往往要設法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避免地表水滲入滑體,減少地表水對滑坡岩土體的沖蝕和地下水對滑體的浮托,提高滑帶土的抗剪強度和滑坡的整體穩定性。

2、減重與載入:通過削方減載或填方載入方式來改變滑體的力學平衡條件,也可以達到治理滑坡的目的。但這種措施只有在滑坡的抗滑地段載入,主滑地段或牽引地段減重才有效果。

泥石流災害防治的工程措施

1、跨越工程:在泥石流溝上方修築橋梁、涵洞跨越避險工程,使泥石流有排泄通道,又能保證道路的暢通。

2、穿越工程:在泥石流下方修築隧道、明硐和渡槽的穿越工程,使泥石流從上方排泄,下方交通不受影響。這是通過泥石流地區的又一種主要工程形式,對於隧道、明洞和渡槽設計的選擇,總的原則是因地制宜。

3、防護工程:對泥石流地區的橋梁、隧道、路基及重要工程設施修築護坡、擋牆、順壩和丁壩等防護工程,從而抵禦泥石流的沖刷、沖擊、側蝕和淤埋等危害。

4、排導工程:修築導流堤、急流槽、束流堤等排導工程,改善泥石流流勢、增大橋梁等建築物的排泄能力。

5、攔擋工程:修築攔砂壩、固床壩、儲淤場、支擋工程、截洪工程等攔擋工程,控制泥石流的固體物質和雨洪徑流,削弱泥石流的流量、下泄量和能量,以減緩泥石流的沖刷、撞擊和淤埋等危害。

(9)地質災害防治四級網格化管理擴展閱讀:

誘發地質災害的因素主要有:

1、採掘礦產資源不規范,預留礦柱少,造成采空坍塌,山體開裂,繼而發生滑坡。

2、開挖邊坡:指修建公路、依山建房等建設中,形成人工高陡邊坡,造成滑坡。

3、山區水庫與渠道滲漏,增加了浸潤和軟化作用導致滑坡泥石流發生。

4、其它破壞土質環境的活動如採石放炮,堆填載入、亂砍亂伐,也是導致發生地質災害的致災作用。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