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鄉鎮地質災害方案

鄉鎮地質災害方案

發布時間: 2021-01-24 07:58:14

『壹』 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及防治規劃

一、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建議

為了有效地減輕地質災害損失,給地方政府編制防災預案提供依據,特編制重要地質災害防災預案建議。編制的主要指導思想是在「以人為本」的思想指導下,針對重要災害隱患點作出中長期預報,對其可能造成的危害進行預測。逐點落實包括監測、報警、疏散、應急搶險等內容的預防措施,防災責任要落實到具體的鄉鎮、單位。針對一般災害隱患點僅提供點號,作為群測群防的依據。

圖7-11 防災預案災點與群測群防災點分布圖

本次調查的340處威脅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災害點中,其中滑坡239處,不穩定斜坡51處,崩塌50處。根據野外調查,穩定性分析和風險評估結果,挑選出26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延安市寶塔區重大地質災害(圖7-11,圖7-12),編制區級防災預案(表7-5)。挑選出41處地質災害隱患點,作為延安市寶塔區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點(表7-6)。對311處地質災害隱患點編制地質災害防範巡查計劃,巡查路線按照先重點後一般、全面檢查,交通方便的原則,依據自然地理行政區劃將該區分為中西部:寶塔區-棗園鎮-河庄坪鎮巡查路線,寶塔區-柳林鎮-萬花鄉巡查路線,寶塔區-橋兒溝鎮-川口鄉-李渠鎮巡查路線;中東部:姚店鎮-甘谷驛鎮-元龍寺鄉-青化砭鎮巡查路線,李渠鎮-馮庄鄉-梁村鄉巡查路線;北部:蟠龍鎮-貫屯鄉-梁村鄉巡查路線;南部:南泥灣鎮-松樹林鄉-麻洞川鄉-臨鎮鎮-官莊鄉巡查路線。

圖7-12 城區防災預案災點與群測群防災點分布圖

表7-5 重大地質災害點防災預案一覽表

續表

表7-6 地質災害防範巡查與群測群防災點一覽表

續表

二、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建議

為了有效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為地方政府編制防治規劃提供依據,特編制重要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建議。編制的主要指導思想是在科學發展觀與構建和諧社會的思想統領下,以保障新農村建設和「以人為本」為主要目標,劃定地質災害防治分區,確定防治方案。防治方案的實施安排和實施防治方案的保證措施等內容不予詳述。

(一)地質災害防治分區

根據寶塔區地質災害發育特徵、分布規律和地質災害易發程度、危險程度分區評價結果,結合《延安市城市總體規劃概況》、《延安市寶塔城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個五年計劃》的要求,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對全區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進行總體規劃(表7-7)。

表7-7 地質災害防治規劃分區說明表

小區名稱:Ⅰ1(棗園—川口—柳林—萬花重點防治區),Ⅰ2(青化砭—姚店重點防治區),Ⅰ3(胡家溝—老莊灣—後廟溝重點防治區),Ⅰ4(史家窪—貫屯—魯屯重點防治區);Ⅱ1(蟠龍—梁村—元龍寺—馮庄—強家窯次重點防治區),Ⅱ2(鄧屯—金盆灣—麻洞川次重點防治區),Ⅱ3(姚家坡—臨鎮東村次重點防治區);Ⅲ(南泥灣—松樹林—官莊一般防治區)。

(二)地質災害防治方案

1.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

依據《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結合各地質災害點的穩定性和危險程度,選擇危險大、可能造成群死群傷和財產損失的41處群測群防點(表7-6),採用群專結合的方式監測(圖7-11)。對於威脅到鐵路的4處、公路的12處、水庫的1處共計17處地質災害點,應由相應的部門負責監測,其餘258處地質災害點為群眾留觀點,由村民進行留心查看。依據地質災害的危險程度大小,劃分其監測級別,依據級別,落實監測責任人。

2.地質災害點居民搬遷避讓

區內66處威脅到村民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應採取搬遷避讓措施,其中,全村搬遷避讓的6處,滑坡整體穩定僅局部不穩定,或僅威脅部分住戶的60處。全區搬遷避讓共660戶1981人,1855間房(及窯洞)。其中2010年底前搬遷避讓地質災害及其隱患點57處,涉及502戶1508人,1478間房及窯洞(表7-8)。2015年前搬遷地質災害隱患點9處,涉及158戶473人,407間房及窯洞(表7-9)。

表7-8 近期(2010年底前)搬遷避讓規劃明細一覽表

續表

續表

表7-9 遠期(2015年底前)搬遷避讓規劃明細一覽表

3.地質災害治理工程

區內適宜做工程治理的地質災害點有39處,規劃近期治理32處,遠期治理6處。其中:近期已勘查有待治理的地質災害點有虎頭峁滑坡(BT2121),東馨家園滑坡(BT3067)。建議近期對延安市鳳凰山東北麓電影院至市場溝口斜坡地段進行綜合治理,該地段涉及12處城區地質災害隱患點,其中10處地質災害點危險程度大,有待勘查治理(表7-10)。

表7-10 工程治理災害點一覽表

續表

『貳』 杭垓鎮突發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2013年9月)

第一部分:應急預案演練基本內容與工作組織

一、應急預案演練的目的

杭垓鎮唐舍村某地質災害隱患點出現災害徵兆,即將發生的地質災害災(險)情的情況下,通過應急預案的演練,旨在檢驗各部門職責的分工落實、應急隊伍的協調能力、技術裝備的合理配置、受災群眾的防災自救意識,進一步熟悉應急處置程序,提高應急處置的快速反應能力,從而能迅速、高效、有序做好地質災害搶險救災應急工作,最大限度地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的安全。

二、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案演練的任務是:受連續降雨和強降雨的誘發,唐舍村徐貴法屋後邊坡裂縫突然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情況十分緊急。按《杭垓鎮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危險區的住戶,盡快採取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案演練的原則

(1)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2)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3)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4)部門配合、密切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預案演練背景

地災隱患點位於杭垓鎮唐舍村徐貴法屋後,由暴雨誘發而致。隱患斜坡坡向180°,坡度約為30°,坡寬約50米,縱向長100米,平面形態呈方形,剖面呈上緩下陡的凸形。斜坡兩邊出現的兩條縱向裂縫長約80米,寬度約1米,滑坡體總體積約8000立方米。如果發生整體滑坡,將嚴重危及下方4戶12人的生命財產安全。目前,滑坡後緣裂縫突然加大,前緣已發生局部小滑塌,遇連續大雨和強降雨極易引起大面積山體滑坡

五、應急預案演練的組織

(1)在安吉縣人民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縣國土資源局和杭垓鎮人民政府組織實施。

(2)觀摩單位包括:

(1)安吉縣地質災害防治聯席單位:國土局、防汛辦、水利局、規劃局、交通局、氣象局、安監局、住建局、財政局、教育局、旅委、民政局。

(2)各鄉鎮國土分管領導。

(3)全縣各國土中心所(分局)。

(4)杭垓鎮地質災害隱患點監測人員。

六、演練時間

2013年9月29日9:30

(觀摩人員於8:30在縣國土局上車統一出發)

七、演練地點

(1)災害隱患點:杭垓鎮唐舍村徐貴法屋後。

(2)撤離安置點:杭垓鎮唐舍村村委會。

(3)演練會場:杭垓鎮唐舍村村委會。

(4)觀摩地點:杭垓鎮唐舍村籃球場。

八、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為確保應急預案演練的成功,切實體現統一指揮、迅速、高效和部門協調的一體性,杭垓鎮在9月26日召開協調會議,參與演習的各部門和單位參加。

會議內容:

(1)介紹演練方案。

(2)討論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徵求參會人員意見。

(3)明確各組、各部門的工作職責。

(二)各職能組及工作職責

1.指揮部辦公室職責

(1)指揮長(朱昌發)

主要負責:①全面負責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決定啟動應急預案;③指揮應急搶險工作。

(2)副指揮長(俞兆松)

主要負責:①組織應急搶險救災工作;②協調各部門工作;③負責調查、監測及工作的策劃。

(3)副指揮長(王忠明)

主要負責:①傳達聯絡各部門工作;②協助總指揮做好各項後勤會務及有關演練物資准備等相關事宜;③負責新聞媒體報道工作。

2.各應急工作組演練職責

(1)鎮救援小隊:由周文志任隊長,張行任副隊長,成員由林輝、何國強、宣國苗組成。任務為:第一時間趕赴災害發生地,協同村級救援分隊開展救援工作,指揮現場救援秩序,有序組織人員撤離、搶運重要物質,幫助村民進行轉移;同時掌握現場搶險救災工作進度,及時搶險救災進度和災害點最新情況向指揮部匯報;執行指揮部下達的其餘命令。

(2)醫療救助小隊:由盧森任隊長,成員由縣鄭翔、莫永鑫、劉忠強、唐士立組成。任務為:第一時間趕赴災害發生地,設立臨時醫療救護站,負責傷員的救治和轉移。

(3)後勤保障小隊:由朱於佳任隊長,成員由陳鑫、李國富、王萍組成。任務為:安置受災群眾,安撫群眾情緒;調運、發放救災物資,為災民提供維持基本生活的必需品和搶險救災人員的生活保障;做好災情統計(主要為人員的傷亡和失蹤情況)。

(4)村救援搶險分隊:由張有平任隊長,成員由村民兵小分隊(4~5人)組成。協同鎮救援小隊第一時間組織群眾撤離,維護撤離秩序;維持好群眾安置點的秩序,防止群眾擅自自行回屋搶物資。

(5)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由縣國土資源局相關人員和浙江華東工程建設有限公司地質專家組成。任務為:及時趕赴災區,開展現場調查,查明災害形成的條件、引發因素、對災害點現狀穩定性進行監測和評估、劃定危險區域、對可能再次發生的地質災害提出能夠阻止或延緩的措施。

(三)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指揮部辦公室:明確所有參與演練人員的組織與分工,組織後勤保障小隊搞好演練現場的部署和物資供應工作;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訓導工作;落實鎮參加觀摩演練單位和部門的邀請工作。

(2)鎮救援小隊、村救援搶險分隊:落實好人員及其分工

(3)後勤保障小隊:落實好本組參加人員及分工;落實演練場所的布置;劃好群眾撤離線路、撤離安置點警示標志以及解決撤離群眾急需物資供應等有關事項。

(4)醫療救助小隊:落實好本組參與人員及分工;准備擔架、急救箱、救護車等醫療設備。

(5)災險情調查監測組:落實好本組參與人員和工作職責。

第二部分:應急預案演練實施程序

災情總體設想:杭垓鎮唐舍村徐貴法等住戶屋後邊坡受連續強降雨影響,邊坡後緣出現裂縫,並在短時間內迅速加大,前緣局部發生小滑塌。據氣象預報,強降雨天氣還將持續,極易引起大面積山體滑坡,直接危及下方4戶12人的生命財產安全。情況十分緊急!

續表

續表

『叄』 赫山區龍光橋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赫山區龍光橋鎮人民政府

(2013年9月20日)

第一部分 應急演練基本概況

一、演練目的

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的目的:一是通過實踐演練進一步提高廣大人民群眾自救能力,在災情發生時避免發生慌亂;二是增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主動性,認真總結演練取得的效果和經驗,提高應變能力;三是通過演練進一步明確各部門職責,強化責任意識,充分認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意義,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應急預演的任務

本次地質災害應急預演的任務是:受連續降雨的誘發龍光橋鎮石壩村腰侖上組地質災害隱患點山體崩塌體後緣裂縫突然加大,有可能發生小型崩塌或滑坡,情況十分緊急。按照《赫山區龍光橋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要求,需要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組織相關部門各司其職,用最短的時間安全地撤離危險區的住戶,盡快採取防災減災的有效措施。

三、應急預演背景

石壩地質災害隱患點位於石壩村腰侖上組曹新昌、曹雲輝、曹衛兵、曹青等四棟住宅樓背後山體。該地災隱患發生於2012年7月8日,由暴雨誘發所致。山體邊坡長約100米,寬約40米的范圍內已垮塌土石方50立方米,並發現崩塌體或滑坡體上方長約30米,寬1~3厘米的裂縫。如果發生整體滑坡危岩體體積約300立方米,將嚴重危及曹姓5戶四棟樓房16人生命和財產安全。目前,危岩體後緣裂縫突然加大,若遇連續大雨和強降雨極易引起大面積山體滑坡。

四、演習時間及地點

(1)演習時間:2013年9月20日9:30—11:30

(2)演習地點:龍光橋鎮石壩村腰侖上組

五、參演人員

龍光橋鎮全體幹部職工,民兵應急分隊,鎮衛生院,石壩村支兩委及腰侖上組受影響群眾。

六、演練組織及編組工作職責劃分

(一)演練組織

演練組建由王瑜鎮長任指揮長,分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溫衛明副鎮長及鎮人武部部長趙輝兩位同志任副指揮長,鎮派出所、國土所、衛生院,當地村組負責人和監測員為成員的龍光橋鎮地質災害防治指揮部,按照人員編排和人員分工進行演練,主要內容是模擬從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到災情應急處置的全過程。

(二)各職能組及工作職責

(1)綜合協調組:由分管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溫衛明副鎮長牽頭,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主要是搞好演練方案的制定,參與演練人員的組織與分工,演練現場的布置和主持人員的落實等。

(2)緊急搶險組:由鎮武裝部部長趙輝牽頭,鎮應急小分隊配合。任務為:及時掌握和報告現場處置和險情處理情況,盡快組織群眾撤離危險區。

(3)監測調查組:由王登科副鎮長牽頭負責,人員組成由國土所及災害點監測員。任務為:調查、核實險情,組織監測、預測災害發展趨勢和潛在威脅,提出對策和措施。

(4)後勤保障組:由分管財政的劉照兵副鎮長負責,成員由鎮幹部、村幹部組成。任務為:搞好撤離群眾安置和物資供應等有關事項。

(5)醫療衛生組:由鎮衛生院院長牽頭負責。任務為:搶救傷員,提供所需葯品和醫療器械,防止災區疾病暴發。

(6)治安保衛組:由派出所所長負責。任務為:負責封閉公路,維護現場交通秩序,社會治安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第二部分 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實施程序

一、演練准備

參加演練的鎮主要負責人,指揮長,村代表和演練主持人;參加觀摩演練的有關區直部門領導,周邊兄弟鄉鎮領導和村代表進入會場。

綜合協調組、緊急搶險組、醫療衛生組、治安保衛組等各工作組在觀摩席前集合。

二、應急演練過程

主持人:「同志們,根據鎮黨委政府的統一部署,今天在石壩村腰侖上組開展我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下面,我向大家介紹一下,我鎮地質災害排查情況和我鎮這次演練的主要內容:

我鎮地處山丘區鄉鎮,受氣候及地質條件影響,近年來,我鎮地質災害頻發,去年因災死亡6人,損毀倒塌房屋4棟,直接或間接財產損失近千萬元,今年5月又因災死亡2人,重傷2人,損毀房屋一棟,直接或間接財產損失幾百萬元。為此,區人民政府組織相關部門或單位對我鎮地質災害情況開展了一次全面調查摸底,據統計,目前,我鎮共有地質災害隱患點175處,涉及14個行政村337戶村民1348人生命財產安全。今天大家所在的石壩村腰侖上組也是我鎮地質災害隱患點之一。該地質災害點位於曹新昌、曹雲輝、曹衛兵、曹青等四棟住宅樓後背山山體,長約100米,寬約40米的范圍內,並發現了一條長約30米,寬約1~3厘米的裂縫。如若發生總體滑坡危岩體體積300立方米,將嚴重危及曹姓5戶四棟樓房16人生命和財產安全。」

為了提高我鎮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的可操作性,檢驗各部門快速反應能力,使受威脅群眾明白預警信號,撤離路線,應急避險場所,增強群眾防災避險意識,鍛煉應急搶險隊伍能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鎮人民政府精心組織了這次地質災害應急演練。

這次演練由王瑜鎮長任指揮長,分管地質災害工作的副鎮及鎮武裝部長任副指揮長,按照事先人員編排和人員分工進行演練,主要內容是模擬從地質災害預警預報到災情應急處置的全過程。演練的內容包括一是地質災害預警預報;二是巡查監測,三是險情上報,四是啟動應急預案,五是險情應急處置等五個方面。

下面請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指揮部指揮長王瑜鎮長宣布應急演練開始。」

指揮長王瑜:「我宣布龍光橋鎮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現在開始。」

主持人:龍光橋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現在開始,下面進行演練第一環節:地質災害預警預報。

(播放背景音樂:風雨雷電聲)

指揮長王瑜:「數天來,我鎮連降暴雨,局部地區出現特大暴雨,極易引發地質災害。剛接到益陽市國土資源局地礦分局與赫山區氣象局聯合發布的地質災害手機簡訊預警,目前,我鎮降雨量已達80毫米,強降雨天氣還將持續,局部地區有大到暴雨,地質災害等級為三級預警,望各村密切關注天氣變化,防止強降雨引發滑坡、崩塌等地質災害,請各村加強對地災隱患點監測。」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二環節:巡查監測。

指揮長王瑜:「請巡查監測到位,立即對石壩村腰侖上組地災隱患點進行監測,並將巡查監測的情況及時報告鎮地質災害應急指揮部。」

(接到命令後,巡查監測員用喊話器回答:「是。」接著便進入隱患點進行巡查監測)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三個環節:險情上報。

指揮長王瑜:「請巡查監測員報告險情。」

劉文權(在地災隱患點用喊話器):「報告指揮長,我是石壩村腰侖上組地質災害隱患點巡查監測員劉文權,由於連續降暴雨,我地質災害隱患監測點危岩體後緣裂縫突然加大,並有進一步加大加寬的趨勢,危及曹姓5戶四棟房屋16人生命和財產安全。報告完畢。」

指揮長王瑜:「請你們繼續加強監測,及時報告危岩體變化情況,並通知群眾做好撤離准備,隨時准備撤離。我們馬上向上級匯報,並派人到現場協助你們。」

劉文權:「明白。」

指揮長王瑜:「石壩村腰侖上組地災隱患點危岩體裂縫發生變化,請副鎮長周曉同志立即帶領國土所和相關人員迅速趕往現場查看災情,並隨時向我報告。」

周曉:「明白。」

(周曉帶領二名成員進入地災隱患點查看災情)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四個環節:啟動應急預案,發布預警。

主持人:「請調查人員向指揮長匯報災情具體情況。」

周曉(在地質災害點用喊話器):「報告指揮長,我已到達災害點現場,正在現場查看險情,從現場情況來看,有進一步擴大趨勢,極有可能危岩體發生崩塌或滑坡,建議立即啟動我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報告完畢。」

指揮長王瑜:「經請示區人民政府同意,我宣布立即啟動《赫山區龍光橋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請各部門按職責分工開展工作:①綜合協調組立即通知村幹部和監測員到災害點區域范圍內發布預警信號;②監測調查組進入隱患點進行跟蹤監測;③緊急搶險組和村幹部組織村民向災害點右側安全地帶撤離;④治安保衛組封鎖村兩頭道路交通;⑤醫療衛生組和後勤保障組立即趕往現場待命。請各組立即行動,馬上執行!」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五環節:向村民發布預警。

主持人:①請監測調查組進入隱患點進行跟蹤監測;②請村幹部和監測員到災害點區域范圍內吹口哨,敲鑼發布預警信號;③請緊急搶險組兩名隊員到災害點預警宣布撤離;④請治安保衛組四名隊員帶上「禁止通行」的牌子和警戒線到村莊兩頭道路設置警戒。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六環節:組織村民進行撤離。

緊急搶險組跑步進入災害點組織村民撤離到安全區(撤離情況由該組長向指揮長報告)。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七環節:開展醫療救援。

緊急搶險組龍江:「報告指揮長,應急分隊隊員在村民屋內發現一位腿部受傷無法行動的老人,請指示。」

指揮長王瑜:「請醫療衛生組進入現場救治和撤離。」

醫療衛生組進入現場進行施救,並將傷者安全撤離到安全地帶(救援完畢,由該組組長向指揮長報告)。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八環節:清場。

指揮長王瑜:「請治安保衛組進入現場進行清場。」

治安保衛組進入現場進行清場和維護安置點安全秩序(清場完畢,由該組組長向指揮長報告)。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九環節:搞好群眾安置。

指揮長王瑜:「請後勤保障組檢查群眾安置情況和發放生活物品。」

後勤保障組進入安置點檢查群眾的安置情況和發放生活物品(檢查和發放完畢,由該組組長向指揮長報告)。

主持人:下面進行演練第十環節:解除警報。

綜合協調組溫衛明:「報告指揮長,石壩村腰侖上組地災隱患點所在地村民已經全部撤離完畢,各項任務已經完成。同時根據監測調查組提供的報告,目前,降雨已停止,危岩體變化已穩定,建議解除警報。」

指揮長王瑜:「同意解除警報,請繼續做好安置點轉移人員的安置工作和危險區域的警戒工作。我宣布,龍光橋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到此結束。」

『肆』 彭州市小魚洞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工作方案

為認真落實《地質災害防治條例》,提高廣大受地質災害威脅群眾防災避災能力,檢驗《彭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實用效果及我市地質災害防治的快速反應能力、完善搶險救災體系,磨合應急救援隊伍,提高預防和處置突發地質災害能力,制定本演習方案。

一、演練場景

地處龍門山褶皺斷裂帶的前山地帶,斷裂和褶皺相當發育,岩石很破碎,崩塌、滑坡、泥石流為該鎮的主要地質災害類型。尤其「5·12」特大地震後,境內的地質災害活動較為頻繁,後壩泥石流,在暴雨時,如發生泥石流,將嚴重威脅148戶424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演練時間

演練定於2013年5月30日,14:00—14:30報到,15:00演練正式開始。

三、演練地點

小魚洞鎮中壩村5組後壩泥石流隱患點。

四、演練內容

模擬預警後提前轉移,按照《彭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監測預警、迅速動員,在災害發生前,實施緊急和有序轉移、轉移後群眾生活安排的全過程,具體程序為:

(1)本次演練假設為彭州市氣象局和彭州市國土資源局聯合發布的四級地質災害氣象預警。四級(預警級),24小時之內,地質災害發生可能性大,日降雨量大於100~250毫米,過程降雨130~180毫米。

(2)收到預警後,鎮包點包片幹部迅速趕到相關點位,監測人員立即進入隱患點巡查,動員組織群眾轉移。

(3)市人民政府及有關部門24小時值班室值班,分管領導帶班,做好搶險救災准備工作;並實時啟動《彭州市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市、鎮人民政府、村(居委會)及時啟動《群眾轉移預案》,迅速組織群眾轉移避讓到安全地帶。

(4)組織群眾預警避險:轉移方式為群眾在隱患點監測責任人的引領下自主轉移和鎮政府,村委會的應急運輸車輛統一組織轉移,轉移原則為先老人、傷殘、小孩、婦女後壯年;轉移到避險安置地點為陳麗、王建友農家樂,路程約600米,車程約2分鍾。

(5)突發事件處置:①有1戶2人返居,接到情況後,小魚洞鎮群眾搜救組迅速出動,搜尋並帶離群眾。②暴雨致房屋垮塌,2名群眾被困,礦山救護大隊出動搜尋及救援房屋垮塌被困人員。

(6)人員安置,衛生院在臨時安置點設立臨時醫療場所,防疫站對安置點的衛生防疫。

(7)演練點評,所有參演單位和個人到指揮部參加演練點評,並由國土局發放地質災害宣傳手冊。

五、演練參加人員

11個地質災害易發鎮(龍門山鎮、白鹿鎮、小魚洞鎮、通濟鎮、磁峰鎮、丹景山鎮、葛仙山鎮、新興鎮、桂花鎮、麗春鎮、紅岩鎮)的分管鎮長和具體從事地質災害的工作人員,有關部門(市委宣傳部、市政府辦、市應急辦、市國土資源局、市公安局、市交通運輸局、市城鄉建設局、市水務局、市教育局、市旅遊辦、市工信局、市環保局、市安監局、市民政局、市衛生局、市消防大隊、市氣象局、市移動公司、市電信公司、市聯通公司、市電力公司)的分管領導。

六、演練工作事項

1.市政府辦

負責地質災害應急救援演練的會務和相關協調,簽到地點:中壩村5組後壩泥石流隱患點。(市政府辦1人、市國土資源局2人)。

2.市公安局

負責警戒、交通管制以及強行帶離不願意轉移的群眾,人員20人。交通管制時間:14:55到演練結束。交通管制地點:通達化工—中壩村安置點—應急避險場所道路。

3.市國土資源局

負責應急小分隊10人,配合2名地質災害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調查。

4.市水務局

負責組織4人進行水情調查。

5.市消防大隊

負責組織消防戰士10人准時集結到位。

6.市安監局

負責組織礦山救護隊10人到演練現場搜巡。

7.市衛生局

組織出動120救護車1輛,負責設置臨時醫療場所和衛生防疫工作。

8.市民政局

負責准備帳篷2頂,將小魚洞鎮政府准備的方便麵100桶、礦泉水200瓶放在轉移安置場所:陳麗農家樂。

9.小魚洞鎮

負責會場布置以及群眾轉移工作。(中壩5組→陳麗、王建友農家樂)

10.市委宣傳部

負責對外宣傳報道和相關新聞單位的聯絡協調工作。攝像設備至少3組,其中指揮部和避險場所各1組、演練路線至少1組。

七、車輛停放位置

(1)演練指揮部車輛停放於中山路,沿路順向停放。

(2)演練應急救援工作車輛停放於安置點籃球場(演練指揮部)對面。具體含市公安局警車、市消防大隊消防車、市安監局礦山救護大隊救援車、市衛生局120車輛、市國土資源局應急車、市水務局應急車、市民政局應急車。

(3)各鎮觀摩人員車輛停放於通達化工廠側門村道,沿路順向停放。

八、具體籌備工作分工

(1)事故勘察車接洽、醫療救護車、物資籌備、上級領導接待 〔負責人:政府辦、國土局〕

(2)防災制服等事先發放 〔負責人:小魚洞鎮〕

(3)演練兩幅宣傳橫幅懸掛 〔負責人:國土局〕

(4)現場音響及會場布置 〔負責人:小魚洞鎮〕

(5)宣傳展板布置 〔負責人:國土局〕

(6)攝像攝影器材准備及實施 〔負責人:電視台〕

(7)信息通報及進程反饋 〔負責人:國土局、電視台〕

九、演練腳本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伍』 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制定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在國家、國土資源部總體預案框架下,結合各地實際情況,編制省(自治區、直轄市)及市(地、州)、縣(市、區)級應對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應急預案主要內容包括:應急機構和有關部門的職責分工;搶險救援人員的組織和應急、救助裝備、資金、物資的准備;地質災害的等級與影響分析准備;地質災害調查、報告和處理程序;發生地質災害時的預警信號、應急通信保障;人員財產撤離、轉移路線、醫療救治、疾病控制等應急行動方案。

『陸』 歙縣北岸鎮金竹村地質災害應急避險轉移安置演練方案

歙縣人民政府

(2013年5月10日)

一、演練目的:

通過地質災害應急避險轉移安置演練,培養群眾應對突發地質災害避險基本技能,熟悉避險轉移路徑和方法,增強群眾應對地質災害突發事件快速反應和應急處理能力,確保轄區內地質災害點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二、演練內容

(1)警報

(2)緊急集合開展救援

(3)特殊情況處置

(4)轉移疏散

(5)安置保障

三、情況構想

近期,轄區內連降暴雨,各地質災害點處於高危警戒狀態。5月10日9:30,北岸鎮金竹嶺地質災害點監測員發出險情報告B區出現險情,並有危房倒塌,需要對危險范圍內群眾實行緊急避險轉移安置。

四、演練組織指揮機構及主要職責

指揮長:鎮長

主要職責:全面負責活動的組織指揮,部署和協調活動安排,明確所屬人員的責任分工。

副指揮長:張青峰

主要職責:協助指揮長做好轉移安置工作,協調各組成員現場調度及參謀建議工作。

記錄員:洪銀飛

主要職責:做好整個避險轉移安置及各指揮下達和現場情況記錄工作。

成員:洪敏、吳正忠、凌詠秋、方誌勇、江文龍

下設6個組

(1)監測預警組:江文龍為組長,5名組員,主要職責:負責地質災害監測、警報工作。

(2)安全保衛組:方誌勇為組長,公安部門5人。主要職責:轉移安置群眾安全保衛,轄區內穩定工作。

(3)救援組:洪敏為組長,應急分隊30人,主要職責:負責群眾動員轉移安置、搶險救災和巡邏警戒任務。

(4)醫療救護組:盛夏兵為組長,醫療衛生5人,主要職責:主要做好受傷人員的搶救治療工作,地質災害點的衛生防疫工作。

(5)安置保障組:吳正忠為組長,後勤5人,主要職責:做好轉移群眾的生活保障工作和核災、報災工作。

(6)宣傳工作組:凌詠秋為組長,宣傳2人,主要職責:做好受災點群眾正面宣傳和心理疏導工作,收集避險救災害過程中的好人好事及宣傳報道工作。

五、演練內容

全體集合整隊張青峰向鎮長報告:「鎮長同志,歙縣北岸鎮金竹村參加地質災害應急行動演練人員實到50人,准備完畢,是否開始請指示」。

鎮長:「按計劃進行」

張青峰:「是」

張青峰「演練正式開始,各組成員迅速到位」

(應急分隊到金竹村滑坡點位置,救護組、保障組到安置點,監測員到監測點,報警人員分兩組准備好報警器材)。

(一)演練第一個內容:報警

監測員向村委會主任報告。

監測員報告:主任,金竹嶺B區地質災害點發生地質松動,局部地方已滑坡,威脅現住10戶20人的安全,需要馬上疏散轉移,請指示。

村委會主任回答:立即發出災情警報,動員住戶迅速撤離,繼續加強監測,有新情況及時報告。

村委會主任向鎮長報告:金竹嶺B區地質災害點發生地質松動,局部地方已滑坡,威脅現住10戶20人的安全,需要馬上疏散轉移,請求支援。

鎮長回答:立即啟動應急避險轉移預案,並迅速組織自救轉移,支援力量隨後就到。村委會主任:「是」。

鎮長指示:立即啟動應急避險轉移預案,各組立即按計劃到達指定地點。

張青峰:「救援組立即緊急集合,救護組、保障組、治安組立即到達指定位置,村口位置拉起警戒線輸導群眾只出不進」

鎮長向王縣長報告:剛接到我鎮金竹村村主任報告,金竹嶺B區地質災害點發生地質松動,局部地方已滑坡,威脅現住10戶20人的安全,我鎮決定立即啟動應急避險轉移預案響應,妥否,請指示。

王縣長回答:立即啟動應急方案,迅速組織群眾轉移。

村主任通過高音喇叭通告:廣大村民請注意,金竹嶺地質災害點已出現重大險情,請災害點住戶人員不要驚慌,迅速有序地沿避險轉移路線轉移至村委會安置點。

2人1組分兩組鳴鑼報警。

(二)演練第二個內容:緊急集合開展救援

洪敏:「鎮長同志,民兵應急救援分隊實到3個班30人,集合完畢,請指示」

鎮長:「金竹B區出現險情,群眾需要轉移安置,請1班2班協助群眾做好轉移和搜救工作,3班待命」。

洪敏:「是」。

洪敏:「1班2班由班長負責,迅速到達B區按照預案「2人1戶」協助群眾做好轉移工作,並對B區范圍全面搜救,確保B區每1個人都要轉移下來」。

【應急分隊人員按兩條路線跑步離開。】

方誌勇:「鎮長同志,安全保衛組到達准備完畢,請指示」。

鎮長:「金竹 B 區出現險情,現正在組織群眾轉移,請你們做好安全保衛工作」。

方誌勇:「是」。

方誌勇:「人員分兩組、加強巡邏,做好群眾轉移輸導工作,確保人員安全轉移,現在出發」。

【安全保衛組分兩組離開】。

盛夏兵:「鎮長同志,醫療救護組按計劃集合準備完畢,請指示」。

鎮長:「請在安置點做好醫療救助准備工作」。

盛夏兵:「是」。

【帶領人員離開。】

(三)演練第三個內容:特殊情況處置

1班報告:「部長同志,B區發現一名人員受傷,需要擔架,請指示」。

洪敏:「保護好傷員,注意安全,等待醫療組到位,協助醫療組做好傷員轉移工作」。

洪敏:「鎮長同志,B區發現一名傷員,擔架協助」。

鎮長:「醫療組注意,B區發現一名傷員,需要醫療擔架1副,請派人協助處理」。

盛夏兵:「收到,我們立即出發」。

【醫療組帶擔架跑步離開。】

2班報告:「部長同志,A區一房屋倒塌,請救支援」

洪敏:「馬上設立警示牌,並立即進行搜救,一定要確保人員安全,增援分隊馬上就到」

洪敏:「鎮長同志,A區發出一房倒塌,需要支援,請指示」。

鎮長:「立即派3班增援,一定要仔細搜尋,查看裡面是否有人員,並設立警示標志」。

洪敏:「是」。

洪敏:「A區有一房屋倒塌,請立即增援,要仔細認真做好人員搜救工作,請清除路面障礙,確保道路安全暢通」。

【3班帶人跑步離開。】

(四)演練第四個內容:轉移疏散

應急分隊人員轉移人員按兩條線路,慢慢集中安置,小孩牽著、抱著,老人背著、扶著,傷員擔架抬著,送到安置區,安置保障組做好人員安置和登記工作。

1班報告:「部長同志,1班共轉移出10人,請指示」。

洪敏:「安置好群眾後再巡查一遍,查看是否有遺漏人員」。

2班報告:「部長同志,2班共轉移出9人,其中傷員1人,請指示」。

洪敏:「安置好群眾傷員後,再巡查一遍,查看是否有遺漏人員」。

3班報告:「部長同志,倒塌房屋內已搜索完畢,沒有人員在內」。

洪敏:「請做好B區巡邏警戒工作,防止其他群眾進入該區」。

洪敏:「鎮長同志,救援組已將B區群眾全部轉移,共轉移群眾19人,請核對查檢」。

鎮長:「王縣長同志,金竹村按預案將B區危險點群眾全部轉移,共19人,其中1人受傷,已得到醫治,其他群眾情緒穩定,生活保障沒有問題,請檢閱」。

(五)演練第五個內容:安置保障

床位全部鋪開,群眾方便麵、礦泉水得到保障,蚊香點燃,受傷人員得到醫療保障,老年人體格檢查,宣傳組進行心理疏導工作。

各級領導帶指揮部成員到村委會安置點親切看望並慰問群眾。

全體集合,張青峰講評:「今天應急演練按規定內容實施完畢,各分隊在演練過程中,精神狀態較好,處理應急事項不慌不亂比較妥當,人員分工明確,相互配合默切,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就是在轉移群眾過程中,不些同志只顧著自己跑,下次要記住一定要先確保群眾的安全,講評完畢」。

張青峰:「鎮長同志,北岸鎮金竹村地質災害應急避險轉移安置演練按規定實施完畢,請指示」。

鎮長:「王縣長同志,北岸鎮金竹村地質災害應急避險轉移安置演練按規定實施完畢,請你指示」。

大家以熱烈的掌聲請領導做指示。

演練到此結束,各分隊帶回。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2013年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選編

『柒』 紅河州元陽縣新街鎮地質災害應急演練方案

紅河洲人民政府、元陽縣人民政府、紅河州國土資源局

(2011年5月)

主辦單位:紅河州人民政府

承辦單位:元陽縣人民政府

協辦單位:紅河州國土資源局

地點:元陽縣新街鎮下節街村委會

時間:2011年5月30日上午正式演練。

參加人員:紅河州人民政府何文亮副秘書長、紅河州國土資源局周強副局長、紅河州國土資源局地質環境科許濤科長、元陽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白樂章,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縣國土資源局及新街國土資源分局,新街鎮政府機關各站所和下節街社區、民兵,新聞媒體工作人員,受威脅的群眾,約計700餘人。

演練的具體方案如下。

一、應急演練的目的

通過演練,進一步提高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能力和群眾應對突發性地質災害的應急反應能力和防災避災意識,在臨災時能快速有效撤離避讓,努力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損失,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二、應急演練的地點和任務

元陽縣新街鎮下節街社區地質災害隱患點,擬設場面:遭強降雨,發生山體滑坡,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受到嚴重威脅,立即啟動《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快速組織危險區的群眾撤離,全力採取防災減災有效措施。

三、應急演練的原則

以人為本、避讓為主的原則;

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原則;

反應迅速、措施果斷的原則;

部門配合、分工協作的原則;

四、應急演練的組織領導

指揮長: 白樂章 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縣公安局局長

副指揮長: 毛雪冰 縣政府辦副主任

高榮奎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白玉文 新街鎮黨委書記

王建福 新街鎮人民政府鎮長

成員: 白海榮 縣民政局局長

龍正福 縣交通局局長

朱樹海 縣衛生局局長

張紅衛 縣氣象局局長

馬正學 縣水利局局長

唐 斌 縣環境保護局局長

馬正福 縣教育局局長

劉天學 縣財政局副局長

白明祥 縣公安局副局長

周 柱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楊宏敏 元陽供電有限責任公司

下設九個工作組:

(一)綜合聯絡組

組長:毛雪冰縣政府辦副主任

成員: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主要領導

職責: 負責應急成員單位之間的相關協調與聯系, 新聞媒體單位的聯絡, 領導講話稿撰寫等工作。

(二)現場准備組

組長: 白玉文 新街鎮黨委書記

副組長: 周柱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 新街鎮人民政府。

職責: 負責應急演練現場的准備等工作。

(三)交通治安組

組長: 白明祥 縣公安局副局長

成員: 縣公安局抽調民警和新街鎮派出所民警

職責: 負責擬災害發生區域的警戒、 治安和交通管制, 負責對有關人員的緊急疏散、撤離, 維護災害現場社會治安秩序和交通秩序; 參與災害發生現場的赴救及處置工作; 確定災害傷亡人數和傷亡人員的姓名身份; 負責相關災害直接責任人的監護和逃逸人員的追捕; 參加災害調查。

(四)應急搶險組

組長: 白明祥 縣公安局副局長

副組長: 白玉文(新街鎮黨委書記), 王建福(新街鎮人民政府鎮長),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主要領導。

成員: 新街鎮政府機關和各站所幹部職工, 社區幹部、村小組組長, 民警、 民兵等及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臨時抽調工作人員。

職責: 負責組織受災群眾的撤離、 現場搶險救災等工作; 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按照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 的各自職責, 為應急救援工作提供必需的救災物資、設備、 資金等和其他保障措施, 確保應急救援工作的順利進行; 電力部門負責盡快搶修恢復供電設施, 保障災區供電。

(五)醫療救治組

組長: 朱樹海 縣衛生局局長

成員: 從縣人民醫院、元陽民族醫院等抽調

職責: 負責組織指揮受災現場受傷人員接受緊急救治和轉送醫院救治, 做好災後傳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六)災情調查組

組長: 高榮奎 縣國土資源局局長

副組長: 周柱 縣國土資源局副局長

成員: 從縣國土資源局抽調

職責: 負責災害調查和統計工作。

(七)後勤保障組

組長: 王建福 新街鎮人民政府鎮長

副組長: 劉雲 新街鎮人民政府分管副鎮長

成員: 從新街鎮政府抽調

職責: 負責食宿安排、車輛派遣等工作。

(八)善後處置組

組長: 白海榮 縣民政局局長

成員: 新街鎮黨委、政府, 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

職責: 新街鎮牽頭, 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救援總指揮部成員單位配合, 受災村(組)群眾參加, 做好遇難、受傷人員及家屬的安撫和災後重建工作。

(九)宣傳報道組

組長: 白波 縣委宣傳部副部長

成員: 宣傳部、廣電局等抽調

職責: 負責應急演練(應急救援)等工作的宣傳報道。

五、 應急預案演練的實施步驟

(一)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

1.召開應急預案演練預備工作會議

會議由紅河州國土資源局領導召集縣人民政府地質災害防治領導小組成員、相關部門領導、新街鎮主要領導等參加。

會議內容:

(1)縣人民政府領導講話, 通報進行地質災害應急搶險救災預案演練工作的目的意義、標准要求及有關部門的工作任務等情況。

(2)座談應急預案演練方案實施的有關問題。

2.參演單位專業隊伍和人數以及演練前需准備的物品

(1)縣人武部、 民兵應急分隊共20人。 負責其他參演單位所需迷彩服、 十字鎬、鏟子、鋼釺等器材的准備。

(2)縣公安及交警30人。負責治安和交通管制警示標志。

(3)縣衛生局8人。負責120急救車輛以及急救器材、衛生防疫消殺和演練災民的傷病檢查治療器材的准備。

(4)縣民政局2人。負責救災、慰問物資、安置災民相關表卡的填報准備。

(5)元陽一小3人。負責演練前組織、宣傳發動。

(6)縣教育局2人。負責參演學生的組織和動員。

(7)縣電信公司2人。負責現場的通信保障。

(8)縣氣象局1人、縣供電公司1人、縣自來水公司1人、縣水利局1人、縣安監局1人、縣環保局1人,按各自工作職能准備相應器材。

(9)新街鎮幹部15人。負責演練前演練區域村民的動員和群眾會的召集。

(10)參演群眾250人,元陽一小師生250人。由新街鎮政府、元陽一小學、縣國土資源局負責組織落實好人員。

3.應急預案演練工作準備

(1)綜合聯絡組全面負責各項准備工作的協調與籌劃。

(2)交通治安管理組熟悉下節街社區滑坡的災害危險性及危險區內的相關情況,制訂交通管制及災區安全保衛的措施,解決有關問題,准備封鎖道路通行的禁牌及禁止進入危險區的警示標志。

(3)災險情調查監測組熟悉下節街社區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設立監測標志,做監測記錄等。

(4)應急搶險組、後勤保障組熟悉下節街社區滑坡的地理環境及滑坡情況,悉記群眾撤離避讓路線、災民(師生)臨時安置地點及衛生搶救所的臨時設置地點的有關情況,做好搶險救災及物資儲備調運及有關設備裝備與調運工作。

(5)醫療衛生組熟悉災民臨時安置地的有關情況,准備救護車及相關救護醫療器材等,確保搶險救災或演練應急之用。

(6)新街鎮政府組織應急搶險小分隊,小分隊由新街鎮基層民兵組成,人員20人,統一著裝,培訓演練。

(7)縣國土局、縣教育局、新街鎮政府及相關的新街鎮派出所做好緊急撤離群眾的訓導工作。

(二)演練工作程序

2011年5月30日上午8:30全體演練單位在七中待命,觀摩人員由工作人員安排進入觀摩地點。

8:50,紅河州人民政府領導宣布元陽縣新街鎮下節街村委會地質災害應急演練開始。

9:00,下節街社區負責人向新街鎮人民政府報告:「因昨夜連續大雨,下節街社區3、4、6組出現嚴重險情,簡易監測表明滑坡體與後緣裂縫加寬,有出現滑坡可能。」

9:05,新街鎮黨政主要領導及有關人員趕到現場發現險情加劇,立即下令啟動新街鎮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在新街鎮畜牧獸醫站成立臨時指揮部,各成員單位迅速向指揮部集中,同時向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報告。(王建福鎮長向國土局周柱副局長報告,鎮屬參演職工9:10前在鎮畜牧獸醫站集結完畢,並設立臨時指揮部。)

9:10,縣地質災害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接報後,立即下令新街國土分局派出應急小分隊立即趕赴現場開展調查,進行險情評估及應急處理,設立簡易檢查點,同時,分別向縣人民政府和縣地質應急搶險指揮部指揮長、副指揮長報告。(國土局周柱副局長在向高榮奎局長報告的同時,帶領人員進入演練現場開展調查,高榮奎局長接報後向白樂章副縣長報告。)

9:15,指揮長接到縣國土資源局報告「下節街社區滑坡活動性增強,寬度已增大到0.2米,滑坡體處於臨滑狀態,建議啟動縣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下令啟動元陽縣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預案,並趕赴現場。

各成員單位接到通知後,組織人員趕赴現場,進入新街鎮原糧食局倉庫,並向指揮部報告(途中特種車輛拉響警報)。(白樂章副縣長下達命令後帶領高榮奎局長、毛雪冰副主任、徐建民進入演練臨時指揮部,3分鍾後,各成員單位向指揮部聚集並報告,報告順序依次為:1.新街鎮;2.公安局;3.民政局;4.衛生局;5.消防大隊;6.教育局;7.氣象局;8.供電局;9.自來水公司;10.安監局;11.環保局;12.電信局。)

9:25,在新街鎮地質災害應急臨時指揮部,縣氣象局報告天氣情況;新街鎮政府報告前期工作情況;縣國土資源局報告災情發展趨勢,建議組織群眾撤離。

9:30,指揮部下達命令:

交通治安管理組封鎖進入危險區的道路,設置警戒線,確保除搶險救災人員外,其他人員不得進入該危險區域,同時實施治安巡邏,保證災區安全。(交通治安管理組在10:00前完成通往危險區的公路、道路封鎖及警戒工作有條不紊進行後,向指揮部報告。)

應急搶險組在使用各種設備緊急通知危險區域的群眾和師生按撤離路線有序安全轉移的同時,組織應急搶險隊伍進入隱患區協助群眾和師生撤離,在協助過程中對不願撤離的群眾強制帶離(1人),對受傷的群眾撤離(2人)。(應急搶險組要在9:45前完成群眾和師生撤離工作,並向指揮部報告。)

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跟蹤災情,每5分鍾向指揮部報告一次。

醫療衛生組在9:40前完成臨時急救點,並向指揮部報告,對傷、病員進行緊急治療、轉移。

後勤保障組在9:50向指揮部報告群眾和師生基本安置妥當,救援物資已陸續就位。

10:00,災情調查監測組報告:據監測組監測,滑坡變化已趨穩定,建議召開指揮部會議,研究解除封鎖警界。

10:05,指揮部召開會議,下達命令:解除道路封鎖、警界。由災情調查監測組繼續監測,有情況及時報告;善後處置組負責對危房進行鑒定,提出災民回遷和重建方案,報政府批准實施。

10:10,指揮部領導到各災民轉移臨時安置點看望群眾、師生撤離安置情況。

10:20,演練工作講評會。紅河州政府領導和縣政府領導講話。

10:30,紅河州人民政府領導宣布演練結束。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