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電工程地質勘查
『壹』 樁基施工的工藝流程
樁基的施工法分為預制樁和灌注樁兩大類。灌注樁施工工藝流程如下:
1、鑽孔定位:施工過程中採用聯測,復測方法以控制樁位。測量給定孔位中心點後,釘一中心木樁,在木樁頂釘一鐵釘確定孔位中心點,再按「十字線」法向四周返出四個點釘「騎馬樁」,並記錄與中心點的距離,當中心樁挖掉後以這四個點測量孔位中心點,確保孔位準確無誤。
2、埋設護筒:沖孔灌注樁護筒一般採用鋼護筒,也有部分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
3、鑽機就位:鑽機就位平、穩、對、正等,鉛錘吊對位、水平尺操平,鑽機基礎穩固。沖擊鑽就位應對准護筒中心,要求偏差不大於±20mm,鑽機就位後,進行孔位復測,復測完畢合格後方可進行施工。
4、沖孔施工:開孔時應低錘密擊,錘高0.4~0.6m,並及時加石塊或粘土泥漿護壁,使孔壁擠壓密實,直至孔深達護筒下3~4m時,才加快速度,加大沖程,將錘提高到1.5~2m以上,轉入正常連續沖擊,在造孔時要及時將孔內殘渣排出孔外,以免孔內殘渣太多,出現埋鑽現象。
樁機沖進過程中應進行兩次驗收,分別為遇岩深度驗收和入岩深度驗收,根據地質報告的資料與實際沖機施工資料進行對比分析岩樣是否一致。
5、清孔:孔內泥漿清孔保證孔內泥漿性能指標符合要求:粘度小於28秒,比重小於1.25Kg/L,含砂量≤8%,孔底沉渣≤50mm。清孔的方法:抽漿法 、換漿法 、掏渣法。
6、吊放鋼筋籠:鋼筋籠整體吊裝。當鋼筋籠過長時可進行分段吊裝,需要焊接時,可先將下段掛在孔內,吊高第二段進行焊接,而後放下。骨架外側應綁扎水泥墊塊或在鋼筋籠主筋上焊有一定數量的加筋環用以確定保護層。
吊放時應垂直放入,避免鋼筋籠末端碰到孔壁造成土塊塌落至孔低。若鋼筋籠在泥漿面以下,應在鋼筋籠頂端焊接標志物,露出泥漿面,以確定鋼筋籠是否到底。吊入後校正位置垂直,勿使扭曲變形。
7、安放導管:導管用法蘭盤進行連接,「O」型圈密封,嚴防漏水,當清孔完成,應立即吊裝導管,導管應事前拼分成幾段,依次放好,以便吊裝。導管要求垂直平正,不應彎曲,以免妨礙隔水栓的下落,介面密實,不漏水不露漿。導管安放時,先使導管接觸孔底,灌注混凝土前提離孔底30cm高。
8、二次清孔:下導管完畢,需進行二次清孔工作,現將泥漿調稀至密度為1.1g/cm3左右,二次清孔清孔結束時必須測定孔低沉渣厚度,要求沉渣厚度<10cm(一般是5cm左右)時,才能灌注水下混凝土,否則,繼續清孔直到合格為止。
9、灌注混凝土:導管法灌注水下混凝土:是將密封連接的鋼管作為水下混凝土的通道,其底部以適當的深度埋在灌入的混凝土拌合物內,在一定的落差壓力作用下,形成連續密實的混凝土樁身。
10、測量檢查:混凝土面灌到預定高度,一般可用測量繩檢查,檢查時要注意:
(1)必須保證測量繩准確,由於使用時間較長或其他原因,測量繩上的標尺數字可能模糊不清或發生滑動,這樣會影響測量精度。
(2)測錘必須重些,且體積不能過大,否則會浮在泥漿表面,影響測量精度
(3)測量時如泥漿較稠,一定要上下抖動測量繩,使測錘靠自重向下移動,接觸到真正的混凝土面。
『貳』 施工日誌怎麼寫
施工日誌的主要內容為:
1、日期、天氣、氣溫、工程名稱、施工部位、施工內容、應用的主要工藝;人員、材料、機械到場及運行情況
2、材料消耗記錄、施工進展情況記錄;施工是否正常;外界環境、地質變化情況;有無意外停工;有無質量問題存在
3、施工安全情況;監理到場及對工程認證和簽字情況;有無上級或監理指令及整改情況等。記錄人員要簽字,主管領導定期也要閱簽。
例文如下:
9月3日 星期五 天氣陰 連續的桑拿天氣使人覺得很不舒服。今天的任務比較重,也很重要,就是要進行柱的澆築。
柱是該小區框架剪力牆的重要的承重構件,它用來承擔屋架的自重及其傳來的屋面荷載。 在本工程中採用汽車泵和商品砼。
在澆築的過程中,用汽車泵尾部的料斗與商品砼運輸車的上料口相連,將砼泵送入泵送管中,最後通過泵送管及其上軟管將砼輸送至相應位置。由於這次澆築環梁圍繞整個建築場地,接近邊緣的位置,所以用汽車泵的輸送管可以很充分而方便的澆築其部位。
在整個環梁的澆築工程中,汽車泵有六個停車位置,對砼泵車應伸出外伸直腿支撐與地面,必要時支腿下應加設墊木擴大支撐面積,減小單位壓強。以防止泵車回轉或使用布料桿澆築砼時,因支腿不均勻下降而導致泵車不穩定。
在採用砼泵泵送砼前,應先開機用水濕潤管道,然後泵送水泥或水泥砂漿,是管道處充分濕潤狀態後,再正是泵送砼。若開始時就直接泵送砼,管道在壓力狀態下大量吸收水,導致砼的塌落度明顯減少。
則會出現堵管的質量事故。因而在泵送砼前應充分潤濕管非常必要。在振搗時應採用插入式振搗器垂直操縱,嚴格遵循「快插慢拔」,快插是為了防止先將表面砼振搗實而無法振搗下部分砼。而下面的砼發生分層、離析現象。
慢拔是為了使砼填滿振動棒抽出時所形成的空隙。震動過程中,宜將振動棒上下略微抽動,使上下均勻。振搗棒的震動時間要掌握恰當,以砼表面呈現浮漿現象,不再出現氣泡,表面不再沉降為止。9月4日 星期六 晴 今天一早,李工便帶我到施工現場學習。
在現場已經拆了模的柱前,劉工讓我指出該柱的缺點,我看了一會也沒有發現問題。劉工卻指出三點問題:首先,從外觀看由於柱是分兩次澆築完成的,而且,第二次支模板不夠准確,使柱上部分稍微小於下柱,對於沒有經驗的人來說,是查覺不到的。
但對於有經驗豐富的人來說,一眼就能發現問題的所在。其次,柱子在第二次澆築砼的時候,施工縫未做好,有漏漿現象,造成了施工縫處的爛根現象,雖然,後來又在該處抹灰,並且,對結構不產生影響,但是,在評「長城杯魯班獎」時還是不允許的,且不符合規范要求。
接下來,我又學習了關於梁的模板中一些我們未學到的問題。首先,在支梁模板時,應該在模板的內側每隔一段距離撐一根鋼筋,目的是為了防止在梁側支撐頂緊時和對柱螺栓的作用。
使模板的內側倒塌。同時,每隔一段距離要設置對柱的螺栓,將其設在梁側支撐及兩側各兩根相接近的鋼筋固定,用於保持模板之間的設計厚度,並承受砼傳來的側面壓力和水平荷載,使模板不致變形。
(2)變電工程地質勘查擴展閱讀:
施工日誌有五個主要作用:
1、確保日後能夠對工程進行有效的追溯,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2、為日後可能出現的的工程補救和加強措施提供參考依據。
3、為工程變更提供依據。
4、為下道工序提供依據。
5、能夠在寫施工日記中積累豐富的經驗。
『叄』 水利工程施工一般採用哪些規范、規程、標准
從低到高(即從工序到單位工程以至整個工程項目)涉及到三個規范:
1、工序、單元工程級別的標准--《水利水電基本建設工程單元工程質量等級評定標准》(原SDJ249、SL38等,現已更新為SL631~638)
2、單元工程、分部工程、單位工程級別的評定方法--《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規程》(SL176-2007)
3、分部工程、單位工程以至竣工驗收程序性的規定--《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驗收規程》(SL223-2008)
(3)變電工程地質勘查擴展閱讀:
《水電水利基本建設工程·單元工程質量等級評定標准·第5部分:發電電氣設備安裝工程(DL/T5113.5-2012代替SDJ249.5-1988)》依據相關規范的技術要求,並結合近十幾年來國內外水電站發電電氣設備製造、安裝技術的進步編制的。
《水電水利基本建設工程·單元工程質量等級評定標准·第5部分:發電電氣設備安裝工程(DL/T5113.5-2012代替SDJ249.5-1988)》由中國電力出版社出版。
《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檢測與評定規程》內容簡介:根據水利部2004年技術標准修訂計劃,按照《水利技術標准編寫規定》(SL 1—2002)的要求,修訂《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評定規程(試行)》(SL 176—1996),並更名為《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質量檢驗與評定規程》。
依據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設項目驗收管理規定》(水利部令第30號)等有關文件,按照《水利技術標准編寫規定》(SL1-2002)的要求。對《水利水電建設工程驗收規程》 (SL 223-1999)進行修訂。
本規程共9章15節145條和23個附錄,主要內容有: ——驗收工作的分類: ——驗收工作的組織和程序; ——驗收應具備的條件和驗收成果性文件; ——驗收所需報告和資料的制備; ——驗收後工程的移交和驗收遺留問題處理。
『肆』 關於林地轉變成開發用地要經過哪些部門和程序
1.經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關部門批准後,土地使用單位應當向縣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審批;林地使用申請表一式四份(須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復印件五份)
2.縣級林業行政部門首次接受的專業人員應當將專業人員派往林地現場進行現場核查,填寫《林地使用現場檢查表》。經初步審查批准後,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提出具體措施,保證森林植被恢復不少於使用林地面積。經過地縣級以上政府和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簽署意見和印章。
3.經縣級林業行政部門初步審批,並經費用接受後,通知土地利用單位按照國家稅務總局規定的收費標准依法預繳森林植被恢復費。並使用單位。土地利用單位經縣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初步審批後,可以向當地銀行報告
3.直接匯款,並向地級以上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告有關資料。一級審批;省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批。
4.省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對申報的項目實施審批預審制度,每月審批一次、兩次。經發起人辦公室初步審查後,將初步審查意見提交專家組審理。經審批,由省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發布林地使用審批協議。
林地使用面積超過《森林法實施條例》第十六條規定的審批許可權的,由省級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報國務院林業行政主管部門審查。
(4)變電工程地質勘查擴展閱讀:
以有償使用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與土地使用者簽訂土地有償使用合同,並向建設單位頒發《建設用地批准書》。土地使用者繳納土地有償使用費後,依照規定辦理土地登記。
以劃撥方式提供國有土地使用權的,由市、縣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向建設單位頒發《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和《建設用地批准書》,依照規定辦理土地登記。《國有土地劃撥決定書》應當包括劃撥土地面積、土地用途、土地使用條件等內容。
『伍』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的內容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主要內容:
需求預測和擬建規模;資源、原材料、燃料及公共設施情況;建廠條件和廠址方案;設計方案;環境保護;企業組織;投資估算和資金籌措;實施進度的建議;社會及經濟效益評價;建設項目設計任務書。
項目設計任務書編制的依據是:
1、設計項目名稱、建設地點。
2、批准設計項目的文號、協議書文號及其有關內容。
3、設計項目的用地情況。
4、工程所在地區的氣象、地理條件、建設場地的工程地質。
5、水、電、氣、燃料等能源供應情況,公共設施和交通運輸條件。
6、用地、環保、衛生、消防、人防、抗震的要求。
7、材料供應及施工條件。
8、工程設計的規模和項目組成。
9、項目的使用要求或生產工藝要求。
10、項目的設計標准及總投資。
11、建築造型幾建築室內外裝飾方面的要求。
(5)變電工程地質勘查擴展閱讀: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避免錯誤的投資決策、減少項目的風險、避免項目方案多變、保證項目不超支、不延誤、對項目的因素變化心中有數。
可行性研究的作用:
作為建設項目投資決策的依據、作為投資項目設計的依據、作為籌集資金向銀行申請貸款的依據、作為該項目的科研實驗、機構設置、職工培訓、生產組織的依據、作為向當地政府、規劃部門、環保部門申請建設執照的依據、作為該項目工程建設的基礎資料、作為該項目考核的依據。
『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怎麼樣
1952年7月14日,成立了北京地質學院籌備委員會,中國地質工作計劃指導委員會主任李四光任籌委會主任。11月1日,在北京端王府夾道舉行了北京地質學院首屆開學典禮。學校決定每年的11月7日為北京地質學院的「校慶日」。12月24日,政務院任命紅軍老幹部劉型為北京地質學院首任院長,著名地質學家、中國地質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尹贊勛教授任副院長。
1954年後陸續遷入北京西北郊學院路新校址。1960年被國家確定為全國重點院校。1966年至1970年的5年時間中,學校停止招生。1970年遷出北京,在湖北辦學。1975年遷址武漢,暫時更名為為武漢地質學院。1978年,在原北京校址設立北京研究生部。1987年,國家教委批准原武漢地質學院更名為中國地質大學,總部設在武漢。2000年2月,學校由國土資源部劃歸教育部管理。2005年3月,大學總部撤銷,武漢、北京兩地獨立辦學。2006年10月,教育部、國土資源部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2010年4月,被教育部評為「全國畢業生就業典型經驗高校」。2010年9月,教育部、國家海洋局簽署共建中國地質大學協議。2011年9月,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高校。2017年9月,學校入選國家「雙一流」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