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工程 » 工程地質岩芯描述細則及範例

工程地質岩芯描述細則及範例

發布時間: 2021-01-23 14:22:24

『壹』 煤礦工程地質勘察方法

(1)鑽探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煤礦鑽探技術進展很快。岩芯鑽探已推廣為繩索取芯金剛石鑽探,並朝著多種鑽探工藝配合的方向發展。沖擊回轉鑽探、定向鑽探、反循環鑽探、坑道鑽探、復雜岩層鑽進技術等都取得了成效。泥漿體系從高固相轉為低固相,從單一無機為主轉為高分子為主,地勘水泥和惰性堵漏材料也已得到推廣。鑽探技術已用於陸地區調與普查、能源與固體礦產、地熱與建築基礎等勘探;水域里包括濱海鑽探、深海鑽探和極地鑽探等,以及地下坑道中仰孔、斜孔鑽探等。

(2)坑探

勘探掘進,即鑿、裝、運綜合機械化程度已有相當大的提高,並形成作業線。勘探坑道軟弱圍岩錨注、錨噴加固支護技術和獨立長巷通風技術,以及坑道內柴油機尾氣凈化裝置等皆已具有相當高的技術水平。中型液壓鑿岩機的消化吸收良好,並已在生產中推廣使用,同時還積極推廣了新奧法(NATM)施工掘進技術。近些年來小斷面豎井機械化作業線及井深170m掘進技術、小斷面斜井機械化作業線及井深450m掘進技術、吊罐天井掘進技術、光爆及新型爆破器材等先進技術,都取得較好成果。

(3)物探

在物探方法方面,現已形成七大系統與系列,即區域重力調查、第二代航空物探、井中與地下物探、海洋物探等技術系統及油氣勘探、固體礦產找礦、水工環物探等技術系列。在儀器設備方面,已建有十數家地勘儀器製造廠,可批量生產各類物探儀器,滿足了國內勘查行業的需要。國際常規類型我國均有,且已更新了3~5代。在作用與貢獻方面至今已獲得數量頗為可觀的重大地質找礦效果,探測出數以千計的礦產地,數以萬計的供水井位,而且還完成了難以計數的工程勘測項目。同時解決了諸多大地構造和基礎地質問題。

(4)化探

近年來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首先,六種方法,即水系沉積物、土壤、岩石、地植物、水化學、地氣等測量技術業已建立,並取得發展與提高;其次,在應用方面,除用於地質找礦之外,已有成效的用於環境地質、農業地質、污染監測、考古勘察、醫學地質等多方面;最後,化探技術進步方面亦相當突出,主要表現在研究並推廣了一套山區、乾旱區、高寒區、岩溶區等特殊景觀區化探技術,同時,區域化探樣品分析方法、質量監控、標准樣制備和測試方法技術,用於檢查異常的Au、Cu等野外現場分析技術等也發展迅速。

(5)遙感

自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採用航攝像片進行區域地質調查工作以來,地質遙感技術飛躍進步,包括可見光、紅外、微波等多波段成像的現代遙感技術已廣泛用於區調、成礦遠景預測、國土與農業調查、水工環地質普查等多方面,特別是城市遙感綜合調查(如北京8301工程)取得了顯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近年來,又陸續引進了德國RMK航空攝影設備、美國航空數字多光譜掃描儀、航空定量雙道紅外掃描儀及地面處理設備,並引進了陸地衛星多光譜儀拷貝底片資料。MT圖像與SPOT圖像已推廣應用。我國也自行研製了JHY型機載航空紅外掃描儀,開發和推廣了微機圖像處理系統和相應的處理軟體。

(6)測量

測量技術方法水平提高且發展速度很快,地形測量由平板儀測圖為主發展到航空攝影測制(應用航片測制大比例尺1∶1000~1∶1萬圖件,提高工效2倍,成本降低1/3);推廣光電測距技術,使測量工效比原來提高3倍,且可節約一半人力;航空與海洋勘測已應用先進的無線電定位與衛星定位GPS技術等,陸地GPS也已試用。目前地勘行業中測量專業分布在各個部門,從事工程測量、地勘測地、地形測量、海洋測量、城市測量、礦山測量等,同時也進行地質災害監測、地面沉降與地震形變監測等多項工作。

(7)岩礦分析

近年來,岩礦分析技術發展很快,地礦行業已建立起方法較為齊全的實驗測試技術體系。其中卓有成效的有區域化探主、次、痕量元素分析系統,超痕量Au分析方法,15個稀土元素分量測定方法,非金屬礦的物化性能測定方法等。勘查的試驗測試技術也具有較高水平。絡合滴定法、光度分析法、分光光度法等都大步提高,極譜儀、光焰光度計、原子吸收光度計等已經普及,並部分配置了石墨原子吸收、X熒光光譜儀、等離子直讀光譜儀等大型設備。

(8)勘察電算

現在物探、化探、遙感、數學地質、測量制圖、水文地質以及科研管理都已用上微機。應用電算主要是進行數據處理(包括物化遙資料解釋推斷、地礦信息定性定量分析、地質作用過程數學模擬等)、圖形圖像處理、數據管理(如各類資料庫、檢索系統等),以及建立勘察專家系統等。

『貳』 如何描述岩體的工程地質性質

岩體是指某一地點一種或多種岩石中的各種結構面、結構體的總稱。包括各種地質界面:層理、層面、節理、斷層等
影響岩體穩定性的主要因素有:區域穩定性、岩體結構特徵、岩體變形特性與承載能力、地質構造、岩體風化程度等
1
結構面
破裂面、物質分異面、軟弱夾層、軟弱帶、構造岩、泥化夾層、充填夾層
按地質成因,可分為原生的、構造的、次生的三大類
原生結構面:沉積的、火成的和變質的三類
沉積結構面
層面、層理、沉積間斷面、沉積軟夾層等
層面和層理的結合時良好的,層面的抗剪強度不低,但是順層錯動或風化作用會降低其抗剪能力
軟弱夾層:硬層之間,強度低,遇水易軟化,厚度不大。風化後為泥化夾層(泥岩、頁岩、泥灰岩)
火成結構面
原聲節理、流紋面、圍岩接觸面、凝灰岩夾層等
圍岩破碎帶或飾變帶、凝灰岩夾層,為火成岩的軟弱夾層
變質結構面
麻理、片理、板理
構造結構面:構造應力作用下,岩體中形成的斷裂面、錯動面、破碎帶
破裂結構面:劈理、節理、斷層面、層間錯動面
構造軟弱帶:斷層破碎帶、層間錯動破碎帶
次生結構面
風化、卸荷、地下水等作用下形成的風華裂隙、破碎帶、卸荷裂隙、泥化夾層、夾泥層等
結構面的特徵
結構面的規模、形態、連通性、充填物的性質
規模:
形態:平整度、光滑度,對抗剪強度有影響
密集程度:通常以線密度(條/m)或結構面的間距表示
連通性:
地下岩體連通性的勘探方法有:勘探平硐、岩芯、地面開挖
張開度和充填:張開度,兩壁面的離開距離,分4級
閉合的0.2mm,微張的0.2-1.0mm,張開的:1.0-5.0mm,寬張的:5.0-mm
張開和寬張的結構面,抗剪強度取決於充填物的成分和厚度,粘土一般少於砂土

『叄』 各位高手,急求鑽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規程

鑽孔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錄的裂隙統計應該是用線裂隙率。不能僅僅憑借裂隙率的統專計來確屬定岩層含水性。在鑽孔岩芯一般很難統計裂隙的。節理裂隙往往不是僅有一組,當裂隙發育時,岩芯是很破碎的,很難復原岩芯面貌去統計的。就算是統計了,也是不準確的。在鑽孔岩芯描述裂隙方面,一般只能大概描述裂隙發育程度,統計RQD值,做到這些就可以了。

『肆』 工程地質勘探和水文水井鑽探,地質岩心鑽探的區別

不是的
鑽探的目的可分為:地質鑽探,水文水井鑽探,工程勘察鑽探,石油鑽探等等。
鑽孔如下:
1.地質鑽探:從鑽孔中不同深度處取得岩心、礦樣進行分析研究鑒別查明礦體或劃分地層,判定地層地質情況的作業。通常地質找礦中鑽探的費用至少都要佔到40%以上。鑽孔直徑小(46~91毫米 ),按礦種的不同 ,深度從幾十米到幾千米。
2. 水文水井鑽探:鑽探至含水層(位)時固井成孔,從而滿足人畜飲水問題及農田灌溉或為地質部門提供水文觀測。文地質鑽探,普查孔直徑小於150毫米,勘探孔直徑150~350毫米,水井直徑 150~550 毫米 ,孔深 300 米以上。
3. 地熱鑽探:鑽探成,對地熱資源通過熱載體進行開采利用。目前的技術鑽井深度一般可以達到3000到5000米,地熱資源利用比較好的有羊八井高溫地熱田,西安地熱田,北方集中在北京和天津兩地。
4.工程勘察鑽探:從鑽孔中取得岩心、土樣進行物理性質分析從而判斷其地基基礎是否滿足工程建設的承載重力和穩定性。工程地質鑽探 為勘察壩基 、水庫、渠道、港口工程、高層建築以及鐵路、公路沿線的工程地質情況。
5. 石油鑽探:鑽探成孔直接進行資源開發利用,國內有名的三家:中石油,中石化,海石油。鑽孔一般開孔915毫米,終孔216毫米 ,孔深1000~7000米 及以上,通常井口要安裝防噴器具。
6. 文物勘察鑽探 (鑽探) :直觀准確地取得一定地點的文化堆積資料,它比發掘省工,破壞性小,能在短時間內了解較大面積的地下情況。適用於具體了解遺址堆積分布范圍、厚度、大型建築基址、大型墓葬和古城的形狀和布局等。

『伍』 提高岩心的採取率的措施

為進行工程地質勘察所進行的鑽探工程。其目的是通過鑽探取樣、樣品分析、現場工程地質測試,以獲取建築基礎的地質資料和岩土層的各項物理、力學、化學參數,為選擇修建地點,基礎處理方式、建築物類型、結構制訂合理的施工方法,以及為防止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提供設計和施工的依據。
工程地質鑽探設備主要包括動力機、鑽機、泥漿泵、鑽桿、鑽頭等。鑽探方法有多種,根據破碎岩土的方法可分為:沖擊鑽探、回轉鑽探、沖擊回轉鑽探、振動鑽探等。(見鑽探方法)。
工程地質鑽孔的直徑,一般根據工程要求、地質條件和鑽探方法予以綜合確定。為劃分地層,終孔直徑不宜小於33毫米;為採取原狀土樣,孔徑不宜小於108毫米;為採取岩心試樣,軟質岩石不宜小於108毫米,硬質岩石不宜小於89毫米。
工程地質鑽探對岩心採取率有一定要求。為鑒別岩性和劃分岩層,在較完整的岩層中,不宜小於80%;在破碎的岩層中,不宜小於65%。需重點研究的部位(如滑坡的滑動帶),岩心採取率還應盡量提高。
在工程地質鑽探中,需要採取保持天然結構的土樣(即原狀樣)。為不影響原狀土樣的取土質量,取土器的內徑,不宜小於89毫米。取土器的入土長度,對粘性土不宜大於其直徑的3倍。土試樣的長度,一般為其直徑的1.5~3.0倍。
取土器結構可分為:根據取土器下口是否封閉,可分為敞口式和封閉式;根據取土器上部的封閉形式,可分為球閥式、活閥式和活塞式;根據取土器管壁的厚薄,可分為薄壁取土器和厚壁取土器。
工程地質鑽探採取原狀土樣的方法有擊入法、壓入法和振動法。
擊入法分為兩種:①輕錘多擊法。採用人力或落錘。輕錘多擊法,速度及下擊力不均勻,鑽桿擺動大,對採取的土樣有較大擾動。②重錘少擊法。採用重錘少擊快速將取土器擊入土中,其取樣質量較好,而又以重錘一次擊入更好。
壓入法分為兩種:①慢速壓入法。用杠桿、千斤頂、鑽機手把加壓,取土器進入土層的過程是不連續的。土樣有一定的擾動,但比輕錘多擊法擾動小。②連續壓入法。將取土器快速、均勻地壓入土中。對土樣的擾動程度小,是較普遍採用的方法。
振動法。在高速振動作用下將取土器壓入土中。對土樣擾動較大,一般採用大直徑的取土器。對於振動後易產生液化的土,不宜採用。

『陸』 工程地質編錄怎麼做

參照《岩土工程勘察規范》(個標0021-2001)(2009年版),土的描述看3.3.7條,岩石的描述看3.2.5條。關鍵是檢查版好現場鑽探、權原位測試的真是程度,還有取樣是否合理等。
剛編錄是最好是定點看著鑽探,岩芯一上來就編錄,對於稠度、密實程度的經驗積累很有好處。

『柒』 工程地質QRD什麼意思

應該是復RQD(rock quality designation):用直徑為75mm 的金制鋼石鑽頭和雙層岩芯管在岩石中鑽進,連續取芯,回次鑽進所取岩芯在中,長度大於10cm 的岩芯段長度之和與該回次進尺的比值,以百分數表示。可參照岩土工程勘查手冊。

『捌』 工程地質的鑽探方法有哪些

鑽探方法有:回轉鑽進(干法又稱干鑽反循環和濕法又稱水鑽)、沖擊內鑽進、沖擊回轉鑽進。

『玖』 地質勘探,施工前進行地勘,遇到岩石後應鑽探多少米,規范規定,哪一條(比如孔樁)

回次進尺,由於岩土地層的性質不同對於回次進尺的要求也不大一致。根據建築鑽探技術標准求,土層中,不超過1.0m,對於主要持力層一般不超過0.5m。對於岩層,不超過岩心管長度,軟岩中不超過2.0m。

由於部分地層比較破碎,在鑽探過程中如果進尺太大,容易導致岩心管內的碎石隨岩心管轉互相磨損,這樣取芯率會降低,影響鑽孔岩芯質量。在復雜地質條件下,控制回次進尺的深度也是保證取芯率的重要措施之一。

(9)工程地質岩芯描述細則及範例擴展閱讀:

全新統粉細砂層組:

主要分布於長江三角洲平原和蘇北廢黃河故道地區,屬沖積和沖海積相沉積,為褐黃色至灰黃色粉細砂,含少量泥質,飽水,不均勻系數小於50,砂層厚度10-25米,頂板埋深小於5米,受地震作用後容易產生砂基液化。

上更新統粉細砂層組:主要分布於里下河和太湖地區,以灰色、黃褐色粉細砂為主。砂層厚度3—14米,頂板埋深10—20米,多屬中密至密實狀態。

上更新統含礫中粗砂層組:主要分布於淮河以北地區,為沖積、沖洪積相棕黃色中、粗砂,局部地區夾有亞粘土透鏡體。層厚2—24米,頂板埋深2—24米,砂層飽水,密實,顆粒分選性差。

全新統亞砂土層組:主要分布於長江三角洲平原區、黃泛區及沿海一帶,為灰黃色沖積、沖洪積、沖海積相沉積。軟塑狀,固結壓密程度較低。層厚2—10米,頂板埋深一般為0—3米。

全新統粘土、亞粘土層組:全省各地均有分布,為灰黃色、褐黃色沖積、沖海積和湖積相沉積物。可塑,具高——中壓縮性。層厚一般為2—7米,頂板埋深0—5米。

『拾』 工程地質鑽探中回次進尺是什麼意思,在現場是如何操作的

下一次鑽桿再起鑽之間,鑽機的鑽進深度。最大深度不能超過岩心管長度。起鑽原則:1.岩心卡回死。答2.打到岩心管長度。

回次進尺:一個回次中鑽頭的進尺數稱回次進尺,以長度表示,單位為米。一個回次所消耗的時間稱回次時間,屬生產時間。回次進尺的大小表徵著兩重含義,即回次時間內純鑽進時間的長短;這兩者都意味著鑽進機械效率、回次效率的高低,必然影響台月效率的高低。岩心鑽探的回次進尺,取決於岩心的完整程度和鑽頭的耐磨性。緻密完整地層,回次進尺可達到9米;鑽進極為鬆散破碎的岩心,回次進尺被限制在1~2米之間;無岩心鑽進,回次進尺可以達到幾十米。

熱點內容
鹿特丹港國家地理 發布:2021-03-15 14:26:00 瀏覽:571
地理八年級主要的氣候類型 發布:2021-03-15 14:24:09 瀏覽:219
戴旭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發布:2021-03-15 14:19:37 瀏覽:408
地理因素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發布:2021-03-15 14:18:30 瀏覽: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發布:2021-03-15 14:16:36 瀏覽:425
工地質檢具體幹些什麼 發布:2021-03-15 14:15:00 瀏覽:4
東南大學工程地質考試卷 發布:2021-03-15 14:13:41 瀏覽:840
中國地質大學自動取票機 發布:2021-03-15 14:13:15 瀏覽:779
曾文武漢地質大學 發布:2021-03-15 14:11:33 瀏覽:563
中國冶金地質總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網 發布:2021-03-15 14:10:10 瀏覽: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