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宜章的地理气候环境

宜章的地理气候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27 15:04:38

❶ 郴州气候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气候

郴州市四季分明,平地丘陵区的冬夏季长而春秋季短。山区则冬季长,而春、夏、秋季短。平地丘陵区,由冬入春和由春入夏,南方早于北方2—4天。

春季降水量是一年最多的季节,占全年降水量的37.3%。日照时数220—290小时,日照时数呈南少北多的分布特征。

春季气候最显著的特征是开春早,气温回升快,降水丰沛,多阴雨及冰雹大风。

夏季气候炎热,易发生盛夏干旱,也易出现暴雨洪涝,平均海拔高度在400米以上,丘陵区和山地与相邻市相比,透出凉爽的特点。山区的凉爽气候特征则更加突出。

郴州市的秋季主要是以秋高气爽天气为主,日照强,降水少,晴日多,易发生秋旱,少数年份秋雨绵绵伴有寒露风。

冬季气候的特征是少严寒,雨雪少,气温比邻近市要高。

农业发展

郴州,北瞻衡岳,南恃五岭,扼湖广之咽喉,处三省之边界,是中国内陆经济与沿海经济交融的重要结合部,是湖南省对接广东,走向世界的“南大门”,是“华东、华南经济圈”的辐射地,是粤、港、澳的后“花园”。郴州市现辖北湖、苏仙两区、资兴一市和桂阳、永兴、宜章、嘉禾、临武、汝城、安仁、桂东八县。国土总面积1.93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0.44万亩,水田262.74万亩,旱土77.7万亩;有森林面积1696.5万亩,森林覆盖率63.8%;有草山、草坡面积703万亩;有水面100万亩。人口460万,其中农业人口338.71万。

全市传统大宗农产品主要是稻谷、烤烟、蔬菜、水果、茶叶、畜禽、水产品、木材、楠竹、油茶等。杂交稻种子、烤烟、畜禽是郴州的拳头产品。近年来,全市大力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战略,推广农业新技术,使优质高效特色农产品异彩纷呈。永兴冰糖橙、资兴东江脐橙、苏仙葡萄、桂东玲珑茶、资兴狗脑贡茶、北湖天湖茶、安仁豪峰茶、汝城苦丁茶、桂阳银杏茶、天湖野鸭、五岭峰蜜、临武鸭、湘嘉鱼、东江鱼等曾多次获得农业部、省农业厅产品质量评比金奖、银奖。优质脐橙、优质稻、有机茶、无公害果蔬、中草药、无公害“苏仙牌”瘦肉型猪、永兴黄郎鸡等产品闻名遐迩,开发潜力大。

全市水稻播种面积每年都在300万亩以上,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0%左右;稻谷产量占粮食总产基本上维持在80%以上。2005年,全市水稻播种面积375.14万亩,占当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74.23%,总产164.72万吨,占当年粮食总产的81.78%。其中优质稻面积达到214.52万亩,占当年水稻播种面积的57.18%。

杂交水稻制种、繁殖,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并有一支强大的技术力量队伍,其规模持续发展扩大,年生产面积达4万余亩,高时达5万余亩,年产不育系及杂交稻种子4000余吨。杂交稻制种单产独居鳌头,一般平均在200公斤左右,最高的达400余公斤。1993年,资兴市州门司镇黄旗洞村农户何月生的1.7亩枝优77制种田,经袁隆平院士组织验收,亩产达到492.4公斤,创世界记录。

果树、茶叶是我市经济作物的大头,其种植面积已由1989年占经作总面积(蔬菜除外)的17.91%,发展到2005年占经作总面积(蔬菜除外)的33.55%。水果生产已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水果面积由1989年的11.48万亩,发展到现在的74.625万亩,增长5.5倍;水果产量由1989年17149吨,发展到现在的476474吨,增长26.78倍。其中柑桔类面积由1989年的9.03万亩,发展到现在的29.78万亩,增加229.79%;产量由1989年的12221吨发展到现在的131668吨,增长6.8倍。茶叶生产也有一定的发展,茶叶面积由1989年的4.1万亩,发展到现在的8.85万亩,增长115.85%;产量由1989年的766吨,发展到现在的2327吨,增加2.03倍。特别是名优果茶品种多,档次高,享誉全国,波及世界。如桂东玲珑茶、资兴狗脑贡茶、安仁豪峰茶、汝城的汝白银针、永兴龙华春毫、苏仙区的五盖山米茶等名茶及永兴冰糖橙、资兴“东江湖”牌蜜桔、临武琯溪蜜柚、苏仙区“仙苓牌”葡萄都曾先后多次得过市里、省里、农业部及世界博览会的金奖或银奖等。

蔬菜生产具有气候、区位和交通的优势,发展潜力很大,改革开放以后,速度明显加快。目前蔬菜面积66.4万亩,比1989年增加24.94万亩,增长率60.15%;产量达153万吨,比1989年增加110.42万吨,为1989年的3.59倍,人平蔬菜面积由1989年的0.099亩增加到0.144亩;人平蔬菜拥有量由102公斤增加到332公斤,增长225.5%。蔬菜生产已由自给自足型向外向型转变,由生产大路菜向生产特色菜转变,由分散零星种植向基地专业种植转变,由单纯追求产量向量质并举转变。在农业产业化及外向型农业的带动下,全市已建成12个蔬菜科技示范园,连片上千亩的特色蔬菜基地24个。形成了以市区近郊为主的香细菜和速生叶菜类基地;以桂东、汝城为主的高寒山区反季节蔬菜基地;以宜章为主的面向粤、港、澳市场的夏秋渡淡蔬菜基地;以嘉禾三味辣椒、临武香芋、永兴莲藕、安仁食用菌为主的地方特色蔬菜基地;以资兴、苏仙为主的山野菜训化种植基地的布局。呈现了外向型为主,地方特色突出,无公害品质优良的特点。蔬菜生产已成为一大支柱产业。

❷ 宜章县的地理环境

宜章县境南北两端高,中间低,地面坡度基本上由南北西三个方向向中部和东部倾斜。东面长策乡仙鹅抱蛋海拔1842米,北面骑田岭二尖峰海拔1654米,南面莽山主峰猛坑石海拔1902.3米,为境内最高点。境内最低点是东面的栗源镇老坪山村高车,海拔155米。最高与最低点相比,高差1747.3米,全县地形平均比降44.2%。
宜章县内山地面积共185.3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7.68%;丘陵面积共80.5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5.04%;岗地面积共17.3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41%;平原面积共32.9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0.26%;水域面积共5.1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61%。 宜章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介于岭南、岭北之间,冬季虽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较岭南低,但因县北部有骑田岭等大山作为屏障,削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强度。以骑田岭为界,往往南晴北雨,南热北寒,岭北大雪,岭南微雪,冬季气温明显高于湘中湘北。
宜章县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早多变,夏热期长,秋短温冬,冬无严寒,霜雪不多;热量丰富,降水集中,但雨量分布不均,夏秋易涝易旱。晴久则隆冬亦暖,雨久则盛夏生寒。宜章县的春季要早于湖南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高,但无酷暑。 2010年,宜章县财政总收入达到74448万元,相较于2009年增长35.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41832万元,同比增长37.3%。在财政收入构成中,税收入29029万元,同比增长36%,占一般预算收入的69.39%。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10.91%。财政总支出131329万元,同比增长21%。
2010年,宜章县生产总值682347万元,相较于2009年增长15.8%。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50477万元,同比增长3.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85818万元,同比增长23.8%;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6053万元,同比增长11.8%;。三大产业分别占宜章县生产总值的22.05%,56.54%,21.41%。
2011年,宜章县生产总值109.56亿元,相较于2010年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4亿元,比2010年增长37.6%;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接近100亿,达95.76亿元,比2010年增长22.4%,各项贷款余额29.48亿元,比2010年增长24.7%;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10.42亿元,相较于2010年增长40.0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15亿元,同比增长47.05%。
2014年宜章县生产总值166.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39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75.61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72.66亿元,增长13.4%。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1:45.4:43.6。 概况
2010年,宜章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5269万元,相较于2009年增长16.2%,其中:种植业产值128190万元,同比增长21.2%;林业产值5838万元,同比增长13.1%;牧业产值103675万元,同比增长11.4%;渔业产值4521万元,同比增长4%。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积77.93千公顷,同比增长1.2%。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8.48千公顷,同比增长1.7%;油料种植面积3.89千公顷,同比增长36%;蔬菜种植面积13.05千公顷,同比增长8.8%。2010年宜章县被评为湖南省全省粮食生产先进县、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
农业
2010年,宜章全县实现粮食总产量240077吨,相较于2009年增长0.8%.其中:稻谷产量166064吨,同比增长2.2%;油料产量9102吨,同比增长29.7%;烤烟产量3241吨,同比增长10%;蔬菜产量313592吨,同比增长8.9%;水果产量12401吨,同比增长0.8%。全县经工商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2个,其中省级3个,市级5个,县级14个。
2011年,宜章县粮食播种总面积达到75.52万亩,总产量为25.54万吨。农业龙头企业实现总产值5.73亿元,同比增长34.6%。梅田“新元福”猪肉、宜章脐橙分别获得中国(湖南)第五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中部(湖南)国际农博会金奖。2011年,宜章县引进脐橙新品种16个,新增种植面积5000亩,举办首届脐橙节。
2014年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6.04千公顷,下降1.5%;粮食作物种植面积48.23千公顷,增长1.6%;油料种植面积6.04千公顷,增长0.2%;蔬菜种植面积12.67千公顷,增长1.5%;玉米种植面积11.18千公顷,增长4.2%;烤烟种植面积2.58千公顷,增长1.4%;水果种植面积8.72千公顷,增长0.6%。全县粮食总产量24.21万吨,增长2.5%;稻谷产量16.75万吨,增长2.4%;油料产量1.12万吨,增长7.5%;玉米产量4.45万吨,增长3.1%;蔬菜产量31.6万吨,增长9.3%;水果产量7.22万吨,增长4.3%;烤烟产量0.67万吨,增长1.5%;肉类总产量5.83万吨,增长1.9%;禽蛋产量0.42万吨,下降0.2%。水产品养殖面积0.99千公顷,增长6.5%;水产品产量0.68万吨,增长4.6%。全县出栏生猪68.35万头,增长2%;出栏牛2.66万头,增长2.7%;出栏羊2.57万头,增长4%;出笼家禽431.54万羽,下降3.5%。
林业
2010年,宜章县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2516公顷,人工造林2002公顷,育苗面积9公顷,年末实有自然保护区面积19833公顷;森林蓄积量170.97万立方米,增长4.2%,森林覆盖率53.19%。全县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912处,投入资金1036.万元,投工投劳101万个,完成土石方121万立方米。解决饮用水3万人。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76.11万午瓦,增长5.7%;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16282吨,0.5%。
牧业
2010年,宜章县生猪预计存栏45万头、出栏74万头,分别比2005年增长18.11%、21.58%;牛预计存栏5.9万头、出栏2.56万头,分别比2005年增长0.17%、0.79%;家禽预计出笼419万羽、比2005年增长15.86%;水产品产量预计5582吨,比2005年增长11.8%。养殖业总产值预计达到10.33亿元,比2005年增长21.52%。养殖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将达到49%,比2005年增加3个百分点。全县农民人均收入有30%来自养殖业。 2010年,宜章县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372479万元,同比24.3%,占GDP比重为54.59%,比上年增加4.8个百分点点 拉动经济增长11.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72.13%。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比重53.5%。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32.3亿元,增长43.1%。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7%,重工业蜀中无大将值24.2%。
宜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48亿元,增长44.6%。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8.8%,双上年提高50.3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99.8%,亏损面为2.7%。
2011年,宜章县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172.29亿元,增长38.9%;完成增加值65.84亿元,增长22.8%;规模工业企业达167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67家。投入1.65亿元基本完成了31个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9.7%,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4.48%,主要污染物COD减排总量976吨。
2014年全县全部工业增加值73.09亿元,增长1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3%。规模以上工业中,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增长15.4%,重工业增加值增长8.9%;按行业分,采矿业增加值下降0.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3%,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加值下降2.2%。
工业产品产量中,铅精矿含量6.73万吨,增长2.3%;锌精矿含量3.36万吨,下降2.2%;锡精矿含量0.46万吨,增长24.2%;钨精矿含量0.66万吨,增长19.4%;水泥149万吨,增长36.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0.8亿元,下降6%;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25.4亿元,下降4.4%;24个工业行业大类中,利润增长的行业9个。
全县年末资质建筑企业4个,建筑业总产值4.81亿元,增长10.3%。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0.66万平方米,下降8.5%;房屋竣工面积18.23万平方米,下降3.4%;商品房销售面积17.72万平方米,增长30.4%;商品房销售额6.09亿元,增长52.9%。 旅游
2010年,宜章县成功举办2010年中国(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暨“红色湘鄂粤、高铁一线牵”郴州宜章大型主题活动、中国湖南第二届杜鹃花节暨郴州莽山第三届高山杜鹃花节。宜章湘南起义纪念馆提质改造、南关街改造、邓中夏故居修复、莽山景区提质、旅游服务中心建设、美食一条街等节会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旅游产业链得到有效拉升。全年接待加内外游客221.7万人次,增长37.9%;实现旅游总收入15亿元,增长34.5%。
2011年,宜章县举办中国(郴州)“林中之城、休闲之都”国际旅游文化节闭幕式和第四届莽山高山杜鹃花节,接待各类游客298.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8亿元,增长18.6%。被评为全国、全省红色旅游工作先进集体和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十佳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08亿元,增长20%。
金融
截至2010年末,宜章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82213万元,比年初增加97377万元,增长14.2%。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596387万元,比年初增加82127万元,增长16%;企业存款余额85310万元,比年初增加1651万元,增长1.4%。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全额236361万元,比年初增加22482万元,增长10.5%。其中,短期贷款105606万元,减少31.3%;中长期贷款130755万元,增长118%。
保险
截至2010年末,宜章县共有保险业务机构有24家,共实现保费收入13834万元,增长3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883万元,增长51%;寿险保费收入9952万元,增长33%。全年赔款和给付支出合计3284万元,增长2%。其中:财产险赔款1763万元,增长9%;寿险给付1521万元,减少5%。

❸ 湖南郴州宜章属于什么气候与土壤成份

宜章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红土壤

❹ 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地理环境

位于湖南来省宜章县南部,东、南自、西三面分别与广东省乳源、阳山、连州三县(市)交界,北与宜章县莽山乡、东风乡、天塘乡、白沙乡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112°43′19″~113°0′10″,北纬24°52′0″~25°23′12″。总面积19833公顷。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功能区划为:核心区7 372公顷,缓冲区2 835公顷,实验区9 626公顷。
保护区水系为长乐河上游,系珠江支流—北江源头。主河长24公里,流域面积88.2平方公里,河谷以U型为主,纵坡比47%,河流湍急,平缓河段水清潭碧。海拔1260米的林子坪峡谷河段已修建林子坪水库,库容量1100万立方米。

❺ 宜章资料有没有

宜章
宜章古称义章,建治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至今已有1380多年的历史,她雄居湘南边陲,地处楚尾粤头,居七泽之末,联五岭百粤之徽,进可制韶关,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势险要之当防,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的“南大门”,史称“楚粤之孔道”。全县总面积2142.72平方公里,总人口54万人,下辖27个乡镇,349个行政村,其中有16个乡镇与广东的乐昌、阳山、乳源、连州等县市接壤,湘粤边界线长达220公里。

宜章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含有金、银、铅锌、锡等矿产,品种繁多,共有9类36种,境内煤炭资源丰富,年产量达300多万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另外,花岗石、大理石储量近40亿立方米,品种繁多、花色齐全,多属中、高档石材,其“宜章红”系列被称为“中国第四红”,蜚声中外。

宜章还是我国中南部地区罕见的生物基因库,境内近300平方公里的莽山原始森林,既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又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上千种国家保护动、植物。其中莽山烙铁头蛇属全球独有蛇种,已被列为国家濒危保护动物。

宜章县交通、通讯发达。公路有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1803省道贯通南北东西,铁路有京广复线及白杨支线、坪梅支线纵横交错,加上正在修建即将开通的宜连一级公路,全县四通八达的交通格局正在形成。邮电通讯方便快捷,已开通程控电话、移动电话、宽带信息,省时畅达。

近几年来,宜章县委、县政府充分利用自身独特的区位、交通、资源优势,实施了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变交通优势为流通优势、变区位优势为开放优势”为主要内容的“三变战略”,瞄准粤港澳市场,把握市场脉博,努力把宜章建设成为粤港澳市场的“物资后备库”。宜章还制定了系列优惠政策,大力招商,投资8600万元的香港俊丰印染有限公司以及投资近1亿美元的康达(湖南)水泥有限公司于2000年先后落户宜章,该县目前在建或峻工投产的投资超过1000万元的项目达11个。

地势南北两端向中部倾斜,西北部向中部东部倾斜。最高的莽山主峰海拔1902.3米。主要河流有武水、章水、玉溪河、长乐水等。年均温18.3℃,1月均温7.1℃,7月均温28.1℃,年降水量1600毫米,无霜期292天。

稻谷、苎麻、生猪,饮誉湘粤。县内有光热充足、无霜期长的气候优势,对稻谷生产十分有利,尤其是在良种推广方面,一直走在全区各县之前。1979年,县办双季杂交稻示范片3100亩,获亩产952公斤。法国遗传学术考察团、孟加拉国水稻考察团先后到县考察。以后全县大面积推广,至1983年,全县杂交稻增产粮食共36318吨,是1950?1969年增产之总和。1985年,杂交稻占水稻总面积80%,比例居全国之首。“宜章雅麻”为全国3大优良麻种之一。是全国瘦肉型生猪基地,年商品猪达10万余头,1988年全县饲养生猪50.81万头,出栏27.14万头,提供商品猪22.22万头,其中外销8万头。主要矿产资源有煤、钨、锡、铅、铜、锑、钼、大理石、石英石等30多种。工业以采掘业为主。出口产品有结晶硅、硅铁、“鸳鸯竹席”等。湘琥酒为省优质产品。1988年,全县社会总产值5.01亿元,工业产值1.25亿元,国民总产值3.38亿元,人均680元。

宜章县是全省22个重点林区县之一。南部莽山万山重叠,峰峦起伏,原生、次生林遍布,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珍贵树种有粤松、铁杉、楠木、福建柏等。野生动物有华南虎、梅花鹿、短尾猴、黑熊、野牛、红咀候鸟、相思鸟、蟒蛇、穿山甲、鹰咀龟、娃娃鱼等。

❻ 宜章的地理位置对长征的重要

科学发展观引领宜章大发展
翻开中国地图,如果在广州和长沙之间划一条直线的话,那么这线段的中点就是郴州。而属郴州管辖、一脚踏湘、粤两省的宜章则正好是这线段的黄金分割点。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坪梅铁路支线纵贯宜章全境,南至广州,北至长沙,均可朝发午至。
建制于隋炀帝大业十三年的宜章(古称义章),雄居湘南边陲,地处楚尾粤头,居七泽之末,联五岭百粤之徽,进可制韶关,退可蔽衡湘,固南北之咽喉,势险要之当防,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湖南的“南大门”,史称“楚粤之孔道”。
由于南岭的阻隔,郴州在历史上就被视为大陆的终点。但现在,它已成为湖南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桥头堡,而宜章则是郴州连接“泛珠三角”的前哨站,是“粤港澳后花园”、“粤港澳产业梯度转移的基地”。

“没有比宜章更合适做粤湘合作的‘二传手’了”在南中国的经济加速跑中,自信、意识超前的宜章人早已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宜章境内以莽山、骑田岭瑶岗仙闻名。莽山是地球同纬度最大的一片原始森林,为“中国原始生态第一山”,被中外学者誉为“生物基因库”、“动植物王国”,而且被相继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称誉,宜章还享有全国“有色金属、建材、煤炭之乡”的美誉,现已探明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多达9类36种。国土资源部对外发布骑田岭为迄今世界最大的锡矿资源基地。煤炭已探明表层储量达1.5亿吨。
“宜章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资源优势,还有什么比宜章经济发展更优越的条件呢?”宜章县委书记张长发和谈起宜章的发展就颇为激动。
“但我们不能急于求成。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加速发展经济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激动过后的张长发显得颇为冷静。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张长发一语中的。
旅游兴县:宜章发展的动力
宜章境内奇山异水、鬼斧神工的自然杰作是宜章手中的一张王牌。善于推销自己的宜章人不遗余力地向路过宜章的全国各地客商展示这张王牌。

徜徉在宜章的街头,到处可以看到“粤港澳后花园”、“生态旅游王国”、“中国原始生态第一山欢迎您”等标语。
为了向世界展现魅力无比的宜章,2004年9月中旬,宜章成功承办了2004年中国郴州(莽山)生态旅游节、中国湖南旅游节闭幕式。本届节会共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嘉宾及各级媒体近2000人,是宜章有史以来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一次活动。节会筹备历时近16个月,共投入资金1.84亿元。
政府塔台,企业唱戏。在这次节会中,数宜章县莽山瑶族食品厂、惠泽百合有限公司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笑得合不拢嘴。这些企业,抓住两个节会发展契机,保质保量生产莽山四季宝、惠泽百合等一批名优土特产,新增产值760万元,实现增加值258万元。制作企业以莽山风光为背景制作的永久性巨型广告、为节会制作的会标、会徽、彩旗等标志物收入190万元,实现增加值80万元。带动工业增加值338万元,拉动GDP增长0.12个百分点。
开心的不只有这些获得盈利的企业,还有宜章县委书记张长发。
“仅从建筑业看,以两个节会为主的旅游开发前所未有,形成投资1.8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200万元,拉动GDP增长1.16个百分点。在这次活动中,我县发布项目30个,签约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达7.6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张长发谈起宜章举办这次前所未有的大型活动,还显得津津乐道。
佳绩频传,2004年,宜章县共接待游客32.5万人,同比增长40%,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55.2万元,同比增长276%。宜章的旅游业出现了“井喷”的局面。
宜章县抓住“两个节会”为发展契机,聘请全国著名的旅游规划专家对县境内具有开发价值的景区进行科学论证,详细规划,有效地推进全县旅游产业整体开发。目前,宜章县境内形成了“三大旅游区,四条旅游线路”:莽山风景区、一六温泉区、白石渡八角寨丹霞风景区等三大旅游区;以县城为中心,形成了县城——一六温泉群——莽山风景区;县城——城南万亩水果基地——浆水石虎山——琦石革命纪念室;县城——沙坪三仙洞——太平里法官坦;县城——白石渡八角寨丹霞风景区等四条旅游线路。
“宜章要打好旅游兴县这张牌,就必须要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宜章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笑春这样诠释着他眼中的科学发展观。
工业强县:宜章发展的希望
宜章人不但擅长推销自己旅游资源品牌,而且善于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向别人取经。

与广东毗邻,宜章在经济上一直都想冲破行政区划的束缚,做粤湘合作的“二传手”,与珠三角融为一体,崛起于湘南。
“建立一体化的经济区,半径500-1000公里比较合理”郴州市湘南学院社科系主任曾天雄认为,只有在这样的范围内,才能保证人流、物流、市场的畅通。
这就越发有理由让宜章比京广沿线上任何一个城市更早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
而让人为之钦佩的是,宜章人对融入“泛珠三角”经济圈的思考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的国人恐怕还不知道改革开放是何概念的时候,开放意识强烈的宜章人就在思索如何突破行政区域的限制,崛起于湘南。
宜章人终于盼来了。
1988年国务院批准郴州设立“改革开放过渡试验区”,可以不受湖南省的政策限制,其目的就是对接广东。1992年3月,宜章县委县政府提出创办南京洞开发区的设想,这成了湖南与广东“全面对接”的最早尝试。憋了若干年的宜章人终于突破了政策的限制,可以大干一番了。

之后,南京洞开发区连续创造了几个“湖南第一”:1992年第一次公开拍卖土地;1995年成为湖南第一批“三来一补”加工基地;1996年开办第一家省级“边境贸易市场”;1997年设立第一家县级证券交易市场。

虽然宜章在变,郴州也在变,但现实中的宜章与广东的差距没有缩小,反而拉得更大。
“这说明广东比我们进步更快。因此,仅仅政策对接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产业对接、文化对接、经济对接、观念对接”宜章县委书记张长发这样解释着的疑问。
对于宜章来说,“泛珠三角”计划也许姗姗来迟了。但在多年的盼望之后,它毕竟是来了。宜章人的迫切就写在这座城市的外表,也刻在他们的内心。
外企、粤企北伐宜章,正在“泛珠三角”的春潮涌动下加速进行……
一些先行探路的企业已经在宜章落地生根了:
2003年10月12日,菲律宾康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独资兴建的康达水泥项目落户宜章,将于今年6月试机投产。
2004年1月19日,广州环球动物药品有限公司投资创办的高科技生物制药企业——东方红药业有限公司落户南京洞开发区。将于今年6月建成投产。
2004年4月7日,澳籍华人蒋恒亮独资创办的高科技电子企业——恒维电子有限公司落户南京洞开发区。将于今年4月建成投产。
……
行走在宜章县各个开发区,到处可见静待投资者光临的平整过的地块,它们大多有上百亩的面积,都已经做好了迎接外企、粤企的准备。
在家坐等外商来投资,这不是宜章人的性格。他们深知:在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的同时,要四面出击,崛起湘南。
2004年初夏,对于湘粤合作来说,又是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开始。
宜章县和广东省的连州市党政领导一个大胆构想横空出世:建立环南岭县市的经济网站协作圈,把同处南岭地带的宜章、连州、阳山、乐昌、乳源甚至连南、连山、临武等县市联合起来,为粤北、湘南两地携手经贸发展与合作,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就拿旅游资源而言,宜章的莽山国家森林公园、连州的地下河、阳山的广东第一峰、乳源的大峡谷、乐昌的九陇十八滩漂流,都是旅游名胜。如果今后几地能够打破地域壁垒,把各地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开发,势必形成省内甚至国内的旅游强档品牌。因此,旅游项目将是南岭地带县市携手发展的重点”张长发对南岭地区经济协作圈充满了期盼。
如今,经历数十年之痒的宜章人开始发力了。
科学发展观:宜章发展的命脉
新年伊始,宜章县委、县政府延续着去年的喜悦。
他们没有理由不高兴,2004年,宜章县各项经济指标再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GDP37.33亿元,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长值分别为7.03亿元、14.1亿元、16.2亿元,同比增长4.3%、22.2%、12.1%;农业产值5.7亿元,同比增长20.6%;完成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9亿元,同比增长58.7%;实际利用外资2040万美元,内联引资75027万元;财政总收入完成31201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2亿元。截止到今年1月份,宜章县规模工业企业总数达77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319万元,同比增长131.96%。
宜章县委副书记、县长周笑春告诉,宜章工业快速发展主要是因为,沿海企业的内移效应凸现以及旅游业带动工业的快速发展等因素。
宜章县委书记张长发对说,宜章要取得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深化认识,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这是宜章发展的命脉。科学发展观是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创新,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观念。
“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资源的同时,要统筹各方面的协调发展,最终建设一个开放宜章、平安宜章、诚信宜章、文明宜章、小康宜章”张长发最后说。(王晓红喻向阳)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