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旅游地理东北旅游区知识点总结

旅游地理东北旅游区知识点总结

发布时间: 2021-02-27 12:38:02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

1、旅游资来源的概念

自然界和人类自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统称为旅游资源。

2、了解旅游资源的分类:

自然旅游资源:地质地貌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象景观

人文旅游资源:遗址遗迹、建筑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

3、运用资料说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1)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

(2)历史、文化背景和民间习俗的不同

(3)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水平

(4)人们的旅游动机复杂多样

(1)旅游地理东北旅游区知识点总结扩展阅读:

能源分类:

可再生能源(举例水能、风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阳能);非可再生能源(举例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物能源和核能)。

能源基地建设:

⑴面临挑战:①人均资源量少;②人均能源消耗量低;③单位产值能耗高;④以煤炭为主能源消费结构;⑤能源安全受到威胁。

⑵采取措施:①扩大煤炭开采量;②提高晋煤外运能力,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③加强煤炭的加工转换:一是建设坑口电站,变输煤为输电;二是发展炼焦业。

能源的综合利用

⑴变革原因: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低下、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⑵变革模式:结合铁矿、铝土矿等资源优势,构建三条产业链:煤电铝、


Ⅱ 简要介绍东北旅游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东北旅游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一、三面环山,平原中开的地貌形态

(1)黑龙江、乌苏专里江、鸭绿江属

(2)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千山山脉

(3)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组成的东北平原

二、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湿而短促,降水在七、八月份较集中。春秋两季较短,春天多大风,少雨,秋季天高气爽。

三、林海茫茫,物产丰富

四、位置优越,经济发达

黑龙江与俄罗斯有着漫长的国界线,吉林与俄罗斯、朝鲜都有接壤,辽宁也与朝鲜相邻。

五、便捷的交通运输

旅游交通是旅游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之一,本区是我国最早发展铁路运输的区域,现已形成了以铁路为骨干,包括公路、航空、内河及海上航运在内的交通网络。

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森林、草原、湿地、冰雪、工业、农业旅游资源在全国独具特色,生态环境优越,是中国重要的冰雪旅游和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

Ⅲ 高中地理旅游地理有哪些易错题,旅游地理易错知识点

易错题集锦与点拨

易错题 1:下图是某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等值线(单位:百万焦耳/平方米·年)图。据此回答(1)
一(2)题。
(1)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 R 可能是
A.2900<r<3000 p="" d.4400<r<4500<="" b.3400<r<3500c.3900<r
(2)导致①、②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西南季风
【解析】(1)由图可知,两地太阳辐射总量:6000<①<6500,3000<②<3500,交叉相减 得出,
①②两地太阳辐射总量的最大差值 R<3500, 只有答案 B 符合。 (2)由图中经纬度可知,
①地位于横断山区,②地位于四川盆地,因此两地太阳年辐射总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地形地势,答案 C 正确。 【参考答案】(1)B (2)C
【友情提示】1.注意相对高度的计算,若①比②海拔高,且 a1<①<b1,a2<②<b2,则,a1-b2<①-②< p="" 2.查阅中国地图,熟悉该区域的空间定位,同时注意①地位于横断山区,②地位于四川盆地。
易错题 2:若地球在冥王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
A.变为寒冷的“冰球” B.变为炎热的“火球” C.大气层将会消失 D.体积将会变小
【解析】冥王星轨道距离太阳遥远,温度是最低的。大气层与地球的体积质量有关。 【参考答案】A
【友情提示】 深刻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及相互对应关系:日地距离适中→地球的
温度适宜;质量体积适中→存在大气层。
易错题 3:我国“神舟六号”飞船于北京时间 2005年10 月 12 日 9 时许成功发射,17日凌晨安全返回。据此回答下题。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半球图,若用阴影部分表示飞船发射时刻区时为 10 月 12

日的范围。其中最接近的是
A.a B.b C.c D.d
【解析】当北京时间为 10 月 12 日 9 时时,15°W 为零时经线,故区时为 10 月 12 日 的经度范围是
22.5°W~180°,即此时地球上的新的一天占 202.5°,旧的一天占157. 5,故排除 A。新旧两天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是 22.5°W,二是
180°经线,b、c、d 三图中只有 d符合。 【参考答案】D
注意表述中:区时为 10 月 12 日的范围,所以地方时为 0 点的经线向西7.5°也属于新的一天。
易错题 4:一架飞机在某地起飞,沿水平方向以 837km/h 低空匀速飞行,且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天空,保持静止不动(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为
1670km/h)。据此回答⑴—⑵题。
⑴此时飞机飞行的方向是 A.自西向东 B.自东向西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⑵飞机航线所对应的地理纬度是 A.赤道 B.极点 C.北纬 30° D.北纬60°
【解析】 由于飞行员看到太阳在正南方向天空,并且保持不动,则飞机飞行的方向应和太阳视运动方向(自东向西)一致,同时由于赤道自转线速度为 1670
km/h,而 837 km/h的自转速度只能位于纬度为 60°的位置。 【参考答案】⑴B ⑵D
【友情提示】1.注意总结昼夜交替周期问题:⑴自西向东运行的速度为α°/小时,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
360°÷(15°+α°)小时。如:α=15°/小时向东运行,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 12
小时;α=30°/小时向东运行,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8时。⑵自东向西运行的速度为α°/小时,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
360°÷(15°-α°)小时。如:α=15°/小时向西运行,则观测到的太阳永远位于同一位置;α=30°/小时向东运行,则观测到的昼夜交替周期为 12
时,但会出现西升东落现象。 2.赤道上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为 1670km/小时,南北纬 60°的地点地球自转线速度为 837km/小时,或者用 1670
的一半作答。
易错题 5: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正确表示 2008年元旦地球所在公转轨道位置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⑵依据图,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下列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由快转慢
B.地球公转速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D.海南岛上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
【解析】⑴2008 年元旦即 1
月初,位于图中的④。⑵当地球位于轨道位置①时,即地球位于近日点到秋分日的移动过程中,地球公转速度由慢转快;地球公转速度较慢;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是夏至日。海南岛位于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可能出现太阳直射现象,高大椰子树树干的影子消失。
【参考答案】⑴D ⑵D
【友情提示】1.注意近日点、远日点在不同图中的位置(如下图),并对其速度变化进行把握。
2.海南岛位于 20°N以南地区,注意查找海口的位置以便对海南省进行定位。

易错题 6:下图中①线表示夏至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请在图中画出10 月 17
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大致状况。

【解析】10 月 17
日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越往北,正午太阳高度角愈小,白昼也越短。此时太阳直射点纬度位置应介于 5°S~10°S 之间。绘图(从太阳直射点
5°S~10°S 间引出①线的平行线)
【参考答案】从太阳直射点 5°S~10°S 间引出①线的平行线。

【友情提示】注意思考这样绘制的原理。提示: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进行分析。

易错题 7:图中外圆表示纬线圈,N 为北极点。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若 AB 弧表示夜弧,则 D 点的日出时刻是
A.21 时 30 分 B.2 时 30 分 C.8 时00 分 D.3 时 30 分
⑵下列哪座城市昼夜长短的状况与图示情况最接近 A.大庆 B.海口 C.岳阳 D.长春
【解析】此组题考查地球运动的意义,难度较大。第⑴题,从图中可判断,A、B、C、D 在同一纬线圈上,故日出时间相同,AB 为夜弧,跨 75°,故夜长占
75°/360°,可算出夜长为 5 小时,0 时前后夜长各占一半,故日出为 2∶30。第⑵题根据上题中夜长只有 5 小时,说明此地纬度较高,故选 A。
【参考答案】⑴B ⑵A
【友情提示】对于昼长夜长的计算需要重视,以下方法需要把握住:晨昏圈和某纬线的交点之间的弧度/15=当地的昼长或夜长,昼长+夜长=24
小时,日出地方时+日落地方时=24
小时,日落地方时-日出地方时=昼长,夜长的一半=日出地方时,12±昼长的一半=日落(日出)地方时,24±夜长的一半=日出(日落)的地方时。

易错题
8:下图为某处地层未曾倒置的地质剖面图,其中①至④代表所在地层的成岩作用。据此回答⑴~⑵题。
⑴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最正确的是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⑵丙侵入岩脉应为何种岩石?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解析】从图中看是沉积岩受挤压形成褶皱,即压力过大而出现断层,而后在断层处较破碎而易发生岩脉侵入;侵入的岩脉来自地下岩浆冷却而成,故为岩浆岩。
【参考答案】⑴A ⑵B
【友情提示】注意理解岩石先后关系;侵入岩脉多数是岩浆岩。

易错题 9:选择坝址是修建水库的关键之一,图示方案中,最适宜建大坝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建设大坝要考虑地质构造,不能建在断层和地壳不稳定地带。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发生断裂,不宜建大坝;向斜槽部受挤压,岩层坚硬、地壳稳定,有利于建大坝。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分析地质构造不但可揭示地质时期地壳运动,分析地貌形成,而且对人类生产活动具有指导作用。
地质构造实践意义原因或依据
背斜天然气、石油埋藏区岩层封闭、常有“储油构造”,易于储油、储气
隧洞的良好选址天然拱形、结构稳定,不易储水
顶部地带适宜建采石场 裂隙发育,岩石破碎
向斜地下水储藏区、常有“自流井”分布底部低凹,易汇集水,承受静水压力
断层泉水、湖泊分布地;河谷发育;断层沿线水资源丰富断层有利于地下水运动; 岩隙水易沿断层线出露;岩石破碎,易被侵蚀为洼地,利于地表水汇集
铁路、公路、桥梁、水库等的回避处岩层不稳定,容易诱发断层活动;破坏工程;水库水易渗漏
易错题 10:读图,回答⑴—⑵题。

⑴形成甲山地的地质构造属于 A.背斜构造 B.向斜构造 C.断层构造 D.板块构造
⑵图中乙处河谷的形成原因可能是 A.流水侵蚀作用 B.风力侵蚀作用 C.流水沉积作用 D.风化作用
【解析】⑴根据甲处岩层的弯曲方向不难看出,这儿的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⑵河谷的形成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 【参考答案】⑴B ⑵A

【友情提示】1.判断背斜、向斜的方法有二。方法一:利用岩层的弯曲方向判断。背斜岩层向上弯曲,向斜岩层向下弯曲。方法二:利用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背斜中间老、两翼新,向斜中间新、两翼老。2.河谷是由河流的侵蚀作用形成,风力侵蚀常见的地貌有风蚀蘑菇、风蚀洼地等。
易错题 11: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图中剖面可能经过六大板块中的
A.1 个 B.2 个 C.3 个 D.6个
⑵关于图中 A、B、C、D 四处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是由于板块的张裂作用形成的
B.B 处是火山作用形成的海沟
C.C 处所在的大洋,其主要海域分布在南半球
D.处所在的大陆,其自然景观具有典型的东西对称分布的特点

【解析】⑴ 图中剖面线经过非洲、南美的南部,不可能经过亚欧板块,首先排除
D;南美州以西的太平洋底属南极洲板块,图中大西洋中间的海岭西侧为美洲板块,东侧为非洲板块。⑵图中 C
处位于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海域,属印度洋,印度洋在南半球的面积远大于在北半球的面积。
【参考答案】 ⑴C ⑵C
【友情提示】利用已知地理事物和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进行把握,进行空间定位,同时
采用排除法作答的技巧。
易错题 12:若该聚落形态是受河流影响,则图中最有可能是支流的是
A.甲乙 B.乙丙 C.乙丁 D.甲乙丙
【解析】若该聚落形态是受河流影响的,则在河流的干流附近聚落要分布得多一些,支流少一些。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处聚落明显少于乙丙、乙丁处,故最可能为支流的是甲乙。
【参考答案】 A【友情提示】支流上聚落小且少,干流上聚落多、规模大,可以利用这个规律判断干支流。

易错题 13:当下图中地区为低气压控制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地区受东南信风控制,炎热干燥 ②该地区受西北季风控制,炎热多雨
③亚欧大陆副极地低气压带被亚洲高压切断
④亚欧大陆副热带高气压带被亚洲低压切断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澳大利亚北部受低气压控制,应为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答案】D

【友情提示】注意东亚季风区、南亚季风区、澳大利亚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的风向比较,详见学生疑问课堂大气部分疑难点9。
易错题 14:读下图,回答⑴~⑵题。
⑴M 处的气压数值可能为
A.1020.0、1012.5 B.1017.5、1020.0
C.1017.5、1015.0 D.1015.0、1012.5
⑵N 处的盛行风向不可能是 A.南风 B.西风 C.西南风 D.东北风
【解析】⑴ 因为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数值。本题 M
点与其南部(1015.0)、北部(1015.0)的等压线相对比,可知其值可能为 1012.5、1015.0、1017.5。M
点所在等压线与其西部相邻的另一等压线(1017.5)相比较,其数值可能为:1015.0、1017.5、1020.0。以上两条分析的数值交集即为 M
点可能的数值。⑵N 处位于低压中心(气旋)的南侧,气压梯度力应该由南向北(高压指向低压),在北半球右偏,应该是偏南风或西风,但不会出现偏北风。 【参考答案】⑴C
⑵D

【友情提示】 “相邻两条等压线的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差一定数值。
”中的相邻等值线,不是看距离的远近,而是之间没有其他的等值线。不可认为 1017.5 与 M 所在闭和的等值线远,从而勿认为非相邻等值线。
易错题 15: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点位于 30°N 附近 B.乙点位于 30°N附近
C。①是冷性气流 D.②盛行西南风
【解析】本题关键是选好“突破口” ,如从甲、乙两处入手,比较困难,只有从
60°处入手,仔细观察,该处有①、②两支气流相遇,①气流爬升在上。根据教材知识,60°附近中纬西风与极地东风相遇,中纬西风暖而轻,爬升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由此可见①气流是中纬西风,②气流是极地东风。其他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参考答案】A
【友情提示】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三圈环流图是解题关键。首先记忆各气压带的名称,再根据风的形成原理,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确定各风带的风向。
易错题 16:目前,某些城市在城郊建设人工生态林,此举的意义在于
①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 ②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③避免城市的污染物带到郊区 ④避免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城郊生态林可以减少风沙对城市的侵袭,避免郊区工厂的污染物带入城市。 【参考答案】B
【友情提示】对于不同地区森林的作用不同:1.防风固沙作用: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滨海地区,如我国的“三北”防护林和沿海防护林;2.涵养水源作用:主要在江河上游地区,如我国的长江中上游防护林;3.保持水土作用:主要在山区;4.美化环境减弱噪声作用:主要在城市、工业区和交通线上。
易错题 17: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扇形百分比图,其气候类型为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解析】根据图示获取信息,气温百分比图显示,最冷月平均气温在 0℃以下的月份占全年的 1/4,月平均气温在 23℃以上的月份占全年的
1/4,月降水量在 100 mm以上的月份占全年的 1/6,即两个月,由此可以判断该地地处温带,四季分明,降水集中,为温带季风气候。
【参考答案】C
【友情提示】 对于气候类型的判别是高考的重点和难点。判别方法详见学生疑问课堂大气部分 6。

特别强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可以根据≥200mm 降水量的月份,<3
个月为热带草原;>3 个月为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100mm 降水量的月份,>2 个月为温带季风气候,<2
个月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易错题
18:下图为我国某地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甲地气压为 1010 百帕,乙地气压为 990
百帕。读图完成(1)一(2)题。
(1)下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最可能是
(2)丁地的风向最有可能是A.偏东风 B.偏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解析】由题意可推断此天气系统为锋面气旋;中心气压低,四周气压高,在中心的西侧出现冷锋锋面。读图中等压线分布及丁处在图中的位置可判断出丁处吹西北风。
【参考答案】(1)A (2)D
【友情提示】锋面存在于低压槽中, (1)中的四个选项只有 A
符合要求。同时需要明确低压槽中的天气类似于低压或锋面的天气现象(阴雨);高压脊中的天气类似于高压的天气现象(晴朗)。对于风向问题,可以根据风向的形成原理绘制得出答案。
易错题 19:邢台市地处河北省南部,太行山脉南段东麓,华北平原西部边缘。

下图为邢台地区的一次特大暴雨剖面图,图中降水最多的地区海拔高度约为
A.2 000 m B.1 500 m C.1 000 m D.500 m
【解析】过降雨曲线最高点,作一条平行于纵轴的直线,找出该线与地形剖面线的交点,然后再据纵轴读出该点的高度即可。【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这是一类非常典型的试题,必须真正理解做题的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

错题 20:关于下图中①②两地气候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迎风坡 B.沿岸有暖流经过 C.全年高温多雨 D.季节变化明显
【解析】读图可知,①②两地为热带雨林气候,③④两地热带草原气候。 【参考答案】D

【友情提示】 图中两处为比较特殊成因的气候类型,
我们常考查的特殊气候类型分布与形成原因总结如下:①四处热带雨林气候: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洲的东北部。 远离赤道,
但因为它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地形的抬升,多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林气候。②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赤道附近应当是雨林气候,
草原气候应当分布在雨林气候南北两侧,但东非高原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了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③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洲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均较近,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但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易错题 21:右图是某大洋等温线分布图,读后回答(1)一(2)题。
(1)假定 a、b 处等温线弯曲是由洋流影响而致,则( )
A.a 处是暖流,b 处是寒流 B.a、b 处都是寒流
C.a 处是寒流,b 处是暖流 D.a、b 处都是暖流
(2)假定该海域位于太平洋中,当b 海域水温异常升高时( )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异常频繁
B.秘鲁、智利等地可能出现暴雨,发生涝灾
C.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多雨
D.秘鲁渔场饵料丰富,鱼类异常丰富
【解析】等温线弯曲的方向一致,都向高温方向弯曲,都为寒流;如为太平洋则应位于大洋东岸,b
海域在南半球为秘鲁沿岸,题中所述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地异常干旱,而秘鲁、智利沿岸降水异常增多,出现洪涝,而且由于秘鲁寒流减弱,浮游生物减少,造成秘鲁渔场减产。
【参考答案】(1)B (2)B

【友情提示】海水等温线图的判读步骤
1.根据海水等温线的递变规律确定南、北半球。
海水温度由低纬→高纬递减,而等温线图一般是上北下南,故水温由南(下)→北(上)递减即为北半球,如图甲;反之为南半球,如图乙。

2.根据海水等温线的弯曲方向确定洋流的性质洋流对沿岸海域水温有影响,即暖流增温,寒流降温,导致沿岸等温线弯曲。(1)如果海水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北半球向北、南半球向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则该洋流为暖流,如下图,如果海水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北半球向南,南半球向北),说明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则该洋流为寒流,如下图。(2)沿岸地区可以认定,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与洋流流向一致。
3.根据洋流分布模式,并结合洋流性质确定图示海域所在大洋的部位 一般中低纬大陆东岸(大洋西部)为暖流,
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大陆西岸(大洋东部)为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北半球中高纬大陆东岸(大洋西部)为寒流,等温线向低纬弯曲,大陆西岸(大洋东部)为暖流,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易错题 22:读海陆分布示意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此回答(1)一(3)题。
(1)①②③④四地海面等温线情况 A.①处等温线向南凸出 B.②处等温线向北凸出
C.③处等温线向南凸出 D.④处等温线向南凸出
(2)实际调查发现①处附近有世界性大渔场, 在此交汇的洋流是
A.北大西洋暖流与拉布拉多寒流 B.北大西洋暖流与东格陵兰寒流
C.北太平洋暖流与千岛寒流 D.北赤道暖流与加利福尼亚寒流
(3)若阴影变为海洋而可能形成大渔场的是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解析】(1)据图可知,此图为北半球,且②③分别为北半球中低纬环流的大洋东岸和西岸,故②为寒流,③为暖流;①④分别为北半球中高纬环流图的东部和西部,则①为暖流,④为寒流。故④处等温线受寒流影响比同纬度地区位置要偏南一些。(2)①在北半球
60°附近大陆西岸,只能是北海渔场。(3)若阴影变为海洋,则①②③④位置发生变化,洋流性质也随之改变,据著名的四大渔场可推知①处受寒暖流交汇影响可能形成渔场。
【参考答案】(1)D(2)B(3)A

【友情提示】需要熟练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模式图,根据世界洋流的分布,我们可以归纳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

易错题 23:下图为我国南方某一区域岩层变化图,据此完成(1)一(2)题。
(1)在图①中,发生地质作用后,很少形成的地貌有 A.裂谷 B.河口三角洲 C.块状山地 D.陡崖
(2)在图②中,地表岩层受到外力侵蚀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下沉岩层受到侵蚀最严重,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
B.相对上升岩层受到侵蚀最严重,受到的外力主要是风力作用
C.相对上升且靠近断层的一端,地形常崎岖不平

D.相对下沉且远离断层的一端,常形成崎岖山地
【解析】(1)图①中发生地质作用后,形成断层,不可能形成河口三角洲。(2)图②中,相对上升且靠近断层一端,受流水侵蚀作用常形成崎岖山地。【参考答案】(1)B
(2) C 【友情提示】 流水的侵蚀作用先是从相对上升且靠近断层的一端开始向上方向移动进行侵蚀。
易错题 24:读下图,回答(1)一(2)题。
(1)图中洋流最有可能是
A.秘鲁寒流 B.本格拉寒流 C.加利福尼亚寒流 D.千岛寒流
(2)下列渔场的形成与该洋流有关的是
A.北海道渔场 B.北海渔场 C.秘鲁渔场 D.舟山渔场
【解析】由等温线向南凸出,判定洋流为北半球的寒流或南半球的暖流,由于题目中四个选项都是寒流,判读为北半球;根据等深线西北低东南高,西北应近陆地,判断答案为千岛寒流。
【参考答案】(1)D (2)A
【友情提示】先判断洋流的性质、所在半球,进而可以判断具体的洋流名称。

易错题 25:下图是一座相对高度为 3 000 米的山体,山体的某一侧水汽较充足,①②③
④表示不同的自然带。据此回答(1)一(3)题。
(1)若图中的虚线表示雪线,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 坡既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B.a 坡是向阳坡,b坡是迎风坡
C.b 坡是向阳坡,又是迎风坡 D.b 坡是向阳坡,a 坡是迎风坡
(2)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山脚的气温 T(T 冬表示冬季最低
气温,T夏表示夏季最高气温)应是
A.T冬<0℃ B.T夏>18℃ C.T冬<18℃ D.T夏<18℃

(3)假如一座 3 000 多米的高山,不受其他因素影响,下列哪幅图最能表示降水量与高度的关系
A.①图 B.②图 C.③图 D.④图
【解析】(1)同一自然带,在向阳坡分布高度大。山体某一侧水汽充足,水流充足的一侧由于降雪量大,则雪线高度低。(2)高度升高 100 米,气温降低
0.6℃。该山相对高度是3 000 米,山顶与山脚下温差是 18℃;若山顶有永久性冰川,则夏季最高山顶气温应该在 0℃以下,山脚下最高气温应该小于
18℃。(3)从山脚向上,降水量先是增加,后减少,一般在山腰地带降水最多。 【参考答案】(1)C (2) D (3)D
【友情提示】判断山地的阳坡和阴坡,可以根据自然带分布高度思考,分布高度大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判断某山地的迎风坡和背风坡,可以根据雪线的高低,雪线高的说明降水少,为背风坡;雪线低的说明降水多,为迎风坡。山地降水量的一般分布规律为先增,达到最大值,再减少。

易错题 26:下图所示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
图。读图回答(1)一(2)题。
(1)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 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可能分别是
A.沙尘暴、寒潮 B.暴雨、高温
C.滑坡、沙尘暴 D.泥石流、寒潮
【解析】图中地质灾害多发区为我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在夏季降水多导致地质灾害出现机会较大;同时夏季气温高导致家庭制冷等用电量增加,从而出现有些地方限制用电现象。【参考答案】(1)B
(2)B
【友情提示】夏季的用电量大于冬季。

易错题 27:读下面“某地地质灾害成灾频次示意图” ,回答(1)一(2)题。
(1)关于该地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该地防御此类地质灾害的主要措施是
①提高植被覆盖率 ②修建水利工程 ③修建护坡工程 ④清除河道淤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该地夏季滑坡、泥石流灾害非常多,根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地地壳活动频繁、地形崎岖、岩石破碎。防御措施包括护坡和进行山地植被建设。
【参考答案】(1)C (2)D
【友情提示】(1)容易勿选 A,对于滑坡、泥石流的成因需要把握(详见学生疑问课堂第四单元
5。对滑坡、泥石流的成因若表述其形成的气候条件不是年际变化大,而是季节变化大。

Ⅳ 东北旅游区的旅游地理环境有哪些特征

一、火山熔岩地貌奇特

五大连池火山群、长白山火山群、龙岗火山群、伊通火山群以及镜泊湖等。其中以五大连池火山群最为有名。

火山活动区地热资源丰富,温泉相伴分布,主要有五大连池地热洞、长白山温泉、鞍山汤岗子温泉、本溪温泉、兴城温泉等。

二、气候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冰雕、冰灯景观;欣赏滑冰、冰球、冰帆、冰橇、冰螺、狗拉爬犁等运动;以及吉林的雾凇。

夏季东北是避暑的好去处,特别是在漠河的“北极村”,不但凉爽,还可欣赏“白夜”奇景。

三、生态旅游地域广阔,形式多样

(1)大、小兴安岭—长白山林区是全国最大的林区

兴安落叶松、红松、冷杉、白桦树

(2)先后开辟了扎龙自然保护区和三江平原沼泽湿地保护区等。

四、温带海滨风光秀丽宜人

海岸线总长2920km。较为著名的海岸风光有大连海滨、营口海滨、兴城海滨。

五、名胜古迹以清代遗存居多

(1)清朝关外三陵和沈阳故宫。

(2)佛道教寺庙

(3)明代古城———宁远卫城。

六、民族风情复合多样

东北地区主要少数民族:满、蒙、朝鲜、回、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赫哲族等多个少数民族,(饮食、服饰、礼仪等)

七、建筑艺术受多种文化影响

哈尔滨的欧式建筑,如圣索菲亚教堂、东正教堂、基督教堂,这些欧式建筑与中国古典式、日本式及现代大厦交织,构成了哈尔滨城市风貌的一大特色。

八、民间艺术乡土气息浓厚

东北二人转和 东北大秧歌。

Ⅳ 东北旅游资源的主要特点

东北旅游来资源的特点:景观景点源独特,冬季的冰雪旅游独具魅力。

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基础,东北地区旅游资源丰富,布局合理,特色突出,自然资源具有原始性,处于未开发和初步开发阶段,冰雪资源得天独厚,人文资源的独特性表现在少数民族的习惯和风俗上。


(5)旅游地理东北旅游区知识点总结扩展阅读:

东北旅游注意事项:

1,低温的情况下,数码相机电池续航能力会严重下降,建议多准备几块电池,另外尽量让相机机身保持一定温度,购买相应保温相机包、给相机贴暖宝宝或者放在身上贴近身体的口袋都是不错的办法,手机也是一样的道理。

2,如果相机镜头一直在低温的室外使用,与室温相差很大,应在进入室内前将相机、镜头密封在塑料袋中。进入室内后,塑料袋表面会立即出现一层水汽。此时,不要急于将相机、镜头拿出塑料袋,需要等相机、镜头恢复到室内温度,塑料袋表面的水汽完全消失了,再取出相机镜头开始拍摄。

3,羽绒服是一定要穿的在毛衣里面建议穿保暖内衣。普通的雪地靴会滑建议穿防滑的雪地棉鞋。手套可以选择五指的棉手套或抓绒手套,既方便灵活又保暖如果拍照比较多的话,那一定要买方便操作相机的手套,最好也具备一定的保暖性,或者买双带触屏功能的。

Ⅵ 东北旅游区突出的旅游地理环境特殊有哪些分别形成了哪些特色旅游资源

火山遗迹,古城遗址,天池,边境游

Ⅶ 求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总结~~~

高中地理必背的测试网站
第一单元主题地图
1的同源性的经度:东程度增加为东经度,向西度增加西经。
纬度的递变:向北北半球高纬地区增加的程度,增加向南度南纬。
3的形状和长度的纬线:彼此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线圈,从而逐渐缩短的磁极。
4的形状和长度的经纱:所有的经纱交叉的南北两极的半圆,长度是相等的。
5件事情的判断:沿东经旋转的方向增加,东经减少。
6。南北纬的判断:增加度,北纬,上升到南部南纬。
东西半球的分工: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法(例如,东经80°以1°经度东经170°西部)
9。缩放图标大小相同的地图,规模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尺度越小,越大表示的范围。
在地图上确定的方向:在一般情况下,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信标的地图,指向箭头指向北的主题;
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高线的密度相同的图形轮廓更加密集,坡度越陡,等压线密集的更大的风力;等温线较密,温差越大
12。凸的地形轮廓:轮廓顶部突出的山谷,突出的低脊。
13。一个轮廓凸凸和河流的轮廓方向相反的河流流量。
14。等温线的凸向和电流:等温线投射到在相同的方向和电流流动。
地球的运动主题的第二单元的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灰尘等。
2,水平的天体系统:总星系 - 银河系(银河外星系) - 太阳系 - 地球月球系统
3,行星类似地球的行星(水金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月亮:(1)前面的月亮总是朝向地球,昼夜营业??额。
(2)没有大气层,所以月亮几天几夜,火山口的表面之间的温度差,没有任何声音,没有风,
(3)表面的月亮,山脉,平原(玛丽亚),火山。
地球上的生命的5大理由:稳定的光照条件下,安全的宇宙环境,合适的气氛和温度,液态水。
6,太阳的外部结构及其相应的太阳活动:光球(黑子),色球(耀斑),日冕(太阳风)
7,太阳活动 - 黑子(标志),耀斑(最激烈),太阳黑子周期11年的变化。
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 - 影响气候的耀斑 - 电离层 - 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 - 磁场 - 磁暴
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的表面温度,促进地球,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上的水。
②太阳能是我们的日常工作??,日常使用的能源。
10旋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在平面图形状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的顺时针方向
速度:①线速度(从赤道到两极下降到0)②角速度(除了两个极0,约等于)
周期:1恒星日(23h56m4s实际周期)(2)太阳日(每周24小时,日夜变化)
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③运动物体的电平偏移(南北左右)
11,暮光之城:沿旋转方向,而晚上过渡到白天早上线,每天晚上过渡的微弱线(暮光之城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暮光线经:暮光之城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的黄昏符合经倾角最大----夏至,冬至
13时间计算:寻道时间=已知时间±区的差异+的方式时间
区偏移量= 14,时区=经度/ 15°(如果不能整除,则四舍五入)时区差
15,世界时间:本初子午线(0°)标准,也被称为格林威治标准时间,时间是晚上12点带区。
16日的分割:0:00在东经冬至边界(180°)向西至周日在地球上的界限“今天”,“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跨越国际日期变更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日期减去一天加一天,从东到西横跨日期。
18,卫星发射基地的位置:
自然因素(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的自转初速度:取决于纬度和地形平坦开阔的地形),③①天气条件;
人为因素(一个人烟稀少的地区,交通便利,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需要,符合)。
①太原:技术力量雄厚;②酒泉:大陆性气候,阳光充足;③西昌纬度低,加速年初推出;
④海南文昌:低纬度发射初速度,运输设施。
19,转速月初 - 近日点 - 速度快,7月初 - 远日点 - 速度慢;
意义:改变②①白天和黑夜的长度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③四季营业额④5,形成
20日,公转和自转的黄赤交角(23°26'):
1黄赤交角的存在---阳光直接照射点的移动---白天和黑夜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长度
黄道面存在倾角---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移动风的压力季节 - 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②5,回归线极圈之间的分界线:在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南温带,极圈的两极之间,北方
③如红,黄,角变大,热带和寒带变大,温带的小,小的红,黄角,热带和寒带,温带大
倾角为零,太阳总是会直接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点,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消失。
21日,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直接点到北部和南北两侧递减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90° - △(直接点与点的纬度间隔)
③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南半球的夏至中午年最大仰角至少一年;
南回归线以南,??冬至日中午仰角年最高,最低在今年北半球。
(4)之间的热带的癌症和南太平洋-----有两次机会---直接两倍的最大
⑤纬度越高,正午的太阳高度角较小,建筑物间距越大。
22,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长度分布:
①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半球天长夜短,北半球的夏天,阳光直射的地方点短短的一天,晚上在北半球,北半球。
半球半球白天阳光直射的移动点,同比增长北半球天,最长的6月22日和12月22日最短。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白天最高最大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不是在同一天出现,如海口市。
23,白天和黑夜的长度的纬度分布:
6个月北半球的夏季,白天和晚上,越往北越长天(日出越早日落更以后),如广州,北京>上海>
北半球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往南日(日出越早日落更以后)。海口市>广州市>上海
24昼长=日落时间 - 日出时间,白天24小时 - 漫漫长夜
日出时间= 12:00 - 昼长/ 2(或0:00 +夜/ 2);赤道点的日出时间为6:00
日落时间= 12:00 +昼长/ 2(或24:00 - 夜/ 2的长度),日落点在赤道上的时间是18:00
25,地球是不轻,不透明的领域 - 日与夜现象
地球的旋转球 - 白天和黑夜的变化(转速周期的昼夜温差变化)
地球的倾斜革命领域 - 直接点移动,正午的太阳高度的变化,白天和黑夜的长度 - 四季五连
26,典型的季节现象
地理现象时间季节
?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冬半年
革命的地球在七月初,远日点附近,地球的角速度,线速度最慢的月初,近日点附近,地球的角速度,线速度最快的
正午的阳光下,约高22,北回归线以北地区12月22日最低的赤道和南半球最大,赤道和北半球,南回归线以南地区达最低值
白天和黑夜白天和黑夜的长度短,北极圈内,昼短夜长在北极圈内的极昼和极夜
等温线土地等温线以北的土地等温线的南部隆起突出,海洋相反
气压带,风带北移与太阳直接指向太阳直射点向南
雪线上升雪线雪线下降
北印度洋的西南季风,洋流的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受东北季风,洋流逆时针流动
影响降水李侠峰,李风,降水和更多的冬季,降水少
我们的三江并流河因高温导致融水的外流河的夏季季风的影响,大部分河流进入汛期,东北地区分春汛,大部分的夏季洪水进入枯水期,大江南北秦岭淮河结冰期,一些河流干涸
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夏季风从海洋的影响,温度高,降雨大部分地区由来自内地,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的国家的季风
中国的农业生产的国家一般高的温度,作物进入的成长季节,的作物熟3作物一个循序渐进的过渡,从南到北的3作物一年两年1作物一一年越冬作物在北方大部分地区和南部的热带地区水热充足,生产反季节蔬菜,水果
气象灾害,干旱和洪水(中国北方春季干旱,长江夏末),暴雨,台风(表现:强风,暴雨,风暴潮)冷,沙尘暴,干旱,暴雪
地质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多一事不如少
大气的主题的第三单元
1,对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的增加温度降低显著;②大气对流运动(12公里);③天气复杂多变。
2,平流层的特点:①随高度的增加温度升高;②大气流畅,主要的水平运动,有利于高空飞行。
3,大气的热力过程:太阳辐射 - 地面变暖 - 地面辐射 - 大气变暖 - 大气(逆)辐射 - 大气保温
4,削弱对太阳辐射的气氛的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阳辐射(光)和天气,地形:阳光明媚的天气,高海拔和稀薄的空气,光,越强;
最高的太阳能分布在中国的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是最低的。
6,大气的保温效果:在地面上,并通过大气逆辐射热传回地面的长波辐射强烈吸收。
7,温度和天气:今天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夜间多云,最高温度(大气逆辐射)。
8,温度垂直分布:对流层温度随高度递减
9,温度水平分布:①纬度分布:纬度越高,温度越低,热量最丰富的地区:海南岛
②分布的陆地和海洋>海洋海洋冬天夏天土地的土地;
③高温等温线是凸的,另一方面,气温低,等温线突出低纬度向高纬度地区。
10,温度年较差:(1)影响因素:海陆热力性质;植被的水分状况;云的多少。
②变化:内陆沿海,大陆性气候>海洋性气候,裸地>草地>林地>湖泊,阳光明媚>多云。
如图11所示的热循环的特性,性质
(1)相邻的地热的地方 - 垂直流上升 - 低气压(气旋) - 雨天的方向
(2)水平方向相邻地面冷阳光充足的地方 - 垂直气流下沉 - 高压(反气旋) -
(3)垂直的方向上的温度,压力分布:增加高度,虽然温度降低,但空气变薄,降低压力。
(4)气流从低纬度 - 温暖和潮湿(5)从高纬度的空气流 - 冷干机
(6)气流从海洋(7)从大陆气流(离陆风) - 干 - 湿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 - 额叶 - 雨季,风
12日,近地面水平方向的气压和温度:高温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反之,气温低,地面的收缩下沉的地面附近的空气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大气水平运动称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风等压线密集的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速度越大
14风:(1)风 - 风;
(2)根据分布的等压线风:风影片A点的右侧,例如,它的力量
路线:(1)确定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低压,高压点
②确定的科里奥利力的作用方向: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③靠近地面的摩擦力(方向相反的方向)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偏置
15,高层大气风方向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风近地面的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角度。

16不同天气(冷,暖空气质量水平运动方面满足)
①冷锋后的前穿过雨区的降雨,降雪,降温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转晴;
②温暖前交叉雨的前面,多为连续性降水。交通,温度升高,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日,主要方面影响我们的天气是冷锋:我们北方的夏季暴雨,冬季的寒潮,冬季和春季沙尘天气。
18,压力系统的天气和(相同的空气质量的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压)垂直气流上升,阴雨天气。 ②反气旋(高压)的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日,三次循环风和空气压力:
①三次循环(垂直分布)
右三圈循环回路图绘制

(2)压力与风带(水平分布)
?绘制在正确的压力区,风地图
???(“北南写轻弹”)
3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东南方向浮动窗口,以避免;
黄河流域研究站的红旗西南浮动的窗口,以避免东北方向飞去。
20日,气压带风带移动的运动,避免阳光直射和移动的点。
移动方向:在北半球,一般北移夏季,冬季向南
21,季风环流:海陆热力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
夏季:亚洲低的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亚洲大陆上的压力;
冬季:亚洲在太平洋阿留申低压,形成了亚洲大陆上的高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右)
东亚: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南亚: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带和气压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共同的性质。
23日,旱灾和水灾,雨带移动的副热带高压强度有密切的关系。
①雨带移动
在春季后期(5月),雨带南中国(珠江流域)(中国北方干旱,东北春汛)
?在初夏(6 --- 7月),雨带移至长江中下游---雨季(准静止锋)
?7月 - 8月,雨带移动的东北部和北部中国,长江中下游的“夏末”(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傍晚结束,雨季短;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的夜晚,长雨季
③速度也比较快,干旱,洪水和副热带高压向北(季风),在北涝南干旱
向北移动速度的副高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南涝北旱。
在中国的洪涝和干旱灾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风强度和进退的早晨和傍晚。
24气候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个步骤,以确定气候类型:确定南半球和北半球,(2)确定热③判断雨型。
(1)热带四个气候类型:每月的温度是15度以上,沉淀,完全不同的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常年由赤道低压力的影响,高温多雨,一年四季)
热带沙漠气候(从土地干热的全年副热带高压常年信风)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东北风盛行,为干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 - 9月是雨季)
萨凡纳气候(赤道低压转移到潮湿的季节,信风转移到干燥的季节,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获的)
②亚热带气候类型:冬季最冷的月份是0度以上,世界上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之外的其他大洲分布在西岸,北部和南纬30° - 40°大陆的位置之间的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冬季温和多雨,炎热,干燥的夏季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 - 偏北风 - 低温干燥的夏天 - 夏风 - 炎热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除海洋性气候,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
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北部和南部北纬40° - 6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度地区的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
属温带季风气候:分布在北纬35° - 55°大陆东部沿海的高纬度地区,属亚热带季风(侧面),冬日的寒风,寒冷和干燥的夏季风,高温和降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受大陆气团控制的日变化和年的范围内,降水稀少,降水在夏季。
26大陆性和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在北半球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变化和年的范围内,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的月,1月气温最低的。年降水量少。
海洋气候,差,范围小年,最热的8月,最冷的2月,年降水量多。
月27日,主要气象灾害是灾害的直接结果,由于暴风雨,洪水和干旱,台风,寒冷,多风的灰尘(浓)雾,高温,低温,和其他因素的影响。
?台风干旱,洪水和寒潮
多发生在夏季和秋季的春末夏秋秋的冬天,早春
热带海洋表面或亚热带海洋蒙古,西伯利亚的发源地
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受影响的地区,但在全国各地的广大地区,青海,西藏,云南,贵州,海南西部沙漠地区
天气变化和强风,大雨,风暴潮,暴雨,大暴雨或大暴雨,强风,雨,雪,冻雨
28日,主要大气环境问题: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的损耗氟碳化合物(CFCs烃消费O3)和酸雨(SO2,NO2)
29日,温室效应
(1)燃烧化石燃料 - 增加大气中CO2 - 加强大气逆辐射
②砍伐森林 - 光合作用减弱 - 相对增加了CO2 - 大气逆辐射增强
③分布的大气逆辐射增强 - 温室效应 - 气温升高的变化 - 全球热 - 经济结构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度损坏,高纬利益,因此,适当的农业生产地理狭窄和粮食生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恶化的沿海地区。
30,绿色环保的好处:
①平衡,以维持大气中O2和CO2通过光合作用,净化空气;
②绿色的植物和防护林带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土壤和水的保护,风和沙
③城市绿地,吸烟灰尘过滤空气的作用,减少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第四单元的水环境
1,水的循环:①区域?其发生分为陆地和海洋之间的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2水环链接:蒸发,水汽,降水和径流。
(3)它的意义在于:淡水资源的不断添加,更新和水资源的再生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如图2所示,地面的水的关系:
①主要是雨育河径流变化与降水的变化相一致:地中海气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最大,冬季,b季风气候为主的河流流量夏天,C温带海洋热带雨林气候,这条河一年四季小的变化;
(2)雪提供的主要河流径流变化与温度密切相关:冰川融水供应主要河流,其流量夏季。
③自己与湖泊的河流径流量和存储功能的河水和地下水用品的。
3,我们的不同之处:①我国东部降水补给的河流(夏季洪水和东北地区春季积雪融水补给的河流补给)
2中国西北地区河流的冰和雪融水的主要(夏季汛期和冬季切断)
4,海水等温线的解释:(1)确定北半球和南半球(北越冷的北半球)
②海流流量和海水等温线在相同的方向上突出的:高温低温流动是温暖相反,冷。
5个因素影响海水温度 - 太阳辐射(收入),蒸发(支出),洋流
洋流的形成:定向风与地球上的风是形成洋流的力量,风的基本电流的洋流是最基本的类型。
7。电流分布(画上画一个正确的电流分布模式):
①低纬度洋流圈是顺时针方向在北半球,南半球是反时针方向。
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洋流圈逆时针
③南半球西风漂流海上形成40-60度
④北印度洋形成的季风电流冬季逆时针夏天顺时针方向旋转。
8。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气候变暖的影响(暖 - 加湿器,寒流 - 减温器,除湿机)
②影响海洋生物 - 鱼类养殖场③影响航行④影响海洋污染
9,世界主要渔场:北海道,北海,纽芬兰渔业---冷流的交叉点;秘鲁渔场 - 上涌
10个海洋渔业集中在大陆架的原因:①集中阳光,生物光合作用强;
浮游生物丰富的营养盐(2)入海河流,繁荣和丰富的饵料。
11。海洋灾害,海洋起源的自然灾害:海啸和风暴潮。
12。在海洋环境中的人类活动造成的海洋生态系统,破坏:海洋污染,海平面上升和赤潮

第五单元的地球环境
1,内部地球圈:的地壳莫霍界面(表面),地幔(莫霍面 - 古登堡面),核心(古腾堡的脸)
岩石圈覆盖的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圈地幔层)
成因:(层理构造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石,古生物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循环:凝固的岩浆冷却→岩浆岩 - 外力→沉积 - 变质→变质岩 - 熔化→岩浆
地质过程: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
②外力(风化,侵蚀,运输,沉积,整合成岩)
地质构造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涨岩石 - 地垒 - 地堑下沉的岩石)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的张力,容易侵蚀到山谷;挤压滑道部,他们成为了岩性坚硬,不容易被侵蚀的山。
霍斯特 - 庐山,泰山;地堑 - 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流域。
9,地质构造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背斜(贮油)向斜(蓄水),大型项目选址,应避免故障
10。外力与常见的地貌:
①水的侵蚀 - 冲沟,峡谷,瀑布,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和表面,洞穴(岩溶)
弯曲的河流 - 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端口应建在凹岸)
②水沉积 - 山麓洪积扇,河流三角洲,中部和下游的河流冲积平原
?(3)风力侵蚀 - 风蚀沟蚀洼地,蘑菇,风蚀柱,风蚀城堡
?④风力沉积 - 沙丘,沙垄,沙漠黄土堆,黄土高原的边缘;
11,完整的地球环境的各种要素的陆地环境(空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了完整的地球环境。例如,中国西北当地的环境因素反映干旱特征。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纬度地带性
(2)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垂直山地区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山地垂直带谱的影响因素有:①山纬度;②海拔的山上;③阳光明媚,阴坡;④迎风背风。
14项因素影响的雪线(雪现有的低海拔雪线)
?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首先,海拔为0℃等温线(晴天,阴坡),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土地和海洋的分布,地形,洋流影响。例如,中国的西北绿洲。
16日,重大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山体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个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中海 - 喜马拉雅带。在两大地震带的原因很多中国地震位于中国。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建筑抗震设防烈度;实施护坡工程,以防止山体滑坡,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本的第六单元赛季知识主题
学习的好季节知识的关键:①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是相反的,在同一时间在不同的季节,北半球和南半球。
②阳光直接照射的位置,移动方向;暮色线的经线和昼夜的位置关系;日的长度变化;
③四节气,北半球:3月21日春分,夏至,6月22日,9月23日,秋分,冬至12月22日

Ⅷ 旅游地理知识

地图是基础吧,就像英语单词
要不然随便出个经纬度你就不知道是哪里
所以把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洋流等地图看熟吧

Ⅸ 东北地区的旅游地理环境特征

1.三环水绕、沃野千里,火山岩熔地貌典型
在富饶美丽的东北大地上,有山有水,平原广布,其地貌类型的分布很有规律。东北地区的中心区域是东北平原,它是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组成的大平原。这里的土地油黑色暗(俗称黑土地),土壤肥沃,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平原的外围被向南敞开的半环状低山与丘陵环抱,山地与丘陵的面积大体相当,海拔高度大多在千米以下。如西部的大兴安岭、北部的小兴安岭、东部的长白山地等,它们略呈弧形框架,是我国重要的林业生产基地。本区外围的北、东、南边缘地带被一连串江河湖海所环绕。主要有黑龙江与其支流乌苏里江、兴凯湖、以及流入日本海和黄海的图们江和鸭绿江、黄海和渤海及辽河等。在规则的环状地貌背景上,最具特色的旅游地貌景观当属火山熔岩地貌。
东北地区位于世界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边缘,其火山形成与板块的运动有关。由于太平洋板块向亚欧大陆的俯冲、挤压作用,造成本区山脉多为东北—西南走向,并且地壳发生一系列东北—西南向的深达断裂,为地球内部岩浆喷出打开了通道。因此,本区火山排列多是东北—西南走向。
本区共有火山230多座,组成约30个火山群,占全国总数的30%。这些火山有的丘陵状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山麓附近,有的挺立在山地之上,主要集中分布在吉林和黑龙江两省,是我国火山熔岩地貌类型最丰富、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地区。
本区的火山熔岩景观既有集中分布的火山群,如长白山区集中了一百多座火山,其中辉南、靖宇县境内的龙岗火山群是东北区最大的火山群,火山锥共一百多座,又有由于火山作用形成的天池瀑布、湖泊、地下森林等,如长白山天池和瀑布、阿尔山火口湖、五大连池、镜泊湖、牡丹江地下森林等。

2.冬长严寒、夏短温湿,冰雪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本区占据我国最北与最东两端点,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其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为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暖湿而短促。由于本区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蒙古高压),而山体高度不大,不足以阻挡冷空气入侵,一月均温在-12~-30℃之间,是世界上同纬度陆地气温最低的地区。素有“中国寒极”之称的漠河,曾记录了-52℃的全国气温最低值。冬长严寒是东北气候的主要特征,冬季长达半年以上,积雪期长,积雪可厚达50cm左右。夏季全区气温不高,七月平均气温,大兴安岭北部低于18℃,基本无夏天,平原南部为24℃,平原北部的哈尔滨仅22.5℃。夏季风于7、8月到来,形成雨热同期。东北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降水量虽然不十分丰富,但由于气温低,蒸发弱,湿度仍然较高,比邻近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湿润得多,属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是本区发展气候旅游的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山水兼备,山区山体高度一般不大,外形也比较浑圆,尤其是山地向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坡度和缓且有变化,又有大量优质积雪覆盖,雪期较长。积雪厚度平原一般为20cm,山地厚度达40~50cm。哈尔滨平均全年降雪日32.9天,积雪期长达122.5天。适宜的地形条件与积雪条件的结合,使本区成为我国低海拔地区中最有条件开展各种滑雪运动的地区。2003年仅黑龙江省开设的滑雪场有60多家。随着滑雪旅游热的到来,往日寂静的林海雪原将成为游人赏雪、戏雪、滑雪的乐园。此外,喜欢冬猎的朋友也可以到这里一显身手。

本区河湖在冬季普遍封冻断流,黑龙江封冻期最长,可达6个月,冰厚1.5m左右。哈尔滨附近的松花江封冻期5个月,冰厚将近1m。自然封冻的河、湖冰面上开展各种冰上活动的天然场所,有滑冰、冰球、冰帆、冰橇、冰陀螺、狗拉爬犁及露天冬泳等体育、游乐、健身活动。另外,冰层较厚,坚实如石,一些大型交通工具,如载重汽车可以行驶,往来运输。

本区除了上述可供游人进行参与性活动的冰雪旅游资源外,冰雪艺术作品和雾凇是本区独具魅力的奇景。冰雪艺术主要有冰灯、冰雕、雪雕等。在冰雪天地中,有一枝奇葩独秀,这就是被誉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的吉林雾凇。雾凇天气现象在东北各地时有发生,仅吉林雾凇以其发生频率高、观赏价值大等优势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

3.避暑胜地众多,消夏生态旅游地域广阔
全区夏季温度不高,白天时间长而温暖,夜晚时间短而凉爽,是本区消夏避暑的基本条件。本区避暑胜地遍布,具有代表性及地域特色的主要有:漠河“北极”特色游、温带海滨风光游、森林湿地生态游。

我国北至点所处的行政区是黑龙江省漠河县,漠河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县份,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旅游资源的独特性。由于夏至前后这里没有真正的黑夜,又常有北极光的出现,因此,它成为我国独具北极特色的避暑胜地。

本区南部濒临海洋,夏季海滨气候凉爽宜人,是避暑、观光、度假的胜地,其中以大连最为著名,此外还有兴城海滨风景区、庄河冰峪沟风景区等。

本区山环水绕、平原中开的地表结构,在不同程度上加强了气候的冷湿性。山地形成了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和温带针阔混交林。山地的内侧、东北中部平原,湿度减低,形成了温带森林草原与草甸草原景观。由于气候冷湿,适宜林木生产,使森林成为本区主要的自然景观。其中具有很强观赏性的森林旅游资源有:大兴安岭明亮针叶林,小兴安岭挺拔红松、冷杉,长白山针叶及针阔混交林区,以及别具北国情调的次生白桦林等。在茫茫林海中,蕴藏着不少野生动植物资源,有东北虎、紫貂、熊、梅花鹿、猞猁、狐等,人参、貂皮、鹿茸被称为“东北三宝”。

此外,广泛分布的湿地景观也是本区一个重要景观特征。湿地是一种独特的景观,是冷湿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我国约70%的湿地分布在本区,其中黑龙江省为沼泽湿地分布最广、类型最丰富的地区。沼泽湿地为鸟类生息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一些湿地还栖息着丹顶鹤、野天鹅等珍贵美丽的禽类,因而为发展观鸟旅游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总之,本区林密物丰,生态旅游地域广阔,有待于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
目前东北已建成的著名自然保护区有长白山、扎龙、蛇岛、三江湿地等十余处。在提倡生态旅游的今天,这些地方必将成为人们向往的胜地。

5.1.2旅游人文地理环境特征
本区历史上的土著民族是长期以游猎为生的少数民族,其中满族的前身也是游牧狩猎部族,满族于明末在此建立大清,随后入关迁都北京。在民族和文化发展的演变进程中,直至明清以前本区始终以少数民族土著文化占主导地位,其中包括满族农耕文化、蒙古族游牧文化、鄂伦春、达斡尔的狩猎文化和赫哲族的渔猎文化等。随着土著文化入主中原和中原人口大量流入东北,中原文化才融入东北当地民族文化,形成具有东北特色的传统关东农业文化,并成为本区文化的主体。近代由于沙俄、日本入侵及欧美移民的涌入,给关东文化留下了殖民色彩的痕迹,表现在城市建设、宗教、经济、生活等方面。总之,由于特殊的地域开发历史,决定了本区无论在民族成份还是在生产方式、文化景观方面,都体现出典型的多元化特性,从而形成别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1.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农耕与渔猎文化相复合,透射出具有关东文化特色的民俗风情。最能代表关东农耕文化的民俗,当属乡土气息极为浓厚的“二人转”。东北“二人转”是由东北农村民间歌舞“大秧歌”演变而成的一种自娱性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由于这种民间艺术深深地植根于黑土地,所以最能充分表现关东农民直率、豪爽的性格与气质特征。其机动灵活、活泼风趣的表演常常出现在台上台下融为一体的火热场面,深受广大群众,尤其是当地农民欢迎。而独具特色的游猎和渔猎民族风情则更能人们的好奇和竞相体验。长期生活在大森林中的鄂伦春、鄂温克民族,吃兽肉、穿兽皮、乘驯鹿拉的雪橇,住宅是用树木杆搭成的圆锥形架子,上面冬天盖狍皮,夏天覆盖桦树皮,生活充满了洪荒时代的山野气息。他们判断野兽行踪的能力和捕猎技巧令人称奇。世世代代依江而居,渔猎为生的赫哲族,是我国北方惟一依靠渔猎为生的民族。他们吃“杀生鱼”,穿鱼皮衣,乘桦皮舟,男女老少都是捕鱼高手,叉鱼技术举世罕见。冬季或狩猎野兽,或于江上凿冰洞下铃铛网捕鱼,方法颇具奇趣。

冰雪艺术活动和冰雪娱乐活动是既传统又时尚的独具北国特色的关东风情。寒冷漫长的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北国冬景,吸引着无数未曾领略过冰天雪地的南方朋友。洁白的冰雪是大地的棉被,游人的地毯,到了这里的人们便会情不自禁地玩耍起来。热爱生活的东北人民对大自然给予的丰厚恩赐,并没有熟视无睹,他们积极地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借助冰雪开展各种体育、健身、游乐活动,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打造出一个个冰晶宫般的奇妙世界。哈尔滨自清代起就有人制作冰灯、冰雕,在1964年举办的第二届冰灯游园会上,开始创作展出冰雕作品,现在每年定期展出壮观绚丽的大型冰雕艺术群。冰雪艺术不断丰富发展,继冰雕后,雪雕成为哈尔滨人为冰雪赋予艺术生命的又一杰作。自1983年起,在举办冰灯游园活动期间,哈尔滨又创办了冰雪节。经过20年的运作,特别是近几年的精心打造,已与日本的冰雪节、加拿大的冬令节、挪威的滑雪节并称世界四大冰雪节。

2.受多种文化影响的建筑艺术
东北少数民族的发展历史及中原文化对本区的影响,在各地特色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其中明清以前的建筑文化遗址主要体现了游牧民族风格,但也可发现其中与中原文化的联系,如吉林省集安市汉魏时期高句丽古建筑、古墓群和壁画,黑龙江宁安市上京龙泉府遗址及留下来的八宝琉璃井和南大庙等古迹,辽宁省境内现存的多处近代佛塔,黑龙江阿城市金代时期的都城——上京会宁府遗址等。
从明代起,河北、山东农民开始“闯关东”,随着中原人口的大量迁入,使得中原文化与当地文化进一步融合。满族人所建的沈阳故宫,是清朝入关前的清室皇宫,独具满族生活色彩与艺术风格,是融合满、汉两族建筑风格的经典之作。

在近代历史上,由于沙俄和日本以城市为据点对本区进行殖民统治,使本区城市建筑风貌出现与关内截然不同的风格,留下了大量欧式及日本式或多种文化融合式的建筑,其中最典型的是哈尔滨。1896年沙俄占据哈尔滨修建中东铁路,当时俄国在文化上只处于二流地位,历史上一直崇拜比较先进的法国文化。可以说,沙俄将“东方莫斯科”作为城市的形象目标,将“东方巴黎”作为建筑上的艺术楷模。这一时期形成的独特建筑风格,是哈尔滨被称为“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的主要原因之一。该市现今保存下来多达500多座的代表性建筑中,绝大部分为欧式建筑,其中不乏俄罗斯式圣索非亚教堂、拜占庭式东正教堂及典型的哥特式基督教堂那样的优秀作品。众多的欧式建筑,构成了哈尔滨“东方莫斯科”的风格基调,而日本式近代建筑的出现,为哈尔滨近代建筑风貌注入了微弱的现代气息,给和谐统一的建筑风姿增添了多元色彩。可见哈尔滨的城市建筑风格多元独特,西洋式、东洋式、中国古典式及现代大厦交织,是本区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3.快捷便利的交通运输网络
本地区地形和缓,便于修筑铁路,特别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需要将东北的大量物资运往各地支援建设,所以目前东北有全国最发达的铁路运输网,共有铁路70余条,总长1.4万km,形成以滨洲、滨绥、哈大线为主干,以沈阳、四平、长春、哈尔滨为枢纽的铁路运输系统。现在由于铁路全面提速,大部分中心城市都可以做到朝发夕至,给观光旅游带来极大方便。特别是满洲里、绥芬河两端还与俄罗斯铁路接轨,沈阳、丹东线又是中朝两国的国际线,为开辟本区对俄罗斯、朝鲜的国际旅游线路提供了良好条件。此外,近几年为满足本地区的交通需要,又修建了很多高等级公路,在弥补铁路网不足之处的同时,又为人们设计旅游线路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目前本区有大连、沈阳、哈尔滨三个国际机场,另有长春、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四个特定机场。在水运方面,主要有黑龙江、松花江的内河航运。海上运输有全国著名的大连良港,其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二位。
可以说本地区已形成了全国最发达的交通网络,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5.2 主要旅游地

5.2.1黑龙江主要旅游地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以边境大河黑龙江而得名,其境内物产丰富,山环水绕,平原中开。拥有巍峨连绵的大小兴安岭,沃野千里的三江平原,逶迤茫茫的林海雪原,一望无际的湿地、草原和冬寒夏凉的气候条件,决定了黑龙江省在冰雪旅游资源、森林旅游资源和消夏旅游资源方面的优势。黑龙江省还有3000多公里的中俄边境线,其得天独厚的对俄边境旅游资源如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另外,黑龙江省境内还居住着汉、满、朝鲜、蒙古、回、达斡尔、鄂伦春、赫哲等49个民族。其丰富多彩的地方民族风情,又为民俗旅游创造了较好的条件。

1.哈尔滨
哈尔滨位于美丽的松花江畔。是黑龙江省的省会,以她美丽的城市风光和独特的冰雪旅游活动闻名于世,被誉为天鹅颈下的一颗明珠。她是黑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主要景点有太阳岛、斯大林公园、兆麟公园、博物馆、极乐寺、圣索非亚教堂等。

哈尔滨以消夏旅游和冰雪旅游为其旅游特色。盛夏时节,位于松花江畔的斯大林公园和江北的太阳岛上,绿树成荫,微风习习,亭台相望,碧草茵茵。是不可多得的避暑疗养胜地。开始于1985年的“哈尔滨冰雪节”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已经由单一的冰雪活动发展为集文化、体育、商贸、旅游、科技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活动,在冰雪节上既有晶莹剔透的冰灯、壮观绚丽的冰雕、洁白如玉的雪雕可供游人观赏,又有新奇刺激、热闹非凡的滑雪、滑冰、泼雪、滑雪橇等各种冰上雪上运动娱乐项目供游人的参与。那五光十色、精彩纷呈的场面使人流连忘返。

哈尔滨市内那充满异国情调的东正教堂,圣索非亚教堂、天主教堂等欧式建筑及具有浓郁的欧洲特色的中央大街,在为它赢得“东方小巴黎”美誉的同时,也为它吸引来大批游客。

2.五大连池
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境内,是我国火山地貌及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
风景区由五大连池火山群、五大连池(湖)、矿泉和熔岩组成,具有池、石、泉“三绝”,湖泊、冰洞、石海“三奇”的风景特色。这里不但是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而且还是研究火山地貌的科研基地。

五大连池火山群由14座形态各异的火山锥组成。其中老黑山和火烧山形成于1719~1720年的火山喷发。由于形成年代较短,火山地貌完整,其形成的状如海浪、蟠龙、瀑布等的岩流体和藏有大量形态各异熔岩钟乳的溶洞,都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五大连池(湖)是因为火山喷发阻塞河道而形成的五个碧波荡漾的熔岩堰塞湖。它与宁静悠远的14座火山共同组成一幅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的山水画卷。
由于火山活动的原因,五大连池地下水富含各种对身体有益的矿物质和二氧化碳。因其奇特的理疗作用,被誉为“药泉”、“圣水”。

3.亚布力滑雪场
位于黑龙江省尚志市境内,总面积达220km2。这里山高林立,雪域广阔,平均积雪厚度达40cm左右。积雪期可达半年,且雪质好,硬度适中,是非常理想的滑雪场地。由于1996年2月第三届东亚会的滑雪比赛项目曾在此举行,目前它已成为我国第一家按国际标准设计并为国内旅游者提供综合服务的最大旅游滑雪场地。滑雪场设施齐全,除拥有总长度达30km的初、中、高级滑雪道15条外,还拥有1条长5000m的雪地摩托和气垫船轨道,1条2680m的世界超级旱地雪橇滑道。

4.镜泊湖
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境内。是8000年前火山喷发所形成的熔岩堰塞湖。该湖四面环山,湖形狭长。面积达90多平方公里。沿湖两岸山峦叠嶂、林木苍翠、景色宜人。景区中的吊水楼瀑布、大孤山、小孤山、城墙砬子、老鹤山、白石砬子峭壁、珍珠门双峰、道士山九龙探水被誉为湖中八景。其中的吊水楼瀑布景致最好。瀑布宽40余米,落差20余米,在丰水的夏季,瀑布下浪花翻滚、水珠飞溅、水声轰鸣、气势磅礴。

在镜泊湖西面约45km处的张广才岭山区,设有火山口国家森林公园,分布着十余处火山口,最大的直径约500m,深约200m。其内生长着树龄多在四五百年的古树,形成罕见的“地下森林”景观。

5.扎龙自然保护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位于黑龙江省西部,距齐齐哈尔市区约27km处,总面积约420km2。区内沼泽湿地遍布,水草丛生,各种鱼类嬉戏水底,是水禽最理想的栖息地。这里生活着260种禽鸟,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鸟类35种,最著名的是丹顶鹤,因其体态优美、鸣声洪亮、数量较多而最有观赏价值。故扎龙自然保护区还有“丹顶鹤之乡”的美称。

6.漠河
漠河是我国最北部的一个边陲小镇。冬季长达8个月,最低温度为-52.3℃,称为“中国寒极”。漠河由于纬度较高,夏季白天很长,尤其在夏至前后出现白夜现象,是真正的“不夜城”。来此观光的游客,可以欣赏白夜,并能看到晚霞与朝晖在北方的天空交相辉映的壮观景象,运气好时还可以见到神奇的北极光。因此,白夜、极光、夏季凉爽、冬季严寒是这里的旅游特色。

Ⅹ 东北旅游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主要旅游资源论文

很好写,可以给你写一下框架
东北旅游区的自然地理概况和主要旅游资源
要多少字的楼主呢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