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环境来的整体性与差异自性
1.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3.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以全球变暖、生态破坏等环境问题、厄尔尼诺、青藏高原隆起等背景材料切入,考查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及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理解。
2.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影响因素。
3.以区域图、模式图切入,考查自然带、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及成因。
4.利用区域气候、区域地形图考查自然带的类型、分布及成因。
②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整体性谁是主要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版、相互制约权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在地理环境是由性质不同的各种要素(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等)组成的;每种要素不是以单一形态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
③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怎么答大题
自然地理的整体性是指同一个地域内部,地理环境在系统上的整体性。内
也就是说不同地理系统上容的紧密联系,使一个地域构成一个整体:地理位置可以决定一个地方的气候环境,地形和气候的的相互作用,影响一个地方的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影响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会反过来影响这个地方的地形、气候和水(资源的一种)环境,并进而影响地区的未来(可持续发展)。
自然地理的差异性是指地域之间的区别,有系统的差别和整体的差别。地域分异既有系统的分异,也有整体的分异,这需要根据具体的地域与地域的比较去讨论。
④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内容是什么
地理环境,通常是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又称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要素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一部分。如赤道附近的低平地区,由于获得的太阳热最多,形成高温多雨气候,从而为热带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多样的植物和丰富的果实,又为多种多样的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这种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构成赤道低平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一整体乃是由于安第斯山这个要素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作为整体性的地理环境,它的各个地区的形态和结构并不相同,总是有规律地因地而异,通常表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
(1)地带性差异主要指陆地上的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成一定宽度延伸,并按南北方向更替的带状规律性。地带性差异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产生了沿纬向分布的热量带。热量分布的地带性,影响着水分的分布,各个地带不同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又形成不同的气候特征。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下,气候也是按地带分布的。气候影响植物,而植物与动物又有密切关系,因此,不同的气候带就有不同的植物带和相应的动物界。这样,在整个大陆上形成一系列按纬向分布、南北更替、各个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自然带。
(2)然而在世界大陆上,很少能找到整齐地按照地带性因素形成并分布的地理环境,它们在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下,改变了自然带东西方向水平分布的规律,而表现为垂直地带性或经向地带性的分布和呈地方性分布。这种差异,不是因纬度高低而产生的,故叫非地带性差异。
经向地带性是非纬向地带性的一种表现,是指自然地理现象近于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由于海陆分布、洋流、山脉南北走向等造成的大气湿度、降水等因素自海洋向内陆递变,从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东西变异。垂直地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着高度而递变的规律性。
⑤ 什么是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在地理环境是由性质不同的各种要素(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等)组成的;每种要素不是以单一形态而是以多种形态存在;地理环境是大小不同的各种形态单位的有规律的组合。
(5)我国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扩展阅读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全球大小不同的自然综合体内部的各要素和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的、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外部具有独特性的整体。地理环境中各要素和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地理环境中这一要素影响另外的要素,这一要素的变化影响到另外要素的变化。如副热带高气压带及信风带控制的大陆中心和大陆西岸,由于常年受到副高下沉气流及来自内陆的信风控制,因此,气候极其干燥。
2、地理环境中,这一部分会影响到另外的部分,这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另外部分的变化。
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在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我们每个人却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从旅行过程中获得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
从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可以观察到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显著差异。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⑥ 世界地理什么是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气候、地形、水文、生物、版土壤)之间相互联系、权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全球没有两个地域的环境是完全一样的,即表现出非常显著的地域差异,从而体现出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整体性是相对的,差异性是绝对的,地域分异是有规律的。
⑦ 如何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地球表面组成
自然地理环境
的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和土壤等要素,通过版
大气循环权
、
水循环
、
生物循环
和
地质循环
等
物质运动
和能量交换,彼此间发生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就是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组成陆地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作为整体一部分发展变化着的。在景观上它们总是力求保持协调一致,与环境的总体特征相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的改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地理要素
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不同,分别形成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的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
土壤类型
,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的陆地自然环境,如森林、草原和荒漠。这就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表现为由赤道向两极的差异、由沿海向内陆的差异、山地的垂直
地域差异
和地方性差异规律。
⑧ 北美洲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海岸线:大陆海岸线长约6万千米.西部的北段、北部和东部海岸比较曲折,多岛屿和峡湾;南半部海岸较平直.
半岛与岛屿:半岛总面积约为210万平方千米.岛屿总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居各洲之首,格陵兰岛为世界最大岛.
地形:全洲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约占20%,海拔200—500米的平原和丘陵约占22%,海拔500米以上的高原和山地约占58%.全洲平均海拔700米.大陆地形的基本特征是南北走向的山脉分布于东西两侧,与海岸平行,大平原分布于中部.地形明显地分为三个区.东部山地和高原:圣劳伦斯河以北为拉布拉多高原,以南为阿巴拉契亚山脉,地势南高北低,海拔一般为300—500米.阿巴拉契亚山脉东侧沿大西洋有一条狭窄的海岸平原,西侧逐渐下降与中部平原相接.中部平原:位于拉布拉多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与落基山脉之间,北起哈得孙湾,南至墨西哥湾,纵贯大陆中部.平原北半部多湖泊和急流,南半部属密西西比河平原.平原西部为世界著名的大平原.西部山地和高原:属科迪勒拉山系的北段,从阿拉斯加一直伸展到墨西哥以南,主要包括三条平行山地,东带为海拔2 000—3 000米以上的落基山脉,南北延伸5 000千米,是北美洲气候上的重要分界线:西带南起美国的海岸山岭.向北人海,形成加拿大西部的沿海岛屿,海拔一般为1 000—1 500米:中带包括北部的阿拉斯加山脉、加拿大的海岸山脉、美国的内华达山脉和喀斯喀特岭等.阿拉斯加的麦金利山海拔6 193米,为北美洲最高峰.东带和中带之间为高原和盆地,大盆地底部海拔1 300—1 800米,盆地南部的死谷低于海平面86米,为西半球陆地的最低点.
火山与地震:北美洲西部沿海地区是太平洋沿岸火山带的一部分.北美洲有活火山90多座,其中阿留申群岛有28座,阿拉斯加有20座,中美洲有40多座.北美洲西部也是世界上地震频繁和多强烈地震的地带.
水系:北美洲的外流区域约占全洲面积的88%.其中属大西洋流域的面积约占全洲的48%,属太平洋流域的各约占20%.除圣劳伦斯河外,所有大河都发源于落基山脉.落基山脉以东的河流分别流人大西洋和北冰洋,以西的河流注入太平洋.内流区域(包括无流区)约占全洲面积的12%,主要分布在美国西部大盆地及格陵兰岛.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大的河流,按长度为世界第四大河.其次为马更些河、育空河、圣劳伦斯河和格兰德河等.北美洲的河流上多瀑布,落差最大的瀑布是美国西部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约塞米蒂瀑布,落差达700米.尼亚加拉瀑布,落差51米,宽1 240米.北美洲是个多湖泊的大陆,淡水湖总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居各洲首位.湖泊主要分布在大陆的北半部.中部高原区的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总面积为245 273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有“北美地中海”之称.其中以苏必利尔湖面积最大,为世界第一大淡水湖.
气候:北美洲地跨热带、温带、寒带,气候复杂多样.北部在北极圈内,为冰雪世界.南部加勒比海受赤道暖流之益,但有热带飓风侵袭.大陆中部广大地区位于北温带.由于所有山脉都是南北或近似南北走向,故从太平洋来的湿润空气仅达西部沿海地区:从北冰洋来的冷空气可以经过中部平原长驱南下:从热带大西洋吹来的湿润空气也可以经过中部平原深入到北部,故北美洲的气候很不稳定,冬季时而寒冷,时而解冻,墨西哥湾沿岸的亚热带地区,冬季也会发生严寒和下雪的现象.北美洲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低于O ℃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3/4;整个北极群岛(北美大陆以北、格陵兰岛以西众多岛屿的总称)及格陵兰岛的大部分地区都低于-32 ℃,格陵兰岛中部低达-50 ℃,成为西半球的寒极区.夏季全洲普遍增温,最热月(7月,沿海多为8月)平均气温格陵兰岛中部为0.3 ℃,成为北半球夏季最凉的地区:其余广大地区都在O ℃—32 ℃之间,其中20 ℃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一半以上.30 ℃以上的地区面积较小.美国西南部的死谷,极端最高气温曾达56.7 ℃,为全洲最热地区.北美洲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加拿大和格陵兰岛的东南部、美国的东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地区年降水量约为500~1 300毫米;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太平洋沿岸高达2 000毫米以上,为北美洲降水最多的地区;佛罗里达半岛、落基山脉东麓及大平原、育空高原年降水量250—1 000毫米;加勒比海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降水量最少的地区是美国大盆地西南部、科罗拉多河下游以及北极群岛和格陵兰岛的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都不到100毫米.每年5—10月,北美洲东南部常受飓风侵袭,往往造成严重灾害.北美洲中部和北部冬季常吹寒冷而强烈的暴风和陆地龙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