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市区地理环境
1. 描写西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
西昌位于川西高原(海拔1500米~2500米)的安宁河平原(四川第二大平原)腹专地,东经101°46′~属102°25′、北纬27°32′~28°10′。南北最长约20公里,东西最宽约43公里,幅员面积2651平方公里。位于成昆铁路沿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 西昌是一个怎样的城市
西昌是一个美丽的城市
位于四川省的南部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
如果说,最能代表四川的是九寨沟,九寨沟那五彩斑斓的让人流连忘返。
但是西昌,是让人来过就无法忘怀的城市。
不只是景色,更多的还是人文。
欢迎大家来我大西昌,其实西昌还有的那就是让人流口水的美食哈哈!
用“一半山水一半城”来形容西昌,一点也不为过,那里的确是个有山有水的地方。西昌不仅山水风光美,气候也舒适宜人,是一个旅行和摄影的好地方。
去感受多彩的民族风情
西昌居住着彝族、藏族、回族、蒙古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在西昌城区和各个县镇,随处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的身影。彝族是个古老的民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拥有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泸山脚下有一个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你可以去那里了解一下彝族的历史文化,了解这个直接从奴隶社会跨入现代社会的民族。
对于民俗摄影爱好者来说,彝族的生活场景、劳作场景、手工艺品、服饰、村寨风光等等都是摄影创作的好题材。
3. 西昌自然地理特征
和山区的特点类似
4. 西昌的地理位置
西昌市,位于川西高原的安宁河平原(四川第二大平原)腹地,是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回地,也答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川滇结合处的重要城市,是四川打造的攀西城市群中的核心力量。
西昌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城市,有汉、彝、回、藏等28个民族,以汉族人口居多,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18.77%。
境内有中国四大航天基地之一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5.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地理环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四川省境内,中心总部设在四川省西昌市北约60公里处的秀山丽水间,卫星发射场位于西昌市西北65公里处的大凉山峡谷腹地---冕宁县泽远乡封家湾。卫星发射测试、指挥控制、跟踪测量、通信、气象、勤务保障六大系统的相应场区,都分散在峡谷之中的不同区域。该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为16℃,全年地面风力柔和适度。这里每年10月至次年5月是最佳发射季节。
自古人们在西昌能经常观赏到分外明亮皎洁的地球卫星--月亮,历来传为佳话,故西昌以“月城”的美称闻名海内。而今,又以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服务于人类而声震环宇。她除了拥有“月城”、“小春城”、“攀西聚宝盆”和“黄金地带”等富有大自然美好情调的名字外,又增添了充满现代科学技术魅力的名称:“中国航天城”、“东方休斯敦”等。
据航天专家介绍,这里具有“天然发射场”的优越条件:一是纬度低(北纬28.2度),海拔高(1500米),发射倾角好,地空距离短,纬度越低,北纬28°14′42.72'',东经102°01′39.95'',离赤道越近,这既可充分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又可缩短地面到卫星轨道的距离,从而增加火箭的有效负荷。
二是峡谷地形好,地质结构坚实,海拔1857米,有利于发射场的总体布局,对地面发射设施、技术设备及跟踪测量,通讯的布网有利,能满足多个发射场的建设。
三是晴好天气,“发射窗口”好。年平均气温18℃,是全国气候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日照多达320天,几乎没有雾天,试验周期和允许发射的时间较多。
总之西昌的纬度低、海拔高、云雾少,无污染,空气透明度高。因此,一座现代化高科技的卫星发射中心,就高高矗立在西昌北部的大山里,这里也是我国目前唯一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航天基地。
6. 有没有人知道西昌的气候特点 和成因 尽量详细一点
有没有人知道西昌的气候特点 和成因 ??尽量详细一点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成因季风的影响!
7. 西昌市区处在地震带吗
是的。
四川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四川省的地震大多分布在东经104度以西地区,主要集中在鲜水河地震带、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金沙江地震带、松潘-较场地震带、龙门山地震带、理塘地震带、木里-盐源地震区、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等。
其中鲜水河地震带。从甘孜县起,经炉霍、道孚、康定等县,到泸定县南部为止,全带都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境内,由西北向东南延伸,是四川省地震最多、最强的一条地震带。该地震带上曾发生过8次7级和7级以上大地震,最大的一次是1786年康定泸定间73/4级别地震。
(7)西昌市区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1、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大多数地震是有感或轻度破坏地震,所以遇震时一定要镇静。
2、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旁)、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处开阔、安全的地方。身体应采取的姿势是: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3、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4、如果地震发生时在房屋里,要赶快选择到安全的地方,如躲到书桌、工作台、床底下。单元楼内,可选择开间小的卫生间、墙角,依靠上下水管道和煤气管道的支撑,减小伤亡。
8. 西昌的社会风俗地理环境特征
西昌位于川抄西高原(海拔1500米~2500米)的安宁河平原(四川第二大平原)腹地,东经101°46′~102°25′、北纬27°32′~28°10′。南北最长约20公里,东西最宽约43公里,幅员面积2651平方公里。
西昌市全境海拔在1500米以上。地形以中山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78.9%,高山、低山分别占1.1%和3.4%;河谷平坝面积占16.4%,是四川省第二大河谷平原。山地分布在安宁河东西两侧:西部牦牛山,是市境内山地的主体,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构成安宁河与雅砻江的分水岭。其北段许多山峰海拔超过3500米,向南逐渐降低。整个山体,大部分界于2000—3000米之间;安宁河东侧属螺髻山山脉,其北段主脊线在喜德县境,南段主脊线在西昌与普格的分界线上。
西昌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素有小“春城”之称,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具有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等特点。白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
9. 西昌的气候条件怎么样可以回答我不
西昌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或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比同纬度的平原来说具有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年温差小的特点。
特 点
一、冬暖夏凉、四季如春
西昌夏半年受西南和东南暖湿季风控制,降水集中,盛夏不热,夏秋温凉湿润。冬半年受极地大陆气团影响,高空为干暖的南支西风气流控制,冬暖十分显著,形成“冬无严寒春温高,夏无酷暑秋凉早”的气候特点。晴天多,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急剧增温,夜晚晴空辐射大量散失,气温下降快,致使昼夜温差大,有“一年之中无冬夏,一日之间有四季”之说。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年平均气温变幅仅为13C,是全国年均气温变幅最小的地区之一。
二、雨量充沛、降雨集中
西昌降雨集中,全年93%的雨量集中于夏半年。雨季夜雨率高,夜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5%左右。白天盆周山区气温较低受热慢,空气下沉,不利水汽凝结,少雨,午后盆区气温迅速升高,夜间盆周的空气沿山坡抬升,有利水汽凝结,因而多雨。印度洋季风带来大量水汽,也形成空气层结不稳,容易发生雷暴,常常是夜间雷电交加,天亮以后雨过天晴。
三、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
西昌海拔高,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晴天多,日照时数多,紫外线强,风速大,水汽 蒸发大,湿度小,雾日极少,能见度好。其日照是同纬度地带的高值中心,其积温满足四季农作物生长有余,地温高于气温,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冬春时节常常是天高气爽,白天风和日丽,夜晚清风皓月,有“月城”之称。
四、四季不明显、干湿季分明
西昌12月至次年3月为干季,6—9月为雨季。干季,气候干燥,日间午后气温高,日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午后地面风较大。雨季,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日温差小,多阴雨、夜雨。加之此季节,空气层结很不稳定,对流旺盛,雷暴冰雹频繁。由于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时间不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常遭受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
五、过渡季节气候多变
西昌的4—5月和10--11月是冬夏气流更迭的季节,称为过渡季节。4—5月是干季向雨季转换,既具有干季气候特征又具有雨季的一些气候特征。太阳高度角日益增大,大气接收的太阳辐射愈来愈多,暖空气逐渐加强,冷空气逐渐减弱,冷暖空气交替频繁,导致冷热无常天气多变。4月份午后风仍然很大,5月份由于高空急流北撤,午后西南风明显减弱,高空环流形势正向雨季转换,大气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云量、雷暴、冰雹、降雨增多。10--11月是雨季向干季转化,雨季的基本气候特征逐渐减少,干季的基本气候特征逐渐增大,南支气流显著加强并明显向南扩展,西风槽脊的尺度明显增大,冷空气强度加强,副热带高 压减弱南撤,夏季风减弱直至消失,水汽输送明显减少。
六、山地立体气候明显、气候类型多样
西昌地处高原,垂直地带突出,海拔高差大,气温随海拔增高而下降,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约下降0.6℃,活动积温递减282℃,无霜期递减12天。境内的高山岭谷,根据山 形不同坡向大体可划分为6个气候带:1200—1300米相当于南亚热带气候;1300—1800米 为中亚热带;1800—2100米为北亚热带;2100—2500米为南温带;2500—3000米为中温带;3000米以上为北温带。螺髻山顶和牦牛山顶常年无夏,雅砻江畔则常年无冬。因此西昌气候又有“山顶寒冷,山腰温和,山谷干热”、“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气候资源的多样,有利于各种气候带的作物生长。
气温 积温 地温
一、气 温
西昌平均温度为17.2℃,8月最高23.8℃,1月最低9.4℃。绝对最高为35.0℃, 1927年及1933年6月,绝对最低为—2℃, 出现于1930年及1935年1月。大体寒暖适中,早午昼夜温度变化较大,温差常为10℃左右。一年之中,各季温度,相差不大。七月多年平均22.5℃,最冷月1月平均9.5℃。气温年较差13.0℃,是全国气温变化最 小的地区之一。各月相对的温度变幅以5—6月最小为0.8%,2—3月和10—11月最大,分别为35.1%和28.3%。春季气温回升早而急剧,秋季气温下降迅速,春温高于秋温。极端最低温—3.8℃,出现在1977年2月9日,低温强度不大,最高极端气温36.6℃,出现在1983年5月31日。气温日较差大,月平均为14.1℃,高出四川盆地4℃—6℃。3月下旬至9月最高气温达30℃以上的日数,年平均为40.3天,最高年1957年达57天,最少年1974年只10天,其中以5月最多达12天,其它月份只2.6—6.9天。35℃的最高气温,30年中有8年共发生23天,30年年平均0.76天,均发生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最多年1954年和1963年,每年达5天。最低气温均发生在12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0.0℃的日数,30年中年平均5天,12月平均0.8天,元月平均2.7天,2月平均1.6天,最多年为1976 年和1977年为12天,最早年为1954年12月9日开始,最迟结束年为1968年2月24日结束。
按气象学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10℃一22℃之间为春秋季,22℃以上为夏季划分, 西昌只有1月(月均温9.5℃)、12月(月均温10.0℃)气温较低,接近冬季,但30年中只有半数年份这两个月的气温在≤10℃以下,全年有270天左右的春秋季,60天左右的夏季,30天左右的冬季。最冷的元月也比“春城”昆明高1.7℃。人们感觉最热的时节,是雨季来临前的5月,雨季未到,太阳辐射强,白天气温急剧上升。而实际5月平均气温只21.2℃,原因是夜间气温比盛夏7、8月份要低许多。西昌盛夏已由干季转入雨季, 阴雨多云,太阳辐射被削弱,地面蒸发耗热,因此,盛夏也温凉宜人,最热的?月和国内外的旅游胜地相比:庐山22.6℃、衡山21.6℃、承德避暑山庄24.4℃、青岛25.4℃、昆明19.8℃、巴黎19.8℃、罗马24.7℃、纽约24.9℃、东京25.0℃,西昌为22.5℃。西昌盆周山区,据海拔3411米的开元乡牦牛山顶电视转播台实测记载,全年最高气温13℃,最低气温—17℃。
二、积 温
西昌日子均气温稳定,≥0.0℃、5.0℃、10.0℃、15.0℃初、终期及积温:30年平均≥0.0℃积温6206.2℃,初终间日数365.3天,最高年1952年6539.3℃,最低年1974年5934.2℃;≥5.0℃积温6148.5℃,初终间日数357.2天,最高年1952年6539.3℃,最低年1974年5533.1℃;≥10℃积温5329.9℃,初日2月25日,终日11月29日,初终间日数277.6天。
日照 蒸发 湿度
一、日 照
西昌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据1951—1990年观测:年平均日照2432.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5%,最多年达2660.5小时(1980年),最少年2126小时(1952年)。比同纬度的 西部地区腾冲、德钦多200—500小时, 比东部地区贵阳、芷江、福州、长沙、南昌、温州多500—1000小时,比成都多1203小时。高值期为冬半年(12月至翌年5月),月平均日照200小时以上,占可照时数的60%一70%左右,最高为3月,日照时数261.2小时,占可照时数的76%;低值期在夏半年(6一11月),月平均日照在144—199小时之间,只占可照时数的30%一40%左右,最低为6月和9月,日照时数约144小时。
西昌太阳总辐射值全年为每平方厘米136.2千卡,生理辐射值全年为每平方厘米64千卡。总辐射量比成都多45千卡,比昆明多13.4千卡,比长沙多37千卡。最高为4月,每平方厘米14.7千卡,最低为12月,每平方厘米8.7千卡。
西昌主要农作物生长期日照:大春粮食作物为1228小时(日平均6.7小时),最高年1956年达1384小时,最低年1954年只964小时。相当于成都、乐山全年的日照总时数;小春粮食作物为1542小时,最高年1726小时,最低年1339小时,比四川盆地各县全年日照总和还多;蚕桑生长期,比宁南县多174小时,比南充多1077小时,特别是桑树生长旺盛期的5一l0月,西昌比宁南日照多53小时,比南充多160小时,光照质量比四川盆地高; 烤烟生长期,西昌5—9月日照比会理多40小时,比云南玉溪多73小时。西昌的光能潜力大,目前的利用率很低,水稻、玉米利用率仅1.5%,小麦1.1%,油菜仅0.4%(以1982年平均单产计算)。即使达到目前西昌最高单产水平,其光能利用率水稻只3.3%、玉米6.0%、小麦3.6%、油菜1.5%。而目前全国最高的短期田间光能利用率已达5%。
二、蒸 发
西昌地处高原,日照多,地温、气温高,风速大,冬半年降水少,蒸发量大。州气象局27年间实测:年平均蒸发量1945毫米,而年平均降雨量仅1004.3毫米,逆差940.7毫米,逆差率达93.66%,除雨季6—9月降雨量大于蒸发量外,其余8个月的蒸发量均大于降雨量。3—5月蒸发量最大,月平均达239.8—262.5毫米,故西昌春早较严重。
三、湿 度
西昌历年相对湿度偏小,变化比较稳定,1951—1980年平均为61%,最高年平均65%,最低年平均为58%,6一10月湿度较高月平均73%一75%,30年间有4年的4个月月平均高达81%。2—4月月平均只41%一46%,是全年的低值期,最低值有4年的4个月月平均只32%。相对湿度最小的3—4月,30年间有2年的2个月中有3天湿度为o,达极低值。东部邛海湖盆地区相对湿度可达70%,西部雅砻江畔一带只有60%。
降 水
一、雨
西昌受印度洋西南季风控制,降雨量集中在夏半年,雨热同季,雨量充沛,对农作物生长有利。但因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常出现冬春干旱、夏秋洪涝灾害,且降雨量呈缓慢下降趋势。据民国<西昌县志)记载:年降水量为1087.5毫米,6月最多为263毫米,1月最少为3.7毫米,全年中,夏季占57.6%,冬季最少占1.7%,秋季27.4%,春季13.3%。
解放后实测,1951—1980年,30年间年平均降雨量为1013.1豪米,1951—1990年,40年间年平均降雨量为1004.3毫米。
1951—1980年间,降雨量最高的1968年为1471.1毫米,最低的1962年只691.2毫米;年平均降雨量在1100毫米以上有9年,其中50年代6年,60年代2年,70年代1年;年平均降雨量890毫米以下的也有9年,其中50年代2年,60年代3年,70年代4年。多雨年呈下降趋势,少雨年呈上升趋势。多年来,雨季多从5月中下旬开始到10月中下旬结束,降雨量为全年雨量的93%左右;早季多从u月开始到翌年4月底至5月上旬结束,降雨量只占全年雨量的7%左右。
西昌连阴雨天气较多。以1951—1980年360个月统计,只有冬半年中的16个月(占4%)无连阴雨,其余344个月(占96%)均有降雨量在0.1毫米以上的连阴雨天。阴雨最少年,一个月内连降6天阴雨,降雨量为58.7毫米;最多是1954年的7月,连续降雨27天,降雨量达282.4毫米;其余年份一般为8—22天,降雨量为100.5—253.0毫米。雨量较大的连阴雨,是造成西昌洪涝、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原因。
西昌夜雨(指18时至次日8时降雨)率高。夜雨量为756毫米,占年降雨量的75%,白天降雨量242毫米占25%。据西昌卫星发射中心1974—1983年10年间5—10月的降雨时间统计:夜雨日数占总降雨日数的62%,夜雨量为年降雨量的68%;白天降雨日只占降雨总日数的21.7%,雨量只占年雨量的18%;昼夜降雨日数占12%左右。
西昌连续无降雨日也很突出,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的12月至次年3月。最少年为1965年1月15日至2月4日共21天,最多年为1978年12月13日至1979年3月19日长达97天。导致西昌多春旱。
10. 西昌的气候特征
西昌属于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区,素有小“春城”之称,蕴藏着丰富的气候资源,具回有冬暖答夏凉、四季如春,雨量充沛、降雨集中,日照充足、光热资源丰富等特点。白天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西昌简介如下:
西昌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安宁河谷地区,幅员面积2651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8个镇、29个乡(其中12个彝族乡,2个回族乡),常住人口77.5万人,城镇化率57.57%。西昌是攀西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中心,是川滇结合处的重要城市。
(10)西昌市区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地形地貌:
西昌市全境海拔在1500米以上。地形以中山为主,占全市总面积的78.9%,高山、低山分别占1.1%和3.4%;河谷平坝面积占16.4%,是四川省第二大河谷平原。山地分布在安宁河东西两侧:西部牦牛山,是市境内山地的主体,占全市总面积的一半。
自北向南纵贯全境,构成安宁河与雅砻江的分水岭。其北段许多山峰海拔超过3500米,向南逐渐降低。整个山体,大部分界于2000—3000米之间;安宁河东侧属螺髻山山脉,其北段主脊线在喜德县境,南段主脊线在西昌与普格的分界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