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义乌黄大宗祠地理位置

义乌黄大宗祠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2-27 04:09:48

Ⅰ 义乌的地理特点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东与东阳市相邻,南和永康市、武义县相连,西与金华县、兰溪市接壤,北同浦江县、诸暨市交界。市政府驻地稠城镇县前街21号,北距省城杭州108千米。面积1105.76万人。辖16个镇、5个乡,共792个村委会、55个居委会,计17个自然镇、1397个自然村。
秦赢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始置乌伤县,相传孝子颜乌负土葬父,群乌衔土助之,乌口皆伤,唐武德四年(621年)划出乌伤县置稠州,以稠岩得名,唐武德六年(623年),稠州分置乌孝、华川二县,唐武德七年(624年),合乌孝、华川为一,始称义乌县,沿用至今,其意与乌伤、乌孝无别。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级)。

地处金衢盆地东缘,以丘陵为主,东、南、北三面环山,地势自东北向西南缓降,构成一个南北长、东西短的长廊式盆地。南部与永康市交界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为全市最高峰,北部大陈江边的瓦窑头,海拔41.9米,为全市最低点。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东北部的大山海拔906.6米,南部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西部的鹅毛尖海拔840.7米,这三座山成三足鼎立之势耸立在市域边界。中部为义乌江、大陈江、洪巡溪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

河流属钱塘江水系。境地内最长的河流义乌江,源出磐安县大盘山,流经徐江镇中央村与南江汇合入婺江,境内流长39.75千米,大注支流90余条;其次是在陈江,由六都溪、八都溪、鸽溪于大陈汇合,注入浦阳江,境内流长17.5千米;此外尚有浦阳江支流洪巡溪等。全市有中型水库5座,小一型水库17座,小二型水库75座,山塘水库708座,其中中型水库八都坑水库,为全国首座建成的“五自”水库,每年可向义乌城区供水2500万吨以上,可灌溉义北地区10万亩农田。义乌市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全国水利技术推广示范县(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冬季长,春秋季短,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0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0.90C,最低气温-10.70C;雨量充沛,平均年隐水量在1100—1600毫米之间,5、6月份为霉雨季节,雨量较多;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29.7小时;无霜期为243天。

自然资源丰富,有山林4.9万公顷,林木以松、极和毛竹居多,森林覆盖率达37.2%,矿产已开采的有莹石、低热值的褐煤、凝灰岩等,经初步勘探境内其蕴藏着铁、铜、锃、锌等24种矿产资源、境内水力资源丰富,全市已建80千瓦以上小水电站18处,装机48台,总装机总量6090千瓦,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

全市共有耕地22810公顷,其中水田18990公顷。以种植水稻、麦类为主,为“国家级‘一优两高’农业示范区”,“省级商品粮基地”。经济作物以糖蔗为主,为“国家级糖料基地”,兼营茶叶、黄花梨、柑桔、青枣曾列为贡品。生猪、蚕桑、甲鱼等养殖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城北农业经济开发区,已建立了观光旅游休闲农业区,名优品种种植区,特种品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其规模之大,投入之入、科技含量之高均居全国农业开发区前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商业发达,市场繁荣。义乌小商品市场以价格低、品种全、信息灵、守信誉的经济特色,小、多、快、新的特点招来四方客商。目前,义乌市小商品市场总营业面积50余万平方米,正式摊位26000个,分为篁园路小商品市场,针织市场,宾王服装、副食、纺织品市场,电器市场和室内用品文化市场等5个场点。市场年成交额近200亿元,连续六年名列全国集贸市场之首,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除以上5个场点外,还有名列浙中地区之首的农贸城、物资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木材市场、联托运市场等。市场的崛起,给义乌工业和个体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市有工业企业14000家,其中服装、什织、印刷、饰品、拉链、毛纺、玩具、钥匙胚等八大行业,走在全国、全省同行的前列。1998年工业总产值达24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3元。1995年挤身“中国经济百强县市”行列,位居第47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浙江省第一位。1995年进入“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行列。

市场的崛起,加速了义乌现代化城市的进程。市区面积从1984年的2.8平方千米扩展到了15.4平方千米,人口20万左右。连年来,大量地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文明、整洁、美丽的中等城市框架已经形成。

义乌为浙中交通枢纽。浙赣铁路复线纵贯义乌境内达42公里,设大陈、苏溪、荷叶塘、义乌、官塘、义亭6个站。义乌火车站已经扩建升为二级站。公路四通八达,有省道杭金线、义浦线、嵊东义线。全市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乡乡公路硬面化的目标。建设中的杭金衢高速公路纵贯境西部。规划中的金甬高速公路在我市与杭金衢高速公路相接。联托运业务遍及全国140余个大中城市。民航义乌机场先后开通航班有广州、北京、深圳、汕头、福州、厦门、南京、郑州等。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亦有较大的发展。有浙江大学义乌分校,义乌商贸专修学院2所高等院校。全市有中学55所,其中普通高中11所,职业中学6所,小学183所,幼儿园691所。教育综合水平居全省第二痊。广播电视、文化体育事业都在蓬勃发展。义乌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科技百强(县)市”。

义乌山水秀美,人才辈出,素有“文化之邦”的美称。孕育了一大批文人志士,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宋朝抗金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元代史学家黄氵晋,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礻韦, 明代抗倭名将吴百朋,清初治河名臣朱之锡,清休的教育家朱一新,以及现代语言这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还有明代戚继光招领的“义乌兵”严惩倭寇,威振四海。

义乌山清水秀,名胜古迹多。铸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的双林铁塔,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的古月桥,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黄山八面厅,明清乔亭蟹钳形墓葬群,及朱丹溪墓和冯雪峰故居等6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级保护单位有松瀑山摩崖题刻、善慧傅大士塔、方大宗祠等35处,还有双林寺、德胜岩、瑞峰寺等10处寺(庵),为群众游览和开展合法宗教活动场所。华溪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
11

Ⅱ 收集有关资料,说一说义乌这座城市的特色有哪些。(从自然、气候、人文、历史)方面问答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由地级金华市代管,南通广东、福建,西接长江腹地,东靠中国最大城市上海,面对太平洋黄金通道。义乌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义乌国际商贸城被国家旅游局授予中国首个AAAA级购物旅游区荣誉称号。“小商品海洋,购物者天堂”已成为繁荣、文明的义乌市的代名词。 它位于浙江省中部,金衢盆地东缘,地理坐标为北纬29°18′,东经120°04′。全市总面积1105.46平方千米,其中建城区面积96平方千米(2011年)。户籍人口74万,常住人口123.40万,登记人口达190.79万人(2010年底)。
义乌市辖7个街道、6个镇:稠城街道、北苑街道、稠江街道、江东街道、后宅街道、城西街道、廿三里街道;上溪镇、义亭镇、佛堂镇、赤岸镇、苏溪镇、大陈镇。市政府驻稠城街道县前街21号。
以丘陵为主,东南北三面环山,南部与永康市交界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为全市最高峰,北部大陈江边的瓦摇头,海拔41.9米,为全市最低点。河流属钱塘江水系,境内最长的河流义乌江,还有大陈江和洪巡溪等河流。有岩口水库等。
义乌地处金衢盆地东缘,以丘陵为主,东、南、北三面环山,地势自东北向西南缓降,构成一个南北长、东西短的长廊式盆地。南部与永康市交界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为全市最高峰,北部大陈江边的瓦窑头,海拔41.9米,为全市最低点。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东北部的大山海拔906.6米,南部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西部的鹅毛尖海拔840.7米,这三座山成三足鼎立之势耸立在市域边界。中部为义乌江、大陈江、洪巡溪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河流属钱塘江水系。境地内最长的河流义乌江,源出磐安县大盘山,流经徐江镇中央村与南江汇合入婺江,境内流长39.75千米,大注支流90余条;其次是大陈江,由六都溪、八都溪、鸽溪于大陈汇合,注入浦阳江,境内流长17.5千米;此外尚有浦阳江支流洪巡溪等。全市有中型水库5座,小一型水库17座,小二型水库75座,山塘水库708座,其中中型水库八都坑水库,为全国首座建成的“五自”水库,每年可向义乌城区供水2500万吨以上,可灌溉义北地区10万亩农田。义乌市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全国水利技术推广示范县(市)”。自然资源丰富,有山林4.9万公顷,林木以松、极和毛竹居多, 森林覆盖率达37.2%,矿产已开采的有莹石、低热值的褐煤、凝灰岩等,境内水力资源丰富,全市已建80千瓦以上小水电站18处,装机48台,总装机总量6090千瓦,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 全市共有耕地22810公顷,其中水田18990公顷。以种植水稻、麦类为主,为“国家级‘一优两高’农业示范区”,“省级商品粮基地”。经济作物以糖蔗为主,为“国家级糖料基地”,兼营茶叶、黄花梨、柑桔、青枣曾列为贡品。生猪、蚕桑、甲鱼等养殖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城北农业经济开发区,已建立了观光旅游休闲农业区,名优品种种植区,特种品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其规模之大,投入之入、科技含量之高均居全国农业开发区前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义乌山清水秀,名胜古迹多。铸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的双林铁塔,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的古月桥,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黄山八面厅,明清乔亭蟹钳形墓葬群,及朱丹溪墓和冯雪峰故居等6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级保护单位有松瀑山摩崖题刻、善慧傅大士塔、方大宗祠等35处,还有双林寺、德胜岩、瑞峰寺等10处寺(庵),为群众游览和开展合法宗教活动场所。华溪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义乌居中国大陆县级城市排行全国第六浙江首位。
义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年平均气温在17℃左右,平均气温以七月份最高,为29.3℃,一月份最低,为4.2℃。年平均无霜期为243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600毫米之间,年平均日照2129.7小时。义乌经纬度位置分别为东经120°04',北纬 29°18',处于金衢盆地的东部。
金属资源有铀、铁、铜、铅锌、锰。非金属资源有萤石、煤、石墨、大理石、耐火粘土等。动物资源有穿山甲、江猪、灵猫、獐等。植物资源有花榈木、浙江楠、含笑等。中草药材有白术、丹参、桔梗、铁皮枫斗等。土特产品有红糖、火腿、南蜜枣、红鸡毛等。名胜古迹有秦颜孝子墓、晋郭璞所造水井、双林寺、骆家塘遗址、宗泽先祖墓、赤岸冯孝祠等。
义乌市认真贯彻把“精神文明建设落实到城乡实处”和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要求,文化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至2004年6月,全市城市中心区共有公益性文化设施7.25万平方米(不含各类公共文化广场),镇街道有文化设施1.78平方米。城区有“三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三院(书法院、画院、剧院)、一团一办一公司(婺剧团、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电影公司),有13个镇街道文化站,5家镇街道文化中心(其中省级文化明珠3颗、金华市级明珠2颗),10个镇街万册图书馆、5家国有影院、36家农村电影队。其中市图书馆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义乌剧院3764平方米,义乌婺剧团2638平方米,义乌影都5000平方米,绣湖体育馆2900平方米,座位1400个;梅湖体育场3.5万座,体育馆座位6000座。文化网络进一步健全,文化设施得到了较大改善,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获得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武术之乡”、“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中国曲艺之乡”等荣誉。义乌中国小商品城会展中心还被国际展览联盟(简称“UFI”)正式吸收为新成员。 "鸡毛换糖"是义乌的典型精神。
地方文化:方言、婺剧、婺剧、武术,
民风物产:
【乡土特产】义乌物产丰饶,红糖、火腿、南枣被称为义乌“三大宝”饮誉海内外;豆腐皮、腐竹、白字酒、山花梨等名土特产,历史久、产量大、质量上乘,古今中外屡获殊荣。义乌特产主要有南枣、蜜枣、红糖、火腿、豆腐皮、顶陈酒、山花梨 。
【特色饮食】义乌市是浙江省第二产粮地区,农作物品种多又加盛产红糖,制作食品原料丰富。义乌小吃,聪明手巧的义乌人在辛勤劳作之余,制作出了许多具有地方风味的小吃多达数十种。有些小吃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
东塘狗肉大陈楂林一带很早就流传下来的一种风味美食。由现杀活狗烧烤而成。老嫩得当,香气扑鼻。上溪牛杂 义乌上溪、吴店一带历来就有屠宰牛的场所,当地人将牛舌、牛血、牛蹄、牛杂等用上溪特有烧法烹制出“牛系列”,味鲜美微辣,久尝不厌。
佛堂白切羊肉传统的佛堂白切羊肉,取本地山羊,宰杀去毛、去头、去爪、去内脏后,先用线绳扎紧四肢,用羊血均匀涂刷山羊表皮,晾干后整头羊下锅、烧、闷、浸泡熟后,取出晾干,香气扑鼻,所切羊肉蘸以葱、姜、酱油的调料即可,味道极佳。
神仙鸡神仙鸡俗名无水鸡,即蒸鸡不用水,而是用黄酒,一只两斤重的鸡加两三斤黄酒。将鸡放入陶钵内,再加黄酒和姜,若不喜甜食,就加盐。一般义乌人传统的蒸鸡法是加红糖,也可放几片瘦猪肉。大约两个小时后即可。此时的鸡香气四溢,肉又酥又软,入口即化,筷子一夹,骨肉分离。
东河肉饼“东河肉饼”,又叫“夹肉双层麦饼”。是把面团拉成的一个薄如宣纸的大饼,放进一口平底锅中油煎而成。薰香、色若琥珀。东河肉饼诞生地在义乌东河乡的东河村。因其制作考究、味美色佳而美名远扬。东河肉饼有“传儿媳不传女儿”一说。
手牵面也叫拉拉面。是优质面粉加入少量食盐,用水揉成软面,放置一定时间,搓面成若干小段,再用菜油抹上,上覆湿巾,食时把面随拉随扔,拉成长条,放沸水中煮熟后加佐料作餐。
义乌赤岸豆皮素包主要用义乌当地特产豆腐皮做成,豆皮素包馅料品种多样,荤素搭配更显美味。如萝卜牛肉,肉质的鲜美、豆皮的松脆。
荞麦老鼠和好荞麦团后,搓成大拇指粗的面条,切成寸许小段,以中食二指夹取面团,在米筛上按卷成中空,即成“满背筛花,腹内两疤”形似小老鼠故得名。外成筛孔花纹面块,入沸水内与时令蔬菜同煮,做成后荞麦的香味扑鼻,美味可口。
丹溪酒 丹溪故里的百姓以红曲酿酒已有上千年历史。据传,宋代已有义乌人通过运河,将酒运到开封。丹溪故里的百姓以红曲酒烹饪菜肴,色香味倍增,凡民间喜庆、婚宴、走亲、访友皆以酒为礼。
酱油豆腐 作为义乌人往往喜欢加点酱油配着熟豆腐吃.
义乌红糖 流行于义乌上溪镇,以往,家家户户切红糖,老少皆宜。
历史名人:
才华横溢--骆宾王
骆宾王(619--687),字观光,唐初诗人。资质聪颖,七岁时,便以一《咏鹅》诗而闻名于世,被人称之为“神童”。 骆宾王一生生性直,讲求气节、不曲意奉承。骆宾王诗才横溢,一生创作的诗文,数量浩瀚,留传有130余首诗,诗作与同时代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骆宾王的诗,无论是思想性、艺术性还是人品与诗品、文品都是一流的,值得后人敬仰和钦佩。近来在骆家塘当年咏鹅所在地,建起了一个占地六十亩,以骆宾王的一生为素材的仿唐园林,以表后人对这位杰出诗人的怀念。
抗金名将----宗泽
宗泽(1059-1128),字汝霖。宋代抗金名将。嘉祐四年十二月生于今联合乡新厅附近的板塘村,后迁移福田乡宗宅。 元符元年(1098),任浙江省龙游县令,并创办学校,聘请教师。崇宁二年(1103),出任山东胶水县令。政和三年(1113),调知山东掖县。宣和元年(1119),因反对朝廷连结女真攻打契丹,被贬提到南京鸿庆宫。公元前1126年9月,68岁的宗泽率领随从十多人一到磁州,就抓紧布置防守,整顿防务,训练士兵。不久,金兵进攻了磁州,他利用自制的神臂弓打退了敌人,还派兵袭击敌人粮道,连破河西敌军三十余村寨,从而振奋了军心民心。1127年,康王赵枸即位称帝。由于李纲推荐,宗泽留守开封。7月薪8日,宗泽连呼“渡河!渡河!渡河!”就永远闭上了眼睛,终年70岁。宗泽的儿子宗颖与岳飞护送灵柩到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京岘山麓。前来瞻仰扫墓的游人络绎不绝。1937年重修,在墓前石碑坊横匾镌刻“民族之光”,柱上刻有“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党三呼。”1984年再次整修,墓前石柱的背面刻有一联:“颁表八百年前勋绩承昭明于日月,锡垂万千载后璞玑长炳耀乎乾坤”。
明白刚直士----徐侨
徐侨(1160--1237),南宋著名的政治家。今佛堂镇王宅徐塘下村人,南宋著名哲学家吕祖谦的门人。淳熙十四年(1187)中进士,在江西上饶主簿时,拜理学大师朱熹为师,秒熹称他为“明白刚直士兵”,给予他的书房命名为“毅斋”。后来,任绍兴、南康司法,因家中丧事离职。宁宗开禧二年(1206),丧期满后回临安等候选用。南宋丞相史弥远为首的主和派主张与金人议和,徐侨上书力陈议和之患,提出退敌之策,不怕触怒权贵,为人称颂。朝廷授予他严州推官,1214年,又改任刑工部架阁文字等职。1217年他担任安庆知府,抚恤金、百姓,训练士兵,作好抗金准备。宋理宗请他兼任侍讲,即常向皇上讲些道理的官,又兼国子监祭酒、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因与新宰相意见不一致,徐侨再三要求辞官回义乌,宋理宗考虑他身体欠佳,才准许他退休。他回乡不久便死了,享年78岁。宋理宗赐谥他“文清”二字,葬于五云山的南麓。徐侨学识丰富,朱元龙、康植、王世杰、朱中、龚庆元、叶田庚这几位进士、学者都是他的学生。他的著作有《读易纪》3卷,《续史纪咏》1卷、《杂说》1卷、《文集》10卷。
出污泥而不染----黄溍
黄溍(1277-1357),字晋卿,稠城人,元代史官。著作有《日损斋稿》33卷,《义乌县志》7卷,《日损斋笔记》1卷,《黄文献集》10卷。黄溍从小就很聪明,教他读诗书,能很快背诵,,一下笔,几百字就顷刻而成,曾写的《吊诸葛武侯辞》,杭州学者刘应龟留他当学生。20岁时游学杭州,与隐居浦江仙华山的诗人方凤交游,学问日进,以“文名于四方”。但黄溍淡泊名利,后因友人力荐,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举为教官,两年后为宪吏。延祐二年中进士,公元1331年荐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造国史院编修官,教国子博士。1346年任翰林百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接着以升侍讲学士,中奉大夫, 同知经筵事,一身数任多职。元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但黄晋能出污泥而不染,在京城20年,“足不登巨公势家之门“,不攀附,不阿谀,人们称赞他”清风高节如冰壶尺玉,纤尘不污“。黄晋在义乌时,教了不少学生,如宋濂、王袆、傅烁、金涓、朱廉、傅藻都是他的高徒。他在书法方面造谐颇深。现存他的书法有:《与德懋书贴》、《免颖贴》、《跋兰亭图》百书法上均有其闪光的一页。公元1350年夏4月,黄溍年逾古稀,告老还乡,1157年闰9月5日逝世于绣湖边的家中,终年81岁。朝延追封为“江夏郡公”,谥“文献”。葬于县东北三华里崇德乡东野之原,义乌市书法艺术院所在地,称黄大宗祠,用来纪念黄晋这一位出污泥而不染的史官。
一代名医----朱丹溪
朱丹溪(1281-1358),原名朱震亨,字彦修,赤岸人。朱丹溪从小就十分聪明,酷爱读书,一心想在仕途上发展,谋求一官半职,但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屡考不中。后来他的母亲生病,请了不少医生也无用。由于他家原系世代书香,藏有医书,再加上他天资聪明,渐渐地入了门,并拜名医罗知悌为师。朱丹溪治病坚持临症视情,辩证施治,修定了《大观方》,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制定了“相火论”,被誉为“滋阴大师”,还根据临床经验,写下了大量治疗杂病的理、法、方、药,仅《丹溪心法》就记载1337方,被称为治疗杂病的“锦囊妙法”。现日本还有“丹溪学社”。后人把他与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四个医师合称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的墓坐落于仿赤岸镇东朱村北墩头庵旁。1992年,又集资修建了朱丹溪陵园,塑有丹溪铜像,常有游人前来瞻仰。
河神----朱之锡
朱之锡(1623-1666),在鲁西南和苏北地区,被当地人民颂称为“河神”,义乌陇头朱山头下人,字孟九,号梅麓。 清顺治二年(1645),赴北京赶考,以首科荐举,第二年中了进士。顺治十四年,又升他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道治理,兼管军内事务。朱之锡住在济宁,统一治理黄河、淮河、定河。他重视治标又治本,调查研究,精心筹划,使淤塞几十年的决口,都有一一得到解决,使船泊得以畅航。 同时,朱之锡对民工十分体贴,曾向朝延奏请革除陋规,立碑于道,严禁官吏虐待民工,使用权民工的苦难有所缓解。康熙元年(1662),鲁、皖、苏一带闹饥荒,朱之锡首创了赈济活动,救活了许多灾民。乾隆四十五年,追封他为永宁候,并加封“佑安”。立了祠庙。他为清王朝的“乾嘉六治”立下了汗马功劳。遗著有《河防疏略》20卷,至今仍对治理黄河有着极大的价值。
语言学家----陈望道
陈望道(1891-1977),原名明融,号参一,以字行,夏演乡分水塘人,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1915年,陈望道赴日本留学,先后东亚预备学校、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中央大学攻读四年,结识了日本著名进步学者河上肇、山川均等。1919年“五四”运动回国后,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与夏丏尊、刘大白、李次九被顽固势力称为“四大金刚”。1919年冬,在夏演乡分水塘村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就是读了这本《共产党宣言》之后才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1922年同师生参加了“五卅“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等斗争。1932年,陈望道完成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巨著《修辞学发凡》,这时国民党在白区加紧文化“围剿”,提出“尊孔读经”,“文言复兴”。解放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长,华东高教局局第,复旦大学校长,中国拉学哲学家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全国人大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三、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著作有《修辞学发凡》、《美学概论》、《作文法讲义》、《文法简论》等。
湖畔诗人----冯雪峰
冯雪峰(1903-1976),原名福春。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赤岸乡神坛村人。1919年,考入金华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师范科。同年秋,考入浙江省师范学校,开始写作新诗,与柔石等参加朱自清、叶圣陶指导的青年文学团体“晨光社”,后来又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结成“湖畔诗社”,出版了《湖畔》《春的歌集》成了全国闻名的“湖畔诗人”。1930年1月创办了《萌芽月刊》,7月、8月在“左联”办了“暑期补习班”,主办现代文学艺术讲习所。1932年2月,冯雪峰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1933年初,调任上海中央局宣传部干事,不久调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1934年1月中旬参加了党的三届五中全会。1936年10月10日,鲁迅因病重而逝世,请示中央同意,决定由冯雪峰负责主持鲁迅葬仪,发动群众参加浩大的悼念活动。1941年2月6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创作了《真实之歌》和《灵山歌》两年后,由党的多方营救下出狱。解放之后,冯雪峰同志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鲁迅研究。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撤销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和作协副主席等职。1976年1月30日因患肺癌去世,1979年4月正式批准《关于冯雪峰右派问题的改正决定》,恢复党籍,同年11月17日为他补开了正式追悼会。在赤岸镇神坛村设立了冯雪峰居纪念馆,并在义乌和北京两次召开了冯雪峰研究会。
历史学家----吴晗
吴晗(1909-1969),原名春晗,字伯辰。吴店苦竹塘村人。著名历史学家。7岁始在乡村学堂读书,11岁时读<<御批通鉴》。1927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预科。1928年入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1931年被清华大学史学系破格录取。1934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年仅28岁的吴晗被聘为云南大学文史教授,1940年又到西南联大执教。1945年吴晗帮助民主青年同盟建立秘密印刷厂,翻印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和毛泽东著作。1949年北平解放,吴晗参加接管北大、清华的工作,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长、历史系主任等职,并参加了开国大典,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人代表,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二、三届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以及全国青联副主席、秘书长、民盟北京市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从1949年11月起,还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1957年,吴晗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响应毛泽东发出的要学习海瑞刚直不阿精神的号召,写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和历史剧《海瑞罢官》,受到“四人帮”的批判。
驻台大将军----蒋仲苓
蒋仲苓,1922年9月出生于义乌苏溪蒋宅村。曾就读于蒋宅小学、义乌中学。后由其父蒋维仓带往震旦大学 蒋仲苓附属中学就读,1938年毕业。同年进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通讯科学习,1940年毕业。毕业后曾就读于国民党陆军大学西南参谋班特二期、陆军步校高级班六期、陆军参谋大学正规班六期,在三军战争学院将官班结业。先后任国民党部队湖北二六集团司令部参谋处中尉参谋、第六师上尉连长、通讯兵七团上尉连长、通讯兵署署长室上尉参谋、七十五军军部少校参谋、中校科长等职。 后随蒋介石退守台湾。1981年11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任陆军总司令。1988年5月调任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兼任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1989年11月任“总统府”参军长,1992年10月届令除役,改任“国策顾问”。1994年11月至1999年9月调任“国防部”部长。1999年卸任,被聘为“总统府资政”。获美国佛蒙特州诺威契大学政治学荣誉博士学位。 蒋仲苓于1981年被选为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8年7月被选为第十三届中央委员,1993年8月被选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1997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常委,2000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常委、副主席。 2000年3月28日至4月1日,蒋仲苓携家眷首次从台湾回义乌探亲,了却了52年的夙愿。
生物理学家----何琦
何琦(1902-1970),原名存章,字希韩,东河人。1927年燕京大学毕业,执教于山东齐鲁大学生物系,继在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从事中国双翅目昆虫(蚊、蝇类)的研究。1936年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到英国利物浦垫带病医学院昆虫系留学。何琦一生致力于医学昆虫研究,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对消灭微小按蚊及防治疟疾的研究作出贡献,于是964年被国家科委列为重大科研成果项目,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何琦曾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昆虫学会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疟疾研究室主任等职务,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文化大革命”中,横遭打击迫害,于是1970年含冤去世。1978年平反昭雪,1月15日在上海举行追悼会,将骨灰安放在龙华烈士陵园内。
公共卫生学家----朱章赓
朱章赓(1900-1978),又名季青,陇头朱里人。著名公共卫生学家。1932年9月到美国耶鲁大学进修,次年8月得公共卫生博士学位,获国际奖学金。1934年5月回国, 担任南京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外卫生教育系主任,兼中央大学卫生教育科主任,抗战期间,先后担任贵阳卫生人员训练所所长、卫生署中央卫生室验院院长。1947年4月到美国纽约,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过渡委员会卫生组副主任。1949年2月任国民政府卫生部次长。解放后,从1950年5月起,应聘到瑞士担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卫生行政组主任。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1974年在卫生部外事局工作,1975年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5月台票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早在1947年5月,朱章赓曾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第十五届理事第。1963年回国后,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著述有《孕妇之友》《苏联卫生设施》等。
棉作学家----冯泽芳
冯泽芳(1899-1959),字馥堂,赤岸人。1913年进金华省立七中就读。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农科,1921年毕业后在东南大学任教。1930年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深造,专攻棉花遗传育种,获农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他是我国最早从事中国棉区划分和棉工业布局研究的专家之一。学术界上认为棉区的划分是其最大的贡献。
水稻专家----周拾禄
周拾禄(1897-1979),字再中。田心乡舟墟村人。15岁时考入杭州初级师范,18岁到东阳县某山区任教。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农科,1921年毕业后在东南大学试验场作水稻试验工作。
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王选
王选,女,1952年8月6日出生,义乌市崇山村人。王选入选《南方周末》、《中国妇女》等评出的2002年年度人物、“CCTV感动中国2002年年度人物”。1995年,王选很偶然地了解到两个日本人去浙江义乌崇山村调查731细菌战引起鼠疫流行的情况。为此,她放弃了留学美国计划,辞退了英语教师工作,执着地走上了对日诉讼索赔之路。1997年她被推举为中国细菌战受害者诉讼原告团团长。美国历史学家谢尔顿·H·哈里斯曾评价说:“只要有两个王选这样的中国女人,就可以让日本沉没。”
音乐家----王力宏(英文名:Leehom Wang)
王力宏(Leehom Wang,1976年5月17日—),美籍华人,籍贯浙江义乌。华语流行男歌手、 著名音乐人、演员、导演。亚洲华语流行乐坛最具代表性的创作、偶像、实力派音乐天王。其唱片总销量在全亚洲已超过2500万张。他不但会多种乐器,而且还担任自己大部分作品的编曲配乐以及幕后制作。从改编歌曲《龙的传人》中令人惊讶的融合DJ电子乐节奏的华人流行嘻哈摇滚风,到首次开创了chinked-out的新曲风,将华语音乐进一步推向全世界。除了在音乐方面的成就外,还参演了多部电影的拍摄,2010年其自导自演的电影《恋爱通告》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现住台湾台北。

Ⅲ 义乌哪里有好玩的景点

影途社户外旅游:心之所向,即刻前往。我给你说说去哪里,这些地方多特别好玩。
稠城街道:绣湖公园、大安寺塔、孝子祠公园、骆宾王公园、稠州公园、国际商贸城4A购物旅游区、黄大宗祠、怡园。(3个月内,几乎把义乌所有的公园都溜达了一边,我还是最喜欢绣湖公园。)
稠江街道: 江湾崇山“不忘国耻”纪念碑、侵华日军细菌战义乌展览馆、大水畈村察院厅。(稠江这边工业区比较多,所以好玩的地方我也没有发现过几个,如果有好玩的,大家可以提供一下)
后宅街道:德胜岩-后山济公殿-上岩寺(这条路线只需要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可以了,因为义乌的山基本都不会很高,风景很不错。重阳节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到德胜岩登山的)
乌龙殿 :(后宅那边山比较多,乌龙殿附近有一片很漂亮的水库,当时去的时候还没有弄好,那个地方也很适合野炊,但是我是不会带你们去的,因为我忘记路了)
北苑街道:雪峰公园(这个公园我觉得树好多,很适合谈恋爱,你们懂得)

江东街道:

鸡鸣山公园:这个公园就在工商学院后面,哈哈。单身的不要去,你会嫉妒的。
钓鱼矶公园(钓鱼饥公园我也很喜欢,江边的风景非常漂亮。山上还有个塔,不过那个塔修了好多次了,已经没有以前那种味道了)

江滨风光:义乌最美的风景线,一般沿江的公园,都很不错的。只有在桥上看江景,晚上义乌的璀璨全都被那些灯光衬托的非常漂亮。

城西街道:

薰衣草基地:7月份的时候,一定要去夏演,带网友去看看这个漂亮的地方。虽然这个薰衣草基地现在弄的还不是很成熟,但是看到那片紫色的花海,我想每个人都会期待爱情。
廿三里街道:

华溪森林公园:这个森林公园比在市区的公园高端上档次了很多。有很高很大的灌木丛,有瀑布,附近可以烧烤,还有很漂亮很漂亮的水库。我很喜欢。等秋天,可以再去一次。

Ⅳ 黄氏大宗祠注册过商标吗还有哪些分类可以注册

黄氏大宗祠商标总申请量1件
其中已成功注册1件,有0件正在申请中,无效注册0件,0件在售中。
经八戒知识产权统计,黄氏大宗祠还可以注册以下商标分类:
第1类(化学制剂、肥料)
第2类(颜料油漆、染料、防腐制品)
第3类(日化用品、洗护、香料)
第4类(能源、燃料、油脂)
第5类(药品、卫生用品、营养品)
第6类(金属制品、金属建材、金属材料)
第7类(机械设备、马达、传动)
第8类(手动器具(小型)、餐具、冷兵器)
第9类(科学仪器、电子产品、安防设备)
第10类(医疗器械、医疗用品、成人用品)
第11类(照明洁具、冷热设备、消毒净化)
第12类(运输工具、运载工具零部件)
第13类(军火、烟火、个人防护喷雾)
第14类(珠宝、贵金属、钟表)
第15类(乐器、乐器辅助用品及配件)
第16类(纸品、办公用品、文具教具)
第17类(橡胶制品、绝缘隔热隔音材料)
第18类(箱包、皮革皮具、伞具)
第19类(非金属建筑材料)
第20类(家具、家具部件、软垫)
第21类(厨房器具、家用器皿、洗护用具)
第22类(绳缆、遮蓬、袋子)
第23类(纱、线、丝)
第24类(纺织品、床上用品、毛巾)
第25类(服装、鞋帽、袜子手套)
第26类(饰品、假发、纽扣拉链)
第27类(地毯、席垫、墙纸)
第28类(玩具、体育健身器材、钓具)
第29类(熟食、肉蛋奶、食用油)
第30类(面点、调味品、饮品)
第31类(生鲜、动植物、饲料种子)
第32类(啤酒、不含酒精的饮料)
第33类(酒、含酒精饮料)
第34类(烟草、烟具)
第35类(广告、商业管理、市场营销)
第36类(金融事务、不动产管理、典当担保)
第37类(建筑、室内装修、维修维护)
第38类(电信、通讯服务)
第40类(材料加工、印刷、污物处理)
第41类(教育培训、文体活动、娱乐服务)
第42类(研发质控、IT服务、建筑咨询)
第43类(餐饮住宿、养老托儿、动物食宿)
第44类(医疗、美容、园艺)
第45类(安保法律、婚礼家政、社会服务)

Ⅳ 黄氏宗祠的祠堂位置

艾叶黄氏宗祠位于自贡市贡井区艾叶镇。艾叶原属荣县,1939年9月(民国二十八年),成立省辖的自贡市时,随贡井划入自贡市。

Ⅵ 义乌的地理位置

义乌市位于浙江省中部。东与东阳市相邻,南和永康市、武义县相连,西与金华县、兰溪市接壤,北同浦江县、诸暨市交界。市政府驻地稠城镇县前街21号,北距省城杭州108千米。面积1105.76万人。辖16个镇、5个乡,共792个村委会、55个居委会,计17个自然镇、1397个自然村。
秦赢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始置乌伤县,相传孝子颜乌负土葬父,群乌衔土助之,乌口皆伤,唐武德四年(621年)划出乌伤县置稠州,以稠岩得名,唐武德六年(623年),稠州分置乌孝、华川二县,唐武德七年(624年),合乌孝、华川为一,始称义乌县,沿用至今,其意与乌伤、乌孝无别。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县级)。

地处金衢盆地东缘,以丘陵为主,东、南、北三面环山,地势自东北向西南缓降,构成一个南北长、东西短的长廊式盆地。南部与永康市交界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为全市最高峰,北部大陈江边的瓦窑头,海拔41.9米,为全市最低点。境内山地、丘陵、平原呈阶梯状分布。东北部的大山海拔906.6米,南部的大寒尖海拔925.6米,西部的鹅毛尖海拔840.7米,这三座山成三足鼎立之势耸立在市域边界。中部为义乌江、大陈江、洪巡溪冲积而成的河谷平原。

河流属钱塘江水系。境地内最长的河流义乌江,源出磐安县大盘山,流经徐江镇中央村与南江汇合入婺江,境内流长39.75千米,大注支流90余条;其次是在陈江,由六都溪、八都溪、鸽溪于大陈汇合,注入浦阳江,境内流长17.5千米;此外尚有浦阳江支流洪巡溪等。全市有中型水库5座,小一型水库17座,小二型水库75座,山塘水库708座,其中中型水库八都坑水库,为全国首座建成的“五自”水库,每年可向义乌城区供水2500万吨以上,可灌溉义北地区10万亩农田。义乌市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市)”,“全国水利技术推广示范县(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冬季长,春秋季短,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0C,历年极端最高气温达40.90C,最低气温-10.70C;雨量充沛,平均年隐水量在1100—1600毫米之间,5、6月份为霉雨季节,雨量较多;日照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29.7小时;无霜期为243天。

自然资源丰富,有山林4.9万公顷,林木以松、极和毛竹居多,森林覆盖率达37.2%,矿产已开采的有莹石、低热值的褐煤、凝灰岩等,经初步勘探境内其蕴藏着铁、铜、锃、锌等24种矿产资源、境内水力资源丰富,全市已建80千瓦以上小水电站18处,装机48台,总装机总量6090千瓦,年发电1500万千瓦时。

全市共有耕地22810公顷,其中水田18990公顷。以种植水稻、麦类为主,为“国家级‘一优两高’农业示范区”,“省级商品粮基地”。经济作物以糖蔗为主,为“国家级糖料基地”,兼营茶叶、黄花梨、柑桔、青枣曾列为贡品。生猪、蚕桑、甲鱼等养殖业也有较快的发展。城北农业经济开发区,已建立了观光旅游休闲农业区,名优品种种植区,特种品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其规模之大,投入之入、科技含量之高均居全国农业开发区前列。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商业发达,市场繁荣。义乌小商品市场以价格低、品种全、信息灵、守信誉的经济特色,小、多、快、新的特点招来四方客商。目前,义乌市小商品市场总营业面积50余万平方米,正式摊位26000个,分为篁园路小商品市场,针织市场,宾王服装、副食、纺织品市场,电器市场和室内用品文化市场等5个场点。市场年成交额近200亿元,连续六年名列全国集贸市场之首,连续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集贸市场”。除以上5个场点外,还有名列浙中地区之首的农贸城、物资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木材市场、联托运市场等。市场的崛起,给义乌工业和个体经济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全市有工业企业14000家,其中服装、什织、印刷、饰品、拉链、毛纺、玩具、钥匙胚等八大行业,走在全国、全省同行的前列。1998年工业总产值达249.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73元。1995年挤身“中国经济百强县市”行列,位居第47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列浙江省第一位。1995年进入“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行列。

市场的崛起,加速了义乌现代化城市的进程。市区面积从1984年的2.8平方千米扩展到了15.4平方千米,人口20万左右。连年来,大量地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一个文明、整洁、美丽的中等城市框架已经形成。

义乌为浙中交通枢纽。浙赣铁路复线纵贯义乌境内达42公里,设大陈、苏溪、荷叶塘、义乌、官塘、义亭6个站。义乌火车站已经扩建升为二级站。公路四通八达,有省道杭金线、义浦线、嵊东义线。全市已实现村村通公路、乡乡公路硬面化的目标。建设中的杭金衢高速公路纵贯境西部。规划中的金甬高速公路在我市与杭金衢高速公路相接。联托运业务遍及全国140余个大中城市。民航义乌机场先后开通航班有广州、北京、深圳、汕头、福州、厦门、南京、郑州等。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

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亦有较大的发展。有浙江大学义乌分校,义乌商贸专修学院2所高等院校。全市有中学55所,其中普通高中11所,职业中学6所,小学183所,幼儿园691所。教育综合水平居全省第二痊。广播电视、文化体育事业都在蓬勃发展。义乌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民间绘画乡”、“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科技百强(县)市”。

义乌山水秀美,人才辈出,素有“文化之邦”的美称。孕育了一大批文人志士,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宋朝抗金名将宗泽,金元四大医家之一的朱丹溪,元代史学家黄氵晋,明代文学家、史学家王礻韦, 明代抗倭名将吴百朋,清初治河名臣朱之锡,清休的教育家朱一新,以及现代语言这家陈望道,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历史学家吴晗等。还有明代戚继光招领的“义乌兵”严惩倭寇,威振四海。

义乌山清水秀,名胜古迹多。铸造于后周广顺二年(952年)的双林铁塔,建于宋嘉定六年(1213)的古月桥,建于清嘉庆十八年(1813)年的黄山八面厅,明清乔亭蟹钳形墓葬群,及朱丹溪墓和冯雪峰故居等6处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级保护单位有松瀑山摩崖题刻、善慧傅大士塔、方大宗祠等35处,还有双林寺、德胜岩、瑞峰寺等10处寺(庵),为群众游览和开展合法宗教活动场所。华溪森林公园为省级森林公园。

Ⅶ 义乌名人

才华横溢--骆宾王
骆宾王(619--687),字观光,唐初诗人。资质聪颖,七岁时,便以一《咏鹅》诗而闻名于世,被人称之为“神童”。 骆宾王一生生性直,讲求气节、不曲意奉承。骆宾王诗才横溢,一生创作的诗文,数量浩瀚,留传有130余首诗,他的诗作与同时代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齐名,被称为“初唐四杰”。骆宾王的诗,无论是思想性、艺术性还是人品与诗品、文品都是一流的,值得后人敬仰和钦佩。他的衣冠冢在市廿三里丁店村口,规模颇宏,“文革”时遭毁后重修,近来在骆家塘当年咏鹅所在地,建起了一个占地六十亩,以骆宾王的一生为素材的仿唐园林,以表后人对这位杰出诗人的怀念。
抗金名将----宗泽
宗泽(1059-1128),字汝霖。宋代抗金名将。嘉祐四年十二月生于今联合乡新厅附近的板塘村,后迁移福田乡宗宅。 元符元年(1098),任浙江省龙游县令,并创办学校,聘请教师。崇宁二年(1103),出任山东胶水县令。政和三年(1113),调知山东掖县。宣和元年(1119),因反对朝廷连结女真攻打契丹,被贬提到南京鸿庆宫。公元前1126年9月,68岁的宗泽率领随从十多人一到磁州,就抓紧布置防守,整顿防务,训练士兵。不久,金兵进攻了磁州,他利用自制的神臂弓打退了敌人,还派兵袭击敌人粮道,连破河西敌军三十余村寨,从而振奋了军心民心。1127年,康王赵枸即位称帝。由于李纲推荐,宗泽留守开封。7月薪8日,宗泽连呼“渡河!渡河!渡河!”就永远闭上了眼睛,终年70岁。宗泽的儿子宗颖与岳飞护送灵柩到镇江,与夫人陈氏合葬于京岘山麓。前来瞻仰扫墓的游人络绎不绝。1937年重修,在墓前石碑坊横匾镌刻“民族之光”,柱上刻有“大宋濒危撑一柱,英雄垂死党三呼。”1984年再次整修,墓前石柱的背面刻有一联:“颁表八百年前勋绩承昭明于日月,锡垂万千载后璞玑长炳耀乎乾坤”。
明白刚直士----徐侨
徐侨(1160--1237),南宋著名的政治家。今佛堂镇王宅徐塘下村人,南宋著名哲学家吕祖谦的门人。淳熙十四年(1187)中进士,在江西上饶主簿时,拜理学大师朱熹为师,秒熹称他为“明白刚直士兵”,给予他的书房命名为“毅斋”。后来,任绍兴、南康司法,因家中丧事离职。宁宗开禧二年(1206),丧期满后回临安等候选用。南宋丞相史弥远为首的主和派主张与金人议和,徐侨上书力陈议和之患,提出退敌之策,不怕触怒权贵,为人称颂。朝廷授予他严州推官,1214年,又改任刑工部架阁文字等职。1217年他担任安庆知府,抚恤金、百姓,训练士兵,作好抗金准备。绍定六年(1233),南宋小朝廷 重用忠臣,封徐侨为宝漠阁江东提刑,又升秘书少监改太常少卿,徐侨均以年事已高而推辞,不肯上任,后宋理宗请他兼任侍讲,即常向皇上讲些道理的官,又兼国子监祭酒、国史院编修、实录院检讨官。因与新宰相意见不一致,徐侨再三要求辞官回义乌,宋理宗考虑他身体欠佳,才准许他退休。他回乡不久便死了,享年78岁。宋理宗赐谥他“文清”二字,葬于五云山的南麓。徐侨学识丰富,朱元龙、康植、王世杰、朱中、龚庆元、叶田庚这几位进士、学者都是他的学生。他的著作有《读易纪》3卷,《续史纪咏》1卷、《杂说》1卷、《文集》10卷。
出污泥而不染----黄溍
黄溍(1277-1357),字晋卿,稠城人,元代史官。著作有《日损斋稿》33卷,《义乌县志》7卷,《日损斋笔记》1卷,《黄文献集》10卷。黄溍从小就很聪明,教他读诗书,能很快背诵,,一下笔,几百字就顷刻而成,曾写的《吊诸葛武侯辞》,杭州学者刘应龟留他当学生。20岁时游学杭州,与隐居浦江仙华山的诗人方凤交游,学问日进,以“文名于四方”。但黄溍淡泊名利,后因友人力荐,于元大德五年(公元1301),举为教官,两年后为宪吏。延祐二年中进士,公元1331年荐为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造国史院编修官,教国子博士。1346年任翰林百学士,知制诰兼修国史。接着以升侍讲学士,中奉大夫, 同知经筵事,一身数任多职。元朝中后期政治腐败,但黄晋能出污泥而不染,在京城20年,“足不登巨公势家之门“,不攀附,不阿谀,人们称赞他”清风高节如冰壶尺玉,纤尘不污“。黄晋在义乌时,教了不少学生,如宋濂、王袆、傅烁、金涓、朱廉、傅藻都是他的高徒。他在书法方面造谐颇深。现存他的书法有:《与德懋书贴》、《免颖贴》、《跋兰亭图》百书法上均有其闪光的一页。公元1350年夏4月,黄溍年逾古稀,告老还乡,1157年闰9月5日逝世于绣湖边的家中,终年81岁。朝延追封为“江夏郡公”,谥“文献”。葬于县东北三华里崇德乡东野之原,义乌市书法艺术院所在地,称黄大宗祠,用来纪念黄晋这一位出污泥而不染的史官。
一代名医----朱丹溪
朱丹溪(1281-1358),原名朱震亨,字彦修,赤岸人。朱丹溪从小就十分聪明,酷爱读书,一心想在仕途上发展,谋求一官半职,但由于当时社会的黑暗,屡考不中。后来他的母亲生病,请了不少医生也无用。由于他家原系世代书香,藏有医书,再加上他天资聪明,渐渐地入了门,并拜名医罗知悌为师。朱丹溪治病坚持临症视情,辩证施治,修定了《大观方》,因地、因时、因人制宜,制定了“相火论”,被誉为“滋阴大师”,还根据临床经验,写下了大量治疗杂病的理、法、方、药,仅《丹溪心法》就记载1337方,被称为治疗杂病的“锦囊妙法”。他的《格致余论》、《丹溪心法》、《局方发挥》、《伤寒论辩》、《外科精要发挥》、《本草衍义补遗》等十几部著作,成为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灿烂明珠,并广泛流传至日本。现日本还有“丹溪学社”。后人把他与刘完素、张子和、李东垣四个医师合称为金元四大医家。 朱丹溪的墓坐落于仿赤岸镇东朱村北墩头庵旁。1992年,又集资修建了朱丹溪陵园,塑有丹溪铜像,常有游人前来瞻仰。
河神----朱之锡
朱之锡(1623-1666),在鲁西南和苏北地区,被当地人民颂称为“河神”,义乌陇头朱山头下人,字孟九,号梅麓。 清顺治二年(1645),赴北京赶考,以首科荐举,第二年中了进士。顺治十四年,又升他为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总督河道治理,兼管军内事务。朱之锡住在济宁,统一治理黄河、淮河、定河。他重视治标又治本,调查研究,精心筹划,使淤塞几十年的决口,都有一一得到解决,使船泊得以畅航。 同时,朱之锡对民工十分体贴,曾向朝延奏请革除陋规,立碑于道,严禁官吏虐待民工,使用权民工的苦难有所缓解。康熙元年(1662),鲁、皖、苏一带闹饥荒,朱之锡首创了赈济活动,救活了许多灾民。乾隆四十五年,追封他为永宁候,并加封“佑安”。立了祠庙。他为清王朝的“乾嘉六治”立下了汗马功劳。遗著有《河防疏略》20卷,至今仍对治理黄河有着极大的价值。
语言学家----陈望道
陈望道(1891-1977),原名明融,号参一,以字行,夏演乡分水塘人,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1915年,陈望道赴日本留学,先后东亚预备学校、早稻田大学、东洋大学、中央大学攻读四年,结识了日本著名进步学者河上肇、山川均等。1919年“五四”运动回国后,任教于浙江第一师范学校,他与夏丏尊、刘大白、李次九被顽固势力称为“四大金刚”。1919年冬,在夏演乡分水塘村翻译了《共产党宣言》。毛泽东同志就是读了这本《共产党宣言》之后才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1922年同师生参加了“五卅“运动,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等斗争。1932年,陈望道完成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修辞学巨著《修辞学发凡》,这时国民党在白区加紧文化“围剿”,提出“尊孔读经”,“文言复兴”。解放后,陈望道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任兼文化部长,华东高教局局第,复旦大学校长,中国拉学哲学家社会科学学部委员,全国人大第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三、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民盟上海市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他的著作有《修辞学发凡》、《美学概论》、《作文法讲义》、《文法简论》等。
湖畔诗人----冯雪峰
冯雪峰(1903-1976),原名福春。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赤岸乡神坛村人。1919年,考入金华的浙江省立第七中学师范科。同年秋,考入浙江省师范学校,开始写作新诗,与柔石等参加朱自清、叶圣陶指导的青年文学团体“晨光社”,后来又与潘漠华、应修人、汪静之结成“湖畔诗社”,出版了《湖畔》《春的歌集》成了全国闻名的“湖畔诗人”。1930年1月创办了《萌芽月刊》,7月、8月在“左联”办了“暑期补习班”,主办现代文学艺术讲习所。1932年2月,冯雪峰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主任,1933年初,调任上海中央局宣传部干事,不久调任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1934年1月中旬参加了党的三届五中全会。1936年10月10日,鲁迅因病重而逝世,请示中央同意,决定由冯雪峰负责主持鲁迅葬仪,发动群众参加浩大的悼念活动。1941年2月6日不幸被捕,在狱中创作了《真实之歌》和《灵山歌》两年后,由党的多方营救下出狱。解放之后,冯雪峰同志长期从事文艺理论研究和鲁迅研究。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党籍,撤销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和作协副主席等职。1976年1月30日因患肺癌去世,1979年4月正式批准《关于冯雪峰右派问题的改正决定》,恢复党籍,同年11月17日为他补开了正式追悼会。在赤岸镇神坛村设立了冯雪峰居纪念馆,并在义乌和北京两次召开了冯雪峰研究会。
历史学家----吴晗
吴晗(1909-1969),原名春晗,字伯辰。吴店苦竹塘村人。著名历史学家。7岁始在乡村学堂读书,11岁时读<<御批通鉴》。1927年考入杭州之江大学预科。1928年入国立清华大学史学系,1931年被清华大学史学系破格录取。1934年他在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37年,年仅28岁的吴晗被聘为云南大学文史教授,1940年又到西南联大执教。1945年吴晗帮助民主青年同盟建立秘密印刷厂,翻印中国共产党的文件和毛泽东著作。1949年北平解放,吴晗参加接管北大、清华的工作,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文学院长、历史系主任等职,并参加了开国大典,后历任一、二、三届全国人代表,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二、三届政协委员,常务委员、副主席以及全国青联副主席、秘书长、民盟北京市主任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等职。从1949年11月起,他还担任了北京市副市长。1957年,吴晗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积极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要学习海瑞刚直不阿精神的号召,写了《海瑞骂皇帝》《论海瑞》和历史剧《海瑞罢官》,受到“四人帮”的批判。
驻台大将军----蒋仲苓
蒋仲苓,1922年9月出生于义乌苏溪蒋宅村。曾就读于蒋宅小学、义乌中学。后由其父蒋维仓带往震旦大学附属中学就读,1938年毕业。同年进入国民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六期通讯科学习,1940年毕业。毕业后曾就读于国民党陆军大学西南参谋班特二期、陆军步校高级班六期、陆军参谋大学正规班六期,在三军战争学院将官班结业。1941年任国民党部队湖北二六集团司令部参谋处中尉参谋。1944年任第六师上尉连长,1945年调任通讯兵七团上尉连长,1946年调任通讯兵署署长室上尉参谋,1947年任七十五军军部少校参谋、中校科长等职。 后随蒋介石退守台湾。1981年11月晋升为陆军二级上将,任陆军总司令。1988年5月调任副参谋总长兼执行官,兼任中山科学研究院院长。1989年11月任“总统府”参军长,1992年10月届令除役,改任“国策顾问”。1994年11月至1999年9月调任“国防部”部长。1999年卸任,被聘为“总统府资政”。获美国佛蒙特州诺威契大学政治学荣誉博士学位。 蒋仲苓于1981年被选为国民党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1988年7月被选为第十三届中央委员,1993年8月被选为第十四届中央委员,1997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常委,2000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常委、副主席。 2000年3月28日至4月1日,蒋仲苓携家眷首次从台湾回义乌探亲,了却了52年的夙愿。
生物理学家----何琦
何琦(1902-1970),原名存章,字希韩,东河人。1927年燕京大学毕业,执教于山东齐鲁大学生物系,继在北京静生生物调查所从事中国双翅目昆虫(蚊、蝇类)的研究。1936年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资助,到英国利物浦垫带病医学院昆虫系留学。何琦一生致力于医学昆虫研究,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省、区,对消灭微小按蚊及防治疟疾的研究作出贡献,于是964年被国家科委列为重大科研成果项目,在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获奖。何琦曾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华昆虫学会理事、中国医学科学院寄生虫病研究所疟疾研究室主任等职务,当选为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在“文化大革命”中,横遭打击迫害,于是1970年含冤去世。1978年平反昭雪,1月15日在上海举行追悼会,将骨灰安放在龙华烈士陵园内。
公共卫生学家----朱章赓
朱章赓(1900-1978),又名季青,陇头朱里人。著名公共卫生学家。1932年9月到美国耶鲁大学进修,次年8月得公共卫生博士学位,获国际奖学金。1934年5月回国, 担任南京中央卫生设施实验外卫生教育系主任,兼中央大学卫生教育科主任,抗战期间,先后担任贵阳卫生人员训练所所长、卫生署中央卫生室验院院长。1947年4月到美国纽约,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过渡委员会卫生组副主任。1949年2月任国民政府卫生部次长。解放后,从1950年5月起,应聘到瑞士担任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卫生行政组主任。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北京医学院副院长。1974年在卫生部外事局工作,1975年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5月台票7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早在1947年5月,朱章赓曾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第十五届理事第。1963年回国后,任第四、五届全国政协委员。著述有《孕妇之友》《苏联卫生设施》等。
棉作学家----冯泽芳
冯泽芳(1899-1959),字馥堂,赤岸人。1913年进金华省立七中就读。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农科,1921年毕业后在东南大学任教。1930年到美国康乃尔大学研究院深造,专攻棉花遗传育种,获农学硕士及哲学博士学位。他是我国最早从事中国棉区划分和棉工业布局研究的专家之一。学术界上认为棉区的划分是其最大的贡献。
水稻专家----周拾禄
周拾禄(1897-1979),字再中。田心乡舟墟村人。15岁时考入杭州初级师范,18岁到东阳县某山区任教。1918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农科,1921年毕业后在东南大学试验场作水稻试验工作。
音乐家----王力宏(英文名:Leehom Wang)
王力宏(1976年5月17日-),祖籍义乌佛堂镇,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罗彻斯特,为知名国语流行歌曲男歌手及唱片制作人。Berklee College of Music伯克利音乐学院,双学位硕士。他通晓英语、国语、法语,略知少许粤语和日语。其中英语为母语。

Ⅷ 最大黄氏宗祠在哪里

黄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民国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艾叶黄氏宗祠位于自贡市贡井区艾叶镇。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