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理知识点视頻
㈠ 求关于日本,埃及地理所有的知识点
日本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 西、北隔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国内大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和神户等。日本的首都是东京,东京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圈之一。
主要宗教: 神道教、佛教
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北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日本北海道有世界最著名的渔场之一——北海道渔场,其成因是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
面积和地区划分
日本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和其它6800多个小岛屿。 日本的总面积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091平方公里,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填海造陆的面积多达1600平方公里。
埃及,全称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地跨亚、非两洲,大部分位于非洲东北部,只有苏伊土运河以东的西奈半岛位于亚洲西南角。北濒地中海,东临红海,地当亚、非、欧三洲交通要冲,海岸线长约2700 千米,主要为阿拉伯人,信奉伊斯兰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首都开罗。埃及人口和农业主要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和河口三角洲地区,是人类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号称古埃及文明,有人说埃及文明是尼罗河文明,这是对尼罗河的最高评价。
㈡ 有关日本的地理知识点(核电站地震方面的)
日本来本土原始构成属于是火山源喷发形成的火山岛国,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是因为其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较活跃,日本每年平均有上千次地震发生,但多在5级以下。虽然日本的地理环境决定不能发展 核工业。但是日本本土由于属于火山岛所以资源非常稀缺,而发达的工业必须要有足够的能源作为支撑,然而,若日本以常规能源来发展经济,就只能大量进口石油和煤炭,这样又大大增加了工业成本,不利于经济发展,所以又要发展核工业。
㈢ 我想找初一地理下册日本的教学视频谢谢
初一地理复习提纲
第六单元 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一、 亚洲的地理位置、地形及河流
1.地理位置:
① 亚洲的半球位置: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② 亚洲的纬度位置:热带、温带和寒带。
③ 海陆位置:亚洲东临太平洋、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与欧洲相连。
④是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
⑤是面积最大的大洲。
⑥是跨纬度最厂的大洲。
2.地理分区:习惯上把亚洲分为6 个地区: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北亚。
3.地形:
① 地形特点:地势中部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状从中部向四周分流。
② 亚洲的世界之最: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 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贝加尔湖; 陆地表面最低点:死海;
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最大的群岛:马来群岛; 最大的内陆国:哈萨克斯坦;
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 最长的运河:京杭运河
二、复杂的气候
1.气候特点:
①气候复杂多样
②季风气候显著
③大陆性气候分布
第七单元——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日本:
1日本的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4个大岛、3900多个小岛组成。
2、主要城市沿海分布,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长崎等。
3、多优良港湾:海岸海曲折,多优良港湾。神户和横滨是两个最要的对外贸易港。
4、多火山地震: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所以,日本多火山、地震。
5、日本跨经纬度广将使日本的地理环境更为复杂多样。
6、日本发展经济的不利和有利条件。日本地域狭小,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国内市场狭小,产品大部分靠出口
7、“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模式。形成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和欧洲。
8、是东西方兼容文化的典型。
9、服装:和服,第一高峰:富士山
10、日本对其它国家的影响:①日本把污染严重的企业移到海外,会使其它国家的环境受到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②日本从本国利益出发,保护本国资源的意识很强,但是大量进口木材或远洋超量捕捞,将导致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严重破坏,进而导致全球生态环境失调。
4、工业分布特点及原因: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东南亚的位置,河流与城市 :
1、十字路口的位置: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尤其是马来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日本把它称为“海上生命线”。
2、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范围: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中南半岛的大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3、东南亚惟一的内陆国是老挝;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被称作“千岛之国”。
4、东南亚的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泰国、越南、缅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国;泰国是最大的橡胶生产国;菲律宾是最大的蕉麻和椰子生产国;马来西亚是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印度自然环境特征:
1、世界第二人口大国。
2、印度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经济作物黄麻,棉花。
3、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中部是恒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
4、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印度自推行“绿色革命”以来的结果。
5、加尔各答是印度最大的麻纺织中心,孟买是最大的棉纺织中心,首都是新德里。
6、气候: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高温,一年分为明显的旱季和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多,为雨季。每年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干旱少雨,为旱季。印度水旱灾害频繁。
俄罗斯的位置、资源、工业和交通运输业:
1、位置:俄罗斯纬度较高,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
2第一长河是伏尔加河
3、气候: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由于纬度高,冬季漫长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温暖。
4、资源:俄罗斯自然资源种类丰齐全,储量丰富。主要矿产地有:库尔斯克铁矿、第二巴库油田、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矿。
2、工业:重工业发达,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四大工业区:①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工业区;②以圣彼得堡为中心的工业区;③乌拉尔工业区;④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3、交通运输:主要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亚欧大陆桥)。
亚欧大陆桥为什么沿南部山修建?
①南部山区有丰富的矿场资源。
②俄罗斯北部山区纬度高,终年寒冷,气温低,有很深的冻土层,而在冻土层上修建铁路难度大,而且安全系数较低。
4、主要城市:莫斯科(首都,最大城市),圣彼得堡(第二大城市)、摩尔曼斯克(终年不冻港)、符拉迪活斯托克(海参崴)、伏尔加格勒(伏尔加河河港)。
第八章——东半球的其它国家和地区
中东地区成为长期热点问题的原因:
1、重要的地理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
2、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中东的石油,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
①运向日本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②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汉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③运向西欧、美国
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3、匮泛的水资源:中东地处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和内部,终年炎热干燥,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
4、文化差异: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
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中东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它宗教。麦加是伊斯兰教的圣城。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把耶路撒冷看作圣城。
欧洲西部:
1.这里大多都是发达国家。
2.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有27个成员国。
3.欧洲西部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欧洲西部的人们称牧草是“绿色金子”。荷兰、丹麦是世界上著名的乳畜大国。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非洲是黑种人的故乡
2.非洲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
3.单一商品经济
4.非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
5.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澳大利亚:
1国徽上有袋鼠和鸸鹋(特有动物:袋鼠、鸸鹋、树袋熊、鸭嘴兽)
2.“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3.澳大利亚是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美国:
1.美国是个移民国家。印第安人是美国的土著居民。
2.在旧金山、纽约和洛杉矶有“唐人街”。
3.五大湖(五大淡水湖,从大到小): 苏必利尔湖、休伦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安大略湖。最大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4.美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美国农业生产的各个过程和环节都实现了机械化和专业化。
5. 在美国,被称为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是位于旧金山东南部的“硅谷”。
6.五大淡水湖中,全部位于美国境内的湖泊是密歇根湖.其他四个湖泊是美国与加拿大共有的。
巴西:
1. 巴西是拉丁美洲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首都是巴西利亚。最大城市圣保罗。
2. 拉丁美洲是一个有大量混血种人的社会。(民族大熔炉的缩影)
3. 农业是巴西重要的国民经济的基础部门。
4. 亚马逊流域的热带雨林的作用:调节气候、为全球提供新鲜空气、涵养水源、保护淡水资源、保护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维护生物的多样性等。
5. 目前世界最大的水电站是伊泰普水电站。由巴西和巴拉圭合建。
6.巴西最大的铁矿是伊拉比塔铁矿。
极地地区:
1. 南极有企鹅,北极有北极熊。
2. 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区,有“冰雪高原”之称。
① 被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包围。
② 在南极看地球是顺时针的。
③ 气候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④ 南极的暖季:每年的11月到次年的3月
⑤ 乔治王岛的长城站、南极大陆上的中山站
⑥ 1959年12月,12个国家签订了《南极条约》。我国1983年正式加入。
㈣ 日本地理知识概括有哪些
日本地理位置:
日本地处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西隔东海、黄海、朝鲜海峡、日本海,与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相望,西南部的九州长崎与中国上海市仅相距460海里。全国由本州、四国、九州和北海道4个大岛及6800多个小岛组成,是一个从东北向西南延伸的弧形岛国。
日本属于东9时区,东京时间比北京时间早1小时。北纬约20度-46度,面积372,000kmm,南北长2,500km,由许多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日本主要的岛屿是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岛。
日本国土约四分之三是山地与丘陵、缺少平地、使农业用地、城市用地的利用受到限制,在这狭窄的平地上生活着1亿3千万人。
日本的总面积为:377,835平方公里,其中土地面积37万多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091平方公里,领海面积310000平方公里。日本是世界上填海造陆最多的国家,填海造陆的面积多达1600平方公里。
1.行政区划:
日本全国分为47个一级行政区:一都(东京都)、一道(北海道)、二府(大阪府、京都府)、四十三县。部份市因人口较多,在当地影响较大,而被指定为政令指定都市、中核市、特例市。都道府县下的行政区划为市町村,此外还有郡、支厅、区、特别区等行政单位。
2.主要城市:
日本的首都是东京,东京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圈。日本的皇居、国会议事堂、内阁、最高裁判所、各省厅、各国驻日大使馆、大企业的本部、日本银行、证券公司、百货商店、报社及电视台都集中在东京。目前在东京特别区内和东京周边已经形成了众多副都心。
3.河流和平原:
日本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向东西两侧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于日本东西狭窄,加之山势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风季节,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为此,日本修筑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库,用于防洪。河水广泛用于生活用水、农业和工业用水、水力发电。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关东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
4.海岸线和海洋: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
(4)日本地理知识点视頻扩展阅读
多火山多地震的国度:
日本的国土约有四分之三为山体所覆盖。本州中部地区被称为“日本屋脊”,许多山脉的海拔超过3,000米。
位于山梨县和静冈县的交界处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日本海拔最高的山。山梨县境内的北岳,海拔3,193米,是日本的第二大高峰。位于长野县和岐阜县境内的奥穗高岳海拔3,190米,横跨山梨县及静冈县的间之岳海拔同为3,190米,并列成为第三高峰。
由于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日本从最北端到最南端有多个火山区—通常认为有7个。在所有的火山中,约有110座为活火山。尽管日本仅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00,但在全球1,500座左右的活火山中,日本几乎占了1/10。
尽管火山会因其大规模的喷发而造成巨大的危害,但同时也创造出大量的旅游资源。例如,日光、箱根和伊豆半岛等一系列旅游胜地便以其温泉和诱人的火山美景而闻名遐尔。
日本群岛下面的地壳极不稳定,蕴涵着极其丰富的能量。因此,日本也是最易遭受地震灾害的国家之一。以日本的建筑行业为首的各行各业,也纷纷在减震避灾材料上大花心思,以求达到预防灾难或者减小灾难危害的目的。
参考资料网络——日本地理
㈤ 有关日本名称由来,地理位置,文化习俗的视频
日本国名由来:
日本原来并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话中,专日本人称其为“八属大洲”“八大岛国”等。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相传在七世纪初,日本的圣德太子在致隋炀帝的国书中写道:“日出处太子致日落处太子”,这就是日本国名的雏形。直到七世纪后半叶,日本遣唐史将其国名改为“日本”,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其后沿用,成为日本的正式国名。《新唐书·日本传》中有记载:咸亨元年(670年),倭国遣使入唐,此时倭国已“稍习夏言,恶倭名,更号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为名。”此外,在汉语中,“扶桑”“东瀛”也是日本国名的别称。
㈥ 关于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选哪个,为什么
关于复日本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制正确的是()
A、位于北海道的关东平原是其最大的平原 B、处于两大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气候四季分明,很少受到台风侵袭 D、富士山海拔3776米,山顶白雪皑皑,终年不融化
解答:解:A、关东平原是 ri 本最大的平原,位于本州岛,故A不正确;
B、ri 本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故B正确;
C、夏秋时节,ri 本西部和南部常遭受台风袭击,往往引发灾害,故C不正确;
D、富士山海拔3776 米,是 ri 本最高的山峰,山顶常年积雪,故D正确.
故选:BD.
㈦ 地理七年级下日本知识点
7下地理日本知识点(一)
日本群岛位于北太平洋西侧,是太平洋西缘一系列弧形岛屿的一部分。包括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附近3000多小岛(包括无人岛)组成。
日本群岛
日本群岛位于西太平洋隔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属日该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的1000多个小岛组成,海岸曲折,多良港。
(一)多山的地形包括山地和丘陵的山区,占日本面积的3/4.只有沿海零星分布着一些小平原。本州东南部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在山地中分布着许多活火山,号称“圣岳”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也是一座活火山,为日本第一高峰。山顶白雪皑皑,山坡林木茂密,风景秀丽,是游览胜地。日本多地震海啸。
日本矿产贫乏,只有硫磺储量较多,但森林和水力资源十分丰富。土地资源不多,地狭人稠。
(二)海洋性季风气候岛国各地距海都很近,深得海洋的调节。日本与亚洲大陆相比,季风气候的海洋性特征十分明显,气温年较差比同纬度的大陆各地为小,降水则较多。盛行东南风的夏季,太平洋一侧雨水尤多;盛行西北风的冬季,日本海沿岸大雪纷飞。6—7月有梅雨天气,夏秋之交常受台风侵袭。
(三)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日本是发达的、西方式的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和中国,占世界第三位。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机械、电子、化学、纺织等。汽车、船舶和电子产品等都居世界前列。日本工业的特点是现代化程度高,对外依赖性大,分布偏于“三湾一海”(东京湾、伊势湾、大阪湾、濑户内海)地区。日本是典型的加工贸易国,能源和原材料基本上依靠进口,很大一部分的产品则需要出口。京滨区(东京—横滨)、阪神区(大阪—神户)、名古屋和北九州,是日本的四大临海工业区。近年来,电子等新兴工业,因原料和成品都较轻便易运,但需要洁净的环境,所以有向九州、本州北部和北海道扩展的趋势,并把九州岛建立为“硅岛”,成为日本新兴的电子工业基地。
日本农业以水稻为主。渔业居世界前列。北海道附近海域有寒暖流交汇,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
总结:东京是日本首都和海、陆、空交通枢纽和经济、文化中心。大阪是重要海港和日本第二大城市。横滨是重要港口和重工业中心,第三大城市。
7下地理日本知识点(二)
由于海底地壳隆起、海面上升,日本列岛最终形成。日本列岛南北两端,均由大陆架和大陆断续相连。也就是说,当时的“日本”还不是“列岛”。
日本群岛位于亚洲东部边缘,在北纬31°~46°之间,由北海道、本州、四国和九州四个大岛及附近3,900多个小岛组成,呈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岛。在第四纪时,由于日本海和台湾海峡的沉降而形成今日的弧形列岛。日本全部面积为37.7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大岛为36万平方公里。日本群岛的地理位置,是形成日本这个自然综合体的前提。
地形
日本群岛在水平地形上的特点是:岛势狭长,海岸曲折,海湾众多,因而群岛的任何地方离海岸都在100公里以内。日本地表崎岖多山,平原面积狭小,山地和丘陵在群岛的地形中最占优势,据统计,日本国有7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其中纯山地即占全国土地的60%.山地的走向和排列多与海岸平行,分内外两带,内带位于日本海一侧,主要包括奥羽、越后、飞驒等较大山脉;外带位于太平洋一侧,主要包括北上、阿武隈、关东、木曾、纪伊、四国、九州等山脉。日本群岛的平原和低山仅占日本面积的13%,临近东京湾的关东平原是本国最大的平原,面积1.6万平方公里,海拔仅50米,其前身为东京湾的海底,如今是日本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此外,还有名古屋附近的浓尾平原,大阪、京都一带的畿内平原等。
地震带
日本群岛是属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一环,素以多火山地震著称于世。全境火山可分为8列,即千岛火山脉、那须火山脉、鸟海火山脉、富士火山脉、乘鞍火山脉、白山火山脉、阿苏火山脉和雾岛火山脉。其中雾岛火山脉从九州南部向西南延至琉球群岛,并与台北大屯火山遥相连系。圆锥形的火山是日本最普遍、最重要的一种型式,富士山是其典型代表,此山原是一座活火山,已有百余年未见活动,山顶积雪、四时不化,有日本阿尔卑斯之称。此外还有盾状火山,但不如圆锥状普遍,海拔1,592米的阿苏山,即是一座典型的盾状活火山,火山口至今还常喷出大量的烟气和火山灰。日本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带分为两列,日本海沿岸的称内侧地震带,太平洋沿岸的称外侧地震带。大地震多发生在外侧地震带,危害性最大的地震区是在大阪、名古屋和东京附近一带地区。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引起海啸,死伤17万多人。
总结:在亚洲大陆的东部边缘,经过激烈的地壳变动,呈弧状南北走向的日本列岛的基本构架开始形成,并在更新世几经变化,而引起这种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冰川的消长。
7下地理日本知识点(三)
温带是冷暖气流相互角逐的地区,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非周期变化都很显著。尤其是北半球温带地区的大陆面积宽广,地形复杂,气候类型更多。
气候
日本群岛属温和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丰沛。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除本州北部和北海道低于0℃外,其余均在0℃以上;最热月出现在八月,在海洋气团的影响下比较凉爽,平均气温大部分地区在20℃以上。雨量丰富,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间;以日本海沿岸和南部沿海最多,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最高可达3,000毫米以上;濑户内海沿岸和北海道北部、中部降水较少,但也有700~900毫米。群岛降水不但丰富,而且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但每年有两次高峰,一在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为梅雨期;另一次在九月,为热带气旋雨。此外,在日本海沿岸冬雨较多,而太平洋沿岸则夏季多雨。
河流
日本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瀑布,水利资源丰富。降水较多,河水丰富,有较多的河水供工农业生产使用;同时,由于地形崎岖多山,富水力资源,水能蕴藏量达5,000多万千瓦,这对于矿物燃料资源贫乏的日本来说,意义重大。但日本多数河流的航运价值不大。
自然植物
自然植物种类丰富,森林面积很大,热带性植物较多,且与温带性植物混生,还有许多固有植物,这也是日本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特征。由于日本地貌、气候、土壤复杂,在第三纪中新世以前日本与亚洲大陆相连,使日本有可能拥有亚洲大陆的一切植物种属;再加上日本没有受到冰河之灾,较好地保存了古代的植物种属,因而日本列岛植物种类丰富,约有1,000个属,5,500多个种。日本植物中还有很多特有种,在北海道和奥羽地方还有热带性植物与温带性植物混生的现象,例如在北海道就杂有热带性的桂树和花椒树。日本森林面积的比重很大,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68%.温带针叶林有松、杉和落叶松;温带落叶阔叶林中主要有栎属、山毛榉属、槭、栗、公孙树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为山茶树、樟科、棕榈科等;南部多樱树。
总结: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因而除大陆西部沿海受寒流影响外,夏温十分炎热,下沉气流不利兴云致雨,所以气候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温和湿润。
㈧ 日本地理有关知识
日本的地理和历史
本自然环境
由于褶皱和断层作用剧烈,加之外力作用的长期侵蚀切割,地形显得十分破碎,海岸曲折多港湾。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76%。北海道和本州北部的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四国和本州南部的山脉成东西走向,两者相汇于本州中部,称“中央山结“,为全国地势最高地区,其中有著名的富士山。
富士山海拔3776米,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最高峰。富士山最近一次爆发发生在1707年,现在仍有喷气现象,其山体呈标准圆锥形,山顶终年积雪,有温泉、瀑布,北有富士五湖,风景优美,日本人称之为“圣岳”。
平原仅占全国面积24%,大多零星分布在大河的下游和沿海地区。全国最大而著名的平原是东京附近的关东平原,面积15770平方千米;其次是名古屋附近的浓尾平原,大阪、京都附近的畿内平原等。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带,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全境有火山200多座,其中活火山占1/3。地震频繁,全国平均每天发生约四次,有“地震国”之称。1923年9月1日的关东大地震,震毁东京房屋的73%和横滨房屋的96%,死亡达15万人。和火山活动有关的是全国温泉遍布,共有温泉约1200处。河流短小,水量充沛,水势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行。其中以信浓川最长,长367千米;以利根川流域面积最大,为16840平方千米。湖泊较多,但多为小而深的火口湖,分布于高山上,滨海则有许多深度不大的泻湖。全国最大的湖泊琵琶湖是构造湖,面积686平方千米,湖面海拔85米,最深103米。
日本群岛四周临海,除东北部海岸外,均被来自热带太平洋的暖流(黑潮)环绕,气候受到海洋的调节,形成较为温和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比大陆同纬度地区温和,降水也较丰富,年平均降水量绝大部分地区为1000-2000毫米。夏季盛行东南风,东部沿海6--7月间阴雨连绵;冬季西北风由大陆经日本海吹来 天气寒冷,北部多降雪。日本南北延伸约2400千米,各地气候的差异很大,大致北纬35度以南属季风型亚热带森林气候;本州北部及北海道属季风型温带针叶林气候;其余广大地区属季风型温带阔叶林气候。位于中部的东京,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摄氏6 度,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摄氏25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多毫米。九州南部的鹿儿岛,最冷月(l月)平均气温摄氏7度,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摄氏27度,年平均降水量达2000毫米以上。北海道的札幌,最冷月(l月)平均气温在摄氏-6度以下,最热月(8月)平均气温摄氏20度以上;根室年平均降水量为981毫米。每年8-10月间,日本西部和南部常遭台风袭击,往往造成灾害。
日本地理之最
日本最高的山峰:富士山?ヶ峰(けんがみね)(静冈?山梨,3776m)
日本最长的河流:信?川(しなのがわ)(367km)
日本最大的湖泊:琵琶湖(びわこ)(674?2)
日本最有名的旋涡潮景观:??(なると)海峡の?潮(うずしお)
日本最大的砂丘景观:浜坂砂丘(はまさかさきゅう)(鸟取)
日本最大的火山口陷落带:阿?(あそ)山(18×24km)
日本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利根川(とねがわ)(16840km2)
日本有小岛最多的公园:西海(さいかい)国立公?(中心有九十九小岛)
日本最高的喷水景观:滋??守山市(80m)
日本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小海(こうみ)?の野?山(ののべやま)?(1346m)
日本地处最高的神社:浅?(せんけん)大社奥?(おくみや)(富士山顶)
日本落差最大的瀑布:???(けごんのたき)(?木)
同一城市中高度差最大的城市:静?市(3141m)
日本最大的拱桥式大坝:?部(くろべ)ダム(富士,高186m,有效贮水量1亿4880万km3)
日本最长的吊桥:南????(みなみびさんせと)大?(香川,1723m)
日本面积最大的城镇:いわき市(福岛,1230.05km2)
日本面积最小的城镇:蕨(わらび)市(崎玉,5.09km2)
日本面积最大的村庄:十津川村(とつかわむら)(奈良,669.77km2)
日本面积最小的村庄:?殿村(うどのむら)(三重,3.11km2)
在日居住人口最多的国家:?国、朝?(67万余人)
日本人在海外居住人口最多的国家:美国(15万余人)
日本人口最多的村庄:富山(とみやま)村(?知200多人)
日本下雨最多的城镇:尾?市(おわせし)(三重,年降雨量4000mm以上)
日本晴天最多的城镇:明野(あけの)村(山梨)
日本最高的树:?由利町(ひがしゆりまち)(秋田,杉树高40m)
日本最粗的树:?根市(ひがしねし)(山形,榉树根围24m)
日本树冠最大的树:日南町(にちなんちょう)(鸟取,石槠树树冠直径25m)
日本气候
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终年均有降雨,特别是初夏和秋天雨量较多。日本的绝大部分工区属于温带,适宜水稻栽培。由于国土狭窄且南北方向延伸很长,所以南北气候完全不同。四季的特点春-树木花草同时开始披上新装。一到樱花盛开的时候。人们就切切实实地感到了春天的来临。夏-受南海海面形成的高气压的影响,闷热的晴天较多。台风7月至10月间在菲律宾近海形成,由此产生的暴风雨给日本各地带来相当大的灾害。秋-树叶开始由绿色变为红色、黄色。冬-北方吹来的季节风,造成日本海方面持续的大雪和太平洋方面持续的干燥晴天。
日本重要城市
东京:首都。位于关东平原南端,东京湾的西北岸。人口8 4 0 万,包括郊区人口为1 1 8 9 万多,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工业以印刷、橡胶制品、皮革制品、精密仪器等最发达。对外贸易多经横滨。
大阪:日本第二大城市,人口2 6 4 万。为大阪工业区的核心,以机器、化学工业为主,造船、石油化学工业也很发达。附近有卫星城1 0 余座。名古屋:人口2 0 9 万。工业发达,年产值仅次于东京和大阪。毛纺织和陶瓷工业居全国首位。
横滨:人口2 7 7 万。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东京的外港。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1 /4 。 京都:人口1 4 8 万。日本的故都和著名的文化、游览和工业城市。以出产丝织品、艺术陶瓷器及其它手工艺品著名。
神户:人口1 3 6 万。是日本最大海港之一,是大阪的外港。对外贸易额约占全国3 /1 0 。工业以造船为主。
北九州:人口1 0 6 万。扼下关海峡,由门司、八幡、小仓、若松、户(火田)等市镇合并而成,为九州北部重要的工业区和交通中心,门司有海底隧道(长3 4 9 0 米)与对岸下关相通。
横须贺:人口4 2 万。位于东京湾西南岸的三浦半岛,扼东京湾口。工业以船舰制造为主,还有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
札幌:人口为1 6 2 万。北海道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铁路枢纽。工业以食品加工和印刷为主。城西3 5 千米的小樽为其外港。
日本交通
交通运输发达,已形成了以海运为主的海陆空密切结合的现代化交通运输体系。拥有强大的船队,与世界各地有航线相通。横滨、神户、东京、大阪、北九州、名古屋是重要港口。铁路全长为46000 多千米,其中电气化高速铁路2000 千米,主要铁路干线多分布在沿海一带。全国有公路为110 多万千米。现代化高速公路4900 千米。飞机--国内航空网连结各主要城市。铁道--日本铁道全长2万7千公里(本州与北海道、四国、九州之间由桥梁或海底隧道连结),是最方便、最有效而且安全的交通手段。JR网络联结了几乎所有的城市。在大城市及游览地,私铁服务网络与JR平行或以辅助的形式运行。JR--自1872年新桥-横滨之间日本第一条铁道通车以来,114年间一直是日本铁道中心的JNR(日本国有铁道)于1987年4月衽民营化,分割为JR东日本、JR西日本等6家客运公司及货运铁道公司。新干线--以安全稳定高速大量运送旅客为目的,于1964年开始运营。现在运行有时速高达270公里的新干线,连结东京-大阪仅需2个半小时。私铁--现有132家铁道公司,与JR一起形成了全国的铁道网络系统地铁--在东京、大阪、名古屋、横滨、神户、京都、札幌、福冈、仙台九个城市有地铁运行,是城市中最为可靠便宜的交通手段。公路和汽车--公路总长约112万公里,共有汽车5860万台,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日本历史、民族和语言
日本列岛古代与亚西亚大陆联在一起,由于地核活动以及火山活动,后来与大陆脱离,大约在一万年前形成了现在的地形。 原始时代(1万年前-3世纪) 人们主要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到3世纪,水稻栽培自亚洲大陆传入日本。 古代(4-12世纪) 引时大陆文化,巩固了做为国家的基础。身分高低分明。以水稻栽培为主,开始过定居的生活。是贵族和天皇掌握权力的时代。 中世(13-19世纪) 武士代替贵族掌握政权。16世纪中叶,基督都和枪炮传入日本。自17世纪开始,除极少数国家外,与大部分国家断绝了交往。17-19世纪是非常安定的时代。 近代(19世纪-战前) 受美国逼迫恢复了国际间的交往,天皇重新掌握政权。为了赶上各国,以工业为中心,对发展产业实行了奖励政策。但是,以1929年的世界恐慌为契机,日本走上了通往军国主义的道路。 现代1945年 广岛、长崎遭到原子弹的攻击,战争宣告结束。日本乘高度经济成长的浪潮,渡过了两次石油危机,终于成长为经济大国。
中国同日本的历史交往
3--4世纪,日本成为统一的国家。古代日本同中国交往很多。十二世纪末叶,农业发达。 丝绸、陶瓷等手工业以及水陆交通运输发展迅速,并开展了对东南亚各地的海上贸易。1868年明治维新运动使日本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对外侵略,成为一个军事的、封建的帝国主义国家。1894年对中国发动了“甲午战争”,侵占了台湾和澎湖列岛。1904年进行日俄战争。1910年侵占朝鲜半岛。后来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攫取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岛屿和在中国的特权。1931年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1941年12月发动太平洋战争。1945年8月15日,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20世纪50?罚澳甏?/P> 中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1968年以后,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西欧诸国,跃居世界前列。日本已成为世界上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1972年9月29日同我国建交。
日本民族来源
关于日本人的起源,有北方、中国、南亚、南方诸岛等种种说法,至今尚未解释清楚。据说是这些民族混血形成了今天的日本人。日本列岛自1万年以前,就开始有人类居住。由日本人、阿伊努人及在日朝鲜、中国人构成。
日本语言
语言只有日语,但方言很多。东北、九州等地的方言很难懂。不过,完全可以用标准语进行沟通。文字使用汉字和假名。汉字是从中国传入的,假名(平假名和片假名)自汉字派生而来。用片假名表示的主要是外来语。
㈨ 谁能告诉我初中地理有关利比亚,日本的的知识点。
利比亚利比亚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是个经济基础比较强的国家。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卡扎菲政/权对经济主导权的垄断、对民生问题的敷衍,导致贫富差距悬殊的可怕,大部分民众生灵涂炭,国家危机持续积攒濒临爆发。随着2月中旬,示/威/游/行和反/政/府武装的宣告成立,利比亚内/战爆发,冲突不断升级。世界各国紧急撤离在利的本国公民,安理会决议在利比亚施行禁飞区,之后北约等联合军阵营连番空袭卡扎菲驻地,随着战事的升级,中东北非进入了严峻的政治动荡期。目前开来,利比亚内/战现在进入了两军胶着状态,反/政/府/军没有联合军想象地那么强悍,卡扎菲也死守着不肯放手政/权,现在战争形势虽不明朗,但未来的危机已经可以预见,首先是粮食危机,受战争影响,利比亚经济受到重创,生产、贸易停滞,随着战争的持续,粮食储备只会越发捉襟见肘;其次,核危机,由卡扎菲主动放弃“核”亲美的举动而树立起的“榜样”,在各国轰炸下轰然倒塌的现实,朝、伊更不可能放弃核研制。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此次利比亚事件,第一时间撤离我国公民,一是保障我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二是避免公民沦为军事人质。安理会禁飞令的决议投票上,中国投的是弃权票,而针对英国将向利比亚派遣军事顾问的报道,外交部的态度是:中方不赞成采取超出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任何行动。所以,我认为政/府的态度并不像楼上说的“与西方民主国家一道”,可以说,在此类事态中,政/府一向坚定自己的立场——不滩浑水,反对战争,反对干涉他国内政。首先,一旦参与战争,就是一项庞大的经费开支,而利比亚内/战没有牵涉我国太大的政/治经济利益,我们拿庞大的军费支出求什么?反战,一是出于人道主义,一是中国现在的重心仍旧是经济的发展和民生体制的完善。可以说,无论是面对台/湾/问题还是其他分/裂问题等,我国政/府一直未采取强硬手段,也是避免霸权国家以此为契机插上一脚从中渔利,而且战争一旦爆发,苦的还是战区里的国民。
这完全是霸权主义的体现,这次的事件主要由法国和英国挑起。作为急先锋的法国,凌晨最先空袭了利比亚,首先包括利比亚在内的几乎整个非洲以前都是法国和英国的殖民地,虽然现在非洲各国已经独立,但是他们在非洲还有很多的产业,利比亚扎卡非政府一直仇视西方,如果让扎卡非打败了反对派,那么容易引起非洲各国的连锁反应,各国仇视西方的派别会纷纷效仿,英法在非洲的利益将受到极大的损害,再者利比亚在地中海边,是最靠近欧洲的国家之一,英法不需要飞越其他国家领空就可以进行直接攻击,枪打出头鸟,利比亚,英法是必须打的。否则一旦非洲局势失控,英法将在没办法控制。
第一,出师有名,卡扎菲是变态独裁者加变态色魔,支持恐怖主义,国际名号极差,现在国内也反对他,他动用外国雇佣军屠杀了上万名利比亚反对者,构成本世纪以来最严重的反人类罪。对这样的国家用兵,容易博得国内民众和议会的支持。
第二,利比亚有石油,打利比亚可以得到利益。
第三,利比亚没有大国在背后支持,打了也没人出头 表面上是北约对利比亚不听劝告不停止内战的军事制裁,实际上是为了占领利比亚的丰富石油 现在有套对利比亚简单易懂的公式,欧盟+叛乱军=石油。叛乱军×欧盟=利比亚政权。利比亚政府军-石油=利比亚政权。但对于欧盟这次侵略(我对这次战争的定性为侵略)。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石油,但是侵略是不受国际支持的。如何给侵略带上一个合理合法的光环呢!就是煽动鼓动一批利比亚叛乱份子,就像中国的疆藏某些叛乱份子一样。有了合理的理由就有相应的手段!先是空中打击,导弹炸军事目标(斩首行动,就是直接炸死卡扎菲。)如果久拖不决欧盟肯定考虑集结部队开进利比亚,叛乱份子是要有经济支持的,叛乱份子的经济来源与欧盟,如果叛乱以失败而告终的话,这笔钱是没人偿还的。谁也不想做赔钱的买卖,欧盟肯定加大力度推翻卡扎菲政权。我感觉这次侵略有点类是伊拉克战争,就连战略纵深都差不多。要说单单就为了推翻独裁政府,这有点太牵强附会了,伊朗朝鲜都是独裁国家为什么不打。说一千道一万就是为了石油。每次美国没钱了都会找些借口发动战争,只有战争才能推动美国经济复苏。这次侵略完全可以参考伊拉克战争。前有车后有辙的事。回答完毕! 回答者: 酷歌神斗士 | 二级 | 2011-5-2 09:44
反对外国干预,应有利热人民自己决定国家的命运、 回答者: 轩辕名熙 | 九级 | 2011-5-2 10:35
利比亚政府是个独裁的政府,不可否认的是卡扎菲家族做过一些对人民有好处的事情,可这是源于他们的个人情绪因素,代表不了制度的威力和延续。我觉得这本来是利比亚内部的利益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可是因为有了足够西方国家动心的利益,所以西方国家来了,也许西方国家得到利益然后利比亚分裂,也许像索马里那样内战不休,而西方国家损失不大,结果整出来个利比亚盗贼。我觉得利比亚各方都没有完全掌控局面的魄力,利比亚人没有或者说不知道什么是自己的选择,因此,利比亚事件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生命掌握在自己手里 日本是一个资源缺乏的岛国,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地带,地壳变动激烈、火山地震频发,地块破碎,有火山国、地震国和断裂国之称。属于海洋性温带季风气候,多风雪,温暖多雨水热充足。海岸曲折,良港众多,近海海域水产丰富。森林资源丰富。
㈩ 日本地理知识
日本:
[读图识记]1.四大岛、日本海、濑户内海、北方四岛;2.纬度(300N—450N);3.关东平原、富士山;4.札幌、函馆、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福山、北九州
⑴ 自然地理特征
①东亚岛国,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形似一张弓,东京是搭箭的交点,似乎要射向太平洋
②面积狭小,人口稠密,人口超亿的国家
③海岸曲折,港湾优良——神户、横滨最大海港,东京是第三大港
④境内多山,平原狭小——关东平原最大
⑤火山之国,地震之邦——富士山最高,是活火山
⑥季风显著,海洋性强:与亚洲大陆同纬度地区比较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多梅雨、台风雨、秋雨;西北沿海冬季多雪。
⑦矿产贫乏,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料进口国:石油(西亚、东南亚)、煤(中国、澳大利亚)铁矿石(巴西、印度、澳大利亚)、棉花(中国、美国)
但硫磺矿较多,这是火山活动的结果
⑧森林水力丰富:国土面积小,山地为主(日本注重封山育林,森林覆盖率达68%,远大于其国土面积在世界上的比重),降水较多→河流短急,水能资源丰富。
⑵ 发达的经济
①世界经济大国---“世界经济最发达的三极之一”
②经济发展的条件
不利条件:国土(狭小)市场、矿产贫乏
有利条件:丰富的人力资源、较高的科技水平及岛国多港湾的有利条件。
③扬长避短,发展经济。对外贸易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性很大。
日本主要的对外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④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京滨、阪神、名古屋、北九州、濑户内五大工业区。(因为:沿海地形是平原,地势平坦,多港湾,适合建立大港口。在海边,原料运进和产品外运极为方便,减少了陆上运输,省时、省钱、成本低。日本矿产资源多是从太平洋航线运到日本,因此,工业多建在太平洋沿岸地区。----接近消费市场和对外贸易的海港。)
主要工业部门: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纺织
⑤工业布局趋向分散----向国土南北两端扩展
⑥农业和渔业
人多地少,采用小型农业机械,侧重于生物技术和水利的发展,单产高。
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达到基本自给、自足,多种在平原地区,但每年要进口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山丘地区多种桑树、果树和蔬菜。但蔬菜和水果仍需大量进口。苹果中红富士苹果是日本培育的优良品种。日本是一个岛国,周围海域盛产各种海产。
渔业发达,捕鱼量常居世界第一,有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
日本除在近海渔场捕鱼,还发展沿海人工养殖。发达的造船业,使日本有强大的远洋船队到远洋捕鱼,日本年捕鱼量在世界排第一位。鱼在日本人食品中占重要地位。
⑶ 主要城市
首都东京,是超千万的特大城市
科学城——筑波 宇航中心——种子岛 硅岛——九州岛
绝对全面,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