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湘西苗族地理环境

湘西苗族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26 23:06:34

Ⅰ 苗族居住地在哪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

我国苗族分布很广,主要居住在贵州全省、云南、湖南,其余分布在广西、四川等地,还有少数在广东、海南岛、湖北西南部以及散居于北京市,西藏、新鏖、内蒙古以及东北、华北、华东各省。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

(1)湘西苗族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苗族居住地区地理环境可分土山型和石山型。贵州东南部、湖南西部、广西东部等属土山型,其间虽有高山深谷,崇山峻岭,但青山绿水,木材资源丰富。有大小田坝,层层梯田沿山而上。

出产水稻、玉米、谷子、麦、薯、棉、豆、烤烟、花生、油菜、油桐等,地下埋藏着许多矿藏。清水江、都柳江、沅江、澧水等通行驳船以作水上运输,陆路黔东南及广西东部取肩挑,湘西取背背方式为主。

石山型是高寒山区,贵州西北部、滇东北、桂北等属此类型。这些地区水源缺乏,石头遍布,石多土少田更少,种植玉米、土豆、荞麦等农作物。运输主要是背背和马驮。不论土山型或石山型地区,现在乡乡基本都通车。

Ⅱ 湘西的地理环境是什么样的为什么那么多土匪

多山 交通不便 与外界隔绝 所以土匪便于藏匿 不过现在都开发了 凤凰古城

Ⅲ 苗族的文化与地理位置的关系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散布在世界各地,主要分布于中国的黔、湘、鄂、川、滇、桂、琼等省区,以及东南亚的老挝、越南、泰国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苗族口碑资料,苗族先民最先居住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其祖先是蚩尤,“三苗”时代又迁移至江汉平原,后又因战争等原因,逐渐向南、向西大迁徙,进入西南山区和云贵高原。自明、清以后,有一部分苗族移居东南亚各国,近代又从这些地方远徙欧美 。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分湘西、黔东和川黔滇三大方言。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
在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中,中国苗族总人口为9426007人,人口在少数民族中居第四位
语言
苗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5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少数民族语言调查第二工作队经过实地考察,对各地苗语的构词大致相同,而语音不同的特点进行科学研究后,将苗语划分为三大方言,即:湘西方言,黔东方言,川黔滇方言(又称东部言,中部方言,西部方言),和七个次方言,十八种土语[8] 。
湘西方言(东部方言)主要通行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北的松桃苗族自治县,湖北的恩施、宣恩、来凤、鹤峰和重庆的秀山、酉阳、彭水等县,分5种土语;
黔东方言(中部方言)主要通行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湖南的靖州、会同等县,贵州安顺地区和黔西南、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部分苗族中,分5种土语;川黔滇方言(西部方言)主要通行于贵州中部、西部、南部、北部和川南以及云南全省,分8种土语;
此外,还有部分苗族操汉语、侗语、瑶语、布依语、壮语等其他民族语言。苗语的方言、次方言和土语尽管存在着一些差异,但相通部分仍占60%以上。
文字
传说苗族古代曾有文字,与汉字可能同源,后来失传,这些传说如今已难以考证。20世纪初,一些苗族知识分子为发展苗族文化教育,创制了一些方言文字,如湘西石板塘创制的方块苗文、石启贵创制的速记苗文,贵州松桃龙绍华运用国际音标编制的苗文课本,等等。一些外国传教士为了传教的需要也创制了一些苗文。但是这些苗文因种种条件的限制,未能在苗族群众中推行。
《苗族古歌》记载了苗族先民因逃避战争与民族文化迁徙秘密等易暴露于敌人,不得不将文字焚烧,抹去,当仅有的那些为数不多的知识分子去世后,文字也随之丢失,留下的只有那写在衣服上的文字。20世纪50年代后期苗族又开始创制了拉丁化拼音文字。现今大部分人通用汉文。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群众喜爱的芦笙舞,技艺很高。
在黔西北威宁石门坎地区传教的英国人坡拉德同苗、汉族知识分子杨雅各、张武、李斯提文等人配合使用部分拉丁文字母和一些记单符号,以石门坎苗族的语音为标准音,创造了一个拼音文字,称为“坡拉丁文字母苗文”(俗称“老苗文”),用以翻译基督教圣经,编写课本,记录苗族民间故事、诗歌以及记事等。40年代,操川黔滇方言东北次方言的部分苗族迁徙并定居在今洗鸭河乡新池村,将“坡拉字母苗文”传入紫云,现仍在通用,而且新池小学用该文字及汉文字进行双语教学。50年代,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培养了大批包括苗族学者在内的语言学家,对全国苗族语言进行了普查研究,改革了“老苗文”,创制了东部、西部、中部三种方言的拉丁拼音苗文。但由于苗族内部支系复杂,语言差异很大,极难统一 。
此外东南亚苗族使用法国传教士发明的一种拉丁拼音苗文,后来逐渐发展为“国际苗文”。

宗教信仰
苗族很早就有自己的宗教信仰。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不同地区苗族的宗教信仰有所不同。有的苗族地区由于交通闭塞,苗族信仰原始宗教;还有少数苗族地区,如威宁、石门坎和湘西沅陵等地在近代由于受外国传教士的影响,有改信天主教和基督教的。但总的来看,多数苗族群众信仰的仍是本民族长期形成的原始宗教,它包括自然崇拜、图腾崇拜、鬼神崇拜、祖先崇拜

Ⅳ 苗族的地理环境..

苗族多分布在湘西、鄂西、广西、贵州、云南等地,该地区位于我国中南、西南部,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地形以丘陵为主,多山,河流较多。但交通闭塞,经济相对落后。

Ⅳ 沈从文湘西小说中描写湘西地理环境的部分

田园牧歌诗情画意的湘西世界
《边城》是沈从文一部优秀的中篇小说,作者创作时曾告给读者:“我准备创作一点纯粹的诗,与生活不相粘附的诗。情感上积压下来的一点东西,家庭生活并不能完全中和它、消耗它,我需要一点传奇,一种不朽的痛苦经验,一分从我‘过去’负责所必然发生的悲剧.换言之,既完美爱情生活并不能调整我的生命,还要用一种温柔的笔调来写爱情,写那种和我目前生活完全相反,然而与我过去感情十分相近的牧歌,方可望使生命得到平衡[4]。”显而易见,作者的缘由,是出于“不朽的痛苦经验”,是对于过去甜美生活的痛苦回忆。
《边城》用人性描绘了一个瑰丽而温馨的“边城”世界,一个充满“爱”与“美”的天国。在这里,人性皆真,人性皆美,这里人人勤劳,为他人作奉献,如老船夫忠于职守,对过河人分文不收,即使硬给他也要退回去,实在难却的则买了烟茶再招待过往的乡亲。这里虽有贫贱之分,富人却乐施好善,如掌水码头船总顺顺不因家境富实而盛气凌人,能够常常体恤穷人,送给老船夫鸭、粽子等;老船夫死后,他资助并组织安排以料理丧事。这里未经商业文化的侵染,商人好义远利,如屠户见老船夫前来买肉,特意切一块好肉给他,执意不收老人的钱。杨马兵、翠翠、天保、傩送、商客、妓女、船工,各式人等均待人以诚,表现出仁厚、纯朴的原始民风。加上美丽的自然环境,青山绿水,往来的船只,弯弯的山路,吊脚楼支撑的茶峒小镇,俨然是如诗如画的世外桃源。
《边城》中,翠翠是沈从文倾注了“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沈从文在《老伴》、《水云》等文章中说过,翠翠是由“绒线铺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三个原型“合成”的。是经过作者乡恋情结与怀旧思想孕育起来的一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翠翠的出身具有传奇性,是其父母圣洁爱情的结晶。她的母亲即老船夫的女儿与茶峒一位军人热恋并且怀孕,军人既不能违背老船夫女儿的意愿与之远走高飞,又不能回军队有损军队的名誉,便服毒以身殉情;船夫女儿疼爱腹中胎儿,待生下翠翠后去饮冷水致死,追随情人而去。翠翠来到人间,便是爱的天使爱的精灵。她爷爷把她领大,一老一小相依为命。“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一只小兽物。”“边城”的风、日、山、水,使她出落成为一个眉目清秀、聪慧温柔,且带有几分矜持、几分娇气的少女。她既是人的至性---爱情的女儿,又是大自然孕育与教化的女儿。在她身上“天人合一”,她是美的精灵与化身。
老船夫是“善”的化身,沈从文同样是把他放在“爱”与“美”的人性天国进行刻画的。
他是边城世界里的公仆,五十年如一日,在溪水中为往来过客摆渡,把它看成是自己的天职,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他为别人活着,从不计较个人得失,靠公家发给的三斗米、七百钱维持祖孙二人的清贫生活。他质朴憨厚,侠义心肠,不仅拒收过客的钱财,而且慷慨大方、善待乡亲,有时在渡口遇到熟人,常请到家中喝酒,有时在城里别人想尝他的酒,他就把酒葫芦递上让人喝个够,因此他颇受众乡亲的尊重。他“一到河街上,且一定有许多铺子上商人送他粽子与其它东西,作为对这个忠于职守的划船人一点“敬意”。
《长河》以沅水上游码头吕家坪作为故事发生的地点。沈从文依然以激情淋漓的笔触,描写吕家坪的人性美与风俗美,他一开篇就介绍当地橘子“只许吃不肯卖”的纯朴风俗,尤其对吕家坪的橘林秋色、农家摘果、行人摆渡、船拢码头等乡土风俗风情,描写得绚丽多彩,诗意盎然,颇具乡土气息,从人性美的表现看,塍长顺与夭夭身上,依然保留着老船夫与翠翠的影子,作者通过这两个主要人物,表现着湘西自古不变的“常”,即人性永恒的美。
《三三》里的三三与翠翠、夭夭一样,天真、单纯、乖巧、活泼,有着湘西少女特有的纯情天性,她生活的环境也与翠翠、夭夭生活的环境一样,毫无世俗的侵染,堡子里比屋连墙、山明水秀、嘉树成荫、池水澄澈,鱼戏其间,犹如浮在透明的空气里,谁想吃鱼了,谁都可以拿个钓竿去钓,愿意钓多少就钓多少,末了,钓鱼人总是把钓到的大鱼送两条给住在池塘门前的主人,而三三也在这个世外桃源般的仙境里,换几回新衣,过几回节,看几回狮子龙灯,慢慢地就长大了。

Ⅵ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理环境

湘西州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北, 酉水中游和武陵山脉中部。其地域范围为东经109°10′~110°22.5′,北纬27°44.5′~29°38′之间。东邻贵州省铜仁市,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接怀化市麻阳县,西连怀化市沅陵县,北抵张家界市。东西宽约170公里,南北长约240公里。全州国土面积15462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556平方公里。占湖南省总面积的7.3%。
武陵山脉自西向东坐落在湘西州境内,系云贵高原东缘武陵山脉东北部,西骑云贵高原,北邻鄂西山地,东南以雪峰山为屏。
湘西州境,地处云贵高原北东侧与鄂西山地南西端之结合部,武陵山脉由北东向南西斜贯全境,地势南东低、北西高,属中国由西向东逐步降低第二阶梯之东缘。西部与云贵高原相连,北部与鄂西山地交颈,东南以雪峰山为屏障,武陵山脉蜿蜒于境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800~200米,西北边境龙山县的大灵山海拔1736.5米,为州内最高点;泸溪县上堡乡大龙溪出口河床海拔97.1米,为州内最低点。
湘西州西南石灰岩分布极广,岩溶发育充分,多溶洞、伏流;西北石英砂岩密布,因地壳作用形成小片峰,以花垣排吾乡周围最为典型。东西部为低山丘陵区,平均海拨200~500米,溪河纵横其间,两岸多冲积平原。地貌形态的总体轮廓是一个以山原山地为主,兼有丘陵和小平原,并向北西突出的弧形山区地貌。 2015年,全州生产总值为512亿元,增长9.2%(不含新增卷烟易地生产指标生产总值为497.2亿元,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73.4亿元,增长6.5%(不含新增卷烟易地生产指标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58.6亿元,增长4.5%);第三产业增加值262.9亿元,增长12.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9488元,增长8.4%。
2015年,全州三次产业结构为14.8∶33.9∶51.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7.7%。第一、二、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6%、25.3%和69.1%。 2015年,农业增加值58亿元,增长4%;林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3.6%;牧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3%;渔业增加值1.4亿元,增长4%。
2015年,全州粮食播种面积182.59千公顷,增长0.9%;棉花种植面积0.19千公顷,下降5%;油料种植面积60.88千公顷,与去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62.23千公顷,增长0.4%。
2015年,全州粮食总产量85.4万吨,增长1.3%;蔬菜产量78.2万吨,增长3.3%;油料产量9.05万吨,增长0.5%;茶叶产量0.27万吨,增长28.96%;猪肉产量7.7万吨,下降3.5 %;水产品产量2.18万吨,增长1.5%。烤烟产量3.2万吨,增长24.2%。
2015年,全州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分别达2146个、652家,拥有家庭农场6000多户、规模养殖户2400多户,实现农村土地流转24.3万亩。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万人,农网改造累计完1596个村,改造率达86.7%,完成农村公路硬化1315公里。
2015年,全州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980公顷;增长1.19%;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80公顷;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18万处,投入资金10.78亿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315万立方米。 2015年,全州工业增加值为141.6亿元,增长7.6%(不含新增卷烟易地生产指标工业增加值126.9亿元,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93.1亿元,增长8.1%(不含新增卷烟易地生产指标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3亿元,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增长45.7%,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2.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0.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6.9%,比上年下降15.4个百分点。非公有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4%。
2015年,全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7.1亿元,下降14.6%。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实现利润0.2亿元,增长27.8%;集体企业实现利润77万元,下降172.8%;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6.5亿元,下降17.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实现利润0.1亿元,增长176.7%;其他内资企业实现利润0.3亿元,增长12.8%。规模以上工业大类行业中,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是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实现利润1.5亿元、1.3亿元、1.2亿元、0.6亿元和0.5亿元。
2015年,全州建筑业增加值32.2亿元,增长2%。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46亿元,增长0.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38.7万平方米,增长6.3%;房屋竣工面积119.4万平方米,增长1.5%。 2015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371亿元,增长19.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249.1亿元,增长24.7%;非国有投资121.9亿元,增长10.3%。民间投资114.2亿元,增长9.8%,占全部投资的比重为30.8%。分投资方向看,民生投资54.2亿元,增长24.8%;生态投资23.3亿元,增长80.8%;基础设施投资170.5亿元,增长25.9%;高新技术产业投资12.7亿元,下降13.5%;技改投资65.6亿元,增长25%;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47亿元,增长17.1%。
2015年,全州施工项目801个,比上年增加48个,增长6.4%。其中,新开工项目479个,增加66个,增长16%;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171.4亿元,增长27.7%。州庆重点项目开工建设184个,累计完成投资325亿元。
2015年,全州房地产开发投资54.1亿元,增长30.3%;其中住宅投资38.9亿元,增长34.7%。商品房销售面积161.2万平方米,增长30.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3.3万平方米,增长39.6%。商品房销售额46.9亿元,增长18.6%;其中住宅销售额39.8亿元,增长34.1%。
2015年,全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1亿元,增长10%。分经营地看,城镇零售额166.4亿元,增长12.8%;乡村零售额37亿元,增长12.8%。分行业看,批发业14.1亿元,增长18.3%;零售业158.1亿元,增长12.3%;住宿业5.8亿元,增长9.3%;餐饮业25.5亿元,增长13.6%。
2015年,全州限额以上法人商品零售额46.8亿元,增长15.3%。分商品类别看,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15.6%,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1.1%,日用品类增长14%,书报杂志类增长21.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8%,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9%,机电产品及设备类增长21.8%,汽车类增长19.9%。
2015年,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0.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96.3%,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94.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100.4%。
2015年,全州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16亿美元,下降50.3%。其中出口1.08亿美元,下降52.6%;进口0.08亿美元,增长56.2%。实际利用外资1200万美元,下降48.4%。全州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201.6亿元,增长22.4%,新引进投资过亿元重大项目26个,合同引资792.4亿元。
2015年,全州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362.4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16.97亿元,分别增长19.6%和24.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40.4万人次,旅游创汇收入5769万美元。

Ⅶ 湘西苗族风俗习惯的研究

苗族,现有人口739.8万人。除贵州、云南、湖南西部有较大的苗族聚居区外,广西、四川、海南及湖北地区也有分布。

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1956年制定了苗文的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方案。
苗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也有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苗族主要从事农业,兼营油茶、油桐、漆树等经济林木业。
相传,苗族起源于5000多年前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九黎”部落,后迁徙至长江中下游,形成三苗(三苗:古族名)部落。在漫长的岁月中,苗族迁徙的足迹不仅遍布南中国的山山水水,而且漂洋过境,走向异域。如今越南、泰国、老挝以及欧洲、美洲等国家和地区,都有苗族人在生活。
苗族地区盛产木材,因此,过去的房屋多为木结构。建筑在山区的吊脚楼,一般分为两层,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或堆放杂物。
苗族服饰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后汉书》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族服装之最。较有代表性的传统"盛装",仅插在发髻上的头饰就有几十种。
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男子的装束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苗族分布区域广阔,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因此农作物品种和人们的饮食习惯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说,苗族以大米、小麦、包谷等为主食。苗族喜食酸味,制作的酸食有酸辣椒、酸菜、酸汤、酸汤鱼等。苗族还常以酒示敬,以酒传情,不同时间、地点,不同的对象,饮酒的礼俗也有所不同,如拦路酒、进门酒、双杯酒、交杯酒,不一而足,体现了苗族人民丰富多彩的酒文化。
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等,其中以过苗年最为隆重。苗年相当于汉族的春节,一般在秋后举行。节日早晨,人们将做好的美味佳肴摆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在牛鼻子上抹酒以示对其辛苦劳作一年的酬谢。盛装的青年
男女跳起踩堂舞。入夜,村寨中响起铜鼓声,外村寨的男青年手提马灯,吹着芦笙、笛子来到村寨附近“游方”(即男女青年的社交恋爱活动),村村寨寨歌声不断。
龙舟节是每年农历五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此时万人盛装,云集江边,参加龙舟出发前的献祭活动。比赛开始,几十条龙舟破浪前进,两岸锣鼓、礼炮齐鸣,观众呐喊惊天动地。岸上还举行对歌、跳芦笙舞等活动。入夜,余兴未尽,青年男女相聚对歌,倾诉真情。
苗族人民能歌善舞。苗族的“飞歌”高亢嘹亮,极富感染力;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铜鼓舞等,以芦笙舞最为普遍。芦笙舞在正月十五、三月三、重阳节等节日及建房、丰收、迎亲等日子里跳,舞姿多重下肢变化。民间群众性芦笙舞一般由二至五名男子吹芦笙领舞,其他人围一圆圈踏乐而舞,场面壮观、气氛热烈。竞赛性的芦笙舞一般在节日或集会上由少数技巧较高的男女表演,一般二至四人,动作有大蹲、屈身乃至仰卧、倒立等高难动作,很受群众欢迎。

Ⅷ 湖南湘西经济开发区的地理环境

2016年湘西经开区共有公办高校1所;公办高等中学1所;公办小学3所;公办幼儿园1所。
高等院校: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高等中学:湘西自治州民族中学湘西经开区分校(在建)
小学: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湘西经开区分校(在建)、湘西经开区实验小学(在建)、湘西经开区湾溪小学
幼儿园:湘西自治州幼儿园湘西经开区分园(在建) 苗族银饰:苗族人佩带银饰有四种作用:一是便于迁徙时“人走家随”;二是“避邪”;三是身体健康状况的“睛雨表”;四是装饰打扮自己。苗族银饰种类繁多,但从佩戴部位上划分,大体可分为头饰、胸饰、背饰三大类。头饰有银帽、银盆、凤冠、苏山、髻簪、耳环、项圈等;胸饰有胸链、针筒、围腰,外加戒指、手圈及披肩、腰带等。
苗族婚俗:凤凰苗族地区婚姻自主程度较高,各地苗族青年都有以择偶为主要目的的传统的自由社交活动形式。湘西叫做“赶边边场”或“会姑娘”,黔东南苗族则称为“游方”,广西融水叫“坐妹”或“走寨”,黔西北称为“踩月亮”,黔中及一些西部苗族称为“跳花”、“跳场”等等。
爬刀梯:爬刀梯是苗族还傩愿祭祀仪式中庄严神圣的程序之一,充分表现苗族人民祭祀祖先时心灵的虔诚和苗族人民向祖先祈祷时感情的真挚,具有十分神秘的苗族巫文化色彩。
踩火犁:踩火犁,同爬刀梯一样,原来都是苗族还傩愿过程中向祖先表明心迹,祈求保佑的祭祀活动,因其惊险刺激且自成体系,久而久之便逐渐从祭祀活动中剥离出来,形成苗族独特的高难度的传统表演艺术。
拦门酒:拦门酒是苗家老的一种习俗,一些地方直呼“识友酒”。相传古时候苗族的祖先生活在平原、湖滨,生活幸福。后历尽峰烟,被迫迁徙至深山老林间。无情的岁月养成了苗家人豪爽狂放、爱憎分明的个性,但凡有人来访,入门前主人以酒一碗敬之。饮者为友,就会受到苗家人的热情款待。时代变迁,如今的拦门酒已成苗家欢迎贵客光临的一种礼节。 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向顺荣;
党工委副书记:陈文君;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再贵;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吉凤投资公司总经理:向鸿鹄;
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伍郁文;
党工委委员、纪工委书记:覃水来。

Ⅸ 湘西苗族建筑风格急求,要详细

苗族是一个古老而又多姿多彩的民族,自称“木”“蒙”、“达木”、“达吉”。他称有几种情况,一是以服饰颜色而称“红苗”、“花苗”、“白苗”、“黑苗”等;二是以住地或种植的作物而称“高地苗”、“八寨苗”、“栽姜苗”等;三是旧时代统治者对他们的侮称,如“生苗”、“熟苗”、“麻布苗”等。新中国成立后统称“苗族”。广西的苗族占全国苗族人口5.5%,占广西人口1%,在广西各族人口中排在汉、壮、瑶族之后位居第四。全国苗族的主要分布地在贵州和湖南,广西的苗族主要居住在与湖南、贵州、云南接界的广西北部、西北部和西部的山区。苗族最大的特点是盛产各种木材和土特产,保持灿烂古朴的民族传统文化。湘西苗族多居山区,山高林密,就地取材建造民居及为普遍。木屋房、青石墙、黄土墙、黑瓦房和古色古香的吊脚楼是湘西苗族民居的主要风格;这里的苗族一些上层人物和富裕人家也修筑砖石木结构的风火墙壁的四合院落,舒适、宽敞而幽深;也有苗族一些贫寒人家建起简陋的石板屋和树皮或茅草盖顶的茅屋。
湘西苗族住房方位有一定的习俗规定。跨门进堂屋,正中埋有“龙宝”,后边用木板装为房间,为主人房间,其它为客房或收藏东西。中间叫“dab nzhongb”。即堂屋。堂屋的左右,有一间多铺以地板,称为“hangdghaot”,即祖先的方位,是房屋中最神圣的部位,是主人家祖先神灵的集中地。因此,这个方向是长辈和老人的座位,年青人不允许坐这个地方。苗家的堂屋与火塘屋,是苗家住宅室内的中心空间,它充分显示了苗家的民族意念和虔诚的信仰。苗家对于火塘有着特殊的感情。
据《风凰厅志》记载:“当时苗民被迫,迁徒深山老林,无房居住,只好栖身岩穴,或者搭棚为屋,避风躲雨,因为穷的没有铺盖。所以借助火塘烧火御寒”。因此,各地苗居不论那种样式的住宅,都设有火塘,而且是不分昼夜、季节、长年不熄。以象征苗家兴旺不熄,它培育了苗家亲切、温爱、安全的特殊感情和群体精神空间的共识心理特征。火塘上悬有坑杆,挂满了薰黑的腊肉、野味。火塘中间立有生铁铸的三角架。供劳作归来的苗家人围着火塘煮饭炒菜。如有亲朋好友来访,大家围在火塘边饮酒放歌,唱一曲曲古歌,情动远古;唱一曲曲生活,情趣无限。火塘内放的三角铁架象征祖先,故不能踏脚;一家人围坐在它的周围。在祖先的庇护下,充分体现出家的温暖。实际上苗家人对三脚架的崇拜,应看成是一种原始的图腾,即对“天地人”象形模式的崇拜。上面圆形的铁圈象征着天,下边的方形火坑象征着地,有“天圆地方”之意。三只着地的铁架象征地柱,三根连接铁圈支撑锅鼎的铁柱象征天柱。“天”之下,“地”之上,两侧分布着世俗凡人;三脚架里蕴含着丰富的苗族原始哲学。对于火塘的设置很讲究。通常用条石镶成之后,又用椿木在周围围成正方,然后在火塘周围用硬木铺成离地面约一尺左右的“地楼”。苗家称之为“bandzongx”。有的还用桐油将火塘、地楼上油,平时擦碍明光闪亮。火塘的安置要与中柱屋脊相对为标准,偏前偏后俱非相宜,极边一排中柱下方,是安家神的位置;苗家人称之为“hangd ghaot”。平常供祭时。向该处烧香纸,以酒敬之,所以在围火塘烤火时,主宾有别,坐规有序,立规以循;即以中柱一边为上方长者座位,下方坐主家晚辈,其它两方不论。火塘旁的祖先灵位处是神圣的地方。因此不准生人随便上去。
吊脚楼为湘西苗族建筑的主要形式,有“吊脚楼”和"吊脚半边楼"之分。建在斜坡之上,把地基削成一个“厂”字形的土台,土台之下用长木柱支撑,按土台高度装上穿枋和横梁,与土台取平,横梁上垫上楼板,作为房屋的前厅,下为猪牛圈,或存放杂物。台上主房又分两层:第一层住人,上层装杂物。屋顶盖瓦或盖杉树皮,屋壁用木板或砖石装修。这类房屋台上台下浑然一体,非常美观,称为“吊脚楼”。另一类是建在空阔、向阳、宽敞之地基上。多建在坡度较大的斜坡上,就坡面开成上下两级屋基,上级屋基竖较短柱,使前面半间的楼板与后半间的地基平行,形成半边楼;因最外一柱悬齐上层屋基处,故有"吊脚半边楼之称。这两种形式建筑都是竖装板壁,堂屋正面面壁都往后退一柱装封,形成"吞口",“吞口”正中设"大门",两边均留窗户,普遍装木质窗椽。
在中国历史书上有“北人穴居,南人巢居”之说。中国建筑分为南北两大系。南方从巢居发展为干栏式建筑,已发现的最早遗存是距今7000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湘西苗寨吊脚楼正是其先民传承下来的古老建筑工艺在适应山区新环境下经过逐步完善的重要体现。苗家吊脚楼飞檐翘角,三面为走廊,悬出木质栏杆。栏杆上雕有各式各样的花纹图型。如万字格、亚字格、喜字格等象征吉祥如意的图案。吊脚楼一般为分两层,上下铺楼板,壁板油漆发光。楼上向阳开窗,鸟语花香。窗形千姿百态,有双凤朝阳,喜鹊闹梅、狮子滚球等。吊脚楼的悬柱有八棱形、四方形,下垂底端,常雕绣球、金瓜等造形。吊脚楼的下层多作贮藏粮食的谷仓或摆放家具农具。楼上则为主人居屋或客房。楼外长廊为妇女们绣花挑纱、打花带、晾纱、晾衣的场所。
湘西苗族吊脚楼是湘西苗族先民从长江中下游流域辗转迁徙所带来的古老干栏建筑工艺在适应山区新环境下逐步完善的,是苗族建筑文化的载体。在我国民居建筑中,吊脚木楼有着悠久历史和独特地位,它是苗族等少数民族安身立命、繁衍后代、延续民族历史的根基。
湘西地区,过去,有些地主还修有大型的四合院,屋外四周有砌砖墙围护。屋内大厅的门上、柱上,镶着镀金匾联,金碧交辉,很有气派。房屋材料各地不同,黔东南苗族地区木材较多,经济条件较好,所以木房、瓦房较多,草房土墙房较少。大多数为木板房、瓦房和草房、土墙房兼有,大体上草房、土墙房最多。
苗族建筑艺术,积淀有很多纯粹的苗族文化成分。平时的生活、生产劳动、亲朋聚会、宗教话动,如纺织、刺绣、婚宴、祭祀等都在这里进行。这些文化成分直接呈现在建筑形式的表层。或隐含在建筑形式之内部。
一个民族的民居建筑是其经济、文化、艺术、家庭、社会和宗教观念等历史积淀的集中表现。它以传承的物质形态方式表达其文化内涵。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说过:“建筑是人类一切造型创造中最庞大、最复杂的。所以它代表的民族思想和艺术更显著、更强烈,也更重要。”湘西苗寨吊脚楼是深入研究苗族和南方兄弟民族民居建筑历史与文化的“活化石”。

Ⅹ 请帮忙提供一点湘西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与环境保护有联系的资料,泪谢!

湘西这片具有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的土地造就了湘西少数民族多年来形成的特殊习惯和风俗,论语有云:“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对人品格素质养成之间的关系,同样,湘西少数民族在与自然的共生相伴中创造的风俗习惯即是对环境的适应也是环境影响下所养成的一种品格。由于地理位置、交通、历史等原因,湘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相对不发达,对外联系不充分,使得各个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崇拜和禁忌在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下来。
湘西是我国民族种类最丰富的区域之一。湘西少数民族的民族文化中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通过流传下来的大量神话故事和传说的形式解释了宇宙万物的起源、变迁和生物的进化,包括人类在其中的种种禁忌和崇拜。很多少数民族流传的神话故事内容生动形式多样且具有浓郁的正义和道德色彩。比如在湘西少数民族中广泛具有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神灵的崇拜的习惯,这来源于千百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少数民族在与自然斗争和相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的对于自身力量有限的认识和希望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愿望。
一是对于神山、神水、神石的敬畏,这往往表现为原始崇拜。如湘西苗族相信“土有神土,水有神水,石亦有神石,自然和人类都有神鬼主宰。”藏族先民对山林、河流、土地等自然物都怀有敬畏心理,从不擅自破坏,这种万物皆有灵的原始崇拜使得当地少数民族在砍林取木和用取水源时格外慎重,滥砍滥伐和污染水源的事件几乎是不存在的,充分的保护自然资源也为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繁衍创造了条件,可以说这种自然崇拜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例子。苗民心中的圣山,苗民认为雪山的山神保护着一方人民,所以苗民从不登顶,他们认为一旦登顶山神便会离开他们,没有了神灵的庇护,灾难就会降临。山的动物资源非常丰富,有金钱豹、羚牛、云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十几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正是当地人这种对于神山的敬畏才使得至今保存了相对原始的自然状态。几百年来秀丽的风景和从山上流下的优质水源使之成为世界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净土。可以说少数民族的原始禁忌在客观上保护了珍贵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物种,保存了自然界优美的原始风貌。传说土家族在一次洪水中,有五个土家族家庭为躲避洪水逃到一颗大树上生活,由于大树的庇护使他们逃过了洪灾,洪水过去后他们就在树上定居,直到后来人口逐渐增多,大树不够住了才搬到地上来居住。以后每年被救的土家族都要祭祀这颗树以表示他们的感激之情。水对于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十分重要,湘西省的水资源丰富,大大小小的河流不计其数,依靠水耕作生活的当地少数民族对水有特殊的感情,拿土家族来说,土家族自古习惯依水而居,水被土家族看作是可以洗去污秽,消除病痛的吉祥之物,土家族人认为水是有灵性和生命的,保护水源,禁止污染水井,是土家族人的原始禁忌,土家族人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节日,以求来年的丰收和全家的幸福安康。
二是对生命的理解。湘西少数民族认为生物之间包括人类都是平等相通的。这体现了湘西少数民族尊重自然善待生命的理念。长期以来湘西少数民族处于不发达的农牧阶段,当地人吃穿住用都需要动物皮毛、骨头和肉,因此,他们对于杀生的数量和范围是有明确规定的。如禁止在野生动物繁殖和交配的季节打猎,禁止猎杀在屋檐做窝的燕子。普米族留传下来的传说中有:“人和狗调换过生命,狗搭救过人类。”所以普米族对狗的感情深厚,从不打、杀狗。许多民族都劝导族人节制,不要杀死正在哺乳的动物,在一个区域均匀的打猎,这种禁忌往往冠以神灵的名义,经过长期遵守,成为当地民族的生活习惯,从长远来看,湘西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是一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当地在经济交往不发达和对外联系不充分的情况下,维持固定的生活状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依靠当地民族风俗来保护自然资源的方式值得我们深思,即在思想精神层次植下环境与人和谐共存的种子,深刻的反思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可持续维持的观点来对待环境资源,而不是以经济收入来衡量一个地区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些原始崇拜和原始禁忌都带有非理性的色彩,具有简单和模糊的特征,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探讨建立科学的生态理念时要注意汲取这些少数民族千百年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经验和智慧,从而使我们的生态理论更加科学,社会更加健康、稳定。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