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五代词创作的地理环境

五代词创作的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26 19:19:54

A. 简述唐五代文人词的创作情况

略论晚唐五代词对正统文化的背离与修补
文学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的某些新变,往往反映着文化的产生变异。从这个角度考察晚唐五代文人词的特异风貌,我们便可得出如下认识:自秦汉以来所形成的正统或主流的封建文化,至此正发生了部分的裂变;晚唐五代词所体现出的某些异质文化特征,既显示了词对正统文化的有所背离,却又显示了词对正统文化之缺陷的某种修补。

而晚唐五代所新兴的“小词”,就标志着后一类思想文化和文学观念的悄然出现。

时至中唐以后,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开始步入其中后期的变化,人们已对正统或主流的思想文化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厌倦之感和思变心理;而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力量的有所壮大,一种异质的思想文化就迎合着时代和人心的需求悄然生焉。表现在文学领域,就有一部分文人作者敢于趋新猎奇,大胆地试写传奇小说和曲子词这两种正统文学中前所未有的新体作品。

晚唐五代文人词的作者和中唐传奇小说的作者一样,本来都是士大夫队伍中的人。可就是上面所说这批原先站在正统文化营垒里的人们,却最终写出了与传统诗文大异其貌的“诗客曲子词”,对此,就只能从“气运”和“人心”趋变所导致的正统文化已产生着部分裂变中去寻找答案。下面,就让我们沿着词之异貌中寓藏着异质的文化这一思路进行探究,而其着重点则集中在词对“政教文化”的背离与修补方面。
先从文化的品位和层次看,相比之下,传统诗文可算是“雅文化”,而新兴的曲子词则明显趋俗。传统诗文的作者通常被称为“骚人墨客”和“文人雅士”,而词的作者则既有士大夫文人,还有平民百姓和乐工歌妓。更兼文人在写词时心中往往又存“此乃小道薄技,何妨谑浪游戏”的想法,因此词之文化品位势必比诗文有所下降。故而,无论是作品的文化内蕴、思想深度,还是作品的审美趣味、语言风貌,词都比诗文显得“浅”和“俗”。所以,若从文化品位和文化层次上来看,晚唐五代词在整体上所显露的趋俗风貌已反映出了它对正统文化(高雅文化)的某种背离。

再从文化的生成背景及其“消费者”来看,词与传统诗文也有了明显的差异。诗文之创作,其背景大都离不开朝堂和书斋;而其“消费者”则除开封建统治者外,又往往只是创作者自身及其同圈子里的文化人。从这个意义上讲,传统的诗文作品又可视为被少数人专利的“士大夫文化”。但是,词产生于酒筵歌席,流行于里巷坊曲。若是放大视野看,它就属于“城市文化”并带有很浓的“商业文化”气息。这样,词就跳出了“朝堂文化”、“书斋文化”、“士大夫文化”的圈子,而带有了平民化、大众化、城市化、商业化的文化色彩。这种发展趋势,实际也形成了对正统文化(士大夫文化)的一定背离。

词对正统文化的第三方面背离情况:相对于正统文化的基本属于“政教文化”,词却在一开头就背离此传统轨道而滑向了“娱乐文化”和“佐欢文化”的方向。欧阳炯《花间集序》公然宣称词是一种用以娱乐和佐欢的文学。南唐词的创作,也同样体现着以词作为娱乐品的文化消费心理。上述视词为娱乐工具的认识实是片面和有害的,它必然会影响词的健康发展,但从冲击传统须用猛力、矫枉难免过正的角度来看,则晚唐五代词的公然背离“政教文化”和以“娱乐文化”自命,在一定程度上毕竟具有着解放思想和更新观念的意义。第一、它在实际上肯定了词人“享受人生”的权利,尤其是肯定了他们对于恋情的追求。第二、处于娱乐的需要,晚唐五代词就形成了纯情、嗜艳和求美的创作倾向。词之所以会形成与诗文异貌的纯情、嗜艳、求美的文体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就与词人之文学观念(主要指词体观念)部分地背离了正统文学理论有关。

实际上,词对正统文化的背离同时就意味着它对正统文化的修补。这是因为:它的背离,正是朝着修补正统文化之缺陷的方向而去的:首先,正统文化有着压抑人性和禁锢情志的缺陷与弊病,而词因跳出了“政教文化”的束缚,敢于大胆言情和真率抒情,因此人性和人情中的各种内容全都在词中得到了高度的肯定和张扬,这就弥补了正统文化和传统诗文的缺陷。其次,正统文化只管强调文学的政教功能,而颇为横蛮地削弱、甚至是剥夺了文学的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而词则借着“娱乐文化”的保护伞,强化了自己的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并由此形成了真、深、艳、婉、美的词境,这岂非标志着中国古典诗歌的更臻成熟和精美?说到底,词对正统文化的背离,并非一味地在作破坏的工作,而是有破有立、相反相成地在作修补性的建设工作。

B. 简述晚唐五代词的表现形式特点

晚唐五代,是我国词学发展的重要时期,以温、韦、冯、李四家以及“花间词派”词人的作品为主的创作实绩,呈现出思想内容上的日趋丰富和艺术风格上的多元化,从各个方面为宋词的全盛奠定了牢固的根基。因此我们说,晚唐五代词是宋词的前驱。 一、词体的确立上 “花间派”鼻祖温庭筠是第一个全力创作词的人。以前的作者,大多是诗人,他们的名字皆以诗而传,词只是偶而为之,如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但到了温庭筠则不同,他是第一个专力词的创作。他有两个词集《握兰》、《金荃》,虽已失传,但在专力于词这一点上却非他人所能比。 诗词的不同的特点,到了温庭筠始开始显明。刘毓盘《词史》云:“其所创各体,如《南歌子》、《荷叶杯》、《蕃女怨》、《遐方怨》、《诉衷情》、《河传》、《更漏子》诸调等,虽自五七言诗句法出,而渐与五七言诗句法离。所谓解其声故能制其调也”。 二、题材词境的开拓上 消极面:晚唐五代词人作品大多以男女艳情或者离愁别恨为中心,风格艳丽精美,意像堆砌,内容浅薄,语言浓艳。这给北宋词乃至后世带来了消极影响。比如温庭筠词题材较为狭窄,多描写妇女容貌、服饰与情态,风格艳丽。他无论是写容色,写服饰器用,写景物,大都用很藻丽的词句,《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一词最能代表他的风格。温词上承南朝诗风,下开花间词人,其影响在五代十国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也有着重要的地位。花间派其他词人虽号称继承温词的风格,但实际上只是片面地发展了温词雕琢的一面,而缺乏温词的真实情感与意境创造,其题材比温词更狭窄,结果流于淫靡颓荡,因而在词的发展史上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以晏殊和欧阳修为代表的因袭派词人,作词主要是继承花间派的词风,强化了温庭筠等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抒情范式,进一步确定了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审美规范。 积极面:南唐中主时宰相冯延已《鹊踏枝》十八首等词,已开始摆脱着于人物容貌、服饰、情态的描绘,而是着力于人物内心无可排遣的哀愁。 南唐后主李煜是南唐词人中成就最卓著者。其前期词虽多写宫廷豪华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风格上也以花艳温馨为主,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写他的狂歌酣舞,十足为亡国之音,《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写他与小周后偷情乐事,沉迷不归。但李煜的词作在之初就与花间词有着一定的高下之别,虽未脱花间习气,但又不全似花间词浓艳香软,矫情伪饰。他的前期词作虽然与陈后主的宫体诗《玉树后庭花》如出一辙,但是它却另外的给人一种形象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的感觉,同时它所表现出来的感情真率甚至有点放纵的倾向。如《一觖珠》(晓妆初过)。 随着国势的衰微以及最后国破家亡成为俘虏,词的风格也发生了变化,他在词中表达了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其中最著名的是《虞美人》(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这就使词摆脱了在花前尊间曼声吟唱所形成的传统风格,而成为人们可以多方面抒情述志的新诗体,这对北宋婉约和豪放两派都有深远影响。 婉约派重视歌辞与音乐的关系,作词讲究音律美、意境美;豪放派重视恢张词体,革新词作内容。综观这两大流派的创作,婉约派主张词缘情,别是一家,作品多为伤离怀远,抒发离愁别恨,且大都讲究意境的创设,做到情致深婉,这与李煜在词中以寻常主构造优美意境、倾吐真情一致。翻开宋词,大小晏之词、秦学士之词、李清照之词,无不从中可以找到李词的影子,李清照词更类李煜。沈去矜说:“词中二李,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当行本色。”而其他婉约词人如柳永结合自身经历,扩大词的题材,和李煜多么相似,而柳词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和李词“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异曲同工,臻于妙境。 而辛苏豪放派恢张词体,扩大词的题材,无事无意不可入词,在词中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使词的题咏范围空前扩大,使词的作用和诗一样,这和李煜扩大词作题材,把词由描写转向抒情的做法相似,只是风格各异,苏辛等大家走得更远,做得更好罢了。 三、艺术风格上 南唐中主时宰相冯延已的词就风格而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缠绵委婉的,一类是沉挚决绝的,出名的是《鹊踏枝》十八首等。冯词在宋初甚有影响。北宋初年词人晏殊、欧阳修均学冯词,而且在风格上极为相似,以致长期以来冯词混入晏、欧词中,无法分别出来。 在艺术风格上,李煜多以白描手法抒写了他的感受,使词的风格朝着清疏俊畅的方面发展,对后代词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前期,李煜已经开始摆脱花间词风的影响,其后期独树一帜的词风,其端倪就诞生于前期,如《渔父》两首已经开始涉及到对时空、生命,自由的思考,花间之之粉黛已然洗尽,又如《捣练子》(深院静)透露出对人生和国家命运的悲凉沉痛之感。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如《虞美人》(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 四、艺术手法上 温词善于创造词的意境,通过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而艺术表现上又十分含蓄,在词的声律上也十分讲究,这对于推动词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花间词派的词人中,也有一些值得称道的词人,其风格较为明丽清新,感情也较真挚,其最著名的是韦庄、牛希济、和凝诸人,其中尤以韦庄最出色,如《女冠子》二首均写男女相思之情,前后两首均由今日之思生发,从时间上将今昔结合,由白日忆及去年离别,引发了晚上相入梦,构思巧妙,而写现实与梦中之人物情态,真实而又生动,语言浅显易懂,却又耐人寻味,真是不可多得。此外还有:[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思帝乡](春日游),前者直抒作者对江南的留恋情怀,写人写景,均极生动;后者写烂漫少女之追逐爱情,情态逼真,形象生动。 冯延已词作语言上表现得清丽脱俗,婉约妩媚。例如《鹊踏枝》十八首等词比较清新、流转,不象花间词那样雕琢、堆砌。其出色之作有《谒金门》(风乍起),写女子春日里愁情无法排遣,希冀心上人到来的心情,写法细腻、委婉,用词精炼准确,尤其词之结尾,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宋初晏欧的词作风格可以说基本上沿袭他的这种风格,但也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曾有后人评说过:“晏元献,欧阳文忠公,风流蕴藉,一时莫及,而温润秀洁,亦无其比。” 李煜词长于用形象比喻,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语言上词的语言更加明净优美,音韵和谐,近于口语,超过晚唐五代其他词人之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同时,李煜的词在艺术手法上,也对豪放词派影响深远,比如在用词造句方面,苏词就如李词一样,用词简单明快而又不失典雅,虽家常用语,亦能深入读者骨髓。如苏的《江城子》,用白描手法,画出了一对贫贱夫妻日常生活小影,感人至深,就与李煜词一脉相传。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明澈空灵的意境,竟如佛语纶音,要在李、苏二人皆受佛教影响至深,而用词造句之法,其源同一。 五、文本体式上 晚唐五代词人写作,都是运用小令,这就影响到宋初晏欧等人,写词也都用小令,不利于表现更复杂的思想内容,也限制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空间,这种情况,直至柳永方为“一变”。

C. 七年级下册历史中五代的地理位置在哪

五代复(公元907-960年)有制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请看五代十国的地理区域地图——

D. 五代词有两个创作中心是哪两个

西蜀和南唐

E. 唐朝五代到北宋词之流变

唐五代北宋是词的萌芽与成长的兴起时期。从大量的民间创作,到文人的模仿学习“依曲拍为句”,一直到成为文坛的一种主要抒情诗创作形式,词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一个文雅化、精致化的成熟过程。以下分阶段叙述。

1、敦煌曲子词: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诗体,它最初广泛流传于民间。可以肯定,当时流传在民间的词一定是很多的。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民间词绝大多数都已亡佚了。19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敦煌鸣沙山第288石窟(藏经洞)里发现了几百首抄写的民间词,为研究词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现存的敦煌曲子词,不仅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同时在艺术上也保留了民间作品那种质朴与清新的特点,风格也较为多样。正是这种流传在下层人民中间的民间词哺育了文人,促进了文人词的创作和发展。同时,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里,还保存下一些在现存唐代文人词中很少见的长调。
值得注意的是,在敦煌曲子词中写得最好、最多的依然是言男女情爱的作品。配合公私宴饮等娱乐场所中流行之燕乐歌唱的曲子词,必然会受到创作环境、氛围的影响,表现出一个大概的创作倾向,即多言男女艳情以侑酒助乐。
作为词的初期形态,敦煌曲子词也明显不同于后来成型的歌词。它的初期形态的特征,吴熊和先生《唐宋词通论》归纳为六点:有衬字、字数不定、平仄不拘、叶韵不定、咏调名本意者多、曲体曲式丰富多样。同时在艺术表现上,许多作品还过于俚俗粗糙,往往令人不堪卒读。曲子词这颗明珠,还掩埋在沙土之中,需要文人去挖掘、揩拭、磨光。

2、中唐文人词
词在民间流传过程中,它活泼的形式,鲜明的节奏以及丰富多彩的音乐性,不仅为广大下层人民所喜爱,同时,也必然会引起广大文人的重视。文人倚声填词可能很早。现存最早的文人词,有人认为是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宋代黄升在《唐宋诸贤绝妙词选》中认为这两首词是“百代词曲之祖”。但多数人认为这两首词是伪作,迄今尚无定论。下这样一个结论:初、盛唐时期,民间与文人都已经开始了“曲子词”的创作,这是可以被学术界所接受的。
这一时期文人词的创作,都是向民歌学习的结果。所以,依然保持着民歌风韵天然、明白如话的特征。从初、盛唐到中唐,相对而言,“曲子词”的创作局面仍然比较沉寂。中唐以来白居易、刘禹锡等人的“依曲拍为句”,响应者寥寥无几。一方面,这时候唐诗的创作正走向鼎盛,在文坛上独领风骚;另一方面,从初、盛唐以来盛行的文人士大夫积极用世之意志,与“曲子词”婉娈低靡的格调还不太协调,一种适宜“曲子词”生长的社会环境还没有出现。

3、晚唐五代文人词
晚唐五代是我国词史上出现的第一个歌词创作的高潮。林大椿编辑的《唐五代词》,收词1147首;张璋等先生编著的《全唐五代词》,收录作品2500余首;曾昭岷等先生编著的《全唐五代词》,收录作品2641首(正编1963首、副编678首),其中正编部分五代词就有689首之多。可以说明唐末五代以来歌词创作的兴盛。
五代十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乱哄哄的历史闹剧中,各个短命小朝廷的君主大都目光短浅,无(政)(治)远见,在狠斗勇战之余,只图声色感官享受,沉湎于歌舞酒色。
五代十国时期世风的华靡浮艳继续为词的发展提供最为有利的环境。这个阶段,由于地理上分割的原因,逐渐形成两个词人创作群体:西蜀花间词人和南唐词人。由于西蜀、南唐在当时保持着相对稳定的政治局面,经济生活甚至还呈现出一时的繁荣,这就为词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西蜀地势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称。与中原广大地区相比较,局势相对稳定,较少战争祸乱,一大批文人避难西蜀,形成创作群。《花间集》是文学史上最早的词的总集之一,它是后蜀赵崇祚编成的,成书于广政三年(公元940),共收18家词人的500首词。

4、北宋文人士大夫词
两宋是词的全盛期。词之所以独盛于宋,除唐五代词为宋词的发展做好了准备以外,主要是和当时政治稳定,经济、文化、艺术的全面繁荣联系在一起的。公元九六○年,赵匡胤代周而崛起,建立了赵宋王朝,结束了自安史之乱以来长达二百余年之久的战乱与分裂局面,进入了一百七十余年国家统一与政治上相对稳定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经济发展,都市繁荣,人口增加,市民阶层在不断壮大。北宋都城汴京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中心,它自然成为“新声”(即“曲子词”)创作的总汇之地。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全面记述了当时汴京的繁荣景象,并说:“新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宋史·乐志》中也说:“宋初置教坊,得江南乐,已汰其坐部不用。自后因旧曲创新声,转加流丽。”上面这些文字,形象地描绘了宋代“新声”的发展和繁荣过程。
当然,宋词的发展和繁荣是有个过程的。它的发展、繁荣和宋代的政治、历史、时代风尚、思想感情以及美学情趣的变化密切相关,并由此而形成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
就北宋词发展过程来看,依据创作模式的转移与词风的嬗变,大体可以分为四个创作时期。即:晏欧词风盛行的小令繁荣期;柳永词风崛起的慢词兴起期;苏轼词风崭露头角的豪放词创制期;清真词风风靡一时的词律规范期。经过这四个阶段词体、词风、词品的演进,歌词的诸多令慢近引长短形式、婉转或奔放的创作风格、美人江山等丰富多样的题材内容,已经大致具备。这就为南宋词的创作高峰期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然而,这种划分方法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就一个时期的主要创作特点(不管是内容方面,还是形式方面)而言的,其中有许多相互交错的复杂情况,并不是短短几个字可以完全概括得了的。此外,还有别具一格的李清照创作,不是那一种创作倾向可以简单归纳得了。

F. 晚唐五代词的主要成就有几方面

一、词体的确立上:

“花间派”鼻祖温庭筠是第一个全力创作词的人。以前的作者,大多是诗人,他们的名字皆以诗而传,词只是偶而为之,如白居易、刘禹锡、张志和。但到了温庭筠则不同,他是第一个专力词的创作。

二、题材词境的开拓上:

消极面:晚唐五代词人作品大多以男女艳情或者离愁别恨为中心,风格艳丽精美,意像堆砌,内容浅薄,语言浓艳。这给北宋词乃至后世带来了消极影响。

比如温庭筠词题材较为狭窄,多描写妇女容貌、服饰与情态,风格艳丽。

积极面:南唐中主时宰相冯延已《鹊踏枝》十八首等词,已开始摆脱着于人物容貌、服饰、情态的描绘,而是着力于人物内心无可排遣的哀愁。

三、艺术风格上:

南唐中主时宰相冯延已的词就风格而言,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缠绵委婉的,一类是沉挚决绝的,出名的是《鹊踏枝》十八首等。冯词在宋初甚有影响。北宋初年词人晏殊、欧阳修均学冯词,而且在风格上极为相似,以致长期以来冯词混入晏、欧词中,无法分别出来。

四、艺术手法上:

温词善于创造词的意境,通过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情思,而艺术表现上又十分含蓄,在词的声律上也十分讲究,这对于推动词的发展无疑起到了推动作用。

五、文本体式上:

晚唐五代词人写作,都是运用小令,这就影响到宋初晏欧等人,写词也都用小令,不利于表现更复杂的思想内容,也限制了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现手法的空间,这种情况,直至柳永方为“一变”。

(6)五代词创作的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五代词坛中心是西蜀和南唐。两地相对稳定,经济、文化较发达。前蜀后主王衍和后蜀后主孟昶均好词艺,蜀地聚集了许多文人词客。

后蜀赵崇祚收晚唐至当时词人18家作品编成《花间集》。他们因而被称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

其余花间词人,多蹈温韦余风,词作富艳精工而格调不高。只有李珣、欧阳炯、孙光宪稍能别开生面。南唐词成就高于花间派。

G. 中国晚唐五代词派各大代表人物

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主要是花间派 豪放派与婉约派是宋朝词派

中国晚唐五代词派。五代后蜀赵崇祚选录唐末五代词人18家作品500首编成《花间集》(10卷),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和凝、孙光宪外,其余如韦庄、薛昭蕴、牛峤、张泌、毛文锡、牛希济、欧阳炯、顾夐、魏承班、鹿虔扆、阎选、尹鹗、毛熙震、李珣等,都是集中在蜀地的文人。他们的词风大体相近。后世因而称之为花间派。温庭筠、韦庄是其代表作家,二人虽都侧重写艳情离愁,但风格不同,温词秾艳华美,韦词疏淡明秀。其余词人,多蹈温、韦余风,内容不外歌咏旅愁闺怨、合欢离恨,多局限于男女燕婉之私,格调不高。但鹿虔扆、欧阳炯、孙光宪也有一些较有现实意义的作品。花间词在思想上无甚可取,但其文字富艳精工,艺术成就较高,对后世词作影响较大。《花间集》有南宋绍兴、淳熙、开禧年间3种刻本。今人李一氓《花间集校》,198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

豪放派与婉约派
http://..com/question/2434289.html?si=5

H. 五代词意象表达特点

五代十国,是指公元907年到960年这一段历史时期,也就是唐朝灭亡到北宋建立之间的历史时期。五代是指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更替的位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与后周。960年,赵匡胤篡后周建立北宋,五代结束。而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区之外存在过许多割据政权,其中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十个割据政权被《新五代史》及后世史学家合称十国。北宋建立后先后统一了尚存的荆南、武平、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政权,基本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五代十国时期是词的重要发展时期。西蜀和南唐词人较多,水平也较高,从而成为两个中心:西蜀有韦庄、欧阳炯等人,他们的作品后来由赵崇祚等收入《花间集》;南唐有冯延巳、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等人,李璟父子的作品,后人集刻为《南唐二主词》。
这一时期的代表词人非南唐后主李煜莫属。李煜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词人。晚唐五代的词大都是描写统治阶级的享乐生活,题材庸俗,境界狭窄,风格柔靡。花间派的作品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李煜前期的作品也是如此,但他在国亡被俘以后写的词,或慨叹身世,或怀恋往昔,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把伤感之情写得很深挚,突破了晚唐以来专写风花雪月、男女之情的窠臼,在内容和意境两方面都有创新,为北宋词的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其家喻户晓的词有《梅花》、《浣溪沙》、《忆江南》《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破阵子》、《菩萨蛮》等

I. 七年级下册历史中五代的地理位置在哪

五代(公复元907-960年)有时制也称为五代十国,一般认为从公元907年朱温灭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间,中原相继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史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继出现了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即荆南)和北汉等十个割据政权,这十几个政权统称“十国”。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的“五代十国”。请看五代十国的地理区域地图——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