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格尔木东大滩地理环境

格尔木东大滩地理环境

发布时间: 2021-02-26 11:14:52

⑴ 格尔木的地理环境

唐古拉山地区是青海省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高原特有的野牦牛、白唇鹿、野驴、雪豹、雪鸡、黑颈鹤、雪莲等,是极为珍贵的稀有品种。
农牧业主产小麦、青稞、马铃薯、甜菜和绵羊。

高中地理,简述格尔木、新疆、甘肃之间地区的气候特征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变化大,集中于夏季,新疆格尔木地处内陆,且地形为盆地,水汽很难达到,属于极度干旱区域,距离亚洲的西北季风风源地近,多大风,蒸发大,风力侵蚀严重,收到人为活动影响,植被破坏较大,所以形成隔壁,干旱导致草原低矮稀疏

⑶ 青海德令哈的地理环境

德令哈市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首府所在地,东距省会西宁514公里,西南内距格尔木市387公里。青容藏铁路、青新公路横穿全境,东西南北,经纬如网,可东进省会西宁,西上新疆,北连河西走廊,南下西藏,交通便利。境内山川湖盆兼有、草场农田密布。据记载,早在商周时期,古羌人就在这块风水宝地上辛勤耕作、繁衍生息,之后又成为蒙古族、藏族先民们农牧兼营、放牧耕作的美丽家园。 德令哈地区主要河流: 1、巴音河:内陆河,属克鲁克湖水系,总长全长326公里,2、白水河:全长15公里,3、巴勒更河:全长66.5公里。德令哈境内冰川条数共计232条,冰川总面积达248.3km2,冰川储量14.2732km3。 面积较大的湖泊有四个:哈拉湖、柯鲁可湖、托素湖、尕海湖。

⑷ 青海格尔木有发展的潜能吗

发展潜能,还是有的!不过估计不会有很高的发展,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决定了的!个人意见,仅供参考!望采纳,谢谢!

⑸ 格尔木东大滩环境气候怎样,海抜多少

格尔木,蒙古语是“河流密集的地方”.位于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市域由位于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区的两个不相邻的部分组成,总面积11.89万平方公里.格尔木地处我国西部的地理中心,是我国西北、西南两大地理单元的交界地带,本区西接新疆,直通亚欧大陆桥;北扼河西走廊;南联西藏,直接中印、中尼边境,交通与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格尔木是我国东部与西部,西北与西南的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格敦公路在这里交汇.目前为省计划单列市,市辖三个工行委、五个办事处、一个经济开发区、四个乡.全市建成区总面积达32平方公里,城市辖区人口27万人,常驻人口21万人.城市化率达到89.1%.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了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8315元,远高于全国和青海省的平均水平.格尔木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格尔木位于素有“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腹地,资源富集.本区主要成矿带有:唐古拉山铁及多金属成矿带;东昆仑山金属及贵金属成矿带;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盐类矿产成矿带.格尔木现已知矿种30余种,矿床(点)605处,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种20余种.其中石盐、钾盐、镁盐和锂盐矿居全国之首,溴和天然碱分居全国第二、三位,铷、碘居全国第四位,天然气、压电水晶、熔炼水晶、昆仑玉(软玉)居全国前十位.此外,本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力资源. 格尔木特有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富存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依托“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昆仑文化、盐湖风光”高原特色旅游资源,全力打造“青藏铁路世界顶级旅游带”为核心的高原特色旅游业.目前已定级的旅游资源有国家AAAA级景区——昆仑文化旅游区及察尔汗盐湖旅游区,有三江源、可可西里等2处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屋脊风光、可可西里、长江源、昆仑山(昆仑六月雪、玉虚峰、玉珠峰)、青藏铁路、昆仑山大地震遗址为世界级;高原避暑气候、昆仑神话(昆仑神泉、无极龙凤宫、道教祖庭、西王母瑶池),唐古拉山口,长江第一桥、丝绸之路青海古道等为国家级;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格尔木市加快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着力发展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商贸及物资流通产业,在加大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有色金属及下游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和高原旅游业,以此来全面构建“3+3”产业体系.形成了盐湖资源综合开发、盐——电——气一体化为主的综合开发利用格局,建设以钾、钠、镁、锂、硼等精深加工和以复合肥、无机盐化工、氯碱工业为重点的盐湖化工基础.格尔木市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全方位推进城市建设进程,通过整合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初步构筑起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尺度宜人、环境优美的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框架.

⑹ 格尔木的地理环境是怎样的

格尔木,蒙古语是“河流密集的地方”。位于青海省西部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市域由位于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区的两个不相邻的部分组成,总面积11.89万平方公里。格尔木地处我国西部的地理中心,是我国西北、西南两大地理单元的交界地带,本区西接新疆,直通亚欧大陆桥;北扼河西走廊;南联西藏,直接中印、中尼边境,交通与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格尔木是我国东部与西部,西北与西南的交通枢纽,青藏、青新、格敦公路在这里交汇。目前为省计划单列市,市辖三个工行委、五个办事处、一个经济开发区、四个乡。全市建成区总面积达32平方公里,城市辖区人口27万人,常驻人口21万人.城市化率达到89.1%。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GDP)达到了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8315元,远高于全国和青海省的平均水平。格尔木市先后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 格尔木位于素有“聚宝盆”美誉的柴达木盆地腹地,资源富集。本区主要成矿带有:唐古拉山铁及多金属成矿带;东昆仑山金属及贵金属成矿带;柴达木盆地石油、天然气和盐类矿产成矿带。格尔木现已知矿种30余种,矿床(点)605处,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种20余种。其中石盐、钾盐、镁盐和锂盐矿居全国之首,溴和天然碱分居全国第二、三位,铷、碘居全国第四位,天然气、压电水晶、熔炼水晶、昆仑玉(软玉)居全国前十位。此外,本区具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力资源。 格尔木特有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富存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依托“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昆仑文化、盐湖风光”高原特色旅游资源,全力打造“青藏铁路世界顶级旅游带”为核心的高原特色旅游业。目前已定级的旅游资源有国家AAAA级景区——昆仑文化旅游区及察尔汗盐湖旅游区,有三江源、可可西里等2处国家自然保护区,世界屋脊风光、可可西里、长江源、昆仑山(昆仑六月雪、玉虚峰、玉珠峰)、青藏铁路、昆仑山大地震遗址为世界级;高原避暑气候、昆仑神话(昆仑神泉、无极龙凤宫、道教祖庭、西王母瑶池),唐古拉山口,长江第一桥、丝绸之路青海古道等为国家级;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格尔木市加快实施资源转换战略,着力发展盐湖化工、石油天然气化工、商贸及物资流通产业,在加大三大支柱产业的同时,积极培育有色金属及下游产品加工业、特色农业和高原旅游业,以此来全面构建“3+3”产业体系。形成了盐湖资源综合开发、盐——电——气一体化为主的综合开发利用格局,建设以钾、钠、镁、锂、硼等精深加工和以复合肥、无机盐化工、氯碱工业为重点的盐湖化工基础。格尔木市在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积极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坚持以规划为先导,全方位推进城市建设进程,通过整合城市空间结构,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城市功能,塑造城市特色,初步构筑起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尺度宜人、环境优美的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框架。

⑺ 青海格尔木的气候特点

格尔木的气候特点:

格尔木市辖区属大陆高原气候,少雨、多风、干旱,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降雨量年平均仅41.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日照时间长,年平均高达3358小时,光热资源充足。

唐古拉山镇辖区,属典型高山地貌,气候寒冷,仅有冬夏两季,年平均气温-4.2℃,极端高温35℃,极端低温-33.6℃。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降水量284.4毫米,年蒸发量1667毫米。

格尔木市盆地辖区盐湖资源储量大。察尔汗盐湖、东西台吉乃尔矿区,其面积相当美国西尔斯盐湖的50倍,是中国最大的镁锂盐矿床。其中集约了600亿吨的氯化物为主的近代盐沉矿物质。钾、镁、锂、硼、溴、碘、铷等的储量和品位,均居全国之首。唐古拉山地区水晶、铅锌、煤等矿藏,储量丰富,有待开发。

(7)格尔木东大滩地理环境扩展阅读:

格尔木市坐标:94.89°,纬度36.42°。距离州府驻地338千米,距省会西宁市710千米,格尔木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市区位于柴达木盆地中南部,海拔2780米。截至2010年,辖区总面积11.9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辖区面积最大的城市,市区建成面积27平方公里。

格尔木市地处欧亚大陆中部,地貌复杂,地形南高北低,由西向东倾斜。昆仑山、唐古拉山横贯全境,山势高峻,气势磅礴。

该市居世界屋脊,境内雪峰连绵,冰川广布,冰塔林立,河流纵横,湖泊星罗棋布,为世界之最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东雪峰海拔6549米,高峻挺拔,雄伟壮丽,是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盆地地势平坦,沙丘起伏,绿洲陷显,盐湖、碱滩、沼泽众多,其中察尔汗盐湖是世界是最大的盐湖,号称“盐湖之王”。

⑻ 格尔木市属于高原的几类地区

格尔木位于青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南部,西接新疆自治区,南与西藏自治区毗邻,平均海拔2800米,面积76663平方公里,有著名的青藏铁路通过,名胜有江源冰川、昆仑雪景等。格尔木辖区属大陆高原气候。

⑼ 格尔木炼油厂地理位置在那

格尔木炼油厂位于青海格尔木市黄河东路和盐四巷的交叉口附近。
格尔木炼油厂隶属专于中国石油属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青海油田分公司,位于格尔木市东南角,厂区占地面积77.8公顷,海拔 2850米,是青藏高原唯一一座百万吨(一次加工能力为 100万吨/年)炼油厂。现有生产装置九套,分别是100万吨/年常压蒸馏装置、60万吨/年催化裂化装置、20万吨/年产品精制装置、15万吨/年汽油重整装置、15万吨/年柴油加氢装置、15万吨/年加氢—临氢降凝装置、10万吨/年甲醇装置、10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和2万吨/年聚丙烯装置,以及相关配套的水、电、气、风、储运、通讯等设施,这些装置的先后建成投产使其实现了由燃料型炼油厂向燃料化工型炼油厂的转变。

⑽ 青海省格尔木市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

格尔木市 格尔木火车站经度:94.89°,纬度36.42°。市府距州府驻地338千米,距省会西宁市710千米,是青海省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格尔木为蒙古语,意为河流密集的地方。地处青藏高原腹部,幅员辽阔,由柴达木盆地中南部和唐古拉山镇两块互不相连、中间相隔400多公里的辖区组成。盆地辖区在柴达木盆地南沿,昆仑山北麓,市人民政府驻格尔木。唐古拉山镇辖区在省境西南隅,平均海拔5400米,面积49557.5平方公里。两部分辖区总面积126220.5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福建省。格尔木辖区属大陆高原气候,少雨、多风、干旱,冬季漫长寒冷,夏季凉爽短促,降雨量年平均仅41.5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000毫米以上。日照时间长,年平均高达3358小时,光热资源充足。唐古拉山镇辖区,属典型高山地貌,气候寒冷,仅有冬夏两季,年平均气温-4.2℃,极端高温35℃,极端低温-33.6℃。无绝对无霜期。年平均降水量284.4毫米,年蒸发量1667毫米。格尔木风光(16张)盆地辖区盐湖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位高,品种多。察尔汗盐湖、东西台吉乃尔矿区,盐类资源总储量为世界罕见,其面积相当美国西尔斯盐湖的50倍,是我国最大的镁锂盐矿床。其中集约了600亿吨的氯化物为主的近代盐沉矿物质。钾、镁、锂、硼、溴、碘、铷等的储量和品位,均居全国之首。 格尔木市依托柴达木盆地丰富的盐湖、石油、天然气源而重点发展的盐化工业和石油化工初具规模。现建在察尔汗盐湖区年设计生产钾肥100万吨的青海钾肥厂,是我国生产钾肥的最大基地,市区东郊的年加工100万吨原油的炼油厂,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与此相应的机械、电力、建材、汽车修理、皮毛加工、食品等工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唐古拉山地区是青海省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高原特有的野牦牛、白唇鹿、野驴、雪豹、雪鸡、黑颈鹤、雪莲等,是极为珍贵的稀有品种。水晶、铅锌、煤等矿藏,储量丰富,有待开发。农牧业发达,主产小麦、青稞、马铃薯、甜菜和绵羊。是青海西部以电力、建材、化工、皮革、盐业、食品、汽车修配等工业为支柱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青藏、青新、敦格公路和青藏铁路交汇处,为青海西部交通枢纽。南可通西藏,北可达甘肃河西走廊,西可去新疆,东可到省会西宁。民航班机可达西宁、兰州、西安和拉萨,是西藏通往祖国内地的重要中转站和物资集散地。1954年设阿尔顿曲克哈萨克族自治区。1956年设噶尔穆工作委员会。1960年改格尔木市。1965年撤市改县。1980年复设市(县级),现为副地级市。在短短40年时间内,格尔木已成为青海省第二工业城市,是青海西部经济、科技、文化、交通的中心。全市人口27万,其中汉族人口占90.2%。市名是蒙古语,意为河流密(聚)集的地方。有著名的青藏铁路通过,坐火车一定要带上数码相机,沿途风景美不胜收!!!名胜有江源冰川、昆仑雪景,一步天险,万丈盐桥,盐湖海市蜃楼,纳赤喷泉,昆仑山口等十大景观。 区号:0979邮政编码:816000代码:632801拼音:Ge'ermu Shi。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