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外东北的地理位置

外东北的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2-26 06:50:33

A. 东北地理位置

就在中国的东北。东北地区指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以及内蒙古东四盟构成的区域,简称东北。东北,古称营州、辽东、关外、是中国东北方向国土的统称。

B. 东北的地理位置

(一)军队实力对比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我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正规军数量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第一个战场。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制订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集中了12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连同各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发起辽沈战役。

(二)军事战略作用

解放战争初期,军工事业比抗战时大有发展。邯郸、临沂、烟台、德州等一批城市的解放,解放军通过没收敌伪工厂,建起一批军工厂,能生产子弹、手榴弹和迫击炮弹,但离作战需求还有很大缺口。毛泽东把眼光放到了东北,那里是当时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资源、企业、技术力量样样都有。

1945年底八路军、新四军进入东北后,原来打算通过苏军的帮助获得日军的武器装备。谁知事与愿违,苏军借口与国民党政府有协定,东北要移交给国民党政府,对八路军的行动加以限制。苏军占领东北期间,把东北主要的工厂设备、日军投降时上缴的武器和大量财物,通通当作“战利品”运回苏联,我军的愿望基本落空。当时10万大军在东北,没枪、没钱、没冬衣、没有根据地,处境相当艰难。当时各部队自己想办法,收集苏军遗留和没来得及拉走的物资。在此期间,仅朱瑞领导的炮校就收集大小火炮700多门,另外还有坦克及牵引车65辆。这些火炮经过修理之后,成为东北野战军炮兵部队的基础。自行搜集的武器弹药,成为东北民主联军前两年作战武器弹药的主要来源。

1947年夏季攻势后,随着解放军日益壮大,战役规模越来越大,仅靠搜集的弹药是不够用了。当年6月,解放军猛攻四平,国民党军队在陈明仁指挥下拼死抵抗。解放军集中了七个主力师,上百门火炮,攻了半个月没拿下来。后来林彪才知道,炮兵只有8000发炮弹,火力没有占到优势。为此,6月25日,林彪以个人名义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请求将红军缴获的现存在远东的日本武器弹药交给我们,并希望还能将德国的武器弹药尽量拨给我们。不久,斯大林指示苏军从缴获的日军武器中拨了一部分给解放军。这批武器的数量,据林彪1947年12月28日给斯大林的信中说:“我们用你们给我们的那批武器装备了30个步兵团、2个山炮营。”按照当时的编制,每团以1500人计算,估计苏联给的武器有3万多支步枪、几百挺机枪和20门山炮。当时为了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东北野战军组建了30万人的二线兵团。林彪在信中向斯大林请求更多的武器支援,但是斯大林没有答复。

(三)地理战略地位

东北地区,交通便利,北倚前苏联,东邻朝鲜,西接外蒙,南面的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拥有大连、旅顺、营口、安东(今丹东)等优良港口,更有燕山山脉以居高临下之势,直趋华北大平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四)战略物资地位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工业发达,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工业基地之一。素有“北大仓”之称。煤、铁、及森林、渔业、林业发达。战时可是一个后勤补给基地,战后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资供应基地。

C. 外东北的自然资源有哪些

如今沙俄掠夺中国抄领土20%的所谓阿穆尔州仅仅地下矿物资源就价值4000亿美元!终于回到我们的怀抱,我可以居住500——1000多平方的房子,可以生很多的孩子;前世的中国960 万平方公里,拥有森林不过100万平方公里,而100万平方公里的外东北却拥有森林70万平方公里,而在林木蓄积量上竟超越整个中国!!自俄罗斯在远东开采黄金以来,外东北地区黄金总产量已高达2000吨!!!而整个中国1970年产黄金不过10吨,这种自然财富的差距是前世中俄两国国力差距的最好解释。 萨哈林岛不但是俄罗斯第一大岛,而且是俄远东唯一出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地区,萨哈林岛及其周围大陆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使它成了俄罗斯的一座能源宝库,号称“远东科威特”,其能源储量足以为人们带来5000亿美元的收入(!!!),而萨哈林岛人口才60万。 近海大陆架石油天然气开发前景看好,萨哈林煤矿的煤炭储量同样十分可观,每年松采夫斯基煤矿可产煤1百万吨,而且这将是远东地区的价格最低廉的煤 。

D. 黑龙江的地理位置

黑龙江省:

地处祖国东北隅,东、北依邻俄罗斯,边界长达三千千米.古为肃慎地,汉朝属夫余地,辽属东京、上京道,金属上京路,元属岭北和辽宁行省,明为女真地,清初为黑龙江将军辖区,清末置黑龙江省.
现辖一地区、十二地级市,二十县对外开放.
全省面积四六万多平方千米.

黑龙江省简称黑

省会在哈尔滨市.

黑龙江省有10个世居少数民族,赫哲、鄂伦春、朝鲜、蒙古等少数民族风情浓郁;上京龙泉府和上京会宁府分别是唐代渤海国和金代早期的都城,是当时黑龙江省经济和文化繁盛的标志;哈尔滨、大庆等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北疆现代都市特色鲜明;与俄罗斯水陆相连的3000多公里边境线,是中俄间开展各种交流的通道.另外,黑龙江省还有着别具一格的产业文化和外来文化,这些都是黑龙江省发展特色旅游的重要基础.

自然环境:

1.地形

黑龙江省的地势大致是西北部、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部、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土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4.7%;海拔高度在300米以上的丘陵地带约占全省的35.8%;东北部的三江平原、西部的松嫩平原,是中国最大的东北平原的一部分,平原占全省总面积的37.0%,海拔高度为50---200米.

2.土地

全省土壤面积4437万公顷(折合6.7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3%.全省耕地和林地面积居全国第1位,牧草地面积居第7位.待开发土地居第4位,可垦后备耕地居第2位.2004年末,全省耕地990.5万公顷(1.49亿亩),人均3.9亩.黑龙江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宜农土壤占全省土壤总面积的40%,黑土、黑钙土、草甸土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67.6%,是世界上有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全省农业后备资源面积479.3万公顷(7200万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0.5%,土地待开发面积仅次于新疆、内蒙古和四川省,居全国第4位.

3.气候

黑龙江属中温带到寒温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4~5摄氏度.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南北差近10摄氏度.夏季气温高,降水多,光照时间长,适宜农作物生长.太阳辐射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一般在2300-2800小时.春季大风日最多,多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风能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属寒温带——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西北端没有夏天.全年平均气温零下6—4摄氏度,一月零下32—零下17摄氏度,七月16—23摄氏度,西北部气温最低.温带、寒温带季风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促而日照充分,无霜期3—5个月,年降水量400—700毫米.全年无霜期多在90—120天之间.年平均降水量50--700毫米之间,以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迎风坡最多.全年降水的60%集中在6—8月份,1957年7月15日克山降水177.9毫米,为本省最大日降水量.春旱、夏涝、秋霜冻为主要自然灾害.是中国最冷的省份.

自然资源:

山脉覆盖全省60%的面积,山体坡度适中,雪质好,降雪量多,适于建中高级滑雪场的地方有100多处;林地面积二千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3.6%,居全国之首,且大多为天然林;省内江河纵横,水资源居北方各省之首,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嫩江和绥芬河构成全省五大水系,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等景色怡人,气势宏大;扎龙、三江以及兴凯湖湿地面积辽阔,生物多样性保护完好;五大连池火山地貌独特,矿泉蕴藏丰富,是最有开发潜质的世界级资源.

耕地资源:

黑龙江省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总耕地面积和可开发的土地后备资源均占全国十分之一以上,人均耕地和农民人均经营耕地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左右.全省现有耕地990.5万公顷,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全国其它地区,黑土、黑钙土和草甸土等占耕地的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黑龙江省盛产大豆、小麦、玉米、马铃薯、水稻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
全省草原面积约433万公顷、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适于发展畜牧业.其中松嫩草场是世界三大羊草地之一.

矿产资源:

已发现的矿产达131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74种.石油、石墨、矽线石、铸石玄武岩、石棉用玄武岩、水泥用大理岩、颜料黄土、火山灰、玻璃用大理岩和钾长石等.10种矿产的储量居全国之首,煤炭储量居东北三省第一位.黑龙江省现已开发利用的矿产达39种,各类矿产年产值居全国第二位.

森林资源:


全省林业经营总面积317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3.有林地面积2007万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5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43.6%,森林面积、森林总蓄积和木材产量均居全国前列,是国家最重要的国有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森林树种达100余种,利用价值较高的有30余种.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林业省份之一,林业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天然林资源是黑龙江省森林资源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及完达山.

能源:

黑龙江省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工业基地.2004年全省生产原煤7116.9万吨,是主煤炭调出省之一.除此之外,电力和燃气也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前,黑龙江仅有一座镜泊湖水电站.几十年来,水火电站有了同时发展.至1999年省内大小电站电厂近200个,装机总容量近千万兆瓦.全省水电发电量达14亿兆瓦小时.哈尔滨燃气化工总公司所属哈依煤气工程,日产煤气189万立方米,建设总规模为"亚洲之最".

生物资源:

野生动物兽类6目20科、88种,占全国种数的21.6%,其中一级重点保护种类有紫貂、貂熊、豹、虎、梅花鹿、原麝6种.鸟类19目57科361种,占全国种数的29%.属一类重点保护的有丹顶鹤、中华秋沙鸭、白鹳、金雕等12种.野生植物2100余种,其中裸子植物、4科、8属、17种,被子植物107科、636属、1747种,种子植物111科、644属、1764种.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蕴藏量约250万吨,可食用的在25万吨以上,野生条草造纸原料100多万吨,各种药材125万吨.
全省已建自然保护区163个(其中国家级14个,省级40个).

水资源:

全省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现有湖泊、水库6000余个,水面达80多万公顷.黑龙江省是中国水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年降雨量70%集中在农作物生长期,雨热同季,生物生长环境良好.

旅游资源:

黑龙江省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且特色鲜明.

经济发展:

黑龙江林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以石油、煤炭、木材、机械、食品为主体,原油、木材、发电设备、铁路货车、胶合板、纤维板和天然气、汽油、柴油、轴承产量分别居全国第一、二位.本省铁路、公路分别居全国各省区第一、五位.

主要粮食作物为杂粮,以玉米、水稻、高粱较多.黑龙江为全国重要小麦产区,主要分布在北部.黑龙江大豆在全国居重要地位,主要分布在北纬五十度以南的平原地区,每年大量外运.经济作物以甜菜、亚麻、向日葵为主,产量常居全国第一位.

大、小兴安岭森林茂密,为我国最重要林业基地,木材畜积量、采伐量均居全国首位,以红松、落叶松为主要树种,是全国最重要的木材供应基地.本省矿产以煤、石油、金为最主要.松嫩平原有相当丰富的石油,以大庆油田最有名.煤分布很广,以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煤矿著名.

环境和问题:

2004年年末全省环境保护系统共有职工4090人,各级环境监测站106个.建成烟尘控制区288个,总面积1068.9平方公里;建成噪音达标区301个,达标区面积898.9平方公里.工业废水处理率、烟尘排放达标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2.0%、90.0%和72.0%.年末全省有自然保护区163个,比上年增加12个.

E. 有没有外东北加上我国东北三省同框的行政区划地图

后来我又叠加了天地图地标标注,就能看的相对清晰一些了。这样还不错。你可以参考下,然后这样使用。

F. 东北与外东北,哪个面积大哪里发展好些

东北大一点。就目前看,外东北发展好一点。

外东北(俄语:Приамурье回),又称外满洲答,是指外兴安岭(斯塔诺夫山脉)以南、乌苏里江以东、加上江东六十四屯和库页岛合计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些地方目前为俄罗斯领土,以前在历史上曾先后为夫余、室韦、黑水靺鞨、女真等部族与辽朝、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等中国政权所控制,主要控制区域于黑龙江一带。到了19世纪,由于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侵占了这片面积广大的土地。

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大区和经济大区。“东北”一词,起源较早,《周礼·职方氏》:“东北曰幽州,其镇山曰医巫闾”。东北与、关外、关东、满洲等名称具有前后相继的历史承接关系,但它们具体所代指的地域范围有一定差别。面积约150万平方公里

G. 外东北的介绍

外东北(俄语:Приамурье;英语 Outer Manchuria),是指外兴安岭(斯塔诺夫山版脉)以南、东南和东部权临鲸海和鄂霍次克海乌苏里江以东、加上江东六十四屯和库页岛合计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广义的外东北也包括贝加尔湖与额尔古纳河之间的部分以及北海(鄂霍茨克海)、鲸海。这些地方在历史上曾先后为夫余、室韦、黑水靺鞨、女真等民族与唐朝、辽朝、金朝、元朝、明朝和清朝等朝代直接或间接统治。19世纪后期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逐步取得了这片相当于中国十分之一面积的土地。俄国也因此取得冬季亦可通航的优良天然海港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

H. 外东北三省各地的中文地名

你是说现已割让给俄罗斯的部分吗?主要分为江东(城市有海参崴,伯力,苏维埃港),江北(城市有共青城,庙街,海兰泡,雅克萨)和库页岛.总计100多万平方公里,占当时全国面积的十分之一!
这是国耻啊!!…

I. 外东北地区的民族分布

我只知道有通古斯!!

J. 关于外东北的领土问题

1858年至1915年,沙俄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
公里,并违约侵占了数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十月革命后,前苏联政府曾多次发表宣言表示:“以前俄国政府历次同中
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但前苏联政府并没
有将这些诺言付诸实施,边界问题一直未解决。
中国同前苏联的边界问题从1858年至1915年沙俄帝国强加给中国一系列不
平等条约而形成的。在这段时间内,沙俄共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去中国领土150
多万平方公里,并违约侵占了数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十月革命胜利胜利后,
前苏联政府曾多次发表宣言表示,“以前俄国政府历次同中国订立的一切条约全部
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但前苏联政府并没有将这些诺言付诸实施,
边界问题一直未能解决。 中国与前苏联边界全长7300余公里,分东西两段,东段
长4200公里,西段长3100公里,其中帕米尔地区420 公里为未定界。
在整个边界地区,前苏联共占领我国领土3.5 万余平方公里, 其中东段
1000余平方公里,主要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中的600 多个岛屿;西段共19 块争议
区,约3.4 万平方公里,占争议区总面积的97%。 我国与前苏联政府经过长时间
的会谈,于1988年就中国与前苏联边界东段大部分地区的边界走向取得了一至
意见。但整个边界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