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和成都地理位置比较
❶ 成都和武汉的纬度位置相差不多,但是为什么他们的天气差别却如此之大呢!
冬季:1:四川的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内部,地形平坦,但是以北的大巴山地和秦岭,版以及阿尔泰,天山,权黄土高原,蒙古高原,祁连山,还有西边的青藏高原,在冬季都为成都挡住了大部分的冷空气,既是寒潮到了成都,已经被削弱了,所以对成都影响不是很大
2:武汉则不同,虽然北方任然有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大巴山,西边有青藏高原和巫山,但是毕竟处于边缘,当寒流遇到大山脉后过不去,只能走边缘,所以武汉正好在边缘的特点决定了收到寒流的影响较大
夏季:1: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有岷江自北向南流,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可以知道成都的海拔在盆地内部也算是高的了,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具体数据是升高100米下降0.6摄氏度,所以我恶毒要低些。
2,武汉位于江汉平原,长江的中游,地势比四川低的多,所以地势上的原因导致温度比成都高一些
综上所述,成都冬天比武汉温度高,夏天温度比武汉温度低,两地冬天和夏天的温差小一些当然适宜居住一些
❷ 武汉和成都哪个城市发达
成都环境比武汉好的多
但武汉的工业方面比成都好些
成都人均消费比武汉大
适合生活的城市` ` `
比较闲适
不错,不错~~~
❸ 成都和武汉哪个地方好
我也是觉得不要来武汉这个地方 我武汉成都都来过 成都哪里都比武汉好专 先比人 武汉湖北人长得太属着急了 成都美女是众说周知的 成都的帅哥也比中国东部 中部 西部 任何一个城市的多 长得好看 然后比素质 武汉我去过 就知道骂脏话 明显没有教养 成都即使遇到 都是什么外地人 成都人文明 然后比发展 成都的发展前景很好 一楼说地处西部就不好吗?胡说八道 地处西南1.可以不断扩大城区.有些东部城市因为地方小 海平面升高 城区变得越来越小 2.环境污染小 人活着也比武汉舒服。 虽然成都确实有些领域不及武汉 但从长远角度来说 成都必定是中国中西部的骄傲 成为第二个深圳.....
❹ 成都和武汉哪个城市发达
成都和抄武汉相比,成都更城市发达。
❺ 武汉和成都比那个发达些
武汉的地理位置更显优越,成都在全国地理位置上稍显劣势。在个人看来回,由于气候带来的一答些问题,武汉并不宜居;成都地处成都平原,旧有“天府之国”之称,生活节奏应该较武汉要慢一些,居住起来比较舒适。
下面选自网络的一些内容看,武汉要发达一些。
武汉,地处中部,中国中部地区最大都市及唯一的副省级城市;中国内陆地区最繁华都市及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中国内陆最大的水陆空交通枢纽,有九省通衢之称,内陆地区的金融、商业、贸易、物流、文化中心,具有承东启西、接南转北、吸引四面、辐射八方的区位优势。
成都,西南第一大城市,中国中西部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六大国家区域中心城市之一及副省级城市。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立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交通、通信枢纽。2010年,《福布斯》发布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成都名列第一。
❻ 成都和武汉哪个城市比较好啊
看个人了
武汉学校多,毕业生也多,竞争激烈,但相比较,工业园也多,机会也比较多
成都相比回而言答压力小一些,而且成都是个适宜生存的城市
如果是我,则选择成都
美女多,美食多,历史文化沉厚
而且武汉这个城市近几年发展实在是。。。。。。。。
有愧于大武汉的名称
看看你们所学的专业,和两地之间的企业对比再做决定吧!机会多是说的对广大人群,自己的机会在哪里,还得自己斟酌
都是毕业生,找工作的压力感同身受o(∩_∩)o
❼ 武汉和成都那个城市好
这个问题……
从经济区位上看,两个城市都是区域经济中心。
武汉是华中地区的经济中心,辐射五省;成都则是西南地区的经济中心,相对独立。
但各有优劣。
武汉:优点,辐射面广,涉及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安徽等周边省份;缺点,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中心地位畸形,主要表现在工业过度集中于武汉,中小城市以农业为主,工业极不发达。
成都:优点,成都的带动作用比较得当,成都是全省的工业服务中心,辐射绵阳、德阳、乐山、自贡、遂宁等周边城市,并正在积极与重庆开展全面合作,各城市的重工业、轻工业、能源产业等分工合理,整体较为和谐;缺点,与其他经济区域的沟通存在天然屏障,交通成本过高,不利于交流。
基于此,两城市可谓都是很好的地方,要看各人的性格。
激进的人在武汉比较好。武汉九省通衢,处于各种风潮交汇之地,如果你能正确把握并勇于争先,成功的概率相对较大。
稳重的人应选择成都。成都虽然相对封闭,但整体和谐,各种矛盾较易化解,冲突不太明显。
至于生活环境,应该是成都的好很多,这是共识,也是我的亲身体验。
最后,回顾父辈,他们有很多人是走了不少地方的。反观我们,会不会也是不停奔波呢?所谓哪里好,哪里不好,更多的是“被选择”,而不是纸上谈兵的想象吧。
❽ 武汉和成都的比较!
首先我是成都人,尽管对武汉也比较熟悉,但依然应该是管中窥豹,说错了武汉朋友别介意。
经济水平,二者很接近,其实成都重庆一直就是地处西部的中部城市,和中部的武汉属于一个级别,就正规收入而言,武汉应该略高,但成都的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业很发达,因此,非工资收入成都应该比武汉高。
宜居水平,这个,我想绝大多数会选择成都,成都的气候比武汉好,冬无严寒,夏少酷暑,即便是酷暑湿热,也比不上武汉。成都的物产相对比较丰富,生活消费,尤其是饮食,全国属于较低水平,当然武汉的九省通衢,也使得流通行业很发达,物价水平也不错。至于交通,成都的地理位置导致出川走火车或汽车都不是很便捷,但武汉就非常方便。市区交通,由于成都是环形城市,故拥堵很厉害,但市区规模不太大,就算堵车,路上耗时也不太大,而武汉相对比较分散。
周边环境的对比,我更青睐成都,成都是一个平原区,市区和武汉一样生态多样性差不多,但成都往西不远就能进入盆地西部和川西高原,类似,峨眉、九寨、青城等环境非常优美,开车要不了多久就能到,夏天周末去山区休息,真是非常悠闲。
不过如果创业,我更推荐武汉,武汉的拼搏意识,外向型的心态更有助于事业的发展。
因此,我的观点,生活在成都更好,工作更应该去武汉。
对于川军,我非常自豪,四川在中国永远定位于大后方,不管是古代还是抗日以及大三线,四川都是国家的后方。而川军为了国家的确贡献了较大的力量。一直以来,就有无川不成军(也有无湘不成军)的说法,抗日战争中,川军的部队是最多的,也是牺牲最大的,类似血战台儿庄中,川军都以低劣的装备抗争日军,川人尚武好斗,也许是辣椒为四川人的基因带来了一点血性吧,同时,个子不高的川军也是一支吃苦耐劳的部队,很多人以成都的悠闲去揣摩四川文化是不对的,其实除了平原区,四川绝大地方都是贫瘠的山区,生活非常艰辛,当然也就历练出川人,尤其是川东人不服输的性格。
不过话说回来,川军在不怕死不怕苦的同时,也是一支缺乏指挥的部队,四川人的小算盘意识,以及好斗的意识,也造成了全国未乱蜀先乱的特点,而且一旦混乱,往往会造成军阀林立,派系丛生,也就造成了川军爱内耗,爱内斗的后果。
以上内容均为原创!
❾ 成都和武汉哪个城市更好
其实各有特色,也互有长短,要全方位评比,很难,文化历史来说是成都、经济方面武汉! 成都市,简称“蓉”,别称“锦城”、“锦官城”,自古被誉为“天府之国”,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市还是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全国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试点城市、金融对外开放城市、行政副省级城市。2003年《中国城市发展报告》成都综合实力位列第九位。 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并被《财富》(中文版)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商务城市”。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汉语名称 成都(拼音:Chéngdū)。别称“蓉城”、“锦城”、“锦官城”、“天府之国”。 英语名称 Cheng(英文旧译:chengtu)行政区类别 副省级经纬度 市中心位于北纬30.67度,东经104.06度。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辖区 19个。成都市共辖9个区、6个县、4个市,一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主要领导 现任市委书记李春城,现任市长葛红林。 政府驻地 成都市青羊区人民西路2号
城市面积 12390平方公里(中国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第8名)。中心城区面积598平方公里。市辖区面积1418平方公里。
海拔高度 平均海拔500米。全市海拔最高处为大雪塘峰,海拔5364米。
人口 2008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12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7万人。常住人口1270.6万人,增加12.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
民族 成都市拥有中国56个民族中的54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总人口60538人。2/3的人居住在市区。时间 北京时间(中国标准时间,UTC+8)。成都市所在的时区为UTC+7邮政编码 610000电话区号 028(+86) 汽车号牌 川A
市花 芙蓉 市标 太阳神鸟,从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图样代表成都。 市树 银杏 国民经济 成都的奋斗目标是成为中国中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并致力于构建中国中西部 的金融中心,欲执中西部“总部经济”之牛耳,目前共有130家世界500强在这里投资兴业,有上百家全球研发中心在这里为世界的改变和科技的进步做着贡献。成都目前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化学化工产业,家具和鞋业制造产业,动漫和传媒产业,会展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等取得巨大成就,稳步奠定了成都作为我国十大城市的地位和西部中心城市的地位。国民经济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502.6亿元,增长14.7%;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9元,2009年全年完成全市财政总收99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7.5亿元,同口径增长22.3%;固定资产投资4025.9亿元,增长3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50亿元,增长20.3%;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8659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129元,分别增长10.1%和10%。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691.9亿元,增长21.2%,占GDP的比重为50.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6.7%,拉动GDP增长10.2个百分点。 武汉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省会,华中及中部地区最大的城市,中国15个副省级城市之一,也是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城市。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中部中心城市及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因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被誉为“九省通衢”。因长江和汉江横贯市区,又有“江城”的别称。 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40余万! 行政介绍 截止2009年,全市常住人口91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40余万。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水横贯市区,将武汉一分为三,形成了武昌、汉口、汉阳三镇隔江鼎立的格局,唐朝诗人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在清末、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武汉经济繁荣,一度是中国内陆最大城市,位居亚洲前列,曾有“东方芝加哥”的美誉。武汉更是中华民国的诞生地,著名的辛亥革命便首义于此(武昌起义)。
武汉行政区划的沿革极具历史特色,可以说是从明代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个历史缩影。武汉可以看作两市(汉口、武昌)一县(汉阳)的融合(故有“武汉三镇”之说)。其中汉口和武昌从明朝后期起就分别发展成相当规模的城市。在1927年到1949年,这三地分别对应着汉口特别市(过去的直辖市)、武昌市(湖北省省会)和汉阳县。1927年,国民政府迁都武汉, 首次将汉口、武昌、汉阳合并为京兆区,总称武汉,开三镇合并先河。因此,武汉可以说是一个直辖市、一个省会城市和一个县的紧密联合体。武汉水资源丰富,长江及汉水在城中交汇,此外武汉城区还有41个淡水湖(算上郊区共有170个,故誉为“百湖之市”)。在武汉城区面积中,水域面积占了约四分之一,而武汉东湖是中国最大的城中湖。 经贸工商 概况
武汉是华中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拥有钢铁、汽车、光电子、化工、冶金、纺织、造船、制造、医药等完整的工业体系。清末及民国时期,武汉经济位居亚洲前列。新中国成立后,武汉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武钢、武重、武锅、武船、肉联等一大批“武”字头企业陆续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经济地位和城市实力。1959年,武汉的工业总产值仅次于上海、北京、天津,位居全国第四位,这一位次一直保持到改革开放初期。但自1980年代以来,武汉未能跟上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渐被沿海地区抛在了身后,这种情况在进入21世纪后开始转变。20世纪90年代,武汉建立了位于汉阳沌口的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昌的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位于汉口东西湖的吴家山台商投资区,以及位于新洲阳逻的阳逻开发区。中国三大钢铁集团公司之一的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三大汽车制造厂之一的东风汽车公司总部都位于武汉。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聚集着以东风汽车公司总部、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部、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总部、神龙汽车有限公司总部等一批知名的汽车企业总部和以东 风汽车技术中心。康明斯东亚研发中心等一批顶尖汽车研发机构以及神龙汽车、东风本田、东风自主品牌和东风渝安等整车企业,已经成为中国最集中的汽车产业基地之一。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即是享誉海内外的“武汉·中国光谷”。这里是中国最大最具实力的的光电子产业生产和研发基地。2007年,区内科工贸总收入达1300亿人民币。高新区内有著名的光谷软件园,聚集着微软(武汉)创新技术中心、IBM全球服务中心、EDS全球服务中心、法国电信软件研发中心、交通银行信用卡中心、招商银行运营中心及世界五百强和国内知名软件服务外包中心、金融后台服务中心。2009年,国务院批准东湖高新区适用中关村的有关政策措施以便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继中关村之后的第2个)。2009年的武汉GDP达4560亿元,接近全省4成,内地副省级城市列第五,人均GDP逾6400美元,稳居中国内陆特大城市之首。
❿ 成都和武汉哪个发达
成都
面积14312平方千米,人口1591.8万人(2016年常住人口)
武汉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平原东部,位于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之间,最东端位于新洲区徐古镇将军山村,最西端位于蔡甸区侏儒街国光村,最南端位于江夏区湖泗街道均堡村,最北端位于黄陂区蔡店街道李冲村。
截至2014年末,武汉全境面积8494.41平方公里 ,占湖北省面积的4.6%;市域周长977.28公里,7个中心城区面积863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52.61平方公里。
从面积上来看是成都更大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