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湖北受地理环境影响的表现

湖北受地理环境影响的表现

发布时间: 2021-02-25 21:13:40

❶ 湖北境内河流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

湖北的河流特征:支流众多、流程长、流域广、流向由西北向东南流,流量大、水位高、汛期长(夏秋季节)、无结冰期等河流。流域内的气候,特别是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对河流的流量、水位变化、冰情等影响很大。土质和植被的状况又影响河流的含沙量。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4228条,另有中小河流1193条,河流总长5.92万公里,其中河长在100公里以上的河流41条。长江从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1041公里。

(1)湖北受地理环境影响的表现扩展阅读

湖北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

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858公里,全长1532公里,在湖北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至武汉汇入长江,流域面积6.24万平方公里。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湖北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丘陵和岗地、平原湖区各占湖北省总面积的56%,24%和20%。

❷ 湖北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湖北在历史上曾经出现那些有影响的人物

屈原!
万历首辅张居正!
湖北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荆州就是回。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的都城答郢都就在现在荆州附近。
自然资源丰富,湖泊众多,盛产莲藕,湖北人很多都比较喜欢吃莲藕。

湖北民风淳朴,人民大脑都比较灵活。

❸ 湖北地理条件及气候如何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 [编辑本段]湖北气候 湖北省地理位置为北纬29°05′~33°20′、东经108°21′~116°07′之间,主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利于农业生产,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全省年均温15~17℃,7月均温为27~29℃,江汉平原最高温在40℃以上,有“火炉”之称,为中国酷热地区之一。全省平均日照1150— 2245小时,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年均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由于受地形影响,大神农架南部等地为全省多雨中心,江汉平原在梅雨期长的年份常发生洪涝灾害。

❹ 速求湖北的地理位置、自然灾害和自然环境。详细一点,O(∩_∩)O谢谢

湖北简介Hubei Province
湖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南部,长江中游。因处于洞庭湖以北,故称湖北,简称鄂。
北接河南省,东连安徽省,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两省,西靠重庆市,西北与陕西省为邻。
全省设有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7个县、2个自治县。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约占全省总面积55.5%,丘陵和岗地占24.5%,平原湖区占20%。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3105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全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全省地势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湖北省地理位置为北纬29°05′~33°20′、东经108°21′~116°07′之间,主要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征。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利于农业生产,有“湖广熟,天下足”的民谚。全省年均温15~17℃,7月均温为27~29℃,江汉平原最高温在40℃以上,有“火炉”之称,为中国酷热地区之一。全省平均日照1150— 2245小时,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年均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由于受地形影响,大神农架南部等地为全省多雨中心,江汉平原在梅雨期长的年份常发生洪涝灾害。

❺ 湖北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

湖北省,简称“鄂”,又称“千湖之省”。位于中国中部、长江中游。因位于洞庭湖以北而得名,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108°21′至116°07′;北接河南,东连安徽,东南和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低平。东西长约740公里,南北宽约470公里,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省会是武汉市。省域副中心城市为宜昌市、襄阳市,黄石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汉江自西北向东南,汇入长江,在湖北中部形成江汉平原。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文化沉淀丰厚、文物古迹众多。全省不可移动的文物点1.5万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有武汉、荆州、襄阳、随州、钟祥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屈原出生于秭归县;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出土于随州擂鼓墩,堪称古代青铜冶炼技术顶峰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越王勾践剑、商代的盘龙城就出土于荆楚大地;工艺精湛的漆绘、木雕制品和古代丝绸大都出土于荆州江陵。明代伟大医学家李时珍故里、武当山道教建筑群及武术,汉文化代表——王昭君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还有以荆州古城、蒲圻赤壁、襄阳古隆中、当阳长坂坡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根基厚实
提起湖北的历史名人,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惟楚有才”这个典故。湖北位于祖国中部,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素有重教兴学、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在钟灵毓秀的荆山楚水之间,自古至今,走出了如此多的优秀人才。

❻ 湖北在地理环境,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方面有什么特色湖北在历史上曾经出现那些有影响的人物

古代
提起湖北的历史名人,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惟楚有才”这个典故。湖北位于祖国中部,物华天宝,地灵人杰,素有重教兴学、培养人才的优良传统。在钟灵毓秀的荆山楚水之间,自古至今,走出了如此多的优秀人才。
以下历史名人(不完全统计):
武汉:、钟子期(汉阳)、二程(黄陂)、春申君、吴伟(江夏)、熊廷弼(武昌)
黄石:孟嘉、吴国伦、陈光亨、潘师道、江自康、刘继盛、吕调阳、徐祥、柯瑾、余国柱等
鄂州:王家璧、柯逢时、闵孝荃、曹林懋、万廷献、涂晓墅、程清泉、刘艺舟、吴兆麟、邓定远、黎子玉、周华琴、刘伯垂、彭楚藩、吴兆麟、张金保、万籁声等
十堰:尹吉甫(房县)、陈世美、秦香莲(丹江口)施洋
荆州:楚庄王、优孟、伯牙、楚成王、楚穆王、楚宣王、楚威王、岑参、张居正(荆州)、孙叔敖、戎昱(江陵)、伍子胥、申包胥(监利)、车胤、公安三袁(公安)、杨溥(石首)、黄承彦(洪湖)
宜昌:屈原(秭归)、王昭君(兴山)、董和、董允(枝江)、文安之等;
襄阳:卞和(南漳)、刘秀、宋玉、王延寿、王逸、马谡、马良、向朗、向宠(宜城)张悌、庞德公、庞统、习凿齿、孟浩然、张继、张柬之、柳浑、杜审言、范宗尹、魏玩、蒯越、蔡瑁、杨仪、廖化、张悌、习郁、神会、任亨泰、王聪儿、单懋谦等;
荆门:老莱子、养由基(沙洋)、朱厚熜(钟祥)、王匡、王凤(京山)、周培公等;
孝感:斗子文(云梦)、黄香(云梦)、斗彀於菟、费祎、孟宗、熊赐履(孝昌)、宋庠、宋祁(安陆人)、砚弥坚、李幼滋、陈蕖(应城)等;
黄冈:五祖弘忍、瞿九思、汪可受、帅承瀛、邢绣娘、魏英(黄梅)、毕升、金光悌(英山)、欧鹏(黄州人)、闻一多、姚明恭、陈沆、庞安时(浠水)、李时珍、康茂才、顾景星(蕲春)、徐寿辉、万密斋、瞿瀛、王葆心(罗田)、四祖道信、余玠、杨际泰(武穴)、邹普胜、阎伯屿、梅之焕、周文江、刘天和、李长庚(麻城人)等;
随州:连南夫、杨涟(广水)、明玉珍(随县)、季梁、曾侯乙(曾都)、边居谊等;
仙桃:陈友谅、张定边、张必先、陈文烛、徐耀文、卢靖、卢弼、张难先、李之龙、杨显东等;
恩施:巴务相(长阳)、巴蔓子、牟文绶(利川)、田彦伊、雷世兴、伍昌臣(宣恩)、田世爵、田舜年、田九霄、陈连升、田九龄(鹤峰)、覃鼎、温朝钟、王锡九(咸丰)、饶应祺、樊增祥、陈世凯、妺喜(恩施)等;
天门:刘焉、刘璋、陆羽、皮日休、钟惺、谭元春、周嘉谟、鲁铎等。
咸宁:方琼、方琳

❼ 湖北是个什么样的地理环境什么样的气候

湖北位于抄中国中部,长江中游,东邻安徽,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与河南毗邻。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温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双七场降水充足。

❽ 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回和拉尼娜现象时,洋流发生改变,对世界答上很多地区的气候都有影响,包括对我国.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顺着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逆着洋流航行会减慢速度,浪费时间,浪费燃料.寒、暖流的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从而不利于海上航行.从北极地区南下的洋流也会携带海冰,威胁海上航行安全(如泰坦尼克号撞冰山事件).

4.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5.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洋流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水分和热量的交换.

❾ 湖北的地理环境等相关简介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因在洞庭湖以北而得名,居东经108°21ˊ~116°07ˊ,北纬29°05ˊ~33°20ˊ之间。
湖北东连安徽,南界湖南、江西,西部与重庆市接壤,北接河南,西北和陕西毗邻,东西长约740.6公里,南北宽约470.2公里,版图面积约18.59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95%。湖北地处中国地貌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势为西高东低,西、北、东三面环山,外高、内低,向南敞开,形成一个不完整的盆地。大巴山脉在本省境内的最高峰—神农顶的海拔3105.4米,为华中最高峰,有“华中屋脊”之称。

湖北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根据海拔高度、形态特征,全省地貌可划分为平原、岗地、丘陵、山地4种类型,分别占19.87%、13.16%、22.59%和44.38%(《湖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办公室,1998)。湖北省地处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北段,北部接近我国北亚热带的北界,南跨越中亚热带的北界。处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丰沛、雨热同季等特点。由于境内地形结构复杂,导致地区气候差异较大,形成一些各具特点的小气候区域(中国自然资源丛书编撰委员会,1995)。湖北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属于湿润带,局部地区甚至属于多雨地带。因而河流水源补给充足,境内以长江、汉江为骨干,接纳了省内干余条中小河流。长江从重庆巫山县入境,浩荡东流,横贯全省,至黄梅县出境长达1061公里。汉江自陕西蜀河口入境,由西北向东南斜贯省内,于汉口汇入长江,省境长878公里,是湖北省第2大河流。省内河长在5公里以上的中小河流共有1193条,总长度达35130公里,通航里程10000余公里。全省水资源数量较为富裕,但因受水气来源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地区分布不均,各地丰歉程度不一。
湖北成土的自然地理和生物气候条件复杂、成土母质多种多样,因而土壤类型繁多,表现出南北过渡地区特征。全省土壤分可分为11个土类,土属137个,土种455个。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114千卡/厘米2 。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2000—215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100—1400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全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230-300天之间。
各地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毫米之间。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1400—1600毫米,鄂西北最少为800—1000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全省夏季雨量在300—700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19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