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设计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1-02-25 18:20:49

Ⅰ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在人教版教材

网上有很多................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1.设计思路这段内容要讲清楚专的两个核心概念是“差属异的空间尺度”和“差异的变化规律”。教材内容也围绕这两个概念展开。不同区域的地理环境,无论在自然地理过程上,还是在自然地理特征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地域)差异。而空间差异有不同的尺度,正像教材中讲的那样,海陆差异是全球性的地域分异,陆地上的自然带是相对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还有更小尺度的区域差异。从哲学的角度看,差异是绝对的,而统一是相对的。建立这个概念极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科学地分析地理问题。例如区域比较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方法,然而选择比较的区域,在空间尺度上要有可比性。

Ⅱ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案例分析怎么写

同纬度沿海地区的差异,比如撒哈拉沙漠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差异;

内陆地区与沿海地区的差异,比如中国的西北内陆与东北平原;
高纬度与低纬度地区的差异,比如亚马逊平原与南极大陆。

Ⅲ 以高中必修1第四单元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为例,说明学情分析对地理教学目标设计的意义

教材的第二、三、四章分别从各自的角度介绍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几个要素——大气、水、地貌。本章内容在于向学生揭示各自然地理要素之间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制约的,从而构成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相对的,而差异性是绝对的。自然地理环境在一定方向上发生分化,形成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本章的理论性较强,教学时应选取相应的图片或录像等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地理环境,使学生产生充分的感性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通过学习,应使学生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内涵和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规律。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还应使学生建立动态的、联系的、立体的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

课时安排:共5课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

课时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

课时问题研究 如何看待我国西北地区引进欧洲冷季型草坪

1课时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从容说课

要使学生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就要先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复杂性。教学中可通过一段录像来引出这一问题,选取的地区应具有典型性和鲜明性(如西双版纳或内蒙古草原),引导学生分析景观录像中各地理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因就是地理要素间不是简单的汇集,而是各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通过教材P93活动,以生物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要素通过与其他的要素之间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改变了其他要素的性质,从而改变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在理解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之后,又从三个方面诠释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懂得在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不能把地理要素彼此割裂开来,而应充分认识到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统筹考虑,避免不合理的利用给生态带来不良的后果。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基本内涵。

2.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3.使学生树立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利用和改造自然中要充分考虑各地理要素的关系,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

过程与方法

1.探究与活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利用景观图片分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帮助学生树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思想,在利用自然中要做到统筹考虑。

教学重点

1.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因。

2.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3.自然地理环境的演化过程具有统一性。

4.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教学难点

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课时安排

2课时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