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理位置

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2-25 08:20:20

㈠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相关背景

域内蕴藏着来丰富的水资源、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具有极大的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 连接中国和东南亚、南亚地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贯穿大湄公河次区域的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中国境内段称为澜沧江,中国境外段称为湄公河。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中国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自北向南流经中国青海、西藏、云南三省区和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五国,于越南胡志明市附近注入南中国海,全长4880公里。
大湄公河次区域涵盖了多种气候类型,又兼具多种地理特征,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经济潜能和开发前景巨大。次区域内居住着多个民族,建筑、风情、服饰、宗教习俗各不相同。次区域各国还拥有不少名胜古迹,包括中国的丽江古城,缅甸的仰光大金塔,老挝的琅勃拉邦古都,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的大王宫和越南的下龙湾等。

㈡ 地理问题。 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

1东亚:
(1)位置范围
位置
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北温带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临海国:中国(首都北京)

内陆国: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第二大内陆国(第一为哈萨克斯坦)
半岛国:朝鲜(首都平壤),韩国(首都汉城)
岛国:日本(首都东京)
(2)地形、河流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海岸线曲折,多半岛(朝鲜半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和岛屿(日本四岛、台湾岛等)
许多大河自西向东注入太平洋
半岛、岛屿河流短促
(3)气候

东部沿海地区季风气候显著 西部内陆地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东南亚:
1.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1)范围
中南半岛:有6个国家,老挝是惟一内陆国
马来群岛:世界最大群岛(我国习惯称南洋群岛)6个国家和地区,印尼在东南亚面积最大,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首都雅加达是东南亚最大城市,东帝汶2002年5月独立
(2)十字路口的位置
位于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在马亚半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本区的咽喉,载重通过能力25万吨
(3)地形
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海河段切割作用显著,下游河段泥沙沉积,形成平原,湄公河平原本区最大平原
马来群岛: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火山最多的国家
(4)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南部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5)主要农产和矿产
农产:世界最大天然橡胶、油棕(马来西亚最多),椰子、蕉麻产地(菲律宾最多)。稻米主要食粮(泰国出口最多)
矿产;世界最大锡矿带,马来西亚最多,印尼、文莱主要石油出口国
(6)迅速发展的工业和旅游业
初级产品为主,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利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发展工业,旅游业迅速发展

3南亚:
位置范围: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的地区,大部分位于10°N~30°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均与中国相邻)
国家 临海国: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巴与我国相邻)
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宗教和居民: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斯里兰卡以佛教为主;印度、尼泊尔以印度教为主,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以伊斯兰教为主。居民为白色人种
(2)自然条件
地形:北部喜马拉雅山山地,中部印度河——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河流
印度河:源出西藏,注入阿拉伯海,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恒河:大部分在印度境内,下游流经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
热带季风:全年高温,6~9月为雨季,10月~次年5月为旱季。西南季风容易引起水旱 气候
灾害,孟加拉国受影响最大。印度东北部的乞拉朋齐处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世界降水最多
热带沙漠:西北部降水稀水,加上原始森林遭破坏形成
4中亚:
(1)自然环境
位置:亚欧大陆中部,距海部远。重要的陆上交通要道(古、今)。第二条亚欧大陆桥通过这里,在阿拉山口与我国北疆线相接。
地形:丘陵、平原(图兰平原和里海沿岸平原)为主,天山山脉由我国新疆中部横跨中亚东部地区。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植被为草原、荒漠。卡拉库姆世界著名大沙漠
河流:多为内流河(阿姆河、锡尔河等)外流河有额尔齐斯河
湖泊:多为内流湖,西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内流湖里海,中部有咸海
(2)居民与经济
民族:多民族地区,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
农业:耕地面积广大,牧场辽阔。依靠灌溉种植小麦、棉花。世界上仅次于中国和美国的第三大棉花产区,乌兹别克斯坦被物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资源:煤、铁、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丰富
工业:采矿、冶金、军事工业发达,木材缺乏,机械、轻工制品进口
5.西亚
55
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1)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沟通大西洋、印度洋,联系亚欧非三洲,位于地中海、红海、黑海、阿拉伯海、里海(湖)之间,还有苏伊士河和士耳其海峡控制海上交通要道
(2)高原为主的地形
平原在尼罗河谷地和三角洲及两河流域,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世界陆地表面最低处死海(-400米)
(3)炎热干燥的气候
大部分属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河流稀少
地中海沿岸地区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属地中海气候
撒哈拉沙漠:世界面积最大的沙漠。地表植物稀少,地下石油丰富
无流国——阿拉伯半岛上的沙特、科威特、阿曼等七国降水很少,地面没有河流。
(2)世界最大的石油库和磷矿库
西亚和北非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西亚石油以波斯湾为中心,储量占世界的1/2,产量占世界1/4,沙特、伊朗、科威特、伊拉克为主要产油国,北非石油分布在撒哈拉地下,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埃及为主要产油国
油田特点:储量大、埋藏浅、出油多、油质好(大浅多好)
输出:输出量占生产量的90%,输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
油管
A油田油管 地中海、红海沿岸
路 线 B波斯湾 西欧、北美(运输量最大)
C波斯湾 日本
(3)畜牧业和灌溉农业
畜牧业:比较发达,游牧为主。安卡拉羊毛和阿富汗紫羔皮著名
种植业:分布在河谷平原和绿洲地区,枣椰是代表植物,椰枣是伊拉克特产

㈢ 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项目

亚行次区域合作项目简介
1.大湄公河次区域(GMS)
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包括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和中国云南省。作为一个在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方面具有可观潜力和互补性的自然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同时也代表了各发展伙伴与私人投资方之间日益加强合作伙伴关系的巨大机遇。该次区域总面积230万平方公里(约为欧洲大陆的大小),2.5亿人民共同居住在世界第12大河澜沧江—湄公河畔,文化与历史的渊源将他们紧密连接。大湄公河次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原油、天然气、宝石以及供水电开发的水资源,巨大的年轻、勤劳而富有竞争力的劳动力资源。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理位置具有战略意义,并有潜力成为东南亚、南亚和东亚间重要的大陆桥。
尽管具有如此的潜力,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的大部分地区的发展程度仍较低,而贫困现象也还十分普遍。人均收入从250美元到2000美元不等,平均约为800美元,与世界人均GDP的平均值5000美元和亚洲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的平均值1000美元相比较,这个数值显得黯然失色。此外,城乡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异。获得基本保健和教育的机会仍然十分有限,贫富差距非常严重。有必要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进行可持续性的管理。
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认为更加密切的区域合作对满足其发展需求十分关键。在过去十年间,由总体上积极的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所支持的政治和经济发展已在该次区域创造了有利的环境。同时,从前的中央计划经济已经向更为开放的市场经济转化,从而导致了次区域各国的经济合作显著增强,而跨境贸易和投资也明显发展起来。
2.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计划回顾
自1992年来,次区域各国开始了一项旨在通过更紧密的联系来促进其发展的经济合作项目(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该合作计划的“硬件”和“软件”方面由亚洲开发银行和其它捐助方进行支持,涉及交通、能源、通讯、环境、人力资源开发、旅游、贸易和私营部门投资等领域的众多次区域优选项目的实施。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立足于各国间部长级和具体实施层次上的持续的磋商和对话。在便利客货过境运输和发展电力联网和贸易方面已达成了一些主要的次区域协议。
GMS计划的一大重要成果是促进形成了成员国间良好愿望的洪流,从而有助于提高相互间信任并形成更好的合作关系。由于该计划6个成员国中的5国同时也是东盟成员国,次区域合作计划已成为减小东盟新老成员国之间发展差距的一个重要手段。过去10年的成就和次区域各国高层对合作所作出的承诺实际上已经为进一步发展和增强伙伴关系创造了新的机遇。
在过去10年间,次区域各国在实施次区域项目方面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耗资2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优选项目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其中包括金边(柬埔寨)到胡志明市(越南)的公路改造项目,联系泰国东北部、老挝和越南中部的东西走廊项目。次区域各国政府已进行了约10亿美元的区域性投资。同时亚行也已进行了7.7亿美元的贷款,并促成了2.3亿美元的共同融资。总计4.9亿美元的赠款对人力资源开发、旅游、环境、贸易投资方面的联合倡议进行了支持。
除此之外,围绕所有基础设施项目,都有细致的考察和广泛的可行性研究活动,成立了有关机构并签署了客货运输和电力资源共享方面的协议、协定。
3.大湄公河次区域(GMS)峰会:未来方向和机遇
对于今后10年,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已同意继续追求其共同目标:建设更加一体化的、繁荣的、公正合理的次区域。2001年底,次区域战略框架获批准,该框架主要针对加强基础设施联系、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加强私营部门参与、开发人力资源、保护环境和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使用。他们同时也期望加强与湄公河区域发展伙伴的合作关系。
10个“旗舰项目”,代表了次区域合作中多领域、大规模倡议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已被列为今后三年的优选项目。这些项目的实施需要次区域各国政府、捐助者、私营部门和民间社团的紧密合作。这些优选投资项目包括公路、通讯、电力项目以及人力资源开发、贸易、投资和环保。总耗资约为10亿美元,其中2.5亿美元已经落实。
不断增长的融资需求成为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的持续的主要困难。尽管次区域各国已在相当高的层次上作出了财政方面的承诺,但优选项目所需的资金已超出了他们的财政能力范围。捐助者和私营部门投资者由此将对次区域经济合作计划的成功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计划10周年之际,首届大湄公河次区域领导峰会将于2002年11月3日在金边举行。该峰会将在各政府最高层次上对次区域合作的加速增长和发展作出政治性的承诺。

㈣ 西双版纳地理位置

云南-西双版纳-地理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面积约两万平方公里,距昆明740公里,有航班直达自治州首府景洪市。这里是傣族自治州,聚居着十多个民族,其中以傣族人口最多。波涛滚滚的澜沧江斜贯境内,茫茫林海遮天盖地,是个繁荣的生物世界。植物学家把这里誉为“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西双版纳风光绮丽,物产丰富,是四季鲜花怒放的游览胜地。

“西双版纳”是傣语。在自治州成立之前,这里有十二个自然行政区。傣语把“十二”念作“西双”。“版纳”是傣语行政区域的名称。因此,“西双版纳”就是十二个行政区域的意思。现在全州设景洪、勐海、勐腊三个县。

西双版纳地处横断山脉南端,东部是哀牢山脉的尾部,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大多在一千米左右。在山地、河谷之间镶嵌着许多大大小小的盆地,当地人称坝子。因北有高原作屏障,挡住了寒流,南受印度洋西南季风的影响,故气候冬春无寒潮大风,夏季无台风暴雨,终年温暖湿润,旱雨两季分明,是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有人说,西双版纳兼有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优点,而没有两者的缺点,这是十分恰当的。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使这里蕴藏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繁多的植物种类,成为闻名中外的热带植物宝库。

西双版纳风景区包括景洪市风景片区、勐海风景片区、勐腊风景片区三大块,每一块内又有若干景区,共有19个风景区,800多个景点,总面积1202.13平方公里。景观以丰富迷人的热带、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沟谷雨林风光,珍稀动物植物和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风情为主体。该区景观独特,知名度高,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西双版纳是世界北回归线上仅存的一片绿洲,是中国唯一保存的一块热带森林区。她美丽、富饶、神奇,犹如一颗璀灿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西南边疆。西双版纳有996公里的国境线分别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邻近,具有面临南亚的区位口岸优势。现有磨憨、景洪两个国家级口岩和打洛省级口岸。又有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打开南门、面向南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亚的重要通道和基地,也是云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澜沧江-湄公河被美誉为"东方多瑙河",是条经济贸易的黄金水道,地理优势、自然优势得天独厚。

西双版纳,群山高耸,雄伟壮观,森林密布,山丘绵延。全州总面积19112。5平方公里,平坝面积仅占5%。辖一市二县40多个乡镇,总人口82万余人,居住着傣、汉、哈尼、拉祜、彝、布朗、基诺、瑶等13个民族 。傣族是主体民族,近30万人。

西双版纳,历史悠久,古时称勐泐,汉代时期属永昌郡(今保山)管辖,到三国时设置过南涪县,到唐宋时期分归"南诏国"统治,元朝于公元1296年设置彻里路军民总管府。1327年改置彻里军民宣抚司。随后又改成车里军民府,车里宣慰使司,直到民国初年(1912)改置普思沿边行政总局,隶属普洱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3年1月23日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西双版纳有橡胶、茶叶、甘蔗、香料、南药、热带水果等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旅游资源更富有特色,令人陶醉,目前,已开辟了""713原始森林公园、野象观察台、植物园、热带雨林奇观、民族旅游村等景点120多个,被国务院落列为我国旅游资源特别丰富的三个重点旅游开发区之一,是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现已与老、缅、泰等国开通了边境旅游,并即将开通国际航班。西双版纳将成为与东南亚旅游市场接轨的中心枢纽。

当你迈进西双版纳在域 的时候,首先感到是进入了一个绿色的世界,原始森林、橡胶林、果木林、香蕉林、茶山……构成了一幅幅绿海、渌浪的画面,绿涛将涌进你的心里;身材苗条的傣家少女,秀丽清纯,披着美丽的长发,风姿翩翩;还有那丰富独特的民族风俗,使外来游客啧啧赞美。

"九五"期间,西双版纳将实施科教兴州和开放两大战略目标,积极争取昆明-曼谷的公路,铁路建设,尽快开通澜沧江-湄公河全年水运能力,做好资源利用,经济留易,跨国旅游等,跨入21世纪西双版纳将更加繁荣和美丽。

西双版纳简介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中国云南省南端,是中国大地上一块屈指可数的绿色宝地,境内保持完好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举世闻名。以傣族为主的十多种世居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灿烂的民族文化,与绿色世界浑然一体,构筑了蜚声海内外的自然人文景观,自八十年代初国家批准为对上开放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以来,西双版纳正向着建成“全国最大的热带森林公园”目标迈进。
西双版纳东、西、南三面与老挝、缅甸接壤,与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邻近,6条公路通向境外,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与老、缅、泰、越、柬水路相连,是我国进 入东南亚各国最便捷的水陆通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今天,西双版纳正以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旖旎神奇的热带、亚热带自然景光、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璀璨悠久的民族文化、便捷顺当的跨境出国通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朋友,欢迎你来西双版纳来!

㈤ 东南亚次区域具体指那些国家

应该是指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个国家,也叫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

㈥ 北部湾的具体位置和情况介绍

中文名称:北部湾(旧称东京湾)

英文名称:BeibuGulf

范围:中国雷州半岛、海南岛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及越南之间的海湾,全部在大陆棚上。大陆棚宽约260里,水深由岸边向中央部分逐渐加深,最深处达80公尺。有南流江、红河等注入,由於沿岸河流不多,带入海湾中的泥沙较少。冬季及夏季表层水温相差10℃以上。鱼类以暖水性种类为主,是捕捞绯鲤、红笛鲷、金线鱼、蓝圆鰺等鱼类的优良渔场。主要港口有中国的北海市和湛江市以及越南的边水、海防。

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南海的西北部,是一个半封闭的大海湾。东临我国的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北临我国广西自治区,西临越南,南与南海相连。

气候类型:北部湾地处热带和亚热带,冬季受大陆冷空气的影响,多东北风,海面气温约20℃;夏季,风从热带海洋上来,多西南风,海面气温高达30℃,时常受到台风的袭击,一般每年约有5次台风经过这里。

地质地貌:北部湾三面为陆地环抱,水深在10~60米,海底比较单纯,从湾顶向湾口逐渐下降,海底较平坦,从陆地带来的泥沙沉积在上面。属于新生代的大型沉积盆地,沉积层厚达数千米,蕴藏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沿岸河流:有南流江、红河等注入。

洋流水温:北部湾的海流,在冬季沿反时针方向转,外海的水沿湾的东侧北上,湾内的水顺着湾的西边南下,形成一个环流;夏季,因西南季风的推动,海流形成一个方向相反的环流。这里,1天内只有一次潮水涨落,叫全日潮。涨落的潮差,从湾口向湾顶逐步增大,在北海附近海域,最大潮差可达7米。潮流大体上沿着海岸方向,一来一去地流淌,这叫往复流。年平均水温高达24.5℃。

自然资源:北部湾的资源丰富,因饵料丰富,盛产鲷鱼、金线鱼、沙丁鱼、竹英鱼、蓝圆鲹、金枪鱼、比目鱼、鲳鱼、鲭鱼等50余种有经济价值的鱼类,及虾、蟹、贝类等,是我国优良的渔场之一。沿岸浅海和滩涂广阔,是发展海水养殖的优良场所,贝类有牡蛎、珍珠贝、日月贝、泥蚶、文蛤等,驰名中外的合浦珍珠(又称南珠)就产在这里。涠洲岛、莺歌海等海底石油、天然气资源也很可观。沿岸河口地区有许多红树林。

重要数据:面积接近13万平方公里,比渤海面积略大。平均水深42米,最深达100米。

战略地位:北部湾是我国大西南地区出海口最近的通路。重要港口有北海、防城港、钦州和洋浦等。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位于北部湾畔的我国港口城市广东的湛江,广西的北海、钦州、防城港等,都是重要的港口城市。

合浦县现在属北海市,早在2000年前。就以采珠业闻名。到明朝洪武年间,在合浦西南的营盘乡,专门有“白龙”珍珠城。珠城南北长300多米,东西宽200多米,以砖石为墙,高约6米。城门上有了望台,可以看到远近采运珍珠的情况,城内有采珠太监公馆,珠场巡检司和盐运使等衙门,专门用来监督、采办珍珠,给皇帝、大臣进贡的。可见当时的采珠业已很发达。在北海合浦一带,采捞珍珠是当地人民生活的主要来源。这里的合浦珍珠品质优良,远近闻名。

--

北部湾,特别是广西北部湾地区,正在进行着前所未有的变化。而广西提出的泛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更是激起了千重浪,引起了国家乃至世界的注意。北部湾,未来中国—东盟经贸一体化的前沿阵地,必将让北部湾在中国的经济版图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北部湾经济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所辖行政区域组成,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北部湾经济区地处华南经济圈、西南经济圈和东盟经济圈的结合部,是我国西部大开发地区唯一的沿海区域,也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战略地位突出。北部湾经济区岸线、土地、淡水、海洋、农林、旅游等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生态系统优良,人口承载力较高,开发密度较低,发展潜力较大,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总量占广西全区比重不断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5000万吨,集疏运条件逐步完善,西南出海大通道作用得到发挥;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一批国家重大项目已经建成或将开工建设;开放水平不断提高,与国内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日益深化,在面向东盟开放合作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家贯彻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我国与东盟等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这些为北部湾经济区营造了和平稳定发展的周边国际环境。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推进兴边富民行动,鼓励东部产业和外资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重大项目布局将充分考虑支持中西部发展,加大力度扶持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发展,支持西南地区经济协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以及国内其他区域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商务与投资峰会、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等一系列合作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深化了中国-东盟合作,为北部湾经济区发挥面向东盟合作前沿和桥头堡作用奠定了基础。国家高度重视广西沿海地区发展,明确将北部湾经济区作为西部大开发和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重点地区,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北部湾经济区加快发展的机遇已经来到,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目前,北部湾经济区总体经济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较低,现代大工业少,高技术产业薄弱,经济要素分散,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和中心城市带动;港口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集疏运交通设施依然滞后,快速通达周边省特别是珠三角大市场以及东盟国家的陆路通道亟待完善,与经济腹地和国际市场联系不够紧密;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民间资本不活跃,创业氛围不浓;近海地区生态保护及修复压力较大;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人才开发、引进和储备不足等。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既关系到广西自身发展,也关系到国家整体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加快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有利于推动广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从整体上带动和提升民族地区发展水平,振兴民族经济,巩固民族团结,保障边疆稳定;有利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增强西南出海大通道功能,促进西南地区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形成带动和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有利于完善我国沿海沿边经济布局,使东中西部发展更加协调,联系更加紧密,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注入新的强大动力;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深化中国与东盟面向繁荣与和平的战略伙伴关系,北部湾有望成为中国的第二香港。

初中地理__湄公河和澜沧江是不是一条河的支流

澜沧江——湄公河是亚洲唯一的一江连六国的国际河流,它发源于我国青藏高原,我国境回内称澜沧答江,出境后称湄公河,境外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后注入南海,全长4880公里,流域面积81万平方公里,被誉为“东方多瑙河”。

它不是长江的支流。

它与怒江,金沙江在云南境内并行170余公里,称为“三江并流”。其中金沙江就是长江的上游,怒江是另外一条独立的河流。

长江、黄河、澜沧江同发源在青藏高原,它们发源在31.8万多平方公里的地区,这个地区叫做“三江源”,位于青海省。

㈧ 柬埔寨地理位置

柬埔寨位于亚复洲中南半制岛,西部及西北部与泰国接壤,东北部与老挝交界,东部及东南部与越南毗邻,南部则面向暹罗湾。

柬埔寨领土为碟状盆地,三面被丘陵与山脉环绕,中部为广阔而富庶的平原,占全国面积四分之三以上。

境内有湄公河和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萨湖(又称金边湖),首都金边。

(8)大湄公河次区域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柬埔寨的文化:

1、语言

高棉语为柬埔寨通用语言,与英语均为官方语言。

2、宗教

佛教为柬埔寨国教,95%以上的居民信奉佛教。伊斯兰教徒占人口的2%,其他占3%。

3、服饰

由于地处热带,柬埔寨人的服装很单薄。他们的民族便服是“纱笼”或“山朴”。

“纱笼”是由数尺印有各种美丽图案的布两边缝合,围系腰间,状似裙子。“山朴”是用长条布,不加缝合,从腰中往下缠绕至小腿,再从胯下穿过,在背后紧束于腰部,剩余部分伸出如鱼尾。

4、餐饮

柬埔寨人以大米为主食,喜食素菜,但逢年过节,他们的餐桌上还是有鱼有肉,菜肴十分丰富。他们偏爱辣、甜、酸的味道,辣椒、葱、姜、大蒜是不可缺少的调料。他们很欣赏中国的广东菜和云南菜。饮酒较普遍,水果亦可作下酒物。他们饭后有漱口的习惯。

㈨ 雅泸高速公路的地理位置

地处四川省西南部的雅安市、凉山州境内,是西部大通道甘肃(兰州)至云南(磨憨)公路四川境内的一段,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简称“7918”网)七条主干线第四条首都放射线北京-昆明高速公路的重要路段,途径雅安市雨城区、荥经县、汉源县、石棉县和凉山州冕宁县。建设意义
交通部批准雅泸高速公路初设概算为163.77亿元人民币,建设工期5年。北京-昆明高速公路成都-雅安、泸沽-西昌段已建成通车,西昌-攀枝花、攀枝花-田房(川滇界)段也将于2007年、2008年建成,届时雅泸段将成为交通运输的瓶颈地段。
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目标,“十一五”末七条主干线全部贯通,因此,雅泸高速公路尽早建成,不仅对国家高速公路网北京-昆明高速公路四川境南段的早日贯通具有决定性意义,也将进一步贯通中国和东南亚经济区、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开发区交流渠道;不仅有利于加强四川省攀西地区和成渝经济圈的联系,而且对完善国家和四川省总体路网规划布局,促进项目区域经济发展,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建设雅泸高速公路是国家实现中西部发展战略的具体体现,将对国家推动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起到积极作用
●建设雅泸高速公路是完善四川省高速公路网和地方公路网的需要,将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社会效应。
●建设雅泸高速公路是开发攀西地区资源、振兴山区经济的需要,将对地方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建设雅泸高速公路是落实国家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政策的需要,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建设雅泸高速公路是发展旅游事业的需要,将推动具有革命教育意义的红色旅游热线发展。

㈩ 老挝国立大学的地理位置

学校于抄1995年由九个独立学院合并而成。袭九个学院分别是万象教师培训学院、国家理工学院、医科学院、电子科技学院、万象交通与通讯学院、万象建筑学院、Tad Thong灌溉学校、东都林学院、Nabong农学院、温卡姆农业中心。老挝国立大学办学宗旨为促进老挝高等教育更为合理化,有效为国家培育人才。 老挝国立大学与130多所外国大学、培训机构以及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探讨培训、交流讲座、交换生、合作研究及研究生项目。学校隶属东盟大学联盟(ASEAN University Network) 、法语大学组织(AUF)、大湄公河次区域学术与研究联合会(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Academic and Research Network )以及东盟大学网络工程教育发展学会(AUN-SEED-NET)。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