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凯湖有关的地理知识
1. 关于中国湖泊之最,难道网上告诉我们的常识是错误的
你好!兴凯湖整体的面积确实是最大的,但由于它属于中国和俄罗斯共同拥有,中国仅拥有它5分之2的面积,所以,国内真正面积最大的淡水湖还是属于鄱阳湖,至于海拔最高的将弄错丁湖,应该不存在争议吧!
2. 兴凯湖最早是哪个国家的
历史沿革大兴凯湖由6500万年前的火山喷发造成地壳陷落而形成。小兴凯湖在大湖20万年以后变迁过程中湖水退缩形成。兴凯湖原为我国内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变成了中俄界湖。
史书记载,兴凯湖在唐代称为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又因湖形如“月琴”,故辽金代有“北琴海”之称,清代改为兴凯湖。又称兴开湖,是当地赫哲语肯卡的偕音,意为水从高处向低处流。“兴凯”是满语,“兴凯”的意思为“水耗子”,说明当时兴凯湖中水鼠很多。兴凯湖北面有小兴凯湖,又名达巴库湖,满语意为“水从高处往低处流”。
6000多年前,满族祖先肃慎人在兴凯湖繁衍生息,创造了独特的渔猎文明。兴凯湖作为满族的龙兴之地,清初曾被“禁封”200多年。清末解禁后,陆续有垦荒者来到这里。20世纪50年代,王震将军率领十万官兵在此开发北大荒。时至今日,因为地处边境,人烟稀少,加之保护力度的不断提高,兴凯湖保持了较为原始的自然生态。
195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的10万官兵集体转业到东北开荒种地,将北大荒建成了新中国的大粮仓。10年后,大批的城市知识青年中学毕业后,又来到兴凯湖,与转业的官兵一起进行农业建设,中国的许多艺术家也曾在这里生活和劳动,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因此这里成为屯垦文化的发源地。为了纪念建设吝们,人们修建了“北大荒开发纪念碑”和“北大荒书法艺术长廊”。书法长廊里荟萃了中国许多著名书法家的作品及在这里生活过的作家们的手迹。由几百块大理石、花岗岩、汉白玉雕刻的碑林,折射着北大荒的精神。
1985年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禽。2008年12月19日上午,世界生物圈保护区颁证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会上喜摘金桂,成为该组织在中国至目前所接纳的28个成员之一。这不仅是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地质公园、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后获得的最高荣誉,更为鸡西增添了一张足金的旅游名片。如今已有531个成员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发起的一项科学计划。它的鲜明特征是,这一计划不仅仅是科学家的计划,而是强调当地人民、管理者和政府共同参与实施的一项保护生物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计划,强调人与生物圈和谐共处的理念。兴凯湖位于我国东北边陲,水域辽阔,湿地广袤,是三江平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保存最为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是东北亚最大的鸟类迁徙通道和停歇繁殖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1986年,黑龙江省政府批准在兴凯湖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
兴凯湖是黑龙江省继丰林和五大连池以后第三个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作为被拉姆尔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东北亚鹤类保护网络组织成员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兴凯湖以其卓有成效的生态保护工作和保护区内独有的生物多样性魅力,这次同广东省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双双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新成员。
在颁证大会上,中国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主席许智宏院士说,成为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不仅是一项荣誉,更是责任。他希望兴凯湖和车八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管理者、当地居民和所在地的各级政府肩负起使命,以自己的实践去实施并且丰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理念,为维护地球的健康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努力,提供范例。最早是中国的
3. 有关兴凯湖的诗歌
兴凯湖的书(诗歌)
签发时间: 2008-07-16
一
哦 兴凯湖,
好大的书。
方圆四百三十八平方公回里,
滋润着中俄两国疆土。
你有答编有卷,
有章有目。
博大精深,
底蕴丰富。
书中选有珍奇的影像,
更有四季变幻的插图。
远古的遗址,
今人的建筑。
中国的口岸,
异国的商品。
都在这里汇集、承接交流。
都在这里展现引进输出。
4. 自然地理及中国地理基础知识
中国
国土面积:国土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15,略相当于除前苏联之外的欧洲各国的总面积,仅次于俄罗斯联邦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东部地区占10.5%,中部地区占25.3%,西部地区占64.2%。土地资源中,山地320万平方公里,高原250万平方公里,盆地180万平方公里,平原115万平方公里,丘陵95万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
疆界和四邻:中国陆上疆界从中朝边界的鸭绿江口起,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止,总长2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相邻:东为朝鲜,东北为俄罗斯联邦,北为蒙古,西北为俄罗斯联邦、哈萨克斯坦,西为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为印度、尼泊尔、不丹,南为缅甸、老挝、越南。与中国隔海相望的邻国自北而南依次是: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
陆地领土: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及其他一切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岛屿。领海的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为12海里。中国的毗连区宽度为24海里。
中国气候: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复杂多样,从南到北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寒带等气候带。中国位于北半球,穿过南部,大部分地区位于暖温带和亚热带,属东亚季风气候。南北温差悬殊。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刮冬季风,大部分地区寒冷干旱;4-9月刮夏季风,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亦大,东南沿海为1500毫米,西北部在500毫米以下。 二十四节气 。
中国地理
中国地势: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西部有世界上最高 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中国山脉: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山脉多成东西和东北—西南走向,主要山脉有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祁连山脉、冈底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横断山脉、阴山山脉、太行山脉、秦岭山脉、大兴安岭山脉、长白山脉、台湾山脉等。全世界海拔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9座,而坐落在中国境内和国境线上的就有7座,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大山脉。平均海拔60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是世界最高大雄伟的山脉,它的主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世界最高峰。此外,还有黄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恒山、峨眉山、庐山、武当山、雁荡山等名山。?
中国河流:主要有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淮河、海河、辽河、雅鲁藏布江、塔里木河、澜沧江、怒江、闽江、钱塘江、韩江、鸭绿江、图们江、浊水溪、南渡江、滦河、弱水、疏勒河、伊犁河、额尔齐斯河及京杭大运河、灵渠、胶莱运河、里下河等运河。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为世界第三长河。黄河系中国第二大河,全长5464公里。西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上有全长504.6公里、深6009米的世界第一大峡谷。
中国湖泊: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青海湖、洪泽湖、高邮湖、南四湖、兴凯湖、呼伦湖、贝尔湖、博斯腾湖、罗布泊、纳木错、色林错、羊卓雍错、滇池、洱海、抚仙湖、日月潭、洪湖、西湖、千岛湖、白头山天池、天山天池、五大连池等。长江中下游平原的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面积3583平方公里;青藏高原的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583平方公里。
中国海岸: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达广西的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公里。(截至1997年)?
中国岛屿:主要有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舟山岛、平潭岛、东海岛、东山岛、金门岛、玉环岛、厦门岛、上川岛、洞头岛、钓鱼岛、南澳岛、涠洲岛及长山群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南日群岛、万山群岛、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东沙群岛、中沙群岛、澎湖列岛等群岛。在中国海域上分布着5400个岛屿,总面积3.87万平方公里。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约3.4万平方公里。岛屿海岸线14000公里(截至1997年)。
近海及毗邻海域:毗邻中国大陆边缘及台湾岛的海洋有黄海、东海、南海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渤海则是伸入我国大陆的内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海,东西横跨经度32度,南北纵越纬度44度。另外有渤海海峡、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三大海峡。海域总面积473万平方公里(截至1997年)。
中国行政区划:截至2004年底,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50个地区(州、盟);661个市,其中:直辖市4个;地级市283个;县级市374个;1636个县(自治县、旗、自治旗、特区和林区);852个市辖区。全国乡镇总数37334个,其中:镇19883个;乡17451个。全国共有街道办事处5904个。全国设有居委会(社区居委会)7.8万个;居民小组129.6万个。村委会64.4万个;村民小组507.9万个
5. 求有关兴凯湖的英文介绍
以下这些足够七分钟了,按你语速快慢,自己在内容上做些删减吧。
Khanka Lake was once an inner lake in China. After the signing of Sino-Russia Convention of Peking in 1860, the lake became Sino-Russian Boundary Lake. As history recorded, Khanka Lake was called Meituo Lake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was called Beiqin Sea in the Jin Dynasty. In the Qing Dynasty, it renamed again to Khanka Lake. In Manchu language, Khanka means the water flowing down from a higher to a lower place.
Khanka Lake is composed of one large lake and one small one which are divided by a sandy hill. The trees on the hill are luxuriantly green and elegantly beautiful. The small lake is quiet and peaceful with fish swimming around and birds flying. Occasionally, there’re some sailboats traveling on the lake. The larger lake is with vastly mist-covered water and the boundless water seems blending with the sky. It was praised as the emerald of north China as its vigorous and boundless water. Since 1996, Khanka Lake became a Nature Reserve protected by our government and Russian government. In spring, Khanka Lake is a paradise for migrants. As it is the main route of migrant in the east, every spring, thousands of migrants fly past here, take a break and look for some food. In summer, the lake is a summer resort owing to the fantastic scenery. The lakeshore is a vast sand beach continuing hundreds of miles. You can paddle in the lake and fight against the storming waves. You can enjoy the cool in the umbrage on the sandy hill; feel the wind breezing near your face; taste the delicious roasted fish while appreciate the wonderful scene which will make your mind suddenly enlightened. It will be a great experience if you could drive a boat floating on the lake, look over Bee Mountain and look down the plains and villages on the foot of mountain. All these euphoric view will make you seem to be in a dream. In autumn, Khanka Lake is really colorful. Take an overlook from the top of a hill, green water, white clouds in the sky, red autumnal leaves and trees will come into your eyes immediately. On the sides of road leading to Khanka Lake, plump paddy lows down their hands in the farmland stretching to the horizon. Taking a walk in the woods, you will hear the fallen leaves rustling under your feet. The red leaves of wild grapes and hawthorns will enchant you deeply with the sweet, lightly acid smell of the fruit. You may encounter with Khanka spotted deer in the forests along the lake. The voice of deer, companied with the autumn wind, sounds melodious. In winter, Khanka Lake is covered by thick ice and looks like a silver kingdom. On the vast lake, ice covers with snows and expresses an extensive atmosphere.
At the mouth of Khanka Lake, you can find that the Songacha River, with the contrast of the sunrise, the steam of the river water wanders like a giant dragon in the air. The fog on the trees along the riverbank is transparent, crystal and exquisite which forms a fabulous world for you.
6. 初二地理关于黑龙江省的知识
黑龙江省
Heilongjiang Sheng
位于中国最东北部,中国国土的北端与东端均位于省境。因省境东北有黑龙江而得名,简称黑。东部和北部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界河与俄罗斯为邻,与俄罗斯的水陆边界长约3045公里;西接内蒙古自治区,南连吉林省。介于北纬43°26′~53°33′,东经121°11′~135°05′,南北长约1120公里,东西宽约930公里,面积约45.39万平方公里。1990年人口3521.4873万。 辖4地区、10地级市、15县级市、53县、1自治县。 省会。
[黑龙江省政区简图] 自 然 条 件
地质 全省地质构造单元主要属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以及滨太平洋褶皱区的一部分。具体划分为:上黑龙江冒地槽褶皱带、那丹哈达岭褶皱带位于省境的北、东边缘;西部为大兴安岭褶皱带;东部为吉黑褶皱系,由几个性质不同的Ⅲ级构造单元组成,包括佳木斯隆起、张广才岭优地槽褶皱带、松辽拗陷。佳木斯以东的同江凹陷一部分覆盖在佳木斯隆起的基底上,另一部分覆盖在那丹哈达岭燕山褶皱带基底上。华力西运动有广泛的花岗岩侵入,生成金、铁、铜、铅、锌等多种金属矿。燕山运动主要表现为断裂运动,同时伴有岩浆活动与褶皱运动。那丹哈达岭地槽褶皱隆起,东部山地与大兴安褶皱带亦有造山作用,并有褶皱与断裂活动,松辽拗陷与同江凹陷强烈下沉,松嫩盆地堆积了巨厚的白垩系含油岩系,构成中国最大的油田──大庆油田。东部山地地堑盆地中生成丰富的侏罗纪煤田,如鸡西、鹤岗、穆棱、密山、林口、双鸭山等地。同时沿断裂带有火山岩喷出和花岗岩侵入,形成许多有色金属矿,有金、铜、银、铅、锌等。燕山运动奠定了全省地貌轮廓的构造基础。老第三纪初,进入凌夷堆积时期,山间盆地堆积作用盛行,其中夹有很厚的煤层,如依兰、五常等地。喜马拉雅运动,主要表现为挠曲与断裂运动,山地挠隆上升,并沿断裂发生火山活动,形成大面积玄武岩台地及五大连池、镜泊湖等火山群。三江平原与松嫩平原继续下沉,形成河湖相堆积平原。[] 地貌 全省山地平原交叉分布,地势大体西北高,东南略低,西南、东北低平。
山地 又可分为东部山地、、三部分。
①东部山地(张广才岭、老爷岭、太平岭等)。属华夏系与新华夏系隆起带。地貌属中山、低山和丘陵。海拔多在800~1000米左右,最高峰为张广才岭主峰大秃顶子,海拔1690米。地面组成物质以花岗岩为主体,并有大面积玄武岩分布。山文走向与构造方向一致。地形较破碎,多平行山脉与谷地,著名者为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之间的牡丹江谷地,老爷岭与太平岭之间的穆棱河谷地。
②小兴安岭。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比东部山地为低,平均海拔500~1000米,基本属于低山丘陵区。地势和缓,河谷宽广。地面组成物质除前震旦纪的结晶岩、古生代沉积岩、花岗岩外尚有大片玄武岩分布,构成熔岩台地。
③大兴安岭。属新华夏系隆起带。大部分海拔千米左右,呼玛县境内的大白山海拔1529米左右,东坡陡西坡缓。地表切割较轻,山势浑圆,保留有古夷平面形成明显的平顶山,并有宽谷。永久冻土分布广泛,并有融冻泥流、冻裂作用等明显的冰缘现象。地面组成物质以花岗岩、石英面岩、安山岩为主。
平原 可分为、松嫩平原(见)两部分。
①三江平原。由、、冲积而成。其中的兴凯湖平原为湖积平原。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仅50~60米。沼泽占全区面积50%。第四纪地层厚达110~200米左右。
②松嫩平原。物质组成以冲积物为主,其周围为洪积物所组成的台地,中间部分是松花江、嫩江形成的冲积平原,第四纪地层深厚,海拔110~150米,地势平坦。境内西部有沙丘及广布的盐碱泡和沼泽。周围是山前台地,北部为剥蚀堆积台地,呈丘陵状,顶部平坦,海拔180~350米;东南部为冲积洪积台地,呈波状起伏,海拔180~250米。
气候 省境位于中国最北部,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气温最低的省份。冬季漫长、严寒、干燥,1月均温-31~-15℃,极端最低温-52.3℃(漠河)。夏季温暖、短促、多雨,7月18~23℃,极端高温41.6℃(泰来)。10℃以上活动积温1400~2700℃。 年降水量400~650毫米,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之需。 省内南北温度差异明显,大兴安岭北部属寒温带,冻土深厚,无霜期不足3个月,南部气温较高,无霜期100~140天。东西降水差异也甚明显,东部年降水量600毫米以上,向西递减,平原西南部仅400毫米左右。从而影响自然景观纬度地带与经度地带的明显差异。
水
[page_break]文 省内河流密布,水量充足。河流主要属于黑龙江水系。黑龙江南北二源在漠河镇以西的恩和哈达附近汇合后,流经省境北部边缘,是中国北方重要的边境河流,沿途接纳松花江、乌苏里江等支流后,流入俄罗斯境内。黑龙江干流江宽水深,自漠河镇以下可通轮船,冰期长达6个月。 松花江为黑龙江在中国境内之最大支流,主要流经省境中部地区,最终于同江县注入黑龙江。河水含沙量小(0.1千克/立方米),矿化度低(小于0.5克/升)。松花江水量丰富,在省境流域面积广阔且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富航行之利,是重要水运航道,主要支流有、、汤旺河等。嫩江是松花江最大支流,流经黑龙江省西部,富航运、灌溉之利,并盛产鱼类;牡丹江流经东南部,水流含沙量小;汤旺河流经东部。乌苏里江的主要支流有松阿察河、穆棱河、挠力河等,从松阿察河注入乌苏里江之点起,到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汇合点止,为中国、俄罗斯界河,江面宽阔,水流缓慢,冰冻期约5个月,水产丰富,可通航。是省内最大湖泊,位于省境东南,中国、俄罗斯两国边境上,北部属中国,南部属俄罗斯,面积4380平方公里,湖面海拔69米,最深达10米。是中国最大的堰塞湖,系火山熔岩壅塞牡丹江河床而成,位于宁安县境,面积95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50米,最深达62米。
土壤 省境东部山地的地带性土壤为暗棕壤,此外还有白浆土、草甸土及沼泽土;小兴安岭地带性土壤为暗棕色森林土;大兴安岭地带性土壤为漂灰土,表层腐殖质多呈泥炭状。此外有暗棕色森林土、沼泽土等。三江平原土壤肥沃,类型多样。在低平地区分布有白浆土、草甸土;低洼地区有沼泽土;岗地上为黑土和草甸黑土;局部的低山丘陵为暗棕色森林土。松嫩平原主要土壤为黑土及黑钙土,其他土类有草甸土、沼泽土、白浆土、盐土、碱土等。黑土肥力高,黑土分布地带是本省粮食生产基地。
动植物 黑龙江省东部山地的地带性植被为针阔混交林,树种较多。主要针叶树有红松、鱼鳞松、沙松、红皮臭,并有第三纪的活化石紫杉;阔叶树有水曲柳、胡桃楸、黄菠萝等,林中还有藤本植物。动物种类较多,珍贵动物有东北虎、紫貂、马鹿等。小兴安岭较东部山地冷湿,地带性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其树种组成与东部山地相似,但树种较少,缺少沙松及某些阔叶树。西北部混有东部山地缺少的兴安落叶松。阔叶树有青楷槭、紫椴等。在东南部常形成红松纯林,素有“红松故乡”之称。小兴安岭是中国开发较早林区,因森林采伐,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在五营建有红松林保护区(见)。大兴安岭地带性植被为兴安落叶松林。植物种类比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少,兴安落叶松林从海拔1000~1400米都有分布。分布最广的是落叶松―杜鹃林。1100米以上的石质山地出现落叶林―偃松林,山地下部较缓和的坡地为落叶松―草类林。河谷溪旁有成带状的溪旁落叶松林。樟子松林也是大兴安岭主要林型之一,分布在海拔900米以下的山脊和南坡,多呈小块纯林或与兴安落叶松混交。此外,在河谷中还有分布不广的红皮云杉。野生动物种类较多,有驼鹿、榛鸡等。
三江平原植物种类丰富,初步估计超过千种。其原始地带性植被是分布在低山丘陵区的针阔混交林,现多为次生阔叶林。三江平原多为低平原,多漫滩、湖泊、沼泽,排水不良,形成大面积的沼泽植被,此外,还有草甸及水生植被等。松嫩平原主要植被类型是羊草草甸草原,局部地区还有榆树疏林地、荒山、荒地;盐碱土分布区为盐生草甸草原。主要植物种有羊草。在齐齐哈尔市东南部,乌裕尔河下游的扎龙地区有中外驰名的丹顶鹤自然保护区(见)。
自然地理区 在中国综合自然区划中,黑龙江省隶属于中国东部季风区东北湿润、半湿润温带地区的大兴安岭针叶林区、东北东部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区和东北平原森林草原区。
针阔叶混交林区 包括小兴安岭亚区和三江平原亚区。①小兴安岭亚区。 以海拔600~1000米温带红松阔叶混交林中、低山丘陵景观类型为主。是中国重要林业基地。②三江平原亚区。地势最低,湿地广布。以草甸沼泽低地景观类型为主。是中国垦荒重点区,重要商品粮基地。
东
[page_break]北平原森林草原区 包括山前台地和松嫩平原两个亚区。①山前平原亚区。以温带森林草原黑土台地平原景观类型为主。地势波状起伏,土壤肥沃,是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②松嫩平原亚区。以温带草甸草原平原景观类型为主,草场广阔,农牧业发达。地下石油、天然气蕴藏极富。
大兴安岭针叶林区 黑龙江省东北部属本区北部亚区。以海拔1000~1200米的山地为主,分布大面积落叶松,为中国多年冻土分布区。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发 展 简 史
黑龙江省开发较晚,但东北地区各族先民很早就在此劳动生息。近年“哈尔滨人”的发现,证实2.2万年前后黑龙江地区已有了原始先民的活动。商、周以后这里的肃慎人即与中原王朝建立了隶属关系。东胡人曾建立了强大的部落联盟。其后,夫余奴隶制政权臣属于两汉王朝。北朝时黑龙江各族加强了同中原的联系。唐时在今省境设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室韦都督府。居住于松花江一带的历史的起源。沿江依兰、汤原、抚远等地均建有城堡。元代属辽阳行省,分设开原路、水达达路等行政区,开辟了通往黑龙江下游和呼伦贝尔一带的驿道。明时属辽东指挥使司和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因长期战乱及民族迁徙,几经兴衰,经济发展缓慢。16世纪末~17世纪初努尔哈赤及皇太极以征剿和招抚的手段逐渐统一黑龙江地区女真族各部。清政权建立后,先属宁古塔将军(1757年后改称吉林将军)管辖。康熙二十二年(1683),为抗击不断南侵的沙俄扩张势力,清廷于(黑龙江北)瑷珲设黑龙江将军,后将军衙门逐渐南迁至新瑷珲城(今瑷辉镇)、墨尔本(今嫩江镇)、齐齐哈尔。黑龙江、吉林两将军辖区以松花江、混同江(松花江、黑龙江汇合后至海一段)为界。公元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划定中俄疆界,北到外兴安岭,东至大海,包括库页岛。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沙俄强迫清政府接受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强行侵占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100余万平方公里的中国土地。
为充实边疆,抵御沙俄继续南侵,并为缓和华北地区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清政府于咸丰末年被迫放弃封禁政策,逐渐放荒,从此山东、河北各地农民大举移入,1903年中东铁路及其他铁路修建后,移民益增。铁路沿线的土地、森林和矿山陆续开发,工商业城镇不断出现与发展,各地区间联系日益加强,逐渐形成了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和佳木斯等经济中心,在俄、日势力影响下,殖民地半殖民经济日趋突出。
光绪三十三年(1907)清廷废东北三省将军,改设行省,各省置巡抚。黑龙江省松花江以北属黑龙江省管辖,松花江以南属吉林省管辖。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后,黑龙江先后设都督府、 行政公署 、巡按使公署、省长公署及省府。1932年日本侵占黑龙江后,划该地区为七省,发展殖民性的采矿业、伐木业、加工业和农业。,抗日战争胜利后,黑龙江境内设立黑龙江省、松江省、合江省、绥宁省、嫩江省、黑嫩省、牡丹江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已合并为黑龙江、松江两省。1954年松江省撤销,并入黑龙江省,省会驻哈尔滨。
人 文 概 况
人口与民族 黑龙江省在百年前人烟稀少 黑龙江省人口分布一般是南部多于北部,如哈尔滨及其周围各县,每平方公里平均500多人,而伊春市仅33人,黑河地区22人,大兴安岭地区不足6人。
1949年全省城镇人口占24.2%, 现上升到47.17%,是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省份。
[
[page_break]赫哲族渔民] 全省总人口中汉族人口占95%,少数民族占5%。共有35个少数民族,主要有满、朝鲜、回、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族等。满族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和牡丹江流域的宁安、五常、双城、阿城、呼兰、 依兰、绥化、 望奎、哈尔滨和黑河等地,主要从事农业;朝鲜族主要分布在牡丹江流域、穆棱河流域和松花江中游各县,多从事水田生产;回族多分布于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多从事工商业和服务行业;蒙古族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各县,以从事牧业或半农半牧业为主;达斡尔族分布嫩江流域各县市,以农牧渔业为主;锡伯族分布在双城、五常、呼兰、嫩江等地,以农业生产为主;鄂伦春族分布在塔河、呼玛、黑河、逊克和嘉荫等地,以从事狩猎业和农副业为主;赫哲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东北部的同江和饶河两县,以从事渔猎业为主,兼营农、副业;鄂温克族聚居在讷河县团结乡,从事农、牧、渔业;柯尔克孜族聚居在富裕县的友谊乡,以从事农牧业为主。
经济概况 黑龙江省土地辽阔,自然条件优越,石油、煤炭、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建成中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农林牧业基地,并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与俄罗斯毗邻城镇近百个,除已开放的绥芬河、黑河、逊克口岸外,1989年哈尔滨、佳木斯、富锦亦已开放。
农业 黑龙江省土地资源丰富。平原面积辽阔,耕地占全省土地的19.6%,林地面积达48.85%。还有大面积草原草坡和水面。
黑龙江省现有耕地中半数为50年代以来所开垦。已建有百余大型农牧场,国营农场耕地面积占中国农场系统的1/2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机耕面积占耕地面积2/3,为中国平均数的一倍。荒凉的“北大荒”已建成中国的“北大仓”。在粮食产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林、牧、副、渔各业也同步增长,农林牧趋向协调发展。
此外,全省尚有待垦土地400万公顷。
[黑龙江友谊农场收割小麦] ①中国重要的大豆、粮食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大豆、玉米、 小麦、水稻、 谷子、高粱和马铃薯,玉米、谷子和高粱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南部,小麦、大豆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中北部和三江平原及黑河地区。大豆产量约占全国1/3,居首位。水稻主要分布在降水较多或灌溉条件较好的沿江河地带,较集中于牡丹江、穆棱河和松花江流域各支流,黑龙江及其各支流沿岸也有零星分布,是世界水稻分布最高纬度地区。马铃薯主要分布在中北部地区。
[黑龙江省农、林、牧业及农业区] ②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占次要地位,但发展迅速。主要有甜菜、亚麻、向日葵和烟草等,是中国最大的甜菜、亚麻和葵花籽产区。
③林业生产地位重要。森林面积占全国13.3%,木材畜积量占全国17%,森林覆盖率达35.7%,三者均居全国各省区首位,是中国最大的林区。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区。松嫩平原西部有著名的东北西部防护林,为中国“三北”防护林的组成部分。广大山区和草原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食用菌资源。全省芦苇面积26万多公顷,已开辟芦苇生产基地。省境又为世界著名的黑加仑产区,1990年产黑加仑5200吨。位于“北大荒”的世界最大的山葡萄生产基地,1990年总产
达1200吨。
④畜牧业占一定地位,西部有辽阔的优质草原,北部和东部山区有面积较大的荒坡草甸,发展畜牧业条件优越。以饲养牛、马为主。其中奶牛饲养量和产奶量均居中国第1位。养羊200多万只,多为优良的东北细毛、半细毛羊。奶山羊发展很快,成为中国重要基地之一。生猪和家禽饲养量较多。在滨洲铁路沿线的松嫩草原区已建立奶牛生产基地,在中西部草原区建立牛、羊基地,在东部山区建立半细毛羊基地,在中部粮食生产区建立商品猪生产基地,在滨北铁路沿线及其附近地区建立奶山羊基地,在各大中城市郊区建立家禽生产基地。
⑤全省江河沼泽湖泊水面大,部分可利用养鱼。松花江的鳌花、哲罗、鳊花,镜泊湖的鲤、鲫,兴凯湖的大白鱼,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鳇鱼、大马哈鱼等都是著名珍品。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了人工养殖。
农
[page_break]业区 因气候、地形等的地域差异,形成6个农业生产类型区:
①松嫩平原地区。 包括绥化、松花江2地区及哈尔滨、齐齐哈尔和大庆3市。 是黑龙江省光、热资源较丰富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土地垦殖率高。为黑龙江省粮食、大豆、甜菜、亚麻、油料和畜牧、水产基地。农田防护林具一定规模。
②三江平原地区。 包括佳木斯和鹤岗、双鸭山3市。除西北和西南为山地外,均为低洼平坦的冲积平原。水土条件较好,但热量条件较差。20世纪50年代以来已建立40多个大型谷物农场,是中国最大的垦区。农林牧副渔的发展潜力都很大,又是中国大马哈鱼和鳇鱼的唯一产区。
③东部山区。包括松嫩平原以东,三江平原以南的牡丹江市、鸡西市和佳木斯市,松花江地区部分山区县。是重要的林业基地,农牧业发展条件亦较好。东部密山―虎林一带是重要垦区。镜泊湖与兴凯湖的水产业亦占一定地位。
④小兴安岭地区。包括伊春市及其所辖各县。除河谷盆地外,多为山地。降水较多而积温较少。森林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林业基地。林副业和农业亦相应发展。
⑤黑河地区。包括黑河地区各市县。土地资源和森林资源丰富。积温较少,无霜期较短,是以小麦、大豆和马铃薯为主的农业区。
⑥大兴安岭地区。位于黑龙江省最北部,大部分处于寒温带,气温低,积温少,农业种植业受到一定限制,但森林资源丰富,是中国农业人口比重最小,林业比重最大地区。
工业 黑龙江省资源丰富,但原有工业基础薄弱。20世纪50年代以来石油、煤炭、机械、森林工业、化工和轻纺、食品工业均有较大发展。重工业产值已居中国第6位,成为中国重要工业基地。原油、木材、铁路货车、胶合板、纤维板、亚麻布、乳制品等产量均居中国第 1位。天然气、 黄金、汽油、 柴油、轴承、联合收割机、食糖、煤炭、轮胎和化纤等产量在中国亦占重要地位。黑龙江省轻纺工业虽有所发展,但仍较薄弱。轻工业产值不到工业总产值的1/3。
①能源工业。 比较发达。 原油年产量占中国的近40%,石油工业产值居各工业部门之首,大庆原油除供应全国外,并有出口。在大庆、哈尔滨和牡丹江等市建有规模较大的炼油和石油化工企业。黑龙江省煤炭资源丰富,原煤产量仅次于山西、河南两省, 居中国第3位。有鸡西、鹤岗等大型煤矿。现正大力开发双鸭山附近的东荣煤田。黑龙江省已成为东北地区煤炭工业重点建设地区。电力工业发展很快,先后兴建了哈尔滨、富拉尔基、佳木斯、牡丹江、鸡西、大庆、北安和亮子河等大中型火力发电站和镜泊湖水电站。全省发电量居中国第10位。
②机械工业。省内主要工业部门,产值仅次于石油工业。目前拥有动力设备、机床及锻压设备、轴承、工具设备、化工设备、矿冶设备、轻工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仪器仪表及国防设备等部门。其中重型机床、动力、军工、飞机、轴承、电表、电影机械等厂均为中国骨干企业。
③木材采运及加工业。20世纪50年代其产值占各部门之首,现居第4位。原木与木材产量均居全国第1位。伊春、大兴安岭、牡丹江和合江等林区为主要采伐基地。木材加工和林化工业亦较发达,有规模较大的制材、胶合板、 [大庆石化总厂] [黑龙江省主要工矿业] ④化学工业。原料丰富,但基础薄弱,经多年发展,化学工业已初具规模。拥有基本化工、化肥、基本有机化工、橡胶、塑料和制药等部门,大庆石油化工总厂、大庆30万吨乙烯厂、哈尔滨化工总厂、阿城黑龙江涤纶厂、牡丹江桦林橡胶厂等均为国内重要化工企业。
⑤冶金工业。具有相当基础。齐齐哈尔建有大型特殊钢厂,伊春西林等建有小型钢铁厂,哈尔滨的轧钢工业已有一定规模。黑龙江省有色金属丰富,黄金开采规模较大,主要分布在漠河、呼玛、黑河、嘉荫、桦南和穆棱等地,是中国五大黄金生产基地之一,中国以砂金为主的黄金生产基地。哈尔滨建有中国最大的镁铝加工厂,镁铝合金产量占中国的一半以上。
⑥纺织工业。省内盛产石油、木材、亚麻和羊毛,具有发展纺织工业的三大资源优势。已建成拥有毛纺、麻纺、棉纺、化纤纺和印染相配套的纺织工业体系,哈尔滨和兰西亚麻纺织厂是全国最大的亚麻纺织企业。哈尔滨、肇东、安达的毛纺企业规模较大,大庆、哈尔滨等地的化纤纺织工业日益壮大。
⑦食品工业。基础较好,产值长期占工业中的第3位。拥有发展乳制品、制糖、粮油加工和酿酒等食品工业的四大资源优势。全省拥有60多家乳制品企业,产量占全国1/4以上,其中以安达乳制品厂规模最大。全国最大的甜菜糖产区,为中国北方最大的产糖省。哈尔滨、齐齐哈尔、拉哈、阿城和佳木斯为主要制糖中心。
⑧造纸工业。黑龙江省为中国造纸工业重点发展地区,佳木斯造纸厂是全国最大的造纸厂之一。
交
[page_break]通运输 省境地处中国东北边陲,国内与国际的运输地位重要。已初步形成以铁路为骨干、联系公路、内河、航空和管道运输的交通运输网。
①铁路是省内运输网的骨干 ②公路里程4.7万公里,居全国第6位,其中高级和次高级路面约占1/8。 以哈尔滨为中心的公路运输网辐射全省,公路有京哈(北京―哈尔滨)、哈绥(芬河)、哈同(江)、哈萝(北)、哈伊(春)、哈黑(河)、哈满(洲里)、哈大(连)等干线。
③内河航运条件较优越,通航里程达4776公里,居中国北方各省区之首。黑龙江有1890多公里航道,可通航大型江轮,漠河、呼玛、黑河、逊克、嘉荫、肇兴和抚远为沿江重要港站。松花江干流928公里,全线可通航大型江轮,肇源、哈尔滨、通河、沙河、依兰、佳木斯、富锦和同江等为沿江重要港站。其支流嫩江自齐齐哈尔以下396公里可通航大型江轮;呼兰河自兰西以下,牡丹江自长江屯以下可通小汽船。乌苏里江自松阿察河口至与黑龙江汇合处全长495公里,其中虎头以下400公里可通航大型江轮。此外镜泊湖、兴凯湖亦有航运之便,但因冬季封冻时间长,通航期只有六七个月,故水运作用受到限制。
④管道运输随大庆油田的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 省境内有原油、 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共长约300公里。原油管道直通大连、秦皇岛和北京,承担原油外运的主要任务。货运量占全省货运总量1/4以上,仅次于铁路,成为省内运输系统的主力。
⑤航空运输发展迅速。哈尔滨机场为全国八大机场之一。先后开辟了许多中、近程和远程航线。以哈尔滨为中心,有通往长春、沈阳、北京、天津、上海、广州、大连、西安、佳木斯、牡丹江和黑河等省内外航线。
7. 面积最大的兴凯湖为什么不是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
现在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之前是洞庭湖,后来它的湖面缩水,现已退居第二。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体面积3283平方公里,而在我国的东北兴凯湖南北长达100多公里,东西宽达60多公里,面积4380平方公里,比鄱阳湖要大一千多平方公里,但是我们现在的最大淡水湖仍然是鄱阳阳,按照面积的话应该是兴凯湖,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清之前,我们是虽然把兴凯湖作为蛮荒之地对待,但是那是亲生的,自己的孩子咋样都成,但是在清朝时期,想起了兴凯湖这个亲生孩子,想好好的给予关爱,却被无耻的沙俄给掠去了大部分,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当时清政府的无能,由此可见想要不被欺辱,就得变得强大,不然拿什么去保护自己的东西。
8. 关于黑龙江的常识有哪些
简称“黑”,黑龙江省因边境的黑龙江而得名,现全省行政区划分为13个地市。省会哈尔滨。位于中国东北边陲一东北地区北部。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重要的农产品有大豆、甜菜、亚麻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林区是中国最重要的林区和最大的木材生产基地。黑龙江省主要工业城市有哈尔滨、大庆、齐齐哈尔、鹤岗、双鸭山、鸡西等。黑龙江有白山黑水之誉,旅游资源极具特色。有五大连池、温泉及熔岩地貌。以及镜泊湖的吊水楼瀑布等著名的景点。
地理概况
黑龙江省位于我国东北部。东起乌苏里江与黑龙江汇合处,西至大兴安岭北部的大林河源头,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南至东宁县南端,是全国位置最北、纬度最高的省份。黑龙江地域辽阔。地形可以分为四部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东南山地、北部山地(包括小兴安岭、伊勒呼里山等)。境内河流有黑龙江(中俄界河)、松花江及其北源嫩江、牡丹江(松花江支流)、乌苏里江(中俄界河)。主要湖泊有兴凯湖(中俄界湖)、镜泊湖、五大连池等。
气候特点
黑龙江省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中国大陆气温最低的省份。冬季漫长、严寒、干燥,极端最低温-52.3℃(漠河)。夏季温暖、短促、多雨,极端高温41.6℃(泰来)省内南北温度差异明显,年降水量400~650毫米。
自然资源
黑龙江省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全省已发现的矿产有130多种,已探明储量的有50多种,储量居全国前十位的有20多种。优势矿产有石油、天然气、煤炭、黄金、石墨、铅锌等。其中石油储量高居首位,产量占全国的1/2。植被种类繁多,生物资源丰富,生长量大。黑龙江森林面积2007万公顷,林木总蓄量15亿立方米,其木材蓄积量木材产量均居全国首位。在森林中和沼泽地带栖息繁衍的动物资源也极其丰富,有东北虎、丹顶鹤、猞猁、紫貂、驯鹿等数十种珍稀动物。
交通运输
黑龙江省目前公路运营里程达13.9万多千米。以哈尔滨为中心。形成了20多条通往满洲里、绥芬河、黑河等地及嫩江至漠河等干线公路。此外,有9条国道和哈尔滨至大庆、伊春、佳木斯、鸡西等多条高速公路。黑龙江全省有铁路26条,干支线通过国际干线和国内干线外接俄罗斯、朝鲜,内联吉林、辽宁和内蒙古。黑龙江现有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4个民用机场。有定期航班飞往国内外各大城市。
经济概况
黑龙江的石油储量高居全国首位,占中国原油产量的1/2。除原油生产之外,还相继建成了国家大型石油化工总厂、乙烯联合化工厂,并且已成为国家大型石油化工骨干企业。黑龙江是中国重要的大豆、小麦、玉米等商品粮基地。大豆产量约占全国的1/3。境内草原广阔,畜牧业发达,森林覆盖率达43.6%,森林面积约占全国森林总面积的11.5%。省内交通发达。
文化习俗
黑龙江省是多民族省份。有汉、满、回、朝鲜、蒙古、达斡尔、锡伯、鄂伦春、赫哲、鄂温克、柯尔克孜等40多个民族的人民。各个民族呈现出浓郁的文化特色。
“冰城”:哈尔滨
“冰城”指的就是哈尔滨,是黑龙江的省会。位于黑龙江省南部,南与吉林省为邻,面积约53796平方千米,人口974万,以汉族为主,还有满、朝鲜、回、蒙古等少数民族。哈尔滨属于东北三省的老工业区,工业门类比较齐全,以机电工业为主体,石油化工、纺织、建材、食品等工业为支柱。哈尔滨也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5条铁路干线交会于此,此外哈尔滨太平机场也是东北地区第二大的国际机场。
大庆油田
大庆油田位于松辽平原中部,2007年产原油4170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基本自给起了决定性作用。截至2005年年底,大庆油田累计开采原油18亿多吨。大庆油田的发现和开发,改变了中国石油工业落后的局面。
“金鸡冠上的绿宝石”:北极村漠河
漠河在明朝时属木河卫,1981年5月设置漠河县。漠河县位于黑龙江省黑龙江上游南岸,大兴安岭北麓。地处中国极北部边陲,是中国纬度位置最北的县,面积约1.85万平方千米,被誉为“金鸡冠上的绿宝石”。漠河拥有许多独特的北极自然风光,如白夜、极光等。夏至是漠河县的北极光节。这一天,海内外将有成千上万的游客欢聚北极村。点燃篝火,观赏神奇的北极光,度过难得的白夜。
乌苏里江
乌苏里江是黑龙江右岸的一大支流,也是中国东北部中俄边境上的一条重要界河。整个河道穿行于中国的完达山脉和俄罗斯的锡霍特山脉之间广阔的纵谷。全长890千米,其中流经中国边境的大约500千米。流域面积5.66万平方千米,大部分的河段都是在低平的平原上流动,穿行于低洼、沼泽湿地之中。乌拉河口以下可通航,航运条件优越。乌苏里江沿岸风景秀丽,保持了较为原始的自然风貌。
林海雪原
牡丹江流域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由于受日本海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雨降雪都比较多。特别是在张广才岭和老爷岭森林地带,冬季积雪厚度常达1米,积雪期长达半年。这期间每逢大雪漫天时,路径埋没,千里林海显得幽深莫测,因此被人们称为林海雪原。
珍宝岛
由于该岛形似元宝,故称珍宝岛。珍宝岛是乌苏里江江中小岛,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国一侧,该位置原是乌苏里江中国一侧的江岸部分,后因低洼地段不断受江水和山洪的冲刷,而形成江中岛屿。岛屿形成后。中国边境地区有年老居民上岛盖房搭棚,从事渔猎生产,称为翁岛。
太阳岛
哈尔滨太阳岛位于松花江北岸,为一处江心岛,是闻名中外的游览区,面积380万平方米。全岛碧水环抱,花木繁茂,幽雅静谧。野趣浓郁,具有质朴、粗犷的北方原野风光特色,沿岸是带形沙滩,白沙碧水,阳光充沛,是天然的日光浴场,这里是城市居民进行野游、野浴、野餐的极好乐园。哈尔滨太阳岛游览区内建有水阁云天、青年之家、太阳湖、太阳山、金河水榭等游览场所。
哈尔滨东正教堂
坐落于哈尔滨市市区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整座教堂为拜占庭式建筑,位于中央的主体建筑有个标准的大穹隆,巍峨宽敞。东正教是基督教三大派别之一,其余两派是天主教和新教。东正教传入中国,是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以后,俄国的东正教教士便开始进入中国东北边区传教。1903年,以哈尔滨为起点的中东铁路通车,哈尔滨便成为中国东北的重镇,也威了东正教教士传教的中心。
五大连池火山群
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北部,讷谟尔河支流白河上游。五大连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及大面积的熔岩台地构成。区内的五大连池是老黑山和火烧山喷发溢流的熔岩在四个地方阻塞了区内的石龙江而形成的五个火山堰塞湖。这里火山地貌奇丽多姿。或孤山耸立自赏,或双峰对峙为娱。素有火山博物馆之称。老黑山和火烧山常年冒热气,冬季火山口也不积雪。到了夏季,更是树木葱郁,花草芬芳,湖光山色,相映成画。
扎龙自然保护区
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大部地区为沼泽芦苇丛和草甸草原,面积约为1000平方千米。保护区内资源丰富,水生植物更是多种多样。扎龙被称为“鹤的故乡”,全世界丹顶鹤仅有1000多只,其中扎龙就有700多只。世界上只有15种鹤被保存了下来,在我国境内生活着9种,而6种就生活在扎龙自然保护区内,即丹顶鹤、灰鹤、白枕鹤、白头鹤、白鹤、蓑羽鹤。
9. 关于俄罗斯的地理知识
俄国全称为俄罗斯联邦共和国,它地跨亚欧两大洲,领土包括欧洲的东部和亚洲的北部,面积为111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8强,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领土呈长方形,东西跨经度170多度,最长距离达1万多公里,南北跨纬度约40度,最宽距离达4000多公里。疆界长约5万公里,其中海岸线长约4万公里,濒临太平洋、北冰洋和大西洋三大洋和多个边缘海;在1万多里的陆上疆界中,与我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省区有几千公里边界线。
中俄两国地理位置上是近邻,为两国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内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俄国是一个联邦制的国家,全境设有16个自治共和国、5个自治州、10个民族区、6个边疆区、49个州、 1836个区、1033个市。全国划分为自治共和国--自治州边疆区、州--区三级行政区。
自然地理
自然地理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的北部,领土包括欧洲的东半部和亚洲的西部。是世界上 国土最辽阔的国家。国土占原苏联总面积的76.3%,大体呈长方形。位于北纬35° 08′到北纬81°49′之间。疆界长达6万里,其中2/3为海疆,1/3为陆界。海岸 线长达4.3万公里,濒临3大洋的12个海。陆界长达1.7万里,与14个国家接壤, 即挪威、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哈萨克斯坦、格鲁吉亚、阿塞拜疆、白俄罗斯、乌克兰、中国、蒙古、朝钱。中苏边界线长达7300公里。隔海还与日本 相望,北部领土中36%在北极圈内。俄罗斯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低地和丘陵占国土总面积60%。其欧洲领土大 部分为东欧平原和乌拉尔以东西西伯利亚平原,这是俄罗斯两大著名平原。前者面积400万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在俄罗斯境内;后者面积300万平方公里。东南缘是阿尔泰山脉。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的中西伯利亚高原、图尔盖高原、帕米尔高原 是俄罗斯三大著名高原。俄罗斯山脉众多,大部分分布在边缘地区,可分为高加索 山带、东部山带和斜交山带。高加索山脉的最高峰厄尔布鲁士山峰高达5642米,是 欧亚两洲分界线的一部分。东部山带海拔4750米的克留赤夫火山是欧亚大陆最高的 火山。斜交山带斜着纵贯俄罗斯东半部。整个斜交山带的山体不高。俄罗斯联邦境内自北向南为北极荒漠、冻土地带、草原地带、森林冻土地带、 森林地带、森林草原地带和半荒漠地带。 濒临大西洋、北冰洋和太平洋的12个海,远东包括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和白令海。西面是波罗的海。南部包括黑海、亚速海。北面包括巴伦支海、东西伯利亚海、 喀拉海、拉普帖夫海、楚科奇海和白海。境内有300余万条大小河流,280余万个湖泊。 河流总长度为960万公里,但占总长度90%以上的河流均是长度不到100公里的小河流。长度超过500公里的大河有254条左右,其中超过1000公里的有58条, 在苏联欧洲部分18条,西伯利亚和远东有40条。 欧洲部分的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顿河、北德维纳河、乌拉尔河。伏尔加河是欧洲最长的河流。长3530公里,流域面积达136万平方公里,占俄罗斯平原面积的 1/3以上。西伯利亚的主要河流有鄂毕河、勒拿河和叶尼塞河。其中鄂毕河是俄罗斯最长(连同支流额尔齐斯河为5410公里)和流域面积最大(299万平方公里)的河流。 远东的主要河流有阿穆尔河(黑龙江),长达4400余公里,流入太平洋,是远东的主要河远干线。上游和中游为中俄界河,下游在俄罗斯境内。俄罗斯湖泊众多,但分布极不均匀。在欧洲部分的西北部和西西伯利亚,湖泊 最多,而俄罗斯的森林草原地带几乎没有湖泊。 在西北部的湖泊中,最大的是拉多加湖,其次是奥涅加湖。拉多加湖是欧洲第一大湖,水面面积1.77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51米,最大深度230米,蓄水量为 908立方公里。是白海—波罗的海及伏尔加河—波罗的海两水道的重要航道。 荒漠和半荒漠地带也有不少湖泊,巴尔喀什湖是这一带的大湖。其水面面积达 1.83万平方公里,湖水很浅,最大深度为26米,蓄水量112立方公里。高山湖也较多,最有名的湖泊是贝加尔湖、兴凯湖。贝加尔湖是俄罗斯最大的湖,也是世界上最深和蓄水量最大的湖。它位于东西伯利亚南部,水面面积3.15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730米,最大深度为1620米。蓄水量2.3万立方公里。南北长 600多公里,东西宽25~80公里。共有336条河流注入该湖,而湖水只由一条安加拉河泄出,该湖可以通航,结冰期长约5个多月。兴凯湖位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和中国黑龙江省之间,大半在俄罗斯境内,水面面积为4190平方公里,最大深度为10.6 米,蓄水量为16.5立方公里。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大湖。该湖原为中国的内湖,沙俄依据《中俄北京条约》(1860年),割占大半,划为界湖。该湖可以通航。 俄罗斯幅员辽阔,气候复杂多样,但总的来说基本属于北半球温带和亚寒带的大陆性气候,依其大陆性程度的不同,以叶尼塞河为界分为两部分,西部属温和的大陆性气候,西伯利亚属强烈的大陆性气候。西北部沿海地区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而远东太平洋沿岸则带有季风性气候的特点。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促、温暖,春秋两季很短。就全俄而言,降水偏少,年平均降水量为530毫米。 俄罗斯国土位于寒带、亚寒带、温带几个气候带上。1月份平均气温为-1~50 ℃,7月份平均气温为1~25℃。矿物资源十分丰富。铁矿、石油、天然气、铜、森林和水力资源等,均居世界前列。仅西伯利亚能源储量就占世界储量的1/3。煤储量占原苏联的70%。非金属矿藏也极为丰富,石棉、石墨、云母、菱镁矿、刚玉、冰洲石、宝石、金铡石的储 量及产量都较大。宝石和金刚石的主要产地在雅库特自治共和国西部。钾盐储量与加拿大并列世界首位,钾盐产地遍布全国各地。 水力资源也相当丰富。技术上可利用的水力资源,亚洲部分占81.7%。仅西伯利亚水力资源就占原苏联水力资源的61.8%。 森林覆盖率为35%,木材的总积蓄仅西伯利亚和远东就达600亿立方米,居世界首位,占原苏联的77%。 渔业资源更为丰富,生物资源总量有2580多万吨,鱼类为2300万吨。
地形
俄罗斯地处中高纬度,其地势是西低东高,大致形成三大地形单元。其西部分布有东欧平原一部分(又称俄罗斯平原)和西西伯利亚平原,其平原面积约占全俄面积的1/2;叶尼塞河与勒拿河之间为中西伯利亚高原,约占全国面积的1/4,中西部的乌拉尔山、东部山带和斜交山带等组成的山地面积约占全俄面积的1/4。
俄罗斯有数条长度超过2000公里的河流,其中几条被列为世界长河的均分布在国土的东部地区,如叶尼塞河、勒拿河等。由于地形和气候条件的影响,东部地区的河流多发源于南部山地,向北、向东注入大洋;欧洲地区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丘陵地带,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
由于俄罗斯地域辽阔,地势大部平坦,而且不少地区开发较晚,因此依纬度而变化的水平地带性特点十分明显。俄联邦从高纬向低纬分布有极地荒漠带、苔原带、森林苔原带、森林带、森林草原带、草原带等自然景观带(或自然地带),在山地则按高度变化形成垂直分布的景观特征。
气候
俄罗斯大部分领土属于温带和寒带气候。气温从北向南逐渐升高,东北高原、山地气温最低,年温差较差大,是气候条件最严酷的地区。由于受西风带、大西洋暖湿气团的影响以及西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外加东部山地的屏障作用,太平洋的水气难以进入,导致俄罗斯的降水量的分布大致由西向东和由森林带向南北两侧呈递减的趋势。太平洋沿岸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较大。
10. 地理教科书中博斯腾湖和兴凯湖为什么没有列入中国的五大淡水湖
博斯腾湖
英文名称:Yanqi Basin 博斯腾湖古称“西海”,唐谓“鱼海”,清代中期定名为博斯腾湖,位于焉(Yan)耆(qi) 盆地东南面博湖县境内,是新疆最大的淡水湖泊。是位于焉耆盆地的一个山间陷落湖。又称巴喀赤湖,汇入湖泊的河流主要来自西北的开都河、马拉斯台河等,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为26.8亿立方米,经西南部的孔雀河排出,平均每年出流量为12.5亿立方米,穿铁门关峡谷,进入库尔勒地区,最后汇入罗布泊。在铁门关建有新疆最大的水电站。20世纪60年代后,由于库尔勒地区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加,每年要求加大出湖水量,已引起湖水位下降,湖面缩小,湖水矿化度逐年升高,今已演变成一个微咸水湖泊。
综上所述:博斯腾湖因水质发生变化,故不能成为我们国家的五大淡水湖。
兴凯湖
兴凯湖,为满语,原为中国内湖,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签定后,变成了中俄界湖。在黑龙江省东南部,北部属中国,南部属俄罗斯。面积4,380平方公里。12月开始封冻,10∼15天内湖面全部冻结。2月底到3月初冰层厚达0.9公尺。4月中、下旬解冻。环湖多沼泽,湖底多淤泥和腐殖质。湖水混浊,透明度仅60公分。湖水从东北部龙王庙附近流出为松阿察河,注入乌苏里江。富产鱼类。是国家(AAAA级)度假、养生、旅游胜地,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美称。
兴凯湖在唐代称为湄沱湖,以盛产“湄沱之鲫”驰誉;又因湖形如“月琴”,故金代有“北琴海”之称;清代后改为兴凯湖,兴凯湖是中俄边界上的浅水湖。为中俄界湖。在黑龙江省东南部,位于黑龙江省鸡西市东部,距密山市35公里,北三分之一的面积为中国,南部属俄罗斯。大兴凯湖南北长达100多公里,东西宽达60多公里,面积4380平 方公里 ,湖面海拔69米,最深处10米,总储水量约240~260亿立方米;小兴凯湖东西长35公里,南北宽4.5公里,面积140平方公里,最深处4~5米。北纬45°20′东经132°40′。12月开始封冻,10~15天内湖面全部冻结。2月底到3月初冰层厚达0.9公尺。4月中、下旬解冻。
兴凯湖本来是我们国家境内的一大淡水湖之一,由于历史原因,成了一个中俄两国的边界湖泊,对我们国家来说是一种莫大的耻辱,故不能称为我国的五大淡水之一。
兴凯湖要成为我们国家的五大淡水湖之一,除非我们收复失地,打败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