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地理位置自然环境
『壹』 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介绍亚洲
亚细亚洲(字源古希腊语:Ασ?α;拉丁语:Asia;法文:Asie;英语:Asia) 卫星拍摄的亚洲地形照片,简称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跨纬度第二广,东西距离最长,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其覆盖地球总面积的8.6%(或者总陆地面积的29.4%)。人口总数约为42亿,占世界总人口的约60.5%(2010年)。
非洲-欧亚大陆的西部则为欧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为苏伊士运河。苏伊士运河以东为亚洲。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为土耳其海峡、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和黑海。乌拉尔山脉以东及大高加索山脉,里海和黑海以南为亚洲。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西经169°40′,北纬60°5′),南至努沙登加拉群岛(东经103°30′,南纬11°7′),西至巴巴角(东经26°3′,北纬39°27′),北至切柳斯金角(东经104°18′,北纬77°43′),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西部与欧洲相连,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陆块欧亚大陆。
在古代,居住在地中海沿岸的人们,把地中海以东的地方称为“亚细亚”,意为“东方日出之地”。在古希腊神话中,太阳神阿波罗为亚洲的守护神。
亚洲的地势特点总结为三点:
1.地面起伏大,高低悬殊;
2.平均海拔高,居世界大洲中第二位;
3.大陆中间多为高山,四周多平原(中高四低)。
亚洲的河流特点为:由于河流多发源于高山地带,所以亚洲的河流多发源于中部,也导致河流呈放射状发展。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其气候基本特征是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性气候典型,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北部沿海地区属寒带苔原气候。西伯利亚大部分地区属温带针叶林气候。东部靠太平洋的中纬度地区属
亚洲地形图季风气候,向南过渡到亚热带森林气候。东南亚和南亚属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赤道附近多属热带雨林气候。中亚和西亚大部分地区属沙漠和草原气候。西亚地中海沿岸属亚热带地中海式气候,西伯利亚东部的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达摄氏-71度,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自北到南为温带、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这三种季风气候。[4]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1、南北跨的纬度多,热量条件相差大;
2、东西跨的经度多,降水条件差异大;
3、地形复杂,地形类形多样,海拔高差大。
亚洲的岛屿主要集中在东南海面。约有几万个大小岛屿,总面积为320万平方公里,其中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大岛有6个(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几内亚岛、苏拉威西岛、爪哇岛和本州岛)。
亚洲是世界上大江大河汇集最多的大陆,长度在100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8条之多,其中4000公里以上的有5条(长江、黄河、湄公河、额尔齐斯河(鄂毕河) 和黑龙江)。
河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居民
截止2007年上半年,亚洲人口35.13亿,世界人口65.67亿,人口自然增长率位于世界第三,仅次于非洲和拉丁美洲。人口1亿以上的有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孟加拉国和巴基斯坦。城市人口约占全洲人口的18%。人口分布以中国东部、日本太平洋沿岸、爪哇岛、恒河流域、印度半岛南部等地最密集,每平方千米达300人以上。亚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第二是印度。 美丽的济州岛新加坡平均每平方千米可达4400多人,是亚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是蒙古,平均每平方千米仅1人多;沙特阿拉伯、阿曼等国家平均每平方千米5-7人。亚洲的种族、民族构成非常复杂,尤以南亚为甚。黄种人(又称蒙古利亚人种)为主要人种。其余为白种人、棕色人及人种的混合类型。
全洲大小民族、种族共有约1000个,约占世界民族、种族总数的80%。其中有十几亿人口的汉族,也有人数仅几百的民族或部族。
『贰』 西安的自然环境 动植物特点
西安古名长安,是我国的大都市之一。特别在周秦汉唐我国古典文化发育成长到最盛的时代,它是当时的首都所在。历史学家把这座东方古都与希腊的雅典、意大利的罗马、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并称“世界四大古都”。
西安位于东经108度55分45.5秒与北纬34度15分24秒的地区。海拔高度400公尺左右。地形大体为东南高,西北与西南低,呈箕状。
秦岭山脉横亘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它重峦叠嶂,巍峨峭拔,苍翠森郁,气势磅礴。西段有六月积雪的太白山,主峰海拔3767米,是中国大陆东侧最高的山峰。东段有西岳华山,则以奇险冠称天下。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缘丘壑逶迤连绵,由梁山、黄龙山、尧山、药王山、嵯峨山、千山、陇山等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峙,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
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的支流冲积形成,因而也称渭河平原。它西起宝鸡,东抵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西安市境内,渭河支流特别密集,平原发育尤其广阔。
俯瞰西安市区,东有灞河、chan河,南有hao河、yu河,西有沣河、涝河,北有渭河、泾河,形成了“八水绕长安”之形胜。河流之间形成以原相称的黄土台塬,著名的有咸阳原、龙首原、白鹿原、少陵原、神禾原、细柳原、乐游原。
西安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年平均气温13.3℃,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0.9℃,最热的七月平均气温26.4℃。春暖花开的3-5月和秋高气爽的9-11月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西安的所在区域地表广泛覆盖深厚的第四纪黄土,分布广度、厚度和发育完整性均远远超出世界其他地区。肥沃平坦阡陌纵横,自古即有“膏腴之地”、“陆海丰饶”的美誉。自然植被2000多种主要分布在秦岭山地,包括被誉为国宝的大熊猫及金丝猴等兽类、鸟类200多种。
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富饶的自然环境,为西安的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使西安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发利用最早的区域之一。
『叁』 西安和北京两大古都相同与不同之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衣食住行、土特产品)
西安:北方内陆城市,位于西部关中平原(盆地)中;冬较冷夏闷热,缺水,污回染重;上古到中古,周答秦汉隋唐等多朝古都,多汉族建都;盛产古代帝王及历史文化大家;北方风俗习惯,住炕,主食面食,关中方言,民风古朴敦厚,多耿直倔强,念旧保守;特产羊肉泡馍,搅团,水晶饼等。
北京:北方濒海城市,位于华北平原北部燕山南麓;冬很冷夏酷热,缺水,风沙大,近代至当代,元明清等少数朝代古都,多外族建都;盛产近代帝王及近代文化大家;北方风俗习惯,住炕,主食面食,京片子方言,民风能说会道,多"滑"而不实,富优越感;特产烤鸭,炸酱面,果脯等。
『肆』 西安地理位置
西安市位于中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东经107°40′~°49′和北纬33°39′~34°45′之间。东以零河和灞源山地为界,与华县、渭南市、商州市、洛南县相接;西以太白山地及青化黄土台塬为界,与眉县、太白县接壤;南至北秦岭主脊,与佛坪县、宁陕县、柞水县分界;北至渭河,东北跨渭河,与咸阳市市区和杨凌区、三原、泾阳、兴平、武功等县和扶风县、富平县相邻。辖境东西204公里,南北116公里;面积9983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66平方公里。 面积9983平方公里。秦岭山脉横旦于西安以南,山脊海拔2000-2800米,是我国地理上北方与南方的重要分界。
西安以北,陕甘黄土高原边,由梁山、黄龙山、药王山、陇山组成的北山山系,与秦岭山脉遥相对应,共同构成环绕关中平原的自然屏障。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横贯关中平原。关中平原由渭河及其众多支流冲积形成,因而又称渭河平原。它西起宝鸡,东到黄河,号称“八百里秦川”。
西安市的地质构造兼跨秦岭地槽褶皱带和华北地台两大单元。距今约1.3亿年前燕山运动时期产生横跨境内的秦岭北麓大断裂,自距今约300万年前第三纪晚期以来,大断裂以南秦岭地槽褶皱带新构造运动极为活跃,山体北仰南俯剧烈降升,造就秦岭山脉;与此同时,大断裂以北属于华北地台的渭河断陷继续沉降,在风积黄土覆盖和渭河冲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渭河平原。
西安市境内海拔高度差异悬殊位居全国各城市之冠。巍峨峻峭、群峰竞秀的秦岭山地与坦荡舒展、平畴沃野的渭河平原界限分明,构成西安市的地貌主体。秦岭山脉主脊海拔2000~2800米,其中西南端太白山峰巅海拔3767米,是中国大陆中部最高山峰。渭河平原海拔400~700米,其中东北端渭河床最低处海拔345米。西安城区便建立在渭河平原的二级阶地上。
『伍』 如何描述地理位置的自然环境,有哪些方面
地形,土壤,水源,气候
『陆』 西北地区地理位置对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我国西北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较,西北地区具有许多独特的地理特征。回如沙漠广泛分布,人烟稀少,地答表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湖泊多为内流河和内陆湖,动植物具有明显的耐旱特征,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灌溉农业发达……等,这些现象产生的直接原因是这里的大陆性气候显著,降水稀少,而造成降水稀少,气候干旱的根本原因又是这里“深居内陆”的地理位置。当然,“地形闭塞”也对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柒』 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文环境
日本
1、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欧亚大陆以东、太平洋西部,由数千个岛屿组成,众列岛呈弧形。日本东部和南部为一望无际的太平洋,西临日本海、东海,北接鄂霍次克海,隔海分别和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菲律宾等国相望。
2,自然环境
日本境内多山,山地成脊状分布于日本的中央,将日本的国土分割为太平洋一侧和日本海一侧,山地和丘陵占总面积的71%。此外,富士山是日本的最高峰,海拔3776米。
日本的平原主要分布在河流的下游近海一带,多为冲积平原,规模较小,较大的平原有关东平原、石狩平原、越后平原、浓尾平原、十胜平原等。
日本位于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活动频繁,给当地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麻烦。全国有200多座火山,其中50多座是活火山,为世界上有名的地震区,因此才有火山地震之邦之说。在火山分布地区,景色优美,温泉资源丰富,成为著名的观光疗养地。
河流、平原、湖泊
日本境内河流流程短水能资源丰富,最长的信浓川长约367公里;最大的湖泊是琵琶湖,面积672.8平方公里。
日本的河流大多发源于中部山地,向东西两侧流入太平洋和日本海。由于日本东西狭窄,加之山势陡峭,河流多短而急促。在梅雨和台风季节,水量增大,容易形成洪水。为此,日本修筑了大量的堤防和水库,用于防洪。河水广泛用于生活用水、农业和工业用水、水力发电。
海岸线和海洋
日本海岸线全长33889公里。由于日本是一个岛国,因此其海岸线十分复杂。西部日本海一侧多悬崖峭壁,港口稀少,东部太平洋一侧多入海口,形成许多天然良港。
在东部太平洋一侧自南向北均被日本暖流(黑潮)环绕、东北部形成千岛寒流(亲潮),西部日本海一侧是对马暖流和里曼寒流。在寒流和暖流交汇处,鱼类资源丰富,成为天然渔场。 由于地处海洋的包围之中,属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两季多台风,6月份多梅雨。1月平均气温北部-6℃,南部16℃;7月北部17℃,南部28℃。年降水量700—3500毫米,最高达4000毫米以上。近年,导致海水升温的厄尔尼诺现象也对日本产生影响,主要是梅雨持续时间延长,容易形成冷夏和暖冬。
地貌地质
从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为西太平洋岛弧-海岸山脉-海沟组合的一部分。全国68%的地域是山地。日本最高的山是著名的富士山,海拔3,776米。由于平原较少,日本很多山上都种植农作物,最大的平原为关东平原。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全球有十分之一的火山位在日本,在全国都时常会发生火山活动。严重的地震则每一个世纪都会发生几次;近年发生的阪神大地震、新舄县中越地震都是芮氏地震规模6级以上的强震,受到世界各国关注。日本的温泉很多,并且已经发展成为旅游景点。
由于日本的岛屿呈北东向延伸得很长,南北跨越纬度约20度,因此有许多种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大部分是温带季风气候,南部的九州岛、四国、琉球群岛(归属存在争议)有副热带季风气候。北部的岛屿夏天温暖,冬天则十分漫长、寒冷,还时常有大量降雪。而中西部地区则冬天比较干燥,很少下雪,夏天潮湿。 日本气候
日本全国横跨纬度达25°,南北气温差异十分显著。北海道与本州的高原地带属亚寒带,本土地区属温带,而冲绳等南方诸岛则为亚热带。此外,日本所处位置令她受到季候风及洋流交汇的影响,因此四季分明、降水充沛。
日本可分为六个气候区,分别是:
北海道气候
北海道不受梅雨的影响,降雨量较日本其他地方为少。夏季短暂且凉爽;冬季漫长而寒冷。
日本海侧气候
范围为本州岛西部海岸地区。冬季受西伯利亚高气压所控制,吹西北风。同时由于暖流对马海流在冬季通过日本海而带来大量水汽,因而常有豪雪。夏季降水较少,有时因焚风而会出现异常高温。
中央高地气候
典型的内陆性气候。冬寒夏凉。冬季与夏季及昼夜之间温差很大。降雨量少
太平洋侧气候
包括了本州东海岸、南四国和九州大部分地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梅雨强台风多。冬季则降雪较少。
濑户内海式气候
包括了山阳地方、北四国、近畿与九州局部地区。这里天气常是晴天,降雨量少,不时遭受旱灾之苦。
南西诸岛气候
范围为琉球群岛。属于亚热带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温暖。降雨量大。夏季常受台风吹袭。
日本是世界上降水量较多的地区。主要原因包括了日本海侧地区冬季的降雪;6、7月(冲绳、奄美为5、6月)间连绵不断的梅雨;以及夏季到秋季登陆或接近日本的台风。日本有记载的最高温度纪录是40.9度,于2007年8月16日在崎玉县熊谷市和岐阜县多治见市测得;有记载的最低温度纪录是-41度,于1902年1月25日在北海道旭川市测得。
人文环境
一般西方人的观念是日本食品只有牛肉火锅或样子古怪的寿司,而近年来很多游客到日本也懂得去品尝新鲜的鱼及肉质鲜嫩的炸虾,日本的主菜是鱼。“生鱼片”是日本独有的美味,生食也是非常健康的食用方式,比烹煮方式更能减少鱼肉中营养物质的流失。日本人烹煮鱼类的方法多为低温煮熟、清蒸等。
饮食习惯
日本的冷面是放在竹制盘上,用筷子夹起一口的数量放在冷汤里进食。有些餐馆没有附上汤匙,日本人习惯拿起来喝汤。
夜生活
日本人习惯下班后三五成群地去喝酒。在大都市内的娱乐中心区,到处都有酒吧、的士高级夜总会。
日本的酒水类
啤酒:日本人最喜欢喝啤酒,无论是生啤酒或是瓶装的都受欢迎。在夏天,部分百货公司更高有露天啤酒馆,吸引大量游客。
日本清酒:清酒可以热喝或冷喝,无论哪一种清酒,都是日本菜肴的最佳搭配。酒味可口甜美,容易喝过量而醉。
威士忌:日本人喜爱喝威士忌加冰加水称(Mizuwari)。
餐酒:在西餐厅内都有日本制及进口的餐酒。在中国餐馆里,亦有绍兴酒供应。
烧酒:这种酒是用蕃薯、大麦、蔗糖等材料制成,经过滤后的酒精,与伏特加有些类似。
饮酒的礼仪
一般普通的日式酒馆,气氛随和且轻松,同行顾客都会互相为对方倒啤酒。如果一群人去喝酒的话,第一杯要等大家举杯说“干杯”后才能喝。
[编辑本段]日本经济
日本经济高度发达,国民拥有很高的生活水平,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GDP方面,2008年,按照国际汇率计算的话,日本国内生产总值4.844万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占世界GDP的比例为8.1%。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4326美元,是世界第19位。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位居世界第3位(次于美国和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世界第16位。此外,日本还是世界第二大的债权国。
政府以资本扶持工业与企业、强大的劳动力、高科技的发展以及较低的军事预算比例(占GDP的1%),帮助日本经济高速发展,并成为当今仅次于美国的科技强国及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日本的经济特点是生产商、供应商和经销商的紧密结合、强大的企业联盟、紧密的团队合作、年功序列制、终身雇用制等 。最近,日本的企业为了谋求更多的利润已经开始部分放弃这些制度。
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占GDP占最大比重,而且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自二次大战后,日本的制造业得到迅速发展,尤其电子产业和汽车制造业。日本三菱是世界上仅次于美国通用的超级企业财阀,2007年仅在三菱旗下的世界五百强企业就达到了11家。日本的电子产业和高科技著名制造商包括索尼、松下、佳能、夏普、东芝、日立等公司。汽车业方面,日本公司的汽车生产量超越美国和德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其中丰田、马自达、本田和日产等制造商,均有出产汽车行销全球。日本拥有世界资产最庞大的银行邮储银行,三菱UFJ金融集团、瑞穗金融集团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在世界金融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本经济自1960年代到1980年代保持了20多年的高度成长,被誉为奇迹:1960年代池田勇人内阁提出“所得倍增计划”,经济出现平均10%的增长;1970年代初期虽然遇到石油危机,平均仍有5%的增长;1980年代则为平均4%的增长。而从1990年代开始,日本经济趋于不景气,主要是由于1980年代末的过度投资所造成的资产膨胀,以及证券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最终在逾放比过高与日圆不断升值下,泡沫经济瓦解。政府改革经济的努力也没有立竿见影的成效。2002年2月以来日本的景气一直扩大,创下了战后最长的景气复苏期纪录,不少企业创造了历史最好业绩。2007年之后,随着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周期,日本经济处境艰难。到2008年9月,经济危机到来,日本的经济也陷入了连续2个季度的负增长。这一数据意味着,日本经济正式进入衰退。
[编辑本段]交通
日本的公路交通十分发达,每日川流不息的汽车在公路上运行,高速公路多达100多条,日本公路建设已经成熟,但在极其繁华的城市仍有车辆堵塞现象,日本交通部正在为改善这种情况而努力。
日本的水陆交通也十分发达,港口接近20个,航线多达几百条。
日本的空中交通堪称完美,首都的羽田机场和成田机场是日本的空中大动脉,在2008年世界机场服务质量的排名中,东京羽田机场位列第一,是当时全世界最准时的机场,航班晚点率一直保持在5%以下,函馆、福冈、大阪、关西、北九州、那霸的机场都是日本的空中交通枢纽。日本航空、全日空、北海道国际航空、天马航空 (SKY)(日本泛海航空 JTA 为日本航空旗下子公司)日本四大航空公司是日本空中交通的重要标志。
轨道交通
日本的陆路交通大部分依赖地铁、轻轨、铁路等轨道交通,新干线是日本的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系统,以“子弹列车”闻名。市轨道交通的现代化标志,日本的轨道交通是世界上最准时的发车的交通系统。准点率接近100%。
[编辑本段]教育体制
日本学校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四个阶段,学制为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其中小学到初中为9年义务教育。2002年度教育经费为6兆5798亿日元,占预算总额的8.1%。大学有国立大学、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著名的国立综合大学有东京大学、京都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著名的私立大学有早稻田大学、庆应义塾大学、日本大学等。
『捌』 西安的地理位置在哪
关中平原中部复
『玖』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最好的区域是哪个并简述其理由。(建议从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类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嗯,自然条件最好的是南方地区。
『拾』 地理位置到底属不属于自然环境
不能一概而论。
地理位置包括“自然地理位置”和“社会地理位置”两个部分,回只有【自然地理位置答】属于【自然环境】的决定性要素。
自然地理位置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其他相对于自然地物的位置;它们在自然环境中对自然环境要素中的气候、水、植物、动物有决定性的制约作用,人类的社会活动通常也受制于它。
社会环境主要指的是人类活动出现以后形成的“次生环境”,它一般由“交通环境(位置)”、“居民区环境”(居民及服务站点在居民区中的位置)等等构成。
-----------在人们认识到【地理位置】的复杂性以后,中学地理教科书在“区域地理”的资料处理上,一般都会把【区域的地理位置】与【区域的自然环境】和【区域的人文环境】并列。其中的区域“地理位置重要”通常侧重于“交通运输”的战略区位。例如西亚北非东南亚和中美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