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与长寿的关系
① 地理环境和气候有关系吗
因为气候是自然科学,文化是社会科学,经济建设、衣食住行和健康都受气候影专响
地理气候环境属所提供的生存条件和发展基础中孕育、产生和发展自己的文化和其他事业,
这也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国家里也会有较大差异的地方文化的原因。
因此,地理气候对文化影响的部分则是相对恒定的。只要这种条件继续存在,其影响就不会消失(当然可以发展)。
② 地理环境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统一的关系:地理环境的发展,出现了许版多种类的生物权。随着地理环境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人类。因此大量环境是人类的生存环境,能够为人类的生存提供必需的营养物质、自然资源、清洁的空//生产和生活空间和水源,能够容纳人类的代谢废物、生产废弃物,加以清除的改变。
对立的关系:环境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如果人类的需求超过环境的供给能力,就会出现资源短缺问题;如果人类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过多,超过环境容纳、清除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问题。
③ 风土人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关系。一般来讲,是后者影响前者。曾经有人说:寒冷地区的人要比热带地区的人勇敢、热情、乐观。也曾经有个人类学家写了本书叫《忧郁的热带》。观点虽然知道商榷,但是地理环境对风土人情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举例说明:
四川西部的康巴藏区,地处川青藏交界地,高原气。
1、农作物只种植一季,且仅限于耐寒耐旱的豌豆、土豆和青稞。
2、天葬,即将死者躯体分食给天鹰(秃鹫)。 原因1,地广人稀,只需要一两个家属一辆车就能将逝者搬运到天葬地(天葬台);2冬季寒冷,多冰雪冻土,传统土葬很难掘坑掩埋。
3、迎秋节。 秋收后,冬季来临之前,举行祭祀和祈祷活动,感谢一年的丰收,然后翻地,借助冬天的风雪让翻起的土地变得松散。
4、赛马会,夏季雪线上升,水草丰茂,牧民圈到高山放牧,冬季雪线下降,气候寒冷,牲畜和人口都撤回到低洼河畔,躲避风雪,同时亲人团聚,举办赛马活动。
(3)地理环境与长寿的关系扩展阅读:
中国风土人情
汉族:重要节日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除夕” “重阳节”“冬至”“七夕”等。信仰儒、道、佛、祖先崇拜。葬礼古代为土葬,近代改为火葬。
彝族:传统节日以“火把节”最为隆重,此外,还有“密枝节”“插花节”等 民间崇拜“万物有灵”和祖先神灵的原始宗教活动,有抢婚的遗俗。
白族:“三月街”“本祖节”“火把节”等都较为隆重 服饰各地不同,男子一般头缠白色或蓝色包头,身着白色对襟衣和黑领褂,下穿白色长裤。妇女都穿白色上衣,外套红,黑,紫色丝绒领褂,下着白色或蓝色宽裤,头戴绣花,印花 彩色毛巾,胸前挂以“三须”,“五须”等银饰。元代前火葬,后改为土葬。
哈尼族:“十月年” 崇尚黑色,喜用自己织染的青黑色小土布做衣服。男子多穿对襟上衣 和长裤,以黑布或白布包头 老年人多戴瓜皮帽。妇女服饰因地而异,较多地保持了本民族的特色。 喜酸,辣食品。流行姑表优先婚配习俗。人死实行棺木土葬。 喜爱音乐,能歌善舞,喜随身带着乐器。
壮族:“三月三”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太大区别,女子则五花八门,各有特色。多穿无领左衽上衣,下着宽脚裤,束花围腰。节日有吃五色饭,五色蛋的习俗。实行棺木土葬,善歌舞。
回族:节日主要有“圣纪节”“开斋节”“宰牲节” 信仰伊斯兰教,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多修建“清真寺”。 主要在本民族内通婚。人去世后,要请阿訇站殡礼,一般早亡午葬,沐浴完毕用白布裹尸,实行土葬,由阿訇率亲友出殡,妻不送葬。
从总体上看,全球地理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在这个整体的不同地区,却经常表现出极为显著的地域差异,地域差异在地理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
可以说地球上不可能存在任何两个自然状况完全相同的区域,我们每个人却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或是从旅行过程中获得对地域差异现象的感性认识。从炎热的华南到温凉的北方,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从高山的山麓攀登到山顶,都可以观察到地理环境及其组成要素的显著差异。
地球上不同的地区,由于所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互不相同,分别具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不同气候,又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从而形成了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的陆地自然带。
④ 生物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大多数情况下,生物只能适应环境,而不可能改造环境.在生物界中,对自然环境改变最大的是河狸,它可以伐木筑堤,堵塞河流,淤塞成湖,形成湖泊与沼泽.
⑤ 饮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地理环境是影响饮食习惯的重要因素。
人们的饮食习惯不仅受到地理环境影响,还与当地的物产、文化历史等一定因素的影响。
比如: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俗是以植物食料为主,主食是五谷,辅食是蔬菜,形成这习俗的主要原因是中原地区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
(5)地理环境与长寿的关系扩展阅读:
中国的饮食习惯:
中国人民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以热食、熟食为主。据说这是和中国文明开化较早和烹饪技术的发达有关。很早以前,中国人的饮食历来以食谱广泛、烹调技术的精致而闻名于世。在南朝时的厨师烹饪技术就非常高超,非常令人惊叹。
中国人在饮食方式上也有自己的特点,中国人的饮食方式就是聚食制。这种方式的起源比较早,它的长期流传,是中国重视血缘亲属关系和家族家庭观念在饮食方式上的反映。
从文化遗存的发掘中就可以知道古代炊间和聚食的地方是统一的,炊间在住宅的中央,上有天窗出烟,下有篝火,在火上做炊,就食者围火聚食。
中国人的饮食习俗的一大特点是使用筷子,在古代,把筷子叫箸,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殷商时代,已经使用筷子进食。筷子一般以竹制成,一双在手,运用自如,即简单经济,又很方便。
许多欧美人看到东方人使用筷子,叹为观止,赞为一种艺术创造。实际上,东方各国使用筷子其源多出自中国。中国人的祖先发明筷子是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⑥ 健康与长寿有什么关系
人们总是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其实不是简单的吃喝,运动的问题。而是你心情的问题,心情好了就不一样哦!让你正确的认识怎么才能够健康长寿!
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伊丽莎白等总结出的长寿之道一度引起人们的关注,那就是:人要活百岁,合理膳食占25%,其它占25%,而心理平衡的作用占到了50%。
这影响长寿因素占一半原因的“心理平衡”究竟怎么理解?我们又该如何做到呢?
“压力激素”会损伤身体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在大发雷霆时,身体产生的压力激素,足以让小鼠致死。因此“压力激素”,又称“毒性激素”。
《圣经》也曾说到:“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箴17:22
现代医学发现:癌症、动脉硬化、高血压、消化性溃疡、月经不调等,人类65%-90%的疾病与心理的压抑感有关。因此,这类病被称为心身性疾病。
如果人整天焦躁不安、发怒、紧张等,令压力激素水平长时间居高不下,人体的免疫系统将受到抑制和摧毁,心血管系统也会由于长期过劳而变得格外脆弱。
人在快乐的时候,大脑会分泌多巴胺等“益性激素”。益性激素让人心绪放松,产生快感,这种身心都很舒服的良好状态,可使人体各机能互相协调、平衡,促进健康。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多的分泌快乐的“益性激素”,减少“压力激素”呢?
一、确定一个目标,勤于思考
新的研究表明,“目标感很强”对健康有益。因为生活中是否有追求,决定了一个人的心态,进而决定其生理状况。
勤于思考的人的脑血管处于舒展状态,因此,经常用脑可以促进脑部的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林后4:16-18
二、助人为乐有治疗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给予别人“物质上”的帮助,能使致死率降低42%;给予他人精神上的支持,能使致死率降低30%。
因为与人为善,常做好事,心中会产生一种难以言喻的愉快感和自豪感,进而降低了压力激素水平,促进了“有益激素”的分泌。
精神病流行病学专家甚至说: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是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的良方。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一粒麦子不落在地里死了,仍旧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结出许多子粒来。爱惜自己生命的,就失丧生命。在这世上恨恶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约12:24-25
三、家庭和睦是长寿的秘密
美国有两位心理学教授积20年的研究发现:影响寿命的决定性因素中,排第一名的是“人际关系”。他们说,人际关系可能比水果蔬菜、经常锻炼和定期体检更加重要。
人际关系不仅包括和朋友的关系,还包括和家人的关系。因此,家庭和睦、与朋友相处愉快是长寿的秘诀之一!
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15:17
四、付出友善就会收获友善
当我们对别人微笑时,别人也会以微笑相迎。无论是和朋友在一起,还是微信跟老同学聊天,记得都要保持微笑,付出友善。
这个友善包括:赞美、幽默、微笑、尊重、礼让、随和、包容、宽恕、体谅、同情、忠诚、倾听等。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收获别人的友善,心情也会更好哦!
所以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太7:12
其实,决定人寿命长短的不仅仅是吃和运动,还有喜乐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也是十分重要的!圣经告诉我们,真正的喜乐是从爱而来的,神就是爱,让我们都来认识这位慈爱又有丰盛的恩典的神吧!
⑦ 长寿村的地理环境
长寿村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西北56公里处摩天岭脚下的艾蒿坪村,因自建回村以来,村民少答病绝癌,世代长寿,寿命均在85岁以上,故称长寿村。
沿深褐色石板路进村,在村边山崖旁,一股清冽甘纯的泉水从山岩之中喷涌而出,汇成小溪,汩汩流淌,因泉水富含矿物质和中草药成分,村民们常年饮用,少病益寿,故称长寿泉。
到这里的游人都要坐在泉边的茶桌旁石凳上,在欣赏深谷幽林美景的同时,从热情的山村小姑娘手中接过盛满泉水的杯子,一饮而尽,品味清凉爽口、回味绵甜的天然甘泉。喝完后再灌上两瓶,以备上山之用。登241精致台阶便到达清目泉。
⑧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一)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地理环境是人类出现、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人类是地球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没有对人类出现和生存适宜的地理环境,就没有人类。地球具有太阳系其他星体所没有的适合于生物和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地球上之所以有人类出现,人类之所以能够继续生存、繁衍,地理环境是根本的前提。
地理环境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丰富的资源和适当的气候条件。地球总面积为5.1×108 km2,其中海洋为3.61×108 km2,陆地为1.49×108 km2,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巨大的场所。尽管世界人口已达60亿,尽管在一部分地区由于人类不适当的经济活动而使地理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但目前地球上仍有大片的陆地没有人类居住。地理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居住空间,而且还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各种能源资源等。这些资源是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本条件。
2.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形式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可分为两种形式,即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1)地理环境的直接影响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直接影响在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城市和区域发展、工农业布局等方面都有反映。“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指的是山地环境对四川交通的直接影响。重叠的险峰、陡峻的峭壁、凶猛的山洪、泥石流和塌方等,是古代交通巨大的障碍。山区和平原修建运力相同的铁路,造价相差三倍以上。甘泉酿美酒,名酒产地大都有优质水源。由于油田自然状况的差别,长庆、四川、延长和江汉油田的开采成本等于大庆油田的两倍以上。京汉铁路沿线位于太行山冲积扇地带,地下水丰富,地表有一定坡度,可灌可排,历史上一直是我国政治和经济活跃的地区。
(2)地理环境的间接影响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多数影响是间接的,通过媒介来体现。第一类间接影响是“自然—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型连锁反应。我国东南沿海盛产柑橘、菠萝等水果和水产,罐头工业原料丰富,成为我国罐头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美国芝加哥在附近农牧业基础上,发展肉类加工工业、食品工业和农业机械制造业。它们的背景都是适宜的农业地理环境。第二类间接影响是“自然—上层建筑—经济”型连锁反应。地理环境通过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要素对经济活动产生间接反应,不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实际上这类间接影响广泛地存在于世界各个角落。在世界地图上可以看到不少国界与山脉、河流、湖泊等自然体一致。如以山为界的有中国和尼泊尔之间的喜马拉雅山等,以河为界的有美国和墨西哥之间的格兰德河等,以湖为界的有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四个大湖等。这些自然体,一旦成为政治边界,对于边界两侧的社会经济分异就会产生间接影响。
3.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影响的阶段性
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不断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具有明显的阶段性。
(1)采集和狩猎经济阶段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人类的衣食住行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较大。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自然界的气候、地形和动植物分布的制约。只有在少数动、植物资源丰盛的地区,人类的生息才比较活跃。
(2)农业社会阶段
在该阶段,栽培的作物、驯化的家畜、家禽是主要的生活来源。平坦的地形、肥沃的土壤、供灌溉的河水、温暖的气温、充足的日照,这些是农业社会的自然基础。亚热带和暖温带中的大河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是农业文明的发祥地。如我国的黄河与长江、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与印度河。
(3)工业社会阶段
煤、石油、水力等能源,铁矿、铜矿等金属资源,航道、港口等交通要道,是传统工业和商品贸易的基础。地理环境包含的自然条件对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自然条件可以从经济上分为两类,一类是丰富的生活资料自然资源,如肥沃的土地、富有鱼类的水等;另一类是丰富的劳动手段自然资源,如可航行的河道、树木、金属、煤炭等。在人类文化初期即相当于农业社会阶段,前一类自然资源有决定作用;在较高的发展阶段即工业社会阶段,后一类自然资源起决定作用。
(4)后工业化阶段
新技术产业兴起,自然资源对社会的整体影响相对下降,环境质量对社会的整体影响上升。新技术产业区主要在环境质量优异的地区落脚,如日本九州、德国南部都是环境质量较好的地区。新技术产业区必然是知识密集区,优异的环境才能吸引科技人员定居,提高科研效率,形成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此外,环境优异有利于提高新技术产品的质量。
(二)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程度是有明显差异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人类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日益密切,人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规模越来越大,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刻,特别是对环境造成了很多不良的影响。
在人类诞生以后的漫长岁月中,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仅仅是为了生存而适应和利用环境,进行采集和狩猎,很少有意识地改造环境。在长期的实践中,人类学会了栽种植物和驯化动物,从而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这是人类生产发展史上的一次大革命。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集市贸易、城镇和手工业。人类利用自然的规模有所扩大,程度逐步加深,改造环境的作用日趋明显。但总的来说,这一时期人类以利用自然资源和条件为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大,生产方式原始、落后,生产工具简单,社会经济发展缓慢。由于人类生产活动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对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利用,而没有考虑对它们的保护,从而产生了较多的环境问题。大量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盲目兴修水利,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和沼泽化。这些都会促使土地退化,甚至产生荒漠化。有些古代经济、文化很发达的地区也因此而沦为废墟或荒漠。
从18世纪中叶开始,出现了现代化工业,人与环境的关系从此进入了新的阶段。蒸汽机的普遍使用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在生产中,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的能力大大增强。同时,人口迅速增长,对自然资源的利用和消耗剧增,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人类通过工农业活动,使环境的组成和结构发生巨大的变化,人类活动范围明显扩大,食品和其他物品的消费快速增长。现代化工业的生产主要是生产资料的生产,矿产资源与能源以空前的规模被开采出来,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废水、废气和废料等“三废”又以空前的规模被排放出去,主要在城市及其周边地区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空中烟雾笼罩,地面污水横流,工业垃圾和废物堆积如山,工厂和交通运输产生的噪音在空中回响。有些“三废”对生物和人类有很大的毒性,给人们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甚至常常造成人员死亡。
20世纪以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继续加剧。人类更大规模地开采和耗用自然资源,发明并大量使用内燃机,大规模地发展有机化学工业,这些都使环境污染变得更加严重。20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一些新技术和交通运输工业的发展,地球上过去未受严重污染的区域也受到很大影响。世界上发生了许多致使人员伤亡的事件,如著名的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因吸入含SO3 和H2 SO4 的气体,导致5天内4000人死亡。众多巨型油轮在海洋上航行,海上钻井设施投入普遍使用,使海洋污染越来越严重。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使高空大气的污染日益加剧。就连人迹罕至的高寒山区和两极地区,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如今,地球上已经很难发现洁净的、未受污染的地区。
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和能源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最强烈的影响形式之一。其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有以下几种形式:①耗竭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把可燃性矿物转变为CO2和碳酸盐类,消耗、分散经地质作用积聚而形成的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形成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的新的地理环境;②通过挖掘和堆积作用而破坏土地,在露天或井下开采矿石、建筑材料和煤,会造成大量的地表堆积物和许多地下空洞;③岩土体的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容易诱发地面塌陷、崩塌、滑坡和泥石流;④影响地表水及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降低地下水位,改变水文网状态,影响河流的侵蚀与沉积作用;⑤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⑥污染大气,在开采和堆积的过程中产生大量的尘埃,在加工冶炼矿石(特别是含硫化物矿石)和烧燃料时都会对大气产生污染;⑦含硫和其他元素的重金属矿周围的土地极易受到污染;⑧海洋受到污染,运输石油、矿石,从海底开采矿产(特别是石油),从陆地向海洋排放矿渣,这些活动都会造成海洋污染。此外,开采和加工矿石有时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如矿井塌方造成的伤亡事故、吸入粉尘导致的呼吸道和肺部疾病等。
⑨ 长寿镇的地理环境
长寿镇山丘岗地资源丰富,林果业发展潜力巨大。汇源集团入驻钟祥给长寿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镇党委、政府确立以“沿河、沿路、沿山”为重点,实行优质、高效、区域化种植,按照“一年开发1万亩,三年开发3万亩,林果总面积达到4万亩,林果总产达到10万吨,总产值突破亿元”的总体规划突破性发展林果生产。2009年,以摩天岭基地为重点,全镇已开发定植白桃树苗1万亩,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长寿镇将变成一个花和果的世界。
长寿的水域面积有2.2万亩,养殖水面2万亩,长寿镇大力推广“猪—沼—鱼”生态养殖高效模式,农业资源得到了综合利用。全镇实行“猪—沼—鱼”模式养殖的农户已达1200户,配套养殖的生猪达到8万头,配套养殖的水面达1.8万亩。农民每年因此增收500多万元,“猪—沼—鱼”生态养殖模式,已成为群众增收的重要途径。
长寿镇历来是粮、棉、油、畜、禽生产大镇,2009年全镇粮食总产达到了59300吨,出栏生猪16万头,水产品产量7500吨,汤林村的万亩优质西瓜,杨畈村的养鸭业也正在蓬勃发展。长寿特色优质农产品已成为长寿的一张名片,让长寿美名蜚声荆楚大地。
大规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屏障。全镇共投资5000万元。整治水库17座,改造小型堰塘3000口,平整、改造低产田2800亩,50000亩农田配套修筑了沟路渠,桥涵闸。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增强。全镇拥有各类农业机械总动力64400千瓦,大田耕种、收割90%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机械拥有量和机械化程度位于全市前列。
2013年,长寿镇实现农业产值,5.9亿元。 工业发展势头强劲:长寿镇立足支柱产业——粮食加工,形成了以湖北省华田农工贸实业有限公司长寿分公司为龙头的2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年加工量达10万吨,年销售收入近亿元,其中生产的大米、饲料远销香港、珠江三角洲等地。2002年全镇新增个体经营户48家,实现利税7898万元。
2013年,长寿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3446亿元。
⑩ 长寿和环境有关系吗
这还有可说的吗?当然农村好了。城市生活是方便,但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不好。因此发生居室宗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