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部落地理位置
⑴ 黄帝炎帝部落那时生活在什么地方
黄帝和炎帝都生活在距今4000多年前中国原始社会后期,是两个部落的首领。当时,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都居住在现在陕西省境内的黄河边上。后来,又先后沿黄河两岸向东部迁移。为了争夺一块土地,炎帝族同住在中国东部的九黎族发生了战争。九黎族的首领蚩尤打败了炎帝族。炎帝族向黄帝求援,他们联合起来打败了蚩尤。九黎族失败后,一部分逃到了南方,另一部分加入了炎黄二族。后来,炎帝族和黄帝族也发生了冲突,炎帝族失败后,加入了黄帝部落,黄帝族的力量就更大了。从此,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的一部分在黄河流域定居下来,繁衍生息,构成了华夏族的主干。他们共同开发了黄河中下游地区,使这里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从此,这些原来不同部落的居民,都认为自己是黄帝和炎帝的后代,称自己为“炎黄子孙”。 现在,在陕西省黄陵县松柏常青的桥山上,还保留着黄帝陵和黄帝庙;湖南省炎陵县也保留着炎帝陵。黄帝和炎帝的子孙们,世世代代缅怀这两位中华始祖的丰功伟绩。
⑵ 黄帝出生地部落叫什么
黄帝,是少典的次子,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西北),故称轩辕氏。黄帝幼时聪明异常,既长见识渊博,才干出众,遂继承父亲少典被拥立为有熊部落首领,故又称为有熊氏。
⑶ 黄帝部落起源于黄河流域还是长江流域
黄河流域
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后来搬到涿鹿(今河北省涿
鹿、怀来一带),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定居下来。
⑷ 求原始社会时期,黄帝部落、神农部落和九黎族等的大致分布地点
华夏民族是汉族的前身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汉族的先民据先秦文献记载的传说与夏、商、周立都范围,汉族的远古先民大体以西起陇山、东至泰山的黄河中、下游为活动地区;主要分布在这一地区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这两个类型的新石器文化,一般认为即汉族远古先民的文化遗存。
远古传说,还描述了汉族先民曾经历漫长的原始公社制时代。在黄帝以前,经过“知母不知父”的母系氏族部落(见母系氏族制)的阶段;关于黄帝的传说,则标志着由母系氏族部落转化为父系氏族部落(见父系氏族制),并已进入部落联盟阶段。传说在黄帝之后相继以禅让方式为大部落联盟首领的尧、舜、禹,被认为是黄帝的子孙
公元前21世纪,中原地区的原始公社制时代走到了历史的尽头,阶级社会已经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平原的土地上。从公元前21世纪以后,相继出现了夏(约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前16世纪~前11世纪)、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几个王朝。首先在黄河及其支流渭、汾、伊、洛下至河济之间以及淮河支流汝、颍上游;继而发展至淮河、泗水、长江、汉水的广大地区。西周时,已出现华、夏单称或华夏连称的族名, 以与蛮、夷、戎、 狄相区别。但是,这时华夷之辨尚不甚严。
春秋(前770~前476)时,华夷贵贱尊卑的观念已很强烈,当时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标准,族类与文化都被重视,文化尤为首要因素。华夷因礼俗、服饰等因素而往往可以互相易位。秦、楚不仅与齐、燕、韩、赵、魏同称诸夏,而且是两个最强大的华夏诸侯。七雄合纵、连横、兼并、争战,但族体相同,形成诸夏统一趋势;于是华夏成为稳定的族体,分布区域也已达东北辽河中下游,西北洮河流域,西南巴蜀黔中,东南湖湘吴越等广大地区。
秦始皇统一中国并建立了秦朝,随后汉朝建立,并统治中国400馀年,该时期中国版图空前扩大,此时汉族人口分布仍集中与黄河、淮河流域,从西晋末年起,五胡乱华,汉族人口逐渐向长江、珠江及中国东南部大规模迁徙,而从西晋到隋代的建立这一段期间,汉族进入中亚和云南。到明,清时,南方汉族人口便超过了北方,后满人禁止汉人出关进入东北,清朝后期为充实边疆,准许汉族进入中国东北,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大量引入山东汉族.自明朝起汉族开始零星向东南亚移民,从19世纪起又有汉族向欧洲,北美等地移民。
⑸ 炎帝黄帝蚩尤部落的方位
关于黄帝部族的发祥地,有陕西周原的岐山说、中原新郑 说(谓黄帝出生在河南中部的新郑)、古寿丘(今山东曲阜)说和古涿鹿(今河北涿鹿县境)说等几种。有关黄帝的发祥地,还是司马迁的说法更可信一些。他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两次提到了黄帝与古代的 涿鹿有关:一则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再则曰:“(黄帝)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前一则说的是著名的涿鹿之战,后 一则说的是黄帝定都在涿鹿,以涿鹿为自己的居邑。所谓“涿鹿之阿”,即涿鹿山下一片广阔的平地,这两处涿鹿都是指古上谷地区,即今河北张家口地区的涿鹿。 所谓黄帝“合符于釜山”的釜山。也在涿鹿。实际上,华夏族乃是以姬周族为首的古老部族与各夏商旧族及其他一些入居中原的所谓“蛮夷戎狄”族经过长期交融而后形成的,这些古老部族,特别是姬周族最早并不一定居住在中原。尤其是我们关注的姬 周族,学者早已指出,它当是出自过去的白狄族(徐中舒《先秦史论稿》,巴蜀书社,1992,115页),而白狄实居住在今陕北、晋北一带的黄土高原。明白于此,我们对黄帝部族分布在自冀西北到陕北一带的黄土高原,就不感到意外了。
炎帝,传说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又称赤帝、烈山氏,位于湖北省随州市,(随州被称之为 炎帝神农故里 在每年的农历 4月26日,炎帝的生日 这天 举行寻根祭祀活动,来纪念我们的祖先 炎帝。)。传说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是以羊为的氏族首领,就是现在的羌族。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洛水流域,另说活动于泗水流域(黄河下游),后来进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
《归藏》曰:“蚩尤出自羊水”,《路史》等书所载与此同。羊水,即今桑干河支流洋河,分别由西洋河、南洋河、东洋河、洗马林河、古城河、清水河、盘肠河、龙洋河汇合而成。流至今涿鹿县城东二十里注入桑干河。洋河主源古称“羊门水”,“羊水”是“羊门水”之简称。“洋河”是“羊水”、“羊门水”的历史讹变。因此,蚩尤属于塞外生存的马背之族,惯于骑战,勇猛无比,且精通兵法,原为一个部落方国军事首领,臣服于有熊之后,为黄、炎重臣,曾驻守于有熊部落方国北部重镇赤城。如《读史方舆记要》卷十八记:“古赤城,相传蚩尤所居”;《广舆记》载:“赤城城堡,即蚩尤所居。考赤城,古在北山,后移平地”;《畿辅通志》曰:“赤城县城,古炎帝榆罔氏诸侯蚩尤所都也”……
阪泉之战: 围绕着盐池,黄帝部族与炎帝部族展开了“阪泉之战”,黄帝部族战胜之后,又与蚩尤部族大战,斩蚩尤于盐池,这就是上古时代围绕着盐资源争夺的历史缩影,正如维柯所说:“神话起源于真实叙述”。运城自古就有传说,黄帝战败蚩尤之后,将蚩尤斩杀,蚩尤的血流入盐池,化为盐卤,后世之人世代食用。过去我们只是简单的把这看成是戏说,其实从逻辑上看,盐卤的确是对动物血液的替代,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传说。马克思都说过,任何神话都是运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西方著名人类文化学者维柯也断言,神话故事在起源时,都是真实而严肃的叙述。因此神话一词的古希腊语mythos的原意,就是‘真实的叙述’。
涿鹿之战:鹿之战,指的是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县一带所进行的一场大战。“战争”的目的,是双方为了争夺适于牧放和浅耕的中原地带。它也是我国历史上见于记载的最早的“战争”,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雷泽,又名雷夏泽、龙泽,境内古泽,故址在今菏泽城东北60里。华胥履迹雷泽生伏羲,舜渔于雷泽,即此。伏羲是中华民族乃至东亚不少民族共同敬奉的始祖,舜帝是中华先民由蒙昧走向文明国家的圣祖,他们都与雷泽息息相关。雷泽,在历史上居于神圣地位,是养育中华先民的生命之泽。
昆吾:据《左氏》昭公十二年《传》楚灵王说“昔我皇祖伯父昆吾,旧许是宅”,该在今河南的许昌县,而哀公十七年,又说卫国有昆吾之观,卫国这时候,在今河北的濮阳县,则昆吾似自河北迁于河南。《史记·殷本纪》说:“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桀败于有娀之虚,桀奔于鸣条。”《左氏》昭公四年“夏桀为仍之会,有缗叛之”,《韩非子·十过篇》亦有这话,仍作娀,则有娀,即有仍。鸣条为舜卒处,已见上章。合观诸说,商朝似乎兴于今鲁、豫之间,汤先乎定了河南的北境,然后向南攻桀,桀败后是反向东南逃走的。
⑹ 黄帝和炎帝部落活动的地域范围分别在哪里
黄帝部落大致分布于黄河以北和西北区域,炎帝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区域,在中原黄河一代有部落领地交叉区域。
炎帝与黄帝为了争夺中原统治的权力,矛盾日益尖锐,于阪泉之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阪泉之战”。经过三天的浴血奋战,炎帝部落一败涂地,黄帝最终取得中原各部落盟主的地位。炎帝战败后,退回到中原更为南部地域。
连日战争过后,遍野横尸,后天降大雨,导致细菌蔓延,爆发了大规模的瘟疫,整个黄帝部落民不聊生。
炎帝战败后,无心再战,苦心反思自己的作为,关注民生疾苦。看到黄帝的中原领域瘟疫横行,哀鸿遍野,炎帝心怜苍生,决心发挥自己的医学特长(炎帝也称尝百草的神农氏),拯救黄帝部落的民众苍生。
(6)黄帝部落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炎帝对中华民族的生存繁衍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制耒耜,种五谷,奠定了农工基础。耒耜的使用和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为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文明转化创造了条件。
2、立市廛,首辟市场。据《周易·系辞下》载,神农"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神农发明的以日中为市,以物易物的市场是中国货币,商业发展的起源和基石。
3、治麻为布,民着衣裳。原始人本无衣裳,仅以树叶,兽皮遮身,神农教民麻桑为布帛后,人们才有了衣裳,这是人类由朦昧社会向文明社会迈出的重大一步。
4、作五弦琴,以乐百姓。据《世本·下篇》载,神农发明了乐器,他削桐为琴,结丝为弦,这种琴后来叫神农琴。神农琴“长三尺六寸六分,上有五弦:曰、宫、商、角、徵、羽”。这种琴发出的声音,能道天地之德,能表神农之和,能使人们娱乐。
5、削木为弓,以威天下。神农始创了弓箭,有效地防止了野兽的袭击,有力地打击了外来部落的侵犯,保卫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劳动成果。
6、制作陶器,改善生活。在陶器发明前,人们加工处理食物,只能用火烧烤,有了陶器,人们对食物可以进行蒸煮加工,还可以贮存物品,酿酒,消毒。陶器的使用,改善了人类的生活条件,对人类的饮食卫生和医药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赤玉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炎帝
⑺ 上古时期,黄帝部落,炎帝部落,蚩尤部落,帝俊部落,上古九黎部落,你感觉哪一个部落的势力范围最强大
上古时代,皇帝部落,原地不动,我帝俊部落山谷做我的部落,因为这个时期不一样,所以没法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