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
⑴ 从各个地理因素对比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
三江平原的“三江”即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流、冲积而成。区内水资回源丰富,总量人答均耕地面积大,在低山丘陵地带还分布有针阔混交林。其地势低平,在多雨期,江河水迅速汇集,排水不畅,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三江平原还分布着我国最肥沃的土壤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同时也是我国最大的农垦区,是小麦、大豆等的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
松嫩平原位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及松辽分水岭之间。由松花江和嫩江冲击而成。受最近地质活动影响,地壳抬升,地势较高,地面受流水切割。在松花江和难江的交汇地带,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形成了湿地。
松嫩平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粮食主要以春小麦、玉米、高粱为主,经济作物为大豆、甜菜、亚麻为主。
希望能帮助你!!!!
⑵ 请从自然 人文两方面分析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差异
自然差异:
1、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松嫩平原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
2、长江三角洲的河流主要为长江及其支流,松嫩平原河流多样,且背靠长白山;
3、长江三角洲主要为红土地,松嫩平原为黑土地。
人文差异:长江三角洲为中国自古以来的商业繁华地带,水运发达,松嫩平原为多国交界之地,文化多元,民族多样。
松嫩平原全区可分为3个地貌单元:即东部隆起区、西部台地区(统称山前冲积、洪积台地,又称高平原或漫岗)、冲积平原区。山前台地分布于东、北、西三面,海拔180—300米左右,地面波状起伏,岗凹相间,形态复杂,现代侵蚀严重,多冲沟,水土流失明显。
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万里长江由西向东奔向大海,江水滔滔直下,所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不断淤积,沧海桑田,历经千万年,终于形成坦荡、宽阔的三角形的陆地。
(2)松嫩平原地理环境的差异扩展阅读:
松嫩平原中南部流域内有着草原湿地、江湖泥林、林海雪原等自然美景;有著名的扎龙自然保护区,栖息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禽天鹅、丹顶鹤等野生动物;盛产闻名全国的黑木耳、针蘑、鸡腿蘑、猴头蘑等菌类美食。
松嫩平原中南部是一片较平坦的地区,地表广泛发育着黑钙土,有机质含量4-8%,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代换性盐基离子以钙、镁为主,属盐基饱和土壤,除腐殖质层近于中性外,其他各层为微碱性,PH值8-8. 5之间,质地适中,结构良好,是仅次于黑土的宜农土壤,特别适于甜菜、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长江三角洲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
大城市站增温率明显高于小城镇和中等城市站,城市化效应对大城市气温基本上都是增温作用,其中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增温率及贡献率最大,对平均最高气温都最小。长江三角洲气温变化趋势和增温率、城市化效应的增温率及增温贡献率与其他地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⑶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差异简略的
地理位置差异,气候条件差异,土地条件差异,矿场资源差异
⑷ 长江三角洲的地理条件和松嫩平原地理条件的异同
相同点:长江三角洲抄和松嫩平原都是平原地区,淡水资源丰富
不同点“1.地理位置:长三角位于北纬30度附近,东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松嫩平原位于北纬43~48度间,东北地区中部.
2.气候条件:长三角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虽雨热同期,但大陆性气候较强.
3.土地条件:长三角作物以水稻为主,多为水田,分散分布,人均少;松嫩平原多为黑土,为旱地,集中分布,人均多.
4.矿产条件: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松嫩平原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⑸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各有什么地理特征和区域发展特点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把握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国土整治、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 首先明确区域的要素构成,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矿产等自然要素,人口、劳动力、技术、交通等人文要素;其次,了解要素对人类活动影响;第三,整体上评价区位条件和主导要素,确定区域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向. 比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二者的地理环境差异显著,深刻影响着二者在农业、工业等产业活动和社会、文化等.1、地理位置差异:首先从纬度位置看: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 ��,纬度较高,热量不太丰富;其次从海陆位置看: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入海口,受海洋影响大,水分充沛;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由于山脉和距海较远的影响,受海洋的影响较小,大陆性稍强;第三从交通位置看: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大陆沿海航线的中部,长江入海口,以及有京沪铁路和沪杭铁路,可以实现海陆联运,腹地广阔;松嫩平原,地处内陆,有密集的铁路网,腹地较小.2、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生长期长,一年两熟至三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地处中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较高,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一年一熟,虽然也是雨热同期,但是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总的来说,松嫩平原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3、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土层深厚,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以水稻土为主的肥沃土壤,由于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地块较小,较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由松花江和嫩江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土层深厚,地势高爽,面积广大,且地块完整,集中连片,而人口相对较少,人均耕地面积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的耕地多为旱地,且多为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十分贫乏,而该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大;而松嫩平原则有较丰富的石油资源等矿产资源.5、其它条件及存在问题的差异:从其它资源看:长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广阔的水面,生物资源和农业资源丰富,广阔的海域资源,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而松嫩平原耕地、草场广阔,有部分土地后备资源,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良好,生产成本低,农畜产品的质量好、商品率高,有利于建成重要的农畜产品基地.从存在问题看:长江三角洲有严重的旱涝灾害,土地资源日趋减少,水污染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而松嫩平原有低温灾害,局部地区土地有沙化现象
⑹ 松嫩平原有什么地理特点
地理位置
松嫩平原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南以松辽分水岭为界,北与小兴安岭山脉相连,东西两面分别与东部山地和大兴安岭接壤。整个平原略呈菱形。松嫩平原与辽河平原由位于长春市附近的侵蚀低丘——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隔开,又合称为松辽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主体。黑龙江省境内面积为10.3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61%。松嫩平原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凹陷地区,属于松辽断陷带的一部分。凹陷区的西南部现在还在继续下沉,东北部则有上升现象。
地理环境
地势
在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的山前地带分布着冲积洪积台地,如克山、拜泉、北安一带的波状台地,科洛河和讷谟尔河之间的垄岗状台地,海伦、绥化一带的平坦倾斜状台地以及阿什河以东的丘陵状台地等。海拔高度约200-300米,相对高度30-100米。地表侵蚀比较严重,经流水切割,许多地方沟谷纵横。松嫩平原的这一地区,其组成物质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下部为砂砾层,地表广泛发育着黑土。它是在温带湿润的灌丛草甸或中生杂草类草甸植被,黄土状母质条件下,经特殊草甸化,即黑土化过程作用下形成的。其有机质含量在垦前高达10%以上。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其与富里酸的比值在表层为1.38-1.6,最高为2。土壤养分丰富,保水、保肥力强,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农业土壤资源。
在大兴安岭山前地带多波状起伏的侵蚀台地,海拔高度约200-250米。相对高度10-30米。台地上多有风化的碎屑物质和属于第三纪末到第四纪初形成的白土山组地层的粘土,土壤属侵蚀淋溶型,土层薄,质地粗,呈酸性反应。
嫩江中、下游两岸,为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沙丘覆盖在河漫滩及河流两岸的一、二级阶地上,地势低平,坡降很小。河漫滩宽10多公里。高出河床平水位几十公分至三、五米不等。组成物质上部为亚砂土,下部为砂砾石。一级阶地高出河床平水位10米左右,地面覆盖物为黄土状亚粘土和亚砂土。二级阶地高出河床平水位30-50米,组成物为黄土状亚粘土或砂砾层。这一地区地表有风积的砂岗、沙丘、砂垄和波状砂地。这些土壤虽有可耕性,但漏水漏肥,风蚀严重时易埋藏良田,故宜植树种草,施有机肥,作为林牧用地,不宜垦殖。
气候
有“北国春城”美誉的长春市,还拥有“国际汽车城”、“绿色食品城”、“科教文化城”、“电影城”等称号。长春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春季较短,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炎热天气不多;秋高气爽,日夜温差大;冬季漫长、寒冷。全国唯一与省名相同的城市“江城”吉林市,则以美丽的山水闻名于世,有着雾凇仙境,滑雪天堂,素有“南有桂林,北有吉林”之说。而以 “粮仓、肉库、渔乡、油海”著称的松原,是1992年建立的新兴石油化工城,吉林油田就坐落于此。境内有“三江、一河、一湖”( 松花江、第二松花江、嫩江、拉林河、查干湖),是国内为数不多且没有完全开发的亲水城市、滨江城市。2007年7月23日,国家天文台宣布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的命名公报:小行星1997JZ7被正式命名为“松原星”。
地貌
松嫩平原占全省面积1/3以上,其中耕地面积559万公顷。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占60%以上。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是黑龙江省和国家的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占30%以上;草场集中,包括齐齐哈尔、甘南、龙江、泰来、杜尔伯特、富裕、林甸、大庆、安达、肇东、肇州、肇源等市县境内草场,约200余万公顷,以羊草、小叶樟、野豌豆、星星草等优势种草组成的一、二、三等草场面积占76%,畜牧业发达。石油资源丰富,有全国最大的原油生产基地和全国著名的大庆油区。1992年末总人口2003.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6.8%;其中农业人口1354.9万人,约占全省农业人口的67.7%。
松嫩平原主要由松花江、嫩江冲积而成。松嫩平原上分布有嫩江、讷河、依安、克山、德都、五大连池、北安、克东、拜泉、海伦、绥棱、庆安、绥化、望奎、青冈、明水、富裕、林甸、齐齐哈尔、甘南、龙江、泰来、杜尔伯特、大庆、肇源、肇州、安达、肇东、兰西、呼兰、哈尔滨、双城、五常、阿城、宾县、巴彦、木兰等37个市、县(自治县)。松嫩平原有耕地559万公顷,土质肥沃,黑土、黑钙土占60%以上,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此外,平原草场集中,畜牧业发达,地下石油资源丰富。
松嫩平原中南部是一片较平坦的地区,地表广泛发育着黑钙土,有机质含量4-8%,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代换性盐基离子以钙、镁为主,属盐基饱和土壤,除腐殖质层近于中性外,其他各层为微碱性,PH值8-8.5之间,质地适中,结构良好,是仅次于黑土的宜农土壤,特别适于甜菜、向日葵等经济作物的生长。
在小兴安岭和东部山地的山前地带分布着冲积洪积台地,如克山、拜泉、北安一带的波状台地,科洛河和讷谟尔河之间的垄岗状台地,海伦、绥化一带的平坦倾斜状台地以及阿什河以东的丘陵状台地等。海拔高度约200-300米,相对高度30-100米。地表侵蚀比较严重,经流水切割,许多地方沟谷纵横。松嫩平原的这一地区,其组成物质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下部为砂砾层,地表广泛发育着黑土。它是在温带湿润的灌丛草甸或中生杂草类草甸植被,黄土状母质条件下,经特殊草甸化,即黑土化过程作用下形成的。其有机质含量在垦前高达10%以上。腐殖质组成以胡敏酸为主,其与富里酸的比值在表层为1.38-1.6,最高为2。土壤养分丰富,保水、保肥力强,适合多种作物的生长,是黑龙江省主要的农业土壤资源。
在大兴安岭山前地带多波状起伏的侵蚀台地,海拔高度约200-250米。相对高度10-30米。台地上多有风化的碎屑物质和属于第三纪末到第四纪初形成的白土山组地层的粘土,土壤属侵蚀淋溶型,土层薄,质地粗,呈酸性反应。
嫩江中、下游两岸,为沙丘覆盖的冲积平原,沙丘覆盖在河漫滩及河流两岸的一、二级阶地上,地势低平,坡降很小。河漫滩宽10多公里。高出河床平水位几十公分至三、五米不等。组成物质上部为亚砂土,下部为砂砾石。一级阶地高出河床平水位10米左右,地面覆盖物为黄土状亚粘土和亚砂土。二级阶地高出河床平水位30-50米,组成物为黄土状亚粘土或砂砾层。这一地区地表有风积的砂岗、沙丘、砂垄和波状砂地。这些土壤虽有可耕性,但漏水漏肥,风蚀严重时易埋藏良田,故宜植树种草,施有机肥,作为林牧用地,不宜垦殖。
⑺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
1、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冲积平原。长三角位于北纬30度附近;松嫩平原位于北纬43~48度间,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及松辽分水岭之间的松辽盆地里的中部区域,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
2、气候条件:
长江三角洲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松嫩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有点亚寒带的特征,年温差较大,降雨量小而且集中在七八月份。
3、土地条件:
长三角是由长江冲击而成,主要土壤是水稻土。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地表覆盖多样。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共有6大类14小类,分别是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
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它林地)、草地(包括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海涂和滩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公交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包括裸土地和裸岩石用地)等;
松嫩平原主要土壤是黑土壤和黑棕壤,土地面积占全省面积1/3以上,其中耕地面积559万公顷。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占60%以上。
4、农业条件:
长三角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和油菜,多为水田,分散分布,人均耕地面积少;松嫩平原多为黑土,主要作物是春小麦,经济作物是大豆、甜菜,为旱地,集中分布,人均耕地面积多。
5、矿产条件:
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上海矿产资源相当贫乏,基本无一次常规能源,所需的能源都要靠其他省市的支援;松嫩平原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6、人口条件:
长三角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极为丰富;松嫩平原虽然人口也是很密集,但是较之长三角有些不足。
⑻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各有什么地理特征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把回握区域地理答环境的差异是国土整治、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 首先明确区域的要素构成,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矿产等自然要素,人口、劳动力、技术、交通等人文要素;其次,了解要素对人类活动影响;第三,整体上评价区位条件和主导要素,确定区域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向。 比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二者的地理环境差异显著,深刻影响着二者在农业、工业等产业活动和社会、文化等。1、地理位置差异:首先从纬度位置看: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
⑼ 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和东北松嫩平原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错,因为长江三角洲纬度低,松嫩平原纬度高,B正确,这和长三角所处的位置有关,专他临海,受海洋影响明显,属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C错,因为这两个地方的土地都比较肥沃,东北松嫩平原可是黑土地,肥力极强,D选项,是不对的,要理解水力和水利的区别,所以只有B是对的
⑽ 以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为例,说明地理环境的差异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自然条件:包括地形、气候、植被、水文、资源等。
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人口、经济、文化、历史等。
地理位置差异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中部,长江的人海口;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
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虽然也是雨热同期,但大陆性稍强-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总的来说,松嫩平原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
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以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的水稻土为主,松嫩平原黑土分布广泛。水稻土和黑土都是生产力较高的土壤。长江三角洲地区因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较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的耕地多为旱地,集中连片,而且人口相对较少,人均耕地面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贫乏,而松嫩平原则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
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尤为明显。长江三角洲在良好的水热条件基础上,发展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此外还有油菜、棉花等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松嫩平原受水热条件的限制,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一年一熟。长江三角洲河湖水面较广,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降水较少,草原分布较广,适宜发展畜牧业。
地理环境也影响其他生产活动。长江三角洲位于我国沿海航线的中枢,又是长江人海的门户,对内、对外联系方便,商业贸易发达。长江三角洲还依托当地发达的农业基础发展轻工业,从国内外运入矿产资源发展重工业,成为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松嫩平原则利用当地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周围地区的煤、铁等资源发展重化工业,成为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