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旅游对地理环境及区域发展
『壹』 你怎么看待黑色旅游
我支持黑色旅游。欧美的黑色旅游活动由来已久,2005年,飓风袭击新奥尔良后,当地一家旅行社推出了"卡特里娜灾难之旅"作为对遇难者的怀念,每位游客所付出的35美元团费当中,有3美元直接用于灾区救助。对于黑色旅游在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国外成功案例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
国内也有很多黑色旅游资源值得我们去体验。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遗址,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遗址,东北五大连池火山遗址等等。这些地方都值得一去,让我们牢记历史,纪念在灾难中去世的同胞。
『贰』 红白黑旅游资源
(一)观赏性和体验性
旅游资源与一般资源最主要的差别,就是它有美学特征,具有观赏价值,其作为资源所共有的经济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通过观赏性来实现的。尽管旅游动机因人而异,旅游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但观赏活动几乎是所有旅游过程都不可缺少的。没有观赏性,也就不构成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观赏性越强,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就越大。同时,体验性也是旅游资源区别于其他资源的又一特性,许多民俗旅游资源,如民族歌舞、民族婚庆等表现出的可参与性对异质文化区域的旅游者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
(二)时限性和区域性
时限性和区域性是旅游资源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特点。旅游资源的时限性是由所在地的纬度、地势和气候等因素所决定的,这些因素造成的自然景观的季节变化使旅游业的发展在一年之中会出现明显的淡旺季之分。由于许多特色旅游资源只有在某些特定时段内才能被开发利用,所以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组合,能有效延长旅游地可开发利用的时限。另外,旅游资源是地理环境的重要构成要素,地理环境的区域分异必然导致其各地域赋存资源的差异化,故而旅游资源的区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这种区域差异反映到旅游资源上便形成独具一格的地方特色。
(三)多样性和综合性
由旅游资源的定义可知,它是一个集合概念任何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因素都可以转化为旅游资源。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旅游资源存在于自然和社会的各方面,其多样性和广泛性为其他资源所不及。此外,旅游资源各要素间,处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环境中,共同形成和谐的有机整体。区域旅游资源的构成要素种类越丰富、联系越紧密,其生命力就越强,就越能吸引旅游者。旅游资源的综合性特点使其能满足旅游者的多元化需求,成为旅游开发的优势所在。
(四)垄断性和不可迁移性
旅游资源的可模仿性差,难以移植或复制,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旅游资源,都因为地理上的不可移动性而具有垄断性的特点。如我国的长江三峡、桂林山水、九寨沟黄龙的彩池群等,均无法用人工力量来搬迁或异地再现。尽管许多主题公园仿制了逼真的诸如竹楼、蒙古包等少数民族的村寨或居室,但它缺乏地域背景、周边环境与民族习俗的依托,在游客的视域中,真假分明,从而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和魅力。那些历史感强烈的资源,更无法离开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背景,否则其历史价值与观赏价值难以体现。(五)永续性和不可再生性
永续性是指旅游资源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点。与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随着人类的不断开采会发生损耗不同,旅游者的参观游览所带走的只是印象和观感,而非旅游资源本身。因此,从理论上讲,旅游资源可以长期甚至永远地重复使用下去,但是,实践证明,旅游资源如果利用和保护不当也会遭到破坏。一种使用过度的有形旅游资源可能被毁坏,甚至不可再生;一种维护不当的无形旅游资源一旦遭到破坏,也是短期内难以修复的。这就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工作必须与保护和管理相结合,必须以科学可行的旅游规划为依据,有序、有度地进行。
『叁』 黑色旅游发展前景
当代旅游主要以娱乐为目的的,但很多像红色旅游、“追祖”旅游等也比较有竞争力。黑色旅游适合一些比较严肃、沉稳但大胆的年轻人,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
『肆』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留着地理寝室的是一个主要体现是什么?体现是正常。午休好地方别担多的
『伍』 什么是黑色旅游总感觉黑色旅游是在二次揭疮疤
天灾人祸发生地点利用这一事件发展的旅游业就被称为黑色旅游。灾区的人如果不介意,并且旅游业能为灾区带来好处就可以。但是如果以人们在灾害中的痛苦作为宣传噱头就太残忍了。
『陆』 这道题怎么做:农作物熟制:指一定时
(1)纬度来较低,热量充足;自地处盆地内部,热量不易散失;北部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冬季气温较高。 (2)地处成都平原;亚热带季风气候;常绿阔叶林(森林植被茂盛);河流众多。 (3)距离产地较近,水陆交通便利,历史原因。 (4)促进环境质量改善;增加经济收入(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带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
『柒』 黑色旅游的发展前景
春节前想带孩子去三亚玩,想找一家家庭公寓入住,公寓的地点最好交通方便,比如:出行坐车方便、买东西方便、取钱方便,咨询了订点网,给我推荐的是一家在蓝海三期的房间,一室一厅的海带厨房,才两百多
『捌』 什么是“黑色旅游”
黑色旅游是指人们到死亡、灾难、痛苦、恐怖事件或悲剧发生地旅游的一种现象。
黑色旅游就是利用人们对死亡、战争、灾难以及悲剧的敏感度和深刻记忆来激发人们的旅游兴趣,它对旅游的人们以精神和情感上的感悟,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纪念意义。“5·12汶川大地震”举世瞩目,尽早开放地震遗址旅游可带动四川旅游业全面振兴,也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玖』 旅游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造成的影响有哪些
1、风景名胜区等各类区域实际上都已开展旅游活动为由甚至辐射到周边地区,在生态旅游规模和综合产值上要远远超过自然保护区,成为了潜在威胁。
2、在旅游文化演出中一些悠久的民族文化遗迹遭到破坏,给景区环境带来很大压力。
3、文化旅游产业园存在盲目建设风潮,圈地现象严重,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4、一些文化旅游企业环保意识不强,一味追求经济效益而置环境于不顾。
5、一些当地居民在经商的同时对环境造成污染。
(9)黑色旅游对地理环境及区域发展扩展阅读:
要实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完善生态旅游的体制机制:
1、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生态旅游的宏观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制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2、正确认识生态旅游,制定并提交与当地各项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相协调的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使之与保护区总体规划相一致。
3、制定相应政策,将保护区管理机构的保护职能与运营职能分开,建立旅游收入反馈机制,确保部分旅游收入能够有效返还保护区,用于资源管理和保护。
4、加强监测,量化保护区生态旅游带来的环境影响和生态旅游承载能力,为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提供依据。应尽快开展保护区生态旅游专项研究,理清不同保护区生态旅游的重叠现象,找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拾』 中国黑色旅游的特色在哪里
Q:红色旅游时中国黑色旅游资源之一,大家都知道。但针对中国特殊的旅游市场和资源特色,如何体现出中国黑色旅游的特色呢?A:中国有着丰富的黑色旅游资源和事件,相关的学术研究和旅游实践却很少,甚至无人关注。而欧美地区,这种“另类旅游”早已收到旅游研究专家的关注,黑色旅游在旅游实践中也受到了旅游者的青睐。黑色旅游往往涉及到历史的阴暗面,相对于其他形式的旅游产品来讲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尽管此种旅游形式在国外已具有某种程度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国内外对黑色旅游开发方面的问题探讨位数不多。国内对黑色旅游的认识和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虽然其产品形式已得到市场认同,但对黑色旅游的总体认识并未形成体系,更缺乏深入探讨和研究。中国的黑色旅游还需要进行深入开发、推广和研究。个人认为突出中国黑色旅游的特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个人之见,权当抛砖引玉):①从人们对黑色旅游的意识形态入手,即旅游者心理、需求等,充分研究旅游者对黑色旅游的认识并推广此种旅游形式以扩大黑色旅游效应;②充分研究国外黑色旅游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及案例,论证和探讨其黑色旅游特征、特点;③了解和掌握中国历史,提炼中华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生活习惯等不同他国的特色所在;④了解黑色旅游的含义、特征、分类等,建立黑色旅游认知体系;⑤充分挖掘中国黑色旅游资源和事件等,将其历史、起因、演变、环境、结果等形成研究框架,结合国内外不同文化、习惯等进行同类黑色旅游产品对比,注入中国特色的文化内涵、习俗习惯,进而突出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