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蓝旗地理位置
⑴ 内蒙古自治区的正蓝旗黑城子的具体地名是那里
上都镇
⑵ 清朝的八旗现今地理位置是哪里
八旗不是指的地理位置,而是一种清代满族的社会组织形式。
八旗制度最初源于满洲(女真)人的狩猎组织。结伴而行的狩猎活动因人数增多而需统一指挥,其指挥者称为牛录额真,这个多人集体即称为牛录。旗帜在满语中称为“固山”,因而这个高于牛录的最大的单位即称为固山,汉语称“旗”。
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制度,以旗为号,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各旗当中因族源不同分为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满洲、蒙古、汉军同属一旗,旗色亦相同,惟从军、入仕待遇略有不同。八旗军人数最多时有27万人。
(2)正蓝旗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八旗制度的分别:
八旗本无高低之分。清军入关前,八旗中的正黄、镶黄两旗由汗王(皇帝)直接统领,其它6旗分别由汗王的子侄统领。惟镶黄旗只属于皇帝一人。镶黄旗内除了皇帝之外.没有其他宗室。稍后,皇权进一步加强,正黄旗与正白旗又归皇帝统属。
入关以后,宗室王公皆分隶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等五旗,皇子分府全部拨入这五旗。再无入正黄与正白旗的人。如此始有上三旗,下五旗之分。实际上,上三旗与下五旗只是相对于包衣佐领而言的,而与皇族和普通旗人无关。
清代的制度,规定八旗士兵不准随便离开本旗,在京的也不准随便离京。凭祖宗的福荫,他们好些人世代有个官衔,领月钱过活。一般的旗人要做事就得去当兵,领一份钱粮。但是家族繁衍,人越来越多。有的人名义上还是参领佐领,但实际上已经并不带兵,有的人名义还是骁骑校,但是已经不会骑马。
⑶ 谁知道满族的八旗制度的具体详解
八旗的由来
八旗制是清代兵民合一的社会组织制度,由太祖努尔哈赤在女真人牛??制基础上建立的。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始建四旗,正黄旗、正蓝旗、正白旗和正红旗。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增设四旗,称镶黄旗、镶蓝旗、镶红旗和镶白旗。定三百人为一牛??,五牛??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固山即旗)。满族人按八旗制分隶各旗,平时生产,战时从征。初建时,不但在军事上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具有行政和生产职能。清朝统一,太宗皇太极为加强对旗人的束缚,增强了八旗制的军事职能,并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建立了汉军八旗和蒙古八旗。各旗有军营、前锋营、骁骑营、健锐营和步军营等常规伍,司禁卫,云梯和布阵等职。另外,设立了相礼营、虎枪营、火器营和神机营等特殊营伍,演习摔跤、射箭、刺虎和操练检枪等。由於清初诸帝很重视枪炮武功等实战本领,八旗军在平定三藩,收台湾各抵御沙俄侵略等战斗中都取得了辉煌战绩。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守卫京师的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如紫禁城内午门、东西华门、神武门等由上三旗守卫。
上三旗
正白旗满洲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末捻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正黄旗满洲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钠无王,都归皇帝所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洲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康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镶黄旗满洲
在今内蒙古锡林部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达到下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下五旗
正蓝旗满洲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3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镶蓝旗满洲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蓝旗人。
镶红旗满洲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红旗满洲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绅也是正红旗人。
正白旗满洲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末捻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八旗将官
【都统】
清代满洲、蒙古、汉军八旗的最高长官。清入关前,满语称固山额真,设1人;设左右梅勒额真(后改为梅勒章京)各1人。顺治十七年(1660年),从汉语,改固山额真为都统,梅勒章京为副都统。执掌一旗之户口、教养、官爵承袭、军事训练等。京师满蒙汉八旗各有都统1人,从一品,共设都统衙门24处。在各省置驻防八旗,辖兵2000名以上者,以将军领之。全国设将军衙门13处均从一品,以满洲王公或亲信大臣兼任。各防以将军或都统为长官。一般将军与都统不并设,凡设将军处,下置副都统。在某些地区,副都统即为一地驻防旗长官。
【协领】
清代驻防八旗各旗所设职务,正三品。位在副都统之下,佐领之上。负责驻防旗之一旗军政诸务。在东北地区,协领有独处一城领驻防者,如吉林珲春、三姓、拉林等处。
【参领】
清代八旗甲喇额真(甲喇章京)职官的汉译名。正三品。副参领为正四品。又为组织名。京旗每旗下分5参领。每参领下辖佐领若干。
【城守尉】
清代八旗驻防将领官名,正三品,负责重要府州防卫,其与副都统等。全国共设城守尉衙门16个。城守尉所领兵一般为数百人,少者百余人,个别地方也有超过千人的。
【佐领】
即牛??额真,牛??章京。早期满旗社会,出兵或狩错时,按家族村寨行动,每10人选1人为首领,称牛??额真(箭主之意)。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定300人为1牛??,作为基本的户口军事编制单位,牛??额真1人管理,始正式成为官名。天职八年(1634年),改称牛??章京,入关后,改为汉称佐领,正四品。驻京师者置於参领之下;驻防,则置於协领之下。战时领兵官,平时为行政官,掌管所属户口、田宅、兵籍、诉讼诸事。其职多为世袭。也是社会与军事组职名。牛??是八旗的基本单位。早期满族社会,它兼有行政、生产、军事三种职能。入关后军事职能增强,生产职能逐渐消失。清代各所辖壮丁数在各个时期不同。皇太极时每佐领壮丁约略200人;唐熙时百三四十人;嘉庆时,则以150人为率。
【领催】
清代满语拨什库("催促人"之意)的汉译名。低总军职。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各佐领下皆有设置,由马甲、闲散内优秀者礼之,每佐领下5人,专司登记档案及支领俸饷诸务。满洲之领催兼於本佐领下识字扩军内挑礼。
【骁骑校】
清代八旗低级军官名。满族社会早期称代子,满语称"分得拨什库",代行者之意。设於佐领之下,正六品。
【马甲】
即马兵、骑兵。又称骁骑。满洲等旗人成丁后,其出路主要是桃礼马甲,由本佐领下步甲,养育兵,匠役和闲散余丁中桃礼,由马甲再选为前锋,扩军等。京旗马甲隶骁骑营,满洲每佐领下20人,专辖於八旗都统。
八旗兵制
八旗兵制是清代军队的编制。清朝统一后,为扩大军事实力和笼络人心,又拉了汉军八旗和蒙八旗,各旗有扩军、前锋、骁骑、健锐,火器和步军等营伍。八旗兵分为京营和驻防两类。京营是清驻防京师的满洲等八旗军的总称,由朗卫和兵卫组成。侍卫皇室的人,称朗卫,且必须是出身镶黄、正黄和正白上三旗的旗人。驻防指分镇各省者为驻八旗。八旗都统直接指挥是骁骑营,由总统或统领指择有前锋营、扩军营、健锐营、火器营、步军营。下五旗亲军属於各王公,京营总兵约十万,驻防兵十万七千余人分驻各省要冲。
【骁骑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起皇太极天聪年间所设的阿礼哈超哈营。顺治时详定制度,满洲、蒙古、汉军八旗均设骁骑营,为八旗都统的直属部队。满洲骁骑营所辖有马甲、领催、匠役,其人员从满洲八旗每佐领下抽调。
【扩军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始建於皇太极天总年间的巴牙喇营,上三旗守皇宫禁门,即午门,东西华门和神武门等,下五旗守王公府门。雍正时,改为均司禁卫。从满蒙 八旗中抽调,每旗设扩军统领一人;雍正三年,增设了圆明园八旗扩军营,驻於该园周围,以司禁卫。
【前锋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始建於皇太极天聪年间葛布什贤超哈营。挑选满蒙八旗各佐领下的扩军马甲,养育兵等技艺优秀和身强力壮者锐部队,独立为营。清代大规模的巡活动很多,前锋营负责皇帝巡幸时的前哨警卫。
【健锐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也称云梯兵。乾隆十四年(1749年)设立。驻扎在北京香山实胜寺旁,习攻坚之战。营兵从八锋中壮健者挑选,兵额2000,满人居多。设总统大臣管理,下有翼长,参领等官。
【火器营】
清代京军之一。康熙因平定三藩战争之需,非常重视火炮技术,於1691 年定全营均练习火炮,并掌皇帝的守卫扩从。营兵从满蒙汉八旗中抽调,共辖官兵近八千人。火器营在平定三蕃,收复台湾和抵御沙俄侵略等战役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步军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守卫京师,满蒙汉八旗分驻京城,人类较多,康熙十三年,定制兵额21158人。
【神机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始建於咸丰十一年(1861年),主要职责是守卫紫禁城禾海(中南海、北海、什刹海)并沪从皇帝巡行,神机营由满蒙汉八旗及八旗前锋、扩军、步军器、健锐等营伍中挑选的武艺高强和善骑射的营余构成。
【虎枪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康熙二十三年设立,负责沪从围猎,如在塞外皇家围场的守猎,?a称木兰围场(木兰满语。原为哨鹿,后为地名)各个善骑射,都是从八旗、前锋、扩军和火器等营伍挑选的,兵额约六百。
【相扑营】
清代禁卫军之一。康熙年间设立,营兵被称为"少年大力士",善?埘印K?们协助康熙帝铲除了叛臣鳌拜,立下了汗马功劳。
八旗盔甲
满洲人在入关之前。主要以畜牧业、游猎为生。射马射箭几乎是成年男子必备本领。清太祖努尔哈赤为军事行动和守猎的需要,创建了军民合一八旗制度。骑射更成为每个旗人的必修课。清王朝入关以后,为不失崇尚武功、倡导骑射之风,由清太宗皇太极确立大阅制度。顺治年间定为每三年举行一次大阅典礼。届时,皇帝全副武装,亲自检阅王朝的军事装备和士兵的武功水平。参加大阅的满、蒙、汉八旗(共二十四旗)军队则按旗列队,依次在皇帝面前表演火炮、鸟枪、骑射、布阵、云梯等军事项目。乾隆帝大阅多在南苑举行,人员多达数万。
清朝皇帝除以大阅形式来训练八旗军队外,还用大阅向各族首领炫耀武力。
⑷ 有没有人知道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和科尔沁右翼前的耕地面积是多少啊有急用
内蒙古自治区土地总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2001年耕地面积为709.1万公顷,森林面积1866.6万公顷,草原总面积8 666.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3%;淡水总面积85.7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从内蒙古自治区土地利用状况看,林牧用地是全区的主要土地利用方式,两者占土地总面积的85%以上。内蒙古自治区可利用耕地709.1万公顷,人均占有0.36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的4倍。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动植物:各类植物2351余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野生动物众多,共有兽类117种,鸟类362种,其中,列入国家和地区重点保护的动物有49种,珍贵、稀有动物10多种。
水资源:内蒙古自治区现有水资源总蓄量903亿立米,其中地表水为675亿立方米。境内有大小河流近千条,其中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107条;大小湖泊千余个,其中水面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有8个。此外,全区还有不少含有多种治疗功能矿物质的矿泉水和温泉。全区共有水面98.43万公顷。其中可利用淡水水面65.5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淡水水面的10.68%。
森林草原耕地:耕地面积722.4万公顷,占全国的6.11%;草原面积8666.7万公顷,占全国的73.3%;森林面积1866.7万公顷,占全国的15.8%。
矿产:矿床类型比较齐全。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20多种。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一的有5种,居全国前十位的有65种。其中,稀土资源储量8459万吨,占世界的80%,占全国的90%以上;已探明煤炭储量2247.5亿吨,居全国第二位;黑色金属、有色金属、贵金属等金属矿产以及化工原料、工业辅料等非金属矿产种类繁多,储量丰富;石油、天然气储量十分可观,已探明13个大型油气田,预测石油资源总量为20-30亿吨,天然气总量为10000亿立方米。矿产资源储量(不含石油、天然气)潜在价值达13万亿元,占全国的10%以上,居第三位。
旅游资源:内蒙古旅游资源丰富。如: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草原风光,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黄河景观,神奇的响沙湾,众多湖泊和温泉,还有成吉思汗陵,昭君墓,古长城,阴山古刹五当召,五塔寺,百灵庙,东汉壁画墓群等古迹。
由于特殊的地理条件,自治区很大一部分地区的生态环境一直比较恶劣,近几十年来,温室效应、非科学的开发利用等因素,进一步加剧了干旱少雨,风蚀沙化,水土流失,全区荒漠化或潜在荒漠化土地已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0%,并仍以每年约67万公顷的速度扩展。
草场的沙化、退化、碱化,使近年来沙尘暴频繁发生;东部大兴安岭山地涵养水源的功能衰退,成为松辽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的生态根源;区内仅黄河和西辽河流域段每年流失土壤近3亿吨,相当于每年损失3万多公顷土地,同时,泥沙淤积河床,加剧河流断流。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内蒙古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十大工程"之首的"生态建设工程"近年陆续启动,包括:农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牧区种草休牧工程、国家生态重点县建设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防沙治沙工程、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和生态移民工程。
生态建设目标:到2005年,基本遏制生态环境继续恶化的局面;到2010年,生态建设初见成效;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山川秀美。
2004年全区确定的自然保护区187个,比上年增加3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5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56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78万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365万公顷。年末全区环境保护系统拥有职工3883人,比上年末增长7.1%;年末全区拥有各级环境监测站77个。已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75个,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327平方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53.1%和26.7%;年内新建成烟尘控制区70个,新建成烟尘控制区面积608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31.9%。全区监测的12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7个,达到三级标准的1个,未达到三级标准的3个。
科尔沁右翼前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东与吉林省白城市、镇费县;兴安盟扎责特旗毗邻,南接吉林省批南市;兴安盟突泉县、科尔沁右翼中旗,北至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扎兰屯市界,西与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总面积27752.4平方公里。中蒙边界线长126.084公里。全旗辖1个努图克(蒙古语,意为区)、5个镇、11个乡、8个苏木(蒙古语,意为乡)、243个村(嘎查)、717个自然屯。有蒙古、汉、满、回、朝鲜等13个民族,计403506人,其中蒙古族有154308人,占总人口的38.2%。
科尔沁右翼前旗历史悠久,地域辽阔。现行政区域系由原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后旗、喜扎嘎尔旗合并而成。新石器时期,旗境就有原始人类栖息活动。春秋、战国、秦、汉、晋时期,本旗隶属辽东郡。唐总章元年(668年)九月,隶属室韦大都督府。辽神册四年(919年),为上京道泰州金山县。天庆六年(1116年),升为静州。金承安三年(1198年),为军镇,名武兴。元至元八年(1271年),隶属辽阳行中书省泰宁路。元贞元年(1295年),隶属肇州屯万户府。明洪武元年(1368年),属泰宁卫。洪武二十年(1387年),隶属大宁都司。永乐七年(1409年),隶属奴儿干都司木塔里山卫指挥使。清崇德元年(1636年),定称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后旗,亦称和萨克图郡王旗、镇国公旗。民国6年(1917年)3月15日,设置索伦山设治局(后改称索伦县),隶属黑龙江省龙江道。伪大同元年(1932年)7月,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后旗分别改称西科前旗、西科后旗,隶属伪兴安南分省。翌年(1933年)2月1日,索伦县改称喜扎嘎尔旗,隶属伪兴安东分省。1946年2月15日,西科前旗、西科后旗、喜扎噶尔旗隶属兴安省。1948年2月6日,西科前旗复称科尔沁右翼前旗。同年11月22日,并喜扎嘎尔旗于前旗。1949年3月26日,西科后旗更称科尔沁右翼后旗。后于1952年8月12日并于前旗。1958年8月20日,并乌兰浩特市于前旗。1969年8月1日,本旗划归吉林省白城地区。1979年9月,划归呼伦贝尔盟。1980年7月26日,恢复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建制。本旗隶属兴安盟。旗府驻乌兰浩特市。
科尔沁右翼前旗地处大兴安岭中段东坡,旗境西北部为山区,面积占全旗1/4。群山叠蟑,千峰竞秀,沟壑纵横,绵延不断。高大伟岸的落叶松,形态俊美的樟子松、堰松和密郁苍翠的杨排等,一峰峰,一岭岭,千里覆盖,把兴安岭装点成碧绿苍茫的浩翰林海,森林覆盖率41.9%。林中有律鸡(飞龙)、丹顶鹤、盘羊、马鹿等珍禽异兽;艳丽夺目的草山花海,堪称“动物乐园”、“植物王国”。中部、西部、东部是低山、丘陵区,面积占全旗1/2,为水草丰腴的天然牧场和“粮仓”。东部边缘地带为平原区,面积约占全旗5%。
白阿铁路(白城~阿尔山)南北纵贯旗境。旗府所在地是呼乌民用航线(呼和浩特~乌兰浩特)的终点。
科尔沁右翼前旗中部、南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旗南北相差两个纬路,由南往北海拔高度递升,呈现“立体气候”特征。年平均日照2579.7~2900/J。时,日照率为58一64%。其中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约占全年的60%。太阳辐射年总量133.71千卡/平方厘米。光能利用率为0.33%,最高达0.49%。年平均气温南部4.2℃,中部2.1℃,北部3.1℃,南北相差7~4℃。8月均温16.3—一25.6℃,7月均温22.6~16.6℃。无霜期南部127天,中部105天,北部51天,南北相差76天。气温温差之大,冬夏寒暑悬殊,就一个旗县范围而言,实属罕见。年降水量410一448毫米。旗境水资源丰富,有大小河流167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是挑儿河、归流河、哈拉哈河。多年地表水资源平均总量16.69亿立方米,地下水储量1.96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21.65亿立方米,人均占有径流量5462立方米,是全国人均占水量的2倍多。
旗境耕地面积为1097平方公里(合164.55万亩),土壤有10个土类、16个亚类、36个土属、93个土种。其中面积占第一位的为暗棕壤土。草原面积11032平方公里(合16548万亩),其中天然草场1841.47万亩。牧草资源丰富。常见植物有82科296属562种,其中饲用植物241属482种。各类型林地总面积11520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319725万立方米。野生动物资源有百余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珍禽有黑鹤、丹顶鹤;二类保护动物(禽)有盘羊、马鹿、驼鹿、驯鹿、鸳鸯、猪俐、魔、天鹅;三类保护动物(禽)有紫貂、棱鸡、野鸡、黄羊等12种。内蒙古自治区“区乌”——百灵鸟遍布全旗。鱼类有5大类,分属12科29种。已经探明的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4处、小型矿床7处,矿104处,矿化点116处。主要矿藏有大理石、萤石、花岗岩、硅石、铬铁、钥、蛇纹岩、玄武岩等30余种。
记得采用我的哦!我是最先回答的!
⑸ 锡林浩特具体位置在那 比如纬度多少
锡林浩特市位于锡林郭勒草原中部。北纬43°02′-44°52′,东经115°13′-117°06′。东邻锡盟西乌珠穆沁旗,西依阿巴嘎旗,南与正蓝旗相连,东南与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接壤,北同东乌珠穆沁旗为邻。市境南北长208千米,东西长143千米。总面积15758平方千米(简册)/18750平方千米。总人口15万人(2003年)。市人民政府驻地邮编:026000。代码:152502。区号:0479。
“浩特”意为“城市”。现锡林浩特市由建国前的阿巴哈纳尔左翼旗、阿巴嘎左翼旗和浩齐特右旗几经分合而形成的。阿巴哈纳尔部和阿巴嘎部,汉为上谷郡北境;晋为拓跋氏居地;隋、唐为突厥所居;辽为上京道西境;金属北京路西北境;元属上都路;明为察哈尔万户地。浩齐特部,辽属上京道西境;金属北京路;元属上都路;明为蒙古所居。有"草原明珠"之称.
锡林浩特市辖7个街道、1个镇、2个苏木:希日塔拉街道、宝力根街道、杭盖街道、楚古兰街道、额尔敦街道、南郊街道、巴彦锡勒街道、阿尔善宝拉格镇、宝力根苏木、朝克乌拉苏木。
目前有经桑根达来到呼和浩特方向的列车,属于集通铁路分支线。锡林浩特机场位于市区西部,每日都有航班往来于北京、呼和浩特、海拉尔等地。207国道和303国道穿过锡林浩特市。其中207国道向西南方可到张家口市,303国道则通往东南方向的克什克腾旗。
⑹ 谁知道正蓝旗有什么旅游景点么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人民政府举行的首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新闻媒体和企业家代表100多人出席了发布会。正蓝旗人民政府旗长田永向大家介绍和展示正蓝旗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草原风光,并衷心希望通过媒体宣传正蓝旗悠久的蒙元历史文化、闻名遐迩的元上都遗址、美丽迷人的金莲川草原,以及蓬勃发展的正蓝旗经济。
正蓝旗位于美丽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南端,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景色秀美,人杰地灵。正蓝旗曾作为中国封建王朝中统治疆域最大的大元帝国的发祥地,有着辉煌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里曾因一代草原名城——元上都的兴起而成为当时世界上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的中心,曾有从元世祖忽必烈等六位元朝皇帝在此登基。闻名于世的 “金莲川幕府”、“中西、蒙汉合壁的上都古建筑”至今被视为民族文化不朽的瑰宝,成为蒙元历史学家追源溯流的中心。
历史悠久负有盛名
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造就了诸多的军事家、文学家、诗人、音乐家、历史学家、画家等,其中代表性的有清代总督、将军、诗人松筠,中国现代著名诗人纳·赛音朝克图,历史学家赛熙亚勒,歌唱家朝鲁,蒙古族近代画家阿格旺,内蒙古现代小说家钢普日布等。成吉思汗、忽必烈、马可·波罗等众多历史名人与正蓝旗的辉煌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蓝旗是察哈尔草原民族风情的典型代表地区, 其草原盛会那达慕、祭敖包、察哈尔婚礼、蒙古族服饰及民族歌舞等都别具地方特色。正蓝旗的奶食制作工艺独特,历史悠久,在国内外负有盛名。自大元帝国到清王朝,这里一直是皇 家奶食的供应基地,至今生产奶制品的技法仍然延续元代传统工艺,并被文化部确定为“奶食文化之乡”。
元上都遗址——唯一最具代表性的游牧民族文化遗产
历史上曾与大都北京共同构成元朝两都制,并通过《马可·波罗游记》传遍世界的、闻名遐迩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上都遗址座落在正蓝旗金莲川草原上,正在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清单的历史古迹。元上都遗址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是研究元代历史文化、民族风俗的宝贵财富, 在830处世界文化遗产中,唯一最具代表性的游牧民族文化遗产。为加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步伐,几年来正蓝旗安排上千万元资金,不断加大元上都的保护力度。对元上都遗址全部进行了围封,修复了元朝部分皇城墙,修建了元上都遗址展示墙,在元上都遗址前建成忽必烈雕塑群,遗址内修建了750平米的赏花木楼道,有效提升了元上都遗址文化内涵。目前《元上都遗址保护规划》己通过国家级专家评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正在编制中,争取早日使古城遗址列为全人类共同保护的世界遗产。
离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
正蓝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通讯便利,境内有207国道、308省道、呼海大通道与集通铁路,锡蓝铁路、蓝多铁路纵横交错,交通条件十分便利。正蓝旗是离北京最近的典型草原,北部为浑善达克沙地,呈现出沙地草原的自然风光,南部为低山丘陵,展现出草甸草原的美丽景象。境内著名的旅游景点有乌和尔沁敖包,自然景色一年四季变幻多趣。有山美水秀的黑风河风光,世称“天然公园”。有神奇的白音宝力格泉水,寒冬不结冰,酷暑不干涸,终年流动。有风景独特的高格斯台沙漠公园,沙漠、河流与树木交相辉映。有美丽迷人的金莲川草原,金莲花盛开满山遍野,金光灿烂,是观光旅游的圣地。
资源得天独厚投资环境理想
正蓝旗资源得天独厚,投资环境理想,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现已发现各种矿种35种、96处,已探明有可开采利用价值的矿藏有7种22处,其中硅石1000万吨,煤65亿吨,天然碱6万吨,石英石721万吨,石灰石400万吨,有储量丰富的二氧化碳气田一处,特别是 2006年在正蓝旗境内发现了一处钛铁矿带,品位和成因在全国尚属首例,开发前景非常好。正蓝旗作为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和西部大开发的前沿阵地,既享受国家民族政策,又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一直得到国家和自治区的多方面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同时,为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正蓝旗以“优化环境、加快发展”为目标,在客商投资、市场准人、税收信贷、资源开发、服务保障等方面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努力打造“政策洼地、服务高地、安全宝地”,已经形成了浓厚的招商引商、亲商爱商、安商富商的发展氛围。目前已有45 家企业入驻正蓝旗。
迎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
近年来,正蓝旗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揽全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发展为主题,以经济转型为主线,积极推进“生态立旗、工业强旗、牧业富旗、旅游兴旗”四大工程,通过多方积极争取,使上都电厂、锡蓝铁路等一大批国家、自治区的重点项目落户正蓝旗,工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并列入了自治区50个重点发展工业旗县之一和中国西部县域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旗县之一,正蓝旗迎来了一个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上都电厂、黑城子煤田等项目的运营生产,将正蓝旗打造成新型草原能源、工业基地;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全面实施,将正蓝旗打造成京北绿色生态防线;纯天然、无污染的草原生态畜牧业的全面推进,将正蓝旗打造成锡盟南部地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大力兴起,将正蓝旗打造成全国民族文化旅游知名品牌。
举办首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节”
为了宣传和弘扬蒙元文化,推进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着力把元上都打造成国际知名文化品牌,推动旗招商引资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旗委、政府决定于7月19日至20日在正蓝旗举办首届“中国·元上都文化旅游 节”。此次文化旅游节的主要内容有苏鲁锭祭祀仪式,察哈尔奶食节,,金莲川赏花节,元上都草原自驾游暨元上都草原越野挑战赛,元上都摄影采风等活动。本次文化旅游节汇萃民族艺术精华,旨在尽显蒙元文化内涵,展示蓬勃发展的正蓝旗经济,同时将举办不同类型的招商引资经济洽谈。通过“以会促建设,以会促发展”,进一步提高元上都的知名度,促进元上都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扩大正蓝旗对外影响力,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我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同时吸引更多人士来正蓝旗投资创业。热情好客的正蓝旗各族群众,诚恳地邀请各位朋友们,能到正蓝旗做客,也希望新闻媒体宣传报导美丽富饶的正蓝旗,宣传报道古老神奇的正蓝旗文化,宣传报导蓬勃发展的正蓝旗经济。
⑺ 讨论八旗问题
镶蓝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蓝色镶红而得名,镶蓝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7个整佐领又一个半分领,兵丁2.7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5万人。著名表演艺术家侯宝林先生便是蓝旗人。
正蓝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闪电河流贯领接河北。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纯蓝而得名。正蓝旗在顺治前与正黄、镶黄列为上三旗,顺治初,被多尔衮降入下五旗,不再由皇帝所亲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模达到下辖83整佐领11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镶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为红色镶白而得名,镶红旗是下五旗之一,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达到下辖86个整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镶红旗人。
正红旗
在今内蒙古乌兰察布盟东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因旗色为红纯红而得名,正红旗是下五旗,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至清末,是八旗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旗,规模为下辖74个整佐领,兵丁2.3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1.5万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原隶正红旗;清乾隆年间的大贪官和珅也是红旗人。
镶黄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部勒盟西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黄色镶红边而得名,镶黄旗是上三旗之一,旗内无王,由皇帝所亲统,兵为皇帝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清末时的规模达到下辖84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兵丁2.6万,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很多清皇室成员都是镶黄旗,如嘉庆帝的皇后孝和睿,乾隆帝的皇贵妃,"垂帘听政"的慈禧和慈安(也称东宫)都是,朝廷的高级官员中也有不少是来自镶黄旗的。
正黄旗
以旗色纯黄而得名。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上三钠无王,都归皇帝所亲兵,侍卫皇室的成员也从上三旗中选。至清末,是八旗洲中人最多的一个,下辖92个整佐领又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5万人。康熙的爱臣,乾清门一等侍卫纳兰性德就是正黄旗人。
镶白旗
在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建於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因旗色为白色镶红而得名,镶白旗属於下五旗之一,不是由皇帝所亲统,而由诸王,贝勒和贝子分统。清末时规模是84个整佐领,兵丁2.6万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
正白旗
位置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南部,清代八旗之一。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努尔哈赤初定,以旗色纯白而得名。正白旗是八中的上三旗之一,顺治前,上三旗中并无正白有正蓝旗,因在顺治初,多尔衮将自己所领上正白旗纳入上三旗而将正蓝旗降入下五旗,这以后就了定制。正白旗是皇帝亲统之一,旗内无王,兵为皇帝亲兵,并从中挑选侍卫皇室的成员。清末规模为辖86个整佐领(基本户口和军事编单位100-300人为一单位)约2.6万兵丁,男女老少总人口约13万人。清末捻代皇后婉容是正白旗人。
⑻ 【寻路难】求从天津到内蒙古正蓝旗上都镇具体方法。火车或者大巴。求具体
一,客车:复每天天津大胡同长途车制站或东北角车站发车,时间是下午3点30分左右。二,如果特别着急走,就做动车到北京(只用30分钟左右),北京六里桥车站到正蓝旗的有好几趟。实在没有了,就六里桥到多伦,多伦到正蓝旗的车随时都有。三,从天津(或动车到北京)到张家口的火车随时都有,再从张家口西沙河长途汽车站到正蓝旗也有特多车。
⑼ 元朝鼎盛时期,疆土横跨亚欧大陆,为什么没有攻占更远的地方
很多人混淆了一个概念,把元朝当做了整个蒙古帝国。直到年(分家11年以后)忽必烈才将国号改为大元,为什么呢?为了给日后灭南宋立一个flag,做给天下的汉人看。我忽必烈是尊重汉文明滴! 在改国号为大元8年后的1279年崖山海战攻灭南宋,南宋十万军民投海殉国。
东南亚地区远离元朝统治中心,难以有效控制:元朝的都城是元大都(今北京市),另外元朝还有一个元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境内)作为夏都。对于一个东北亚国家来说,东南亚地理位置过于遥远,在中古时代没有汽车、火车、飞机、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很难对远方发生的情况作出及时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