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黄土的地理位置

黄土的地理位置

发布时间: 2021-02-24 07:28:38

A. 黄土高原的范围

黄土高原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横跨中国青、甘、宁、内蒙古、陕、晋、豫7省区大部或一部,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

(1)黄土的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黄土高原的地理环境

1、基岩构造

黄土高原基岩构造以六盘山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属西域块,东部属华北陆块。六盘山以西黄土高原以新生代断陷盆地为构造特征,陇中盆地黄土下伏基岩为直接堆积在古老岩层之上的中新世到上新世早期的甘肃群。

2、地貌情况

黄土高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自西北向东南呈波状下降。以六盘山和吕梁山为界把黄土高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六盘山以西的黄土高原西部,海拔2000-3000米,是黄土高原地势最高的地区。

3、气候特征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黄土高原

B.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

太行山以西、秦岭以北、乌鞘岭以东、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及河南等省区,

C.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殊,过滤性特征十分明显,试从气候,植被,农业三方面说明
1、气候:从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
2、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
3、农业:从农耕区向牧区过渡.

D. 黄土高原在地图上的哪个地方

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专750公里,包括中国太行山以属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

黄土高原属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大地构造单位主要包括陕北陇东地台、华力西褶皱带、太平洋式燕山褶皱带、陇西地块、中条山地块、吕梁山地块和汾渭下游沉带等,并以秦岭地轴和鄂尔多斯地台为南北二大界线。

(4)黄土的地理位置扩展阅读

水文情况:

黄土高原区域水系以黄河为骨干,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河流较多,约有200条,较大的有挑河、祖厉河、清水河、黄甫川、窟野河、无定河、北洛河、渭河、沁河、汾河等。河川径流不包括黄河干流年径流总量185亿立方米。受暴雨影响,大多数河流汛期洪峰急涨猛落,汛期水量占全年水量的70%以上。

黄土高原水系含沙量很高,往往一次洪水含沙量占全年70%-80%以上。高原浅层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大部分地区地下水贫乏,埋藏很深,多在50-60米以下,有的达100-200米。

E. 中国旅游地理黄土地貌分布在那里

黄土在世界上分布相当广泛,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分之一,成东西向带状断回续地分布答在南北半球中纬度的森林草原、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在欧洲和北美,其北界大致与更新世大陆冰川的南界相连,分布在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比利时、荷兰、中欧和东欧各国、苏联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等地;在亚洲和南美则与沙漠和戈壁相邻,主要分布在中国、伊朗、苏联的中亚地区、阿根廷;在北非和南半球的新西兰、澳大利亚,黄土呈零星分布。
中国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的国家,其范围北起阴山山麓,东北至松辽平原和大、小兴安岭山前,西北至天山、昆仑山山麓,南达长江中、下游流域,面积约63万平方公里。其中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集中,占中国黄土面积的72.4%,一般厚50~200米(甘肃兰州九洲台黄土堆积厚度达到336米),发育了世界上最典型的黄土地貌。

F. 黄土的地理

黄土镇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北的隰县东南部,1984年建镇、辖11个村民委。61个村民小组,2386户,,总面积258.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近3万亩,黄土镇东北、东南分别交口、汾西和蒲县接壤,西南、西北及西北侧与本县的寨子、陡坡两乡为邻。328省通贯穿全境,8条乡村公路通达四方,程控电话直拨全国各地 。
黄土镇地处吕梁山东南麓,属黄土高源沟壑区,境内东部为原始林区,山高林密,峰峦起伏,主峰上天山海拔1996米, 主要树种有松、柏、杨、桦、橡等,常有野猪、山羊、裼马鸡等禽、兽出没,盛产猴头、木耳、蘑菇、蕨菜、党参猪基等菌类和药材。地下矿藏分布基间,主要矿种有石灰石、白云石、花岗石、石英砂岩、陶土、煤、铁等,其中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砂岩和煤极具开发价值,前景广阔。西部由北、南两条残垣及东川河谷组成,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易于耕作,主要作物有玉米、谷子、马铃薯等,年产量8000吨以上,素有“米粮川”的美誉,其龙头作物玉米,更以其多项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内在质量促销河东大地,深受广大养殖户的偏爱。
黄土镇历史久远,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及石器时代。这是民风淳朴,崇尚耕读,与流域其它地区的人民一道,共同创造和发展了灿烂辉煌的黄河文化。黄土以南的石坡村,至今留有中国北方远古村落遗证;黄土村北的小峪沟,有人发现过石斧等石器;正面1公里处也曾出土过战国和西汉钱币,足可证明当时戏曲、佛教文化的兴盛与发达。谙正村东的写逢知墓,占地1000多平方米,石人石石牌坊座落实有序造型优美、雕刻精细,再配以明来清初一代名将的传奇典故,又给这块古老地平添了几分神秘,单凭境内如“注郎寨”、“点将名”、“排风楼”、“写创泉”等山水命名和民间传说,极易使人们联想到1000多年前宋金对峙、金戈铁马、混战厮杀的惨烈战争场面。
黄土镇又是革命老区。早在1936年春,毛主席亲率红军长征,曾两次驻在义泉村。抗战全面爆发后,著名的决死二纵队一部和中共洪赵地委先后驻扎在回珠、黄土和柴家村。成百上千的优势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生存和解放,出生入死,转战南北,流血牺牲,至今仍有数十人客居地乡,在共和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黄土镇人民勤劳淳朴,忠厚热情,以自己的智慧和双手,近百年来艰苦创业,繁衍生息在这块黄土地上。建国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黄土人民劈山改河,战天斗地,实行科学种田,成绩斐然;50年代即受过国务院嘉奖;70年代成为省级科技主范村;80年代至今,坚持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产业结构,逐步形成了果树、桑蚕、玉米、马铃薯、中药材和种草圈养六大主导产业,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G.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黄土高原在我国内陆地区,为什么

黄土高原东部是沿海平原,西部是西北内陆,
黄土高原正好处于两者的中间过渡地带.
另外,它还是湿润向干旱过渡,森林向草原过渡,
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过渡地带的自然要素相互交错,自然环境条件不够稳定.

H. 黄土高原的具体地理位置在哪里

黄土来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青藏源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之一,它的大致范围是北起长城,南倚秦岭;东临太行山西麓,西至乌鞘岭和日月山,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其中黄土覆盖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跨越山西省的全部和陕西、甘肃、宁夏三省的大部,兼有青海、河南和内蒙古等省(区)一隅,纵横七省(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辽阔,堆积厚度最大,黄土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区域。区内地貌多姿多娇,有葱葱郁郁的森林山地,平展展的黄土塬,一马平川的河谷平原,最引人瞩目的则是由于长期强烈的水土流失形成的大片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光山秃岭的黄土梁峁丘陵

I. 黄土高坡地理位置经纬度

黄土高复坡地理位置经纬制度北纬32----41,东经107---114,
黄土高坡在中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交界处,它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主要包括山西、陕西北部、以及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古等省46个地(盟、州、市),282个县(旗、市、区),面积积62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45.4万平方千米(水蚀面积33.7万平方千米、风蚀面积11.7万平方千米),年均输入黄河泥沙16亿吨,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占世界黄土分布70%,为世界黄土面积覆盖最大的高原。黄土厚50-80米,气候较干旱,降水集中,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矿产丰富,煤、石油、铝土储量大。但由于植被稀疏,夏季降水集中且雨量大,流水冲蚀作用强,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地表支离破碎,形成沟壑交错其间。

J. 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黄土复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黄土制沉积区。位于中国中部偏北。北纬34°~40°,东经103°~114°。东西千余千米,南北700千米。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跨山西省、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及河南省等省区,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

记得选我满意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