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德国的地理位置试什么意思

德国的地理位置试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 2021-02-23 22:48:47

① 德国什么位置,地形,气候,人种

地理环境


位置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


地形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北部低地的特征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与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前方向南伸展的黄土地之间有星罗棋布的湖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则将德国分成南北两片。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包括上莱茵低地及其边缘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亚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亚丘陵地区和多瑙洼地。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则包括阿尔高伊的阿尔卑斯山、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和贝希特斯加登的阿尔卑斯山,在这些山区散落着风景如画的湖泊。德国境内有六个山脉。

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气候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右。属于例外的是气候温润的上莱茵河谷,以及经常可以感到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燥热南风的上巴伐利亚和山风刺骨、夏季凉爽、冬季多雪,从而构成自己独特气候区的哈尔茨山区。因各地区地理条件的不同,德国最高温度在摄氏20-30℃之间,最低温度在1.5-﹣10℃之间。

德国的北部是海洋性气候,相对于南部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


水文

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

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

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Km²。


自然资源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丰富;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铁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占2.4%。

2012年德国能源消耗居世界第5位,其中60%的主要能源依赖进口,政府政策为促进节约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德国能源来源

(2010)

石油 煤及褐煤 天然气 核能 水力及风能 其他可再生能源

能源比例 33.7% 22.9% 21.8% 10.8% 2.9% 7.9%

德国履行京都议定书及其他条约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回收、使用可再生能源,并支持全球性的永续发展。


行政区划

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2229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耳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为市州。

人口民族

截至2015年,德国总人口8110万 ,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26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德国人(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和索布人。通用德语。 另外有721.4万名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9%,其中最多的是土耳其人,共161万(2011年底数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居民中29.2%(2389.6万人)信奉新教,30.2%(2465.1万人)信奉罗马天主教(2012年底数据)。

② 简介一下德国的地理位置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和波罗的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267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以汽车和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2)德国的地理位置试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德国的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气候特征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右。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德国

③ 详细的德国地理

有人说,德国是东西方之间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和地中海地区的转车站;也有人说,德国是通向中欧和东欧各国的桥梁。本图册以政区为主,重点表示政区、交通、旅游等内容,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德国的诸多方面。读罢此图,对德国或许读者会有自己的认识。
语言:德语为官方用语和通用语。德语属于印欧语系中的日耳曼语族,是世界上1亿多人的母语。除德国以外,将德语作为母语的还有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的绝大部分地区;意大利和比利时的小部分地区;法国和卢森堡沿德国边境的地区。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90年合并,两德统一。统一后的德国面积35万平方公里左右,人口8180万,民族以德意志为主,官方语言为德语,居民多信奉基督教和天主教,新首都为柏林。大城市有柏林、汉堡、慕尼黑、科隆、法兰克福、埃森、多特蒙德、斯图加特、杜塞尔多夫、不来梅等。
地理位置: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南北直线距离为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边境线全长为3,758公里。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气候:
德国处于大西洋河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见。 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度左右,南部山地为20度左右; 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度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度左右。
历史:
德意志民族的产生是一个延续了许多世纪的过程。一般认为,德国历史开始于公元919年。在这一年,萨克森公爵亨利一世取得了东法兰克王国王位,建立了德意志王国。亨利一世的儿子鄂图一世继承王位后为了取得所谓上帝授予的皇权,于公元962年强迫教皇约翰十世在罗马给他加冕,称为“罗马皇帝”,德意志王国便称为“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史称“第一帝国”。
神圣罗马帝国始终不是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国家。随着地方封建势力日益强大,皇帝的权力便不断衰落,形成了不少的邦国。在这四分五裂的帝国中,最大的两个邦国是普鲁士和奥地利。在17-18世纪时,它们都发展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19世纪初,当拿破仑占领德意志时,取消了德意志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有名无实的神圣罗马帝国就不复存在了。
19世纪后半期,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德国在普鲁士控制下的统一。1864年对丹麦战争后,普鲁士和奥地利迫使丹麦割让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地区。在1866年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战争中,奥地利败北,于是奥地利不得不脱离德意志邦联。德意志邦联解体后,代之而起的是包括美因河以北所有各邦在内的、由普鲁士主导的北德邦联。普鲁士在1870年爆发的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翌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皇帝,是为“第二帝国”。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国的失败和德意志帝国的瓦解而告终。战争也导致德国第一次建立了联邦共和国,史称“魏玛共和国”。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建立了法西斯独裁统治,宣告了魏玛共和国的终结。这个由希特勒统治的法西斯德国号称“第三帝国”。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军队开进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1日,德军进军波兰,发动了欧洲大战。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盟国对战败的德国实行了分区占领。西方占领军建立了一个西德政权,即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不久以后,苏联在它的占领区内建立了一个德国政权德意志民主共和国。1989年东部德国发生巨变,在1990年10月3日,两德实现了统一,仍称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旅游景点:
德国是一个富有魅力的旅游之国。它为旅游者提供了罕有的丰富多彩的值得游览的城市与风光;吸引着人们来了解漫长而丰富的历史以及现代生活的各种形式。引人入胜的旅游目的地比比皆是。在北海和波罗的海岸边和岛屿上,海洋性气候温和宜人。荷尔斯泰因和梅克伦堡的多湖平原使人流连忘返。中等山脉地区和阿尔卑斯山是徒步旅游者涉足为快的目的地。莱茵河、美因河、摩泽尔河、内卡河、多瑙河、易北河以及萨勒河的河谷充满了浪漫色彩。远离交通干线的大约100多条旅游之路,例如“德国童话之路”、“浪漫之路”或“德国葡萄园之路”,揭示了古代的文化风光,使人更加接近自然景色、田园诗般的古老城市和村庄。
教育制度:
德国约有300余所高等学校(一般都接受外国学生),其中约有90所国立大学。整个高等学校的结构为:
(1)大学:大学不仅是教学中心,而且还是独立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中心。大学通常有权授予文学士、理学士和博士学位。各大学开设的专业通常包括:医学、自然科学、工程学、人文学、法律、神学、经济学、社会科学、农业和林业学。大学崇尚“纯科学”,期望造就具有科学观念和素养的大学生。
(2)工业大学:教学和科研主要面向工业。然而,许多年以来,工业大学也发展成具有综合性倾向的大学。如在柏林工业大学,学生可以学习古典哲学、音乐、教育;在德累斯顿工业大学,学生可以学习哲学、心理学、经济学。当然,工业大学的重点主要在于工程学和自然科学。
(3)教育学院:主要为小学和中学低年级培养师资,个别教育学院也培养中学高年级师资。目前,只有少数几个州还独立设有教育学院,大部分州的教育学院于70年代并入了大学。
(4)综合性大学:综合性大学是在综合大学、教育学院、高等专科学校(有时还包括艺术院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综合性大学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其它高等院校,包括设在汉诺威的医学和兽医学高等学校;设在吕贝克的医科大学;设在科隆的德国体育大学;以及设在施佩耶尔的管理学院。
非国立大学,这些大学的经济资助主要来自非政府渠道,如一些教会学校。另有少数的私立大学,专业偏重于经济学和医学。但她们通常需要收取学费。 学位体系如下: 理学士(Diplom) 专业为自然科学,工程学,社会科学和经济学的大学毕业生将获得理学士。理学士一般要求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学习8个学期,并要达到规定的学习要求。理学士的获得需要撰写有深度的,独立的学位论文(Diplomarbeit),及通过相应的笔试和口试。 文学士(Magister Artium) 人文科学,通常也包括一些社会科学的大学毕业生通常将获得文学士。与理学士的学位考试相比,文学士的学位考试包括两门主要学科,或一门主科和两门副科。考试的要求因学科和大学而相异,但通常都需要撰写学位论文和通过口试。 博士(Doctorate) 原则上说,德国大学的任何一个专业都可以招收博士生。博士生的资格取决于优异的大学学习成绩。在德国之外获得学位的学生是否有资格攻读博士学位,通常决定于大学的学院或系。此外,你必须要找到一位愿意指导你学业的教授(德国人称博士之父,Doktorvater)。博士导师可能会给你一个做博士论文的课题,也有可能接受你提出的课题。在德国攻读博士一般意味着同时也参与研究。除了博士论文的撰写之外,博士生通常要参加博士生讨论会(Doktorandenkolloquien),与其它博士生讨论和交流 课题的研究进展。博士学位的获得需要提交博士论文,并且要通过主科和相关副科的口试。
生活文化:
德国住宅设备先进,面积宽敞,环境幽雅,故国际上有“吃在中国,穿在法国,住在德国”的说法。德国的工业发达,其生产的汽车等均以质量上乘闻名。德国的狂欢节以时间长、内容丰富而具特色。每年人们都要从2月的第二个星期四开始,庆祝为期一周的狂欢节。节日里,人们随心所欲,演习妇女执政典礼,把城市钥匙交给愚人会议,举行化妆游行及盛大的假面舞会等。每年9月最后一星期到10月第一星期的慕尼黑啤酒节,柏林电影节都是国际盛会。德国人送礼时更注重礼品的装潢,而对装潢内的东西是否满意却不太看重。由于玫瑰花象征着浪漫的爱情,是专为情人准备的,因此,人们从来不随意把鲜花当作礼品送人。德国人在称谓上重视职务、学衔及学位。在与德国人交谈中,不要议论打垒球、篮球或美国式的橄榄球等,而最好谈谈德国的原野、个人的业余爱好和足球之类的体育项目。按德国习俗,生日不得提前祝贺。

④ 德国的地理位置

地理: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为357042平方公里。和德国接壤的国家有:东边有波兰和捷克;南边有奥地利和瑞士;西南边为法国;西边为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北边为北海、丹麦和波罗的海。在北海,德国拥有东弗里西亚群岛、赫耳果兰岛和北弗里西亚群岛的绝大部分。在波罗的海,德国拥有费马恩岛、吕根岛和乌泽多姆岛的大部分。海岸线长1300多公里。南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等山地,北部为冰川平原。河流以莱茵河,多瑙河和西尼河为主。
气候:德国属温带气候,但西北部为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秋季温和。向东及东南,逐渐由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平均温度为9度,最冷的月份(1月)年平均温度1.5度(低地)和-6度(山区)。盛夏最热的月份(7月)北德低地为17-18度,莱茵河谷和屏障的山谷上升至20度。东部和南部地势逐渐升高,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属大陆性气候,最冷时气温达-10度,最热时气温接近30度,南部山多地高,大陆性气候特点更加明显。德国一年四季雨量充足,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每年的6月是雨量最多的月份。12月至来年的3月,高原地区普遍降雪,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冬季几乎没有严寒。

⑤ 德国的地理位置的定位

德国法兰福克位于50°N 10°E

⑥ 德国的海陆位置和地理位置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分别简称西德和东德),是位于欧洲中部回的联邦议会共和答制国家,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北邻丹麦,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

德国的是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德国北部濒临亚德里亚海和北海与北欧隔海相望。德国的海岸线并不连贯被日德兰半岛从中间分为东西两侧,海岸线加起来的总长度据教育文库资料显示仅仅只有2389公里,位列世界各国海岸线排名第53位。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亚德里亚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平方公里。

德国地图(网络图片仅供学习)

⑦ 德国的地理位置,货币

  •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或联邦德国),是回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答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和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1],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2],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3]

  • 德国人的祖先是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国建立德意志帝国,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2]。

⑧ 关于德国的地理位置

德国 [Germany]
正式名称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德国国旗欧洲中北部国家。面积:,021平方千米。人口:约82,386,000(2001)。首都:柏林。人口中大多数是德国人。语言:德语(官方语言)。宗教:信义宗、天主教。货币:欧元。地形上,北部多为平原,东北部及中部多丘陵,南部为巴伐利亚高原。中部和西部地区主要属莱茵河流域,其他重要的河流还有易北河、多瑙河和奥得河。德国属发达的自由市场经济,以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出口包括汽车和钢铁制品。国家元首是总统,政府首脑为总理。联邦的权力集中于两院制的国会。日耳曼部族在公元前2世纪末进入德国,赶走了凯尔特人。罗马人征服该地区,遭失败。9世纪加洛林王朝解体,该地区仅为一政治实体。君主政权的统治软弱,权力遂落入贵族之手,于是组成了封建邦国。10世纪在撒克逊人的统治下恢复了君主政权的权威,重振神圣罗马帝国。其领土集中在德意志和意大利北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与天主教教皇之间的持续矛盾削弱了皇室的权力。1517年路德对教会的批评加速了帝国的分裂,三十年战争(1618~1648)的爆发达顶点,使德意志分裂,欧洲最后分为基督教和天主教两大阵营。德意志的人口和疆域逐渐减少。德意志的众多封建诸侯取得了实际上的完全主权。1862年俾斯麦逐渐控制普鲁士,在以后的十年内统一了德意志帝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帝国被瓦解;被迫割让诸多领土和全部海外殖民地。希特勒在1933年成为德国总理,并建立独裁的第三帝国,受纳粹党控制。1939年希特勒入侵波兰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战败后,德国被同盟国分成4个占领区。由于这些占领区的重新统一问题未能与苏联取得一致,促使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的成立。德国前首都柏林仍分为两个区域。西德成为一个繁荣的议会制民主国家。东德成为在苏联控制下的一个一党专政的国家。1989年东德共产党政府以和平的方式被推翻。1990年东、西德复归统一。在庆祝统一之际,西德在政治和经济上寻求合并前东德,导致较富裕的西德人民背上沉重的财政负担。然而,由于德国为欧洲联盟会员之一,该国与西欧就更深一层的政治和经济持续进行结合。

⑨ 关于德国的地理

德国位于欧洲中部。它周围有9个邻国: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为邻,南边是瑞士和奥地利,东部与捷克共和国和波兰接壤。自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以来,这个中心地理位置变得更为突出。它是东西欧之间和斯堪的纳维亚与地中海之间的交通枢纽,其间水、陆、空道路条条通过德国。作为欧盟和北约的一员,德国被称为“欧洲的走廊”。 德国的国土面积为35.7万平方公里。南北之间的直线最远相距876公里,东西之间相距640公里。最外的边境点是:北部是济耳特岛上的理斯特,西部是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塞尔夫康特,南部是巴伐利亚州的奥伯斯特道夫,东部是萨克森州的泰斯卡。德国的边境线全长为3758公里。按面积计算,德国小于法国和西班牙。 复杂多样的地形 德国的地形异常多样,从连绵起伏的山峦、高原台地、丘陵、山地、湖泊直至辽阔宽广的平原。从北到南划为5大地形区: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德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以及南部的阿尔卑斯山区。整个地势南高北低。 温和的气候 德国处于凉爽的温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少。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西北部靠近海洋,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夏季不太热,冬季多数不冷。东部和东南部随地势的升高,气候差异加大,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的特征逐渐显著,最冷时气温可达-10度,最热时接近30度。 平稳温和是德国气候的总体特征,冬季平均温度在1.5度(低地)和-6度(山区)之间。7月份平原地区的平均温度为18度,在南方山谷地区为20度左右。一般认为4月是德国气候变化无常的月份,暴雨、洪水、飓风、大雪交替而至,因此在这个月出门的德国人一般都带伞。5月、6月和9月、10月、11月是德国人从事各种交流活动的好时节,各种活动一般都安排在这五个月内进行。7月、8月是德国人休假的季节。

⑩ 德国的地理位置怎样有什么河流

德国-地理位置
地理:德国位于欧洲中部,面积为357042平方公里。和德国接壤的国家有:东边有波兰和捷克;南边有奥地利和瑞士;西南边为法国;西边为卢森堡、比利时和荷兰;北边为北海、丹麦和波罗的海。在北海,德国拥有东弗里西亚群岛、赫耳果兰岛和北弗里西亚群岛的绝大部分。在波罗的海,德国拥有费马恩岛、吕根岛和乌泽多姆岛的大部分。海岸线长1300多公里。南部为高原山地,中部为丘陵和中等山地,北部为冰川平原。河流以莱茵河,多瑙河和西尼河为主。
气候:德国属温带气候,但西北部为海洋性气候,夏季凉爽,秋季温和。向东及东南,逐渐由海洋性气候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平均温度为9度,最冷的月份(1月)年平均温度1.5度(低地)和-6度(山区)。盛夏最热的月份(7月)北德低地为17-18度,莱茵河谷和屏障的山谷上升至20度。东部和南部地势逐渐升高,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属大陆性气候,最冷时气温达-10度,最热时气温接近30度,南部山多地高,大陆性气候特点更加明显。德国一年四季雨量充足,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每年的6月是雨量最多的月份。12月至来年的3月,高原地区普遍降雪,海拔500米以下的地区冬季几乎没有严寒。
由于近期干冷空气的流入,德国大部分河流的洪水情况有所缓解。不过,目前很多近岸地区仍被洪水淹没。

昨天上午莱茵兰地区莱茵河水位以每小时1-2厘米的速度回落。科隆的水位4日夜间曾一度达到9.71米,处于科隆老城区警戒水位(10米)以下。目前多瑙河、美因河、 纳卡河以及莱茵河水位大都有所回落,洪水形势得到缓解。

笔者昨日赴科隆了解水情,傍晚时分摄得的莱茵河科隆段的照片,表明大水对科隆老城区的威胁还未解除。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