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理信息 » 东北地理位置分析

东北地理位置分析

发布时间: 2021-02-23 16:03:08

㈠ 黑龙江省地理位置有那些特点

黑龙江省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

西起121°11′E,东至135°05′E,南起43°26′N,北至53°33′N,东西跨14个经度,南北跨10个纬度,2个热量带;东西跨14个经度,3个湿润区。

面积47.3万平方千米(含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北部和东部与俄罗斯相邻,边境线长3045千米,是亚洲与太平洋地区陆路通往俄罗斯远东和欧洲大陆的重要通道,西部与南部分别与内蒙古和吉林省相邻,东部近日本海。

(1)东北地理位置分析扩展阅读:

一、地形地貌

黑龙江省地貌特征为“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地势大致是西北、北部和东南部高,东北、西南部低,主要由山地、台地、平原和水面构成。西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的小兴安岭山地,东南部为东北—西南走向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脉。

兴安山地与东部山地的山前为台地,东北部为三江平原(包括兴凯湖平原),西部是松嫩平原。黑龙江省山地海拔高度大多在300—100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58%。

台地海拔高度在200—35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14%;平原海拔高度在50—200米之间,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28%。

二、气候特征

黑龙江省属于寒温带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省从南向北,依温度指标可分为中温带和寒温带。从东向西,依干燥度指标可分为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

全省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春季低温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易涝早霜,冬季寒冷漫长,无霜期短,气候地域性差异大。黑龙江省的降水表现出明显的季风性特征。夏季受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充沛,冬季在干冷西北风控制下,干燥少雨。

㈡ 东北地区地理分析(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

东北可分为几部分,所处的状况并不一样1、辽宁东部沿海一带,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以大连为代表,是整个辽宁经济的主要支柱,观念超前,外来人口多,外资引进顺畅,已经是东北的骄傲了,应继续保持的同时再创佳绩2、辽宁的中部和北部也在崛起中,路修的在东北算最好的,有的地方农作物可以种两季,很快就富了3、辽宁的西部和内蒙古临近,交通不通畅、人们观念也较后之。改变的办法就是政策上关照,找农村的特色建设,但主要还是看百姓的认知和行动4、吉林的东北部,朝鲜族聚集,可以说是民族特色严重,论发展也不算是滞后,但不富裕。应对方式就是增加对韩、朝两国开放力度,引进外资,在增进民族团结和贸易发展上做文章5、吉林的中西部,以农业发展为主,一直以来,特色不突出,但百姓吃苦耐劳。如要解决问题就是国家对农民好,政策多,实惠多6、黑龙江北面,以旅游为主,冬夏生意都好,但取暖期过长,严重影响出行更别说经济发展,政府做的就算再多也无法和大自然去对抗,旅游是个好办法7、黑龙江东部是平原,种地全是机械化,但运输粮食主要靠铁路,应加大整个黑龙江省的交通网络建设和管理,以后那边会更好的,个人超看好那里8、黑龙江中西部仍以种粮为主,但长长的冬季严重制约着发展,取暖期长对农民就是农闲时间长,收入低,生活水平上不去。对工厂企业就是成本高利润低,这是个恶性循环的经济模式。冬季旅游的利润也越来越低,政府和百姓要齐心协力让世界认识黑龙江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㈢ 东北的地理位置

(一)军队实力对比

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后,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当时,东北战场是全国五大战场中我正规军数量超过国民党正规军数量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的第一个战场。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决定首先在东北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制订了《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规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敌人关在东北就地歼灭的作战方针。开始时,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不愿南下锦州作战,企图回师长春。在毛泽东批评和纠正了林彪在攻锦(州)打援问题上的犹豫之后,东北野战军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集中了12个纵队和1个炮兵纵队,连同各独立师共53个师,70余万人,发起辽沈战役。

(二)军事战略作用

解放战争初期,军工事业比抗战时大有发展。邯郸、临沂、烟台、德州等一批城市的解放,解放军通过没收敌伪工厂,建起一批军工厂,能生产子弹、手榴弹和迫击炮弹,但离作战需求还有很大缺口。毛泽东把眼光放到了东北,那里是当时中国工业最发达的地区,资源、企业、技术力量样样都有。

1945年底八路军、新四军进入东北后,原来打算通过苏军的帮助获得日军的武器装备。谁知事与愿违,苏军借口与国民党政府有协定,东北要移交给国民党政府,对八路军的行动加以限制。苏军占领东北期间,把东北主要的工厂设备、日军投降时上缴的武器和大量财物,通通当作“战利品”运回苏联,我军的愿望基本落空。当时10万大军在东北,没枪、没钱、没冬衣、没有根据地,处境相当艰难。当时各部队自己想办法,收集苏军遗留和没来得及拉走的物资。在此期间,仅朱瑞领导的炮校就收集大小火炮700多门,另外还有坦克及牵引车65辆。这些火炮经过修理之后,成为东北野战军炮兵部队的基础。自行搜集的武器弹药,成为东北民主联军前两年作战武器弹药的主要来源。

1947年夏季攻势后,随着解放军日益壮大,战役规模越来越大,仅靠搜集的弹药是不够用了。当年6月,解放军猛攻四平,国民党军队在陈明仁指挥下拼死抵抗。解放军集中了七个主力师,上百门火炮,攻了半个月没拿下来。后来林彪才知道,炮兵只有8000发炮弹,火力没有占到优势。为此,6月25日,林彪以个人名义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请求将红军缴获的现存在远东的日本武器弹药交给我们,并希望还能将德国的武器弹药尽量拨给我们。不久,斯大林指示苏军从缴获的日军武器中拨了一部分给解放军。这批武器的数量,据林彪1947年12月28日给斯大林的信中说:“我们用你们给我们的那批武器装备了30个步兵团、2个山炮营。”按照当时的编制,每团以1500人计算,估计苏联给的武器有3万多支步枪、几百挺机枪和20门山炮。当时为了与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东北野战军组建了30万人的二线兵团。林彪在信中向斯大林请求更多的武器支援,但是斯大林没有答复。

(三)地理战略地位

东北地区,交通便利,北倚前苏联,东邻朝鲜,西接外蒙,南面的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拥有大连、旅顺、营口、安东(今丹东)等优良港口,更有燕山山脉以居高临下之势,直趋华北大平原,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四)战略物资地位

东北地区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工业发达,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工业基地之一。素有“北大仓”之称。煤、铁、及森林、渔业、林业发达。战时可是一个后勤补给基地,战后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物资供应基地。

㈣ 东北地区地理概况

东北地区的范围相当于我国的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冷湿的森林和草甸草原景观为主。东北地区的界线,北面与东面以国界为界;西界大致从大兴安岭西侧的根河口开始,沿大兴安岭西麓的丘陵台地边缘,向南延伸至阿尔山附近,然后向东沿洮儿河谷地跨越大兴安岭至乌兰浩特以东,再沿大兴安岭东麓南下,经突泉、至白音胡硕,然后沿松辽分水岭南缘,经瞻榆、保康,以下沿新开河、西辽河至东西辽河汇口处。这条界线相当于干燥度1.25的等值线和黑钙土在平地上分布的西界。界线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段与西辽河平原属温带半干旱草原景观,划归内蒙古地区。东北地区的南界,即与华北地区的分界,大致从彰武经康平、昌图折向南,再经铁岭、抚顺、宽甸抵鸭绿江畔。它相当于≥10℃活动积温3200℃等值线。界线以南的辽河下游平原和辽东半岛属暖温带夏绿林景观,划入华北地区。

根据上述区界,东北地区南起辽宁省宽甸县境,北至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长约1300千米;西起大兴安岭西坡阿尔山附近,东至乌苏里江与黑龙江合流点,宽约1000千米。包括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和松嫩平原等自然单元。同习惯上所称的东北(辽、吉、黑三省)有不同的范围和含义。

东北地区在自然景观上表现出冷湿的特征,它的形成和发展,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东北地区是我国纬度位置最高的区域,冬季寒冷,高纬度固然是基本因素,但它的相关位置也有明显作用。它北面与北半球的“寒极”——维尔霍扬斯克-奥伊米亚康所在的东西伯利亚为邻,从北冰洋来的寒潮,经常侵入,致使气温骤降。西面是高达千米的蒙古高原,西伯利亚极地大陆气团也常以高屋建瓴之势,直袭东北地区。因而本区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大陆低10℃以上。东北面与素称“太平洋冰窖”的鄂霍次克海相距不远,春夏季节从这里发源的东北季风常沿黑龙江下游谷地进入东北,使东北地区夏温不高,北部及较高山地甚至无夏。本区是我国经度位置最偏东地区,并显著地向海洋突出。其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从小笠原群岛(高压)发源,向西北伸展的一支东南季风,可以直奔东北。至于经华中、华北而来的变性很深的热带海洋气团,亦可因经渤、黄海补充湿气后进入东北,给东北带来较多雨量和较长的雨季。由于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虽不十分丰富,但湿度仍较高。从而使东北地区在气候上具有冷湿的特征。东北地区有着大面积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草甸草原,肥沃的黑色土壤,广泛分布的冻土和沼泽等自然景观,都与温带湿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有关。

㈤ 东北区的地理位置

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东北区、华北区、蒙新区、青藏区、西南区、华中区、华南区。

㈥ 东北平原的地理位置

东北平原,中国最大平原,又称松辽平原。位于东北地区中部,介于北纬40°25′~专48°40′,东经属118°40′~128°。南北长1000多公里,东西宽300~400公里,总面积约35万平方公里。平原东西两侧为长白山地和大兴安岭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山地,南端濒辽东湾。

㈦ 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 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答好!

以下的答案请您采纳
经纬度位置:北纬40---50的中纬度地区(两个端点)
海陆位置:位于渤海北部
相对位置:中国东北部,北部和东部分别与俄罗斯和朝鲜相邻

㈧ 东北地区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等)
国防战略的角度来看,专东北是华北的门户,属向外可以辐射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向内可以作为防御华北的屏障, 战略位置十分显要
土地肥沃,地势平坦,农业发达,是国家重要的粮食基地
工业发达,拥有辽中南等工业基地

㈨ 东北三省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东北三省地处我国东北部,既有邻国,又有临海,可以发展边境贸易和海上贸易。

㈩ 从地理位置个地形方面分析地理环境对东北区域发展的影响

地理位置来说东北毗邻俄罗斯、朝鲜。区位优势明显,可以和邻近国家内进行资源上的容互补,因东北有大面积的冲击平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的工业化生产。同时松花江等河流提供了水资源和航运优势,区域内交通便利,这些都是东北自身区域发展的良好自然基础。外加上处于东北亚的核心区域,对外沟通的良好区位基础,都是东北的良好基石。

热点内容
鹿特丹港国家地理 发布:2021-03-15 14:26:00 浏览:571
地理八年级主要的气候类型 发布:2021-03-15 14:24:09 浏览:219
戴旭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发布:2021-03-15 14:19:37 浏览:408
地理因素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发布:2021-03-15 14:18:30 浏览:724
高中地理全解世界地理 发布:2021-03-15 14:16:36 浏览:425
工地质检具体干些什么 发布:2021-03-15 14:15:00 浏览:4
东南大学工程地质考试卷 发布:2021-03-15 14:13:41 浏览:840
中国地质大学自动取票机 发布:2021-03-15 14:13:15 浏览:779
曾文武汉地质大学 发布:2021-03-15 14:11:33 浏览:563
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地球物理勘察院官网 发布:2021-03-15 14:10:10 浏览: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