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特征
A. 松嫩平原内山地及平原地区等地形的分布特点
(1)大兴安岭位于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松嫩平原位于中部,地势平坦;小兴安岭位于东部(或东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3点,各2分)
(2)由西南流向东北(或先自西向东流,再自西南向东北流)(2分)
春汛,形成原因主要是季节性积雪融水(2分) 夏汛,形成原因主要是雨水(大气降水)补给(2分)
(3)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任答3点,6分)
试题分析:
第(1)题,本题考查我国东北地区山地及平原等地形区的分布特点。由图可知:大兴安岭位于西部,呈东北西南走向;松嫩平原位于中部,地势较为平坦;小兴安岭位于东部(或东北部),为西北东南走向。
第(2)题,本题考查河流的流向及河流的补给形式。根据图示河流在图中的分布,可知哈尔滨以下河段由西南流向东北。又由图可知,我国东北地区的河流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因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由于雨水(大气降水)补给,形成夏汛。
第(3)题,本题考查松嫩平原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商品谷物农业,生产特点主要表现在生产规模大;粮食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农业科技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高等方面。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图,明确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与农业地域类型特点,考查了学生对所学地理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B. 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区域差异
1、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是长江入海之前形成的的冲积平原。长三角位于北纬30度附近;松嫩平原位于北纬43~48度间,大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及松辽分水岭之间的松辽盆地里的中部区域,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
2、气候条件:
长江三角洲主要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气温、年均最高和最低气温都显著增加,增温率都是冬季和春季较高,夏季最低;松嫩平原属温带季风气候,有点亚寒带的特征,年温差较大,降雨量小而且集中在七八月份。
3、土地条件:
长三角是由长江冲击而成,主要土壤是水稻土。长三角地区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地表覆盖多样。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共有6大类14小类,分别是耕地(包括水田和旱地)、
林地(包括有林地、灌木林地、疏林地、其它林地)、草地(包括高覆盖度草地、中覆盖度草地和低覆盖度草地)、水域(包括河流、湖泊、水库、坑塘、海涂和滩地)、
建设用地(包括城镇用地、农村居民点用地和公交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包括裸土地和裸岩石用地)等;
松嫩平原主要土壤是黑土壤和黑棕壤,土地面积占全省面积1/3以上,其中耕地面积559万公顷。土壤肥沃,黑土、黑钙土占60%以上。
4、农业条件:
长三角作物以水稻为主,主要经济作物是棉花和油菜,多为水田,分散分布,人均耕地面积少;松嫩平原多为黑土,主要作物是春小麦,经济作物是大豆、甜菜,为旱地,集中分布,人均耕地面积多。
5、矿产条件:
长三角矿产资源贫乏,上海矿产资源相当贫乏,基本无一次常规能源,所需的能源都要靠其他省市的支援;松嫩平原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6、人口条件:
长三角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和人才资源极为丰富;松嫩平原虽然人口也是很密集,但是较之长三角有些不足。
C. 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共同点
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º附近,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º~48 º,纬度较高,热量不太丰富;所以选D
D. 求松嫩平原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主要农作物。
地理位置:来
松嫩平原位于大、自小兴安岭与长白山脉及松辽分水岭之间的松辽盆地的中部区域,主要由松花江和嫩江冲积而成。西以景星——龙江朱家坎——甘南太平湖一线与大兴安岭相接,东部及东北部以科洛河——七星泡——小兴安——南北河西——铁力——巴彦龙泉镇与小兴安岭为界。
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农作物:黑木耳、针蘑、鸡腿蘑、猴头蘑、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
(4)松嫩平原地理位置特征扩展阅读
地貌特征:
松嫩平原全区可分为3个地貌单元:即东部隆起区、西部台地区(统称山前冲积、洪积台地,又称高平原或漫岗)、冲积平原区。山前台地分布于东、北、西三面,海拔180—300米左右,地面波状起伏,岗凹相间,形态复杂,现代侵蚀严重,多冲沟,水土流失明显。
冲积平原海拔110—180米左右,地形平坦开阔,但微地形复杂,沟谷稀少,排水不畅,多盐碱湖泡、沼泽凹地,且风积地貌发育,沙丘、沙岗分布广泛。
E. 松嫩平原地形特征
松嫩平原在大地构造上属新华夏构造体系第二沉降带北部,亦称松辽断陷。燕山运动以后,形成一地堑式盆地,四周为断裂所限,东西两侧为海西褶皱带,中部为地台构造,已具现代地貌的雏形。
松辽断陷开始于白垩纪,具有明显的不对称性,表现为东浅西深。基底为前震旦纪结晶片岩,东部在结晶岩上部有晚古生代沉积岩系和岩浆岩,西部基底由早古生代变质岩系组成。燕山运动时期,发生了北北东向的断裂活动,盆地内形成了一些互不相通的断陷湖盆地,但尚未形成与周围有显著差异的构造单元。早白垩世地壳运动加剧,形成大的凹陷,湖盆扩大,开始形成与周围地区差别较大的构造单元,沉积了厚约600米的湖相含油地层,以后盆地逐渐缩小。第三纪早期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盆地周围山地再次上升,东部隆起,遭受剥蚀。到第三纪晚期,盆地开始向西偏移,湖盆移至依兰——大庆——肇源以西,堆积了200—280米的内陆湖相地层。第四纪初,小兴安岭上升,使松嫩平原与苏联的结亚河盆地隔开,松辽分水岭隆起,分成松、辽两大水系,从此松嫩平原的基本轮廓才告形成。盆地中央下沉,湖盆向南移动形成了以林甸、杜尔伯特为中心的大湖,沉积黑色淤泥质亚粘土。全新世以来除了间歇性上升形成一级阶地外,仍然处于下沉状态。
松嫩平原区内第四纪地层的厚度及分布情况是:山前台地区以冲积洪积层为主,厚约10—100米,多数为10—20米。冲积平原区以冲积、湖积物为主,沼泽、风积次之,第四系最厚可达100—150米,一般为40—60米,东部薄,西部厚,在齐齐哈尔至杜尔伯特之间厚度达150米。岩相的变化是:由山地边缘台地区过渡到平原中部,由砂、砂砾石或粘土夹碎石逐渐变为粘土或黄土状亚粘土,下部为细砂,底部为砂、砾石
F.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各有什么地理特征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把回握区域地理答环境的差异是国土整治、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 首先明确区域的要素构成,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矿产等自然要素,人口、劳动力、技术、交通等人文要素;其次,了解要素对人类活动影响;第三,整体上评价区位条件和主导要素,确定区域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向。 比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二者的地理环境差异显著,深刻影响着二者在农业、工业等产业活动和社会、文化等。1、地理位置差异:首先从纬度位置看: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
G.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各有什么地理特征和区域发展特点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会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把握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国土整治、区域发展的基本前提. 首先明确区域的要素构成,气候、地貌、水文、土壤、矿产等自然要素,人口、劳动力、技术、交通等人文要素;其次,了解要素对人类活动影响;第三,整体上评价区位条件和主导要素,确定区域因地制宜的发展方向. 比如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二者的地理环境差异显著,深刻影响着二者在农业、工业等产业活动和社会、文化等.1、地理位置差异:首先从纬度位置看:长江三角洲位于北纬30��附近,纬度较低,热量充足;松嫩平原大致位于北纬43��~48 ��,纬度较高,热量不太丰富;其次从海陆位置看:长江三角洲地处长江入海口,受海洋影响大,水分充沛;松嫩平原,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的中部,由于山脉和距海较远的影响,受海洋的影响较小,大陆性稍强;第三从交通位置看: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大陆沿海航线的中部,长江入海口,以及有京沪铁路和沪杭铁路,可以实现海陆联运,腹地广阔;松嫩平原,地处内陆,有密集的铁路网,腹地较小.2、气候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降水丰富,生长期长,一年两熟至三熟,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松嫩平原地处中温带季风气候区,纬度较高,夏季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但热量不足,温暖季节短,生长期也较短,一年一熟,虽然也是雨热同期,但是东面有长白山的阻挡,降水较少.总的来说,松嫩平原水热条件的组合不如长江三角洲地区.3、土地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土层深厚,经过人们长期耕作改造而形成以水稻土为主的肥沃土壤,由于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湖泊众多,耕地多为水田,地块较小,较为分散,加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由松花江和嫩江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土层深厚,地势高爽,面积广大,且地块完整,集中连片,而人口相对较少,人均耕地面积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松嫩平原的耕地多为旱地,且多为有机质含量高的黑土,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4、矿产资源条件差异:长江三角洲地区矿产资源十分贫乏,而该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大;而松嫩平原则有较丰富的石油资源等矿产资源.5、其它条件及存在问题的差异:从其它资源看:长江三角洲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广阔的水面,生物资源和农业资源丰富,广阔的海域资源,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及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而松嫩平原耕地、草场广阔,有部分土地后备资源,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良好,生产成本低,农畜产品的质量好、商品率高,有利于建成重要的农畜产品基地.从存在问题看:长江三角洲有严重的旱涝灾害,土地资源日趋减少,水污染及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而松嫩平原有低温灾害,局部地区土地有沙化现象
H. 松嫩平原的地貌特征
松嫩平原全区可分为3个地貌单元:即东部隆起区、西部台地区(统称山前冲积、洪积台地,又称高平原或漫岗)、冲积平原区。山前台地分布于东、北、西三面,海拔180—300米左右,地面波状起伏,岗凹相间,形态复杂,现代侵蚀严重,多冲沟,水土流失明显。冲积平原海拔110—180米左右,地形平坦开阔,但微地形复杂,沟谷稀少,排水不畅,多盐碱湖泡、沼泽凹地,且风积地貌发育,沙丘、沙岗分布广泛。
(一)三面是台地 松嫩平原东部、北部、西部分别被东部山地、小兴安岭和大兴安岭所包围。仅南部敞开通向吉林省的松辽分水岭。地势北高南低,呈明显的马蹄形结构。其外缘是东部山地及大、小兴安岭的山前剥蚀丘陵,由此向内则进入松嫩平原。在山前地带,均为台地区,可以称为山地与平原的过渡地带,但在地貌划分上乃属平原区。山前台地依其特点和分布可以分为:
1.大兴安岭东坡侵蚀剥蚀台地 大兴安岭东坡侵蚀剥蚀台地位于平原西部大兴安岭丘陵山前地带,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延伸,呈条带状分布,东西较狭窄,宽约0.5—20公里左右,海拔高度200—260米。台面较平坦,为山前夷平面,但整个台地处于新构造运动上升区,因而被来自大兴安岭山区的河流所切割。在大地形上呈波状起伏,相对高度20—40米,个别残丘海拔可达275米。台地上有10—20米厚的风化壳,上部由第四系更新统灰白色粘土夹砂砾石组成,局部地方上部还覆盖着冲积砾石层,底部为白垩纪砂页岩及火山岩组成。
2.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西侧山前冲积洪积台地 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西侧山前冲积洪积台地位于松嫩平原东部沿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西侧山前地带,北起嫩江,经德都、北安、克山、拜泉、明水、望奎、绥化,南至哈尔滨、双城、五常等县市,南北长约540公里,东西宽约180公里,面积7.36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15.41%。
台地海拔高度200—300米,处于新构造运动上升区,经流水切割,台面呈波状起伏,有垄岗状、丘陵状、波状和平坦倾斜状等形态,相对高度30—100米。
台地表层全由第四系更新统冲积、洪积黄土状亚粘土、砂砾石及坡积、残积粘土夹碎石组成。第四系厚度约为10—100米,依地区的不同有较大的变化。其分布情况是:东北部及山前地带较薄,一般为10—20米,有的为3—10米,部分地区甚至无第四系复盖,基岩直接裸露地表。由于升降幅度不一,各地区砂砾石的多少不一,如从北安——通北——沿通肯河以西——青冈——肇东——火石山——明水——拜泉——克山之间,砂砾石很少分布,第四纪含水层很少。而在南部绥化、哈尔滨一带曾经形成过独立的盆地,第四纪地层较厚,可达100米左右,在黄土状亚粘土下部有砂砾石层分布,含有丰富的地下水。
由于第四纪初期新构造运动的影响,该台地曾经缓慢上升,形成高出冲积平原(一级阶地)20—40米的台面,由于坳谷切割而成波状起伏,加之第四纪初盆地边缘断裂重新活动,造成了岩浆活动的通道,火山喷发活动频繁,在东部形成了科洛、二克、五大连池等火山群,从而使起伏更为明显。从德都远望火山丘,犹如大海中的孤岛。但在台地的中部与南部则起伏和缓,台面平坦,沟谷较宽,谷坡平缓,坡度大多为3—5度。有的地区现代侵蚀较强,在坳谷中有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
由于台面形态和第四纪覆盖物的特点各地不同,可划分成不同的台地区:薄层粘土覆盖丘陵台地主要分布在科洛至五大连池一带;砂砾覆盖丘陵、垄岗状强起伏台地主要分布在九三农场至北安一带;亚粘土覆盖、现代沟蚀为主的波状台地主要分布在克山、拜泉一带。以上3种台地岗川相间,突起部分称为“漫岗”,凹下部分称为“漫川”。平坦倾斜状台地主要分布在绥棱、庆安、兰西、青冈、海伦、望奎、绥化等地区,一般为黄土状亚粘土覆盖。台地坡面侵蚀和沟谷侵蚀都比较严重。
(二)中部是平原 由台地向平原内部是松嫩冲积平原,位于大兴安岭以东,小兴安岭及东部山地山前洪积台地西侧,松辽分水岭以北,面积4.92万平方公里,占松嫩平原的39.36%,占全省的10.30%。构造上属松嫩断陷的中央凹陷区,全平原被第四系更新统黄土状亚粘土覆盖。
松嫩冲积平原大地形平坦,地貌简单,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为中心,呈现出一望无际的草原景观。海拔120—200米。处于嫩江和松花江的河间地带,主要由河漫滩和一级阶地组成,地表物质以亚粘土为主。地面坡降约1/7000。在广阔的平原上分布有许多高差不大的小丘和洼地。
松嫩冲积平原的特点:
1.河漫滩宽广 松嫩冲积平原主要由河漫滩和一级阶地构成。主要分布在松花江及嫩江两侧,沿江、河成带状分布,宽窄不一,约在2—10公里之间,一般是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展宽,左岸比右岸宽。高出水面几十厘米至3—5米,微地貌较复杂,其上有天然堤、鬃岗、迂回扇、牛轭湖和湖沼。其组成物质具二元结构,上部为亚粘土和亚砂土,下部为砂砾石。
另外,松花江的“自由式曲流”也很典型,曲流带宽达2—12公里,河床由沙和粉沙组成。深槽一般深5—6米,最深可达10几米。
2.一级阶地广大 一级阶地在嫩江、讷谟尔河、乌裕尔河右岸都是断续条带状分布,时隐时现,经常缺失。但在嫩江左岸则是广泛分布,最宽可达150公里,其分布范围大致在拉哈——富海——依龙——中和镇一线之西南,包括林甸、杜尔伯特、富裕大部分和明水一部分,是构成平原的主体。海拔150—180米,高出河床平水位5—20米,沿河漫滩两侧分布,地面较平坦宽广,有湖沼、线形洼地、天然堤、沙丘、沙岗等微地貌,构成了不同形式的组合。阶地的组成物质,上部为黄土状亚粘土和亚沙土,下部为砂砾石。
北部的阶地平原上,因乌裕尔河、双阳河消失在林甸和杜尔伯特北部,水流分散,使搬运物质迅速堆积,形成了宽广的泛滥三角洲地带,掩盖了组成阶地的地层,形成埋藏阶地。
3.沼泽湿地广布 松嫩冲积平原上沼泽湿地面积很广,嫩江下游尤其普遍,嫩江与松花江会流处以北,肇州、安达、杜尔伯特之间,为大片湿地分布区,南北长约170—180公里,东西宽约50—60公里,其他各处也有湿地零星分布,在湿地上点缀着大小不一的湖泊(泡子)。沼泽湿地的成因,系受气候、地质、地貌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降水量较多、蒸发不强、解冻时翻浆、地面低平、牛轭湖、古河道、风蚀洼地等使地面排水不畅,地壳下沉,地下存在不透水层等诸多因素。
4.湖泊(泡)众多 多数湖泊(泡)分布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详见第二章第四节)。
5.易受洪涝 松嫩冲积平原西南部为闭流区,有无尾河形成,如乌裕尔河、双阳河等。由于第四纪更新世以来,平原区地壳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使地表排水不畅,河流侵蚀下切力量微弱,沟谷很少,嫩江与松花江极为弯曲,江水泛滥时低地即被淹没。在嫩江左岸宽阔的平原中,仅有两条无尾河下游遗留的河道旱谷(亦称旱河),在安达、杜尔伯特一带无一条自然的河流。雨季时,无尾河(双阳河、乌裕尔河)从台地进入冲积低平原,因下蚀力量微弱,无固定河道,极易泛滥成散流,淹没大片低平地区。1932年特大洪水,平原内大部分地区被淹没,洪水曾由双阳河经大同镇直至头台镇进入松花江,沿途盐碱湖泡水被淡化。
6.风沙地貌突出 松嫩冲积平原风沙地貌突出,主要分布在嫩江中下游两岸。
7.平原类型多样 松嫩冲积平原面积广大,各地地形特点,覆盖物的组成等差异很大。 微起伏盐碱平原分布在林甸、安达一带,地面物质组成为第四系更新统、全新统黄土状亚粘土及亚沙土。大地形平坦,坡降1/7000,但微地形复杂,多相对高度为0.5—1米的岗地与凹地,无天然河流,仅有古河道式旱河凹地,其中分布一系列湖泡、沼泽、盐碱地等。海拔高度大部分为140—150米,最高可达180米左右。第四纪地层深厚,地下水丰富,并有大片的草原。 被盐碱、湖沼、沙丘覆盖的平原分布在富裕——杜尔伯特——大庆——肇东古龙以东至嫩江河漫滩边缘的广大地区,地面物质为第四系更新统——全新统黄土状亚粘土及全新统风积沙层。境内沼泽广布,在富裕、杜尔伯特有零星沙丘分布。而在杜尔伯特——古龙以东嫩江河漫滩区,沙丘密集,连片分布,呈沙丘、沙岗、沙垄等形态出现,相对高度5—10米,海拔高度140—150米左右。第四纪沉积较厚,有丰富的地下水。
河谷泛滥平原分布在布西——齐齐哈尔——肇源——哈尔滨地区的嫩江、松花江河漫滩,宽约10—20公里,河曲发育,并有牛轭湖及沼泽分布,在齐齐哈尔、富裕一带有沙丘分布,河道变化频繁,易受洪水淹没。海拔高度117-160米。地面物质为第四系全新统亚砂土、砂砾卵石,表层为薄层亚粘土。 沼泽及沙丘覆盖冲积平原分布在嫩江右岸,诺敏河、阿仑河、音河、雅鲁河下游冲、洪积扇地区及山区进入平原地带,地势低凹,河流下切微弱,河道多变,河水易于漫流,加之受嫩江天然堤的影响,故在河流出口处形成大片沼泽地。在龙江、泰来一带有沙丘、沙岗分布,风蚀严重,并有盐渍土分布。
松嫩平原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南以松辽分水岭为界,北与小兴安岭山脉相连,东西两面分别与东部山地和大兴安岭接壤。
松嫩平原由于受地质历史时期地壳抬升的影响,地势较高,除哈尔滨—齐齐哈尔—白城的三角形地区外,海拔多在200—250米。地面受流水切割,出现缓岗浅谷的波状起伏。在松花江与嫩江汇流的地带,由于地势低洼、水流不畅,以及气候方面的原因,形成了面积较广的沼泽和湿地,如肇源、大安、安达等地都有大片沼泽。松嫩平原是中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地区之一。粮食作物以春小麦、玉米、高粱、谷子为主,局部地区栽种早熟的粳稻。经济作物以大豆、甜菜、亚麻为主。
整个平原略呈菱形。松嫩平原与辽河平原由位于长春市附近的侵蚀低丘——松花江、辽河的分水岭隔开,又合称为松辽平原,是东北平原的主体。黑龙江省境内面积为10.3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1.61%。松嫩平原在地质构造上是一个凹陷地区,属于松辽断陷带的一部分。凹陷区的西南部如今还在继续下沉,东北部则有上升现象。第三纪和第四纪的沉积物已上升为台地,当地称之为岗。松嫩平原的表面具有波状起伏,因而也被称为波状平原。平原表面海拔120-300米,中部分布着众多的湿地和大小湖泊,地势比较低平,嫩江与松花江流经西部和南部,漫滩宽广。平原的西南部为闭流区,有无尾河形成。嫩江东岸,富裕到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一带有砂丘分布。
I. 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在地理位置方面的共同点是
答案D
松嫩平原位于东北平原的中部,并不临海洋,有嫩江和松花江流经,也没有大河在此注入海洋。长江三角洲基本上位于30°N以北,松嫩平原位于43°N~48°N,同属于北温带。选项C描述的不是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