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的地理有关知识
㈠ 黄河长江的地理知识.急!!!!!!!!!!!
1、三门峡水坝
2、塞上江南
3、长江
4、都江堰
5、黄土高原
下游的华北平原
6、长江中下游
太湖
乱砍乱伐
降雨集中
㈡ 黄河长江的地理知识点
黄河:
1.上中来下游的分界点:
2.水电站自、水利枢纽;
3.中游的水土流失(原因,措施);
4.下游的“地上河”(原因,措施);
5.支流:
长江:
1.支流;
2.洪涝灾害;
3.荆江的治理;
4.沿江经济;
5.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6.上游的水能资源
㈢ 高中地理需要了解的关于长江的知识
长江,亚洲、来中国第一长河源,全长6397千米。它发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的主峰各拉丹东雪山,是世界第三长河,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与南美洲的亚马逊河,水量也是世界第三。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余。长江流经:青藏高原-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东海。发源于中国西部,完全或部分流经包括西藏自治区在内的13省区。长江干流所经省级行政区总共有11个,从西至东依次为青海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和上海市。最后由上海市的崇明县流入东海。其支流流域还包括甘肃、贵州、陕西、广西、河南、浙江等省的部分地区。江在重庆奉节以下至湖北宜昌为雄伟险峻的三峡江段(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就位于西陵峡中段的三斗坪。除此之外,还有葛州坝水电站,丹江口水电站等一系列水利工程
㈣ 长江和黄河的地理知识
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但尼罗河流域跨非洲9国,亚马孙河流域跨南美洲7国,长江则为中国所独有。
长江干流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数百条支流辐辏南北,延伸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广西、广东、浙江、福建8个省、自治区的部分地区。流域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陆地总面积的1/5。淮河大部分水量也通过大运河汇入长江。
长江全长6211.31公里。不过人们习惯性的称为6300公里。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长4504公里,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其中直门达至宜宾称金沙江,长3464公里。宜宾至宜昌河段习称川江,长1040公里。宜昌至湖口为中游,长955公里,流域面积68万平方公里。湖口以下为下游,长938公里,流域面积12万平方公里。
丰富资源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水资源总量96.16亿立方米,约占全国河流径流总量的36%,为黄河的20倍。在世界仅次于赤道雨林地带的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扎伊尔河),居第三位。与长江流域所处纬度带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虽然都超过长江,水量却远比长江少,前者约为长江的70%,后者约为长江的60%。
地形特点
长江流域的地形:多级阶梯地形。
气候特点
1、 气温
【年平均气温分布特点】长江流域气温是在太阳辐射能量。东亚大气环流、青藏高原和北太平洋大地形以及各地区不同的地形条件影响下形成的。长江流域的年平均气温呈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分布趋势,中下游地区高于上游地区,江南高于江北,江源地区是全流域气温最低的地区。由于地形的差别,在以上总分布趋势下,形成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金沙江谷地等封闭式的高低温中心区。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16~18℃之间。湘、赣南部至南岭以北地区达18℃以上,为全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的地区;长江三角洲和汉江中下游在16℃附近;汉江上游地区为14℃左右;四川盆地为闭合高温中心区,大部分地区在16~18℃之间;重庆至万县地区达18℃以上;云贵高原地区西部高温中心达20℃左右,东部低温中心在12℃以下,冷暖差别极大;金沙江地区高温中心在巴塘附近,年平均气温达12℃,低温中心在埋塘至稻城之间,平均气温仅4℃左右;江源地区气温极低,年平均气温在-4℃上下,呈北低南高分布。
【逐月平均气温分布特点】长江流域最热月为7月,最冷月为1月,4月和10月是冷暖变化的中间月份。
【1月】中下游地区大部分为 4~6℃,湘、赣南部为 6~7℃,江北地区在4℃以下。四川盆地在6℃以上。云贵高原西部暖中心普遍在6℃以上,中心最高达15℃左右,东部在4℃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0℃左右,东部地区为-4℃左右。江源地区气温极低,北部气温平均在-16℃以下。
【4月】中下游大部地区在16~18℃:之间,江北及长江三角洲为14~15℃,南岭北部达18℃以上。四川盆地在18℃以上。云贵高原西部暖中心高达25℃左右,而其东部低温中心为12℃。金沙江西部地区在10℃以上,东部则在4℃以下。江源地区平均气温仍在0℃以下,北部达-4℃左右。
【7月】中下游地区普遍在28℃以上。四川盆地在26~28℃之间。云贵高原西部气温中心在24~26℃之间,而东部地区在20℃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18℃,东部为12℃左右。江源地区平均气温为8℃上下。
【10月】中下游的江南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江北和长江三角洲为17℃左右。上游四川盆地在18℃上下。云贵高原西部暖区为16~18℃,中心地区高达21℃,东部冷区在12℃以下。金沙江地区西部为12℃,东部在6℃以下。江源地区北部达-4℃以下,南部为-2℃左右。
【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分布特点】年平均最高气温:中下游地区普遍在20~24℃之间,比其年平均气温高4~5℃。四川盆地为20℃左右,仅比其年平均气温高2~3℃,是全流域气温年际变化最小的地区。云贵高原、金沙江和江源地区的年平均最高气温变化较大,一般比年平均气温高6~8℃。年平均最低气温:中下游大部地区为12~14℃,四川盆地与中下游地区相当,云贵高原的冷暖中心区分别为8℃和12~16℃,金沙江地区东西部的冷暖区分别为-2℃和8℃左右,江源地区在-10℃上下。
【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布特点】极端最高气温:中下游地区普遍在40℃以上,最大值出现在江西修水站,达44.9℃。长江三角洲和洞庭湖区、江汉平原一般在40℃以下。四川盆地大部地区在40~42℃之间。云贵高原和金沙江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仍然存在东西并列的高低值中心区,其差值达10℃以上。江源地区的极端最高气温在22~24℃之间。极端最低气温:四川盆地一般在-2~-6℃之间,中下游大部地区为-10~-16℃之间。川西和金沙江地区极端最低气温的地区分布梯度最大,等温线密集。江源地区普遍在-30℃以下。
2、降水
长江流域平均年降水量1067mm,由于地域辽阔,地形复杂,季风气候十分典型,年降水量和暴雨的时空分布很不均匀。
江源地区年降水量小于400mm,属于干旱带;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在800~1600mm,属湿润带。年降水量大于1600m的特别湿润带,主要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和东部边缘、江西和湖南、湖北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400~800mm的半湿润带,主要位于川西高原、青海、甘肃部分地区及汉江中游北部。年降水量达2000mm以上的多雨区都分布在山区,范围较小,其中四川荣经的金山站年降水量达2590mm,为全流域之冠。
区名组成:金沙江 岷沱江 嘉陵江 乌江 上游干流区间 长江上游 洞庭湖 汉江 鄱阳湖 中游干流区间 长江中游 太湖 下游干流区间 长江下游 全流域
降水(%) 18.0 9.3 7.9 5.2 6.1 46.5 19.2 7.0 13.4 6.3 45.9 2.1 5.5 7.6 100.0
面积(%) 26.0 9.1 8.8 4.8 6.7 55.4 14.5 8.6 9.0 5.3 37.4 2.1 5.1 7.2 100.0
【年雷暴日数】雷暴的单位是天,不管是打一声雷或打一天雷,都记一个雷暴日。长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的分布特点是南方比北方多,山区比平原多。雷暴最多的地区在流域西部、金沙江丽江至元谋区间及雅砻江流域,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为70~90天,其中,四川的盐源站达90.6天,是全流域雷暴最多的地区,赣江上游、南岭山地为70~80天。多年平均年雷暴日数最少的地区是秦岭南部陕西汉中地区及南阳盆地,雷暴日数不足30天。
云南、贵州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全年各月均可出现雷暴,其他地区有8~10个月可出现雷暴,但流域各地雷暴主要发生在七八两个月,七八月雷暴日数可占全年的50%~60%。
黄河,中国的第二大河。发源于青海高原巴颜喀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蜿蜒东流,穿越黄土高原及黄淮海大平原,注入渤海。干流全长5464公里(1万多里),水面落差4480米。流域总面积79.5万平方公里(含内流区面积4.2万平方公里)。
据地质演变历史的考证,黄河是一条相对年青的河流。在距今115万年前的晚早更新世,流域内还只有一些互不连通的湖盆,各自形成独立的内陆水系。此后,随着西部高原的抬升,河流侵蚀、夺袭,历经105万年的中更新世,各湖盆间逐渐连通,构成黄河水系的雏形。到距今10万至1万年间的晚更新世,黄河才逐步演变成为从河源到入海口上下贯通的大河。
㈤ 关于长江的知识点地理
长江 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重庆市、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江苏省、上海市共11个省级行政区(八省二市一区),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87公里,在世界大河中长度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
㈥ 地理:长江黄河的有关知识和风带的讲解
我废话少说了,前面那位回答者以前复制了够多只是了。我用我的经验大概简略一下吧。长江黄河考的都是河流的开发(水力,旅游,沿岸矿物等等)和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治理,洪涝灾害,还有就是结合湖泊一起考)。黄河中上游水土流失问题考了N此都考的,长江三峡问题,还有九曲回肠的荆江断的解决等。对于风带,并不是什么风带都可以带来降雨的,这很简单的,你看风带是从海洋吹向陆地(一般会带来降雨,因为从海洋上带走了水汽)还是从陆地吹向海洋(一般不会带来降雨),西风带,可以说是常考点,西风带是欧洲的气候形象之一,因为西风带是从大西洋吹向欧洲大陆,可以带走充足的水汽,在欧洲大陆形成降雨。(简答题经常要考这原因)。地形雨主要是因为地形影响而形成的雨,如在山脉前地形雨,如台东部,受台湾山脉阻挡,水汽无法前进,所以在山地凝聚形成降雨,这就是地形与的一种(少考,一般是叫你判断的选择题)。对流雨,只在赤道附近形成,因为赤道没有地砖偏向力,所以空气形成对流产生的雨。(很少考的,有也是一道选择)。锋面雨,(绝对是考点,一般有锋面图让你判断,然后做题,大题则选题都有,常考),锋面雨是指冷暖锋相撞形成的雨。冷锋寒冷干燥,暖锋温暖湿润,暖锋在下,冷锋在上。高纬想低纬移动的是冷锋,反之则是暖锋。(加粗的是很好用的,自己把握吧),记住锋面气旋也是常考的,也结合锋面雨一起。还是回答了你的问题,哈哈,你高中的吧?
㈦ 有关于长江的地理问题,用高一地理知识回答谢谢
分别流经文化区域 标准参考答案
青藏高原文化区:青海(细版分:青藏文化)权
四川盆地文化区:四川 重庆 (巴蜀文化)
云贵高原文化区:云南(滇云文化)
江南水乡文化区:细分:湖北 湖南(荆楚文化) 江西(鄱阳湖文化) 安徽 (徽州文化)
江苏 浙江 上海(吴越文化)
长江与黄河干旱原因 :1流经区域地理位置靠近内陆,受气候影响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每年
因流域降雨量小,源头积雪减少,流域支流补水量减少。
2出现这样严重的旱情当然与整个地球环境破坏有关,也与气侯异常有关,与大气环流异常有关。
3.因为流域工农业高度发达,引水量持续增加。
4流经区域修建的大量水电设施人为改变了河流的径流。
㈧ 关于长江的地理问题
你说的这个地上河是指荆江河段。荆江河段非常弯曲,有九曲回肠之说。由于专河道过属于弯曲,导致水流不畅,泥沙沉积。时间一久,就形成了地上河。另一方面,上游的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大量泥沙下泄。
在治理方面,50年代修建了荆江分洪区,把荆江的部分水引流到洞庭湖,再从洞庭湖的城陵矶注入长江。虽然很好的解决了荆江水患,但是也导致大量泥沙进入洞庭湖,致使洞庭湖面积缩小。
长江沿岸湖泊面积缩小主要是因为围湖造田导致。以洞庭湖为例,由于人口压力大增,自清朝起,便开始围湖造田。湖南省南县就是围湖造田造出来的。
围湖造田确实可以解决一些粮食问题,也能制造更多的生存空间。但是导致湖泊的蓄洪量急剧下降,上游来水量一大,就容易导致洪涝。这是最主要的问题。
由于湖泊面积急剧减小,许多水生生物没有足够的时间寻找新的生活地点,导致水生生态系统被破坏,损害了生物链。许多以鱼类为食的鸟类会因此导致数量减少甚至灭绝。
其它的危害可以参考填海造陆的危害。
㈨ 谁能帮我整理关于长江的所有的地理知识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亚洲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流经地区
长江流域图(带政区)
长江流域从西到东约3,219公里,由北至南966公里余。长江流经:青藏高原-青海(青)-西藏(藏)-四川(川)-云南(滇)-重庆(渝)-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安徽(皖)-江苏(苏)-上海(沪)-东海。发源于中国西部,完全或部分流经包括西藏自治区在内的11省区。长江流域人口分布不均衡;人口最密集之地在华中和华东毗连长江两岸及其支流的平原,流域西部高原地区人口最为稀少。3/4以上地流程穿越山区。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沱江、乌江、湘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重要支流。其中汉江最长,干流以北的是雅砻江、岷江、嘉陵江和汉江。干流以南的是乌江、湘江、沅江赣江和黄浦江。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
源头
长江的正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的各拉丹冬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通天河与长江北源楚玛尔河汇流后,向东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从此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的长江干流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在以前的荆州河段称作荆江,扬州以下旧称扬子江。在上海市注入东海。有雅砻江、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江、赣江、青弋江、黄浦江等支流以及滇池、草海、洪湖、洞庭湖、鄱阳湖、巢湖、太湖等重要湖泊。在江苏省镇江市同京杭大运河相交。
长江由河源到河口横跨中国地形上的三级巨大阶梯,穿过不同的地质构造和岩层,沿途接纳支流的汇入,对长江的河谷形态和水流特性产生不同的影响。按水文、地貌特点把干流划分为上、中、下游3段:从河源至宜昌市为上游段,宜昌市至湖口为中游段,湖口以下为下游段。 ①上游段。上游河段横跨两个地形阶梯。长4529千米,占长江长度72.0%。流域面积100.6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55.6%。上游的沱沱河和通天河(从囊极巴陇至巴塘河口),河流流行于第一阶梯——青藏高原腹地内。因在高原顶部,河谷开阔,河槽宽浅,一般河宽300~1700米,河道蜿蜒曲折,水流缓慢散乱,汊流很多。从巴塘河口到宜宾称金沙江,是第一至第二阶梯的过渡地段,这里地形突变,山高谷深,除局部河段为宽谷外,河流穿行于峡谷之中,比降大,河水湍急。到云南石鼓以下,突然转向东北流,著名的虎跳峡就在石鼓以下35千米的地方。峡长16千米,最窄处仅30米。出虎跳峡后、穿越云贵高原北部,到四川省新市镇以下进入第二级阶梯,在宜宾附近汇集了岷江之后,才称长江。自宜宾以下至宜昌之间长1030千米,习惯上称川江。河道蜿蜒于四川盆地之内,河床平缓,沿途接纳沱江、嘉陵江和乌江等众多支流,水量大增,江面展宽。过奉节白帝城,长江穿行在第二阶梯至第三阶梯的过渡地段,切过七岳、巫山和黄陵3个背斜,两个向斜,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长约200千米,峡谷与宽谷相间排列。 ②中游段。长江出三峡从宜昌以下,进入第三级阶梯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江面展宽,水流缓慢,河道弯曲。长927千米,占长江长度14.7%。流域面积67.9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37.6%。其中,从湖北的枝城到湖南城陵矶一段,长约420千米,因古代为荆州地区,所以取名为荆江。荆江又分长为上荆江(枝城至藕池口)和下荆江(藕池口至城陵矶)两段。下荆江河弯发育,素有“九曲回肠”之称。中游两岸湖泊众多,江湖相通,构成庞大的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长江接纳两大水系以及直接入江的支流来水后,水量猛增一倍以上。湖口以下进入下游段。 ③下游段。水深江宽,从湖口到入海口,长844千米,占长江长度13.3%。流域面积12.3万平方千米,占流域面积的6.8%。江苏省扬州、镇江一带的长江干流又称扬子江。得名于这一带古代有扬子津和扬子县,现在外国人常用扬子江这一名称泛指整个长江。在大通以下受潮汐影响,进入长江口的平均潮流量达26.6万立方米/秒,是长江多年平均入海流量的8.8倍。在一般情况下,一次进潮总量约为32.5亿立方米,大潮时可达45亿立方米。由于海水倒灌,使江水流速减缓,所携带的泥沙便在下游河段,尤其是靠近河口段沉积下来,因此,在江心形成了数十个大小不一的沙洲,其中最大的是崇明岛。
编辑本段经济功能
航运
长江是中国主要的运输河流,客货运输密集。长江是海路的延续,将内陆和沿海的港口与其他主要城市连成一个运输网,其中南京、武汉与重庆具主要作用。长江通过大运河与可通航的黄河及渭水相通,大运河还与杭州及天津的海港联系在一起。 由于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加之长江沿线的航道不断得到整治,进入21世纪,长江航运迅猛发展。2005年,长江干线货运量达7.95亿吨,超过欧洲的莱茵河和美国的密西西比河,成为世界上运量最大、航运最繁忙的通航河流。2006年,长江干线货运量增至9.9亿吨,2007年一举突破10亿吨大关,达到11.23亿吨,是密西西比河货运量的2倍和莱茵河货运量的3倍。目前,随着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正式完工,5000吨级船舶和万吨级船队可全年上行至重庆,但只有较小的船舶才可到达四川的宜宾。 即便如此,受长江部分地段航道的限制,目前长江航运能力的开发还十分有限。有的专家认为,长江干线航运若完全开发,运能应该在30亿吨,至少相当于10条京广铁路的运输能力,换言之,长江的运能尚有60%待开发。
渔业资源
长江及其支流和包括洞庭湖、鄱阳湖及太湖这些大湖在内的湖泊鱼类丰富。渔业得到广泛发展,为这一地区许多人口的主要生计。在中国的河流中可找到多达500种鱼类,其中多数栖息在长江及其支流。约30种河流动物具有经济意义,特别是鲤、欧鯿、鲈、马蛤(一种大穴居蛤)和七鳃鳗;最有经济价值的是白、黑阿穆尔鱼,比目鱼及斑点比目鱼。鲟也很重要;峡谷是良好的产卵区。再往下游,可发现大量鱼子,它们被收集并分散到全国各地供人工养殖。 还有水力发电等等用处。
㈩ 地理、长江知识
问题应该是长江流域复吧?
上游。制滑坡泥石流。。四川重庆地区。治理措施,植树造林加固堤坝。。开放利用水能资源。因为落差大水量大水流急
中游。。洪涝灾害。。。治理措施:截弯取直,兴修水利工程。恢复地表植被。退耕还湖等。
开发利用是可以开展河运。黄金水道。
下游。。自然灾害比较多样化。因为沿海。所以与气象灾害结合紧密。开发利用可以能源也可以水产养殖等。。